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小學類
  十九篇。相傳釋詁一篇,為周公所撰。其他或言為孔子、子夏、叔孫通、梁文所增補。 基本上當是由漢初儒者綴輯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為中國最古訓詁名物的書。前三篇釋詁 、釋言、釋訓解釋一般語詞,後十六篇專門解釋各種名物術語。爾雅的註釋有晉郭璞註 ,宋邢昺疏,清邵晉涵的爾雅正義,郝懿行的爾雅義疏,皆稱精博。
  “晰名物之殊,辨典禮之異”
  
  大千世界,萬物紛呈,其名各異。百姓大衆呼物品而欲究其得名之由。適應這種心理需要,我國東漢末年出現了一部專門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這就是《釋名》。
  
  《釋名》作者劉熙,字成國,北海(今山東省壽光、高密一帶)人,生活年代當在桓帝、靈帝之世,曾師從著名經學家鄭玄,獻帝建安中曾避亂至交州,《後漢書》無傳,事跡不詳。
  (晉)郭璞 註、(宋)邢昺 疏
  漢楊雄晉郭璞註周祖謨校箋
  《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別國方言》(簡稱《方言》,揚雄著)是中國第一部記錄方言的著作,全書共13捲。
  秦朝以前,每年八月,政府派遣“輶軒使者”(乘坐輕車的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並記錄整理。這些材料由於戰亂而散失。揚雄的老師嚴君平收集了1000多字,揚雄的親戚也有瞭解。揚雄對此很感興趣,自己有搜集整理了很長時間,經過27年,寫成了這部9000字的書(今本為12000字,為後人增補)。
  羅常培評價揚雄的工作說“這簡直是現代語言工作者在田野調查是記錄卡片和立刻排比整理的功夫。”當時人贊嘆說《方言》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
首頁>> 文學>>小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