首頁>> 文學>>王建
新嫁娘

新嫁娘
新嫁娘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On the third day, taking my place to cook,
  Washing my hands to make the bridal soup,
  I decide that not my mother-in-law
  But my husband's young sister shall have the fiat taste.

【白話文】 新娘三朝下廚房,洗手親自作菜湯。
不知婆婆啥口味,先叫小姑嘗一嘗。

【注釋】 1、未諳句:意思是還不熟悉婆嫂的口味。

【賞析】 詩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態。第一次燒飯菜。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婆婆養大的小姑嘗試。語雖淺白。卻頗為得體,合情合理。新娘的機靈聰敏,心計巧思,躍然紙上。"先遣小姑嘗",真是於細微處見精神。
有人認為此詩是為新入仕途者而作。在情理上,作為新入仕途者的藉鑒亦未嘗不可。

[鑒賞]
“新媳婦難當”——在舊社會人們普遍有這種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婦在令人作難的處境中找到了辦法,應付了難局,使得事情的發展帶有戲劇性,甚至富有詩趣,象王建的這首詩所寫的,即屬於此類。這也是唐代社會封建禮教控製相對放鬆,婦女們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夠得以表現出來的一種反映。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古代女子嫁後的第三天,俗稱“過三朝”,依照習俗要下廚房做菜。“三日”,正見其為“新嫁娘”。“洗手作羹湯”,“洗手”標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在婆傢開始她的勞動,表現新媳婦鄭重其事,力求做得潔淨爽利。

  但是,婆婆喜愛什麽樣的飯菜,對她來說尚屬未知數。粗心的媳婦也許憑自己的口味,自以為做了一手好菜,實際上公婆吃起來卻為之皺眉呢。因此,細心、聰慧的媳婦,考慮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讓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滿意。

  “未諳姑食性,先遺小姑嘗。”這是多麽聰明、細心,甚至帶有點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讓小姑先嘗嘗羹湯。為什麽要讓小姑先嘗,而不象朱慶餘《閨意獻張水部》那樣問她的丈夫呢?朱詩云“畫眉深淺入時無”,之所以要問丈夫,因為深夜洞房裏衹有丈夫可問。而廚房則是小姑經常出入之所,羹湯做好之後,要想得到能夠代表婆婆的人親口嘗一嘗,則非小姑不可。所以,從“三日入廚”,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嘗”,不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體的環境、場所,一一緊緊相扣。瀋德潛評論說:“詩到真處,一字不可易。”

  讀這首詩,人們對新嫁娘的聰明和心計無疑是欣賞的,詩味也正在這裏。新嫁娘所循的,實際上是這樣一個推理過程:一、前提:長期共同生活,會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撫養大的,食性當與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這樣一類推理過程,並不是在任何場合下都能和詩相結合。象有人在箋註此詩時所講的:“我們初入社會,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於老練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新嫁娘詞》所具有的典型意義,固然可以使人聯想到這些,但是要直接就寫這些入詩,則不免帶有庸俗氣。而在這首詩中,因為它和新嫁娘的靈機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將入於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聯繫在一起,纔顯得富有詩意和耐人尋味。

  象這樣的詩,在如何從生活中發現和把握有詩意的題材方面,似乎能夠給我們一些啓示。

  (餘恕誠)

  白日嚮西沒,黃河復東流。人生足著地,寧免四方遊。
  我行無返顧,祝子勿回頭。當須嚮前去,何用起離憂。
  但恐無廣路,平地作山丘。令我車與馬,欲疾反停留。
  蜀客多積貨,邊人易封侯。男兒戀家乡,歡樂為仇讎。
  丁寧相勸勉,苦口幸無尤。對面無相成,不如豺虎儔。
  彼遠不寄書,此寒莫寄裘。與君俱絶跡,兩念無因由。
主人故亭
王建 Wang Jian
  主人昔專城,城南起高亭。貴與賓客遊,工者夜不寧。
  酒食宴圃人,栽接望早成。經年使傢僮,遠道求異英。
  郡中暫閑暇,繞樹引諸生。開泉浴山禽,為愛山中聲。
  世間事難保,一日各徂徵。死生不相及,花落實方榮。
  我來至此中,守吏非本名。重君昔為主,相與下馬行。
  舊島日日摧,池水不復清。豈無後人賞,所貴手自營。
  澆酒嚮所思,風起如有靈。此去不重來,重來傷我形。
  漢傢逐單於,日沒處河麯。浮雲道旁起,行子車下宿。
  槍城圍鼓角,氈帳依山𠔌。馬上懸壺漿,刀頭分頰肉。
  來時高堂上,父母親結束。回面不見傢,風吹破衣服。
  金瘡在肢節,相與拔箭鏃。聞道西涼州,傢傢婦女哭。
邯鄲主人
王建 Wang Jian
  遠客無主人,夜投邯鄲市。飛蛾繞殘燭,半夜人醉起。
  垆邊酒傢女,遺我緗綺被。合成雙鳳花,宛轉不相離。
  縱令顔色改,勿遣合歡異。一念始為難,萬金誰足貴。
  門前長安道,去者如流水。晨風群鳥翔,裴回別離此。
  載酒入煙浦,方舟泛緑波。子酌我復飲,子飲我還歌。
  蓮深微路通,峰麯幽氣多。閱芳無留瞬,弄桂不停柯。
  水上秋日鮮,西山碧峨峨。茲歡良可貴,誰復更來過。
江南雜體二首
王建 Wang Jian
  江上風翛翛,竹間湘水流。日夜桂花落,行人去悠悠。
  復見離別處,蟲聲陰雨秋。
  處處江草緑,行人發瀟湘。瀟湘回雁多,日夜思故鄉。
  春夢不知數,空山蘭蕙芳。
  萬裏發遼陽,處處問家乡。回車不淹轍,雨雪滿衣裳。
  行見日月疾,坐思道路長。但令不徵戍,暗鏡生重光。
  妾思常懸懸,君行復綿綿。徵途嚮何處,碧海與青天。
  歲久自有念,誰令長在邊。少年若不歸,蘭室如黃泉。
傷近者不見
王建 Wang Jian
  離人隔中庭,幸不為遠征。雕梁下有壁,聞語亦聞行。
  天涯尚寄信,此處不傳情。君能並照水,形影自分明。
元日早朝
王建 Wang Jian
  大國禮樂備,萬邦朝元正。東方色未動,冠劍門已盈。
  帝居在蓬萊,肅肅鐘漏清。將軍領羽林,持戟巡宮城。
  翠華皆宿陳,雪仗羅天兵。庭燎遠煌煌,旗上日月明。
  聖人竜火衣,寢殿開璇扃。竜樓橫紫煙,宮女天中行。
  六蕃倍位次,衣服各異形。舉頭看玉牌,不識宮殿名。
  左右雉扇開,蹈舞分滿庭。朝服帶金玉,珊珊相觸聲。
  泰階備雅樂,九奏鸞鳳鳴。裴回慶雲中,竽磬寒錚錚。
  三公再獻壽,上帝錫永貞。天明告四方,群後保太平。
聞故人自徵戍回
王建 Wang Jian
  昔聞著徵戍,三年一還鄉。今來不換兵,須死在戰場。
  念子無氣力,徒學事戎行。少年得生還,有同墮穹蒼。
  自去報爾傢,再行上高堂。爾弟修廢櫪,爾母縫新裳。
  恍恍恐不真,猶未苦承望。每日空出城,畏渴攜壺漿。
  安得縮地經,忽使在我傍。亦知遠行勞,人悴馬玄黃。
  慎莫多停留,苦我居者腸。
七泉寺上方
王建 Wang Jian
  長年好名山,本性今得從。回看塵跡遙,稍見麋鹿蹤。
  老僧雲中居,石門青重重。陰泉養成龜,古壁飛卻竜。
  掃石禮新經,懸幡上高峰。日夕猿鳥合,覓食聽山鐘。
  將火尋遠泉,煮茶傍寒鬆。晚隨收藥人,便宿南澗中。
  晨起衝露行,濕花枝茸茸。歸依嚮禪師,願作香火翁。
從元太守夏宴西樓
王建 Wang Jian
  六月晨亦熱,卑居多煩昏。五馬遊西城,幾杖隨朱輪。
  西樓臨方塘,嘉木當華軒。鳧鷖滿中流,有酒復盈尊。
  山東地無山,平視大海垠。高風涼氣來,灝景瀋清源。
  青衿儼坐傍,禮容益敦敦。願為顔氏徒,歌詠夫子門。
酬柏侍禦聞與韋處士同遊靈臺寺見寄
王建 Wang Jian
  西域傳中說,靈臺屬雍州。有泉皆聖跡,有石皆佛頭。
  所出薝蔔香,外國俗來求。毒蛇護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雲巔,備載置寺由。魏傢移下來,後人始增修。
  近與韋處士,愛此山之幽。各自具所須,竹籠盛茶甌。
  牽馬過危棧,襞衣涉奔流。草開平路盡,林下大石稠。
  過郭轉經峰,忽見東西樓。瀑布當寺門,迸落衣裳秋。
  石苔鋪紫花,溪葉裁碧油。鬆根載殿高,飄颻仙山浮。
  縣中賢大夫,一月前此遊。賽神賀得雨,豈暇多停留。
  二十韻新詩,遠寄尋山儔。清泠玉澗泣,冷切石磬愁。
  君名高難閑,餘身愚終休。相將長無因,從今生離憂。
荊南贈別李肇著作轉韻詩
王建 Wang Jian
  輝天復耀地,再為歌詠始。素傳學道徒,清門有君子。
  文澗瀉潺潺,德峰來壘壘。兩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間。
  封章既不下,故舊多慚顔。賣馬市耕牛,卻歸湘浦山。
  麥收蠶上簇,衣食應豐足。碧澗伴僧禪,秋山對雨宿。
  且歡身體適,幸免纓組束。上宰鎮荊州,敬重同歲遊。
  歡逢通世友,簡授畫戎籌。遲遲就公食,愴愴別野裘。
  主人開宴席,禮數無形跡。醉笑或顛吟,發談皆損益。
  臨甃理芳鮮,升堂引賓客。早歲慕嘉名,遠思今始平。
  孔門忝同轍,潘館幸諸甥。自知再婚娶,豈望為親情。
  欣欣還切切,又二千裏別。楚筆防寄書,蜀茶憂遠熱。
  關山足重疊,會合何時節。莫嘆各從軍,且愁岐路分。
  美人停玉指,離瑟不中聞。爭嚮巴山夜,猿聲滿碧雲。
早發金堤驛
王建 Wang Jian
  蟲聲四野合,月色滿城白。傢傢閉戶眠,行人發孤驛。
  離傢尚苦熱,衣服唯輕綌。時節忽復遷,秋風徹經脈。
  人睡落塹轍,馬驚入蘆荻。慰遠時問程,驚昏忽搖策。
  從軍豈雲樂,憂患常縈積。唯願在貧傢,團圓過朝夕。
和裴相公道中贈別張相公
王建 Wang Jian
  雲間雙鳳鳴,一去一歸城。鞍馬朝天色,封章戀闕情。
  日臨宮樹高,煙蓋沙草平。會當戎事息,聯影繞池行。
和錢捨人水植詩
王建 Wang Jian
  盆裏盛野泉,晚鮮幽更好。初活草根浮,重生荷葉小。
  多時水馬出,盡日蜻蜓繞。朝早獨來看,冷星瀋碧曉。
題壽安南館
王建 Wang Jian
  明蒙竹間亭,天暖幽桂碧。雲生四面山,水接當階石。
  濕樹浴鳥痕,破苔臥鹿跡。不緣塵駕觸,堪作商皓宅。
送張籍歸江東
王建 Wang Jian
  清泉浣塵緇,靈藥釋昏狂。君詩發大雅,正氣回我腸。
  復令五彩姿,潔白歸天常。昔歲同講道,青襟在師傍。
  出處兩相因,如彼衣與裳。行行成此歸,離我適鹹陽。
  失意未還傢,馬蹄盡四方。訪餘詠新文,不倦道路長。
  僮僕懷昔念,亦如還故鄉。相親惜晝夜,寢息不異床。
  猶將在遠道,忽忽起思量。黃金未為罍,無以挹酒漿。
  所念俱貧賤,安得相發揚。回車遠歸省,舊宅江南廂。
  歸鄉非得意,但貴情義彰。五月天氣熱,波濤毒於湯。
  慎勿多飲酒,藥膳願自強。
  買地不肥實,其繁係耕鑿。良田少鋤理,蘭焦香亦薄。
  勿以聽者迷,故使宮徵錯。誰言三歲童,還能分善惡。
  孜孜日求益,猶恐業未博。況我性頑蒙,復不勤修學。
  有如朝暮食,暫虧憂隕獲。若使無六經,賢愚何所托。
山中寄及第故人
王建 Wang Jian
  長長南山鬆,短短北澗楊。俱承日月照,幸免斤斧傷。
  去年與子別,誠言暫還鄉。如何棄我去,天路忽騰驤。
  誰謂有雙目,識貌不識腸。豈知心內乖,著我薜蘿裳。
  尋君嚮前事,不嘆今異翔。往往空室中,寤寐說珪璋。
  十年居此溪,鬆桂日蒼蒼。自從無佳人,山中不輝光。
  盡弃所留藥,亦焚舊草堂。還君誓已書,歸我學仙方。
  既為參與辰,各願不相望。始終名利途,慎勿罹咎殃。
  鑒形須明鏡,療疾須良醫。若無傍人見,形疾安自知。
  世路薄言行,學成棄其師。每懷一飯恩,不重勸勉詞。
  斅學既不誠,朋友道日虧。遂作名利交,四海爭奔馳。
  常慕正直人,生死不相離。苟能成我身,甘與僮僕隨。
  我言彼當信,彼道我無疑。針藥及病源,以石投深池。
  終朝舉善道,敬愛當行之。縱令誤所見,亦貴本相規。
  不求立名聲,所貴去瑕玼.各願貽子孫,永為後世資。
首頁>> 文學>>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