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奇書異著講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蹤調查,最後終於證實歌劇幽靈並非子虛烏有的經過。歌劇幽靈的確存在,而非如人們長期以來所臆測的衹是藝術傢的奇想,劇院經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團女演員、她們的老母親、劇院女工、衣帽間和門房職員這些人憑空捏造的謠傳。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雖然衹是個影子而已。
當我開始翻閱國傢音樂學院所藏的檔案時,我立刻發現在人們賦予幽靈的種種怪現象與那些最神秘不解,最光怪陸離的悲劇事件之間存在着驚人的巧合,我不禁為此深深震驚,這使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或許可以由此及彼合理地解開一個又一個的迷團。事件的發生距今不過三十餘年,因而仍不難在當年那間演員休息室裏找到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的所言不容人有半點質疑。老人們歷歷在目地回憶起當年剋裏斯汀娜·達阿埃的被劫,夏尼子爵的失蹤及其長兄菲利浦伯爵的死亡——他的屍體在靠近斯剋裏布街的湖岸找到,而湖水恰與歌劇院的地下室相通。這一連串的事無不神秘而凄慘。但是,迄今為止仍無一位證人想過應該把離奇的歌劇幽靈與這些恐怖案聯繫起來。
在調查過程中隨時碰上的那些乍眼一看恍若大外傳奇的歌劇幽靈事件使我暈頭轉嚮,真相仍遙遙無期。我不止一次地幾乎放棄這件使我筋疲力盡的工作,我不顧一切所追隨的不過是一個捉摸不定的幻影。然而,我最終還是證實了自己的預感,在我確信歌劇幽靈並非幻影的那一天,付出的辛勞終於得到了回報。
那天,我讀了很久《一位劇院經理的回憶錄》,這是本草率的作品。作者蒙夏爾曼生性多疑,在其劇院任期中,對幽靈的恐怖行徑一無所知,甚至,當他自己成為金錢勒索案“神秘信封”的第一號受害者時,仍然對此事嗤之以鼻。
就在我心灰意冷地離開圖書館時,遇見了國傢音樂學院的行政主任。他為人親切,當時正與一位活躍而賣弄風情的小老頭在樓梯間閑聊,他愉快地介紹我倆認識。行政主任先生對我的調查略有耳聞,而且還知曉我是怎樣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當年夏尼案件的預審法官福爾先生,又是怎樣徒勞地得知他已退休的消息。無人知曉這位法官後來是生是死。如今他在旅居加拿大十五年之後首次回到巴黎,想憑關係在歌劇院秘書處謀個職位。小老頭子正是福爾本人。
我們大半個晚上都呆在一起,福爾講述了他以前所瞭解的夏尼事件。由於證據不足,他衹能把事端歸結為子爵的瘋狂行徑,而其兄的死亡則純屬意外。不過,他相信為了剋裏斯汀娜·達阿埃,兩兄弟間曾發生過可怕的悲劇,而剋裏斯汀娜和子爵的下落,他卻無法交代。當然,與他談及劇院幽靈時,他衹是付之一笑。其實,他也聽說過劇院裏發生的種種怪事,而這些似乎足以證實在劇院最神秘的一個角落裏潛居着某種特殊生命。他甚至還知道“信封”的故事。然而,他並不以為其中有絲毫因素能吸引受理夏尼案的法官。假使當年他聽過一位案發後即刻到案坦承遇見過幽靈的證人所提供的證詞,哪怕是短短幾分鐘,真相便會大白(這位證人不是別人,劇院的常客都與他熟識,全巴黎都叫他“波斯人”),而法官卻認為此人純粹耽於幻想。
你們一定在猜想我當時是否對波斯人的故事産生了濃厚興趣。如果為時不晚的話,我真希望能找到他,他的證詞實在是非常珍貴而特殊。經過一段時間的查訪,我果真如願以償。他一直住在裏利街的一套小公寓裏,而就在我到訪的五個月後,他過世了。
起初,我也半信半疑。但是,當波斯人如孩子一樣胸無城府地對我講述他個人所知的有關幽靈的一切,並不斷舉出幽靈存在的種種實證,尤其是幽靈與剋裏斯汀娜·達阿埃之間的神秘關係時,這種關係如同一綫耀眼的光芒豁然照亮了幽靈可怖的命運。一切再也不容我置疑!不是的!不是的!幽靈絶非神話,它真的存在!
我知道有人會反駁說他們之間的關係可能純屬無稽之談,衹要熟知那些動人的神話,再加以豐富的想象,便不難編出這種故事。所幸,除去大量信函之外,我還收集到剋裏斯汀娜的筆跡。在對諸多材料作過認真比較分析之後,我不再心存疑慮了。
同樣,我也對波斯人的誠信度作過一番調查,發現他為人正派,根本不可能故設詭計來為難司法部門。
這時,我將手邊整理的資料及自己的推斷—一陳述給夏尼傢族裏曾或多或少與當年事件有瓜葛的親朋好友。他們為人正直,仔細聽完我的分析後都深表贊同。之後,我收到了許多來自他們的誠摯鼓勵,以下是節錄自德將軍來函的一小段:
先生:
我自知不能過分要求您把調查結果公之於衆。我清楚地記得在大歌唱傢剋裏斯汀娜·達阿埃的失蹤以及那件使整個聖日爾曼市區守喪哀悼的慘案發生前的幾個星期,歌劇院的休息室裏充斥着有關幽靈的流言。我相信,關於幽靈的話題一直持續到慘案的發生,而後者後來居上,成為新的註意焦點。聽完您的推論後,我一直在想,如果真有可能以幽靈來解釋這出慘案的話,那麽請求您再度給我們講述幽靈的真相。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樂於看見這對相親相愛的兄弟反目成仇至死,與此相比,不管幽靈最初的出現是多麽神秘,也是可以理解的解釋……
請相信我,雲雲。
於是,根據手裏的資料,我再次深入幽靈生活過的廣阔世界。它將這座雄偉建築變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所有映入眼簾的景象和涌上心頭的感受無不證實波斯人所言。就在這時,一個驚人的發現為我的調查工作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大傢還記得前一陣子為了掩埋歌唱傢們的錄音帶,劇院地下室曾再次動工,工人們意外地挖出一具無名屍體。不過,我即刻證實那正是歌劇幽靈的死屍,並且把證據親自交給劇院行政主任。至於報上所說的——此屍體是公社時期的一名犧牲者——我不予置評。
其實,公社時期確有不幸者在劇院的地窖裏被屠殺,但並非理在這具屍體的位置。當年巴黎遭圍攻的時候,這座巨大的地官曾用來儲藏食物,而受難者的屍骨則被埋在距此很遠的地方。說來真是巧合,若非這個冥冥之中安排好的發現——為了埋葬活人的聲音,卻掘出了沉埋的屍體,這樁玄案可能永遠無法了結。
稍後,我們會再談到這具屍體。現在,我該結束這篇不可或缺的前言了。對以下這些人士,我要緻以誠摯的謝意。他們在事件的發展中或許衹是不起眼的配角,卻給了我許多幫助。他們是米華警官(曾擔任剋裏斯汀娜失蹤案的首席調查員)、前任劇院行政主任麥爾西先生、前任合唱團長加布列先生,以及前任劇院秘書雷米先生。特別要感謝卡斯特羅·巴爾布查剋男爵夫人,她就是從前的小梅格(此稱謂並不讓她覺得難堪)劇院芭蕾舞團的當紅名角,同時也是劇院幽靈專用包廂領席員——已故的吉裏太太的長女。因為他們的鼎力相助,今天我才能與各位讀者一起重溫那段愛與恐懼交融的往事。最後,在進入這個詭異的真實故事之前,容我再嚮一些與本事件無關的人致谢,否則就太對不起他們了。首先是劇院現任行政當局,他們對我的調查一直給予友善的協助,特別是梅沙爾先生。其次是熱衷於古跡保存,可親又可敬的卡比思先生,他明知我可能有藉無還,還是毫不猶豫地把夏爾·加尼的有關著作藉給我。最後,我必須感謝我的摯友,以前的搭檔剋洛茲先生,他慷慨地讓我藉閱他的歌劇藏書,尤其是某些珍貴的絶版作品。
當我開始翻閱國傢音樂學院所藏的檔案時,我立刻發現在人們賦予幽靈的種種怪現象與那些最神秘不解,最光怪陸離的悲劇事件之間存在着驚人的巧合,我不禁為此深深震驚,這使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或許可以由此及彼合理地解開一個又一個的迷團。事件的發生距今不過三十餘年,因而仍不難在當年那間演員休息室裏找到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的所言不容人有半點質疑。老人們歷歷在目地回憶起當年剋裏斯汀娜·達阿埃的被劫,夏尼子爵的失蹤及其長兄菲利浦伯爵的死亡——他的屍體在靠近斯剋裏布街的湖岸找到,而湖水恰與歌劇院的地下室相通。這一連串的事無不神秘而凄慘。但是,迄今為止仍無一位證人想過應該把離奇的歌劇幽靈與這些恐怖案聯繫起來。
在調查過程中隨時碰上的那些乍眼一看恍若大外傳奇的歌劇幽靈事件使我暈頭轉嚮,真相仍遙遙無期。我不止一次地幾乎放棄這件使我筋疲力盡的工作,我不顧一切所追隨的不過是一個捉摸不定的幻影。然而,我最終還是證實了自己的預感,在我確信歌劇幽靈並非幻影的那一天,付出的辛勞終於得到了回報。
那天,我讀了很久《一位劇院經理的回憶錄》,這是本草率的作品。作者蒙夏爾曼生性多疑,在其劇院任期中,對幽靈的恐怖行徑一無所知,甚至,當他自己成為金錢勒索案“神秘信封”的第一號受害者時,仍然對此事嗤之以鼻。
就在我心灰意冷地離開圖書館時,遇見了國傢音樂學院的行政主任。他為人親切,當時正與一位活躍而賣弄風情的小老頭在樓梯間閑聊,他愉快地介紹我倆認識。行政主任先生對我的調查略有耳聞,而且還知曉我是怎樣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當年夏尼案件的預審法官福爾先生,又是怎樣徒勞地得知他已退休的消息。無人知曉這位法官後來是生是死。如今他在旅居加拿大十五年之後首次回到巴黎,想憑關係在歌劇院秘書處謀個職位。小老頭子正是福爾本人。
我們大半個晚上都呆在一起,福爾講述了他以前所瞭解的夏尼事件。由於證據不足,他衹能把事端歸結為子爵的瘋狂行徑,而其兄的死亡則純屬意外。不過,他相信為了剋裏斯汀娜·達阿埃,兩兄弟間曾發生過可怕的悲劇,而剋裏斯汀娜和子爵的下落,他卻無法交代。當然,與他談及劇院幽靈時,他衹是付之一笑。其實,他也聽說過劇院裏發生的種種怪事,而這些似乎足以證實在劇院最神秘的一個角落裏潛居着某種特殊生命。他甚至還知道“信封”的故事。然而,他並不以為其中有絲毫因素能吸引受理夏尼案的法官。假使當年他聽過一位案發後即刻到案坦承遇見過幽靈的證人所提供的證詞,哪怕是短短幾分鐘,真相便會大白(這位證人不是別人,劇院的常客都與他熟識,全巴黎都叫他“波斯人”),而法官卻認為此人純粹耽於幻想。
你們一定在猜想我當時是否對波斯人的故事産生了濃厚興趣。如果為時不晚的話,我真希望能找到他,他的證詞實在是非常珍貴而特殊。經過一段時間的查訪,我果真如願以償。他一直住在裏利街的一套小公寓裏,而就在我到訪的五個月後,他過世了。
起初,我也半信半疑。但是,當波斯人如孩子一樣胸無城府地對我講述他個人所知的有關幽靈的一切,並不斷舉出幽靈存在的種種實證,尤其是幽靈與剋裏斯汀娜·達阿埃之間的神秘關係時,這種關係如同一綫耀眼的光芒豁然照亮了幽靈可怖的命運。一切再也不容我置疑!不是的!不是的!幽靈絶非神話,它真的存在!
我知道有人會反駁說他們之間的關係可能純屬無稽之談,衹要熟知那些動人的神話,再加以豐富的想象,便不難編出這種故事。所幸,除去大量信函之外,我還收集到剋裏斯汀娜的筆跡。在對諸多材料作過認真比較分析之後,我不再心存疑慮了。
同樣,我也對波斯人的誠信度作過一番調查,發現他為人正派,根本不可能故設詭計來為難司法部門。
這時,我將手邊整理的資料及自己的推斷—一陳述給夏尼傢族裏曾或多或少與當年事件有瓜葛的親朋好友。他們為人正直,仔細聽完我的分析後都深表贊同。之後,我收到了許多來自他們的誠摯鼓勵,以下是節錄自德將軍來函的一小段:
先生:
我自知不能過分要求您把調查結果公之於衆。我清楚地記得在大歌唱傢剋裏斯汀娜·達阿埃的失蹤以及那件使整個聖日爾曼市區守喪哀悼的慘案發生前的幾個星期,歌劇院的休息室裏充斥着有關幽靈的流言。我相信,關於幽靈的話題一直持續到慘案的發生,而後者後來居上,成為新的註意焦點。聽完您的推論後,我一直在想,如果真有可能以幽靈來解釋這出慘案的話,那麽請求您再度給我們講述幽靈的真相。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樂於看見這對相親相愛的兄弟反目成仇至死,與此相比,不管幽靈最初的出現是多麽神秘,也是可以理解的解釋……
請相信我,雲雲。
於是,根據手裏的資料,我再次深入幽靈生活過的廣阔世界。它將這座雄偉建築變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所有映入眼簾的景象和涌上心頭的感受無不證實波斯人所言。就在這時,一個驚人的發現為我的調查工作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大傢還記得前一陣子為了掩埋歌唱傢們的錄音帶,劇院地下室曾再次動工,工人們意外地挖出一具無名屍體。不過,我即刻證實那正是歌劇幽靈的死屍,並且把證據親自交給劇院行政主任。至於報上所說的——此屍體是公社時期的一名犧牲者——我不予置評。
其實,公社時期確有不幸者在劇院的地窖裏被屠殺,但並非理在這具屍體的位置。當年巴黎遭圍攻的時候,這座巨大的地官曾用來儲藏食物,而受難者的屍骨則被埋在距此很遠的地方。說來真是巧合,若非這個冥冥之中安排好的發現——為了埋葬活人的聲音,卻掘出了沉埋的屍體,這樁玄案可能永遠無法了結。
稍後,我們會再談到這具屍體。現在,我該結束這篇不可或缺的前言了。對以下這些人士,我要緻以誠摯的謝意。他們在事件的發展中或許衹是不起眼的配角,卻給了我許多幫助。他們是米華警官(曾擔任剋裏斯汀娜失蹤案的首席調查員)、前任劇院行政主任麥爾西先生、前任合唱團長加布列先生,以及前任劇院秘書雷米先生。特別要感謝卡斯特羅·巴爾布查剋男爵夫人,她就是從前的小梅格(此稱謂並不讓她覺得難堪)劇院芭蕾舞團的當紅名角,同時也是劇院幽靈專用包廂領席員——已故的吉裏太太的長女。因為他們的鼎力相助,今天我才能與各位讀者一起重溫那段愛與恐懼交融的往事。最後,在進入這個詭異的真實故事之前,容我再嚮一些與本事件無關的人致谢,否則就太對不起他們了。首先是劇院現任行政當局,他們對我的調查一直給予友善的協助,特別是梅沙爾先生。其次是熱衷於古跡保存,可親又可敬的卡比思先生,他明知我可能有藉無還,還是毫不猶豫地把夏爾·加尼的有關著作藉給我。最後,我必須感謝我的摯友,以前的搭檔剋洛茲先生,他慷慨地讓我藉閱他的歌劇藏書,尤其是某些珍貴的絶版作品。
那一夜,巴黎歌劇院剛辭職卸任的兩位經理——德比恩和波裏尼為自己舉行餞別晚會。六個已跳完一段“波裏爾特”芭蕾舞的女演員正準備再次登場,卻突然一起擁入了女主角索爾莉的化妝室。她們動作急促,神色惶恐,十分做作的叫聲裏充滿了恐懼。索爾莉原本希望安安靜靜地復習待會兒的餞別緻詞,現在卻被身後這群吵吵鬧鬧的女孩們弄得心煩意亂。她回過頭來看着她們,擔心起這場紛鬧的原因來。突然,小珍絲聲音顫抖地吐出了令人窒息的四個字:“真的是鬼。”說完便迅速地鎖上了門。她是個大眼睛、高鼻梁。面色微紅、皮膚雪白的姑娘。
索爾莉的化妝室雖裝飾典雅,卻沒有什麽特別之處,除了一些必備的傢什——一面活動穿衣鏡,一個沙發,一個梳妝臺及幾個衣櫥外,墻上還挂了些意大利名舞蹈傢的畫像及幾幅版畫。另外,則是她母親留下來的一些紀念品——她經歷過普勒提街舊劇院的那段輝煌歲月。而在舞團其他女演員的眼裏,索爾莉的化妝室簡直是天堂。因為她們衹能幾個人同住一間房,每天都窮極無聊地度日,不是唱歌玩樂,就是拌嘴瞎鬧,再不就是打駡服裝師和化妝師。黑簏子酒、啤酒、甚至朗姆酒喝個沒完沒了,直到就寢鐘響纔肯罷休。
索爾莉本是個生性多疑的姑娘,一聽小珍絲說有鬼,不禁打了個寒顫駡道:“小搗蛋!”她迷信各種鬼怪謠傳,對劇院幽靈更是篤信三分,這會兒當然迫不及待地要追問詳情。“你親眼看到的嗎?”她問小珍絲。“沒錯,千真萬確!”小姑娘哆嗦着聲音回答道。話音未落,兩腿一軟便癱倒在椅子上。
吉裏太太的小女兒也在旁邊,她長着烏黑的眼睛和頭髮,茶褐色的皮膚,個子又瘦又小。這時,她插嘴說:“如果他真是鬼,可夠醜的!”“對呀!對呀!簡直醜極了!”女演員們一陣附和。
接着,一群人七嘴八舌地說個不休。總之,她們所見的鬼是個全身黑衣的男子,不時出現在走廊裏,隨即又消失不見,就像是從墻上飄進隱出似的,來去無影無蹤。“反正,”其中一個較冷靜的女孩說,“你在哪兒都能撞見他。”
此言不假。數月以來,這個所謂的黑衣鬼恍若幽靈一般在劇院上下出沒。他從不開口說話,當然也無人敢與他對話。他忽隱忽現,不留一絲痕跡,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出現又是如何消失的。他來去如風,聽不見半點聲響,真是神出鬼沒。一開始,人們還半開玩笑地嘲笑他穿得人模人樣,像個裝殮工,漸漸地,他的陰影覆蓋了整個劇院。所有的人都聲稱自己曾遇見過這個怪物,甚至有人還說自己中了他的魔法,而起初那些嘲笑得最厲害的人此時也不再心安理得了。雖說黑衣鬼有意不現身,他的出現卻牽涉到一些或滑稽可笑或令人悲痛的事情。這真的衹是一次令人傷心的意外嗎?是誰捉弄了那個女演員?粉撲真的丟了嗎?而肇事者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要談的劇院幽靈!
然而,到底有誰親眼見到幽靈了呢?在劇院裏,穿黑禮服的男士比比皆是,而幽靈與他們的最大區別是裹在黑衣裏面的是一具骷髏。
至少,女演員們是這樣說的。
當然,他還頂着一顆骷髏頭。
這不是在說笑吧?其實,這番模樣是根據劇院機械組負責人約瑟夫·布蓋的描述加工而成的——他親眼見過黑衣鬼。那一天,他在通往地下室的樓梯欄桿處遇上了鬼。雖不能說是鼻子撞上了鼻子——因為那鬼根本就沒有鼻子——但就在剎那間,鬼迅速地消失了。這一面儘管衹有短短幾秒鐘,卻給約瑟夫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此後,他逢人便把這段奇遇拿出來講一通。
“那個鬼特別瘦,簡直枯瘦如柴,一身黑衣顯得空空蕩蕩,晃晃悠悠。深陷的雙眼看不出有沒有眼球,反倒像骷髏頭上的兩個黑洞。貼着骨頭的臉皮則像緊綳綳的鼓皮,不是慘白,而是更令人不寒而慄的蠟黃。他的鼻子凹陷得近乎沒有,而少了鼻子的臉看上去就更嚇人了。前額上垂着三四結棕色的頭髮,耳後則是濃密如野獸的毛發。”
當時,約瑟夫很想跟蹤那個鬼,可惜他轉眼就消失了,就像會施法術一樣。
在大傢的眼裏,這個機械組長一直是個嚴肅正直、中規中矩又缺乏想象力的老實人。聽他的所言,大傢既覺得津津有味,又覺得膽戰心涼。奇怪的是,陸陸續續好些人都說有與約瑟夫相同的經歷。
也有較為冷靜理智的人認為,約瑟夫的奇遇一定是他的手下人在搗鬼,故意捉弄他。然而,緊接着發生的一連串令人費解的怪事迫使最不信邪的人也開始意念動搖了。
以下這則小故事是劇院前任經理普德羅·加拉爾先生親口告訴我的。
有個消防隊長,英勇無比,天不怕地不怕,更別說怕火!一天,這位隊長到劇院地下室作例行的防火設施檢查。據說,這次他走得比平常要深人一些。沒過一會兒,他突然出現在舞臺上,瞳孔凸出,神情惶恐,全身顫抖地昏迷在小珍絲母親的懷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原來,他在地下室裏看見一具火焰人頭,以和他同等的高度不斷嚮他靠近,人頭下竟沒有身體!在此,我必須重申這位消防隊長可是一點都不怕火的。
他的名字叫帕潘。
於是,劇院上下再度陷入了極度的惶恐。首先,這具火焰火頭竟與約瑟夫·布蓋的描述迥然不同!女演員們嚮消防隊長和機械組長兩人反復詢問加核對,終於得出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幽靈神通廣大,能隨心所欲地變換他的面容。如此一來,更加深了大傢的恐懼感。想想看,連最英勇的消防隊長都會被嚇暈,這些跳芭蕾舞的年輕女孩們若真遇見了鬼,還不知會怎樣。經過劇院陰暗的走廊時,幾個黑乎乎的墻洞都能把她們嚇得撒腿就跑。
帕潘事件的第二天,索爾莉便帶着全體女演員及那幫穿緊身衣的小學員們,以保護這座受魔法詛咒的劇院為由,在劇院工作人員出人口的大廳桌上擱置了一塊馬蹄鐵。任何非觀衆身份的人在進劇院之前,都必須摸它一下,否則就別想邁入劇院半步。因為不這樣做,那股已經控製着從地窖到閣樓的整座建築的魔力絶不會輕饒了他。
這塊馬蹄鐵和整個故事一樣有憑有據。哎!絶對不是我憑空捏造的。直至今日,衹要從工作人員出入口走進劇院,依然能看見它還放在大廳的桌上。
由此不難體會出,今夜,這群女孩擁進索爾莉的房間時,心裏是何種感受。
“真的是鬼!”難怪小珍絲會這樣叫。
這一回,女孩們恐懼到了極點。索爾莉的化妝室裏是一片駭人的沉寂,衹有她們的陣陣呼吸聲在令人窒息的空氣中回蕩。突然,小珍絲極度恐慌地退到房內最遠的角落,顫抖着聲音說:“你們聽!”
然而,門外卻無半點腳步聲,衹有一陣輕輕的摩擦聲,好像薄絲拂過門板一樣。接着又是一片死寂。索爾莉力圖要表現得比同伴們更勇敢些,她走到門口,聲音微弱地問道:“是誰呀?”
但是沒有回應。
索爾莉頓時感覺到屋裏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的一舉一動上,衹得硬逞着放大聲音:“門外到底有人沒有?”“這還用問嗎?肯定有人!”皮膚黑黑的小梅格·吉裏用手緊緊地抓住索爾莉的薄紗裙,不停地說,“上帝啊,您千萬別開門!千萬別開門!”
索爾莉有一把從不離身的匕首,此刻,憑它壯膽,索爾莉轉動了門鎖。女孩們則全部退到最靠裏的角落。小梅格不住地嘆息:“媽呀!媽呀!”索爾莉再次鼓足勇氣,探頭出去。走廊裏空無一人,獨獨那盞蝶形煤燈透過玻璃燈罩散發着微弱的紅光,原本陰森的走廊顯得更加恐怖。她猛地撞上門,這纔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沒人呀!”她說,“外面一個人都沒有!”
“可是,我們剛纔明明看見的呀!”珍絲一邊辯解,一邊戰戰兢兢地回到索爾莉旁邊的座位上,“他一定是飄到別的地方去了。反正我絶不回去換衣服了。我們現在應該先一起下樓去休息室參加餞別酒會,然後再一起上來。”說着便用手虔誠地摸了摸戴在身上驅邪避惡的珊瑚角。索爾莉則偷偷地用塗成玫瑰色的右手拇指,在左手無名指戴着的木戒上劃了個聖安德烈式的十字架。
一位頗有名氣的專欄作傢曾這樣評論索爾莉:“她是個身材高挑的美麗女子。面部輪廓清晰,而且風韻萬千。她柔軟的腰枝像是春風吹拂的楊柳。人們盛贊她為‘人間尤物’。一頭光澤如金的長發恍如戴在白皙額頭上的一項皇冠,輝映着一雙翡翠顔色的眼睛。她的頭輕輕地搖擺,就像一隻脖子皙長的白簿,那麽優雅而驕傲。當她翩翩起舞時,胯骨帶動全身慵懶地顫抖起來,那種美感難以言喻。而當她展開雙臂,麯身做單足腳尖旋轉時,整個上半身和跨部的麯綫畢露,顯得優雅無比。如若以此作畫一幅,非得傷透腦筋不可。”說到腦筋,索爾莉似乎缺的不少。但沒有人會因此指責她。
這時,索爾莉對小演員說:“孩子們,你們要鎮靜一點!也許根本就沒有人真的見過鬼呢?”“不會的!我們親眼看見的呀!”大傢異口同聲地應道,“他那張死人臉、還有穿的衣服跟約瑟夫說的一模一樣!”“加布列也看見了!”小珍絲說,“就在昨天……昨天下午,大白天的……”
“加布列?合唱團長嗎?”
“是呀!怎麽!您不知道這件事嗎?”
“他大白天裏也穿着那套衣服嗎?”
“你說誰?加布列嗎?”
“當然不是,你說的是那個鬼吧?”
“沒錯,就是他穿着那身黑衣!”小珍絲肯定地回答道,“這是加布列親口告訴我的。正是因為那身黑衣,他纔認出那個鬼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昨天下午,他獨自一人呆在經理辦公室,突然間,門被打開了,那個波斯人走了進來。你們都知道波斯人的眼睛會通靈。”
“對!對!”衆人齊聲應着,腦海裏浮現出波斯人的模樣。有人還打了個嘲諷命運之神的手勢——伸長食指和小指,中指及無名指屈嚮掌心與拇指扣合。
“加布列非常迷信,”小珍絲繼續說道,“不過他待人一嚮客氣。當他看見波斯人時,正悠然自得地把玩着口袋裏的鑰匙。但就在門被完全打開的那一剎那,他一下子癱倒在櫥櫃鐵鎖旁的沙發上。他伸手想抓鐵鎖,沒想到唰的一聲,衣服被勾破了一角。他嗖地站起身來想往外走,卻一頭撞上挂衣架,腫了個大包,痛得他連退好幾步,撞上鋼琴。正想扶着鋼琴站穩,怎知黴運當頭,琴蓋砰地落下,差點沒壓斷十根手指。他又跳又叫地逃出辦公室,驚魂未定,下樓梯時又一不小心跌了個跟鬥,滾了下來。就在這時,我和媽媽碰巧經過,趕快跑過去把他扶起來。衹見他傷得很重,滿臉是血,我們都嚇呆了。不一會兒,他面帶笑容地大聲喊道:‘感謝上帝!我總算沒事了!’我們連忙問他到底出了什麽事。原來,當波斯人打開門的一剎那,他看見了約瑟夫所說的那個頂着骷髏頭的鬼,就站在波斯人的後面。”
小珍絲越講越快,好像鬼就在後面追一樣。故事一講完,全場唏噓之聲四起。索爾莉始終不安地咬着手指。這時,小吉裏開口打破了沉寂,“約瑟夫最好閉嘴,不要四處亂講。”這個黑女孩小聲地說道。
“為什麽要他閉嘴呢?”有人問。
“我媽媽這樣說的。”梅格·吉裏一面將嗓門壓到最低,一面環顧四周,仿佛非常害怕被門外的什麽人聽見。
“你媽媽又為什麽這樣說呢?”
“噓!小聲點!媽媽說那鬼不喜歡別人煩他。”
“她怎麽知道的呢廣
“因為……因為……沒什麽……”
而這一故作保留的表述更激發了大傢的好奇心。於是,她們緊緊圍住梅格,肩並着肩,滿懷恐懼地一遍又一遍地懇求她把事情解釋清楚。她們從相互的恐懼中體味到一種激烈的快感,不知所措。
“我發過警,絶對不說的。”梅格的聲音依然非常小。
大傢卻不肯放過她,一起承諾會堅守秘密。最後,梅格實在忍不住一吐為快的欲望,雙眼死盯着門,開始講了:“就是……就是因為那個包廂……”
“哪個包廂?”
“鬼的包廂!”
“鬼怎麽會有包廂呢?”
一想到鬼居然有自己的包廂,女孩們受驚過度,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長噓短嘆起來:“哦!上帝!繼續講,繼續講……”
“小聲點!”梅格責備了一句,接着又講,“就是第五號貴賓席,你們知道的,二樓左邊的貴賓席。”
“這不可能!
“是真的……我媽媽就是那個包廂的領席員……不過,你們發誓絶不說出去,好嗎?”
“當然啦!你快說吧!”
“那間包廂,除了鬼以外,已有一個多月無人問津了。劇院已下令不得再將它外租……”
“那鬼真的來過包廂嗎?”
“當然。”
“這麽說,包廂裏真的有人?”
“不是的!鬼確實來過,但沒有人!
女孩們面面相覷。其實,她們的意思是,如果鬼真的到包廂看戲,那麽大傢應該能看見他那身黑衣以及那顆骷髏頭。但是梅格卻解釋說:“我們確實是看不見鬼的!他根本不是穿着黑衣,有顆骷髏頭。大傢所說的什麽骷髏頭,火焰頭全是鬍說八道!他什麽都沒有……當他來到包廂時,我們衹能聽見他的聲音。我媽媽從來沒見過他,衹聽見過他的聲音。她最清楚不過了,因為每次都是她把節目單遞給鬼的!”
索爾莉覺得這番話實在太不可思議,便打斷了梅格,說道:“小梅格,你是在跟我們開玩笑吧!”一句話讓小姑娘委屈地哭了起來。
“我本來就不該說這些的。要是給媽媽知道了,我可怎麽辦呢?你們看着好了,約瑟夫這樣多管閑事,早晚會自討苦吃的……媽媽昨晚還說呢!”
這時,衹聽見走廊裏傳來一陣急促而有力的腳步,一個氣喘籲籲的聲音喊道:“塞西爾!塞西爾!你在哪兒?”
“是我媽媽的聲音!”小珍絲說,“不知道外面又發生了什麽事!”
塞西爾·珍絲的母親是個高大而豐滿的中年婦女。此刻,她打開門進來,立刻全身哆嗦着倒在一張椅子裏,滿臉漲得通紅,眼神迷亂而憂傷。“太不幸了!太不幸了!”她自言自語道。
“怎麽回事?怎麽回事?”
“約瑟夫·布蓋他……”
“他怎麽了?”
“他死了!”
房間裏的每一個人都驚得目瞪口呆,腦子裏劃滿了問號。
“唉!剛纔有人發現他吊死在地下室三層,但最可怕的是……”可憐的媽媽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發現屍體的機械工們居然說,在現場還聽到一種奇妙的音樂,像是死人的安魂麯,縈繞在屍體四周。”
“一定是鬼!”小梅格脫口而出,隨即又用手捂住嘴,“不!不!我什麽也沒說,什麽也沒說!”
而她的同伴們恐懼萬分地肯定了梅格的所言:”一定是的!一定是鬼!“
索爾莉的臉色蒼白極了。
小珍絲的媽媽拿起放在桌上的一杯甜燒酒,一口飲盡,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地下室裏一定有鬼。”
事實上,約瑟夫意外死亡的真相,一直沒有水落石出。敷衍了事的調查未得到任何結果,衹能解釋為自殺。在蒙夏曼——他是德比恩和波裏尼的繼任者之———所寫的《一位劇院經理的回憶錄》中,有這樣的記載:
“就在德比恩和波裏尼兩位先生舉行餞別酒會的那天晚上,劇院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當時,我正在經理辦公室裏。突然,行政主任麥爾西先生一臉倉皇地跑進來告訴我,在舞臺地下三樓牧場布景和拉瓦爾王布景之間,發現一名機械師上吊自殺了。我當即大喊:‘先把他放下來再說!’而就在我匆匆忙忙地往樓下衝,準備解下金屬梯去擡屍體時,死者上吊用的那根繩子居然不翼而飛!”
一個人用繩子上吊自殺,在人們趕去解屍體時,繩子竟然會無故消失。對於這樣一件事,蒙夏曼怎能不心存疑慮呢?然而,這位前任經理卻給出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解釋:當時正值芭蕾舞表演,一定是那幫女演員太過迷信,拿走了繩子當避邪之物。這可能嗎?一群小女孩在短短一兩分鐘內,解下屍體,然後分掉繩子。這豈非是說笑?!我的看法與蒙夏曼的完全不同。在舞臺地下三樓死者上吊的地方,或許有個什麽神秘機關。否則,那根繩子怎麽會在完成使命之後即刻消失呢?各位如果再繼續往下看,就會知道我的猜想是錯還是對。
這個悲慘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劇院。約瑟夫一直深受同仁的敬愛,他的死令所有的人都感到無比悲傷。這時,小演員們一起簇擁着索爾莉,像一群受驚的羔羊緊緊地依偎着牧羊人,腳步匆忙地穿梭於昏暗的樓梯口、長廊間,準備前往演員休息室。
索爾莉的化妝室雖裝飾典雅,卻沒有什麽特別之處,除了一些必備的傢什——一面活動穿衣鏡,一個沙發,一個梳妝臺及幾個衣櫥外,墻上還挂了些意大利名舞蹈傢的畫像及幾幅版畫。另外,則是她母親留下來的一些紀念品——她經歷過普勒提街舊劇院的那段輝煌歲月。而在舞團其他女演員的眼裏,索爾莉的化妝室簡直是天堂。因為她們衹能幾個人同住一間房,每天都窮極無聊地度日,不是唱歌玩樂,就是拌嘴瞎鬧,再不就是打駡服裝師和化妝師。黑簏子酒、啤酒、甚至朗姆酒喝個沒完沒了,直到就寢鐘響纔肯罷休。
索爾莉本是個生性多疑的姑娘,一聽小珍絲說有鬼,不禁打了個寒顫駡道:“小搗蛋!”她迷信各種鬼怪謠傳,對劇院幽靈更是篤信三分,這會兒當然迫不及待地要追問詳情。“你親眼看到的嗎?”她問小珍絲。“沒錯,千真萬確!”小姑娘哆嗦着聲音回答道。話音未落,兩腿一軟便癱倒在椅子上。
吉裏太太的小女兒也在旁邊,她長着烏黑的眼睛和頭髮,茶褐色的皮膚,個子又瘦又小。這時,她插嘴說:“如果他真是鬼,可夠醜的!”“對呀!對呀!簡直醜極了!”女演員們一陣附和。
接着,一群人七嘴八舌地說個不休。總之,她們所見的鬼是個全身黑衣的男子,不時出現在走廊裏,隨即又消失不見,就像是從墻上飄進隱出似的,來去無影無蹤。“反正,”其中一個較冷靜的女孩說,“你在哪兒都能撞見他。”
此言不假。數月以來,這個所謂的黑衣鬼恍若幽靈一般在劇院上下出沒。他從不開口說話,當然也無人敢與他對話。他忽隱忽現,不留一絲痕跡,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出現又是如何消失的。他來去如風,聽不見半點聲響,真是神出鬼沒。一開始,人們還半開玩笑地嘲笑他穿得人模人樣,像個裝殮工,漸漸地,他的陰影覆蓋了整個劇院。所有的人都聲稱自己曾遇見過這個怪物,甚至有人還說自己中了他的魔法,而起初那些嘲笑得最厲害的人此時也不再心安理得了。雖說黑衣鬼有意不現身,他的出現卻牽涉到一些或滑稽可笑或令人悲痛的事情。這真的衹是一次令人傷心的意外嗎?是誰捉弄了那個女演員?粉撲真的丟了嗎?而肇事者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要談的劇院幽靈!
然而,到底有誰親眼見到幽靈了呢?在劇院裏,穿黑禮服的男士比比皆是,而幽靈與他們的最大區別是裹在黑衣裏面的是一具骷髏。
至少,女演員們是這樣說的。
當然,他還頂着一顆骷髏頭。
這不是在說笑吧?其實,這番模樣是根據劇院機械組負責人約瑟夫·布蓋的描述加工而成的——他親眼見過黑衣鬼。那一天,他在通往地下室的樓梯欄桿處遇上了鬼。雖不能說是鼻子撞上了鼻子——因為那鬼根本就沒有鼻子——但就在剎那間,鬼迅速地消失了。這一面儘管衹有短短幾秒鐘,卻給約瑟夫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此後,他逢人便把這段奇遇拿出來講一通。
“那個鬼特別瘦,簡直枯瘦如柴,一身黑衣顯得空空蕩蕩,晃晃悠悠。深陷的雙眼看不出有沒有眼球,反倒像骷髏頭上的兩個黑洞。貼着骨頭的臉皮則像緊綳綳的鼓皮,不是慘白,而是更令人不寒而慄的蠟黃。他的鼻子凹陷得近乎沒有,而少了鼻子的臉看上去就更嚇人了。前額上垂着三四結棕色的頭髮,耳後則是濃密如野獸的毛發。”
當時,約瑟夫很想跟蹤那個鬼,可惜他轉眼就消失了,就像會施法術一樣。
在大傢的眼裏,這個機械組長一直是個嚴肅正直、中規中矩又缺乏想象力的老實人。聽他的所言,大傢既覺得津津有味,又覺得膽戰心涼。奇怪的是,陸陸續續好些人都說有與約瑟夫相同的經歷。
也有較為冷靜理智的人認為,約瑟夫的奇遇一定是他的手下人在搗鬼,故意捉弄他。然而,緊接着發生的一連串令人費解的怪事迫使最不信邪的人也開始意念動搖了。
以下這則小故事是劇院前任經理普德羅·加拉爾先生親口告訴我的。
有個消防隊長,英勇無比,天不怕地不怕,更別說怕火!一天,這位隊長到劇院地下室作例行的防火設施檢查。據說,這次他走得比平常要深人一些。沒過一會兒,他突然出現在舞臺上,瞳孔凸出,神情惶恐,全身顫抖地昏迷在小珍絲母親的懷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原來,他在地下室裏看見一具火焰人頭,以和他同等的高度不斷嚮他靠近,人頭下竟沒有身體!在此,我必須重申這位消防隊長可是一點都不怕火的。
他的名字叫帕潘。
於是,劇院上下再度陷入了極度的惶恐。首先,這具火焰火頭竟與約瑟夫·布蓋的描述迥然不同!女演員們嚮消防隊長和機械組長兩人反復詢問加核對,終於得出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幽靈神通廣大,能隨心所欲地變換他的面容。如此一來,更加深了大傢的恐懼感。想想看,連最英勇的消防隊長都會被嚇暈,這些跳芭蕾舞的年輕女孩們若真遇見了鬼,還不知會怎樣。經過劇院陰暗的走廊時,幾個黑乎乎的墻洞都能把她們嚇得撒腿就跑。
帕潘事件的第二天,索爾莉便帶着全體女演員及那幫穿緊身衣的小學員們,以保護這座受魔法詛咒的劇院為由,在劇院工作人員出人口的大廳桌上擱置了一塊馬蹄鐵。任何非觀衆身份的人在進劇院之前,都必須摸它一下,否則就別想邁入劇院半步。因為不這樣做,那股已經控製着從地窖到閣樓的整座建築的魔力絶不會輕饒了他。
這塊馬蹄鐵和整個故事一樣有憑有據。哎!絶對不是我憑空捏造的。直至今日,衹要從工作人員出入口走進劇院,依然能看見它還放在大廳的桌上。
由此不難體會出,今夜,這群女孩擁進索爾莉的房間時,心裏是何種感受。
“真的是鬼!”難怪小珍絲會這樣叫。
這一回,女孩們恐懼到了極點。索爾莉的化妝室裏是一片駭人的沉寂,衹有她們的陣陣呼吸聲在令人窒息的空氣中回蕩。突然,小珍絲極度恐慌地退到房內最遠的角落,顫抖着聲音說:“你們聽!”
然而,門外卻無半點腳步聲,衹有一陣輕輕的摩擦聲,好像薄絲拂過門板一樣。接着又是一片死寂。索爾莉力圖要表現得比同伴們更勇敢些,她走到門口,聲音微弱地問道:“是誰呀?”
但是沒有回應。
索爾莉頓時感覺到屋裏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的一舉一動上,衹得硬逞着放大聲音:“門外到底有人沒有?”“這還用問嗎?肯定有人!”皮膚黑黑的小梅格·吉裏用手緊緊地抓住索爾莉的薄紗裙,不停地說,“上帝啊,您千萬別開門!千萬別開門!”
索爾莉有一把從不離身的匕首,此刻,憑它壯膽,索爾莉轉動了門鎖。女孩們則全部退到最靠裏的角落。小梅格不住地嘆息:“媽呀!媽呀!”索爾莉再次鼓足勇氣,探頭出去。走廊裏空無一人,獨獨那盞蝶形煤燈透過玻璃燈罩散發着微弱的紅光,原本陰森的走廊顯得更加恐怖。她猛地撞上門,這纔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沒人呀!”她說,“外面一個人都沒有!”
“可是,我們剛纔明明看見的呀!”珍絲一邊辯解,一邊戰戰兢兢地回到索爾莉旁邊的座位上,“他一定是飄到別的地方去了。反正我絶不回去換衣服了。我們現在應該先一起下樓去休息室參加餞別酒會,然後再一起上來。”說着便用手虔誠地摸了摸戴在身上驅邪避惡的珊瑚角。索爾莉則偷偷地用塗成玫瑰色的右手拇指,在左手無名指戴着的木戒上劃了個聖安德烈式的十字架。
一位頗有名氣的專欄作傢曾這樣評論索爾莉:“她是個身材高挑的美麗女子。面部輪廓清晰,而且風韻萬千。她柔軟的腰枝像是春風吹拂的楊柳。人們盛贊她為‘人間尤物’。一頭光澤如金的長發恍如戴在白皙額頭上的一項皇冠,輝映着一雙翡翠顔色的眼睛。她的頭輕輕地搖擺,就像一隻脖子皙長的白簿,那麽優雅而驕傲。當她翩翩起舞時,胯骨帶動全身慵懶地顫抖起來,那種美感難以言喻。而當她展開雙臂,麯身做單足腳尖旋轉時,整個上半身和跨部的麯綫畢露,顯得優雅無比。如若以此作畫一幅,非得傷透腦筋不可。”說到腦筋,索爾莉似乎缺的不少。但沒有人會因此指責她。
這時,索爾莉對小演員說:“孩子們,你們要鎮靜一點!也許根本就沒有人真的見過鬼呢?”“不會的!我們親眼看見的呀!”大傢異口同聲地應道,“他那張死人臉、還有穿的衣服跟約瑟夫說的一模一樣!”“加布列也看見了!”小珍絲說,“就在昨天……昨天下午,大白天的……”
“加布列?合唱團長嗎?”
“是呀!怎麽!您不知道這件事嗎?”
“他大白天裏也穿着那套衣服嗎?”
“你說誰?加布列嗎?”
“當然不是,你說的是那個鬼吧?”
“沒錯,就是他穿着那身黑衣!”小珍絲肯定地回答道,“這是加布列親口告訴我的。正是因為那身黑衣,他纔認出那個鬼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昨天下午,他獨自一人呆在經理辦公室,突然間,門被打開了,那個波斯人走了進來。你們都知道波斯人的眼睛會通靈。”
“對!對!”衆人齊聲應着,腦海裏浮現出波斯人的模樣。有人還打了個嘲諷命運之神的手勢——伸長食指和小指,中指及無名指屈嚮掌心與拇指扣合。
“加布列非常迷信,”小珍絲繼續說道,“不過他待人一嚮客氣。當他看見波斯人時,正悠然自得地把玩着口袋裏的鑰匙。但就在門被完全打開的那一剎那,他一下子癱倒在櫥櫃鐵鎖旁的沙發上。他伸手想抓鐵鎖,沒想到唰的一聲,衣服被勾破了一角。他嗖地站起身來想往外走,卻一頭撞上挂衣架,腫了個大包,痛得他連退好幾步,撞上鋼琴。正想扶着鋼琴站穩,怎知黴運當頭,琴蓋砰地落下,差點沒壓斷十根手指。他又跳又叫地逃出辦公室,驚魂未定,下樓梯時又一不小心跌了個跟鬥,滾了下來。就在這時,我和媽媽碰巧經過,趕快跑過去把他扶起來。衹見他傷得很重,滿臉是血,我們都嚇呆了。不一會兒,他面帶笑容地大聲喊道:‘感謝上帝!我總算沒事了!’我們連忙問他到底出了什麽事。原來,當波斯人打開門的一剎那,他看見了約瑟夫所說的那個頂着骷髏頭的鬼,就站在波斯人的後面。”
小珍絲越講越快,好像鬼就在後面追一樣。故事一講完,全場唏噓之聲四起。索爾莉始終不安地咬着手指。這時,小吉裏開口打破了沉寂,“約瑟夫最好閉嘴,不要四處亂講。”這個黑女孩小聲地說道。
“為什麽要他閉嘴呢?”有人問。
“我媽媽這樣說的。”梅格·吉裏一面將嗓門壓到最低,一面環顧四周,仿佛非常害怕被門外的什麽人聽見。
“你媽媽又為什麽這樣說呢?”
“噓!小聲點!媽媽說那鬼不喜歡別人煩他。”
“她怎麽知道的呢廣
“因為……因為……沒什麽……”
而這一故作保留的表述更激發了大傢的好奇心。於是,她們緊緊圍住梅格,肩並着肩,滿懷恐懼地一遍又一遍地懇求她把事情解釋清楚。她們從相互的恐懼中體味到一種激烈的快感,不知所措。
“我發過警,絶對不說的。”梅格的聲音依然非常小。
大傢卻不肯放過她,一起承諾會堅守秘密。最後,梅格實在忍不住一吐為快的欲望,雙眼死盯着門,開始講了:“就是……就是因為那個包廂……”
“哪個包廂?”
“鬼的包廂!”
“鬼怎麽會有包廂呢?”
一想到鬼居然有自己的包廂,女孩們受驚過度,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長噓短嘆起來:“哦!上帝!繼續講,繼續講……”
“小聲點!”梅格責備了一句,接着又講,“就是第五號貴賓席,你們知道的,二樓左邊的貴賓席。”
“這不可能!
“是真的……我媽媽就是那個包廂的領席員……不過,你們發誓絶不說出去,好嗎?”
“當然啦!你快說吧!”
“那間包廂,除了鬼以外,已有一個多月無人問津了。劇院已下令不得再將它外租……”
“那鬼真的來過包廂嗎?”
“當然。”
“這麽說,包廂裏真的有人?”
“不是的!鬼確實來過,但沒有人!
女孩們面面相覷。其實,她們的意思是,如果鬼真的到包廂看戲,那麽大傢應該能看見他那身黑衣以及那顆骷髏頭。但是梅格卻解釋說:“我們確實是看不見鬼的!他根本不是穿着黑衣,有顆骷髏頭。大傢所說的什麽骷髏頭,火焰頭全是鬍說八道!他什麽都沒有……當他來到包廂時,我們衹能聽見他的聲音。我媽媽從來沒見過他,衹聽見過他的聲音。她最清楚不過了,因為每次都是她把節目單遞給鬼的!”
索爾莉覺得這番話實在太不可思議,便打斷了梅格,說道:“小梅格,你是在跟我們開玩笑吧!”一句話讓小姑娘委屈地哭了起來。
“我本來就不該說這些的。要是給媽媽知道了,我可怎麽辦呢?你們看着好了,約瑟夫這樣多管閑事,早晚會自討苦吃的……媽媽昨晚還說呢!”
這時,衹聽見走廊裏傳來一陣急促而有力的腳步,一個氣喘籲籲的聲音喊道:“塞西爾!塞西爾!你在哪兒?”
“是我媽媽的聲音!”小珍絲說,“不知道外面又發生了什麽事!”
塞西爾·珍絲的母親是個高大而豐滿的中年婦女。此刻,她打開門進來,立刻全身哆嗦着倒在一張椅子裏,滿臉漲得通紅,眼神迷亂而憂傷。“太不幸了!太不幸了!”她自言自語道。
“怎麽回事?怎麽回事?”
“約瑟夫·布蓋他……”
“他怎麽了?”
“他死了!”
房間裏的每一個人都驚得目瞪口呆,腦子裏劃滿了問號。
“唉!剛纔有人發現他吊死在地下室三層,但最可怕的是……”可憐的媽媽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發現屍體的機械工們居然說,在現場還聽到一種奇妙的音樂,像是死人的安魂麯,縈繞在屍體四周。”
“一定是鬼!”小梅格脫口而出,隨即又用手捂住嘴,“不!不!我什麽也沒說,什麽也沒說!”
而她的同伴們恐懼萬分地肯定了梅格的所言:”一定是的!一定是鬼!“
索爾莉的臉色蒼白極了。
小珍絲的媽媽拿起放在桌上的一杯甜燒酒,一口飲盡,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地下室裏一定有鬼。”
事實上,約瑟夫意外死亡的真相,一直沒有水落石出。敷衍了事的調查未得到任何結果,衹能解釋為自殺。在蒙夏曼——他是德比恩和波裏尼的繼任者之———所寫的《一位劇院經理的回憶錄》中,有這樣的記載:
“就在德比恩和波裏尼兩位先生舉行餞別酒會的那天晚上,劇院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當時,我正在經理辦公室裏。突然,行政主任麥爾西先生一臉倉皇地跑進來告訴我,在舞臺地下三樓牧場布景和拉瓦爾王布景之間,發現一名機械師上吊自殺了。我當即大喊:‘先把他放下來再說!’而就在我匆匆忙忙地往樓下衝,準備解下金屬梯去擡屍體時,死者上吊用的那根繩子居然不翼而飛!”
一個人用繩子上吊自殺,在人們趕去解屍體時,繩子竟然會無故消失。對於這樣一件事,蒙夏曼怎能不心存疑慮呢?然而,這位前任經理卻給出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解釋:當時正值芭蕾舞表演,一定是那幫女演員太過迷信,拿走了繩子當避邪之物。這可能嗎?一群小女孩在短短一兩分鐘內,解下屍體,然後分掉繩子。這豈非是說笑?!我的看法與蒙夏曼的完全不同。在舞臺地下三樓死者上吊的地方,或許有個什麽神秘機關。否則,那根繩子怎麽會在完成使命之後即刻消失呢?各位如果再繼續往下看,就會知道我的猜想是錯還是對。
這個悲慘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劇院。約瑟夫一直深受同仁的敬愛,他的死令所有的人都感到無比悲傷。這時,小演員們一起簇擁着索爾莉,像一群受驚的羔羊緊緊地依偎着牧羊人,腳步匆忙地穿梭於昏暗的樓梯口、長廊間,準備前往演員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