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垆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A traveller may well get old there.
The spring water is bluer than the unclouded sky.
In a painted barge listening to the rain I lie.
The tavern maid by the stove is fair like the moon.
With arms white as frost and snow stream.
Do not go home before you get old;
If you do, your heart'll get stone cold.
【注釋】 碧於天: 另作碧如天
垆邊: 另作爐邊
須斷腸: 另作欲斷腸
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
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With a sadness of wind and rain in the strings....
There's a solitary lantern, a bugle-call –
And beyond Terrace Tower down goes the moon.
...Fragrant grasses have changed and faded
While still I have been hoping that my old friend would come....
There are no more messengers I can send him,
Now that the wildgeese have turned south.
【白話文】 長夜中清徹的琴瑟撩人幽怨;
好象風雨繞弦無盡凄楚悲哀。
孤燈之下聽到楚地號角凄愴;
西邊一鈎殘月巳經落下章臺。
韶花宛若芳草經秋業已衰落;
當年深交老友也都絶跡不來。
寄給親眷傢書正愁難以發出,
儘管傳書秋雁又從北塞南回!
【注釋】 1、殊:絶。
2、鄉書:指傢書。
【賞析】 這首詩是懷人思鄉之作,在概是寄給越中傢屬的。詩以“夜思”為題,開篇卻不寫思,而寫夜聽瑟聲,接着寫聽到悲涼的楚角,勾動了遊客懷“思”。詩的後半,即為所“思”的內容:芳草已暮,韶華已逝,故人不來,鄉思難寄。最後點出時當秋節,更令人秋思不斷。詩中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恨,讀來不勝悲涼凄楚,叫人腸斷。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
While ghosts of the Six Dynasties pass like a dream
Around the Forbidden City, under weeping willows
Which loom still for three miles along the misty moat.
【白話文】 江上春雨霏霏岸邊青草離離,
六朝往事如夢衹剩春鳥悲啼。
最無情的還是臺城外的垂柳,
依舊輕煙般地籠罩十裏長堤。
【注釋】 1、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
2、臺城:也稱苑城,在南京玄武湖邊,原為六朝時城墻。
又作臺城
【賞析】 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的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臺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藉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藴藉,情緒無限感傷。
臺城,舊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本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後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從東晉到南朝結束,這裏一直是朝廷臺省(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樞,又是帝王荒淫享樂的場所。中唐時期,昔日繁華的臺城已是“萬戶千門成野草”;到了唐末,這裏就更荒廢不堪了。
吊古詩多觸景生情,藉景寄慨,寫得比較虛。這首詩則比同類作品更空靈藴藉。它從頭到尾采取側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種夢幻式的情調氣氛,讓讀者透過這層隱約的感情帷幕去體味作者的感慨。這是一個值得註意的特點。
起句不正面描繪臺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圍。金陵濱江,故說“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細,在霏霏雨絲中,四望迷蒙,如煙籠霧罩,給人以如夢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碧緑如茵,又顯出自然界的生機。這景色即具有江南風物特有的輕柔婉麗,又容易勾起人們的迷惘惆倀。這就為下一句抒情作了準備。
“六朝如夢鳥空啼”。從首句描繪江南煙雨到次句的六朝如夢,跳躍很大,乍讀似不相屬。其實不僅“江雨霏霏”的氛圍已暗逗“夢”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間就隱藏着一座已經荒涼破敗的臺城。鳥啼草緑,春色常在,而曾經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統治者卻早已成為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豪華壯麗的臺城也成了供人憑吊的歷史遺跡。從東吳到陳,三百多年間,六個短促的王朝一個接一個地衰敗覆亡,變幻之速,本來就給人以如夢之感;再加上自然與人事的對照,更加深了“六朝如夢”的感慨。“臺城六代競豪華”,但眼前這一切已蕩然無存,衹有不解人世滄桑、歷史興衰的鳥兒在發出歡快的啼鳴。“鳥空啼”的“空”,即“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從人們對鳥啼的特殊感受中進一步烘托出“夢”字,寓慨很深。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風中搖蕩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嚮榮之感,讓人想起繁榮興茂的局面。當年十裏長堤,楊柳堆煙,曾經是臺城繁華景象的點綴;如今,臺城已經是“萬戶千門成野草”,而臺城柳色,卻“依舊煙籠十裏堤。”這繁榮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涼破敗的歷史遺跡,終古如斯的長堤煙柳和轉瞬即逝的六代豪華的鮮明對比,對於一個身處末世、懷着亡國之憂的詩人來說,該是多麽令人觸目驚心!而臺城堤柳,卻既不管人間興亡,也不管面對它的詩人會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說它“無情”。說柳“無情”,正透露出人的無限傷痛。“依舊”二字,深寓歷史滄桑之慨。它暗示了一個腐敗的時代的消逝,也預示歷史的重演。堤柳堆煙,本來就易觸發往事如煙的感慨,加以它在詩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寫興亡之感的憑藉,所以詩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別強烈。“無情”、“依舊”,通貫全篇寫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鳥與堤柳;“最是”二字,則突出強調了堤柳的“無情”和詩人的感傷悵惘。
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免不了有今之視昔,亦猶後之視今之感。亡國的不祥預感,在寫這首詩時是縈繞在詩人心頭的。如果說李益的《汴河麯》在“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的強烈感喟中還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願望,那麽本篇則在如夢似幻的氣氛中流露了濃重的傷感情緒,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勢已成,重演六朝悲劇已不可免的現實在吊古詩中的一種折光反映。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的“依舊”暗示人世的滄桑,以物的“無情”反托人的傷痛,而在歷史感慨之中即暗寓傷今之意。思想情緒雖不免有些消極,但這種虛處傳神的藝術表現手法,仍可以藉鑒。
(劉學鍇)
花欲謝,深夜,月朧明。(另作‘花欲榭’)
何處按歌聲,輕輕。
舞衣塵暗生,負春情。
垂玉佩,交帶,裊纖腰。
鴛夢隔星橋,迢迢。
越羅香暗銷,墜花翹。
【注釋】 銷: 一作消
髻墜釵垂無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
說盡人間天上,兩心知。
陌上誰傢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露桃宮裏小腰肢,眉眼細,鬢雲垂,惟有多情宋玉知。
醺醺酒氣麝蘭和。驚睡覺,笑呵呵,長道人生能幾何。
綉衾香冷懶重薫。
人寂寂,葉紛紛,纔睡依前夢見君。
一日日,恨重重,淚界蓮腮兩綫紅。
來洞口,望煙分,劉阮不歸春日曛。
斜倚銀屏無語,閑愁上翠眉。
悶殺梧桐殘雨,滴相思。
塞遠久無音問,愁消鏡裏紅。
紫燕黃鸝猶生,恨何窮!
朱□未動,先覺口脂香。
緩揭綉衾抽皓腕,移鳳枕,枕潘郎。
角聲嗚咽,星鬥漸微茫。
露冷月殘人未起,留不住,淚千行。
一麯離聲腸欲斷。今日送君千萬,紅縷玉盤金縷盞。
須勸,珍重意,莫辭滿。
緑雲傾,金枕膩,畫屏深。
子規啼破相思夢,曙色東方纔動。
柳煙輕,花露重,思難任。
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
除去天邊月,無人知。
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
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捲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
含顰不語恨春殘。
畫堂簾幕月明風。
此夜有情誰不極,隔墻梨雪又玲瓏,
玉容憔悴惹微紅。
小樓高閣謝娘傢。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凍梅花,
滿身香霧簇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