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人物傳記
  現存的《高士傳》分上、中、下三捲,采堯、舜、夏、商、周、秦、漢、魏古今八代之士,立91傳,其中《長沮桀溺》、《魯二徵士》一傳記2人,《四皓》一傳記4人,共記96人。立傳的標準,用皇甫謐自己的話說是“身不屈於王公,名不耗於終始”(《皇甫謐·高士傳序》)。按照這個標準,被孔子、司馬遷稱頌過的伯夷、叔齊,被班固表彰過的“兩龔”即龔勝、龔捨,也不在立傳之列。伯夷、叔齊寧肯餓死,恥食周粟,執節很高,但畢竟有過“叩馬而諫”的自屈行為;兩龔斷然拒絶出仕新莽,晚節很好,但早年總是出過仕的。因此,皇甫謐《高士傳》記載的96名高士全是經過旁推毖緯、鈎探九流、水中澄金而得到的沒有出過仕的“高讓之士”(《高士傳序》)。比較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及一部分知識分子的社會生活,甚至於一個側面的社會歷史。
  《列女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史。作者是西漢的儒傢學者劉嚮,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書不是劉嚮所做,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處會標註佚名。也有人為認為,現在流傳的版本是後人在劉嚮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幹篇得來的。
  
  《列女傳》共分七捲,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捲是:母儀傳、賢明傳、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西漢時期,外戚勢力強大,宮廷動蕩多有外戚影子。劉嚮認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應當從皇帝周邊的人開始教育,因此寫成此書,以勸諫皇帝、嬪妃及外戚。《列女傳》選取的故事體現了儒傢對婦女的看法,其中有一些所贊揚的內容在現在的多數人看來是對婦女的不公平的待遇。
  
  《列女傳》對後世影響很大。有一些故事流傳至今,如“孟母三遷”的故事即出自該書。後來,中國的史書多有專門的篇章記敘各朝婦女事跡,隨着婦女觀的變化,各朝側重記敘表彰的婦女德行也有所不同。
  
  1列女傳記載的女性
  
  1.1母儀傳
  
  1.2賢明傳
  
  1.3仁智傳
  
  1.4貞順傳
  
  1.5節義傳
  
  《列女傳》比較著名的兩個版本,一部是指西漢劉嚮所編撰的《列女傳》,這部書一共七捲,記載了上古至西漢約一百位左右具有通纔卓識,奇節異行的女子。另一個是明萬歷年間安徽歙縣人汪道昆所編寫的《列女傳》,他是在西漢劉嚮《列女傳》的基礎上編寫的明版本《列女傳》,這部《列女傳》共有十六捲,增加的部分主要以安徽汪姓女子居多。每篇都有版畫插圖,書內所刻版畫綫條流暢、細膩,是明代版畫的精品。到了清乾隆年間,著名的藏書傢鮑廷博得到了這部書的版片,他便以此版片刷印了《列女傳》。我們今天見到的明版《列女傳》大部分是這個時期印刷的。
  
  1.6辯通傳
  
  1.7孽嬖傳
  
  1.8續列女傳
  
  列女傳記載的女性
  
  母儀傳
  
  有虞二妃
  
  棄母姜嫄
  
  契母簡狄
  
  啓母塗山
  
  湯妃有新
  
  周室三母
  
  衛姑定薑
  
  齊女傅母
  
  魯季敬薑
  
  楚子發母
  
  鄒孟軻母
  
  魯之母師
  
  魏芒慈母
  
  齊田稷母
  
  賢明傳
  
  周宣薑後
  
  齊桓衛姬
  
  晉文齊薑
  
  秦穆公姬
  
  楚莊樊姬
  
  周南之妻
  
  宋鮑女宗
  
  晉趙衰妻
  
  陶答子妻
  
  柳下惠妻
  
  魯黔婁妻
  
  齊相禦妻
  
  楚接輿妻
  
  楚老萊妻
  
  楚於陵妻
  
  仁智傳
  
  密康公母
  
  楚武鄧曼
  
  許穆夫人
  
  曹僖氏妻
  
  孫叔敖母
  
  晉伯宗妻
  
  衛靈夫人
  
  齊靈仲子
  
  魯臧孫母
  
  晉羊叔姬
  
  晉范氏母
  
  魯公乘姒
  
  魯漆室女
  
  魏麯沃負
  
  趙將括母
  
  貞順傳
  
  召南申女
  
  宋恭伯姬
  
  衛寡夫人
  
  蔡人之妻
  
  黎莊夫人
  
  齊孝孟姬
  
  息君夫人
  
  齊杞梁妻
  
  楚平伯嬴
  
  楚昭貞薑
  
  楚白貞姬
  
  衛宗二順
  
  魯寡陶妻
  
  梁寡高行
  
  陳寡孝婦
  
  節義傳
  
  魯孝保義
  
  楚成鄭瞀
  
  晉圉懷嬴
  
  楚昭越姬
  
  蓋將之妻
  
  魯義姑姊
  
  代趙夫人
  
  齊義繼母
  
  魯秋潔婦
  
  周主忠妾
  
  魏節乳母
  
  梁節姑姊
  
  珠崖二義
  
  郃陽友娣
  
  京師節女
  
  辯通傳
  
  齊管妾婧
  
  楚江乙母
  
  晉弓工妻
  
  齊傷槐女
  
  楚野辨女
  
  阿𠔌處女
  
  趙津女娟
  
  趙佛肸母
  
  齊威虞姬
  
  齊鐘離春
  
  齊宿瘤女
  
  齊孤逐女
  
  楚處莊侄
  
  齊女徐吾
  
  齊太倉女
  
  孽嬖傳
  
  夏桀末喜
  
  殷紂妲己
  
  周幽褒姒
  
  衛宣公薑(宣薑)
  
  魯桓文薑
  
  魯莊哀薑
  
  晉獻驪姬
  
  魯宣穆薑
  
  陳女夏姬
  
  齊靈聲姬
  
  齊東郭薑
  
  衛二亂女
  
  趙靈吳女
  
  楚考李後
  
  趙悼倡後
  
  續列女傳
  
  周郊婦人
  
  陳國辯女
  
  王孫氏母
  
  王陵之母
  
  張湯之母
  
  雋不疑母
  
  漢楊夫人
  
  漢霍夫人
  
  嚴延年母
  
  漢馮昭儀
  
  王章妻女
  
  班女婕妤
  
  趙飛燕姊娣(含趙合德)
  
  孝平王後
  
  更始夫人
  
  梁鴻之妻
  
  明德馬後
  
  梁夫人婀
  浙江巡撫采進本
  元徐顯撰。顯仕履無可考。觀其稱王艮為鄉裏。又稱居平江東城。則當為紹興人。而寓於姑蘇者也。是編紀元末王艮柯九思陳謙葛幹孫潘純陸友王冕王漸楊椿王德元徐文中事。後載瀋烈婦等十三人。敘述頗為詳備。中多及丙申二月平江城陷事。指張士誠軍為外兵。而載己亥紹興被兵事。於明人則直斥為寇。疑作此書時。張氏尚存。故其詞如此。其敘柯九思之卒。在至正癸亥。案至正紀年無癸亥。而九思之卒。實在乙巳。蓋此書傳寫誤也。
  魏鄭公即魏徵,是唐初著名諫官,傳其事跡者有敬播、劉禕之、張大業、王方慶等數傢,多已失傳,獨方慶此書傳世。此書編錄魏徵事跡,側重其諫奏及與太宗的問對,列載129事,言簡意賅。《四庫全書總目》評此書史料價值雲:"於徵諫爭之語,摭錄最詳,司馬光《通鑒》所記徵事,多以是書為依據。其未經采錄者,亦皆確實可信,足與正史相參證。"就魏徵事跡而論,此書所載遠多於兩《唐書》本傳、《通鑒》以及《貞觀政要》
  
  元至順年間,翟思忠撰《魏諫公續錄》二捲,明以後失傳,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另行著錄,但內容多和《諫錄》重複。《畿輔叢書》刪除重複後衹餘十八條,刻在《諫錄》之後。明彭年又采《通鑒》、兩《唐書))撰《諫錄補》一捲,亦無甚價值。
國朝獻徵錄
焦竑 Jiao Hong閱讀
  明代人物傳記資料選編。一百二十捲。明焦竑(1540~1620)撰。焦竑字弱侯﹐號澹園﹐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為諸生時即有盛名。萬歷十七年(1589)殿試第一﹐官翰林院修撰。善為古文﹐博覽群書﹐熟習朝章典製﹐著述甚多﹐為明代著名的史學家。二十二年參與編修國史﹐分撰修成記明代典籍的《經籍志》。著作還有《易荃》﹑《帛貢解》﹑《老子翼》﹑《莊子翼》﹑《遜國忠臣錄》﹑《玉堂叢語》﹑《澹園集》﹑《焦氏筆乘》﹑《焦氏類林》﹑《中原文獻》﹑《俗書刊誤》等。《國朝獻徵錄》約於萬歷中葉編成﹐蒐集從洪武至嘉靖的十二朝的訓錄﹑方志﹑野史﹑神道碑﹑墓志銘﹑行狀﹑別傳等原始史料﹐以宗室戚畹﹑勛爵﹑內閣﹑六卿以下各官分類標目﹐無官者以孝子﹑義人﹑儒林﹑藝苑等目分別記載的體例編輯﹐從大臣到地方官吏﹐幾乎莫不有傳。大多數人物傳記﹐都註明引述之書。該書蒐羅甚廣﹐內容遠比徐紘編的《名臣琬琰錄》豐富。萬斯同修《明史》時﹐曾利用它與官修實錄對勘﹐並說“可備國史之採擇者﹐唯此而已”。乾隆中葉的《明史考證》﹐多據該書以校《明史》。但由於其徵引龐雜﹐而碑文﹑墓銘往往阿諛死者﹐稗官﹑野史又每多失實﹐故其史料價值高低參差﹐需要考訂區分。該書明代僅刻印一次﹐清代乾隆時列為禁書﹐故傳本甚少。1965年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的《中國史學叢書》中有影印本。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述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事跡的著作,歷來論者甚多。已故吳則虞先生的《晏子春秋集釋》是解放後這方面研究的代表作。其“集釋”部分材料豐富,考訂翔實,十分佩服;但“序言”部分某些論點尚不敢苟同,有些還想作點補充。
李相國論事集
李絳 Li Jiang閱讀
  全書共六捲。唐李絳撰,蔣偕編集。李絳歷仕德、順、憲、穆、敬、文宗五朝,憲宗朝且任翰林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與機密决策,《舊唐書》捲一六四、《新唐書》捲一五二均有傳,其奏疏論議自有較高史料價值。今本記事起元和二年,迄元和八年,是研究憲宗朝政治、經濟的重要文獻。
  版本:①《指海》本,影印本。②《畿輔叢書》本。③《叢書集成》本,據《指海》本,附《畿輔》本所載逸文。
十七史百將傳
張預 Zhang Yu閱讀
  十捲,《十七史百將傳》又稱《百將傳》、《正百將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翁氏刻隆慶元年(1567年)耿文光印本.
  作者:北宋東光(今河北省東光縣)人張預(字公立)用數年時間編寫。他從十七史中選出一百位名將編寫他們的傳記。
  此書是按照《孫子》的思想編寫的,後世許多的名將傳記都是受到了他的影響。
閩中理學淵源考
李清馥 Li Qingfu閱讀
  是編取自唐迄明閩中之有關講學者,人各係傳,以志其略。
采石瓜洲斃亮記
蹇駒 Jian Ju閱讀
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
趙超 Zhao Chao閱讀
  一、本書收入漢代至北周及陳代的墓志材料。高昌國的墓志,以北周大定元年為準,收至延昌二十一年。現無拓片者及原石嚴重殘損,拓片無法辨識者均不收入。
  
  二、東漢時期的刑徒磚銘、畫像石墓題記、墓門、神位、柩銘等一般不予收入。東漢至晉代的模印墓磚也不收錄,請參見《廣倉磚錄》、《恆農磚錄》、《千甓亭古磚圖釋》、《溫州古甓記》等有關圖錄。
  窗外,一片寂靜,漆黑是它的主調;驀然間,一顆耀眼的啓明星在夜幕中閃爍,這夜幕難道不正是那個時代嗎?這耀眼的啓明星不正是梁啓超嗎?先賢已逝,然精神不朽,業績長存。江河奔涌,大勢滔滔。時代造就了梁啓超,梁啓超也無愧於那個激情飛揚的時代。值得深深思索的歷史,值得深深思索的人物!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李鴻章臨終詩
  
  李鴻章,一位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有關的論著歷來很多,但大都失之過偏。梁啓超先生這部《李鴻章》可謂是描畫出了一個真實的李鴻章。對中國近代史、李鴻章感興趣的朋友都不可不讀。
  
  “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舉天下人而惡之,斯可謂非常之姦雄矣乎。舉天下人而譽之,斯可謂非常之豪傑矣乎。雖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論非常人,烏見其可?故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願;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
  
  “若以中國之失政而盡歸於李鴻章一人,李鴻章一人不足惜,而彼執政誤國之樞臣,反得有所諉以辭斧鉞,而我四萬萬人放棄國民之責任者,亦且不復自知其罪也。”
  
  “西報有論者曰:日本非與中國戰,實與李鴻章一人戰耳。其言雖稍過,然亦近之。不見乎各省大吏,徒知畫疆自守,視此事若專為直隸滿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籌一餉出一旅以相急難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乃至最可笑者,劉公島降艦之役,當事者致書日軍,求放還廣丙一船,書中謂此艦係屬廣東,此次戰役,與廣東無涉雲雲。各國聞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語實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本果真與李鴻章一人戰也。以一人而戰一國,合肥合肥,雖敗亦豪哉!”
  
  “中國俗儒駡李鴻章為秦檜者最多焉。法越中日兩役間,此論極盛矣。出於市井野人之口,猶可言也,士君子而為此言,吾無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李鴻章之敗績,既已屢見不一見矣。後此內憂外患之風潮,將有甚於李鴻章時代數倍者,乃今也欲求一如李鴻章其人者,亦渺不可復睹焉。念中國之前途,不禁毛發慄起,而未知其所終極也。”
從孫文崛起看大清日落:青山一發
陳舜臣 Chin Shunshin閱讀
  不讀懂青年孫文的崛起,不會明白大清帝國的日落。甲午戰爭後,年輕時代的孫文轉投革命,前途未卜。在《青山一發》中,陳舜臣以“說故事讀歷史”的慣用形式,跳脫定論,從大事件背後的小細節裏,還原一個鮮活的青年孫文形象——密雲急雨中,他有血性,有骨氣,有憤懣,也有彷徨。正如魯迅評價的那般,“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為了重新認識青年孫文,穿越歷史,《青山一發》濃墨重彩地復排了晚清的那些事,慈禧太後、光緒皇帝、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及宮崎滔天等人,或順勢而起,或逆流而動,不同政見者在王綱解紐大潮裏微妙博弈。而青年孫文之流亡之崛起,他的運動有兩項目的,即走嚮共和,消滅大清。作為弱勢大贏傢,年輕的孫文就像“以時速四百公裏雄飛的鶻”,迎嚮辛亥之路,那細長如一根發絲的青山中原便出現眼前,他也確信自己所期待的新國傢,正強而有力地奠定並前進着。
門閥舊事:謝安在他的時代
倪政興 Ni Zhengxing閱讀
  本書以一個風流時代的風流人物——東晉名士謝安——為中心,講述了一段微妙的歷史。東晉皇權衰落,世傢大族把持朝政,隱士謝安40歲出山,巧妙地周旋在權力的縫隙之間,維持了東晉政局的恐怖平衡,成為一時的政治明星。至主持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謝安的聲望達到頂點。他既是一個寬袍大袖、攜妓吟嘯的風流名士,又是一個談笑間強虜飛灰煙滅的超級政治傢。本書以深具才情的筆調探測了漢人歷史上曾經達到的人格深度。
  “溫潤是一個君子的仁”,作者以溫潤如玉的筆調寫出東晉一朝的風流俊逸,以極具娛樂性的手法寫微妙而殘酷的政治鬥爭,深入描繪了謝安這個高級幹部的政治秀。書中常用臺灣政治實踐為例,跟東晉政局相互印證,極富啓發性。
歷史上太監禍國殃民的巔峰時代:明朝宦官
王春瑜 Wang Chunyu閱讀
  宦官,又名閹人、寺人、太監,均為被閹割的男性,遠在周代便已出現在深宮內庭之中,服侍帝王及其傢族。到了東漢、唐、明三代,已發展成為皇權卵翼下禍國殃民的一股特殊勢力,而其中更以明朝宦官為禍最烈。他們威福遠達宮門之外,滲透到各地各部門,人數竟達數萬之多。本書對他們專權亂國、逞兇肆虐、橫徵暴斂、迫害忠良等等罪惡行徑均有詳細闡述,也介紹了一些大宦官的最後下場,如劉瑾的被千刀萬剮,魏忠賢的懸梁自盡。對某些宦官的歷史貢獻,則作了必要的肯定。全書行文通俗,史料豐富,可讀性強,是一本專講明朝宦官的重要著作。
子金山侃史:曹操 喋血中原
子金山 Zi Jinshan閱讀
  本書重點在三國歷史中的謎團,比如曹操青州兵30萬,官渡生死一戰,為什麽不用?三國好男兒關羽斬顔良究竟是在兩軍陣前還是單騎衝入陣中?攜巨款旅遊的曹操老爸是被陶謙下令誅殺,還是有人見財起意?曹操為何一口咬定陶謙就是殺父仇人?真實的關羽是怎樣千裏走單騎的
南朝紀事:梁武帝蕭衍的水路道場
朱岩 Zhu Yan閱讀
  在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中,南北朝是一個不能不提的時代,梁武帝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本書作者通過對捲帙浩繁的佛教文獻、歷史資料的徵引、梳理,通俗地為讀者講述了梁武帝蕭衍從士族子弟到官場風流人物,從權臣到皇帝的過程。西去東來的高僧、蹣跚西來的佛教、興佛滅佛的帝王們……漸次登場,佛學對於一個帝王、一個王朝、一個時代乃至千年歷史的影響躍然紙上,一段真正的佛學東漸史,於焉呈現……本書是“佛教往事實錄 ”係列的第二部。作者以傳記體的敘事風格行文,文筆從容流暢、血肉豐滿,是一部既有學術價值。又輕鬆易讀的佳作。
解讀大秦政壇雙星:呂不韋與李斯
孫立群 Sun Liqun閱讀
  呂不韋和李斯是戰國末年社會大轉型時期出現的兩個傳奇人物,他們分別從一個商人和一個郡小吏,一躍而成為閃耀秦國政壇的兩顆明星,在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他們是怎樣登上政治舞臺的?又是什麽鑄成了他們的人生悲劇?他們的命運與其人品、性格有着怎樣的關係?本書以第一手史料為依據,在解讀呂不韋與李斯傳奇人生的同時,把歷史知識和歷史觀念巧妙地表達出來,使讀者更深切地瞭解風雲變幻的秦代政治舞臺,更深刻地認識秦代歷史。
時代最大絆腳石的人生傳奇:晚清有個李鴻章
趙焰 Zhao Yan閱讀
  李鴻章——一個以喜劇的方式進入世界,卻以悲劇終場的命運的寵兒。說他是命運的寵兒,是因為上天在鑄造李鴻章的時候,充分彰顯了人類的豐富性、復雜性和神秘性。我寫作李鴻章的動機卻是非常明確的,那源於清醒和睏惑的交織——一種極端的清醒,也是一種極端的睏惑。這種睏惑與清醒是相聯繫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僅僅是對李鴻章本身的睏惑和清醒,是對中國文化的睏惑與清醒,同時也是對於世界以及人類思想和行為的睏惑與清醒。
  晚清帝國的每一縷新鮮空氣都與李鴻章這個名字緊緊相連,中國近代歷史上最為悲傷、沉痛、屈辱的記憶都與李鴻章相連。作者並沒有按照一般的套路,對李鴻章進行簡單的評價,而是讓事實說話,以文學化的筆調細緻地描繪了李鴻章的真實面目:建海軍,造炮艦,開礦山,通火車,派遣留學生,簽和約……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瞭解到的不僅是一個名為李鴻章的個體起伏波折的人生
大清開國之君:原來努爾哈赤
張研 Zhang Yan閱讀
  努爾哈赤少年為奴,不滿時政,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徵明,一生徵戰40餘年,用武力和智謀統一了女真各部、創立了八旗制度、突破了明廷的國防綫,最終奠都赫圖阿拉,建元“大金”,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努爾哈赤作為大清帝國的奠基人,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開創者,對清代歷史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書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斥着野心、殺戮、權謀、奇情。從血染黃沙的徵戰搏殺,到春意躁動的閨中逸聞,從皇親貴胄的權力鬥爭,到市井小民的野趣俗情,從女真部落的繁衍興盛,到明廷的腐敗沒落,均有力透紙背的筆墨渲染,令人在開捲掩捲之中,得到有益的啓迪與收穫。
大智大愚一代名臣:原來曾國藩
張研 Zhang Yan閱讀
  他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曾首開“私傢軍隊”之先例;他亦是歷史上少有的大譽大毀之人——肯定之言,謂之成就“震古鑠今”;否定之言,則謂其愚誠而不顧“民族大義”。曾國藩,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其修身之志、齊傢之法、治軍之規和為官之道一嚮流於勵志處世之言。
  然而,真實的曾國藩究竟是怎樣的人?他如何能以私傢之兵力輓狂瀾?為何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稍殺羽翼,自削兵權?又緣何在垂暮之年置身清貧之境?作者將以學者的嚴謹態度,立足於翔實的史實和充分的考據,就上述疑問做出細緻合理的解答。
首頁>> 文學>>人物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