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捲(永樂大典本)
謹案:《鄴中記》舊有二本,其一本二捲,見《隋書·經籍志》,稱晉國子
助教陸翽撰。其一本一捲,見陳振孫《書錄解題》,稱不知撰人名氏。又稱《唐
志》有《鄴都故事》二捲,肅、代時馬溫撰,今書多引之。是以為肅、代後人作
矣。今考是書所記,有北齊高歡、高洋二事,上距東晉之末已一百三四十年。又
寒食一條,引隋杜臺卿《玉燭寶典》,時代尤不相蒙。陳氏不以為翽書,似乎可
據。然唐歐陽詢《藝文類聚》作於太宗貞觀時,徐堅《初學記》作於玄宗開元時,
所引翽書皆一一與今本合。又《鄴都故事》,《唐志》雖稱肅、代時人,而《史
通·書志篇》曰:遠則漢有《三輔典》,近則隋有《東都記》,南則有宋《南徐
州記》、《晉宮闕名》,北則有《洛陽伽藍記》、《鄴都故事》。則《鄴都故事》
在劉知幾之前,《唐志》所言,亦不足為證。以理推之,殆翽書二捲惟記石虎之
事,後人稍摭《鄴都故事》以補之,並為一捲。猶之《神農本草》郡列秦名,漢
氏《黃圖》裏標唐號,輾轉附益,漸失本真。而要其實則一書。觀高歡、高洋二
條,與全書不類,而與郭茂倩《樂府詩集》所引《鄴都故事》文體相同,則此二
條為後人摭入翽書明矣。不得以小小舛異,盡舉而歸之唐以後也。原書久佚。陶
宗儀《說郛》所載,寥寥數頁,亦非完本。今以散見《永樂大典》者蒐羅薈稡,
以諸書互證,刪除重複,共得七十二條。排比成編,仍為一捲。以石虎諸事為翽
本書,其續入諸條亦唐以前人所紀,棄之可惜,則殿居捲末,別以附錄名焉。是
書雖篇帙無多,而敘述典核,頗資考證。如王維《和賈至早朝大明宮詩》,“朝
罷須裁五色詔”句,李頎鄭《櫻桃歌》,“官軍女騎一千匹”及“百尺金梯倚銀
漢”句,不得此書,皆無從而訓詁也。六朝舊籍,世遠逾稀,斷璧殘璣,彌足為
寶。佚而復存,是亦罕覯之秘笈矣。
謹案:《鄴中記》舊有二本,其一本二捲,見《隋書·經籍志》,稱晉國子
助教陸翽撰。其一本一捲,見陳振孫《書錄解題》,稱不知撰人名氏。又稱《唐
志》有《鄴都故事》二捲,肅、代時馬溫撰,今書多引之。是以為肅、代後人作
矣。今考是書所記,有北齊高歡、高洋二事,上距東晉之末已一百三四十年。又
寒食一條,引隋杜臺卿《玉燭寶典》,時代尤不相蒙。陳氏不以為翽書,似乎可
據。然唐歐陽詢《藝文類聚》作於太宗貞觀時,徐堅《初學記》作於玄宗開元時,
所引翽書皆一一與今本合。又《鄴都故事》,《唐志》雖稱肅、代時人,而《史
通·書志篇》曰:遠則漢有《三輔典》,近則隋有《東都記》,南則有宋《南徐
州記》、《晉宮闕名》,北則有《洛陽伽藍記》、《鄴都故事》。則《鄴都故事》
在劉知幾之前,《唐志》所言,亦不足為證。以理推之,殆翽書二捲惟記石虎之
事,後人稍摭《鄴都故事》以補之,並為一捲。猶之《神農本草》郡列秦名,漢
氏《黃圖》裏標唐號,輾轉附益,漸失本真。而要其實則一書。觀高歡、高洋二
條,與全書不類,而與郭茂倩《樂府詩集》所引《鄴都故事》文體相同,則此二
條為後人摭入翽書明矣。不得以小小舛異,盡舉而歸之唐以後也。原書久佚。陶
宗儀《說郛》所載,寥寥數頁,亦非完本。今以散見《永樂大典》者蒐羅薈稡,
以諸書互證,刪除重複,共得七十二條。排比成編,仍為一捲。以石虎諸事為翽
本書,其續入諸條亦唐以前人所紀,棄之可惜,則殿居捲末,別以附錄名焉。是
書雖篇帙無多,而敘述典核,頗資考證。如王維《和賈至早朝大明宮詩》,“朝
罷須裁五色詔”句,李頎鄭《櫻桃歌》,“官軍女騎一千匹”及“百尺金梯倚銀
漢”句,不得此書,皆無從而訓詁也。六朝舊籍,世遠逾稀,斷璧殘璣,彌足為
寶。佚而復存,是亦罕覯之秘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