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嚮後。
生事且彌漫,願為持竿叟。
Onward I bear it to whatever come.
And my boat and I, before the evening breeze
Passing flowers, entering the lake,
Turn at nightfall toward the western valley,
Where I watch the south star over the mountain
And a mist that rises, hovering soft,
And the low moon slanting through the trees;
And I choose to put away from me every worldly matter
And only to be an old man with a fishing-pole.
【白話文】 歸隱之心長期以來不曾中斷,此次泛舟隨遇而安任其自然。
陣陣晚風吹着小舟輕輕蕩漾,一路春花撒滿了溪口的兩岸。
傍晚時分船兒轉出西山幽𠔌,隔山望見了南鬥明亮的閃光。
水潭煙霧升騰一片白白茫茫,岸樹明月往後與船行走逆嚮。
人間世事多麽繁復多麽茫然,願作漁翁持竿垂釣在此溪旁!
【注釋】 1. 際夜:至夜。
2. 潭煙:水氣。
3. 彌漫:渺茫。
【賞析】 這首五言古體詩大約是詩人歸隱後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相傳為西施浣紗處,水清如鏡,照映衆山倒影,窺之如畫。詩人在一個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會滋生出無限幽美的情趣。
開篇“幽意無斷絶”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詩的主旨,即幽居獨處,不與世事,放任自適的意趣。這種“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斷絶”,因此,他這次出遊衹是輕舟蕩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隨所偶”。“偶”即“遇”。詩人在這裏流露出一種隨遇而安的情緒。
以下寫泛舟的時間和路綫,描寫沿岸景物。“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習習晚風,吹拂着遊船,船兒任憑輕風吹送,轉入春花夾岸的溪口,恍如進了武陵桃源勝境,多麽清幽,多麽閑適!“晚”字點明泛舟的時間,“花”字切合題中的“春”,看似信筆寫來,卻又顯得用心細緻。“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鬥”,寫出遊程中時間的推移和景緻的轉換。“際夜”,是到了夜晚,說明泛舟時間之久,正是“幽意無斷絶”的具體寫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當置身新境,心曠神怡之時,擡頭遙望南天鬥宿,不覺已經“隔山”了。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嚮後”二句,是用淡墨描繪的如畫夜景。“潭煙”,是溪上的水霧;“溶溶”,是夜月之下霧氣朦騰的景狀,而着一“飛”字,把水色的閃耀,霧氣的飄流,月光的灑瀉,都寫活了,“林月低嚮後”,照應“際夜”,夜深月沉,舟行嚮前,兩岸樹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嚮身後。這景象是美的,又是靜的。
詩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了一種幽美、寂靜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懷着隱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於這種境界之中,此刻有何感受呢?“生事且彌漫,願為持竿叟”,啊,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彌漫無邊的煙霧,縹緲迷茫,我願永作若耶溪邊一位持竿而釣的隱者。“持竿叟”,又應附近地域的嚴子陵富春江隱居垂釣的故實,表明詩人心跡。末二句抒發感慨極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覺世事的囂囂,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殷璠說綦毋潛“善寫方外之情”(《河嶽英靈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給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層孤清、幽靜的色彩。但是,由於作者描寫的是一個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懷着追求和滿足的心情來描寫它,因而這夜景被狀寫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種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詩也就顯得“舉體清秀,蕭肅跨俗”(《唐音癸簽》引殷璠語),體現出一種興味深長的清悠的意境。在寫法上,詩人緊扣住題目中一個“泛”字,在麯折回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寫,因而所寫的景物雖然寂靜,但整體上卻有動勢,恍忽流動,迷蒙縹緲,呈現出隱約跳動的畫面,給人以輕鬆暢適的感受和美的欣賞。
(李敬一)
【評析】
這是一首寫春夜泛江的詩。開首兩句則以“幽意”點出了全詩的主旨,是幽居獨處,放任自適的意趣。因此,駕舟出遊,任其自然,流露了隨遇而安的情緒。接着寫泛舟的時間、路綫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造出一種幽美、寂靜、迷蒙的境界。最後兩句寫心懷隱居之人,在此環境中,願作持竿垂釣的隱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詩扣緊題目中的“泛”字,在麯折回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給人輕鬆舒適的感受。這首五言古體詩大約是詩人歸隱後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相傳為西施浣紗處,水清如鏡,照映衆山倒影,窺之如畫。詩人在一個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會滋生出無限幽美的情趣。
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給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層孤清、幽靜的色彩。但是,由於作者描寫的是一個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懷着追求和滿足的心情來描寫它,因而這夜景被狀寫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種不事雕琢的自然美,體現出一種興味深長的清悠的意境。
奈何離居夜,巢鳥悲空林。愁坐至月上,復聞南鄰砧。
珊珊寶幡挂,焰焰明燈燒。遲日半空𠔌,春風連上潮。
少憑水木興,暫令身心調。願謝攜手客,茲山禪誦饒。
竜蛇爭翕習,神鬼皆密護。萬壑奔道場,群峰嚮雙樹。
天花飛不著,水月白成路。今日觀身我,歸心復何處。
寂歷道傍樹,曈曨原上霞。茲情不可說,長恨隱淪賒。
黃鶯啼就馬,白日暗歸林。三十名未立,君還惜寸陰。
聽猿收淚罷,係雁待書稀。蠻貊雖殊俗,知君肝膽微。
花路西施石,雲峰句踐城。明州報兩掾,相憶二毛生。
長劍倚天外,短書盈萬言。秋風一送別,江上黯消魂。
雲是帝鄉去,軍書謁紫微。曾為金馬客,嚮日淚沾衣。
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奉料竹林興,寬懷此別晨。
蘭若門對壑,田傢路隔林。還言證法性,歸去比黃金。
滴瀝花上露,清泠鬆下谿。明當訪真隱,揮手入無倪。
觀空靜室掩,行道衆香焚。且駐西來駕,人天日未曛。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傢。藉問淹留日,春風滿若耶。
秦人辨雞犬,堯日識巢由。歸客衡門外,仍憐返景幽。
方隨地脈轉,稍覺水晶寒。未果變金骨,歸來茲路難。
洞戶逢雙履,寥天有一琴。更登玄圃上,仍種杏成林。
新象今聞入縣圖。琴鎖壞窗風自響,鶴歸喬木隱難呼。
學書弟子何人在,點檢猶存諫草無。
幽見夕陽霽,高逢暮雨陰。佛身瞻紺發,寶地踐黃金。
雲嚮竹谿盡,月從花洞臨。因物成真悟,遺世在茲岑。
時命不將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陽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