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异国风情
  明费信撰。信,字公晓,自号玉峰松岩生,太仓卫人。永乐宣德间(公元一四○三~一四三五年),派往西洋四次,随正使太监郑和等至海外诸番国,前后二十余年,历览异域风土人物之宜,采辑图写成帙,名曰星槎胜览,时英宗正统元年(一四三六)。是书,未为四库总目所收,世人所知者,只为陆楫于明世宗二十三年(一五四四)所辑古今说海四卷本。清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又重刻之,但版本甚劣。民国四年,中华图书馆有覆印本,亦不佳。明神宗四十五年(一六一七),沉节甫将其收入纪录汇编卷六十一内,但合为一卷。其它丛书如学海类编、借月山房汇钞亦皆收入,惟仍分为四卷本。诸刻本前均有正统元年作者序文。按其一卷与四卷本,卷数虽异,而内容则一焉。
  
  是书内容计分两部:一曰前集,系信亲览目识之所至,计有占城国、宾童龙国、灵山、昆仑山、交栏山、暹罗国、爪哇国、旧港、满刺加国、九州山、苏门答刺国、花面国、龙牙犀角、龙涎屿、翠蓝屿、锡兰山国、小呗喃国、柯枝国、古里国,忽鲁谟斯国、刺撤国与榜葛刺国等二十有二国。二曰后集,系信采辑传译之所实,计有真腊国、东西竺、淡洋、龙牙门、龙牙菩提、古里地闷、彭坑国、琉球国、三岛、麻逸国、假里马打国、灵迦逻、渤泥国、苏禄国、大呗喃国、阿丹国、佐法儿国、竹步国、木骨都束国、溜洋国、卜刺哇国、天方国,与阿鲁国等二十有三国。全部共四十有五国。
  
  是书冯承钧氏详为校注,为中世纪中国海上交通史之重要史料。(徐玉虎)
  
  费信曾先后四次奉使往海外诸国。第一次于永乐七年(1409)随郑和等往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柯枝、古里等国,至永乐九年 (1411)回京。第二次于永乐十年(1412)随奉使少监敏等往榜葛剌等国,至永乐十二年(1414)回京。第三次于永乐十三年(1415)随正使太监侯显等往榜葛剌诸番,直抵忽鲁谟斯等国,至永乐十四年(1416)回京。第四次于宣德六年(1431)随郑和等往诸番国,凡历忽鲁谟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等二十国,至宣德八年(1433)回京。
  
  费信随使海外访问时,“每莅番城,辄伏几濡毫,叙缀篇章,标其山川、夷类、物候、风习诸光怪奇诡事,以备采纳,题曰《星槎胜览》。”“一览之余,则中国之大,华夷之辩,山川之险易,物产之珍奇,殊主末俗之卑鄙,可以不劳远涉而尽在目中矣。”
  
  《星槎胜览》一书分前后集,前集所记占城、宾童龙、灵山、昆仑山、交栏山、暹罗国、爪哇国、旧港、满剌加、九洲山、苏门答剌国、花面王国、龙牙犀角、龙涎屿、翠兰屿、锡兰山国、小具喃国、柯枝国、古里国、忽鲁谟斯国、东西竺、淡洋、龙门牙、龙牙善提、吉里地闷、彭坑、琉球国、三岛国、麻逸国、假里马丁、重迦罗、渤泥国、苏禄国、大具喃国、阿丹国、佐法儿国、竹步国、木骨都都束国、溜洋国、卜剌哇国、天方国,为采辑传译之所实的国家的地区,其中有些内容采自元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对所记四十余国的位置沿革,重要都会、形胜名迹、山川地理形势、社会制度和政教刑法、生产状况和商业贸易、人民生活状况、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以及气候、物产和动植物等,书中都分别作了扼要的叙述。特别是较翔实地记载了郑和使团首次访问的几个非洲国家的基本状况,为以前和同时代的中所没有,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书中对郑和使团访问各国时的一些情况,也作了比较翔实的记述。费信在海外访问游历的时间之长,到海外国家访问次数之多,所记述亚非各国情况之翔实,都超过了汪大渊。
  明朝马欢著于景泰二年(1451年)。马欢,回族人,通晓阿拉伯语,任通事(翻译官),曾随三宝太监郑和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宣德六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马欢将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气候、地理、政治、风土、人文、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土产动植物等状况纪录下来,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始著书《瀛涯胜览》,经过35年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完成。
  
  《瀛涯胜览》分二十章: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剌加国、亚鲁国、苏门答剌国、那孤儿国、黎代国、南浡里国、锡兰国、葛兰国、柯枝国 、古里国 、溜山国 、祖法儿国、阿丹国 、榜葛刺国 、忽鲁谟斯国 、天方国。
  
  《瀛涯胜览》被公认为研究郑和的最重要的原始文献之一。
  
  《瀛涯胜览》一书有 商务印书馆 1935年出版的冯承钧校注本《瀛涯胜览校注》和海洋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I万明校注明钞本 《瀛涯胜览》校注。
  
  《瀛涯胜览》在国际上名声很大,著名汉学家迈耶斯、格伦德威尔、戴文达、伯希和等都曾研究论述此书。瀛涯胜览有J.V.G.Mills 的英译本:Ying-yai Sheng-lan,The Overall Survey of the Ocean's Shores.
  记载明代关于邻近及有交往各国和地区以及边疆民族状况的著作。约成书於万历二年(1574)。严从简撰。从简字仲可﹐号绍峰﹐浙江嘉兴人。嘉靖三十八年 (1559)进士。初授行人﹐後转工科﹑刑科给事中。隆庆元年(1567)遭陷害谪婺源县丞﹐历扬州同知﹐免官还乡。生平嗜书﹐此书即系官行人司时所撰。
  
  全书以明王朝为中心﹐分别记载其东﹑南﹑西﹑北四方海陆各国和地区的道里﹑山川﹑民族﹑风俗﹑物产等﹐以供当时官员出使时参考。所用资料取自明王朝历年颁发的敕书﹑各国间交往大事和相互来往使节所作的文字记录﹐以及行人司所藏文书档案等。共二十四卷:卷一朝鲜﹐卷二至三日本﹐卷四琉球﹐卷五至六安南﹐卷七占城﹐卷八真腊﹑暹罗﹑满剌加﹑爪哇﹑三佛齐﹑渤泥﹑琐里古里﹐卷九苏门答腊﹑锡兰﹑苏禄﹑麻剌﹑忽鲁谟斯﹑佛郎机﹑云南百夷﹐卷十吐蕃﹐卷十一佛菻﹑榜葛剌﹑默德那﹑天方国﹐卷十二哈密(见哈密卫)﹐卷十三土鲁番﹐卷十四赤斤蒙古﹑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火州﹐卷十五撒马儿罕﹑亦力把里﹑于阗﹑ 哈烈﹐卷十六至二十二鞑靼﹐卷二十三兀良哈﹐卷二十四女真。全书又按地域分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部。其中卷九的云南百夷﹑卷十的吐蕃﹑卷十二至二十四所记均为明代边疆地区民族情况。
  
  该书是研究明代中外关系史和少数民族史的重要资料。书中叙事较为详细﹐遇有歧说则并列有关史料﹐不轻易排斥异说。又注明材料出处﹐给後人研究提供方便。此外﹐正文後面的按语和辑录的有关诗文亦很有价值。今通行本为1920年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排印本。
  
  
  《殊域周咨录》将女直列入东北夷,因此在清朝被列为禁书。
  
  
  内容
  《殊域周咨录》共24卷,以厚今薄古的宗旨,著重叙述当代边疆各国和海外国家的人文、风土、地理、以及和中国的来往,并将周边国家,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东夷:朝鲜、日本、琉球、
  南蛮:安南、占城、真腊、暹罗、满剌加、爪哇、三佛齐、浡泥、琐里、苏门答剌、锡兰、苏禄、麻剌、忽鲁谟斯、佛郎机、
  西戎:吐蕃、拂菻、榜葛剌、默德那、天方、哈密、吐鲁番、赤斤蒙古、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火州、撒马儿罕、亦力把力、於阗、哈烈
  北狄:鞑靼、兀良哈。
  东北夷:女直。[1]
  
  版本
  北京图书馆万历年刻本。《殊域周咨录》卷二十四将女直称为东北夷,在清代成为禁书,无无刻本或抄本。
  本书以其亲历性,给出了一个具体而微的韩国:化妆室里的韩国,餐桌上的韩国,与韩剧的女性意识对称的幽怨的韩国。但它不仅仅是关于韩国的现场报道,孔庆东主要的用心还是借韩国杯酒,浇祖国块垒。这一点他在自序的牢骚里已流露一二。为人父、为人师,为人大代表,守着读书人齐家治国的传统愿望,竟惹得街坊媒体讽谤后的满腹闷骚。但孔庆东像金庸笔下的李文秀一样有着古高昌国人的固执。世风是滑车铁壁,笔纸乃匹马西风。因此庆东之“啸”,既是快板评书,亦是马嘶蝉鸣。
  人是地行仙。人生乐趣之一,是远游。我提倡用心去游。所谓用心,不是劳心的意思,与工作中的那种用心是两回事,指的是要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轻松旅游中,善于对所遭逢到的景物、事物、人物,由一些细节,擦出心灵的火花,心有所悟,而生出大快乐来。如果旅游一番,心无所悟,那真遗憾。
  本书(一册八一面四八、六○○字)不分卷,陈伦炯撰。伦炯字次安,号资斋;福建同安人。父昂,贾海上;往来东西洋,尽识其风潮、土俗、地形险易。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攻澎湖,旁求习于海道者;昂入见,指画形势,进参几密,卒底于成。后奉命出入东西洋,招访郑氏遗逸,凡五载。叙功授职,历官至广东副都统。伦炯由诸生得荫,充侍卫。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事变起,奏陈易平状;及平,授台湾南路参将。雍正间,晋澎湖副将,移安平水师协镇;旋补台湾总兵。本书「自序」作于雍正八年,据谓承先人谆告并亲历询考,乃按中国沿海形势、外洋诸国疆域相错、民风物产、商贾贸迁之所,备为图志。全书共有文八篇,依次为「天下沿海形势录」、「东洋记」、「东南洋记」、「南洋记」、「小西洋记」、「大西洋记」、「昆仑」及「内澳气」;附图六,计为「四海总图」、「沿海全图」、「正面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及「琼州图」。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是中国的近邻。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形成了这个岛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作者通过在日本20年的生活经历,用文字和镜头从各个生活层面展现了日本社会万花筒中折射出的不同人文景象,从学校到企业,从家庭到社区,从女人的厨房到酒店餐厅,从男人的书房到当地图书馆,跟随作者的脚步,你可以看到日本深巷宅院的季节色彩,听到街边邻里房前屋后传出的笑声和话语,感受到普通人家的生活气息和百姓表情,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烦恼了解日本社会的人情世故。
大小眼看美国
陈强 Chen Jiang阅读
  本书是中国青年报记者陈强和他12岁的女儿旅美一年多期间写下的作品,试图从两代人的不同视角看美国。陈强带着时下困扰中国的热点难点问题去观察美国社会,试图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而陈韵正记录的则是她在美国上小学、中学的经历,对中国教育者、学生和家长无疑具有参考价值和启迪意义。
郑和下西洋与马哥来华考:被误读的远行
陈存仁 Chen Cunren阅读
  郑和出海的船中常带有三种人物,一种是道教的法师,一种是念经的和尚,最有趣的是还有两个卜卦算命的人。还有更奇怪的,有时船上居然还带着两名稳婆,即近代所谓接生婆。我初初看到这个记载,觉得非常诧异,再继续看下去,原来郑和每到一处,总要设帐施诊给药,还教导当地土人如何接生。马哥孛罗在十七岁那年,随着父亲与叔父来到中国,当时的元朝皇帝非常喜欢这个年轻小伙子,带他骑在皇帝的象背上去打猎,准许他在富丽的大理石皇宫和避暑离宫里自由来往。那些镀金的雕刻品、艺术珍藏和高官大臣,使马哥孛罗眼都花了……他离开家园差不多二十五年,当返抵威尼斯时,已没有人认得出他,即使是家中的老仆,也不准他进入别墅,老早就认为他已经死了。马哥孛罗把他破破烂烂的衣衫剖开来,里面全是珍珠宝贝……
  本书以媒体的视角和新闻人的敏感,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作了近距离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将所见、所感、所悟整理成了文字。书中文字虽不似专家学者般深刻,但也绝非情绪化的议论和泛泛而谈,而是力求以平实、客观的描述,将一个真实的日本向读者娓娓道来。“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 ”,是作者的希望也是“看日本”的宗旨,因为面对未来,不了解别人是危险的,不了解别人如何做的就不能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
  刘亮程以一个乡村哲人的眼光,带你步入古朴宁静的历史上的名城龟兹。让你亲历般感受着他把所见所闻所感信手拈来,编织着一个又一个故事,这里有热闹得如节日般的“逛巴扎”,有让人吃惊的千佛洞和古城遗址,有昏黄的暮色中沉静的老街巷,有祖传十三代还最后坚守着的铁匠,还有传嫁古代与现代的古董商人……他们过得生活像驴车一样缓慢悠长,这里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噪……
名家走世界:周游织梦
叶渭渠 She Weiqu阅读
  小集终于辑成了。掩卷之余,透过书桌前的玻璃窗,映入眼帘的近处群山,已披上新绿,宣告了加州初冬的来临。因为这里的夏秋非雨季,山上的小草都干枯,呈现一片土黄色。如今经几场绵绵细雨,己是茫茫的绿,十分赏心悦目。这时节,也是我完成游记集《周游织梦》的时候了。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神秘大陆:多彩的非洲
高秋福 Gao Qiufu阅读
  散文集《多彩的非洲――新华社记者笔下的神秘大陆》是新华社著名记者高秋福多年来关注非洲大陆生存与发展的潜心之作,书中不仅写出了非洲精彩纷呈的风物之美,更多的写出了非洲博大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非洲人民可敬无畏的牺牲精神。本书的出版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非洲,也是新华出版社向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献礼。
王石心灵之旅:让灵魂跟上脚步
王石 Wang Dan阅读
  万科董事长王石,他的双脚丈量过高山,丈量过极地,丈量过戈壁,他从未停下脚步。当他的脚步迈向唐代玄奘和尚的足迹,他和自己的灵魂有着无数的对话。玄奘之路,几千年来一条通往佛教圣殿的路,一条连接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的路。几千年来,佛教在两端,而路的中间,充满了古兰经的声音。步向佛教的历程,内心,要经历伊斯兰教的洗礼。这条路,变迁了多少历史,有着多少宗教的挣扎?
漫游第四世界:无酒精旅行
赋格 Fu Ge阅读
  本书是赋格的游记作品集,夜航车、如果在高棉,一个游客、万米高空擒敌记、东出阳关无啤酒、偶像的黄昏、带一部手机去缅甸、长安伽蓝记、十年一觉古都梦、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烟火、水城散墨、触摸不到的城市、记忆总是被不断折叠的、俾路支……作者带您一同去领略世界各国的自然风光。赋格是谁?或许很多人都会有此一问。但是,他的粉丝却说:赋格的文字可以杀死人……
我们串联去古巴:哈瓦那的阳光下
细毛 Xi Mao阅读
  哈瓦那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为什么一下子使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群为之注目?本书作者细毛和尹齐,以一个个代表哈瓦那的符号为中心,以当地人物和故事为布景,描绘出古巴城市文化的各个截面,讲述着特殊社会体制与宗教习惯交杂下的市井人事,也展现出古巴热情洋溢的民族风情和老城生活的喜怒哀乐。
遗失象牙的海岸:一个中国女人的非洲故事
洛艺嘉 Luo Yijia阅读
  埃及的调皮男孩,东非的马赛人,西非顶着桌椅行走的妇女,伊丽莎白的树屋,旁若无人的狮子、吃面粉的大象,拼凑出我眼中她所经历的非洲。其间,有被黑人在街上围观的奇遇,也有途遇当地政变的惊魂瞬间。不止涉及地方风情,更关键的是,作者写到了当地的人心,这一点在以往的游记文字中,或多或少都为作者和出版者所忽略。文章的信息量奇大,历史的、当下的、景物的、人情的都有,即给人那种跟在摄像机后的亲临感觉。
名家走世界:塞纳河 莱蒙湖
郭宏安 Guo Hongan阅读
  我在巴黎的时候,去过一些作家和教授的家里。他们各自家里都有些什么摆设,似乎已在记忆中淡漠了。惟对他们的书,我却始终记忆犹新。有些人的书摆在并列在一起的若干大书柜中,更多的人则是满墙皆书,书架从地面一直伸到顶棚,一面墙,两面墙,三面墙,甚至四面墙,都被开本不一的书籍盖了个严严实实。他们的书大都多而全。
游走于欧洲各国间:欧洲如一面镜子
郭莹 Ying Guo阅读
  西谚说在中国待一个星期,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游记;在中国待一个月,能写出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然而在中国待一年后,便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因为你深感对中国的了解才刚入门。作者旅欧16年,嫁为英妇14年。曾拜读过许多国人笔下的欧洲,有严肃难啃的学术著作;有一挥而就的游记及留学亲历。掩卷后,自己如何“品味欧洲”便心中有数了,那就是既非学术专著,又非走马观花,知识性、文化性、深刻性、好看性兼备。
两小深圳小子的火线淘金:在死神脚下揾钱
刘磊 Liu Lei阅读
  两个在深圳从事IT业的年轻人刘磊和帅学军,厌倦了单调而刻板的生活,辞去了工作,告别了家人,决定前往伊拉克寻找新的机遇。他们穿越约旦与伊拉克交界的 “死亡公路”,踏上了那片硝烟尚未散尽的土地。迎接他们的不仅仅是伊拉克特有的热浪,还有一次次的爆炸和袭击,死亡的阴影就徘徊在他们身边。他们勇敢地在 “死神”脚下开了一家中国餐馆,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赚了数百万元人民币
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
艾读 Ai Dou阅读
  2003 年11月,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精心筹划,以20种文本在全球同步推出其115年来最重要的图书——《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
  从朋友处借得《普罗旺斯的一年》,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幽默风趣、轻松自在的语气让人不忍释手。行文方式颇像日记,一页页读来,舒心不已。
  《时代周刊》评价说:彼得•梅尔逼真的描述让你在阅读的同时就能品尝那精美的食物和酒,感觉到阳光和微风。彼得•梅尔笔下的普罗旺斯安详、宁静、和谐却又不失风趣,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仿佛它在另外一个世界。没有名利纷争,没有世俗烦扰,唯一拥有的就是无尽的乐趣与甜蜜。难怪彼得•梅尔放着好好的伦敦不呆,偏偏跑到法国南部过起隐居的生活来。告别了城市的暄嚣,告别了伦敦的朦胧,携妻及爱犬举家搬迁到美丽的普罗旺斯,从此致力于写作。人生最美的享受莫过于彼得•梅尔现在的生活了。
  想想自己的旅游生活,一到景点一大群人蜂拥而至,导游被大家簇拥着,想听清楚讲的内容,就得时刻跟上,自己想看的导游不一定带你去看,以至于,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去W.C,到了景点就拍照,回家什么都不知道。没有放松的心情、悠闲的时间,旅游只是徒有虚名。忘记了旅游的本质和目的。旅游是需要静下心来,潜下身去,与之交融,听呼吸摸脉动,然后从每个角落深处发现心动,最后沉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到如此境界。一个字:难。
  避开时尚,避开旅游,普罗旺斯呈现的是一种简单、舒缓的生活,没有大谈旅游,没有观光性的指南,甚至没有具体的某个景点的描述,全书说得最多的是作者自己在当地的生活遭遇。初读你甚至觉得有点滑稽可笑,可笑过之后,你会觉的有一丝丝忍不住的向往,你羡慕梅尔,他没有旅游的拥挤和赶鸭子的紧张,慵懒轻松、悠然自得。
    提到普罗旺斯,便会想到它那阳光的蔚蓝海岸,古老的城池遗迹,芬芳的薰衣草和向日葵,当然还有美妙的桃红葡萄酒。看来普罗旺斯真是名副其实的理想度假之处。连它的酒都与之相配。你可以赤足走在软软的沙滩,头顶沐浴金色的阳光,或是手捧咖啡坐在Place du Forum品味凡高的油画,或是躺在山谷的草地上,闭上双眼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这里,时间是人们唯一忘却的东西。
  在《普罗旺斯的一年》中,彼得 •梅尔多次写道有关葡萄酒的情节。葡萄的种植、收获以及酿酒这些看似无味的过程在他细腻的笔下变成了一幅幅真实而有趣的生活场景,那热情和勤劳的普罗旺斯的果农们也一个个都跃然眼前。透过这些,本来不太喜欢喝酒的我,还真有点想喝一点纯正的法国葡萄酒。上次我过生日,好友就贡献了从新西兰带回的红酒,真是好喝,但愿此生能去一次法国,品尝一下法国美酒,已了心愿。我想会实现的。
    摘抄一些精彩句子:每每看到,都会让我不知不觉在夜深人静时咯咯笑出声音来,好在这种时候老公是不在家的。不然肯定莫名其妙。
    形容说话快:“说起话来像短跑选手,一经启齿,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句尾。”
  “农夫驾着雪铁龙小货车回家吃午饭时,车身上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零件都想要脱离铁皮逃去而发出的叫嚣声。”
    说明自己拼了命地吃掉主人准备的美餐“我发誓:那天晚上,我们是为了捍卫英格兰的荣誉而吃!”
  说英国人不会做羊肉:“大家都知道英国人宰羊要宰两次:第一次屠宰时夺去生命,第二次则是烹饪时夺去滋味了。”
  说人的牙不好,他会说:“不期然笑起来,更是露出一口能让最乐观的牙医感到绝望的烂牙。”
  法国官僚机构在他的笔下:“我衷心地希望有人能够指引我渡过法国官僚机构浓雾迷漫的水道。 这水道之错综幽深,迂回曲折,足以让一颗芝麻大绿豆膨胀成拦路巨石。”
  有机会的朋友赶快看看此书,不然错过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A Year in Provence is a 1989 bestselling autobiographical novel by Peter Mayle about his first year in Provence, and the local events and customs. It was adapted into a television miniseries starring John Thaw and Lindsay Duncan. Reviewers praised its honest style, wit and its refreshing humor. The book was turned into an equally popular radio version.
  
  Plot
  
  Peter Mayle and his wife move to Provence, and are soon met with unexpectedly fierce weather, underground truffle dealers and unruly workers, who work around their normalement schedule.
  
  Miniseries
  A Year in Provence DVD cover.
  
  The book was turned into a highly successful mini-series, starring Lindsay Duncan and John Thaw, with appearances from Alfred Molina and James Fleet amongst others. See: "A Year in Provence" (1993)
  本书荣获英国书卷奖“年度最佳旅游书”奖,荣登《出版家周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英国《好书指南》杂志强力推荐。《纽约时报》书评则以“迷人、有趣,且极具欣赏价值!”来定位这些书。
  
    自从诞生之日起,普罗旺斯(Provence)就谨慎地保守着她的秘密,直到英国人彼得·梅尔的到来,普罗旺斯许久以来独特的生活面纱才渐渐揭开。
    若干年前,作为麦迪逊大道的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彼得·梅尔厌倦了写字楼的繁忙与浮华,携妻及爱犬告别了雾气迷蒙、漫长灰暗的伦敦,隐居到了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那里阳光明媚、天色蔚蓝,梅尔购置了一座古宅,勤学法文,向过去的一切说再见,悠闲自得地生活,并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普罗旺斯的一年》、《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他的每本与普罗旺斯有关的书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都久居不下。
    在彼得·梅尔笔下,普罗旺斯不仅是地域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经年持久地在拥挤、繁忙、喧嚣、竞争、压力中生活的都市人,获得许多物质的享受,却不经意间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和宁静的生活。有钱、有地位,头顶却少了明媚清澈的阳光,内心更少了一份随心所欲的潇洒。即使是“有钱有闲”去旅游,恐怕也是来去匆匆,无法放纵。彼得·梅尔的书就写给这样看似充实无比实际已经压力重重的都市一族。不是教他们如何应对,而是让他们学会幸福地逃避。
  自从诞生之日起,普罗旺斯(Provence)就谨慎地保守着她的秘密,直到英国人彼得·梅尔的到来,普罗旺斯许久以来独特的生活面纱才渐渐揭开
  重返普罗旺斯-详细信息
  若干年前,作为麦迪逊大道的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彼得·梅尔厌倦了写字楼的繁忙与浮华,携妻及爱犬告别了雾气迷蒙、漫长灰暗的伦敦,隐居到了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那里阳光明媚、天色蔚蓝,梅尔购置了一座古宅,勤学法文,向过去的一切说再见,悠闲自得地生活,并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普罗旺斯的一年》、《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他的每本与普罗旺斯有关的书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都久居不下,《时代周刊》评价说: “彼得·梅尔生动逼真的描写使你在阅读的同时就能品尝到那精美的食物和酒,感觉到阳光和微风。”
首页>> 文学论坛>>异国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