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
I have come three thousand miles, anxious and watchful,
Through pale snow-patches in the jagged nightmountains –
A stranger with a lonely lantern shaken in the wind.
...Separation from my kin
Binds me closer to my servants –
Yet how I dread, so far adrift,
New Year's Day, tomorrow morning!
【白話文】 巴郡巴東巴西,離傢多麽遙遠;
漂泊在這艱險之地,真難容身。
山巒錯落,大雪下到更殘漏盡;
孤燭一支,徹夜伴我異鄉客人。
我與骨肉親眷,不覺漸離漸遠;
衹有身邊僮僕,跟我越來越親。
漂泊生涯之苦,怎麽經受得了?
除夕一過,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注釋】 1、羈危:指漂泊於三巴的艱險之地。
2、歲華:年華。
【賞析】 這首詩寫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懷。首聯即對,起句點地,次句點人,氣象闊大。頷聯寫除夕客居異地的孤獨,頸聯寫親眷遠離,僮僕成了至親。再烘托“獨”字。末聯點出時逢除夕,更不堪漂泊。離愁鄉思,發泄無餘。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Where are you headed all by yourself?
In the evening rain you call to them –
And slowly you alight on an icy pond.
The low wet clouds move faster than you
Along the wall toward the cold moon.
...If they caught you in a net or with a shot,
Would it be worse than flying alone?
【白話文】 幾陣齊飛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
衹有你這孤雁,不知獨自飛嚮何方。
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喚丟失的夥伴,
你想棲息,卻又遲疑畏懼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你孤獨地穿越過了雲層;
衹有關山的冷月,伴隨你孤苦凄涼。
雖然你未必會遭暗算,把生命葬喪,
衹是失群孤飛,畢竟叫人疑懼恐慌。
【注釋】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賞析】 這是一首詠孤雁的詩,作者藉此以喻自己孤棲憂慮的羈旅之情。一聯寫同伴歸盡,唯爾獨去,寫“群”切題。二聯寫孤雁神態,先寫失群原因,再寫失群後的倉皇。三聯寫失群之苦楚。儘管振羽奮飛,仍然是衹影無依,凄涼寂寞。四聯寫疑慮受箭喪生,表達詩人的良好願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為此詩“字字珠璣,沒有一處是閑筆;而且餘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可稱五律詩中的上品。”
這首詩題名《孤雁》,全篇皆實賦孤雁,“詩眼”就是一個“孤”字。一個“孤”字將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渾然天成。
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寫出“離群”這個背景。所以詩人一開頭便說:“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隴一帶作客,多天涯羈旅之思。此刻想是站在驛樓上,極目遠望:衹見天穹之下,幾行鴻雁,展翅飛行,嚮北而去。漸漸地,群雁不見了,衹留下一隻孤雁,在低空盤旋。我們從“歸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嚮北,且又是在春天;因為衹有在春分以後,鴻雁纔飛回塞外。這兩句中,尤應註意一個“行”字,一個“獨”字。有了“行”與“獨”作對比,孤雁就突現出來了。“念爾”二字,隱藴詩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詩,往往托物寓志,講究寄興深微。“念爾”句寫得很妙,筆未到而氣已吞,隱隱地讓一個“孤”字映照通體,統攝全局。“獨何之”,則可見出詩人這時正羈留客地,藉孤雁以寫離愁。
頷聯“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是全篇的警策。第三句是說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說失群之後倉皇的表現,既寫出當時的自然環境,也刻畫出孤雁的神情狀態。時間是在晚上,地點是在寒塘。暮雨蒼茫,一隻孤雁在空中嘹嘹嚦嚦,呼尋夥伴。那聲音是夠凄厲的了。它經不住風雨的侵凌,再要前進,已感無力,面前恰有一個蘆葉蕭蕭的池塘,想下來棲息,卻又影單心怯,幾度盤旋。那種欲下未下的舉動,遲疑畏懼的心理,寫得細膩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鑄在孤雁身上了,從而構成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讀來如此逼真動人。誠如近人俞陛雲所說:“如莊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猶詠鴛鴦之‘暫分煙島猶回首,衹渡寒塘亦並飛’,替鴛鴦着想,皆妙入毫顛也。”(《詩境淺說》)頸聯“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是承頷聯而來,寫孤雁穿雲隨月,振翅奮飛,然而仍是衹影無依,凄涼寂寞。“渚雲低”是說烏雲逼近洲渚,對孤雁來說,便構成了一個壓抑的、恐怖的氛圍,孤雁就在那樣慘澹的昏暗中飛行。這是多麽令人擔憂呵!這時作者是在註視並期望着孤雁穿過烏雲,脫離險境。“關月”,指關塞上的月亮,這一句寫想象中孤雁的行程,雖非目力所及,然而“望盡似猶見”,傾註了對孤雁自始至終的關心。這兩句中特別要註意一個“低”字,一個“冷”字。月冷雲低,襯托着形單影衹,就突出了行程的艱險,心境的凄涼;而這都是緊緊地扣着一個“孤”字。唯其孤,纔感到雲低的可怕;唯其衹有冷月相隨,纔顯得孤單凄涼。
詩篇的最後兩句,寫了詩人的良好願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是說孤雁未必會遭暗箭,但孤飛總使人易生疑懼。從語氣上看,象是安慰之詞──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實際上卻是更加耽心了。因為前面所寫的怕下寒塘、驚呼失侶,都是驚魂未定的表現,直到此處纔點明驚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話,是寫孤雁心有餘悸,怕逢矰繳。詩直到最後一句“孤飛自可疑”,纔正面拈出“孤”字,“詩眼”至此顯豁通明。詩人飄泊異鄉,世路峻險,此詩以孤雁自喻,表現了他孤凄憂慮的羈旅之情。
清人劉熙載說:“五言無閑字易,有餘味難。”(《藝概·詩概》)崔塗這首《孤雁》,字字珠璣,沒有一處是閑筆;而且餘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可稱五言律詩中的上品。(徐培均)
白露沾長早,青春每到遲。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
旅程愁算遠,江月坐吟殘。莫羨扁舟興,功成去不難。
問人尋寺僻,乞食過街慵。憶到曾棲處,開門對數峰。
高鳥下殘照,白煙生遠林。更聞清磬發,聊喜緩塵襟。
雨暗江花老,笳愁隴月曛。不堪來去雁,迢遞思離群。
國已酬徽烈,傢猶聳義聲。不知青史上,誰可計功名。
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不復嘆岐路,馬前塵夜生。
潮衝虛閣上,山入暮窗瀋。憶宿高齋夜,庭枝識海禽。
草雜芝田出,泉和石髓流。更嫌庭樹老,疑是世間秋。
樂善知無厭,操心幸不欺。豈能花下淚,長似去年垂。
鳥占橫查立,人當故裏耕。十年來復去,不覺二毛生。
夢覺傳詞客,靈猶福楚人。不知千載後,何處又為神。
冷禽棲不定,衰葉墮無時。況值幹戈隔,相逢未可期。
浮名如縱得,滄海亦終歸。卻是風塵裏,如何便息機。
他鄉無舊識,落日羨歸禽。況住寒江上,漁傢似故林。
方期五字達,未厭一簞貧。麗句勞相勉,餘非樂釣綸。
豈能長失路,爭忍學歸耕。不擬逢昭代,悠悠過此生。
懷才皆得路,失計自傷春。清鏡不能照,鬢毛愁更新。
猿狖瀟湘樹,煙波屈宋祠。無因陪此去,空惜鬢將衰。
失計方期隱,修心未到僧。雲門一萬裏,應笑又擔簦。
特立珪無玷,相思草有蘭。二年春悵望,不似在長安。
青雲如不到,白首亦難歸。所以滄江上,年年別釣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