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回的《申報》(一月七日)〔2〕用“要電”告訴我們:“聞陳(外交總長印友仁)〔3〕與芳澤〔4〕友誼甚深,外交界觀察,芳澤回國任日外長,東省交涉可望以陳之私人感情,得一較好之解决雲。”
中國的外交界看慣了在中國什麽都是“私人感情”,這樣的“觀察”,原也無足怪的。但從這一個“觀察”中,又可以“觀察”出“私人感情”在政府裏之重要。
然而同日的《申報》上,又用“要電”告訴了我們:“錦州三日失守,連山綏中續告陷落,日陸戰隊到山海關在車站懸日旗……”
而同日的《申報》上,又用“要聞”告訴我們“陳友仁對東省問題宣言”雲:“……前日已命令張學良〔5〕固守錦州,積極抵抗,今後仍堅持此旨,决不稍變,即不幸而挫敗,非所計也。……”
然則“友誼”和“私人感情”,好象也如“國聯”〔6〕以及“公理”,“正義”之類一樣的無效,“暴日”似乎不象中國,專講這些的,這真衹得“不幸而挫敗,非所計也”了。也許愛國志士,又要上京請願了罷。當然,“愛國熱忱”,是“殊堪嘉許”的,但第一自然要不“越軌”,第二還是自己想一想,和內政部長衛戍司令諸大人“友誼”怎樣,“私人感情”又怎樣。倘不“甚深”,據內政界觀察,是不但難“得一較好之解决”,而且——請恕我直言——恐怕仍舊要有人“自行失足落水淹死”〔7〕的。
所以未去之前,最好是擬一宣言,結末道:“即不幸而‘自行失足落水淹死’,非所計也!”然而又要覺悟這說的是真話。
一月八日。
BB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二年一月五日上海《十字街頭》第三期,署名白舌。
〔2〕舊時新年各日報多連續休刊幾天,所以《申報》到一月七日纔出新年後的第一回。
〔3〕陳友仁(1875—1944)原籍廣東順德,出身於華僑家庭,一九一三年回國,曾任孫中山秘書及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等職。一九三二年一度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舊時在官場或社交活動中,對人稱字不稱名;在文字上如稱名時,則在名前加一“印”字,以示尊重。
〔4〕芳澤即芳澤謙吉,曾任日本駐國民黨政府公使、日本外務大臣等職。
〔5〕張學良字漢卿,遼寧海城人。九一八事變時任國民黨政府陸海空軍副司令兼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奉蔣介石不抵抗的命令,放棄東北三省。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他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囚禁。
〔6〕“國聯”參看本捲第354頁註〔5〕。當時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一味依賴國聯,如一九三一年十月十四日國民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對外宣言中就說:“當事變之初,中國即提請國聯處理,期以國際間保障和平機關之製裁,申張正義與公理。”〔7〕“自行失足落水淹死”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以後,各地學生為了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紛紛到南京請願,十二月十七日在南京舉行總示威時,國民黨政府出動軍警屠殺和逮捕學生,有的學生遭刺傷後又被扔進河裏。次日,南京衛戍當局對記者談話,詭稱死難學生是“失足落水”。
中國的外交界看慣了在中國什麽都是“私人感情”,這樣的“觀察”,原也無足怪的。但從這一個“觀察”中,又可以“觀察”出“私人感情”在政府裏之重要。
然而同日的《申報》上,又用“要電”告訴了我們:“錦州三日失守,連山綏中續告陷落,日陸戰隊到山海關在車站懸日旗……”
而同日的《申報》上,又用“要聞”告訴我們“陳友仁對東省問題宣言”雲:“……前日已命令張學良〔5〕固守錦州,積極抵抗,今後仍堅持此旨,决不稍變,即不幸而挫敗,非所計也。……”
然則“友誼”和“私人感情”,好象也如“國聯”〔6〕以及“公理”,“正義”之類一樣的無效,“暴日”似乎不象中國,專講這些的,這真衹得“不幸而挫敗,非所計也”了。也許愛國志士,又要上京請願了罷。當然,“愛國熱忱”,是“殊堪嘉許”的,但第一自然要不“越軌”,第二還是自己想一想,和內政部長衛戍司令諸大人“友誼”怎樣,“私人感情”又怎樣。倘不“甚深”,據內政界觀察,是不但難“得一較好之解决”,而且——請恕我直言——恐怕仍舊要有人“自行失足落水淹死”〔7〕的。
所以未去之前,最好是擬一宣言,結末道:“即不幸而‘自行失足落水淹死’,非所計也!”然而又要覺悟這說的是真話。
一月八日。
BB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二年一月五日上海《十字街頭》第三期,署名白舌。
〔2〕舊時新年各日報多連續休刊幾天,所以《申報》到一月七日纔出新年後的第一回。
〔3〕陳友仁(1875—1944)原籍廣東順德,出身於華僑家庭,一九一三年回國,曾任孫中山秘書及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等職。一九三二年一度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舊時在官場或社交活動中,對人稱字不稱名;在文字上如稱名時,則在名前加一“印”字,以示尊重。
〔4〕芳澤即芳澤謙吉,曾任日本駐國民黨政府公使、日本外務大臣等職。
〔5〕張學良字漢卿,遼寧海城人。九一八事變時任國民黨政府陸海空軍副司令兼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奉蔣介石不抵抗的命令,放棄東北三省。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他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囚禁。
〔6〕“國聯”參看本捲第354頁註〔5〕。當時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一味依賴國聯,如一九三一年十月十四日國民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對外宣言中就說:“當事變之初,中國即提請國聯處理,期以國際間保障和平機關之製裁,申張正義與公理。”〔7〕“自行失足落水淹死”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以後,各地學生為了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紛紛到南京請願,十二月十七日在南京舉行總示威時,國民黨政府出動軍警屠殺和逮捕學生,有的學生遭刺傷後又被扔進河裏。次日,南京衛戍當局對記者談話,詭稱死難學生是“失足落水”。
我自己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小小的經驗。有一天,在一處筵席上,我隨便的說: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的。話還沒有說完,就埋葬在一陣哄笑裏了。
自然,這話裏,是埋伏着許多問題的,例如,首先第一,是用的是怎樣的電影,倘用美國式的發財結婚故事的影片,那當然不行。但在我自己,卻的確另外聽過采用影片的細菌學講義,見過全部照相,衹有幾句說明的植物學書。所以我深信不但生物學,就是歷史地理,也可以這樣辦。
然而許多人的隨便的哄笑,是一枝白粉筆,它能夠將粉塗在對手的鼻子上,使他的話好像小醜的打諢。
前幾天,我在《現代》上看見蘇汶先生的文章,他以中立的文藝論者的立場,將“連環圖畫”一筆抹殺了。自然,那不過是隨便提起的,並非討論繪畫的專門文字,然而在青年藝術學徒的心中,也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再來說幾句。
我們看慣了繪畫史的插圖上,沒有“連環圖畫”,名人的作品的展覽會上,不是“羅馬夕照”,就是“西湖晚涼”,便以為那是一種下等物事,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但若走進意大利的教皇宮〔2〕——我沒有遊歷意大利的幸福,所走進的自然衹是紙上的教皇宮——去,就能看見凡有偉大的壁畫,幾乎都是《舊約》,《耶穌傳》,《聖者傳》的連環圖畫,藝術史傢截取其中的一段,印在書上,題之曰《亞當的創造》〔3〕,《最後之晚餐》〔4〕,讀者就不覺得這是下等,這在宣傳了,然而那原畫,卻明明是宣傳的連環圖畫。
在東方也一樣。印度的阿強陀石窟〔5〕,經英國人摹印了壁畫以後,在藝術史上發光了;中國的《孔子聖跡圖》〔6〕,衹要是明版的,也早為收藏傢所寶重。這兩樣,一是佛陀的本生〔7〕,一是孔子的事跡,明明是連環圖畫,而且是宣傳。
書籍的插畫,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種宣傳畫。這種畫的幅數極多的時候,即能衹靠圖像,悟到文字的內容,和文字一分開,也就成了獨立的連環圖畫。最顯著的例子是法國的陀萊(GustaveDoré),他是插圖版畫的名傢,最有名的是《神麯》,《失樂園》,《吉訶德先生》,還有《十字軍記》〔8〕的插畫,德國都有單印本(前二種在日本也有印本),衹靠略解,即可以知道本書的梗概。然而有誰說陀萊不是藝術傢呢?宋人的《唐風圖》和《耕織圖》〔9〕,現在還可找到印本和石刻;至於仇英的《飛燕外傳圖》和《會真記圖》〔10〕,則翻印本就在文明書局發賣的。凡這些,也都是當時和現在的藝術品。
自十九世紀後半以來,版畫復興了,許多作傢,往往喜歡刻印一些以幾幅畫匯成一帖的“連作”(Blattfolge)。這些連作,也有並非一個事件的。現在為青年的藝術學徒計,我想寫出幾個版畫史上已經有了地位的作傢和有連續事實的作品在下面:
首先應該舉出來的是德國的珂勒惠支(KaHtheKollwitz7蛉恕玻保薄場*她除了為霍普德曼的《織匠》(DieWeber)而刻的六幅版畫外,還有三種,有題目,無說明——一,《農民鬥爭》(Bauernkrieg),金屬版七幅;二,《戰爭》(DerKrieg),木刻七幅;三,《無産者》(Proletariat),木刻三幅。以《士敏土》的版畫,為中國所知道的梅斐爾德(CarlMeffert),是一個新進的青年作傢,他曾為德譯本斐格納爾的《獵俄皇記》(DieJagdnachZarenvonWeraFigner)〔12〕刻過五幅木版圖,又有兩種連作——一,《你的姊妹》(DeineSchwester),木刻七幅,題詩一幅;
二,《養護的門徒》(原名未詳),木刻十三幅。比國有一個麥綏萊勒(FransMasereel)〔13〕,是歐洲大戰時候,像羅曼羅蘭〔14〕一樣,因為非戰而逃出過外國的。他的作品最多,都是一本書,衹有書名,連小題目也沒有。現在德國印出了普及版(BeiKurtWolff,München),每本三馬剋半,容易到手了。我所見過的是這幾種——一,《理想》(DieIdee),木刻八十三幅;二,《我的禱告》(MeinStundenbuch),木刻一百六十五幅;
三,《沒字的故事》(GeschichteohneWorte),木刻六十幅;
四,《太陽》(DieSonne),木刻六十三幅;五,《工作》(DasWerk),木刻,幅數失記;六,《一個人的受難》(DiePassioneinesMenschen),木刻二十五幅。
美國作傢的作品,我曾見過希該爾〔15〕木刻的《巴黎公社》(TheParisCommune,AStoryinPicturesbyWilliamSiegel),是紐約的約翰李特社(JohnReedClub)出版的。還有一本石版的格羅沛爾(WAGropper)所畫的書,據趙景山淌謁擔恰奧硐返墓適隆保玻保*〕另譯起來,恐怕要“信而不順”,衹好將原名照抄在下面——《Alay-Oop》(LifeandLoveAmongtheAcrobatsAS⒐淖骷椅也淮籩潰*因為那作品定價貴。但曾經有一本小書,衹有十五幅木刻和不到二百字的說明,作者是有名的吉賓斯(RobertGibbings)〔17〕,限印五百部,英國紳士是死也不肯重印的,現在恐怕已將絶版,每本要數十元了罷。那書是——
《第七人》(The7thMan)。
以上,我的意思是總算舉出事實,證明了連環圖畫不但可以成為藝術,並且已經坐在“藝術之宮”的裏面了。至於這也和其他的文藝一樣,要有好的內容和技術,那是不消說得的。
我並不勸青年的藝術學徒衊棄大幅的油畫或水彩畫,但是希望一樣看重並且努力於連環圖畫和書報的插圖;自然應該研究歐洲名傢的作品,但也更註意於中國舊書上的綉像和畫本,以及新的單張的花紙。這些研究和由此而來的創作,自然沒有現在的所謂大作傢的受着有些人們的照例的嘆賞,然而我敢相信:對於這,大衆是要看的,大衆是感激的!十月二十五日。
BB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文學月報》第四號。
〔2〕意大利的教皇宮位於梵蒂岡,宮內保存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重要文物和繪畫、雕塑等。
〔3〕《亞當的創造》根據《舊約·創世記》中上帝造人的故事所作的繪畫。亞當,上帝用泥土所造的男人。歐洲有不少以此為題的繪畫,其中著名的有米開朗琪羅於一五○八年至一五一二年間所作的西斯庭禮拜堂拱頂壁畫的一部分。
〔4〕《最後之晚餐》根據《新約·馬太福音》所作的繪畫,描寫耶穌殉難前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時,當衆宣佈一門徒出賣自己而引起群情激動的情景。歐洲有不少以此為題的繪畫,其中著名的有達·芬奇於一四九五年至一四九七年間所作的米蘭聖瑪利亞·格拉契教堂中的壁畫。
〔5〕阿強陀石窟(AjantaCaveTemple)今譯阿旃陀石窟,位於印度德幹高原文達雅山,原是在馬蹄形的壁面上鑿成的僧房,約從公元前一、二世紀開鑿,到公元六、七世紀建成,共二十九洞。洞內保存印度壁畫很多,也較完整。壁畫的內容大多表現佛的生平故事和印度古代人民與宮廷生活的情景,為印度古代藝術的著名寶藏之一。〔6〕《孔子聖跡圖》一部關於孔丘生平事跡的連環圖畫,明代有木刻、石刻多種。木刻現存最早的有明初刻本,共三十六圖,以後又有明萬歷年間刻本一一二幅(呂兆祥編)。石刻有麯阜孔廟保存的明萬歷年間的一二○幅。
〔7〕佛陀的本生佛陀,梵語Buddha的音譯,意為“智者”、“覺者”,簡稱佛。這裏指佛教創立者釋迦牟尼。本生,梵語Jātaka(闍陀伽)的意譯,“十二部經”之一,是佛敘說自己過去因緣的經文。〔8〕陀萊(1833—1883)法國版畫傢。他作插圖的《神麯》為意大利詩人但丁(1265—1321)的長詩;《失樂園》為英國詩人彌爾頓(1608—1674)的長詩;《吉訶德先生》,參看本捲第354頁註〔2〕。《十字軍記》,陀萊編繪的連環圖畫,共一百幅。
〔9〕《唐風圖》南宋馬和之所繪的《詩經》圖捲之一。《耕織圖》,描繪耕種、紡織生産過程的圖畫。南宋劉鬆年畫過《耕織圖》兩捲,樓璹畫過《耕圖》二十一幅,《織圖》二十四幅。〔10〕仇英(?—約1552)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明代畫傢。他為之繪圖的《飛燕外傳》,傳奇小說,題漢代伶玄撰,寫趙飛燕姊妹的宮廷生活;《會真記》,傳奇小說,唐代元稹作,寫崔鶯鶯與張生的戀愛故事。
〔11〕珂勒惠支夫人(1867—1945)德國版畫傢。一九三六年,魯迅曾用“三閑書屋”名義編選出版了《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她作插圖的《織匠》,是德國作傢霍普特曼寫的以紡織工人罷工為題材的劇本。
〔12〕梅斐爾德現代德國版畫傢。一九三○年,魯迅曾用“三閑書屋”名義編印出版了《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他作插圖的《獵俄皇記》,俄國民粹派女革命傢斐格納爾(1852—1942)寫的回憶錄,記述一八八一年三月民粹派行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故事。〔13〕麥綏萊勒比利時版畫傢。參看本書《〈一個人的受難〉序》及其註〔4〕。
〔14〕羅曼·羅蘭(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傢、社會活動傢。著有長篇小說《約翰·剋利斯朵夫》及傳記《貝多芬傳》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僑居瑞士,反對戰爭。〔15〕希該爾未詳。
〔16〕參看《二心集·風馬牛》及其有關註。〔17〕吉賓斯(1889—1958)英國木刻傢。
自然,這話裏,是埋伏着許多問題的,例如,首先第一,是用的是怎樣的電影,倘用美國式的發財結婚故事的影片,那當然不行。但在我自己,卻的確另外聽過采用影片的細菌學講義,見過全部照相,衹有幾句說明的植物學書。所以我深信不但生物學,就是歷史地理,也可以這樣辦。
然而許多人的隨便的哄笑,是一枝白粉筆,它能夠將粉塗在對手的鼻子上,使他的話好像小醜的打諢。
前幾天,我在《現代》上看見蘇汶先生的文章,他以中立的文藝論者的立場,將“連環圖畫”一筆抹殺了。自然,那不過是隨便提起的,並非討論繪畫的專門文字,然而在青年藝術學徒的心中,也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再來說幾句。
我們看慣了繪畫史的插圖上,沒有“連環圖畫”,名人的作品的展覽會上,不是“羅馬夕照”,就是“西湖晚涼”,便以為那是一種下等物事,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但若走進意大利的教皇宮〔2〕——我沒有遊歷意大利的幸福,所走進的自然衹是紙上的教皇宮——去,就能看見凡有偉大的壁畫,幾乎都是《舊約》,《耶穌傳》,《聖者傳》的連環圖畫,藝術史傢截取其中的一段,印在書上,題之曰《亞當的創造》〔3〕,《最後之晚餐》〔4〕,讀者就不覺得這是下等,這在宣傳了,然而那原畫,卻明明是宣傳的連環圖畫。
在東方也一樣。印度的阿強陀石窟〔5〕,經英國人摹印了壁畫以後,在藝術史上發光了;中國的《孔子聖跡圖》〔6〕,衹要是明版的,也早為收藏傢所寶重。這兩樣,一是佛陀的本生〔7〕,一是孔子的事跡,明明是連環圖畫,而且是宣傳。
書籍的插畫,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種宣傳畫。這種畫的幅數極多的時候,即能衹靠圖像,悟到文字的內容,和文字一分開,也就成了獨立的連環圖畫。最顯著的例子是法國的陀萊(GustaveDoré),他是插圖版畫的名傢,最有名的是《神麯》,《失樂園》,《吉訶德先生》,還有《十字軍記》〔8〕的插畫,德國都有單印本(前二種在日本也有印本),衹靠略解,即可以知道本書的梗概。然而有誰說陀萊不是藝術傢呢?宋人的《唐風圖》和《耕織圖》〔9〕,現在還可找到印本和石刻;至於仇英的《飛燕外傳圖》和《會真記圖》〔10〕,則翻印本就在文明書局發賣的。凡這些,也都是當時和現在的藝術品。
自十九世紀後半以來,版畫復興了,許多作傢,往往喜歡刻印一些以幾幅畫匯成一帖的“連作”(Blattfolge)。這些連作,也有並非一個事件的。現在為青年的藝術學徒計,我想寫出幾個版畫史上已經有了地位的作傢和有連續事實的作品在下面:
首先應該舉出來的是德國的珂勒惠支(KaHtheKollwitz7蛉恕玻保薄場*她除了為霍普德曼的《織匠》(DieWeber)而刻的六幅版畫外,還有三種,有題目,無說明——一,《農民鬥爭》(Bauernkrieg),金屬版七幅;二,《戰爭》(DerKrieg),木刻七幅;三,《無産者》(Proletariat),木刻三幅。以《士敏土》的版畫,為中國所知道的梅斐爾德(CarlMeffert),是一個新進的青年作傢,他曾為德譯本斐格納爾的《獵俄皇記》(DieJagdnachZarenvonWeraFigner)〔12〕刻過五幅木版圖,又有兩種連作——一,《你的姊妹》(DeineSchwester),木刻七幅,題詩一幅;
二,《養護的門徒》(原名未詳),木刻十三幅。比國有一個麥綏萊勒(FransMasereel)〔13〕,是歐洲大戰時候,像羅曼羅蘭〔14〕一樣,因為非戰而逃出過外國的。他的作品最多,都是一本書,衹有書名,連小題目也沒有。現在德國印出了普及版(BeiKurtWolff,München),每本三馬剋半,容易到手了。我所見過的是這幾種——一,《理想》(DieIdee),木刻八十三幅;二,《我的禱告》(MeinStundenbuch),木刻一百六十五幅;
三,《沒字的故事》(GeschichteohneWorte),木刻六十幅;
四,《太陽》(DieSonne),木刻六十三幅;五,《工作》(DasWerk),木刻,幅數失記;六,《一個人的受難》(DiePassioneinesMenschen),木刻二十五幅。
美國作傢的作品,我曾見過希該爾〔15〕木刻的《巴黎公社》(TheParisCommune,AStoryinPicturesbyWilliamSiegel),是紐約的約翰李特社(JohnReedClub)出版的。還有一本石版的格羅沛爾(WAGropper)所畫的書,據趙景山淌謁擔恰奧硐返墓適隆保玻保*〕另譯起來,恐怕要“信而不順”,衹好將原名照抄在下面——《Alay-Oop》(LifeandLoveAmongtheAcrobatsAS⒐淖骷椅也淮籩潰*因為那作品定價貴。但曾經有一本小書,衹有十五幅木刻和不到二百字的說明,作者是有名的吉賓斯(RobertGibbings)〔17〕,限印五百部,英國紳士是死也不肯重印的,現在恐怕已將絶版,每本要數十元了罷。那書是——
《第七人》(The7thMan)。
以上,我的意思是總算舉出事實,證明了連環圖畫不但可以成為藝術,並且已經坐在“藝術之宮”的裏面了。至於這也和其他的文藝一樣,要有好的內容和技術,那是不消說得的。
我並不勸青年的藝術學徒衊棄大幅的油畫或水彩畫,但是希望一樣看重並且努力於連環圖畫和書報的插圖;自然應該研究歐洲名傢的作品,但也更註意於中國舊書上的綉像和畫本,以及新的單張的花紙。這些研究和由此而來的創作,自然沒有現在的所謂大作傢的受着有些人們的照例的嘆賞,然而我敢相信:對於這,大衆是要看的,大衆是感激的!十月二十五日。
BB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文學月報》第四號。
〔2〕意大利的教皇宮位於梵蒂岡,宮內保存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重要文物和繪畫、雕塑等。
〔3〕《亞當的創造》根據《舊約·創世記》中上帝造人的故事所作的繪畫。亞當,上帝用泥土所造的男人。歐洲有不少以此為題的繪畫,其中著名的有米開朗琪羅於一五○八年至一五一二年間所作的西斯庭禮拜堂拱頂壁畫的一部分。
〔4〕《最後之晚餐》根據《新約·馬太福音》所作的繪畫,描寫耶穌殉難前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時,當衆宣佈一門徒出賣自己而引起群情激動的情景。歐洲有不少以此為題的繪畫,其中著名的有達·芬奇於一四九五年至一四九七年間所作的米蘭聖瑪利亞·格拉契教堂中的壁畫。
〔5〕阿強陀石窟(AjantaCaveTemple)今譯阿旃陀石窟,位於印度德幹高原文達雅山,原是在馬蹄形的壁面上鑿成的僧房,約從公元前一、二世紀開鑿,到公元六、七世紀建成,共二十九洞。洞內保存印度壁畫很多,也較完整。壁畫的內容大多表現佛的生平故事和印度古代人民與宮廷生活的情景,為印度古代藝術的著名寶藏之一。〔6〕《孔子聖跡圖》一部關於孔丘生平事跡的連環圖畫,明代有木刻、石刻多種。木刻現存最早的有明初刻本,共三十六圖,以後又有明萬歷年間刻本一一二幅(呂兆祥編)。石刻有麯阜孔廟保存的明萬歷年間的一二○幅。
〔7〕佛陀的本生佛陀,梵語Buddha的音譯,意為“智者”、“覺者”,簡稱佛。這裏指佛教創立者釋迦牟尼。本生,梵語Jātaka(闍陀伽)的意譯,“十二部經”之一,是佛敘說自己過去因緣的經文。〔8〕陀萊(1833—1883)法國版畫傢。他作插圖的《神麯》為意大利詩人但丁(1265—1321)的長詩;《失樂園》為英國詩人彌爾頓(1608—1674)的長詩;《吉訶德先生》,參看本捲第354頁註〔2〕。《十字軍記》,陀萊編繪的連環圖畫,共一百幅。
〔9〕《唐風圖》南宋馬和之所繪的《詩經》圖捲之一。《耕織圖》,描繪耕種、紡織生産過程的圖畫。南宋劉鬆年畫過《耕織圖》兩捲,樓璹畫過《耕圖》二十一幅,《織圖》二十四幅。〔10〕仇英(?—約1552)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明代畫傢。他為之繪圖的《飛燕外傳》,傳奇小說,題漢代伶玄撰,寫趙飛燕姊妹的宮廷生活;《會真記》,傳奇小說,唐代元稹作,寫崔鶯鶯與張生的戀愛故事。
〔11〕珂勒惠支夫人(1867—1945)德國版畫傢。一九三六年,魯迅曾用“三閑書屋”名義編選出版了《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她作插圖的《織匠》,是德國作傢霍普特曼寫的以紡織工人罷工為題材的劇本。
〔12〕梅斐爾德現代德國版畫傢。一九三○年,魯迅曾用“三閑書屋”名義編印出版了《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他作插圖的《獵俄皇記》,俄國民粹派女革命傢斐格納爾(1852—1942)寫的回憶錄,記述一八八一年三月民粹派行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故事。〔13〕麥綏萊勒比利時版畫傢。參看本書《〈一個人的受難〉序》及其註〔4〕。
〔14〕羅曼·羅蘭(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傢、社會活動傢。著有長篇小說《約翰·剋利斯朵夫》及傳記《貝多芬傳》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僑居瑞士,反對戰爭。〔15〕希該爾未詳。
〔16〕參看《二心集·風馬牛》及其有關註。〔17〕吉賓斯(1889—1958)英國木刻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