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周汝昌 Zhou Ruchang
红楼无限情-周汝昌自传
周汝昌 Zhou Ruchang阅读
  周汝昌,我国著名红学家。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就教于华西大学、四川大学。
  
  周汝昌这位著名的红学家,似乎从小就与《红楼梦》有缘,在孩提时,就听母亲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在他脑海里,远远地出现红楼人物的影子。二十年后,这位青年意外发现了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由此使周汝昌沉醉红学,一生不醒。这正应了他的《献芹集》扉页上的一句话: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书法艺术》、《杨万里选集》,这一部部穷尽毕生心血研治的作品,展示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造诣,远非“红学家”一词所能概括。今虽已是耄耋之人,思维较先前毫不逊色,每日仍笔不停挥,著书立说。
红楼梦的真故事
周汝昌 Zhou Ruchang阅读
定是红楼梦里人
周汝昌 Zhou Ruchang阅读
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
周汝昌 Zhou Ruchang阅读
  九旬高龄的周汝昌先生登上电视讲坛,以富有特色的启发式、漫谈式语言,与我们一起重温了四大名著的经典魅力,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本书即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所作相关电视讲座为基础整理、补充、润色而成。
  
  荧屏播放的时间是有限的、是宝贵的。古语有云:寸金难买寸光阴。而在电视播放却是千金难买“分”光阴。再加上这次讲演的主题是如此之巨大和重要,必须在这么短短的时间里说明源流始末、方方面面,这真是太“紧张”了——这也就是作者写本书的原因,以补充若干应该说明的问题。作者周汝昌特为本书撰写小引、讲后小记及讲后感言,将讲座的内容进一步引申、发挥,其间于中华文化多有致意,广大读者或能领会作者的拳拳用心。
曹雪芹其人其书
周汝昌 Zhou Ruchang阅读
  英国的一位文坛巨匠莎士比亚,一生写过37个剧本,塑造过三四百个人物形象。而我国的曹雪芹一部作品《红楼梦》就包含了五六百个人物形象。曹雪芹也因《红楼梦》而确立了他在文坛的地位。人们在欣赏、感叹《红楼梦》这部著作的同时,还在猜测曹雪芹这个人,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思、人品如何?
  我国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多年来对《红楼梦》和曹雪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曹雪芹有很多古典文人的特点、特色。曹雪芹的长相不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那样面如秋月,色如黄花。他头广,色黑,能讲故事,生性放浪,高谈阔论,能做诗,他的好朋友敦诚敦敏佩服曹雪芹的就在这一点。
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周汝昌 Zhou Ruchang阅读
  《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多少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阅、研究。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特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它的个性何在?这就必须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上来看曹雪芹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创作。
  
    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都有它的个性,我们也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理解《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词语如“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是得到了一些文学享受,但是你没有把握住《红楼梦》真正的精华。
  
    鲁迅虽然不是红学专家,但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边就有一篇专讲了《红楼梦》。他说《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历史小说,它是人情小说。“人情”这两个字就抓住了《红楼梦》的精神中心,然后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艺术他提出一个最重要的命题,即伏线。而且他还评论说,《红楼梦》续本的好坏是以符不符合原著的伏线为标准的。什么叫伏线?就是书一开头处处句句里边都有埋伏,里边藏着东西,它表面上是一层意思,但一细想,它是指的后边。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有一个《好了歌》,《好了歌》甄士隐做了注解,它的每一句都是伏线,那里边说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其实就是荣国府大观园的变迁,这里面每一句就是一个埋伏,指的是后面的一个人。而这个伏线一直贯穿着全书。
  
    在运用伏线之外,曹雪芹在布局上也是别具匠心。我们可以想一想,进怡红院的外人,只有贾芸和刘姥姥。而这两个人物重要无比。他们除了进怡红院,还都找过王熙凤。而在《红楼梦》的最后,贾芸和刘姥姥都分别去狱内探望宝玉和凤姐。刘姥姥还救了巧姐。这两个人物构成了《红楼梦》最重要的收场人物。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
周汝昌 Zhou Ruchang阅读
  《百家讲坛》《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播出14集之后,受到了广大红学爱好者的热烈反响。红学谜们通过邮件向我们提出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红学问题。我们再次将我国德高望重的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请到《百家讲坛》,为广大的红学爱好者答疑解惑。有的观众问,如何理解曹雪芹的创作动机,如何理解他本人的经历、个性与后来文本的关系。他是不是因为不甘于无材补天,故写作以求自正,把写作作为得到社会或历史承认的手段呢?还是只为一吐胸中之气?
  
    周老先生认为,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甲戌本开头题的那一首诗的最后两句,就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是血泪的写作。不是闹着玩儿,不是为了消闲解闷。
  
    有的观众还问,《红楼梦》的核心主题是什么?周先生对俞平伯先生的色空说作何评价?
  
    周先生认为,甲戌本开头的一首七律诗,前半和后半是两截,前半说“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悲喜千般空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如果单看这四句,俞老先生有道理,这不是万境归空色空观念吗?但是周先生不赞同,因为后四句变了。前面是一个引子,那是以通俗的见解价值观念来起头,引读者看是这么的,但是它后边说,“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是色空吗?曹雪芹要写人,人怎么来的,这是一生的阅历。这个阅历是什么造成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物,物我的关系,千头万绪的关系,都用他的这个手段纳入书中,是这么一回事,而这些恰恰与色空观念相反。
周汝昌评《红楼梦魇》
周汝昌 Zhou Ruchang阅读
  咱们今天选的这个主题是我来看张爱玲和红楼梦这么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人的题目。张爱玲是一个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我非常佩服敬重她。她研究《红楼梦》,曾写出《红楼梦魇》的红学著作,书中她认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没有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精彩。
  
    她说自己平生有三大恨,两恨是老词,古人的。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无骨,第三恨呢,《红楼梦》未完。她说为什么《红楼梦》未完?我非得要追寻一下真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而不是高鹗续的那个。她就是为这花了十年,写了这本书,因为她没法解决,她所以取了个这么个怪书名。这个好不好,能不能这样子对待你十年的光阴?我不评论,诸位想一想,我们这样的文化问题,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仅仅有这么一个特例,没有第二个,你把小说从开天辟地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看看就知道,这个大特例,引动了全中华人的头脑的活动,为什么?那是文艺问题吗?不是的,这是个文化问题。我今天和诸位谈,我说一百句、一万句,我只有一句,文化大问题!那么张爱玲因为太爱《红楼梦》了,所以她特别恨高鹗,她给高鹗的评价,是她自己承认,简直就是破口大骂了。她说了三句,第一句是“庸俗化”,第二说是说高鹗的后四十回是“附骨之疽”,第三她说高鹗“死有余辜”。了不起!死有余辜!这四个字是随便由一个有修养的中华女士嘴里,随随便便说出来的吗?
  
    请诸位想一想,我没有意思,没有任何意思请这么多在座的来同意我的话,同意她的话。我毫无此意,而是说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办?我们就永远不解决?再过五百年,一千年,这不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中华大文化的问题,这么一个独特的例子,好!谢谢诸位。
  北斗京华:北京生活五十年漫忆
  
  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作者负笈燕京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四川。一九五四年中,以一部《红楼梦新证》名动学界的作者白蜀返京,从此定居于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五十馀年来,他目睹风物兴衰与人事代谢,乃发抒心怀,感慨风物之变迁零落,追摹故交之音容笑貌,陆续写成一系列或悲或喜或天真或世故的小文,是以编成此书。其中凝聚了作者对中华文物、旧日师友的无限深清,对那已过往的人情时序、古道淳风的无限追怀 ……
  《红楼别样红》的内容与《红楼夺目红》相差不远,都是重读芹书的新领受、新思量,而且又都而且又都是以感悟为主的新收获。红学的研究不单靠什么资料,即所谓“证据”,读芹书者而有所会心的都识此理;所谓“考证”,其实也是边考边悟,边悟边考;悟中有考,考中有悟。假若有人想要打出“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牌子来,那就连自然科学也不懂得是怎么发生的了。
首页>> 文学论坛>>周汝昌 Zhou Ru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