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詩歌鑒賞
唐詩鑒賞辭典
劉學鍇 Liu Xuekai閱讀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詩的國度。唐詩是中國詩歌之巔峰,可謂名傢輩出、精品如林、盛況空前、後難為繼。唐詩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藝術性永載中華詩歌藝術史册,流芳百世。
  
  唐詩盛美並臻,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讀者朋友的喜愛。“註釋”疏通詩義,求其簡潔準確;“鑒賞”文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優美精當,有助於讀友掌握原詩的美學內涵,陶冶性情。願這部《唐詩鑒賞辭典》,能幫助讀者朋友們更好地欣賞唐詩名篇佳作,領略唐詩的雋永神韻。
《紅樓夢》詩詞麯賦鑒賞
蔡義江 Cai Yijiang閱讀
  我寫《唐詩百話》
  
  從一九三七年起,我中止了文學創作,一直生活在古典書城中。這是職業改變的結果,倒不是"江郎纔盡",寫不出東西來了。要說寫作,我的主觀願望,寧可寫小說,而不想寫什麽學究氣的研究論文。我的古典文學知識,衹夠應付教學,談不到研究,因而也從來不想寫關於古典文學的文章。但是,經常會有一種苦悶。在大學裏擔任了十多年教學工作,每逢填寫表格,在"有些什麽著作"這一格中,我總感到無法填寫。我的著作?衹有五本小說集,兩本散文集。這些都不是學術著作,填寫上去未免給"教授"職稱丟臉。一九五七年以後,幸而被剝奪了任何著作的出版權利,也不再要我填表格,這樣混過了二十年,倒也心安理得。
  
  三中全會以後,精神上和生活上都獲得第二次解放,表格也接着來了。還有人邀我去參加各種學會。這一下,我的苦悶也回潮了。怎麽辦?該寫一本關於古典文學的小書出來充實充實表格了吧?於是,在一九七七年的一個鼕天,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陳邦炎同志來找我,希望我提供一二種出版物。
  
  我纔下决心寫一本關於唐詩鑒賞的書。當時就擬定了書名《唐詩串講》,約期一年交稿,讓出版社列入一九七九年的出版書目。
  
  一九七八年,我用全力來寫這部書稿,到年底,寫成了五十篇。關於唐詩,過去也曾寫了一些文字,但都是課堂教學用的講稿。我早知道,我衹會寫講稿,因此,書名就標明"串講"。五十篇寫成,自己讀一遍,果然,講稿氣味很濃。我感到有點掃興。另一方面,五十篇衹寫到中唐詩人,似乎本書還沒有全。於是,一邊修改成稿,一邊繼續寫下去,一九七九年,衹寫了十多篇。
  
  兩年的寫作,我對唐詩的認識有了轉變。我纔知道唐詩也該用研究方法去鑒賞。過去,包括我自己,衹是就詩講詩,從詩的文學本身去理解和鑒賞,因而往往容易誤解。一個詞語,每一位詩人有他特定的用法;一個典故,每一位詩人有他自己的取義。每一首詩,宋元以來可能有許多不同的理解。如果不參考這些資料,單憑主觀認識去講詩,很可能自以為是,而實在是錯的。
  
  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二年,雜務太多,又出門旅遊,開會,衹能抽暇修改了一些舊稿,新寫的衹有二三篇,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寫下去了。一九八三年,生了一場破腹開腔的大病,在醫院裏住了十八個月,居然不死。一九八四年九月,出院回傢,身已殘廢,行走不便,衹能終日坐着。這就給我以安心寫文章過日子的條件。我立即繼續寫下去,到一九八五年六月,寫滿了一百篇,總算大功告成,放下了一個重負,履行了對出版社的諾言,雖然已愆期交貨。
  
  現在看來,這部書比較的像是一種新型的詩話,因此,改名為《唐詩百話》。我曾有一百首欣賞碑版文物的絶句,名為《金石百詠》,一九七九年在香港《大公報》發表。又選定了一百塊書法佳妙的唐碑,加以敘說,名為《唐碑百選》,從一九八一年起在香港的《書譜》雙月刊發表。現在加上這本《唐詩百話》,可以說是我在三中全會以後貫徹了自己的"三百方針"。遺憾的是,我已退休,沒有表格需要填寫了。
  
  《解放日報·讀書》專刊的記者來訪,要我寫一篇文章,談談《唐詩百話》。我就把我的情況匯報如上,響應巴金同志號召,句句是"真話"。
  
  一九八八年二月六日
唐名傢詩導讀
張海鷗 Zhang Haiou閱讀
  民歌很少精雕細琢,卻猶如渾璞玉,自有天然之美,因直抒胸臆,語出肺腑,相較精雕細琢的文人詩,另有一種特殊魅力。讓我們回歸到漢魏,兩晉,六朝,盛唐。去觀望彼時的風月無限,嚮那些古人討一些情愛暖暖身。從《人生若衹如初見》《當時衹道是尋常》《思無邪》《陌上花開緩緩歸》直到《陌上花開》,衹有在安意如的傳述中,纔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古典與現代也是可以找到契合點的。本書在追尋古典詩詞的浪漫足跡,沉醉唯美愛情的曠世韻味。在歷史中遊歷,有如行走在薔薇園。你可看到那些華美的詩句,一如正放的花般鮮豔,一如明日的花般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辨那薔薇下的刺,不被歷史的滄桑人世的坎坷所刺傷刺痛。
詩三百:思無邪
安意如 An Yiru閱讀
  詩經,是一部古老而珍重的書,中國詩歌的源頭。名頭之高婦孺皆知,但從漢代以來,就沒有幾個真正能完全懂得的了。詩經一共有305篇,作者在《思無邪》中選擇了40餘篇進行解讀,以“國風”為主,縱橫深入地還原了詩經本來的面目。它大氣而活潑的,沿襲前兩本書的清新自在,然而在表達的深度和力度上都有新的突破。
當時衹道是尋常
安意如 An Yiru閱讀
  纔女文字——古典情懷的現代闡釋;小資讀本——沉吟至今的情愛絶唱;納蘭性德,張愛玲,村上春樹,不止是小資纔推崇。納蘭詞——華貴的悲哀,優美的感傷;細讀納蘭詞會發現,豪放是外放的的風骨,優傷纔是內斂的精魂。一個生活在三百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詞章中不倦不悔地體貼訴對感情的執着,對友情的堅定,像一道道療傷的溫泉湯藥,溫暖了,喚醒了,我們冰封的情感。
人生若衹如初見
安意如 An Yiru閱讀
  這是一部不甘於淹沒在浩瀚書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談詩詞,又似在談風月。她不拘泥於對古典詩詞字面的理解,也非傳統意義上的簡單賞析,而是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她用清麗、感性的筆調,配以優雅、飄逸的插圖,描繪出一幕幕古典詩詞背後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捲,引領讀者傾聽一段段經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長安月下紅袖香:盛世浮華中的女子背影
江湖夜雨 Jiang Huyeyu閱讀
  如果說後世的女子往往更像是脆弱易傷多愁善感的瘦梅幽蘭,那麽唐代的女子則恰似國色天香的盛世牡丹,雍容中帶着自信華貴中時顯激情,更帶着略顯跋扈與張揚的野性。本書作者江湖夜雨力求從浩瀚的《全唐詩》中鈎沉出她們的身影,搜尋出千年前她們的喜怒哀樂,講述她們別具一格的精彩人生。“少女情懷總是詩”,唐朝女子的情絲,就織在那些塵封已久,變脆發黃的詩頁中,緊跟江湖夜雨的敘述,重回那夢一般的唐朝!重回那激動人心的年代!
  《觀音》是暢銷書作傢安意如,繼《人生若衹如初見》、《當時衹道是尋常》、《思無邪》等書之後推出的又一本古典文學賞析隨筆。
  《觀音》延續了安意如之前古典優雅的創作風格,對元戲麯的代表性劇作《牡丹亭》《西廂記》《桃花扇》等進行了優美的賞析。
  忙碌的現代人,有誰曾靜靜地坐在戲院裏,領略昆麯軟糯的聲腔、曼妙的身段?《牡丹亭》、《西廂記》、《桃花扇》,也許這些戲名很多人耳熟能詳,但有誰細細領略過它們的浪漫與傳奇?“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頽垣”,“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綫”,元雜劇的魅力哪一點比唐詩、宋詞遜色?以古典文學隨筆聞名的安意如,帶你暢讀元戲麯的美麗與哀愁。她着力發掘元代戲麯中體現的人情、人性和自由浪漫的幻美精神,將今天的男男女女與古典文學中的人物千絲萬縷的情愫牽扯在一起。
首頁>> 文學>>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