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晚,天色渐渐变灰,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分。正当凌晨一点时,小巧俊俏的村姑伯纳德特·苏比劳斯沿着山路来到山岩的凹口——马萨比耶勒山洞。此时,早已有150位村民等候在那儿,观看着她,盼望着奇迹的出现。
只见伯纳德特,身着白色的带有补丁的旧衣服,脚穿一双木板鞋,打火点燃了手中的蜡烛,又从口袋中掏出念珠,面带微笑,朝着她盼望出现的影像鞠躬膜拜。
就在12天前,也是站在这个地方,她看见山洞中出现过一个神奇的幻影,一个“白衣女郎”。据伯纳德特后来回忆称,那是个神秘的年轻女郎,穿着白裙子,罩着白面纱,腰围蓝色的束带,每只脚上各有一朵黄玫瑰。在过去的12天中,伯纳德特曾7次来过山洞,这位神奇的女郎六次显现在她的眼前。这位白衣女郎显像15次后,最后将证实自己为圣灵怀胎的圣母玛利亚。
这个黑暗的1858年2月23日星期二凌晨,正是伯纳德特第八次来山洞膜拜的时间。她站在山洞口,面带微笑,等待着那位女郎的再次出现,期待着不久即将证明她就是圣母,而不是别人。
在这150位旁观者中,至少有一人心眼特别多,他叫琼·巴普蒂斯特·埃斯特拉达。此人是位税务官员,在卢尔德镇商城,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要人。
埃斯特拉达还把他的妹妹伊曼纽里特及他妹妹的几个充满好奇心的朋友拉来,一起观看这个街谈巷议的奇观。路上,埃斯特拉达对这种迷信谣传就在同行人中开玩笑:“你带没带看歌剧的望远镜?”不过这时,他也夹杂在观众中间,眼瞅着那村姑用手指捻着膝盖上的念珠。事后,他曾讲述他亲眼目睹的情景。
只见伯纳德特一边捻动着念珠,一边却抬头朝着山岩望,宛如在等待什么。突然之间,像一道闪电,她的面容上显现出奇异的表情,活像换上了另一个生命。眼睛闪着亮光,嘴唇上挂着妙不可言的微笑,她的整个人换成了无与伦比的影像,具有一种难以言传的优美仪态。……伯纳德特将不再是伯纳德特了,她变成了一个神圣的影像,脸上放出灿烂的上天的神圣辉光……
这种神奇的景况持续了一个小时。一小时后她匍匐着从她原先祈祷的地方来到悬挂着野玫瑰花的山岩下,集中她全部身心进行膜拜的礼仪。她吻了吻土地,仍然跪着返回到她刚才离开的地方。最后的一抹辉光照耀着她的脸庞,渐渐地,几乎是难以觉察地,那种神圣的光辉影像变得越来越淡薄,最后完全消失了。其后,她继续祈祷了一会儿,不过我此时所见到的只是一张普通的小村姑的脸。最后,伯纳德特站起来,走到她母亲身边,消失在人群中。
伯纳德特同她母亲一起爬山朝家走去,路上复述着与那位圣影人刚刚交谈过的部分内容。在交谈中,那位白衣女郎向她披露了三个秘密,而今天早上,她向伯纳德特告诉了最后的也就是第三个秘密。
此后不久,那位持不同观点的颇具心机的埃斯特拉达与伯纳德特成了朋友。他曾经问她,在第七次显圣时那位女郎告诉她些什么,而他得到的答案却是“这三个秘密只授予她本人知道,其内容只与她本人有关,不牵扯任何人”。伯纳德特还说,她不可能向任何人泄露这些秘密,甚至对她的忏悔牧师也不能说。那些总好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们,为了从这个小女孩的口里掏出圣母到底对她赐予了些什么圣示,不惜巧设机关,献媚讨好,甚至发誓,但一切都无济于事。伯纳德特直到死,也没有将秘密告诉任何人。
又有一次,附近村的一位年轻牧师查尔斯·玛顿大着胆子把这个题目重新提出来。
“说到你那些秘密,它们都是有关什么方面的?”
“只与我本人有关。”
“如果教皇问起这些问题,你能把这些告诉他吗?”
“绝不可能。”
许多年之后,伯纳德特成了圣吉尔达德修道院的一名修女,该修道院设在法国中部的内韦尔。主持修道院的院长玛丽亚·特里斯·沃祖,性情严厉,对人多疑,她再次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伯纳德特又一次地拒绝泄露这些秘密。
“假如教皇命令你讲出秘密,你难道也不服从吗?”沃祖院长逼问道。
“我真看不出这能与他有什么关系。”伯纳德特如是说。
教皇约翰褓罗三世,翻阅完从卢尔德教会送来的这份史料报告后,放下文卷,喃喃说道,“你看,突然之间,过了几乎130年了,那些秘密真的成了教皇要关注的问题了。”
“不错,教皇陛下,”他的国务秘书说。“特别是在第七次显灵时,说给伯纳德特的最后一个秘密。”
他们是在梵蒂冈宫殿顶楼教室宽敞华丽的私人办公室里谈起此事的。教室前面摆着整洁的写字台,坐在白色的丝级高靠背椅上,越过金色缎面的窗帷,向外凝视着,那凹进的窗户下面正好俯视着圣·彼得广场。他转过身,面向这位国务秘书,也是位红衣主教。这位红衣主教正坐在对面一张红缎面的扶手椅上。
“事到如今,”教皇说,“我们既然知道伯纳德特的所有的三个秘密,你对它们是否确信无疑?”
“没有问题,”红衣主教说,“卢尔德教会送呈的全部文件都在您手里。”
“这个报告真的绝对可靠吗?”
“正如您所看见的,陛下,前两个秘密倒无关紧要,而且已成事实,无关我们的弘旨。唯独第三个秘密,最后这个,正如你所断定的那样,确实非同小可。是否将第三个秘密公诸于世,这所有等待解决的一切,全赖陛下您的圣裁了。”
教皇思考了一下。“我必须在什么时间下达圣谕?”
“陛下,希望能在周末。卢尔德教会正在待命,等待你的示下。法国全国大朝圣的活动将在三周后开始。”
“卢尔德教会——”教皇说,“呈报过他们的建议吗?”
“陛下,他们把它全部写在呈报给您的文件中了。”红衣主教说。他犹豫了一下,“有一次,我偶尔从卢尔德的鲁兰神父那儿听说,不少牧师和所有的本地商人赞成公布秘密。他们坚持认为,任何此类的宣传都将提高教会的威望,教会中的所有教徒,以及整个世界,就将从中获益匪浅。教会中的其它成员,全都是教士,要么反对公布,要么不赞成这样做,以防伯纳德特的秘密会危及地方上的教会的最大利益。不过,领导这些教区的佩拉格尼主教对我谈得非常正确,最后定音必须依您本人的圣裁为准。”
教皇点点头,端详了一下摆在他面前的那些文件。“我要研究一下这些文件,权衡一下这些发现,愿上帝赐予我智慧。在周末,也就是星期五,你肯定能得到我的决定。”
国务秘书霍然立起,“好极了。”他在转身前又尊敬地望着教皇,“我是否可以发表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说吧。”
“陛下,这件事要冒很大的风险。”
教皇微笑了起来。他确实是个气度非凡的人,他欣然回答道,“上帝会洞察一切的。”
当那三个秘密被教会所掌握并被私下控制之后,塔布和卢尔德教区的主教佩拉格尼感到有必要指定一个咨询委员会——卢尔德委员会。这是当地的一家周报这么称呼它的。该报提醒读者,在本市的现代史上,这是第二次组成令世人注目的委员会。编辑和读者都想知道为何指定这么一个委员会?得到的答复是,该委员会的会员将负责讨论“一桩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发现。”对此,各种猜测议论纷纷,但是,委员会以外的局外人,没有哪一个能知道要进行的到底是什么事情。
第一个委员会是由先前的塔布和卢尔德教区的主教伯特兰·塞维尔·劳伦斯于1858年11月任命的。目的很明确。从中选出九名成员对年轻的伯纳德特的经历进行调查,以便做出她是否真的从上帝那里得到过启示的决定。经过四年的调查,结论终于做出,塔布——卢尔德教区的主教向世界宣布:“我们断定,圣母玛利亚确实在1858年2月11日在伯纳德特·苏比劳斯面前显圣,而后又接连十八次出现,均是在卢尔德城附近的马萨比耶勒山洞,显灵事实确凿无疑……我们对此郑重声明。”
以上便是1862年第一届卢尔德委员会所做的结论。
眼下,多少年过去了,第二届卢尔德委员会的16位成员又聚集在市府大厅的会议室里,讨论的问题不是对显圣一事做什么决定,而是听取梵蒂冈教皇所下的最高圣谕。他们经过六周毫无结果的辩论,这16位成员还是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因为任何一方都不能取得大多数,塔布——卢尔德教区的主教佩拉格尼只好将委员们的不同意见上呈图卢兹大主教决定。而图卢兹认为,对于这种事关重大而又意见相左的问题,最后的决定必须由罗马的教皇陛下决定。
现在,他们都兴奋异常,因为就在这个早上,教皇便要公布他的圣谕,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聚在那儿静候圣断。所有成员宗教意识都很浓,把会场选在市府大厅会议室内,是由鲁兰牧师提议的,认为这样做比较周到。鲁兰牧师本人是卢尔德的历史学家,他对此议的决定持不偏不倚的态度。
虽说这样的争论已经毫无意义,委员们仍在唇枪舌剑地吵个不休,这时,市长茹尔丹的隔壁办公室里电话铃响起来。埃默里牧师,是卢尔德教区十个牧师之一,这时开口道:“宣布这项秘密,对教会、对信徒、对卢尔德城,都是一个危险。任何闪失,都会激起社会和公众对教会的失望,招来种种嘲笑和非议。我的看法是顺其自然,别弄巧成拙。”坐在长桌对面的琼·克劳德斯·詹姆斯,此人是大名鼎鼎的餐业老板,马上进行反击,“我们必须宣布这项秘密,这可以重新振奋人们对宗教的兴趣,促使众多的信徒到这儿来朝圣。通过宣布这项秘密,我们正好可以阻止不断低落的宗教信仰。”
隔墙的电话暂时使激烈的争论中止下来。茹尔丹市长离开会议室到隔壁接电话。接着,很快返回来,召集主教和鲁兰神父去商量。
对其它成员来说,这种等待似乎是漫长得难以忍受,而事实上,总共等了不到两分钟。
瘦高个的主教又来到长桌的桌头。他穿着黑色的教袍,那副威严庄重的神态,活像从艾尔格雷考油画上走下的显赫人物。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话语异常坚定,落地有声。
“教皇陛下希望我们做好准备,立即向世界宣布——不错,是向世界宣布——伯纳德特的秘密。如果不这样做,是严重的失职行为。教皇陛下还说,有人认为此举滑稽可笑,而他本人却是坚信不移的。”
主教顿了一下,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有了教皇圣谕,没得说,否定意见便不攻自灭了。他们又重新集合在这一决定下,看得出,个个都很激动。
“事情既然决定了,”主教又说道,“我将向图劳斯夫主教报告,立即安排召开一次发布会,由巴黎的布鲁内特红衣主教宣布。”他淡淡地一笑,“从现在算起,三周后的八天是至关重要的,是卢尔德历史上最辉煌、最重要的日子,这也是自从伯纳德特于那天下午听到沙沙风响后便在山洞里见到的白衣圣母显灵以来,最为伟大的日子。我敢肯定,这项秘密的宣布,其本身对整个地球上的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伟大事件。这些人将听到我们宣布的消息,并会蜂拥而至,来到我们可爱的卢尔德。”
往常,每当利兹·芬奇驾驶她那二手货雪铁龙从协和皇宫驶向埃里塞斯时,尽管巴黎的交通混乱无章得近乎疯狂,她仍能神态自若,老远就瞧见前面那壮丽的凯旋门建筑物。凯旋门在她心目中乃是巴黎所具有的一切象征——它显现着古典美,神奇的氛围,令人兴奋不已。这也是支持和诱发她在这里落脚谋生的精神支柱。
凯旋门把她的梦想变成现实。它帮她看见了她在将来的巴黎生涯:薪金丰厚,名闻遐迩,像受人尊敬的詹姆特·弗兰纳那样的一名专业外国记者;在伊勒——圣——路易斯区拥有一所气派豪华、舒适优雅的公寓,成为一个令人羡慕不已的富有、英俊、成熟的法国商业公司总裁的妻子(此人具有非凡的才华和永不枯竭的旺盛的性欲,对美国怀有敬意,结婚时把法国罕见的原始艺术珍品囊而括之地全买下来);生有两个聪明绝顶的胖娃娃,由一个善良、伶俐、厚道的英国保姆照料,在卢森堡公园尽情戏耍。当利兹·芬奇看见前面的拱形凯旋门时,她亦看到了自己的飞黄腾达的未来。闲暇时节,她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她或他的朋友一起,在周末沙龙里聚会。
然而,今天早上,这也许是她来巴黎三年中的第一次,利兹·芬奇对凯旋门不再那么感兴趣了。她对那混乱的交通亦熟视无睹,她所专注的是雪铁龙反光镜中自己的映像。
她从反光镜中所见到的映像,对她实现自己的梦想丝毫也增添不了多少光明,相反,倒使她深感沮丧。别说实现梦想无望,连继续呆在巴黎都成了问题。
因为,今天早上,当利兹·芬奇在国际联合通讯社巴黎分社比尔·特拉斯克办公室时,她偷偷瞥了一眼桌上的一份备忘录,然后,接受了特拉斯克分配给的任命,而且,她亦知道,她的竞争对手玛格丽特·拉马奇在她之前已有了另一项工作。利兹心里明白,她失去了或者说正在失去信任。她感到,她陷入的是一场姿色的竞争,而不是才智的较量。一旦凭姿色决定胜负时,她就没有任何胜利的机会了。
特拉斯克桌上的那份私人备忘录是从纽约发来的。备忘录上说,纽约总部要求巴黎分社在一个月内紧缩开支,实行裁员,分社的法国人,主要是办公人员,将辞退一半。至于编辑人员,只能从两个特写记者中保留一个名额。这两个编辑,就是玛格丽特和她本人。两人中只有一人留住,留下的人要负更大的责任,承担更多的任务,这被裁的一个,只可能是利兹。特拉斯克在谈起裁员时,在具体人选方面闪闪烁烁。然而利兹却洞若观火,这不能不使她感到恐慌。
三年前,利兹离开威斯康星州的一家报社来API的曼哈顿分社谋一个更好的差使时,她很快被分配到巴黎分社。她的生活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她胸怀着美好的理想,踌躇满志。最近,她甚至还遇上了一个年轻的公司总裁。这个小伙子是巴黎当地人,风流倜傥,对她颇具好感,对她的法语也赞不绝口。这样发展,可以慢慢发展,一两年也许会定下来。不过现在才一个月。如果她被辞退,在一个月内她就不得不被迫离开法国,从此便也失去与查尔斯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机会。也就不可能再重操旧业。如果运气好,她或许能在塞达尔·拉普狄斯或切茵尼公司谋个差事,处理日常的杂务。往好里说,顶多与一个保险公司的小职员结婚,生下两个呆头呆脑的孩子。
整个局势就摆在这儿,要想在API的分社里谋得这唯一的一个特写记者的名额,她就必须打败玛格丽特。而这场竞争又恰恰酷似选美比赛,尽管利兹并不乐意去扮演这个角色。她明白,她与玛格丽特相比,在记者业务方面,更具才华和能力,但若较量姿色,自己便逊色得多。利兹净干那些出力的苦差事,什么经济状况或汽车展览的报道啦之类的采访,定会派到她头上。每次,玛格丽特总会委以美差,被派负责一些能大出风头的任务,报道时装表演啦,采访著名的政治家、作家以及影视明星等等。
今天早上的这次安排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时下,有不少轰动一时的冷门消息要去报道,利兹一再恳求去采访,从而可以证明自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记者,分社必须留用,然而,特拉斯克把这任务指派了玛格丽特·拉马奇,浅薄轻浮的玛格丽特自然感到心满意足了。
比尔·特拉斯克确有自己的精明之处——他善于抓住那些最能吸引公众注意力的新闻事件——比如,法国内政部长安德烈·维隆,一心想当总理,不幸卷入了一场会震惊全国的丑闻中而被搞得焦头烂额。他与一个名叫韦德曼的地下分子搞了一些交易,发行了一些欺骗性的高额债券。通过内政部长签名同意,金钱源源而来,但债券的实际价值却不能保证。现在的问题是,维隆因为相信韦德曼而不知情地跟着干了一些非法的交易,还是原本就是秘密联合搞这种获取暴利、发不义之财的勾当?比尔·特拉斯克嗅出了这个事件的轰动效应,看准了可以来一次大作文章,为搞个像30年代使法国声名狼藉的斯塔维斯基事件的丑闻造势。
说真的,让利兹·芬奇去报道这个丑闻,那真是恰得其人。但一小时前,这个机会已落到玛格丽特手中了。利兹分到的是去报道这项毫无兴趣的宗教案,去参加一次记者发布会。巴黎的红衣主教要发布什么事情,这样的消息,纽约总部的任何人都会不屑一顾的。
玛格丽特之所以搞到这份差使,是因为可以靠她的美色去引诱维隆吐露真情,利兹被充军去于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苦活儿,是因为上天没有给她能够用肉色去引诱男人的天性。
这一切都映现在她的汽车反光镜中。
她那一头红发,在最近一次漂染中成了枯黄色。她那副鼻子的德性,也不像罗马人那样受看。双唇很薄而阻绷得太紧。下颌有些突出。虽然她的肤色可说是无可指责,她的情态却仍然低沉、悲哀。她清楚,有些在反光镜中是映现不出的,但那些更令人神伤。她的硕大的乳房丰满得有点出格,而且有些下垂。她的臀部也太大。两腿有点向外弯。她的身高大约五英尺三英寸,身材的外形更加不中看。她的最好的部分——也是自然赋予她的真正残酷的一面——反倒看不出来:她的智慧。她极其聪慧,富有创造力,办事果断。
然而,就连她的大脑也有点不自主,魂不守舍,玛格丽特在办公室里的情景竟浮现在面前。玛格丽特,28岁,比她小4岁,生就的一副模特儿的身材,而事实上,她确经培训当过一段时间的模特儿。她身材修长、优美,乌黑的头发,容貌艳丽,双唇饱满红润,坚挺适度的法国女郎的乳房令人倾倒向往,她的双腿长长的,一个十足的色艳俱佳的尤物。她的头脑简单、智力平庸,可谁去在乎这些?上天真是太不公平了。
利兹把车拐向蒙特格尼大街时,她又把神收回来。她突然意识到,比尔·特拉斯克之所以指派玛格丽特去完成这趟美差,不仅是他指望玛格丽特去勾引内政部长维隆,还因为他本人也对她有非分之想,说不准,他已经把她弄到手了。
利兹心里一直在嘀咕,如果她的判断无误,弄不好就会是这样,下月,她竞争这个唯一的名额的希望就很渺茫。玛格丽特有接近上层的机会,可以充分地卖弄和表现自己,而她利兹,默默无闻,去作那些不起眼的报道。
她把车开到阿特内广场前,刹车停住。穿制服的门卫替她把车门打开,用一种貌似谦恭、却又不那么真诚的,或者说有点轻佻的微笑向她致意。她取出棕色的公文包,匆匆走进饭店。宽敞的门厅里有几个皮肤黝黑的来自中东国家的宾客在闲聊,但没有一个人对她看一眼。
利兹走向电梯要到第二个小门厅处,那里有一处供宾客喝午后茶的长廊。利兹努力回忆她应该到哪里去。她原来想到楼下会议室去,但走到电梯前,她记起来她的目的地,她停下来。特拉斯克指派她时曾给她一封电报,电报上说,巴黎红衣主教布鲁内特,将于今天上午十时,在阿特内广场饭店萨隆大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布重要消息。萨隆大厅是大饭店内一间专供发布重要新闻用的场所。利兹转身向着通向大厅的过道走去,思忖着天主教会要发布什么样的重要消息,大概是些宗教教规的改进,无关紧要,在API闻报道中毫无分量。
通过开着的玻璃大门,利兹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样一个有关宗教的记者招待会,居然出人意料地有吸引力。这间又窄又长的大厅内,布置得很庄重,顶上悬挂着三支枝型吊灯,墙壁上装修着棕色雕刻镶板。大厅内座无虚席,挤得满满的。利兹用力挤过去,来到大厅后面的一张桌子旁边,桌子的上方有一张路易十五的巨幅油画像,桌子摆好了咖啡。利兹意识到,大厅内有阵骚动,招待会马上就要开始了。那些仍在站着的记者也纷纷抢占座位。
利兹在就近的一把空椅子上坐下,她认出在座的布里安·伊万斯,伦敦《观察家》报驻巴黎的一位记者。她在无数的鸡尾酒会上见过他。“布里安,”她喊道:“怎么回事,这么多人?”
伊万斯来到她身边,小声对她说:“我听说,教会将宣布来自卢尔德的一条重要消息。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不过,这种事卢尔德不常有,可能有什么重大的事要公布。”
“等着瞧吧,”利兹不无怀疑地说,她坐在那把空椅子上,打开公文包,找出铅笔和笔记本。
她刚准备就绪,突然听到那扇高大的玻璃门呯地一声关闭了。接着,她看见大理石的壁炉前,有一临时搭好的平台,一位身穿白色法衣的人正在结束简短的开场白。她听到“红衣主教布鲁内特”,看见个身穿教士法衣,戴着眼镜,身体健壮的老者走向讲台。此人拿着两份文稿,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在诵经架上,用手校正了一下角质眼镜框。
“现在,我宣读一项简短声明,”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大声用法语宣布。“宣布之后,我将回答诸位的问题,时间为十分钟。”
接着,他开始宣读他的声明。
“在坐诸位必定知道,1858年在卢尔德的马萨比耶勒山洞,圣徒伯纳德特·苏比劳斯目睹圣母玛利亚显灵的事。许多教徒前往山洞祈祷,饮用伯纳德特在山洞内发现的泉水,使得残疾以及种种病疼立即治愈了。教会曾及时地宣布了这种具有神奇的源泉的疗效,大约有70例。卢尔德也一举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宗教圣地。
“圣母玛利亚在显圣时,除了向伯纳德特谈到宗教信仰外,还向她揭示了三个秘密。的确,伯纳德特一直严守着这三个秘密,直到她去世。最近发现,伯纳德特在离开卢尔德到内韦尔的圣吉尔达德修道院当修女后,曾把这三个秘密写进了日记中,她把日记留在她在巴特里斯的一位亲戚家中保存。
“伯纳德特的这本日记现在已被发现,其手迹已经由科学方法得以确认。
“我们已经知道,在日记中,伯纳德特亲笔记下了圣母玛利亚对她讲的三个秘密,前两个秘密都是有关她本人的,不那么重要,也已成为事实。而第三个秘密,就是1858年2月23日圣母玛利亚在第七次显灵时授予伯纳德特的那个秘密,至今未得到验证。”
红衣主教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下去:“伯纳德特已经记下了告诉她的这个秘密应验的具体日期和时间,即在今年从今天算起的三个星期后。在教皇约翰·保罗三世陛下的恩准下,圣母玛利亚向伯纳德特亲授的第三个秘密,今天就向世界宣布。
“圣母的启示是——
“她,圣母玛利亚本人,将在20世纪重新在卢尔德的马萨比耶勒山洞显灵。‘她告诉我’,伯纳德特写道:‘她像见到我那样再次显灵,将会在另一个人面前显现,这个人将得到她的神奇的治疗。她嘱咐我,我在世时,不准向任何人透露这个秘密,不过,如果我愿意,在我进入天国之前,我可以记下她重新显灵的日子。因此,在我自己的私人日记里记下了这个秘密,以便有朝一日别人可能读到。’于是,伯纳德特便记下了圣母玛利亚重新显灵的日子。这就是今年从现在算起的三周后,即三周后的连续八天,从八月十四日至八月二十二日,是她重新显灵的准确日期。
“这就是教皇郑重向世界宣布的秘密。圣母玛利亚将重返卢尔德。”
利兹·芬奇坐在那儿,手中的铅笔凝固住般停在笔记本的上方。她坐在那儿一动也没动,她完全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
利兹·芬奇坐在API办公大楼三楼的办公室后面,写完了这则不可理喻的神奇的新闻。她把文稿送进身边文字处理机旁的打印机上,然后,整理好印完的纸页,带着走到比尔·特拉斯克的装有落地玻璃窗的办公室内。
特拉斯克的衬衫卷着袖口,肥胖结实的身躯坐在木制的摇椅上,似乎是在圈点新到的《费加罗报》的重点新闻。利兹的目光又被特拉斯克的头发吸引住了,因为他总是把头发梳成他所崇拜的新闻偶像——H·L·门肯的式样,一种20年代巴尔蒂莫流行的发式。这同他的体形并不相称。利兹倒想知道,他的情妇玛格丽特对这种发型是什么看法。
她闷不作声地把她的新闻稿交给特拉斯克。“全写好了,请过目。”
特拉斯克看了一眼标题,抬起头。“真有其事吗?”他嘟哝着。他继续读下去,又重新抬起眼来,“它将把半个世界的人吸引得拥到卢尔德去。”
特拉斯克再次被这篇文稿所吸引,他看完了第二页和第三页。他把文稿交还给利兹,“好,太好了。我很喜欢它,一字别改,照发。”
利兹倒犹豫起来了,“你认为它真值得占这么大的版面吗?”
“值得,为什么不呢?这是条重大新闻。”
利兹感到不以为然。“这是骗人的,比尔,这你清楚。你对这则胡说八道的消息压根儿就不相信,是不是?”
特拉斯克费力地在椅子上坐直。“亲爱的,”他说,“我相信不相信并不重要。世界上7.4亿天主教徒大多数相信它。每年到卢尔德去的500万信徒相信它。5000名声称在山洞治好病的人相信它。几乎70位出现奇迹,恢复健康的幸运者相信它。考虑到这些情况,报道圣母玛利亚显灵的新闻其影响可谓大矣,这也正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不过,我仍感到这是胡说。”利兹说,“总算把这篇文章写完了,我倒感到高兴。”
就在她转身离开这间办公室的当口,又听到特拉斯克叫住她。“继续干下去,亲爱的,”他等她把脸转过来。“你还没有干完,利兹。你只是刚刚开始,我会让你到卢尔德去作追踪报道,这便是你下一步的主要任务。”
这无疑是一个打击,利兹感到很不受用。“你怎么总是让我去干这些事,比尔?别让我再去写诸如灰姑娘、金钥匙、三个狗熊之类的故事了。这种事还是让特约记者去干吧。这根本没有报道价值。为什么不派我去干我能发挥特长的事——比如,类似维隆丑闻什么的。”
特拉斯克面无表情。“我敢肯定,玛格丽特有能力写好维隆丑闻。她有维隆,你有了圣母,利兹。别再写什么别的了。写一篇圣母显灵的目睹性文章,那肯定是个大题目,定会令所有人皆大欢喜。”
利兹原来想与特拉斯克舌战一场,告诉他指派她到那个荒凉的比利牛斯地区,真的令人大失所望;可他却派玛格丽特报道一件十拿九稳会成功的差使,这不公平。一点也不公平。
不过,此时她所看见的只是他的头顶,那个门肯式的发型。看得出,他与她再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所以又伏案工作起来。她明白,与他继续打嘴官司根本没有用。
他意识到她仍在眼前,他头也没抬地大声说:“去吧,年轻的小姐。那地方许多可怜的灵魂等候着拯救呢。”
“去他妈的,”利兹压低声音说,转身离开了那儿。“发布这些新闻,天晓得地球上有谁会相信这劳什子。”
只见伯纳德特,身着白色的带有补丁的旧衣服,脚穿一双木板鞋,打火点燃了手中的蜡烛,又从口袋中掏出念珠,面带微笑,朝着她盼望出现的影像鞠躬膜拜。
就在12天前,也是站在这个地方,她看见山洞中出现过一个神奇的幻影,一个“白衣女郎”。据伯纳德特后来回忆称,那是个神秘的年轻女郎,穿着白裙子,罩着白面纱,腰围蓝色的束带,每只脚上各有一朵黄玫瑰。在过去的12天中,伯纳德特曾7次来过山洞,这位神奇的女郎六次显现在她的眼前。这位白衣女郎显像15次后,最后将证实自己为圣灵怀胎的圣母玛利亚。
这个黑暗的1858年2月23日星期二凌晨,正是伯纳德特第八次来山洞膜拜的时间。她站在山洞口,面带微笑,等待着那位女郎的再次出现,期待着不久即将证明她就是圣母,而不是别人。
在这150位旁观者中,至少有一人心眼特别多,他叫琼·巴普蒂斯特·埃斯特拉达。此人是位税务官员,在卢尔德镇商城,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要人。
埃斯特拉达还把他的妹妹伊曼纽里特及他妹妹的几个充满好奇心的朋友拉来,一起观看这个街谈巷议的奇观。路上,埃斯特拉达对这种迷信谣传就在同行人中开玩笑:“你带没带看歌剧的望远镜?”不过这时,他也夹杂在观众中间,眼瞅着那村姑用手指捻着膝盖上的念珠。事后,他曾讲述他亲眼目睹的情景。
只见伯纳德特一边捻动着念珠,一边却抬头朝着山岩望,宛如在等待什么。突然之间,像一道闪电,她的面容上显现出奇异的表情,活像换上了另一个生命。眼睛闪着亮光,嘴唇上挂着妙不可言的微笑,她的整个人换成了无与伦比的影像,具有一种难以言传的优美仪态。……伯纳德特将不再是伯纳德特了,她变成了一个神圣的影像,脸上放出灿烂的上天的神圣辉光……
这种神奇的景况持续了一个小时。一小时后她匍匐着从她原先祈祷的地方来到悬挂着野玫瑰花的山岩下,集中她全部身心进行膜拜的礼仪。她吻了吻土地,仍然跪着返回到她刚才离开的地方。最后的一抹辉光照耀着她的脸庞,渐渐地,几乎是难以觉察地,那种神圣的光辉影像变得越来越淡薄,最后完全消失了。其后,她继续祈祷了一会儿,不过我此时所见到的只是一张普通的小村姑的脸。最后,伯纳德特站起来,走到她母亲身边,消失在人群中。
伯纳德特同她母亲一起爬山朝家走去,路上复述着与那位圣影人刚刚交谈过的部分内容。在交谈中,那位白衣女郎向她披露了三个秘密,而今天早上,她向伯纳德特告诉了最后的也就是第三个秘密。
此后不久,那位持不同观点的颇具心机的埃斯特拉达与伯纳德特成了朋友。他曾经问她,在第七次显圣时那位女郎告诉她些什么,而他得到的答案却是“这三个秘密只授予她本人知道,其内容只与她本人有关,不牵扯任何人”。伯纳德特还说,她不可能向任何人泄露这些秘密,甚至对她的忏悔牧师也不能说。那些总好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们,为了从这个小女孩的口里掏出圣母到底对她赐予了些什么圣示,不惜巧设机关,献媚讨好,甚至发誓,但一切都无济于事。伯纳德特直到死,也没有将秘密告诉任何人。
又有一次,附近村的一位年轻牧师查尔斯·玛顿大着胆子把这个题目重新提出来。
“说到你那些秘密,它们都是有关什么方面的?”
“只与我本人有关。”
“如果教皇问起这些问题,你能把这些告诉他吗?”
“绝不可能。”
许多年之后,伯纳德特成了圣吉尔达德修道院的一名修女,该修道院设在法国中部的内韦尔。主持修道院的院长玛丽亚·特里斯·沃祖,性情严厉,对人多疑,她再次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伯纳德特又一次地拒绝泄露这些秘密。
“假如教皇命令你讲出秘密,你难道也不服从吗?”沃祖院长逼问道。
“我真看不出这能与他有什么关系。”伯纳德特如是说。
教皇约翰褓罗三世,翻阅完从卢尔德教会送来的这份史料报告后,放下文卷,喃喃说道,“你看,突然之间,过了几乎130年了,那些秘密真的成了教皇要关注的问题了。”
“不错,教皇陛下,”他的国务秘书说。“特别是在第七次显灵时,说给伯纳德特的最后一个秘密。”
他们是在梵蒂冈宫殿顶楼教室宽敞华丽的私人办公室里谈起此事的。教室前面摆着整洁的写字台,坐在白色的丝级高靠背椅上,越过金色缎面的窗帷,向外凝视着,那凹进的窗户下面正好俯视着圣·彼得广场。他转过身,面向这位国务秘书,也是位红衣主教。这位红衣主教正坐在对面一张红缎面的扶手椅上。
“事到如今,”教皇说,“我们既然知道伯纳德特的所有的三个秘密,你对它们是否确信无疑?”
“没有问题,”红衣主教说,“卢尔德教会送呈的全部文件都在您手里。”
“这个报告真的绝对可靠吗?”
“正如您所看见的,陛下,前两个秘密倒无关紧要,而且已成事实,无关我们的弘旨。唯独第三个秘密,最后这个,正如你所断定的那样,确实非同小可。是否将第三个秘密公诸于世,这所有等待解决的一切,全赖陛下您的圣裁了。”
教皇思考了一下。“我必须在什么时间下达圣谕?”
“陛下,希望能在周末。卢尔德教会正在待命,等待你的示下。法国全国大朝圣的活动将在三周后开始。”
“卢尔德教会——”教皇说,“呈报过他们的建议吗?”
“陛下,他们把它全部写在呈报给您的文件中了。”红衣主教说。他犹豫了一下,“有一次,我偶尔从卢尔德的鲁兰神父那儿听说,不少牧师和所有的本地商人赞成公布秘密。他们坚持认为,任何此类的宣传都将提高教会的威望,教会中的所有教徒,以及整个世界,就将从中获益匪浅。教会中的其它成员,全都是教士,要么反对公布,要么不赞成这样做,以防伯纳德特的秘密会危及地方上的教会的最大利益。不过,领导这些教区的佩拉格尼主教对我谈得非常正确,最后定音必须依您本人的圣裁为准。”
教皇点点头,端详了一下摆在他面前的那些文件。“我要研究一下这些文件,权衡一下这些发现,愿上帝赐予我智慧。在周末,也就是星期五,你肯定能得到我的决定。”
国务秘书霍然立起,“好极了。”他在转身前又尊敬地望着教皇,“我是否可以发表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说吧。”
“陛下,这件事要冒很大的风险。”
教皇微笑了起来。他确实是个气度非凡的人,他欣然回答道,“上帝会洞察一切的。”
当那三个秘密被教会所掌握并被私下控制之后,塔布和卢尔德教区的主教佩拉格尼感到有必要指定一个咨询委员会——卢尔德委员会。这是当地的一家周报这么称呼它的。该报提醒读者,在本市的现代史上,这是第二次组成令世人注目的委员会。编辑和读者都想知道为何指定这么一个委员会?得到的答复是,该委员会的会员将负责讨论“一桩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发现。”对此,各种猜测议论纷纷,但是,委员会以外的局外人,没有哪一个能知道要进行的到底是什么事情。
第一个委员会是由先前的塔布和卢尔德教区的主教伯特兰·塞维尔·劳伦斯于1858年11月任命的。目的很明确。从中选出九名成员对年轻的伯纳德特的经历进行调查,以便做出她是否真的从上帝那里得到过启示的决定。经过四年的调查,结论终于做出,塔布——卢尔德教区的主教向世界宣布:“我们断定,圣母玛利亚确实在1858年2月11日在伯纳德特·苏比劳斯面前显圣,而后又接连十八次出现,均是在卢尔德城附近的马萨比耶勒山洞,显灵事实确凿无疑……我们对此郑重声明。”
以上便是1862年第一届卢尔德委员会所做的结论。
眼下,多少年过去了,第二届卢尔德委员会的16位成员又聚集在市府大厅的会议室里,讨论的问题不是对显圣一事做什么决定,而是听取梵蒂冈教皇所下的最高圣谕。他们经过六周毫无结果的辩论,这16位成员还是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因为任何一方都不能取得大多数,塔布——卢尔德教区的主教佩拉格尼只好将委员们的不同意见上呈图卢兹大主教决定。而图卢兹认为,对于这种事关重大而又意见相左的问题,最后的决定必须由罗马的教皇陛下决定。
现在,他们都兴奋异常,因为就在这个早上,教皇便要公布他的圣谕,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聚在那儿静候圣断。所有成员宗教意识都很浓,把会场选在市府大厅会议室内,是由鲁兰牧师提议的,认为这样做比较周到。鲁兰牧师本人是卢尔德的历史学家,他对此议的决定持不偏不倚的态度。
虽说这样的争论已经毫无意义,委员们仍在唇枪舌剑地吵个不休,这时,市长茹尔丹的隔壁办公室里电话铃响起来。埃默里牧师,是卢尔德教区十个牧师之一,这时开口道:“宣布这项秘密,对教会、对信徒、对卢尔德城,都是一个危险。任何闪失,都会激起社会和公众对教会的失望,招来种种嘲笑和非议。我的看法是顺其自然,别弄巧成拙。”坐在长桌对面的琼·克劳德斯·詹姆斯,此人是大名鼎鼎的餐业老板,马上进行反击,“我们必须宣布这项秘密,这可以重新振奋人们对宗教的兴趣,促使众多的信徒到这儿来朝圣。通过宣布这项秘密,我们正好可以阻止不断低落的宗教信仰。”
隔墙的电话暂时使激烈的争论中止下来。茹尔丹市长离开会议室到隔壁接电话。接着,很快返回来,召集主教和鲁兰神父去商量。
对其它成员来说,这种等待似乎是漫长得难以忍受,而事实上,总共等了不到两分钟。
瘦高个的主教又来到长桌的桌头。他穿着黑色的教袍,那副威严庄重的神态,活像从艾尔格雷考油画上走下的显赫人物。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话语异常坚定,落地有声。
“教皇陛下希望我们做好准备,立即向世界宣布——不错,是向世界宣布——伯纳德特的秘密。如果不这样做,是严重的失职行为。教皇陛下还说,有人认为此举滑稽可笑,而他本人却是坚信不移的。”
主教顿了一下,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有了教皇圣谕,没得说,否定意见便不攻自灭了。他们又重新集合在这一决定下,看得出,个个都很激动。
“事情既然决定了,”主教又说道,“我将向图劳斯夫主教报告,立即安排召开一次发布会,由巴黎的布鲁内特红衣主教宣布。”他淡淡地一笑,“从现在算起,三周后的八天是至关重要的,是卢尔德历史上最辉煌、最重要的日子,这也是自从伯纳德特于那天下午听到沙沙风响后便在山洞里见到的白衣圣母显灵以来,最为伟大的日子。我敢肯定,这项秘密的宣布,其本身对整个地球上的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伟大事件。这些人将听到我们宣布的消息,并会蜂拥而至,来到我们可爱的卢尔德。”
往常,每当利兹·芬奇驾驶她那二手货雪铁龙从协和皇宫驶向埃里塞斯时,尽管巴黎的交通混乱无章得近乎疯狂,她仍能神态自若,老远就瞧见前面那壮丽的凯旋门建筑物。凯旋门在她心目中乃是巴黎所具有的一切象征——它显现着古典美,神奇的氛围,令人兴奋不已。这也是支持和诱发她在这里落脚谋生的精神支柱。
凯旋门把她的梦想变成现实。它帮她看见了她在将来的巴黎生涯:薪金丰厚,名闻遐迩,像受人尊敬的詹姆特·弗兰纳那样的一名专业外国记者;在伊勒——圣——路易斯区拥有一所气派豪华、舒适优雅的公寓,成为一个令人羡慕不已的富有、英俊、成熟的法国商业公司总裁的妻子(此人具有非凡的才华和永不枯竭的旺盛的性欲,对美国怀有敬意,结婚时把法国罕见的原始艺术珍品囊而括之地全买下来);生有两个聪明绝顶的胖娃娃,由一个善良、伶俐、厚道的英国保姆照料,在卢森堡公园尽情戏耍。当利兹·芬奇看见前面的拱形凯旋门时,她亦看到了自己的飞黄腾达的未来。闲暇时节,她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她或他的朋友一起,在周末沙龙里聚会。
然而,今天早上,这也许是她来巴黎三年中的第一次,利兹·芬奇对凯旋门不再那么感兴趣了。她对那混乱的交通亦熟视无睹,她所专注的是雪铁龙反光镜中自己的映像。
她从反光镜中所见到的映像,对她实现自己的梦想丝毫也增添不了多少光明,相反,倒使她深感沮丧。别说实现梦想无望,连继续呆在巴黎都成了问题。
因为,今天早上,当利兹·芬奇在国际联合通讯社巴黎分社比尔·特拉斯克办公室时,她偷偷瞥了一眼桌上的一份备忘录,然后,接受了特拉斯克分配给的任命,而且,她亦知道,她的竞争对手玛格丽特·拉马奇在她之前已有了另一项工作。利兹心里明白,她失去了或者说正在失去信任。她感到,她陷入的是一场姿色的竞争,而不是才智的较量。一旦凭姿色决定胜负时,她就没有任何胜利的机会了。
特拉斯克桌上的那份私人备忘录是从纽约发来的。备忘录上说,纽约总部要求巴黎分社在一个月内紧缩开支,实行裁员,分社的法国人,主要是办公人员,将辞退一半。至于编辑人员,只能从两个特写记者中保留一个名额。这两个编辑,就是玛格丽特和她本人。两人中只有一人留住,留下的人要负更大的责任,承担更多的任务,这被裁的一个,只可能是利兹。特拉斯克在谈起裁员时,在具体人选方面闪闪烁烁。然而利兹却洞若观火,这不能不使她感到恐慌。
三年前,利兹离开威斯康星州的一家报社来API的曼哈顿分社谋一个更好的差使时,她很快被分配到巴黎分社。她的生活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她胸怀着美好的理想,踌躇满志。最近,她甚至还遇上了一个年轻的公司总裁。这个小伙子是巴黎当地人,风流倜傥,对她颇具好感,对她的法语也赞不绝口。这样发展,可以慢慢发展,一两年也许会定下来。不过现在才一个月。如果她被辞退,在一个月内她就不得不被迫离开法国,从此便也失去与查尔斯进一步发展关系的机会。也就不可能再重操旧业。如果运气好,她或许能在塞达尔·拉普狄斯或切茵尼公司谋个差事,处理日常的杂务。往好里说,顶多与一个保险公司的小职员结婚,生下两个呆头呆脑的孩子。
整个局势就摆在这儿,要想在API的分社里谋得这唯一的一个特写记者的名额,她就必须打败玛格丽特。而这场竞争又恰恰酷似选美比赛,尽管利兹并不乐意去扮演这个角色。她明白,她与玛格丽特相比,在记者业务方面,更具才华和能力,但若较量姿色,自己便逊色得多。利兹净干那些出力的苦差事,什么经济状况或汽车展览的报道啦之类的采访,定会派到她头上。每次,玛格丽特总会委以美差,被派负责一些能大出风头的任务,报道时装表演啦,采访著名的政治家、作家以及影视明星等等。
今天早上的这次安排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时下,有不少轰动一时的冷门消息要去报道,利兹一再恳求去采访,从而可以证明自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记者,分社必须留用,然而,特拉斯克把这任务指派了玛格丽特·拉马奇,浅薄轻浮的玛格丽特自然感到心满意足了。
比尔·特拉斯克确有自己的精明之处——他善于抓住那些最能吸引公众注意力的新闻事件——比如,法国内政部长安德烈·维隆,一心想当总理,不幸卷入了一场会震惊全国的丑闻中而被搞得焦头烂额。他与一个名叫韦德曼的地下分子搞了一些交易,发行了一些欺骗性的高额债券。通过内政部长签名同意,金钱源源而来,但债券的实际价值却不能保证。现在的问题是,维隆因为相信韦德曼而不知情地跟着干了一些非法的交易,还是原本就是秘密联合搞这种获取暴利、发不义之财的勾当?比尔·特拉斯克嗅出了这个事件的轰动效应,看准了可以来一次大作文章,为搞个像30年代使法国声名狼藉的斯塔维斯基事件的丑闻造势。
说真的,让利兹·芬奇去报道这个丑闻,那真是恰得其人。但一小时前,这个机会已落到玛格丽特手中了。利兹分到的是去报道这项毫无兴趣的宗教案,去参加一次记者发布会。巴黎的红衣主教要发布什么事情,这样的消息,纽约总部的任何人都会不屑一顾的。
玛格丽特之所以搞到这份差使,是因为可以靠她的美色去引诱维隆吐露真情,利兹被充军去于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苦活儿,是因为上天没有给她能够用肉色去引诱男人的天性。
这一切都映现在她的汽车反光镜中。
她那一头红发,在最近一次漂染中成了枯黄色。她那副鼻子的德性,也不像罗马人那样受看。双唇很薄而阻绷得太紧。下颌有些突出。虽然她的肤色可说是无可指责,她的情态却仍然低沉、悲哀。她清楚,有些在反光镜中是映现不出的,但那些更令人神伤。她的硕大的乳房丰满得有点出格,而且有些下垂。她的臀部也太大。两腿有点向外弯。她的身高大约五英尺三英寸,身材的外形更加不中看。她的最好的部分——也是自然赋予她的真正残酷的一面——反倒看不出来:她的智慧。她极其聪慧,富有创造力,办事果断。
然而,就连她的大脑也有点不自主,魂不守舍,玛格丽特在办公室里的情景竟浮现在面前。玛格丽特,28岁,比她小4岁,生就的一副模特儿的身材,而事实上,她确经培训当过一段时间的模特儿。她身材修长、优美,乌黑的头发,容貌艳丽,双唇饱满红润,坚挺适度的法国女郎的乳房令人倾倒向往,她的双腿长长的,一个十足的色艳俱佳的尤物。她的头脑简单、智力平庸,可谁去在乎这些?上天真是太不公平了。
利兹把车拐向蒙特格尼大街时,她又把神收回来。她突然意识到,比尔·特拉斯克之所以指派玛格丽特去完成这趟美差,不仅是他指望玛格丽特去勾引内政部长维隆,还因为他本人也对她有非分之想,说不准,他已经把她弄到手了。
利兹心里一直在嘀咕,如果她的判断无误,弄不好就会是这样,下月,她竞争这个唯一的名额的希望就很渺茫。玛格丽特有接近上层的机会,可以充分地卖弄和表现自己,而她利兹,默默无闻,去作那些不起眼的报道。
她把车开到阿特内广场前,刹车停住。穿制服的门卫替她把车门打开,用一种貌似谦恭、却又不那么真诚的,或者说有点轻佻的微笑向她致意。她取出棕色的公文包,匆匆走进饭店。宽敞的门厅里有几个皮肤黝黑的来自中东国家的宾客在闲聊,但没有一个人对她看一眼。
利兹走向电梯要到第二个小门厅处,那里有一处供宾客喝午后茶的长廊。利兹努力回忆她应该到哪里去。她原来想到楼下会议室去,但走到电梯前,她记起来她的目的地,她停下来。特拉斯克指派她时曾给她一封电报,电报上说,巴黎红衣主教布鲁内特,将于今天上午十时,在阿特内广场饭店萨隆大厅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布重要消息。萨隆大厅是大饭店内一间专供发布重要新闻用的场所。利兹转身向着通向大厅的过道走去,思忖着天主教会要发布什么样的重要消息,大概是些宗教教规的改进,无关紧要,在API闻报道中毫无分量。
通过开着的玻璃大门,利兹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样一个有关宗教的记者招待会,居然出人意料地有吸引力。这间又窄又长的大厅内,布置得很庄重,顶上悬挂着三支枝型吊灯,墙壁上装修着棕色雕刻镶板。大厅内座无虚席,挤得满满的。利兹用力挤过去,来到大厅后面的一张桌子旁边,桌子的上方有一张路易十五的巨幅油画像,桌子摆好了咖啡。利兹意识到,大厅内有阵骚动,招待会马上就要开始了。那些仍在站着的记者也纷纷抢占座位。
利兹在就近的一把空椅子上坐下,她认出在座的布里安·伊万斯,伦敦《观察家》报驻巴黎的一位记者。她在无数的鸡尾酒会上见过他。“布里安,”她喊道:“怎么回事,这么多人?”
伊万斯来到她身边,小声对她说:“我听说,教会将宣布来自卢尔德的一条重要消息。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不过,这种事卢尔德不常有,可能有什么重大的事要公布。”
“等着瞧吧,”利兹不无怀疑地说,她坐在那把空椅子上,打开公文包,找出铅笔和笔记本。
她刚准备就绪,突然听到那扇高大的玻璃门呯地一声关闭了。接着,她看见大理石的壁炉前,有一临时搭好的平台,一位身穿白色法衣的人正在结束简短的开场白。她听到“红衣主教布鲁内特”,看见个身穿教士法衣,戴着眼镜,身体健壮的老者走向讲台。此人拿着两份文稿,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在诵经架上,用手校正了一下角质眼镜框。
“现在,我宣读一项简短声明,”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大声用法语宣布。“宣布之后,我将回答诸位的问题,时间为十分钟。”
接着,他开始宣读他的声明。
“在坐诸位必定知道,1858年在卢尔德的马萨比耶勒山洞,圣徒伯纳德特·苏比劳斯目睹圣母玛利亚显灵的事。许多教徒前往山洞祈祷,饮用伯纳德特在山洞内发现的泉水,使得残疾以及种种病疼立即治愈了。教会曾及时地宣布了这种具有神奇的源泉的疗效,大约有70例。卢尔德也一举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宗教圣地。
“圣母玛利亚在显圣时,除了向伯纳德特谈到宗教信仰外,还向她揭示了三个秘密。的确,伯纳德特一直严守着这三个秘密,直到她去世。最近发现,伯纳德特在离开卢尔德到内韦尔的圣吉尔达德修道院当修女后,曾把这三个秘密写进了日记中,她把日记留在她在巴特里斯的一位亲戚家中保存。
“伯纳德特的这本日记现在已被发现,其手迹已经由科学方法得以确认。
“我们已经知道,在日记中,伯纳德特亲笔记下了圣母玛利亚对她讲的三个秘密,前两个秘密都是有关她本人的,不那么重要,也已成为事实。而第三个秘密,就是1858年2月23日圣母玛利亚在第七次显灵时授予伯纳德特的那个秘密,至今未得到验证。”
红衣主教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下去:“伯纳德特已经记下了告诉她的这个秘密应验的具体日期和时间,即在今年从今天算起的三个星期后。在教皇约翰·保罗三世陛下的恩准下,圣母玛利亚向伯纳德特亲授的第三个秘密,今天就向世界宣布。
“圣母的启示是——
“她,圣母玛利亚本人,将在20世纪重新在卢尔德的马萨比耶勒山洞显灵。‘她告诉我’,伯纳德特写道:‘她像见到我那样再次显灵,将会在另一个人面前显现,这个人将得到她的神奇的治疗。她嘱咐我,我在世时,不准向任何人透露这个秘密,不过,如果我愿意,在我进入天国之前,我可以记下她重新显灵的日子。因此,在我自己的私人日记里记下了这个秘密,以便有朝一日别人可能读到。’于是,伯纳德特便记下了圣母玛利亚重新显灵的日子。这就是今年从现在算起的三周后,即三周后的连续八天,从八月十四日至八月二十二日,是她重新显灵的准确日期。
“这就是教皇郑重向世界宣布的秘密。圣母玛利亚将重返卢尔德。”
利兹·芬奇坐在那儿,手中的铅笔凝固住般停在笔记本的上方。她坐在那儿一动也没动,她完全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
利兹·芬奇坐在API办公大楼三楼的办公室后面,写完了这则不可理喻的神奇的新闻。她把文稿送进身边文字处理机旁的打印机上,然后,整理好印完的纸页,带着走到比尔·特拉斯克的装有落地玻璃窗的办公室内。
特拉斯克的衬衫卷着袖口,肥胖结实的身躯坐在木制的摇椅上,似乎是在圈点新到的《费加罗报》的重点新闻。利兹的目光又被特拉斯克的头发吸引住了,因为他总是把头发梳成他所崇拜的新闻偶像——H·L·门肯的式样,一种20年代巴尔蒂莫流行的发式。这同他的体形并不相称。利兹倒想知道,他的情妇玛格丽特对这种发型是什么看法。
她闷不作声地把她的新闻稿交给特拉斯克。“全写好了,请过目。”
特拉斯克看了一眼标题,抬起头。“真有其事吗?”他嘟哝着。他继续读下去,又重新抬起眼来,“它将把半个世界的人吸引得拥到卢尔德去。”
特拉斯克再次被这篇文稿所吸引,他看完了第二页和第三页。他把文稿交还给利兹,“好,太好了。我很喜欢它,一字别改,照发。”
利兹倒犹豫起来了,“你认为它真值得占这么大的版面吗?”
“值得,为什么不呢?这是条重大新闻。”
利兹感到不以为然。“这是骗人的,比尔,这你清楚。你对这则胡说八道的消息压根儿就不相信,是不是?”
特拉斯克费力地在椅子上坐直。“亲爱的,”他说,“我相信不相信并不重要。世界上7.4亿天主教徒大多数相信它。每年到卢尔德去的500万信徒相信它。5000名声称在山洞治好病的人相信它。几乎70位出现奇迹,恢复健康的幸运者相信它。考虑到这些情况,报道圣母玛利亚显灵的新闻其影响可谓大矣,这也正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不过,我仍感到这是胡说。”利兹说,“总算把这篇文章写完了,我倒感到高兴。”
就在她转身离开这间办公室的当口,又听到特拉斯克叫住她。“继续干下去,亲爱的,”他等她把脸转过来。“你还没有干完,利兹。你只是刚刚开始,我会让你到卢尔德去作追踪报道,这便是你下一步的主要任务。”
这无疑是一个打击,利兹感到很不受用。“你怎么总是让我去干这些事,比尔?别让我再去写诸如灰姑娘、金钥匙、三个狗熊之类的故事了。这种事还是让特约记者去干吧。这根本没有报道价值。为什么不派我去干我能发挥特长的事——比如,类似维隆丑闻什么的。”
特拉斯克面无表情。“我敢肯定,玛格丽特有能力写好维隆丑闻。她有维隆,你有了圣母,利兹。别再写什么别的了。写一篇圣母显灵的目睹性文章,那肯定是个大题目,定会令所有人皆大欢喜。”
利兹原来想与特拉斯克舌战一场,告诉他指派她到那个荒凉的比利牛斯地区,真的令人大失所望;可他却派玛格丽特报道一件十拿九稳会成功的差使,这不公平。一点也不公平。
不过,此时她所看见的只是他的头顶,那个门肯式的发型。看得出,他与她再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所以又伏案工作起来。她明白,与他继续打嘴官司根本没有用。
他意识到她仍在眼前,他头也没抬地大声说:“去吧,年轻的小姐。那地方许多可怜的灵魂等候着拯救呢。”
“去他妈的,”利兹压低声音说,转身离开了那儿。“发布这些新闻,天晓得地球上有谁会相信这劳什子。”
从停车处到惠特尼医生办公的芝加哥摩天大楼要走半个街区。惠特尼医生办公室设在该座大楼的23层上,正对着电梯。尽管早上的濛濛小雨下得不大,它还是把阿曼达·斯潘塞时髦的蓝色雨帽和雨衣淋湿了。在通往惠特尼医生办公室的门厅里,阿曼达取下雨衣,在女洗手间停留片刻,看看是不是因为戴雨帽而把她那头理短的褐色头发弄乱了。果如所料,她于是把头发抚平,摘掉驾车用的蓝框眼镜,把它擦干,塞进手袋里,径直朝肯·克莱顿的医生惠特尼的房间走去,这是约好的一次晤谈。
优雅的接待室内,所有的罩在家具上的盖巾全是令人感到安详柔和的浅绿色。阿曼达把帽子、雨衣挂在木衣架上,朝着那位坐在桌子后的头发已灰白的女接待员走去。
那个妇女早已等在那儿,“您是斯潘塞小姐吧?”
“是的,我希望是按时到达的。”
“不错。不过,我恐怕医生还得耽误几分钟,他马上就见您。我知道他急于要见您。您坐下等好吗?”
“谢谢。”
“顺便问一声,克莱顿先生近况如何?”
“还有点儿虚弱,但仍能每天上午到办公室工作半天。”
“听到这消息很高兴。克莱顿先生真好,是我见到的一个最具魅力的年轻小伙子。斯潘塞小姐,我们都祝他早日康复。”
“谢谢,”阿曼达说,同时随便从墙上的搁物架上取下一本杂志,它的每一页都有医药广告。她坐下来,来回翻阅着这本杂志。接着,她翻到一篇附有彩色图片和表格的文章,都是关于糖尿病的。阿曼达对它毫无兴趣,根本没有耐心读下去。她把这本杂志翻开,放在膝盖上,随意地浏览着。
不错,阿曼达暗自寻思,接待员说得很对,肯的确很有魅力。两年前的夏天,阿曼达同肯初次邂逅才半小时,就被他的魅力深深吸引住了。克莱顿家族,包括肯的父母在芝加哥北岸有一幢私人住宅,布置得富丽堂皇。那一次,克莱顿家族在宅邸的院子里举行一次宴会。这种露天宴会大多是伯纳德·B法律公司成员的非正式工作会餐。这家公司由肯的父亲创建,享有很高的声誉。克莱顿的儿子肯作为合伙人,在公司专门从事财产计划工作。公司的一位年轻职员邀请阿曼达出席了这次宴会。
从那以后,阿曼达和肯便开始定期约会,不到一年,两人便在阿曼达的位于密执安大街的一套有5个房间的公寓内同居了。人人都说他们俩是天生的一对。肯,33岁,5英尺11英寸高,一头不规矩的蓬乱的黑发,刚毅、强壮,仪表堂堂,一派男子气概。他体魄结实,肌肉发达(参加手球比赛曾获得冠军)。阿曼达30岁,同样喜欢体育运动(擅长打网球),是一个标致的美人,褐色的大眼,轮廓分明的鼻子,鲜润诱人的红唇,颀长的身材,饱满的胸脯,还有一双迷人的大腿。智力和头脑也如肯一样机智、聪敏。
陌生人总是对阿曼达的职业羡慕不已。她是个收入颇丰的持有开业执照的心理学家,在全天工作之余,还能抽出一些时间进行私人会诊,而且还在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她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是从早年阅读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开始的。她最崇拜的心理学家是卡伦·霍尔奈,认为她是心理学领域内最伟大的女心理学家。约翰·B·华森在心理学界早已名闻遐迩,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这无疑促成了她到芝加哥大学学习的决心,而卡尔·罗杰斯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这一事实,也吸引她到这所学校工作过一个时期,其结果是,她由此开始了私人会诊。
她相当忙,肯也是如此。他们只在晚上或周末约会,见面时几乎有一多半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他们在性生活方面十分和谐,一周至少做爱四次,由于肯善于体贴而且富有经验,他们每次做爱都妙不可言。
一年前,两人的关系最后确定下来,互相都难分难舍,他们决定尽快结婚。肯的父母伯纳德·克莱顿和海伦,克莱顿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希望在教堂举行正式婚礼。不过,肯和阿曼达却对结婚仪式并不那么看重。阿曼达的父亲是明尼苏达州人,信仰天主教,但很开明;而阿曼达的母亲却没有任何宗教信仰。
婚礼决定在今年八月举行。
然而,一天傍晚,肯在参加手球赛的中途突然垮了下来。他的右腿竟不能站立,只得退场。他的腿,确切地说是大腿疼痛难忍。这是发生在六周以前的事。惠特尼博士,克莱顿家的外科医生,曾请来许多专家为肯检查、会诊,作了X光透视、化验。最后的结论是,肯患了恶性毒瘤,或者说骨癌症。由于骨组织的恶性变化,它逐渐扩散至右大腿股骨,病情会慢慢恶化,肯会失去行动能力,需要拐杖帮助,最后将依靠轮椅。一般说来,骨癌是不治之症,可能治愈的办法有三种: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疗法。上述三种方法对肯来说是否可行,专家们的意见是肯定的。惠特尼医生开始为进行一次成功的手术作准备。可是结果却不容乐观,有很多情况是难以预料的。但是成功的希望也不可排除,实际上,也没有别的可以选择了。
由于外科手术已经安排好,将在最近进行,肯和阿曼达的婚礼日期也只好往后推迟,谁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呢?
阿曼达思考着这一切,不禁万分沮丧。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寡妇,可她还没作过新娘啊。
不过,使她聊以自慰的是还有这次手术,不管怎样,仍然存有一线希望。
“斯潘塞小姐,”她听见接待员说,“惠特尼医生现在就见你。”
女接待员把过厅的门打开。阿曼达拿着手袋站起来,进了门。她穿过短短的走廊,走进惠特尼医生的私人办公室,并随手把门关上。她暗自纳闷,惠特尼医生约她见面会商量什么事呢?她似乎已经预感到是某种不吉利的事。
惠特尼医生已从他桌后的座椅上站起来。“斯潘塞小姐,”他说,示意她坐在办公桌前面的一张椅子上。惠特尼医生总是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印象,让病人和家属信心倍增。他四方大脸,额头有一些皱纹,两鬓的头发已变白,显得和蔼可亲。不同于商业电视上出现的那些冒牌医生的形象,惠特尼医生总能让人感到他具有经验、智慧和权威性。
待阿曼达坐好后,惠特尼医生也在皮椅上坐下,关上放在桌上的病历夹,直截了当地说:“斯潘塞小姐,我想我们最好面对面地谈谈。我想谈谈有关为肯动手术的情况。我希望这样冒昧打扰你,不会让你感到不便?”
“没有比肯动手术更重要的事了。”
“我知道他同你谈过这件事,眼下我们只有这唯一的选择。”
“他只对我说了一点点。手术能否成功不敢担保,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决定动手术。我很高兴他作出这种选择。对此我很赞同。”她犹豫了一下,“手术成功的可能性怎样?”
惠特尼医生开始回答,显然每句话都经过斟酌,“动手术还有治愈的可能,但不动手术却毫无希望。骨癌治疗,最近有所进展,令人欢欣鼓舞。不过,我担心的是,这种进展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大约一年前,我读过一篇由巴黎的莫里斯·杜瓦尔博士写的论文,他设想使用一种新的治疗法,运用遗传工程学进行手术和移植。虽然就此而言,他的实验十分成功,但眼下只用于哺乳动物,而不是人。我曾同一些本地有名的外科医生讨论过这种治疗法,他们也知道杜瓦尔的突破性实验,但是他们都认为,目前还不能运用于人类。由于时间相当紧迫,我们不能等待,我们只有选择手术,替换恶性肿瘤所在的右腿组织。有时候,治愈效果相当好。”
“有时候。”阿曼达小声重复这个词。
“让我说得具体些,”惠特尼医生说,“一切取决于患者的病历。如果在继续恶化以前,尽快动手术,肯定会有希望——有30%的机会能根除癌细胞,恢复正常功能和生活。不过,据统计数字表明,仍然有70%失败的可能性。尽管如此,我得重复一遍,眼下别无选择。”
“好吧,我们什么时候动手术?”
惠特尼医生皱起眉头。“不做手术了,”他淡淡地说,“我原来计划是在本周,可现在,决定取消手术。”
阿曼达差点儿从椅子上跳起来,“我的天啊,为什么取消?”
“这就是我今天约你来的原因,你是肯最亲近的人,我想与你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惠特尼医生清清喉咙,目光望着一边。“昨天我还见过肯,向他简单谈了进行手术的最后期限及有关问题。他同意了,同意动手术。今天早晨,我接到他打来的第一个电话。他突然改变了主意,不赞成动手术了。”
阿曼达非常惊奇。“他说什么?他不愿动手术?今天早晨我没同他谈过——他还在睡觉——所以我不知道有这回事。但是这种决定太荒唐了。你会相信吗?我们都一致认为手术对他是唯一的机会。”
“显然肯没这样想过。他认为现在有更好的办法。你看过今天早晨的报纸吗?”
“还没有。”
“得看一看。”惠特尼医生从桌上一角取过《芝加哥论坛报》,递给阿曼达。她瞥了一眼头版,显得更加困惑起来。“全是有关卢尔德的大标题。”
“翻到第三版,把它全读完。”
阿曼达打开报纸,翻到第三版,大标题立即跃入眼帘:圣母玛丽亚重返卢尔德。这篇报道的作者是利兹·芬奇,发自巴黎。
阿曼达急切地开始读这篇报道。她读完后,让报纸落到了地板上。待她抬起头时,正好同惠特尼医生的目光相遇,这篇报道的重要内容确实使她感到震惊。“圣母玛利亚重返卢尔德显灵?一百多年前,一个农村姑娘的幻觉?你是说肯读过这篇文章而且相信会是真的?”
“是的。”
“肯相信这个奇迹会救他的命,而不相信手术会成功,是这样吗?惠特尼医生,肯不会这样想,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不会相信这种奇迹。他压根儿不是虔诚的教徒。你了解他。他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富有理智,逻辑判断能力强。”
“除非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内科医师说道。“可一旦他绝望到了极点,又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这决不会是肯的本意。”
“你了解他的母亲吗?你知道海伦·克莱顿是虔诚的教徒。你能想象这则报道对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她立即想到了肯的病情。因此她不愿肯冒险去动手术,她决心已下,认为卢尔德的奇迹为她儿子的痊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她已经让肯去会见他们家的牧师赫恩神父,在同赫恩神父见面后,肯才打电话通知我取消手术。他告诉我他将到卢尔德去。他现在已完全相信,到了那儿,会有一次使自己痊愈的奇迹出现。我没法同他争辩,同一种盲目的信仰争辩往往无济于事,虽然这种信仰同他的天性并不一致。”
阿曼达坐在那儿,直盯着自己的手提包,仿佛受到了重重的一击。“惠特尼医生,我的工作一向注意实际。你知道,我是心理学家。”
“我知道。”
“或许,肯的这种突然心理异常只是暂时性现象。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让他去卢尔德,让他祷告奇迹出现,让他相信那个传说确实是真的,但事实证明他的病不会因此而痊愈,那时可否再让他回来?那时候他会因此而恢复正常的理智,同意手术治疗吗?”
“斯潘塞小姐,我必须坦率地告诉你。我得再重复我刚才说过的话:就这种病而言,时间最为宝贵。耽误一个月对于肯来说损失可能无法弥补,至少30%的手术成功机会会减为15%。他生存下来的希望本来就极其渺茫,如果这种机会再减低一半,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是事实。除非他确实会因为那奇迹而痊愈,否则他将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我很抱歉。但我不得不向你指出这件事的后果,提醒你注意这个事实和眼下的局势,希望你能劝说肯认真考虑考虑。我希望你能尽力办到。”
阿曼达拿起手提包,霍然站起来:“我马上就去办。”
惠特尼医生也站起来,“你是去见肯还是他母亲?”
“谁也不见。现在同他们商谈,不可能改变他们的决定。我马上就去见赫恩神父,马上就去。他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下午晚些时候,阿曼达才得到赫恩神父的同意约定见面交谈。即使是这样一次短暂的会谈,也并不那么容易。她一再说明她同伯纳德和海伦·克莱顿家的友谊以及同肯·克莱顿的关系,才终于如愿以偿。
在某方面,不管怎么说,拖延与赫恩神父的会面时间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安排好见面的时间后,阿曼达就意识到,对她来说,即将要同一位受过教育的基督教牧师谈及卢尔德及那神奇的治疗法,她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她含糊地记得读大学时,也许曾看过根据电视剧改编的一部有关伯纳德特和她的启示的电影《伯纳德特之歌》,可对于奇迹本身却一无所知。
因为赫恩神父下午四点半才同她见面,所以阿曼达有五小时的时间来考虑这次会谈。她花一个多小时打电话给秘书,安排有关事项,通知今天下午同病人的会诊全部取消,然后在芝加哥闹市区的一家顾客满盈的咖啡馆里要了一盘色拉,饮了两杯咖啡。
之后,她花了四个小时的功夫,在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浏览了她能找到的有关伯纳德特和卢尔德的书籍和资料。其中,弗朗西斯·巴金森·克耶斯的《卢尔德的伯纳德特》对此事持肯定观点;阿兰·里曼的《卢尔德的欢乐》则只讲述传说;而D·J·威斯特博士所撰写的《卢尔德的十一个奇迹》则持否定态度。阿曼达还抄录了一些笔记。与赫恩神父约定的时间快到了,她觉得他们见面时再讨论有关卢尔德的奇迹,心里踏实多了。
被称为善良的牧羊人的这所教堂位于林肯公园附近,占地面积很大,它设有停车场。从祷告厅的规模和它保护很好的外观来看,显然得益于某财团组织的资助。当然,阿曼达意识到,她未来丈夫的父母一定是这家教堂的财源支柱。
阿曼达无心欣赏教堂庄重巍峨的建筑,径直走进去,被人领到赫恩神父的办公室。神父的面孔圆圆的,肚子鼓鼓的,看起来容易使人接近。他的办公室同教堂的富丽堂皇恰成鲜明的对比。窗上挂着浅灰色的窗帷。屋里有一个壁炉,壁炉上放着一个大的耶稣受难铜像。赫恩神父让阿曼达在他桌旁的一张天鹅绒面椅上坐下,然后自己也坐了下来。
在他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一个有框边的约翰·保罗三世的画像。
赫恩神父首先表示歉意说:“平时见我并不难。我喜欢会见人,并不限制人们来教堂求见。不过,今天是个少有的大忙日子。我很抱歉未能马上许诺你来访,斯潘塞小姐,我是在百忙之中才挤出这么点时间来见你,而且我只能给你20分钟的时间。也许,咱们可以另找时间——”
“不必了,”阿曼达说。“20分钟已经足够了。”她清楚地意识到她不能拐弯抹角。她必须尽快地说到正题上来,“我已经在电话上告诉你,我是肯·克莱顿的未婚妻。”
“很高兴能认识你。是的,我已经知道了一些你的情况。我将主持你们的结婚典礼。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在晚些时候履行此职。”
“这么说,你知道肯的病情,知道他得了癌症?”
“我是从他父母那儿知道的。现在克莱顿先生本人也对我讲过。我猜想,你已知道他今天早晨来过我这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谈论了他的病情状况。”
“这正是我来这儿的原因,”阿曼达说,“想同你进一步谈谈。”
“很高兴有机会同你交谈,”赫恩神父以肯定的口吻说。
在阿曼达看来,赫恩神父似月亮般圆胖的脸庞毫无表情,没有流露出丝毫觉察到她此次来访目的的迹象。不过,阿曼达很清楚,在神父冷静的面容下掩饰着常人无法看出的隐情,对于阿曼达来访的动机他并非一无所知。
“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我。”阿曼达说。“你知道我是临床心理学家吗?”
赫恩神父双唇紧闭,脸上掠过一丝惊奇。“不,”他说,“没有,我从没听说过。”
“我对病人进行私人治疗。”阿曼达说,“我在芝加哥大学担任部分课程,任教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以及人格理论。我谈到这一点,只是因为我想让你明白,我对于肯的病况的关切并不只是因为我爱他,还因为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我对他的病情持相当客观的态度。神父,你知道他的病严重到什么程度吗?”
“是的,我知道,斯潘塞小姐。我很同情他和你们的痛苦。我会祈求上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
“谢谢你,赫恩神父,我非常感激。”她竭力想控制住自己,不想在声音中流露出任何一点儿挖苦讥讽的情绪。“祷告也许有用,我恐怕肯不只需要这些。这唯一的希望,真正有效的希望是尽快动手术。直到今天早晨见你之前,他一直在为这次手术作准备。现在他取消了手术,打算去寻找奇迹。对我来说,神父,他作出这种决定无异于自杀,令我痛苦万分。只有手术——”
赫恩神父打断了她的话。“斯潘塞小姐,我绝没有劝说过克莱顿先生放弃手术。作为神父,我对一位教区居民选择医疗手段无权干预。这是克莱顿先生本人亲自作出的决定。当今天早晨我们交谈时,他对手术的成功性表示很大的怀疑。他说,如果现在他动了手术,就将失去圣母玛利亚在卢尔德显灵时这样一次天赐的机会。他意识到,手术后,他或许会逐渐恢复健康,但也将会长期卧床不起,这样他就无法直接得到圣母显灵时神奇治愈他的不治之症的机会。克莱顿先生本人亲自作了抉择。他决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上帝和圣母——永远地——让上帝和圣母给他机会,正像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被痛苦折磨着的朝圣者们那样,使自己能得到神奇的治疗。”
阿曼达不由怒火中烧,险些失去控制,这简直在拿生命作赌注,视人类生命为儿戏,可这位道貌岸然的神父却似乎对这些谎言置信不疑。“赫恩神父,难道你真的相信这一切?”
神父顿时一惊。“你说什么来着——相信什么?”
“你真的相信那没文化、没教养的女教徒亲眼见到过圣母玛利亚?等一等,让我说,让我说明我的看法,请不要误会我对教会有意亵渎。即使咱们承认真的有这样一位圣母玛利亚存在,让伯纳德特现身说法——说她亲眼见过圣母,但是传播圣母启示的方法也很不明智,令人怀疑。从我阅读的资料中证明,很显然伯纳德特身患歇斯底里症,是一个神经极不健全、不正常的女人。她住在偏僻的穷困山村,经常食不果腹,疾病缠身,几乎愚昧无知,但她毕竟是年轻少女,仍然渴望着爱情、声名和荣誉。这种身世的姑娘最容易产生幻觉,因此渴望想象出一个像圣母玛丽亚那样美丽的朋友,而且深信自己确实同圣母相见,谈过话。伯纳德特的这种幻念进而发展,坚持声称她亲眼看见圣母玛利亚。当时以及自那以后的一些人,为了实现他们个人的某些愿望,也在幻念中相信这真是确有其事。”阿曼达停下来,吸了口气。“神父,你难道真的希望我把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的生命托付给130年前一个莫须有的村姑,用她的所谓奇迹去拯救他的不治之症吗?难道你真的要我相信,肯以及任何其他身患绝症,很难用医药治愈的人如果在法国某个山洞前俯首跪拜,向圣母祈祷就能真正痊愈吗?而这一切只不过因为那位头脑简单的农村姑娘伯纳德特的缘故,她成天做白日梦,胡思乱想,声称她曾在山洞亲眼见过并且同圣母交谈过,足足有18次。”
阿曼达身子往后靠着座椅,暂停下来,准备随时还击神父因她这番话必然会作出的任何驳斥。然而,出乎她的意料,赫恩神父丝毫不为之所触怒,依然那样平静、自信。
赫思神父的回答既沉着又固执:“如果圣母没在山洞显灵,而且确实没被一个纯洁、善良的教徒看见,没同她交谈过,也没有赋予山洞以特别的力量,你如何解释自那以后出现的在科学或医学方面仍然难以说明的事?你如何解释将近70个人曾经受益于这种神奇疗法而免除了疾病。他们都被世界各地最有名的医生诊断治疗过,其病症被确诊为不治之症。你又如何解释上述经过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作最后检查已得出了结论的病例,全都被彻底治愈了,但这不是靠手术或医药,而是靠那神奇的力量?你怎样解释近5000名各种各样的残疾人或即将垂死的人,由于到了卢尔德山洞全部康复?”
阿曼达已经从手提包中取出在图书馆作的笔记,瞥了一眼,说:“我读过一位医生对11例在卢尔德接受所谓神奇疗法而写的研究报告。他提出了疑问,‘这种疗法到底真引起了身体体质的变化,还是由于心理因素方面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病例,或绝大部分这种所谓的治疗,都是由歇斯底里症而引发的疾病,由于情感骚动而导致身体的病变,如精神崩溃、焦虑、紧张,进而影响到心脏、血液、肾器官等方面的疾病。‘在催眠状态下’,他写道,‘给予一定的暗示,病人会产生由于想象中的烧伤而引起的水疱,甚至皮肤会出现擦伤和充血的反应。’以同样的方式,由于卢尔德奇迹的这种类似催眠术的影响,由于幻想而加重的病症也能用幻想或者说幻念来使之减轻甚至治愈。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是已足以使治愈者相信,这完全归功于某种料想不到的奇迹。”
“我猜想,”赫恩神父无可奈何地说,“你根本不相信卢尔德的奇迹。”
“神父,就我的职业而论,我见过许多病例——也研究过许多发病史——精神的因素或力量能对身体产生影响。绝不能仅仅依靠精神治愈法。当然更不适用于肯这样一个身患骨癌的病人。我相信他的病通过手术会得以治愈。我不会相信一个想象的、无中生有的神话。不相信,神父,我不相信卢尔德的奇迹。”
“不过,你来我这儿不会是同我辩论的吧?”
“我来见你因为我相信,不管你的职业是什么,你应该是个理智的人。我希望,你能劝说肯放弃到卢尔德接受神奇治疗的念头,劝他别拿生命开玩笑,也希望你劝他下决心立即接受手术治疗。我希望你能理解我,而且我希望你能帮助我。”
赫恩神父一时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斯潘塞小姐,我不能帮助你因为我不理解你,就像你不理解我一样。我们谈论的观点不同。我讲的是信念,是对上帝、对圣母玛利亚毫无保留的虔诚和信仰,是完全相信上帝、圣母降灵这一奇迹。如果你不理解我的信念,我们之间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阿曼达听了这话非常反感,“那么你的意思是说,你不可能劝肯改变主意,而是仍然要他到卢尔德朝圣,等待圣母显灵和奇迹出现了?”
“是的。我已经设法安排让克莱顿先生跟随由我的一个老同事和朋友带领的英国官方朝圣团前往卢尔德。这位朋友是伦敦的伍德科特神父。我衷心祝愿,克莱顿先生的朝圣之行取得圆满成功。”
阿曼达吸了一口气,站起来。“你是说,已经替他安排好了行期?”
“乘坐从伦敦到巴黎再到卢尔德的旅行专列。是的,我已替克莱顿先生定了车票。”
阿曼达走向办公室门边,突然又转过身。“我希望你定两张票,”她说。
“两张?”
“是的。一张给肯,另一张给我。我不可能让那个傻瓜单独去冒险。谢谢你,神父,我希望,咱们下次见面不会是在葬礼上。”
谢尔盖·季霍诺夫坐在卡迪拉克轿车里,离开联合国大厦前往位于纽约第67号东大街的S国领事馆。他仍然沉醉在联合国为他举行的招待会上那热烈而隆重的氛围中,他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尤其受到第三世界国家代表们的欢迎。S国驻联合国大使,性情温和的伊萨柯夫即席作了一般性的讲演;而他——季霍诺夫,S国老资格的外交部长,总是被派到纽约就国际国内的一些重要事务发表官方声明。
今天上午的讲话,涉及同美国旷日持久的原子武器竞争问题,这是最为公众注目的敏感话题。他的发言相当成功。如果他在讲话中有什么保留的话,那就是由总理斯克雷亚宾本人事先就限定了的内容,甚至还包括被他删去了的一些带抨击性的讲话。有一件事情使季霍诺夫很恼怒,那就是斯克雷亚宾对美国奉行的这种折衷和温和的政策。他知道,自己比国内任何掌权人物更了解美国,他们简直就像是面对威胁和严厉而变得驯服的小孩。尽管如此,虽然他在发言中措词有所保留,但他相信,在阐述主要的外交政策立场方面,他的讲话仍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还有另外一件事困扰着他,那便是本国代表团一位主要成员对他的讲话竟然采取了粗暴的方式。在他讲话当中,伊萨柯夫大使突然离开座位,走出了讲演大厅。对这种极为莽撞的举动,季霍诺夫大伤脑筋,甚是不悦。
他想对伊萨柯夫谈及此事,希望伊萨柯夫向他道歉,除非伊萨柯夫说出可以令他接受的理由。
或许,这是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因为季霍诺夫刚刚在掌声中离开联合国讲演厅,他自己代表团中的一位成员便告诉他,伊萨柯夫大使留下口信,希望马上在领事馆见见他。也许,季霍诺夫猜想,是在他讲话的当儿,有什么紧急事情要求大使立即离开会场。
现在,他几乎没意识到他的身旁还坐着一名克格勃安全特工人员,他在寻思伊萨柯夫到底将如何解释。他在后座上把身子稍微往前倾一下,透过司机和坐在前排的另一名克格勃的空隙向前望去,S国领事馆建筑物立即呈现在眼前。
进入领事馆接待室,季霍诺夫没料到急躁的伊萨柯夫大使早已在室内等候。大使赶忙带路,把他领入戒备森严的大使办公室,室内装有电动防窃听设备,大使连忙随手关上门。
没等招呼季霍诺夫入座,伊萨柯夫大使就神色紧张地说道:“谢尔盖,非常抱歉在你发表精彩讲话的当儿,我离开了会场。但是,从国内,从柯索夫那儿来了紧急电话,我只好退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原因。”
柯索夫将军是克格勃头子,季霍诺夫继续听着伊萨柯夫讲下去。
“柯索夫将军告诉我,”大使继续说道,“斯克雷亚宾总理患了中风,目前已经昏迷。”
“中风,”季霍诺夫重复道,“他患有轻微的心脏病,这点我很清楚。可他患中风?真是太不幸了。”
“是的。他患其他病,最后总是安然无恙。可这一次,即使他从昏迷中醒来,也肯定会成为一个植物人,或许他会这样昏迷厂去。医生也束手无策,说他最多能活一个月。”
“一个月?”季霍诺夫说,显得若有所思。
“眼下必须选出继承他的人,情况非常紧急,这就是柯索夫将军打电话来的原因。他要我转告你,一次非正式的秘密投票的结果是,压倒多数的赞成票,倾向推举你为下届政府总理。谢尔盖,我祝贺你。”
大使伸出手,季霍诺夫不自在地握住,点点头。
季霍诺夫感到头脑有点儿昏眩。“我……我得坐一坐。”他说,“让我坐下来。”
似乎全身失去平衡,季霍诺夫向沙发走去,摸着沙发把手,在沙发垫上坐下。
“让我来敬你一杯,”伊萨柯夫以祝贺的口吻说,“我们每人来一杯,”他走到食品柜前,侧身对季霍诺夫说,“伏特加怎么样?味道挺不错的。”
“好吧,伏特加,味浓一点更好。”
边倒酒的当儿,伊萨柯夫边继续说道。“谢尔盖,你现在有什么打算?柯索夫想知道。不过,我不知道你对此有何反应?”
“没有什么变化,我仍照原计划在巴黎呆两天,再到里斯本呆两天。然后我告诉我妻子到雅尔塔乡间别墅见面。我想,现在我得开始为期四周的夏季度假了。黑海这几个月正是度假的最佳时节。”
伊萨柯夫拿着酒走到季霍诺夫面前,“也许你应该直接回国去。”
季霍诺夫略加思索。“不,我认为态度暧昧,优柔寡断是很不明智的。还有,我也不希望自己卷入领导层有关国内政策的争论中去。现在当然不是时候,我得按原来的计划进行。我将到雅尔塔,在那儿等候消息。如果柯索夫要见我,可以到雅尔塔来。”
优雅的接待室内,所有的罩在家具上的盖巾全是令人感到安详柔和的浅绿色。阿曼达把帽子、雨衣挂在木衣架上,朝着那位坐在桌子后的头发已灰白的女接待员走去。
那个妇女早已等在那儿,“您是斯潘塞小姐吧?”
“是的,我希望是按时到达的。”
“不错。不过,我恐怕医生还得耽误几分钟,他马上就见您。我知道他急于要见您。您坐下等好吗?”
“谢谢。”
“顺便问一声,克莱顿先生近况如何?”
“还有点儿虚弱,但仍能每天上午到办公室工作半天。”
“听到这消息很高兴。克莱顿先生真好,是我见到的一个最具魅力的年轻小伙子。斯潘塞小姐,我们都祝他早日康复。”
“谢谢,”阿曼达说,同时随便从墙上的搁物架上取下一本杂志,它的每一页都有医药广告。她坐下来,来回翻阅着这本杂志。接着,她翻到一篇附有彩色图片和表格的文章,都是关于糖尿病的。阿曼达对它毫无兴趣,根本没有耐心读下去。她把这本杂志翻开,放在膝盖上,随意地浏览着。
不错,阿曼达暗自寻思,接待员说得很对,肯的确很有魅力。两年前的夏天,阿曼达同肯初次邂逅才半小时,就被他的魅力深深吸引住了。克莱顿家族,包括肯的父母在芝加哥北岸有一幢私人住宅,布置得富丽堂皇。那一次,克莱顿家族在宅邸的院子里举行一次宴会。这种露天宴会大多是伯纳德·B法律公司成员的非正式工作会餐。这家公司由肯的父亲创建,享有很高的声誉。克莱顿的儿子肯作为合伙人,在公司专门从事财产计划工作。公司的一位年轻职员邀请阿曼达出席了这次宴会。
从那以后,阿曼达和肯便开始定期约会,不到一年,两人便在阿曼达的位于密执安大街的一套有5个房间的公寓内同居了。人人都说他们俩是天生的一对。肯,33岁,5英尺11英寸高,一头不规矩的蓬乱的黑发,刚毅、强壮,仪表堂堂,一派男子气概。他体魄结实,肌肉发达(参加手球比赛曾获得冠军)。阿曼达30岁,同样喜欢体育运动(擅长打网球),是一个标致的美人,褐色的大眼,轮廓分明的鼻子,鲜润诱人的红唇,颀长的身材,饱满的胸脯,还有一双迷人的大腿。智力和头脑也如肯一样机智、聪敏。
陌生人总是对阿曼达的职业羡慕不已。她是个收入颇丰的持有开业执照的心理学家,在全天工作之余,还能抽出一些时间进行私人会诊,而且还在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她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是从早年阅读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开始的。她最崇拜的心理学家是卡伦·霍尔奈,认为她是心理学领域内最伟大的女心理学家。约翰·B·华森在心理学界早已名闻遐迩,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这无疑促成了她到芝加哥大学学习的决心,而卡尔·罗杰斯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这一事实,也吸引她到这所学校工作过一个时期,其结果是,她由此开始了私人会诊。
她相当忙,肯也是如此。他们只在晚上或周末约会,见面时几乎有一多半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他们在性生活方面十分和谐,一周至少做爱四次,由于肯善于体贴而且富有经验,他们每次做爱都妙不可言。
一年前,两人的关系最后确定下来,互相都难分难舍,他们决定尽快结婚。肯的父母伯纳德·克莱顿和海伦,克莱顿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希望在教堂举行正式婚礼。不过,肯和阿曼达却对结婚仪式并不那么看重。阿曼达的父亲是明尼苏达州人,信仰天主教,但很开明;而阿曼达的母亲却没有任何宗教信仰。
婚礼决定在今年八月举行。
然而,一天傍晚,肯在参加手球赛的中途突然垮了下来。他的右腿竟不能站立,只得退场。他的腿,确切地说是大腿疼痛难忍。这是发生在六周以前的事。惠特尼博士,克莱顿家的外科医生,曾请来许多专家为肯检查、会诊,作了X光透视、化验。最后的结论是,肯患了恶性毒瘤,或者说骨癌症。由于骨组织的恶性变化,它逐渐扩散至右大腿股骨,病情会慢慢恶化,肯会失去行动能力,需要拐杖帮助,最后将依靠轮椅。一般说来,骨癌是不治之症,可能治愈的办法有三种: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疗法。上述三种方法对肯来说是否可行,专家们的意见是肯定的。惠特尼医生开始为进行一次成功的手术作准备。可是结果却不容乐观,有很多情况是难以预料的。但是成功的希望也不可排除,实际上,也没有别的可以选择了。
由于外科手术已经安排好,将在最近进行,肯和阿曼达的婚礼日期也只好往后推迟,谁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呢?
阿曼达思考着这一切,不禁万分沮丧。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寡妇,可她还没作过新娘啊。
不过,使她聊以自慰的是还有这次手术,不管怎样,仍然存有一线希望。
“斯潘塞小姐,”她听见接待员说,“惠特尼医生现在就见你。”
女接待员把过厅的门打开。阿曼达拿着手袋站起来,进了门。她穿过短短的走廊,走进惠特尼医生的私人办公室,并随手把门关上。她暗自纳闷,惠特尼医生约她见面会商量什么事呢?她似乎已经预感到是某种不吉利的事。
惠特尼医生已从他桌后的座椅上站起来。“斯潘塞小姐,”他说,示意她坐在办公桌前面的一张椅子上。惠特尼医生总是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印象,让病人和家属信心倍增。他四方大脸,额头有一些皱纹,两鬓的头发已变白,显得和蔼可亲。不同于商业电视上出现的那些冒牌医生的形象,惠特尼医生总能让人感到他具有经验、智慧和权威性。
待阿曼达坐好后,惠特尼医生也在皮椅上坐下,关上放在桌上的病历夹,直截了当地说:“斯潘塞小姐,我想我们最好面对面地谈谈。我想谈谈有关为肯动手术的情况。我希望这样冒昧打扰你,不会让你感到不便?”
“没有比肯动手术更重要的事了。”
“我知道他同你谈过这件事,眼下我们只有这唯一的选择。”
“他只对我说了一点点。手术能否成功不敢担保,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决定动手术。我很高兴他作出这种选择。对此我很赞同。”她犹豫了一下,“手术成功的可能性怎样?”
惠特尼医生开始回答,显然每句话都经过斟酌,“动手术还有治愈的可能,但不动手术却毫无希望。骨癌治疗,最近有所进展,令人欢欣鼓舞。不过,我担心的是,这种进展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大约一年前,我读过一篇由巴黎的莫里斯·杜瓦尔博士写的论文,他设想使用一种新的治疗法,运用遗传工程学进行手术和移植。虽然就此而言,他的实验十分成功,但眼下只用于哺乳动物,而不是人。我曾同一些本地有名的外科医生讨论过这种治疗法,他们也知道杜瓦尔的突破性实验,但是他们都认为,目前还不能运用于人类。由于时间相当紧迫,我们不能等待,我们只有选择手术,替换恶性肿瘤所在的右腿组织。有时候,治愈效果相当好。”
“有时候。”阿曼达小声重复这个词。
“让我说得具体些,”惠特尼医生说,“一切取决于患者的病历。如果在继续恶化以前,尽快动手术,肯定会有希望——有30%的机会能根除癌细胞,恢复正常功能和生活。不过,据统计数字表明,仍然有70%失败的可能性。尽管如此,我得重复一遍,眼下别无选择。”
“好吧,我们什么时候动手术?”
惠特尼医生皱起眉头。“不做手术了,”他淡淡地说,“我原来计划是在本周,可现在,决定取消手术。”
阿曼达差点儿从椅子上跳起来,“我的天啊,为什么取消?”
“这就是我今天约你来的原因,你是肯最亲近的人,我想与你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惠特尼医生清清喉咙,目光望着一边。“昨天我还见过肯,向他简单谈了进行手术的最后期限及有关问题。他同意了,同意动手术。今天早晨,我接到他打来的第一个电话。他突然改变了主意,不赞成动手术了。”
阿曼达非常惊奇。“他说什么?他不愿动手术?今天早晨我没同他谈过——他还在睡觉——所以我不知道有这回事。但是这种决定太荒唐了。你会相信吗?我们都一致认为手术对他是唯一的机会。”
“显然肯没这样想过。他认为现在有更好的办法。你看过今天早晨的报纸吗?”
“还没有。”
“得看一看。”惠特尼医生从桌上一角取过《芝加哥论坛报》,递给阿曼达。她瞥了一眼头版,显得更加困惑起来。“全是有关卢尔德的大标题。”
“翻到第三版,把它全读完。”
阿曼达打开报纸,翻到第三版,大标题立即跃入眼帘:圣母玛丽亚重返卢尔德。这篇报道的作者是利兹·芬奇,发自巴黎。
阿曼达急切地开始读这篇报道。她读完后,让报纸落到了地板上。待她抬起头时,正好同惠特尼医生的目光相遇,这篇报道的重要内容确实使她感到震惊。“圣母玛利亚重返卢尔德显灵?一百多年前,一个农村姑娘的幻觉?你是说肯读过这篇文章而且相信会是真的?”
“是的。”
“肯相信这个奇迹会救他的命,而不相信手术会成功,是这样吗?惠特尼医生,肯不会这样想,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不会相信这种奇迹。他压根儿不是虔诚的教徒。你了解他。他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富有理智,逻辑判断能力强。”
“除非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内科医师说道。“可一旦他绝望到了极点,又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这决不会是肯的本意。”
“你了解他的母亲吗?你知道海伦·克莱顿是虔诚的教徒。你能想象这则报道对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她立即想到了肯的病情。因此她不愿肯冒险去动手术,她决心已下,认为卢尔德的奇迹为她儿子的痊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她已经让肯去会见他们家的牧师赫恩神父,在同赫恩神父见面后,肯才打电话通知我取消手术。他告诉我他将到卢尔德去。他现在已完全相信,到了那儿,会有一次使自己痊愈的奇迹出现。我没法同他争辩,同一种盲目的信仰争辩往往无济于事,虽然这种信仰同他的天性并不一致。”
阿曼达坐在那儿,直盯着自己的手提包,仿佛受到了重重的一击。“惠特尼医生,我的工作一向注意实际。你知道,我是心理学家。”
“我知道。”
“或许,肯的这种突然心理异常只是暂时性现象。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让他去卢尔德,让他祷告奇迹出现,让他相信那个传说确实是真的,但事实证明他的病不会因此而痊愈,那时可否再让他回来?那时候他会因此而恢复正常的理智,同意手术治疗吗?”
“斯潘塞小姐,我必须坦率地告诉你。我得再重复我刚才说过的话:就这种病而言,时间最为宝贵。耽误一个月对于肯来说损失可能无法弥补,至少30%的手术成功机会会减为15%。他生存下来的希望本来就极其渺茫,如果这种机会再减低一半,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是事实。除非他确实会因为那奇迹而痊愈,否则他将没有任何生还的希望。我很抱歉。但我不得不向你指出这件事的后果,提醒你注意这个事实和眼下的局势,希望你能劝说肯认真考虑考虑。我希望你能尽力办到。”
阿曼达拿起手提包,霍然站起来:“我马上就去办。”
惠特尼医生也站起来,“你是去见肯还是他母亲?”
“谁也不见。现在同他们商谈,不可能改变他们的决定。我马上就去见赫恩神父,马上就去。他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下午晚些时候,阿曼达才得到赫恩神父的同意约定见面交谈。即使是这样一次短暂的会谈,也并不那么容易。她一再说明她同伯纳德和海伦·克莱顿家的友谊以及同肯·克莱顿的关系,才终于如愿以偿。
在某方面,不管怎么说,拖延与赫恩神父的会面时间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安排好见面的时间后,阿曼达就意识到,对她来说,即将要同一位受过教育的基督教牧师谈及卢尔德及那神奇的治疗法,她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她含糊地记得读大学时,也许曾看过根据电视剧改编的一部有关伯纳德特和她的启示的电影《伯纳德特之歌》,可对于奇迹本身却一无所知。
因为赫恩神父下午四点半才同她见面,所以阿曼达有五小时的时间来考虑这次会谈。她花一个多小时打电话给秘书,安排有关事项,通知今天下午同病人的会诊全部取消,然后在芝加哥闹市区的一家顾客满盈的咖啡馆里要了一盘色拉,饮了两杯咖啡。
之后,她花了四个小时的功夫,在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浏览了她能找到的有关伯纳德特和卢尔德的书籍和资料。其中,弗朗西斯·巴金森·克耶斯的《卢尔德的伯纳德特》对此事持肯定观点;阿兰·里曼的《卢尔德的欢乐》则只讲述传说;而D·J·威斯特博士所撰写的《卢尔德的十一个奇迹》则持否定态度。阿曼达还抄录了一些笔记。与赫恩神父约定的时间快到了,她觉得他们见面时再讨论有关卢尔德的奇迹,心里踏实多了。
被称为善良的牧羊人的这所教堂位于林肯公园附近,占地面积很大,它设有停车场。从祷告厅的规模和它保护很好的外观来看,显然得益于某财团组织的资助。当然,阿曼达意识到,她未来丈夫的父母一定是这家教堂的财源支柱。
阿曼达无心欣赏教堂庄重巍峨的建筑,径直走进去,被人领到赫恩神父的办公室。神父的面孔圆圆的,肚子鼓鼓的,看起来容易使人接近。他的办公室同教堂的富丽堂皇恰成鲜明的对比。窗上挂着浅灰色的窗帷。屋里有一个壁炉,壁炉上放着一个大的耶稣受难铜像。赫恩神父让阿曼达在他桌旁的一张天鹅绒面椅上坐下,然后自己也坐了下来。
在他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一个有框边的约翰·保罗三世的画像。
赫恩神父首先表示歉意说:“平时见我并不难。我喜欢会见人,并不限制人们来教堂求见。不过,今天是个少有的大忙日子。我很抱歉未能马上许诺你来访,斯潘塞小姐,我是在百忙之中才挤出这么点时间来见你,而且我只能给你20分钟的时间。也许,咱们可以另找时间——”
“不必了,”阿曼达说。“20分钟已经足够了。”她清楚地意识到她不能拐弯抹角。她必须尽快地说到正题上来,“我已经在电话上告诉你,我是肯·克莱顿的未婚妻。”
“很高兴能认识你。是的,我已经知道了一些你的情况。我将主持你们的结婚典礼。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在晚些时候履行此职。”
“这么说,你知道肯的病情,知道他得了癌症?”
“我是从他父母那儿知道的。现在克莱顿先生本人也对我讲过。我猜想,你已知道他今天早晨来过我这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谈论了他的病情状况。”
“这正是我来这儿的原因,”阿曼达说,“想同你进一步谈谈。”
“很高兴有机会同你交谈,”赫恩神父以肯定的口吻说。
在阿曼达看来,赫恩神父似月亮般圆胖的脸庞毫无表情,没有流露出丝毫觉察到她此次来访目的的迹象。不过,阿曼达很清楚,在神父冷静的面容下掩饰着常人无法看出的隐情,对于阿曼达来访的动机他并非一无所知。
“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我。”阿曼达说。“你知道我是临床心理学家吗?”
赫恩神父双唇紧闭,脸上掠过一丝惊奇。“不,”他说,“没有,我从没听说过。”
“我对病人进行私人治疗。”阿曼达说,“我在芝加哥大学担任部分课程,任教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以及人格理论。我谈到这一点,只是因为我想让你明白,我对于肯的病况的关切并不只是因为我爱他,还因为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我对他的病情持相当客观的态度。神父,你知道他的病严重到什么程度吗?”
“是的,我知道,斯潘塞小姐。我很同情他和你们的痛苦。我会祈求上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
“谢谢你,赫恩神父,我非常感激。”她竭力想控制住自己,不想在声音中流露出任何一点儿挖苦讥讽的情绪。“祷告也许有用,我恐怕肯不只需要这些。这唯一的希望,真正有效的希望是尽快动手术。直到今天早晨见你之前,他一直在为这次手术作准备。现在他取消了手术,打算去寻找奇迹。对我来说,神父,他作出这种决定无异于自杀,令我痛苦万分。只有手术——”
赫恩神父打断了她的话。“斯潘塞小姐,我绝没有劝说过克莱顿先生放弃手术。作为神父,我对一位教区居民选择医疗手段无权干预。这是克莱顿先生本人亲自作出的决定。当今天早晨我们交谈时,他对手术的成功性表示很大的怀疑。他说,如果现在他动了手术,就将失去圣母玛利亚在卢尔德显灵时这样一次天赐的机会。他意识到,手术后,他或许会逐渐恢复健康,但也将会长期卧床不起,这样他就无法直接得到圣母显灵时神奇治愈他的不治之症的机会。克莱顿先生本人亲自作了抉择。他决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上帝和圣母——永远地——让上帝和圣母给他机会,正像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被痛苦折磨着的朝圣者们那样,使自己能得到神奇的治疗。”
阿曼达不由怒火中烧,险些失去控制,这简直在拿生命作赌注,视人类生命为儿戏,可这位道貌岸然的神父却似乎对这些谎言置信不疑。“赫恩神父,难道你真的相信这一切?”
神父顿时一惊。“你说什么来着——相信什么?”
“你真的相信那没文化、没教养的女教徒亲眼见到过圣母玛利亚?等一等,让我说,让我说明我的看法,请不要误会我对教会有意亵渎。即使咱们承认真的有这样一位圣母玛利亚存在,让伯纳德特现身说法——说她亲眼见过圣母,但是传播圣母启示的方法也很不明智,令人怀疑。从我阅读的资料中证明,很显然伯纳德特身患歇斯底里症,是一个神经极不健全、不正常的女人。她住在偏僻的穷困山村,经常食不果腹,疾病缠身,几乎愚昧无知,但她毕竟是年轻少女,仍然渴望着爱情、声名和荣誉。这种身世的姑娘最容易产生幻觉,因此渴望想象出一个像圣母玛丽亚那样美丽的朋友,而且深信自己确实同圣母相见,谈过话。伯纳德特的这种幻念进而发展,坚持声称她亲眼看见圣母玛利亚。当时以及自那以后的一些人,为了实现他们个人的某些愿望,也在幻念中相信这真是确有其事。”阿曼达停下来,吸了口气。“神父,你难道真的希望我把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的生命托付给130年前一个莫须有的村姑,用她的所谓奇迹去拯救他的不治之症吗?难道你真的要我相信,肯以及任何其他身患绝症,很难用医药治愈的人如果在法国某个山洞前俯首跪拜,向圣母祈祷就能真正痊愈吗?而这一切只不过因为那位头脑简单的农村姑娘伯纳德特的缘故,她成天做白日梦,胡思乱想,声称她曾在山洞亲眼见过并且同圣母交谈过,足足有18次。”
阿曼达身子往后靠着座椅,暂停下来,准备随时还击神父因她这番话必然会作出的任何驳斥。然而,出乎她的意料,赫恩神父丝毫不为之所触怒,依然那样平静、自信。
赫思神父的回答既沉着又固执:“如果圣母没在山洞显灵,而且确实没被一个纯洁、善良的教徒看见,没同她交谈过,也没有赋予山洞以特别的力量,你如何解释自那以后出现的在科学或医学方面仍然难以说明的事?你如何解释将近70个人曾经受益于这种神奇疗法而免除了疾病。他们都被世界各地最有名的医生诊断治疗过,其病症被确诊为不治之症。你又如何解释上述经过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作最后检查已得出了结论的病例,全都被彻底治愈了,但这不是靠手术或医药,而是靠那神奇的力量?你怎样解释近5000名各种各样的残疾人或即将垂死的人,由于到了卢尔德山洞全部康复?”
阿曼达已经从手提包中取出在图书馆作的笔记,瞥了一眼,说:“我读过一位医生对11例在卢尔德接受所谓神奇疗法而写的研究报告。他提出了疑问,‘这种疗法到底真引起了身体体质的变化,还是由于心理因素方面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病例,或绝大部分这种所谓的治疗,都是由歇斯底里症而引发的疾病,由于情感骚动而导致身体的病变,如精神崩溃、焦虑、紧张,进而影响到心脏、血液、肾器官等方面的疾病。‘在催眠状态下’,他写道,‘给予一定的暗示,病人会产生由于想象中的烧伤而引起的水疱,甚至皮肤会出现擦伤和充血的反应。’以同样的方式,由于卢尔德奇迹的这种类似催眠术的影响,由于幻想而加重的病症也能用幻想或者说幻念来使之减轻甚至治愈。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是已足以使治愈者相信,这完全归功于某种料想不到的奇迹。”
“我猜想,”赫恩神父无可奈何地说,“你根本不相信卢尔德的奇迹。”
“神父,就我的职业而论,我见过许多病例——也研究过许多发病史——精神的因素或力量能对身体产生影响。绝不能仅仅依靠精神治愈法。当然更不适用于肯这样一个身患骨癌的病人。我相信他的病通过手术会得以治愈。我不会相信一个想象的、无中生有的神话。不相信,神父,我不相信卢尔德的奇迹。”
“不过,你来我这儿不会是同我辩论的吧?”
“我来见你因为我相信,不管你的职业是什么,你应该是个理智的人。我希望,你能劝说肯放弃到卢尔德接受神奇治疗的念头,劝他别拿生命开玩笑,也希望你劝他下决心立即接受手术治疗。我希望你能理解我,而且我希望你能帮助我。”
赫恩神父一时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斯潘塞小姐,我不能帮助你因为我不理解你,就像你不理解我一样。我们谈论的观点不同。我讲的是信念,是对上帝、对圣母玛利亚毫无保留的虔诚和信仰,是完全相信上帝、圣母降灵这一奇迹。如果你不理解我的信念,我们之间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阿曼达听了这话非常反感,“那么你的意思是说,你不可能劝肯改变主意,而是仍然要他到卢尔德朝圣,等待圣母显灵和奇迹出现了?”
“是的。我已经设法安排让克莱顿先生跟随由我的一个老同事和朋友带领的英国官方朝圣团前往卢尔德。这位朋友是伦敦的伍德科特神父。我衷心祝愿,克莱顿先生的朝圣之行取得圆满成功。”
阿曼达吸了一口气,站起来。“你是说,已经替他安排好了行期?”
“乘坐从伦敦到巴黎再到卢尔德的旅行专列。是的,我已替克莱顿先生定了车票。”
阿曼达走向办公室门边,突然又转过身。“我希望你定两张票,”她说。
“两张?”
“是的。一张给肯,另一张给我。我不可能让那个傻瓜单独去冒险。谢谢你,神父,我希望,咱们下次见面不会是在葬礼上。”
谢尔盖·季霍诺夫坐在卡迪拉克轿车里,离开联合国大厦前往位于纽约第67号东大街的S国领事馆。他仍然沉醉在联合国为他举行的招待会上那热烈而隆重的氛围中,他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尤其受到第三世界国家代表们的欢迎。S国驻联合国大使,性情温和的伊萨柯夫即席作了一般性的讲演;而他——季霍诺夫,S国老资格的外交部长,总是被派到纽约就国际国内的一些重要事务发表官方声明。
今天上午的讲话,涉及同美国旷日持久的原子武器竞争问题,这是最为公众注目的敏感话题。他的发言相当成功。如果他在讲话中有什么保留的话,那就是由总理斯克雷亚宾本人事先就限定了的内容,甚至还包括被他删去了的一些带抨击性的讲话。有一件事情使季霍诺夫很恼怒,那就是斯克雷亚宾对美国奉行的这种折衷和温和的政策。他知道,自己比国内任何掌权人物更了解美国,他们简直就像是面对威胁和严厉而变得驯服的小孩。尽管如此,虽然他在发言中措词有所保留,但他相信,在阐述主要的外交政策立场方面,他的讲话仍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还有另外一件事困扰着他,那便是本国代表团一位主要成员对他的讲话竟然采取了粗暴的方式。在他讲话当中,伊萨柯夫大使突然离开座位,走出了讲演大厅。对这种极为莽撞的举动,季霍诺夫大伤脑筋,甚是不悦。
他想对伊萨柯夫谈及此事,希望伊萨柯夫向他道歉,除非伊萨柯夫说出可以令他接受的理由。
或许,这是个可以接受的理由。因为季霍诺夫刚刚在掌声中离开联合国讲演厅,他自己代表团中的一位成员便告诉他,伊萨柯夫大使留下口信,希望马上在领事馆见见他。也许,季霍诺夫猜想,是在他讲话的当儿,有什么紧急事情要求大使立即离开会场。
现在,他几乎没意识到他的身旁还坐着一名克格勃安全特工人员,他在寻思伊萨柯夫到底将如何解释。他在后座上把身子稍微往前倾一下,透过司机和坐在前排的另一名克格勃的空隙向前望去,S国领事馆建筑物立即呈现在眼前。
进入领事馆接待室,季霍诺夫没料到急躁的伊萨柯夫大使早已在室内等候。大使赶忙带路,把他领入戒备森严的大使办公室,室内装有电动防窃听设备,大使连忙随手关上门。
没等招呼季霍诺夫入座,伊萨柯夫大使就神色紧张地说道:“谢尔盖,非常抱歉在你发表精彩讲话的当儿,我离开了会场。但是,从国内,从柯索夫那儿来了紧急电话,我只好退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原因。”
柯索夫将军是克格勃头子,季霍诺夫继续听着伊萨柯夫讲下去。
“柯索夫将军告诉我,”大使继续说道,“斯克雷亚宾总理患了中风,目前已经昏迷。”
“中风,”季霍诺夫重复道,“他患有轻微的心脏病,这点我很清楚。可他患中风?真是太不幸了。”
“是的。他患其他病,最后总是安然无恙。可这一次,即使他从昏迷中醒来,也肯定会成为一个植物人,或许他会这样昏迷厂去。医生也束手无策,说他最多能活一个月。”
“一个月?”季霍诺夫说,显得若有所思。
“眼下必须选出继承他的人,情况非常紧急,这就是柯索夫将军打电话来的原因。他要我转告你,一次非正式的秘密投票的结果是,压倒多数的赞成票,倾向推举你为下届政府总理。谢尔盖,我祝贺你。”
大使伸出手,季霍诺夫不自在地握住,点点头。
季霍诺夫感到头脑有点儿昏眩。“我……我得坐一坐。”他说,“让我坐下来。”
似乎全身失去平衡,季霍诺夫向沙发走去,摸着沙发把手,在沙发垫上坐下。
“让我来敬你一杯,”伊萨柯夫以祝贺的口吻说,“我们每人来一杯,”他走到食品柜前,侧身对季霍诺夫说,“伏特加怎么样?味道挺不错的。”
“好吧,伏特加,味浓一点更好。”
边倒酒的当儿,伊萨柯夫边继续说道。“谢尔盖,你现在有什么打算?柯索夫想知道。不过,我不知道你对此有何反应?”
“没有什么变化,我仍照原计划在巴黎呆两天,再到里斯本呆两天。然后我告诉我妻子到雅尔塔乡间别墅见面。我想,现在我得开始为期四周的夏季度假了。黑海这几个月正是度假的最佳时节。”
伊萨柯夫拿着酒走到季霍诺夫面前,“也许你应该直接回国去。”
季霍诺夫略加思索。“不,我认为态度暧昧,优柔寡断是很不明智的。还有,我也不希望自己卷入领导层有关国内政策的争论中去。现在当然不是时候,我得按原来的计划进行。我将到雅尔塔,在那儿等候消息。如果柯索夫要见我,可以到雅尔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