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推理侦探>> 约翰·格里森姆 John Grisham   美国 United States   现代美国   (1955年2月8日)
鹈鹕案卷
  作者:约翰·格里森姆 译者:林晓帆、张岱云
  本书是约翰·格里森姆1992年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当年便成为美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小说暴露了美国法律界的内幕,涉及到上层政治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美国两名大法官在同一天晚上被害,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奉命进行调查,而凶手早已逃之夭夭。图兰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达比觉得此案蹊跷,她查阅了大量的案卷,发现此案涉及一石油巨头,便写了一份名为“鹈鹕案卷”的摘要,不料这份摘要落入总统的心腹科尔的手里,从此地陷入了危险的漩涡。
  第01节
  第02节
  第03节
  第04节
  第05节
  第06节
  第07节
  第08节
  第09节
  第10节
  第11节
  第12节
  第13节
  第14节
  第15节
  第16节
  第17节
  第18节
  第19节
  第20节
  第21节
  第22节
  第23节
  第24节
  第25节
  第26节
  第27节
  第28节
  第29节
  第30节
  第31节
  第32节
  第33节
  第34节
  第35节
  第36节
  第37节
  第38节
  第39节
  第40节
  第41节
  第42节
  第43节
  第44节
  第45节
第01节
  他压根儿不像是个还有本事兴风作浪的人,可是对于他所眼见的下面街上发生的情况,有一大部分,他却难辞其咎。真是妙得很。高龄91,一身束缚在轮椅里,还得戴上氧气罩。七年前的又一次中风,他几乎告别了人寰,但是亚伯拉罕·罗森堡仍然活在世间,尽管鼻子里插着管子,他手中的法律大权却显得比另外八位更有威势。他是最高法院里硕果仅存的元老,单凭他一息尚存,就足以使下面聚集的人群中的大多数不得安宁。
  最高法院大厦首要楼层的一间办公室,他坐在一架小轮椅上。喧嚷声响越来越大,他的双脚搭到窗沿,上身耸向外面。他极不愿看见警察,但是眼前窗下一行行密集整齐的警力却使他觉得有所宽慰。嘶喊着要拼命的闹事人群少说也有五万之众,警察却是岿然屹立,寸步不让。
  “空前的人群!”罗森堡在窗口一声大叫。他的两耳几乎全聋。贾森·克兰,他的高级法律助手,站在他的身后。这一天是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新的一届法庭开始之旧,这样的场面也成了对《第一修正案》的一项传统的庆祝。非凡的庆祝。罗森堡只觉一阵战栗。在他看来,言论自由就是动乱自由。
  “印第安人来了吗?”他大声问道。
  贾森·克兰贴近他的右耳,“来了!”
  “身上有作战彩画?”
  “对啦!全副出征装束。”
  “他们全都跳舞?”
  “是的!”
  印第安人,黑人,白人,棕色人,妇女,同性恋者,爱护树木的人,基督教徒,堕胎活动分子,雅利安分子,纳粹分子,无神论者,猎人,动物保护者,白人至上分子,黑人至上分子,捐税抗议分子,代木工人,农户主人——一片抗议的汪洋大海。防暴警察攥紧了黑棍子。
  “印第安人应该支持我!”
  “我相信他们是支持你的。”克兰向着这个捏紧拳头的干瘪老头微笑点头。他的想法很简单:政府高于企业,个人高于政府,环境高于一切。印第安人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责难声,祷告声,唱歌声,诵吟声,以及嘶喊声,全都越来越响,防暴警察也一个个靠得更拢了。聚集的人众是近年来最多的,也最粗野。情况显得更加紧张。暴力已经司空见惯。流产诊所挨过炸弹。医生们受到袭击,挨过拳脚棍棒。彭萨科拉有一位医生遭到杀害,被塞住了嘴巴,捆绑成胎儿的姿态,还浇上强酸烧蚀。街头的斗殴每星期都有。教堂和牧师受到寻衅好斗的同性恋者的亵渎凌辱。白人至上分子结成了形形色色的或明或暗的半军事组织进行活动,更加肆无忌惮地袭击黑人、西班牙人和亚洲人。仇恨如今在美国成了流行的消遣。
  最高法院自然也成了众矢之的。1990年以来,对大法官的严重威胁增加了十倍。最高法院的警力增加了三倍。每一位法官都有两名专门委派的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予以保护,另外还有50名探员为了调查恐吓威胁事件而奔忙。
  “他们恨的是我,是不是?”他大声说道,眼睛盯着窗外。
  “是的,有一些人是,”克兰告诉他,颇感有趣。
  罗森堡喜欢这个回答。他露出笑容,深深吸气。80%的死亡威胁是针对他的。
  “看得见标语牌吗?”他问道。他已经差不多是个瞎子。
  “有那么一些。”
  “上面说些什么?”
  “老调调。罗森堡该死。罗森堡退休。拔掉氧气管子。”
  “这老一套鬼口号他们已经挥舞多年。他们干吗不来点新的呢?”
  助手默不作声。老亚伯早就该退休了。不过总有一天他们会用担架把他抬出去的。三个法律助手完成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罗森堡总是坚持要自己动手写出他的意见。他用一支海绵头的粗笔,在雪白的法律用笺簿上龙飞凤舞,活像一年级学生的书法作业。嫌慢?可是担任一个终身的职务,谁会计较时间快慢呢?秘书们仔细校对他的意见,绝少挑得出错儿。
  罗森堡出声一笑。“我们应该把鲁尼恩抛给印第安人去撕咬。”他说的这位最高法院院长名叫约翰·鲁尼恩,是共和党总统任命的一个强硬保守分子,为印第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所痛恨。九名大法官中有七人是历届共和党总统任命的。罗森堡希望有一个民主党入主白宫,已经等了十五年。他想辞职,他需要辞职,但是他无论如何也容不得一个如鲁尼恩之流的右派轻取他所珍惜的这一个席位。
  他可以等待。他可以坐在这儿,在轮椅里面,呼吸氧气,保护印第安人,黑人,妇女,穷人,残疾人,以及保护环境,直至他达到105岁的高龄。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动他一根毫毛,除非杀了他。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这个大人物点了点头,又晃动一下,脑袋便倒向一边肩头。他又睡着了。克兰悄悄走开,回到图书室去做他的研究。一个半小时以后,他会再来,查看氧气,还让亚伯服药。
  最高法院院长的办公室也在这首要的楼层,比其他八位大法官的办公室更大,更气派。外面一间用来举行小型招待会和正式会见,里面的一间便是院长办公的地方。
  里面的办公室房门关着,坐满了人,包括院长,他的三位法律助手,最高法院的法警队长,三位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还有联邦调查局的副局长K·O·剂易斯。空气显得紧张严肃,还要努力保护这个严肃,才能充耳不闻楼下街上传来的喧闹。这可是难事。院长和刘易斯讨论最近的一批死亡威胁,别人都在洗耳恭听。助手们都写笔记。最近这60天来,调查局登记了二百多件威胁事件,这是一个新记录。这里面有见惯了的形形色色的“炸掉最高法院”的威胁,但是也有许多含有具体内容——人名,案件,事件和问题。
  鲁尼恩无意掩饰他的焦虑。他正研究着一份联邦调查局的机密情况简报,读出了一批涉嫌威胁的个人和群体的名字。三K党,雅利安分子,纳粹分子,巴勒斯坦人,黑人分治分子,生命维护分子,同性恋的冤家对手。甚至还有爱尔兰共和军。看起来人人都有嫌疑,除了扶轮社和童子军。一个受伊朗人支持的中东组织威胁要血洒美国大地,为德黑兰的两位司法部长的殒命复仇。绝对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把那两起命案跟美国联系得上。一个新近出名的叫做地下军的国内恐怖团体搞了一次汽车爆炸,杀死一位德克萨斯州的联邦审判法官。尚未逮捕任何疑犯,但是地下军已经声明对此负责。它也在10多起美国民权联盟办事处的爆炸案中居于嫌疑榜首,但是它的行动都十分干净利落。
  “这些个波多黎各恐怖分子怎么样?”鲁尼恩问道,头也没有抬起来。
  “全是轻量级。我们不担心,”K.O.刘易斯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不断威胁已经20年了。”
  “是的,也许现在是他们干点事儿的时候了。当前的气候对头,难道他们不会认为?”
  “别记挂波多黎各人,首长。”鲁尼恩爱听人家称呼他首长。不是院长,也不是院长先生。而是一声“首长”。“他们发出威胁只是因为别人都在发出威胁。”
  “真有意思,”院长说道,并没有露出笑容。“真有意思。我可不能让什么团体被遗漏掉了。”鲁尼恩把文件扔在办公桌上,揉了揉太阳穴。“我们谈谈安全工作。”他闭上两眼。
  K.O.刘易斯把他的一份简报放在院长的办公桌上。“是的,局长认为我们应该为每一位大法官布置四名探员,至少要保持到今后90天。上下班都要乘坐豪华轿车,有警卫车护送,还要由最高法院的警力提供支援并负责最高法院大厦的安全。”
  “外出旅行呢?”
  “恐怕不大好,至少是在目前。局长认为大法官们都得呆在首都地区,直到年底。”
  “你疯了吗?他也疯了没有?如果我要求我的同事兄弟们遵守这一条要求,他们全体今晚便立即动身,外出旅行一个月。真是乱弹琴。”鲁尼恩对他的助手们皱紧双眉,他们也都摇头以示反感。确实是乱弹琴。
  刘易斯毫不在意。这是他意料中的反应。“悉听尊便。这不过是提一条意见。”
  “愚蠢的意见。”
  “局长并不期望你们会对这一条予以合作。他只不过希望大法官们事先把旅行计划通知我们,好让我们安排安全措施。”
  “你是说你们准备对每一位大法官每次离开本城都实行保护?”
  “是的,首长。那是我们的计划。”
  “办不到。这些先生们可受不了看管婴儿的照料。”
  “是啊,先生。他们也受不了跟踪保护。我们只不过是尽力设法保护您和您的同事兄弟们,先生。当然,没有谁说过我们该怎么干。我想,先生,是您叫我们来的。只要您愿意,我们可以马上离开。”
  鲁尼恩坐在椅子上往前一耸,抓起一枚回形针,把它的弯头拉平,还要使它成为直线。“就这儿,怎么样?”
  刘易斯吐一口气,差不多露出笑容。“我们毫不担心这座大厦,首长。这儿是容易保护的。我们并不认为这儿会出事。”
  “哪儿会出事呢?”
  刘易斯向着窗口点一下头,外面声响更大了。“外边的什么地方。大街上有的是笨蛋、疯子和狂人。”
  “难道他们都反对我们。”
  “当然啦。听我说,首长,我们非常关切罗森堡大法官。他仍然拒绝让我们的人走进他家;他们只得通宵坐在街上的汽车里。他准许一个他喜欢的最高法院警官一一叫什么名来着?费格森——坐在后门外面,只准从晚上十点到早上六点。除了罗森堡大法官和他的男护士,谁都不让进屋。那儿可是不安全。”
  鲁尼恩用回形针挑剔手指甲,暗自微露笑容。罗森堡一命呜呼,不论由于什么原因或什么手段,倒可使局势得到缓解。不,那可是一个天赐良机。院长非得身穿黑色礼服,发表一通颂扬死者的悼辞不可,而他跟他的法律助手们锁起房门就可以一展欢颜了。鲁尼思想得美滋滋的。
  “你有什么想法?”他问道。
  “您可以跟他谈谈吗?”
  “我跟他谈过。我给他解释过,他也许是全美国最受痛恨的人,天天都有无数的人民在诅咒他,大多数老百姓都盼望他死,他一个人收到的咒骂信比所有其他大法官收到的总数还多三倍,他是个百分之百的暗杀目标,也是个一碰就倒的目标。”
  刘易斯还要知道下文。“后来呢?”
  “他骂我一声舔屁眼,便睡着了。”
  法官助手们都不失规矩地发出笑声,联邦调查局的人员因此得知,在这儿也是可以轻松幽默一下的,也便掺和进来,抓紧时间笑了一下。
  “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刘易斯问道,并不觉得快活。
  “尽你们的力量把他保护好,写下工作记录,别的一切不用担心。他什么都不害怕,也不怕死,他自己都没吓出汗来,你们干吗要吓得出汗?”
  “我们局长在出汗,所以我们也出汗,首长,道理很简单。你们随便哪一位出点事儿,调查局可受不了。”
  院长在椅上突然一晃。外面的喧闹声叫人心神不宁。开会的时间拖得够长的了。“别提罗森堡了。他也许就会睡不醒。我更加担心的是詹森。”
  “詹森是个问题,”刘易斯说道,赶快翻看文件。
  “我知道他是个问题,”鲁尼恩说得慢慢的。“他可真会叫人难堪。这会儿他自命是个自由派。十有五次跟罗森堡一样投票。下个月,他又会变成白人至上主义,赞成隔离办学。过一阵他又会跟印第安人去谈情说爱,要把蒙大拿州送给他们。真像是我们家里出了个长不大的孩子。”
  “他正为精神抑郁接受治疗,您知道。”
  “我知道,我知道。他经常跟我谈这件事。我都像成了他爸爸,是什么药?”
  “普罗扎克。”
  院长挑剔指甲的下面。“他以前常见面的增氧健身教师,现在怎么样了?她还同他来往吗?”
  “不见得,首长。我觉得他好像不大欢喜女人。”刘易斯面露喜色。他知道的岂止这一点。他的眼光射向一位他的下属,把这一条逗人南小小珍秘确认一下。
  鲁尼恩没有理会,他也不要听到这个。“他跟你们配合吗?”
  “当然不会。在许多方面,他比罗森堡还坏。他只肯让我们护送到公寓大楼,然后就要我们在停车场坐到天亮。他在七楼上面,您知道。连楼下大厅都不许我们坐。免得招惹邻居讨厌,他说。另外还有十来条进出大楼的通道,根本没法保护他。他还喜欢跟我们玩儿捉迷藏。他经常偷偷摸摸走进走出,我们连他是否在大楼里面都不知道。罗森堡那边我们至少知道他本人整晚都在家里。詹森可办不到。”
  “是啊。如果你们都跟不住他,刺客又怎么能呢?”
  刘易斯没料到有此一招。他也没有听懂这句玩笑。“局长非常关切詹森法官的安全。”
  “他受到的威胁不怎么多。”
  “名单上第六位,比您略少几次,院长阁下。”
  “哦,那么我是第五名啦。”
  “是的。恰好在曼宁法官的后面。他是很合作的。百分之百。”
  “他连自己的影子都害怕,”院长说道,但立即便改口了。“我不该这么说。对不起。”
  刘易斯没有理会。“事实上,除了罗森堡和詹森,合作的情况是够好的。斯通法官很有牢骚,但是他肯听我们的话。”
  “他对谁都发牢骚,所以我们也都不介意。你们猜想詹森偷偷摸摸上哪儿去?”
  刘易斯扫视了一眼他的部下。“毫无所知。”
  闹事的人群中有一大批连成一气,齐声高喊口号,街上所有的人便都随声附和。院长这一下子可不能若无其事了,窗子都在震动。他站了起来,宣布会议结束。
  格伦·詹森大法官的办公室在二楼上,不是临街的一面,也听不见嘈杂的人声。房间很宽敞,然而却是九套办公室中最小的一个。詹森是九个人中最年轻的,能够占有这么一个办公室也算他福星高照了。六年前,他42岁,得到任命,那时候人们都认为他对宪法和法律笃信不渝,而且有着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跟那位任命他的总统不相上下。参议院为批准他的任命而争论得如同一场拳击赛。在司法委员会,詹森的表现一无可取。对于所有的敏感问题,他都是模棱两可,因此招来左右夹攻的拳脚。共和党进退维谷,民主党穷追不舍。总统使尽了压力才使双方堰旗息鼓,詹森得到任命,全靠十分勉强的一票的多数。
  可是他总算得到了任命,终身职务。他任职六年以来,堪称失尽人心。任命听证使他深感受辱,起誓要发善心,施仁政。这就惹恼了共和党议员。当他隐隐约约透露出对罪犯的权利怀有同情的时候,他们便都有被人出卖之感。他不受什么意识形态的拘束,很快便与右派分子分手,成为一个中间派,接着又成了左派。然后,听从几个手捋一小撮山羊胡的法学家的主意,他摇身一变,回到右派阵营,跟斯隆大法官联手,投了一次使他声名狼藉的反对妇女的反对票。詹森对妇女没有好感。对于学校里的祷告问题,他持中立态度,对言论自由保护怀疑,对于税收问题上的反对派怀有同情,对印第安人不闻不问,对黑人担心害怕,对色情读物态度强硬,对罪犯心慈手软,对环境保护倒还体面地保持一贯的态度。对于曾经为了詹森的任命而浴血奋战的共和党来说,最令他们伤心的莫过于他居然对同性恋者的权利表现出使人难堪的同情。
  根据他的要求,一件名叫杜蒙德的棘手案子交给他去审理了。罗纳德·杜蒙德跟他的男性情人同居了八年。他们曾经是一对幸福的情侣,两人相亲相爱,共度美满生涯。他们曾想正式结婚,但是俄亥俄州的法律禁止这样的结合。不幸他的情人罹染了爱滋病,不治身亡,惨不忍睹。罗纳德本来可以一手办理丧葬,但是情人的家人出面干预,拒斥罗纳德,不得参与殡仪和葬礼。罗纳德怒不可遏,状告其家人,要求对他所受的感情与心理的伤害给予赔偿。案子在下面法院里折腾了六年之久,现在又突然间安放在詹森的办公桌上。
  案子的焦点在于同性恋者的配偶的权利。杜蒙德已经成了同性恋活动分子的进军口号。单单提到一声杜蒙德就曾触发过街头的恶斗。
  这案子来到了詹森的手中。他的小办公室的房门关着。詹森和他的三位法律助手坐在会议桌的四周。他们为杜蒙德已讨论了两小时,毫无结果可言。他们也没有心思继续争论下去。一位助手,康奈尔大学出身的自由派,主张冠冕堂皇地宣告同性恋的伙伴拥有一切权利。詹森也作此想,但是还不准备公开承认。另外两位助手表示怀疑。他们知道,詹森也知道,如此判决,要得到五票赞成而以多数通过是不可能的。
  话题转到别的事情。
  “院长对你不高兴呐,格伦,”杜克大学出身的一个助手告诉他。关起门来,他们都直呼他的名字,“大法官”是个挺别扭的头衔。
  格伦揉一下眼睛。“又有什么新鲜事儿?”
  “他的一位助手告诉我说,院长和联邦调查局都担心你的安全。他说你不肯合作,院长很不放心。他要我把话传到。”样样事情都通过助理的关系网传递。
  “他想加派两名调查局的人担任你的警卫,他们要进入你的公寓。联邦调查局要为你上下班开车。他们还要限制你旅行。”
  “我已经听说过了。”
  “是呀,我们知道。不过院长的助手说院长要我们劝说你跟联邦调查局合作,以便他们保护你的性命。”
  “我知道。”
  “所以我们才劝你务必合作。”
  “多谢了。通过关系网告诉院长的助手,你们不但劝过我,并且还跟我闹得鸡犬不宁,不过尽管经过你们一番劝说和大闹一场,这一切都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告诉他们格伦自己认为是个大人了。”
  “没问题,格伦。你不害怕,是吗?”
  “一点也不怕。”
第02节
  托马斯·卡拉汉在图兰大学是一位很出名的教授,首先一条,就为了他不肯在早上11点钟以前排课。他的酒量不小,跟他的大多数门生一样,因此他需要每天早晨那几小时的睡眠。然后又需要时间清醒头脑。9点和10点的课时岂不犯了他的大忌。他的出名还因为他不修边幅——退了色的牛仔裤,粗花呢上装,磨烊了的肘弯贴上两块皮补钉,不穿袜子,没系领带,一身的“自由派——潇洒——学者”风度。行年45,一头黑发,玳瑁边眼镜,说他35岁亦无不可,他倒是不在乎看起来是老是少。他一星期刮一次胡子,要到他觉得开始发痒了才刮;到了天气凉快的时候他就留起胡子来,只不过新奥尔良少有这样的天气。他跟女弟子的亲密关系由来已久。
  他的出名还由于他开的是宪法课,一门最不受欢迎的课程,然而是必修课。纯粹是由于他的过人才智和不修边幅,他倒果真使宪法课变得颇有趣味了。图兰大学里没有别人做得到这一点,也没有人想要这么做,确实,大学生都抢着来听卡拉汉的宪法,早上11点,每周三次。
  80个学生坐在六排阶梯座位上,轻声交谈着,卡拉汉站在讲台前方,擦拭他的眼镜。准确的时间已是11点05分,他觉得这还是太早了点。
  “有谁懂得罗森堡在纳什诉新泽西州案中的反对意见吗?”众学子都低下头去,整个教室寂然无声。一定是醉意未消,他的两眼都是红的。每当他一开始就提到罗森堡,这堂课一定不太平,谁都不答腔。纳什?卡拉汉慢慢地,一如惯常的规矩,扫视了整个教室,等待着。一片死静。
  门上的把手嗒的一声响得不轻,打破了紧张空气。门便立即打开,优雅地溜进一位穿了紧身水洗牛仔裤和棉纱套衫的迷人的年轻女生,几乎是顺着墙边摸到了第三排座位,身轻如燕地穿过坐满了人的座位,到达她的位子坐下。第四排的小子们都看得出了神。第五排的家伙则挺身引颈以图一睹芳容。在这两个乏味的寒窗年头中,法学院的少有的乐事之一便是在大厅、会场和教室里得见她的风采,修长的双腿和宽大的套衫。这一套装束告诉人们,那里面掩藏了一个妙不可言的身躯。她可不是个爱炫耀自家体态的人。她只要做个学生群中的一员,属遵法学院的着装规矩;牛仔裤、绒布衬衫、旧套衫,大尺寸的卡其衣服。要是她肯穿一条黑皮超短裙,男生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她向身边位子上的小子飞闪一个微笑,卡拉汉和纳什问题立即便遗忘得一干二净。她的深色带红的头发长及双肩。她是那种十全十美的娇小的啦啦队长,十全十美的牙齿和十全十美的头发,每一个小伙子在中学时期都曾两次入迷的美人。也许在法学院至少要入迷一次。
  卡拉汉对于闯入者不予置理。如果她是个一年级女生,又是个怕他的人,他也许已经大发雷霆,厉声申斥几下。“法院开庭可是不许迟到的!”就是一句被法学教授们嘶叫得死去活来的现成词儿。
  但是卡拉汉此刻却无心嘶叫,达比·肖也不是怕他的人,在一闪念间他脑子里还产生过是否有人知道他常跟她睡觉的疑问。大概没有。她坚持要绝对保密。
  “有谁看过了罗森堡在纳什诉新泽西案中的不同意见吗?”突然间,他又站在强光圈中了,又是一片死寂。谁要是举起手来就有可能受到严厉的诘问长达30分钟之久。没有人自愿答问。坐在后排的烟民点燃了香烟。80个人中的大多数都在法律拍纸簿上随意乱画。大家都低下头去。翻开案例教材寻找纳什,未免过于显眼,也太危险了,何况现在去找也太晚了。任何举动都只会引人注意。总有一个人要被逮住的。
  纳什的案子还未收进案例教材。卡拉汉上星期匆匆带过提到了十多个小案子,其中就有它。现在他急想知道有谁读到过这个案子,他是以此出名的。他的大考题目涉及1200个案例,其中有1000个是案例教材中找不到的。这门考试成了一场恶梦,不过他可真是个有情人,慈悲为怀的给分,这门课考不及格的准是个天下少有的笨驴。
  这会儿他可不想做个有情人。他在教室里四下寻找。这一回得有一个人受罪。“怎么样,塞林杰先生?你能说明罗森堡的不同意见吗?
  塞林杰立即从第四排回答:“不知道,先生。”
  “好。是不是因为你没阅读过罗森堡的不同意见呢?”
  “也许。是,先生。”
  卡拉汉冲着他发作。发红的眼睛使得满脸的怒容更加显得咄咄逼人。不过也只有塞林杰一个人看得见,因为别人的眼睛都盯在法律拍纸簿上。“为什么不读?”
  “因为我有意不看不同意见,尤其是罗森堡的。”
  笨蛋,笨蛋,笨蛋。塞林杰居然胆敢还手,可是他又没有弹药。
  “有点儿反对罗森堡,塞林杰先生?”
  卡拉汉服膺罗森堡,崇拜他,阅读关于这个人及其见解的各种著作。研究他,甚至跟他吃过一餐饭。
  塞林杰胆战心惊。“哦,不是的,先生。我不过是不喜欢反对意见。”
  塞林杰的应答中本来是有点儿幽默的,可是没有一个人露出笑脸。往后的日子里,倒上一杯啤酒,他跟哥们儿一次又一次谈论起塞林杰不欢喜反对意见,特别是罗森堡的,准会发出阵阵哄堂大笑。不是现在。
  “我明白。你阅读多数意见吗?”
  迟疑一下。塞林杰不自量力的试探较量一番徒然是自取其辱。“是的,先生。读了许多。”
  “好极了。那么,如果你愿意的话,清说明一下,纳什诉新泽西州案中的多数意见。”
  塞林杰从未听说过纳什,但从今以后他会在毕生的法律生涯中都记得它。“我不记得读过这个案子。”
  “原先你说不看反对的意见,塞林杰先生,我们现在又听说你也不在乎多数意见。你看些什么呢,塞林杰先生,传奇小说,黄色小报?”
  听得见几声极其轻微的笑声,发自第四排以后的座位,来自几位自觉有责任出声一笑的学生,可是同时又不愿让人注意到他们自己。
  塞林杰这时已经满脸通红,只能对卡拉汉干瞪眼。
  “你为什么没有读过这件案子,塞林杰先生?”卡拉汉追根究底。
  “我不知道。我……呃……没有注意到它,我想。”
  卡拉汉适可而止。“我不觉得意外。我上星期提到过它。上星期三,确切地说。大考要考的。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不留心一下大考会碰到的案子。”卡拉汉踱着方步,在讲台前面,眼睛盯着学生。“有谁费心读过它吗?”
  沉默。卡拉汉瞧着地板,以便让沉默都渗透进去。所有的眼睛都向下,所有的墨水笔和铅笔都冻结固定。几缕轻烟在最后一排袅袅升起。
  最后,达比·肖从她的第三排第四号座位上轻轻举手,全教室的人都同声发出舒解的叹气。她又一次解救了大家。这几乎是对她的一个期待。全班第二名,和第一名几乎不相上下,凡是卡拉汉随口向他们吐出的几乎每一个案件,她都背得出全部案情、所有权、一致意见、不同意见和多数意见。她不会错过任何东西。这位十全十美的娇小的啦啦队长以优异成绩毕业,得过一个生物学的学位,她计划要以优异成绩毕业,再得一个法律学位,然后就要专门从事控告化学公司的糟蹋环境而使她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
  卡拉汉看着她,好像是给懵住了似的。她在三个小时以前离开他的公寓,度过了一个醇酒加法律的长夜,但是他不曾向她提及纳什。
  “很好,很好,肖女士。罗森堡为什么动肝火?”
  “他认为新泽西州的法律违反了第二修正案。”她没有朝教授看。
  “说得好。你给全班同学说一下,该州法律有何规定?”
  “其中不许拥有半自动机关枪的规定。”
  “好得很。再请说点趣闻吧,纳什先生在被捕的时候持有什么?”
  “一支AK-47冲锋枪。”
  “后来怎样?”
  “被判有罪,判处三年徒刑,他提出上诉。”她对案情了如指掌。
  “纳什先生从事什么职业?”
  “材料中没有具体说明,但是提及另一项控罪为贩毒。他在被捕的时候没有罪案的记录。”
  “因此他是一个拥有一支AK-47的毒品贩子。但是他得到罗森堡的同情,是吗?”
  “确实是的。”现在她看着他。紧张空气已经缓和下来。大多数眼睛都看着他踱方步,他的眼光四下扫视,选择又一个倒霉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达比都在他的课堂上独占风光,而卡拉汉要求有更广泛的参与。
  “你们为什么认为罗森堡怀有同情?”他问全班。
  “他喜欢毒品贩子。”这是塞林杰,他已受伤,仍想挽回面子。卡拉汉乐于提倡课堂讨论。他朝他的掌中猎物笑笑,好像欢迎他再受一次放血。
  “你认为是这样,塞林杰先生?”
  “对了。毒品贩子,妾童癖者,军人走私贩子,恐怖分子。罗森堡对这些人一往情深。他们都是他的身体孱弱、备受苦楚的孩子,所以他必须保护他们。”塞林杰尽力显出义愤填膺的样子。
  “那么,照你的高见,塞林杰先生,应该怎样处理这些人呢?”
  “简单得很。他们应该受到公平的审讯,有一个好律师,还要有公平的、快捷的上诉,如果他们确实有罪就该受到处罚。”塞林杰声色俱厉,活像一个高举法律与秩序大旗的右翼分子,在图兰大学法学院的学生眼中这是大逆不道。
  卡拉汉两臂交叉。“请说下去。”
  塞林杰察觉这是圈套,但是他义无反顾,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的意思是,我们读到过一个又一个案例,表明罗森堡想要改写宪法,制造种种借口,使证据不能成立,以便听任一个个彰明较着的有罪被告逍遥法外。简直是骇人听闻。他认为所有的监狱都是残酷的、天理难容的所在,所以,根据第八修正案,所有的服刑罪犯都应一律释放,谢天谢地,他现在成了少数派,日益缩小的少数派。”
  “你欢喜最高法院的方针,是不是,塞林杰先生?”卡拉汉的表情又是喜来又是恼。
  “确实如此。”
  “你是不是属于标准的、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美国人中的一分子,巴不得那个老杂种一觉睡去便氏眠不起?”
  教室里有几声轻轻的嬉笑。现在笑出声来可保平安无事。塞林杰心里有数,这回可不能直言不讳。“我不能对任何人有这样的想法,”他说道,几乎觉得窘迫。
  卡拉汉又在踱方步了。“很好,谢谢你,塞林杰先生。我一向喜欢听到你的议论。你也一如既往地给我们提供了外行人的法律观点。”
  笑声响得多了。塞林杰两颊通红,缩在座位里。
  卡拉汉没有露出笑容。“我倒是乐意把这次讨论的知识水平提高一步,可以吗?现在,肖女士,罗森堡为什么同情纳什?”
  “第二修正案准许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罗森堡大法官认为,要按字面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条规定。任何武器都不可禁止。如果纳什想要有一支AK-47,或一枚手榴弹,或者一管火箭筒,新泽西州都不能通过一项法律予以禁止。”
  “你同意他吗?”
  “不,也不只我一个人不同意。这个决定是八票对一票通过的。没有一个人赞成他。”
  “另外八个人持何理由?”
  “那是显而易见的。各州都有迫不得已的原因禁止销售和拥有某些类型的武器。新泽西付;的利益比纳什先生的第二修正案的权利重要得多。全社会不能允许个人拥有灵巧先进的武器。”
  卡拉汉认真地看着她。迷人的法律女生在图兰大学是难得见到的,但是他只要发现了一个就会马上下手。以往的八年间,他倒是相当成功的。多数情况下都不费劲。进到法学院的女生都很解放,也很随便。达比却不一样。他头一次在图书馆里盯上她是在一年级下学期,可是花了一个月功夫才跟她吃上一顿饭。
  “谁写的多数意见?”他问她。
  “鲁尼恩。”
  “你同意他吗?”
  “是的。这是件简单的案子,说真的。”
  “那么,罗森堡又怎么了?”
  “我觉得他跟最高法院的其他法官不能相容。”
  “因此他便投票反对。”
  “常常是的。他的意见越来越站不住脚了。例如纳什案子。在罗森堡这样的自由派看来,枪支管理的问题再简单不过了。多数意见本来是应该由他写的,要是在十年前的话准是他的手笔。1977年的一件案子,福代斯诉俄勒冈州,他对第二修正案的解释还是严格得多。他的自相矛盾简直叫人难堪。”
  卡拉汉忘掉了福代斯。“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罗森堡已是老朽了?”活像一个因为饱尝老拳而头脑晕眩的拳击手一样,塞林杰又跌跌撞撞走进拳击场打完最后一轮。“他已经神志不清,你也知道这一点。你无法为他辩解。”
  “不尽如此,塞林杰先生。至少他还安坐在最高法院。”
  “他的身体坐在那里,他的脑子已经死亡。”
  “他还在呼吸,塞林杰先生。”
  “是啊,靠机器呼吸。他们得把氧气泵进他的鼻子。”
  “那就行了,塞林杰先生。他是最后一位法学界的前辈大师,他还在呼吸。”
  “你最好打电话去问一声,”塞林杰没等他话音消散便抢着开口。他说得够多了。不,他说得太多了。他低下头,教授睁大眼睛盯着他。他简直要躲到笔记簿底下去了,并且开始觉得奇怪,他干吗要说这些话。
  卡拉汉盯得他缩下身体,然后又踱起方步。昨晚的醉酒真难受。
首页>> 文学论坛>> 推理侦探>> 约翰·格里森姆 John Grisham   美国 United States   现代美国   (1955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