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小說選》是作者中短篇小說的最新選本,收選了作者小說創作中的佳作23篇,包括《永遠有多遠》《麥稭垛》《哦,香雪》等經典名篇。這些小說融作者的智性思索、敏銳洞察與豐富的想象力於一體,善於從人生世相中觸摸到人物的精神深層,刻畫出婉麯而激越的生命歷程,而優雅從容的敘述手法又使深邃的內容淺易而出、清涼感人。《鐵凝小說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新編。
目錄
永遠有多遠
午後懸崖
對面
麥稭垛
咳嗽天鵝
伊琳娜的禮帽
小嘴不停
暈厥羊
逃跑
阿拉伯樹膠
巧剋力手印
誰能讓我害羞
B城夫妻
樹下
第十二夜
小鄭在大樓裏
安德烈的晚上
蝴蝶發笑
孕婦和牛
目錄
永遠有多遠
午後懸崖
對面
麥稭垛
咳嗽天鵝
伊琳娜的禮帽
小嘴不停
暈厥羊
逃跑
阿拉伯樹膠
巧剋力手印
誰能讓我害羞
B城夫妻
樹下
第十二夜
小鄭在大樓裏
安德烈的晚上
蝴蝶發笑
孕婦和牛
《午後懸崖》這篇小說以淡淡地流暢地筆觸從烈士陵園伸嚮了一個荒唐的年代裏走出來的一個荒唐女人的荒唐的記憶。鐵凝在此作品中保留了以往對人性層面、女性主義的關註,通過對女主人公的內心深處那個陰暗面的探尋與拷問,完成對人性的審判。
內容試讀
午後懸崖
最近幾個月裏,我接二連三地到殯儀館去。一些人相繼離世了,先是我的奶奶,這位活了九十歲的老太太,50年代做過我們這個城市的市長。四十年過後,這個城市知道她的人已經不多,但在她的遺體告別儀式上還是來了不少人。大部分人我都不認識,多是她從前的戰友、部下吧。遺體告別之前,他們輪番到休息室嚮我們傢的人表示慰問。作為遺屬,我們傢的人都流着淚——除我之外。我不是不想流淚,我奶奶生前是很疼我的。我有一隻和平鴿牌袖珍鬧鐘,就是我奶奶50 年代末訪問蘇聯時專為我帶回的,儘管那時我還不識字,時間對我還不具備什麽意義。我之所以無法流淚,是因為我奶奶的長子——我父親流了太多的淚,一個將近七十歲的男人,就那麽當着衆多的熟人生人,咧着大嘴放肆地嚎哭,鼻涕眼淚以及他那因悲哀而扭麯的臉都使我感到難為情,也許是難過。後來《哀樂》響起來了,告別儀式開始了,我們站在靈堂一側,繼續接受慰問和握手。我以為我會在這個時刻流淚,但眼淚它還是下不來,因為我的精神一直不能集中。我盯着玻璃棺材裏我奶奶的遺容,發現她居然被化妝師給塗了兩個邊緣明顯的紅臉蛋兒。化妝師當然是好意,是想讓死者看上去和活着一樣。問題是我奶奶活着的時候從不這樣,她一生不用化妝品,絶想不到死後會被化妝師在臉上大做文章。她的紅臉蛋兒阻止了我的眼淚,《哀樂》也使我走神兒。因為這一麯舉國上下沿用至今的《哀樂》,本出自我奶奶的小叔子、我父親的二叔、也就是我的二爺爺之手。抗戰時期他在賀竜領導的西北戰鬥劇社當指導員兼作麯,他創作的小歌劇《新舊光景》在當時可說是膾炙人口,《哀樂》便是取材於其中的一段插麯。當然,它後來之所以能流行全國,想必是又經人作過了加工整理,纔更加豐富和完整。
內容試讀
午後懸崖
最近幾個月裏,我接二連三地到殯儀館去。一些人相繼離世了,先是我的奶奶,這位活了九十歲的老太太,50年代做過我們這個城市的市長。四十年過後,這個城市知道她的人已經不多,但在她的遺體告別儀式上還是來了不少人。大部分人我都不認識,多是她從前的戰友、部下吧。遺體告別之前,他們輪番到休息室嚮我們傢的人表示慰問。作為遺屬,我們傢的人都流着淚——除我之外。我不是不想流淚,我奶奶生前是很疼我的。我有一隻和平鴿牌袖珍鬧鐘,就是我奶奶50 年代末訪問蘇聯時專為我帶回的,儘管那時我還不識字,時間對我還不具備什麽意義。我之所以無法流淚,是因為我奶奶的長子——我父親流了太多的淚,一個將近七十歲的男人,就那麽當着衆多的熟人生人,咧着大嘴放肆地嚎哭,鼻涕眼淚以及他那因悲哀而扭麯的臉都使我感到難為情,也許是難過。後來《哀樂》響起來了,告別儀式開始了,我們站在靈堂一側,繼續接受慰問和握手。我以為我會在這個時刻流淚,但眼淚它還是下不來,因為我的精神一直不能集中。我盯着玻璃棺材裏我奶奶的遺容,發現她居然被化妝師給塗了兩個邊緣明顯的紅臉蛋兒。化妝師當然是好意,是想讓死者看上去和活着一樣。問題是我奶奶活着的時候從不這樣,她一生不用化妝品,絶想不到死後會被化妝師在臉上大做文章。她的紅臉蛋兒阻止了我的眼淚,《哀樂》也使我走神兒。因為這一麯舉國上下沿用至今的《哀樂》,本出自我奶奶的小叔子、我父親的二叔、也就是我的二爺爺之手。抗戰時期他在賀竜領導的西北戰鬥劇社當指導員兼作麯,他創作的小歌劇《新舊光景》在當時可說是膾炙人口,《哀樂》便是取材於其中的一段插麯。當然,它後來之所以能流行全國,想必是又經人作過了加工整理,纔更加豐富和完整。
《六月的話題》這捲全部是短篇小說。.
我從自己的八十餘個短篇小說裏選出五十篇成此捲,又將它們按寫作年月劃為三輯:第一輯的十八篇小說基本上是九十年代的作品。在這一輯裏,有讀者已經熟悉、且被評論界不斷叫好的《孕婦和牛》、《馬路動作》、《砸骨頭》、《遭遇禮拜八》等,也有我剛剛完成的《小黃米的故事》和《沙果》。第二輯的作品大多寫於八十年代中後期,其中《四季歌》是這輯作品中最短的一篇。我把《四季歌》放在第二輯首位,是因為當我今天重讀十年前釣這個短篇時,它傳達出的那種善意的警醒和固執的透亮仍然讓我有種心碎的感動。再過十年我的有些小說可能不再使我喜歡,但我猜我對《四季歌》的感覺還會一如從前。第三輯的小說寫於八十年代初期。在這一輯的十四篇作品裏,包括了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的兩篇作品《哦,香雪》、《六月的話題》。與這兩個被無數次轉載、且拍成電影和電視劇的小說相比,我卻更願意把《竈火的故事》排在第一位。我對於《竈火的故事》的感情也許應該追溯到那個寫作它的年代——一九七九年。我以為《哦,香雪》固然清純、秀麗,《六月的話題》固然機智、俏皮,但《竈火的故事》的寫作纔是我對人性和人的生存價值初次所作的坦白而又真摯的探究,纔是我對以主人公竈火為代表的一大批處在時代邊遠地帶的活生生的人群,初次的滿懷愛意的打量。
我從自己的八十餘個短篇小說裏選出五十篇成此捲,又將它們按寫作年月劃為三輯:第一輯的十八篇小說基本上是九十年代的作品。在這一輯裏,有讀者已經熟悉、且被評論界不斷叫好的《孕婦和牛》、《馬路動作》、《砸骨頭》、《遭遇禮拜八》等,也有我剛剛完成的《小黃米的故事》和《沙果》。第二輯的作品大多寫於八十年代中後期,其中《四季歌》是這輯作品中最短的一篇。我把《四季歌》放在第二輯首位,是因為當我今天重讀十年前釣這個短篇時,它傳達出的那種善意的警醒和固執的透亮仍然讓我有種心碎的感動。再過十年我的有些小說可能不再使我喜歡,但我猜我對《四季歌》的感覺還會一如從前。第三輯的小說寫於八十年代初期。在這一輯的十四篇作品裏,包括了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的兩篇作品《哦,香雪》、《六月的話題》。與這兩個被無數次轉載、且拍成電影和電視劇的小說相比,我卻更願意把《竈火的故事》排在第一位。我對於《竈火的故事》的感情也許應該追溯到那個寫作它的年代——一九七九年。我以為《哦,香雪》固然清純、秀麗,《六月的話題》固然機智、俏皮,但《竈火的故事》的寫作纔是我對人性和人的生存價值初次所作的坦白而又真摯的探究,纔是我對以主人公竈火為代表的一大批處在時代邊遠地帶的活生生的人群,初次的滿懷愛意的打量。
鐵凝是當代女性文學的領軍人物,《大浴女》作為其代表作不僅完成了對女性自身弱點乃至醜惡的審視,也完成了對靈魂的拷問和對人性的深層次探究。鐵凝的女性意識,突破了女權主義的束縛,超越了狹隘的兩性之間的對抗和剝離,是一種"超女性主義"。這種女性意識,體現了"性別詩學"的審美內涵:即男女平等和諧、彼此需要、相互支撐的"夥伴關係"。
女作傢鐵凝以善於挖掘女性的心理意識,以及對女性世界生存狀態和整體命運的深入勘探而著稱.從她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稭垛>和<棉花垛>可以看出,鐵凝筆下的女性生命之旅具有悲劇命運的輪回性,女性類型具有更多的整體性和全面性,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是單面的,而是復合的.鐵凝的作品展示了對中華大地上女性生命本相與生存狀態的獨特體驗的思考.
讀慣了池莉的文字,再來翻看鐵凝近作《永遠有多遠》,總會覺得那又是一道文字之外靚麗的風景。
《永遠有多遠》講述的是一個北京鬍同裏青年女性白大省的個人生活:她七八歲時常被鬍同的老人評價為"仁義",長大後依然傻裏傻氣保持着自己的純潔,她是那種"選擇一個愛他比他愛你更厲害"的女孩。再加上骨子裏樂於助人,所以,到頭來也就多了無數的傷害。在她的成長經歷和愛情道路上,連她最親近、最依賴的人郭宏、關明羽、小玢、夏欣、白大鳴都時時利用着她的"仁義",達到各自的目的。白大省一次次不斷付出之後又在一次次不斷的失去。在通篇的文字中,鐵凝緊扣白大省這種不合時宜的"善良",並不時地用它來點綴距離時尚的遙遠,從容的敘事中藴涵靈動和大氣。
鐵凝的筆下有着她時時不敢忘記懷想着的童年北京:青色的石階,冰涼的感覺,屋頂上隨着白大省和"我"跑來跑去的男貓小熊和女貓妞妞。這些都是生命中最溫暖的那部分。所以,作為北京的觀衆,鐵凝的文字的輕鬆中不乏凝重,她強烈關註着白大省那不合事宜的"善良":從十歲的白大省和"大春"那段不算初戀的初戀到"西單小六"的風流驚豔,再到表妹小玢沒心沒肺地搶走白大省男友關明羽、白大鳴要換大省的房子,這樣的情節滋生開來合情於理,正是由於白大省在事情一開始就給自己製定了最低的標準,一個忘我的、為他人付出的、讓人心酸的低標準。纔最終導致後來白大省重新面對郭宏時無限的心酸:在已有一個女兒老婆也離他而去的郭宏眼裏,最值他利用慣了的是白大省的"仁義",這個優點永遠超越過白大省的渴求真愛、尋找永遠的美麗。從這層意義上看白大省的怨忿和絶望,筆者以為,那是鐵凝文字的光芒:在這個物欲充斥社會各個角落的年代,是她再次讓我們用一種純然美好的心情懷想往事追憶純樸生活中的真摯情懷。
"就為了她(白大省)的不可救藥,我永遠恨她。永遠有多遠?/就為了她(白大省)的不可救藥,我永遠愛她。永遠有多遠?/就為了這恨和愛,即使北京的鬍同都已拆平,我也永遠會是北京一名忠實的觀衆。/啊,永遠有多遠啊。"
永遠有多遠,真愛就有多長。這是鐵凝在文字的最後,要我們默默記住的!
《永遠有多遠》講述的是一個北京鬍同裏青年女性白大省的個人生活:她七八歲時常被鬍同的老人評價為"仁義",長大後依然傻裏傻氣保持着自己的純潔,她是那種"選擇一個愛他比他愛你更厲害"的女孩。再加上骨子裏樂於助人,所以,到頭來也就多了無數的傷害。在她的成長經歷和愛情道路上,連她最親近、最依賴的人郭宏、關明羽、小玢、夏欣、白大鳴都時時利用着她的"仁義",達到各自的目的。白大省一次次不斷付出之後又在一次次不斷的失去。在通篇的文字中,鐵凝緊扣白大省這種不合時宜的"善良",並不時地用它來點綴距離時尚的遙遠,從容的敘事中藴涵靈動和大氣。
鐵凝的筆下有着她時時不敢忘記懷想着的童年北京:青色的石階,冰涼的感覺,屋頂上隨着白大省和"我"跑來跑去的男貓小熊和女貓妞妞。這些都是生命中最溫暖的那部分。所以,作為北京的觀衆,鐵凝的文字的輕鬆中不乏凝重,她強烈關註着白大省那不合事宜的"善良":從十歲的白大省和"大春"那段不算初戀的初戀到"西單小六"的風流驚豔,再到表妹小玢沒心沒肺地搶走白大省男友關明羽、白大鳴要換大省的房子,這樣的情節滋生開來合情於理,正是由於白大省在事情一開始就給自己製定了最低的標準,一個忘我的、為他人付出的、讓人心酸的低標準。纔最終導致後來白大省重新面對郭宏時無限的心酸:在已有一個女兒老婆也離他而去的郭宏眼裏,最值他利用慣了的是白大省的"仁義",這個優點永遠超越過白大省的渴求真愛、尋找永遠的美麗。從這層意義上看白大省的怨忿和絶望,筆者以為,那是鐵凝文字的光芒:在這個物欲充斥社會各個角落的年代,是她再次讓我們用一種純然美好的心情懷想往事追憶純樸生活中的真摯情懷。
"就為了她(白大省)的不可救藥,我永遠恨她。永遠有多遠?/就為了她(白大省)的不可救藥,我永遠愛她。永遠有多遠?/就為了這恨和愛,即使北京的鬍同都已拆平,我也永遠會是北京一名忠實的觀衆。/啊,永遠有多遠啊。"
永遠有多遠,真愛就有多長。這是鐵凝在文字的最後,要我們默默記住的!
這是女作傢鐵凝的一部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猗紋是作傢為新時期中國文學畫廊貢獻的一個富有奇特光彩的人。書中的主角都是女人,老女人或小女人,所以,“玫瑰門”其實就是“女性之門”。書中寫了女人與女人、女人與男人之間發生的一係列較量和抗爭,可以稱得上的一場驚心動魄的“玫瑰戰爭”。
內容簡介
《玫瑰門》的敘事,主要落筆在司猗紋及其外孫女蘇眉這一老一少兩位女性身上。司猗紋渴望的是認同——早年渴望獲得傳統家庭的認同,後來渴望獲得政治社會和革命群衆的認同。為了這種認同的實現,司猗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使盡各種手段,包括身邊的親人,都成了她討好時代的道具之一。但由於她身上有着過於堅硬的個人特徵,她再怎麽妥協和委屈自己,終究和時代格格不入。
內容簡介
《玫瑰門》的敘事,主要落筆在司猗紋及其外孫女蘇眉這一老一少兩位女性身上。司猗紋渴望的是認同——早年渴望獲得傳統家庭的認同,後來渴望獲得政治社會和革命群衆的認同。為了這種認同的實現,司猗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使盡各種手段,包括身邊的親人,都成了她討好時代的道具之一。但由於她身上有着過於堅硬的個人特徵,她再怎麽妥協和委屈自己,終究和時代格格不入。
小說總要有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鐵凝的《第十二夜》,主人公是個女畫傢,在北京城外的農村像農民買了一農宅做畫室。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城裏人還很嚮往,可等農民把錢放入口袋後說房子裏還有她垂死的姑姑。
這纔第一次去看房子,的確,她快死了。但衹有等她死了,她才能從寄居在朋友的住所搬入早已屬於她的、被一個垂死老人拖延的畫室裏。
在接下來的敘述裏包括作者和讀者都在等待,懷着些須焦急,並非惡意的、卻暗懷期盼的,等待老人的死去。
但臥病數年的老人居然坐了起來,開始活動…作為讀者,我們看了個開頭,而當老人坐起來的時候就感覺上了一艘莫名其妙的船,急於知道它究竟駛嚮何方。
說它是懸念,並沒有這麽矯造,衹是留了一個問號給我們,如同開了一個小口子的門,裏面一個影子一閃,沒看清或者看清了,很快。我們無法抑製去走近去窺探、去…那是我們的欲望。我們衹想看清我們的欲望——通過閱讀。
這就是一個有想法的作者奉獻給我們的。
比如鐵凝的《第十二夜》,主人公是個女畫傢,在北京城外的農村像農民買了一農宅做畫室。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城裏人還很嚮往,可等農民把錢放入口袋後說房子裏還有她垂死的姑姑。
這纔第一次去看房子,的確,她快死了。但衹有等她死了,她才能從寄居在朋友的住所搬入早已屬於她的、被一個垂死老人拖延的畫室裏。
在接下來的敘述裏包括作者和讀者都在等待,懷着些須焦急,並非惡意的、卻暗懷期盼的,等待老人的死去。
但臥病數年的老人居然坐了起來,開始活動…作為讀者,我們看了個開頭,而當老人坐起來的時候就感覺上了一艘莫名其妙的船,急於知道它究竟駛嚮何方。
說它是懸念,並沒有這麽矯造,衹是留了一個問號給我們,如同開了一個小口子的門,裏面一個影子一閃,沒看清或者看清了,很快。我們無法抑製去走近去窺探、去…那是我們的欲望。我們衹想看清我們的欲望——通過閱讀。
這就是一個有想法的作者奉獻給我們的。
犯人李銅鐘的故事、雜色、在同一地平綫上、方舟、美食傢、煙壺、麥稭垛等等。本書屬於《收穫》50年精選係列·長篇小說捲一。《麥稭垛》在世上所有虛妄的追求都過去以後,文學依舊是一片靈魂的淨土。
1986年和1988年先後發表反省古老歷史文化、關註女性生存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稭垛》和《棉花垛》,標志着鐵凝步入一個新的文學創作時期。
1986年和1988年先後發表反省古老歷史文化、關註女性生存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稭垛》和《棉花垛》,標志着鐵凝步入一個新的文學創作時期。
如果說父親對韓國人的警覺來自於那次的“逗你玩兒”事件,我對韓國的瞭解則多半來自上世紀70年代朝鮮的一些電影。那時中國人習慣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北朝鮮,稱大韓民國為南韓。南韓當然聯繫着李承晚“匪幫”,而李承晚“匪幫”背後是“萬惡的麥剋阿瑟”。實際上,在1994年的5月,多數中國人對當代韓國和韓國人基本上是不瞭解的。
該書截取了清末民國初至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近五十年的歷史斷面,以冀中平原的一個叫笨花的小鄉村的生活為藍本,以嚮氏傢族為主綫,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將那段歷史巧妙地融於“凡人凡事”之中。
從小就對足球不感興趣,以為那純粹是男孩子的事。長大之後我仍然拒絶對足
球産生興趣,並坦率地嚮迷戀足球的朋友們承認我的這種拒絶。
這麽幹來。我與他們的共同語言就少了許多。逢有足球賽的日子,逢有足球賽
的電視實況,我還得領受他們善意的嗎諷:
“你居然不喜歡足球!”
“居然你能不被足球打動!”
我一臉的不以為然,心想這有什麽大驚小怪的,為什麽非要我隨著你們的喜歡
而喜歡呢?貝利和馬拉多納都偉大,可偉大的人不一定就衹馬拉多納和貝利。
細究起來,大凡你不感興趣的事情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你嘗試過了這事情,
覺得毫無興趣;另一種是你從未嘗試過這事情,預先就認定你對它不會有興趣。我
想我的排斥足球便居於後一種。在人生短暫的歲月裏,這種預先的認定令我們失去
了多少領略美好的機會啊。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賽,為地球上的球迷們大大創造了一次激動、興奮、顛
狂、焦慮、欣喜已極乃至悲痛欲絶的機會,連一些政府要員、總統首相、王子王姐
們都神不守捨起來。內閣會議可以因此而中斷,總理可以為看球而請假,倘若伊拉
剋和科威特的戰爭發生在那時,你不能不擔心士兵們是否有飽滿的士氣或者戰爭還
會發生。雖然現代足球在被英國發展完善起來之前,也曾有過不甚光彩的歷史:“
羅馬士兵的踢球運動傳到歐洲各地,在中世紀又首先在意大利演化成一種粗暴的運
動,各城鎮之間往往動員數百人互相比賽,雙方球門相隔約零點八公裏”(引自《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這不就是戰爭麽?但當今的足球己和戰爭無關,儘管它
還不具備控製戰爭的魔力,我領略足球就是從世界杯開始的。
記得在一個悶熱的下午,電視屏幕上正顯示著第十四界世界杯足球賽的某一場
比賽,傢人在客廳裏看得凝神屏息,專心緻志。我無意中走進了客廳,並無意地掃
了一眼電視,屏幕上正是一個進球的鏡頭,顛狂的意大利觀衆正為他們的英雄--年
輕的新星巴喬歡呼。進球,無疑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但吸引我的並不是那排山倒
海般的觀衆的熱潮,而是這位新星巴喬的臉。據說教練是在意大利球迷的強烈呼聲
中纔决定啓用這位新星的。巴喬果然不負衆望,旗開得勝。此時這位新星面對意大
利父老,臉上卻沒有一般情形下的狂喜,而是一派猙獰。難道他不快活麽?難道他
不驚喜麽?我忽然覺得,那一臉的猙獰正是快樂的極緻,正是狂喜的頂點,正是瞬
間的真面目。因為太真了,表情則無法預料了,也美得動人了。
我坐了下來,開始欣賞我一無所知的足球,不放過每一場比賽,直至阿根廷與
巴西的問鼎之戰。我的足球知識少到了沒有,但我相信,當你把眼和心真的放進球
場,你必將有所獲得。
拉美人細膩,漂亮的腳法和節奏,歐洲人的速度和力量,非洲人強悍的體魄加
實用的戰術......一切都耐你欣賞。足球實在是表演藝術,卻又有別於表演藝術。
它有看與表演藝術一樣的功力和套數,又有著這套數之外的一切出其不意。這是連
精美絶倫的芭蕾和交響樂都無法比擬的。這便是半個世界的人都為足球著迷的緣故
之一嗎?甚至連球迷也成了一種角色,又是絶對的自己。他必能接受體面的勝利,
也必得當衆接受落花流水的慘敗。當南斯拉夫敗給阿根廷後,斯托伊科維奇趴在草
地上用緑草擦洗著滿面的淚水、蘇西奇用球衣捂住腦袋嚎啕時,你會覺得這失敗實
在也充滿一種悲壯的壓力,因為此時此刻他們把一個真的自己交給了足球,交給了
觀衆,交給了世界。
曾經有一篇描寫賽場教練的文章說:“緊鎖的眉頭上刻着深深的皺紋,焦慮的
眼晴急速地左右轉動,掌心捏出一把汗,拳頭攥的指骨發白----這是一些教練在世
界杯上顯而易見的痛苦表情。他們這些行為語言本身就值得你買票觀看世界杯。”
這篇短文令我想起了貝肯鮑爾、查爾頓和比拉爾多,想起貝肯鮑爾的強作鎮定和比
拉爾多神經質地用手指去摳身前的欄桿…碰巧我也特別樂意留心教練們的表情。
我還每每為看臺上觀衆的表情所打動,至今不能忘記那位美麗的金發巴西少女,
在巴西輸給阿根廷之後是怎樣咬著拇指淚如雨下。這鏡頭甚至成了體育節目裏觀衆
“閃回”的經典。
過後,我想得最多的還是巴喬那張臉。一張因快樂而變得猙獰的臉何以會打動
人呢?是因為如今足球場之外的人類表情越發地少了真意麽?那球場之外的社會舞
臺上,原本也有着諸多競爭的,那競爭有時也足能使你揪把草去擦臉上的淚水,也
足能使你用衣服捂住腦袋去嚎啕。然而你見過的,卻常是經刻意修飾而漾出的微笑,
經悉心策劃而溢出的熱淚,經長久揣摩而演出的同情,就連對不義之舉的憤慨,也
顯得心不在焉。人類是越發的周到了,周到得衹顧去調整你的本相,忘記了真切之
至的欣喜不一定是程式化了的那般“美好”,或許會帶出些“猙獰”感的。於是千
千萬萬的觀衆涌進足球場,除了尋找進攻的愉快、防守的驚險、射門時剎那間的窒
息感……還有足球明星們在競爭中的那一分世上千載難逢的真實。
當意大利之夏終告結束時,球場的看客如夢方醒。和足球在一起的生活使人們
一時間變的單純了許多,眼前盡是如茵的緑草,黑白相間的足球的美妙滾動和球星
們真切無比的奔跑。你醒了過來----意大利之夏已不復存在。罷工的將繼續罷工,
內閣會議將繼續召開,刻意修飾的微笑繼續存在,戰爭也會發生的。忽然間你就生
出一種沒意思的感覺。
然而你實在應該嚮你自己祝賀,因為你畢竟領略了足球,你的心曾經交給過那
球場上的風雲。你因此知道了人類需要足球,是需要看到真的自己,你纔又開始企
盼着下一屆的賽事了。
我對足球産生了興趣,但有了興趣不一定就懂得了足球。我怎敢與能背出所有
足球俱樂部名字、熟知在哪場比賽中因了哪個隊員“起腳”太晚傳球不到位而使全
隊失利的超級球迷談論足球呢?我甚至剛剛明白足球的“越位”是怎麽回事。但這
並不妨礙我這足球的外行“門外觀球”,每一個看球的觀衆自有他愛看的道理。況
且怎麽纔叫真懂了足球?好比一個能背誦全本《吉尼斯世界記錄》的人,且知曉哪
個人在哪年花86小時吃下一棵樹,我不以為他便因之理解了這世界的稀罕。
以我這貧乏的心得,悄悄地成為足球的熱心觀衆,衹因那遙遠、神秘的緑茵場
上每一個出其不意的必然和必然的出其不意,都令我感受着人類正創造着一切可能。
又失掉着一切可能,於是連一個隊員臉上的猙獰也覺得美麗了。
地球上需要足球,因為地球人從足球裏能看到一個淋漓盡致的真的自身。
球産生興趣,並坦率地嚮迷戀足球的朋友們承認我的這種拒絶。
這麽幹來。我與他們的共同語言就少了許多。逢有足球賽的日子,逢有足球賽
的電視實況,我還得領受他們善意的嗎諷:
“你居然不喜歡足球!”
“居然你能不被足球打動!”
我一臉的不以為然,心想這有什麽大驚小怪的,為什麽非要我隨著你們的喜歡
而喜歡呢?貝利和馬拉多納都偉大,可偉大的人不一定就衹馬拉多納和貝利。
細究起來,大凡你不感興趣的事情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你嘗試過了這事情,
覺得毫無興趣;另一種是你從未嘗試過這事情,預先就認定你對它不會有興趣。我
想我的排斥足球便居於後一種。在人生短暫的歲月裏,這種預先的認定令我們失去
了多少領略美好的機會啊。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賽,為地球上的球迷們大大創造了一次激動、興奮、顛
狂、焦慮、欣喜已極乃至悲痛欲絶的機會,連一些政府要員、總統首相、王子王姐
們都神不守捨起來。內閣會議可以因此而中斷,總理可以為看球而請假,倘若伊拉
剋和科威特的戰爭發生在那時,你不能不擔心士兵們是否有飽滿的士氣或者戰爭還
會發生。雖然現代足球在被英國發展完善起來之前,也曾有過不甚光彩的歷史:“
羅馬士兵的踢球運動傳到歐洲各地,在中世紀又首先在意大利演化成一種粗暴的運
動,各城鎮之間往往動員數百人互相比賽,雙方球門相隔約零點八公裏”(引自《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這不就是戰爭麽?但當今的足球己和戰爭無關,儘管它
還不具備控製戰爭的魔力,我領略足球就是從世界杯開始的。
記得在一個悶熱的下午,電視屏幕上正顯示著第十四界世界杯足球賽的某一場
比賽,傢人在客廳裏看得凝神屏息,專心緻志。我無意中走進了客廳,並無意地掃
了一眼電視,屏幕上正是一個進球的鏡頭,顛狂的意大利觀衆正為他們的英雄--年
輕的新星巴喬歡呼。進球,無疑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但吸引我的並不是那排山倒
海般的觀衆的熱潮,而是這位新星巴喬的臉。據說教練是在意大利球迷的強烈呼聲
中纔决定啓用這位新星的。巴喬果然不負衆望,旗開得勝。此時這位新星面對意大
利父老,臉上卻沒有一般情形下的狂喜,而是一派猙獰。難道他不快活麽?難道他
不驚喜麽?我忽然覺得,那一臉的猙獰正是快樂的極緻,正是狂喜的頂點,正是瞬
間的真面目。因為太真了,表情則無法預料了,也美得動人了。
我坐了下來,開始欣賞我一無所知的足球,不放過每一場比賽,直至阿根廷與
巴西的問鼎之戰。我的足球知識少到了沒有,但我相信,當你把眼和心真的放進球
場,你必將有所獲得。
拉美人細膩,漂亮的腳法和節奏,歐洲人的速度和力量,非洲人強悍的體魄加
實用的戰術......一切都耐你欣賞。足球實在是表演藝術,卻又有別於表演藝術。
它有看與表演藝術一樣的功力和套數,又有著這套數之外的一切出其不意。這是連
精美絶倫的芭蕾和交響樂都無法比擬的。這便是半個世界的人都為足球著迷的緣故
之一嗎?甚至連球迷也成了一種角色,又是絶對的自己。他必能接受體面的勝利,
也必得當衆接受落花流水的慘敗。當南斯拉夫敗給阿根廷後,斯托伊科維奇趴在草
地上用緑草擦洗著滿面的淚水、蘇西奇用球衣捂住腦袋嚎啕時,你會覺得這失敗實
在也充滿一種悲壯的壓力,因為此時此刻他們把一個真的自己交給了足球,交給了
觀衆,交給了世界。
曾經有一篇描寫賽場教練的文章說:“緊鎖的眉頭上刻着深深的皺紋,焦慮的
眼晴急速地左右轉動,掌心捏出一把汗,拳頭攥的指骨發白----這是一些教練在世
界杯上顯而易見的痛苦表情。他們這些行為語言本身就值得你買票觀看世界杯。”
這篇短文令我想起了貝肯鮑爾、查爾頓和比拉爾多,想起貝肯鮑爾的強作鎮定和比
拉爾多神經質地用手指去摳身前的欄桿…碰巧我也特別樂意留心教練們的表情。
我還每每為看臺上觀衆的表情所打動,至今不能忘記那位美麗的金發巴西少女,
在巴西輸給阿根廷之後是怎樣咬著拇指淚如雨下。這鏡頭甚至成了體育節目裏觀衆
“閃回”的經典。
過後,我想得最多的還是巴喬那張臉。一張因快樂而變得猙獰的臉何以會打動
人呢?是因為如今足球場之外的人類表情越發地少了真意麽?那球場之外的社會舞
臺上,原本也有着諸多競爭的,那競爭有時也足能使你揪把草去擦臉上的淚水,也
足能使你用衣服捂住腦袋去嚎啕。然而你見過的,卻常是經刻意修飾而漾出的微笑,
經悉心策劃而溢出的熱淚,經長久揣摩而演出的同情,就連對不義之舉的憤慨,也
顯得心不在焉。人類是越發的周到了,周到得衹顧去調整你的本相,忘記了真切之
至的欣喜不一定是程式化了的那般“美好”,或許會帶出些“猙獰”感的。於是千
千萬萬的觀衆涌進足球場,除了尋找進攻的愉快、防守的驚險、射門時剎那間的窒
息感……還有足球明星們在競爭中的那一分世上千載難逢的真實。
當意大利之夏終告結束時,球場的看客如夢方醒。和足球在一起的生活使人們
一時間變的單純了許多,眼前盡是如茵的緑草,黑白相間的足球的美妙滾動和球星
們真切無比的奔跑。你醒了過來----意大利之夏已不復存在。罷工的將繼續罷工,
內閣會議將繼續召開,刻意修飾的微笑繼續存在,戰爭也會發生的。忽然間你就生
出一種沒意思的感覺。
然而你實在應該嚮你自己祝賀,因為你畢竟領略了足球,你的心曾經交給過那
球場上的風雲。你因此知道了人類需要足球,是需要看到真的自己,你纔又開始企
盼着下一屆的賽事了。
我對足球産生了興趣,但有了興趣不一定就懂得了足球。我怎敢與能背出所有
足球俱樂部名字、熟知在哪場比賽中因了哪個隊員“起腳”太晚傳球不到位而使全
隊失利的超級球迷談論足球呢?我甚至剛剛明白足球的“越位”是怎麽回事。但這
並不妨礙我這足球的外行“門外觀球”,每一個看球的觀衆自有他愛看的道理。況
且怎麽纔叫真懂了足球?好比一個能背誦全本《吉尼斯世界記錄》的人,且知曉哪
個人在哪年花86小時吃下一棵樹,我不以為他便因之理解了這世界的稀罕。
以我這貧乏的心得,悄悄地成為足球的熱心觀衆,衹因那遙遠、神秘的緑茵場
上每一個出其不意的必然和必然的出其不意,都令我感受着人類正創造着一切可能。
又失掉着一切可能,於是連一個隊員臉上的猙獰也覺得美麗了。
地球上需要足球,因為地球人從足球裏能看到一個淋漓盡致的真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