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武侠>> 萧逸 Xiao Y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36年)
馬鳴風蕭蕭
  作者:蕭逸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第一部份-馬鳴風蕭蕭(1)
  第一節
  一聲嘹亮的馬嘶!
  又一聲嘹亮的馬嘶!
  無數的馬嘶聲在眼前這片山𠔌裏回蕩着。
  天空是火紅的顔色,雲很低,沒有風。
  遠處是沙漠,附近有水草。
  不見房捨,沒有人煙。
  黃昏時分。
  幾株一人多高的石柱子散置在眼前,像是久歷沙場的一行勇士。長久以來,它們挺受着來自大漠的“焚風”侵蝕,石面上形成蜂窩一般的一片斑痕,人兒斜倚其上,賴以舒展着整日價四下奔騰的疲倦身軀。
  他坐在這裏已經很久了。
  打從三天以前,他就綴上了這群野馬。
  來自察哈爾“阿巴葛左翼旗部”的野牲群,間山渡水,個中辛苦,真不足為外人道,直到此刻,纔得以喘上一口氣。
  二十六七的年歲,挺高的個頭,直鼻梁,眉毛很長,微微下搭着,掩飾着他那一對朗朗的,而又充滿了欲火的一雙眸子。
  每一次當他撩起瞳子的時候,你都能體會出他眼神兒裏內藴的那種強烈的欲火。
  “人欲”無窮!
  此謂“七情六欲”,又所謂“聲色犬馬”中的那個“馬”字上。
  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顯然他具有伯樂的相馬之術,志在一匹千裏追風的寶馬--他早就發現了那匹馬。
  那匹通體黑油油,僅僅生有細細白毛項圈的“黑水仙”,“他”認識“它”,“它”也認識“他”。
  你可曾嘗受過被遺棄的滋味?“他”早已不止一次地被“它”遺棄了。
  然而今日,此刻,他早已下定了决心,要將這匹慣以愚弄人來取樂自己的“黑水仙”,弄到手裏。
  馬鳴聽來別具一種肅殺的意味。上千的野馬群在山窪子裏打着轉,雜亂的蹄聲,蒸騰着彌空而起的漫天黃塵,像是一幢百丈高大的黃色透明罩子,籠罩在半天之上,引起了一天的烏鴉,在那裏低飛盤旋不去。
  他坐在這裏,顯然是別有用心!面前的這一排石柱子,正好掩遮住他的身子。
  透過參差的石柱縫隙,跳過眼前這處山窪子,他打量着這片龐大的野馬群,尤其不曾遺忘那匹“黑水仙”。
  “它”看起來永遠是那麽孤獨!
第一部份-馬鳴風蕭蕭(2)
  伫立在一塊高出的石頭上,昂着首,怒睜着那一雙瑪瑙也似的紅眼睛,在同儕之中,它就是那麽的傑出!那麽不落凡俗!儼然是王者的風範。
  “王”永遠是孤獨的。
  他註意它已經很久了。
  在整個下午,他發現它衹喝過一次水,吃過一次草,大多的時間,它都是一副“旁觀”的姿態。
  它清高,它驕傲!
  清高是因為它不落凡俗!
  驕傲是因為它是馬中之王!
  西邊的老日頭已漸漸地垂落下來,橘紅色的光華,在遠處原本鵝黃色的漠地上,灑上了一抹鮮紅,在附近的水草地上渲染出一片五彩斑斕的奇光異彩。
  起了雲,也起了風。
  群馬聳動着,由地上打滾站起來,紛紛抖着身上的鬃毛。
  黑水仙嘶叫了一聲,扒開四蹄,圍繞着同儕馬群轉了幾個圈子,站在最前面。
  真是好樣兒的!窄面、長頸、闊肩、平背,那雙紅光晶瑩的瑪瑙眼珠,和額前披散着四五寸長的一層馬鬃,無異說明了正是那匹遠近馳名,一嚮有“馬王”之稱,張傢口馬市上懸銀萬兩的寶馬“黑水仙”。
  倚柱坐立的年輕漢子徐徐地站了起來。
  他抖了一下身上的灰布衣衫,右手緊抓着繩套圈,左手的馴馬鞭,像蛇也似的纏在他的腕臂上。
  風聲颼颼,四野蕭然。
  就在黑水仙第二次的長鳴聲裏,馬群出發了。
  黑水仙一馬當先,身後萬蹄奔騰。頃刻間黃塵萬丈,山搖地動,真有石破天驚之勢!
  灰衣漢子陡地騰身而出,像是一片雲般的輕飄,陡地落在了仄徑岔口。
  迎面狂奔而來的黑水仙,乍見此情,陡地人立前蹄,發出了唏聿聿的一聲長嘶。
  就在灰衣人的套繩尚未擲出的一瞬間,後蹄着勁,用力一彈,足足躍起了一丈五六,已落身巨石,倏地嚮附近石柱林內穿去。
  灰衣人發出了嚮對方示威的一聲長笑。他太瞭解它了!就是這一手,他似乎也早在算中。
  他身形接連幾個快速的閃動,已掩身石林之中,身後萬馬過境。
  天崩地裂的一剎那,在一陣震耳欲聾的蹄聲之後,天空的鴉群也散開了。
  看着那逝去的一剎那!
  黃塵、水花、原野……
  馬群消失了。
  灰衣漢子伫立在一根石柱前,註視着這片方圓不足數畝的石林
首頁>> 文學>> 武侠>> 萧逸 Xiao Y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