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美屬剛果,還未列入考慮範圍之內嗎?……”馬剋斯·於貝爾問道。
“這又有什麽用呢,我親愛的馬剋斯?……”約翰·科特回答說,“難道美國缺少廣袤的領土嗎?……在阿拉斯加與得剋薩斯之間有多少新劃入美國版圖,但卻又是荒無人煙的地區啊!……我認為,在去國外實行殖民統治之前,最好先在國內墾殖……”
“噢!我親愛的約翰,如果事態持續發展下去的話,歐洲國傢會將非洲全部瓜分掉的!非洲的領土面積約有30億公頃呢!……難道美國人會放棄整個非洲,將其拱手讓給英國人、德國人、荷蘭人、葡萄牙人、法國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比利時人嗎?
“和人一樣,為了相同的原因,美國人不需要非洲……”約翰·科特反駁道。
“什麽原因呢?……”
“那就是,當我們衹要伸展手臂即可達到目的時,就沒有必要去勞累雙腿……”
“好吧!我親愛的約翰,聯邦政府總有一天會要求得到它在非洲的那份領土的……不算獨立的剛果,現在已經有法屬剛果、比利時剛果和德國剛果,而那個獨立的剛果就等着時機犧牲自己的獨立呢?……3個月以來,我們已經跑遍了這個國傢……”
“我們衹是作為好奇者,普通的好奇者而已,而非徵服者,馬剋斯……”
“二者之間並無顯著區別,尊敬的美國公民。”馬剋斯·於貝爾指出,“我再重申一遍,在非洲這塊土地上,聯邦政府本可以為自己爭得一塊極好的殖民地的……這裏有肥沃的土地。這裏的自然條
件優越,灌溉充足,它擁有永不幹涸的水域……”
“儘管這裏的酷暑令人難以承受!”約翰·科特邊說邊用手揩着
他那被熱帶陽光烤得淌汗的前額。
“啊!我們已經不再把這當成一回事了!”馬剋斯·於貝爾接着
又說,“難道我們沒有適應這裏的氣候嗎?我說的是我們這些在非
洲生活的人,我親愛的朋友,你並沒有發現我們有任何不適,對嗎?
……現在還不足3月份,你知道7、8月的溫度嗎?那時的陽光會
像火鑽一樣穿透你的皮膚!……”
“當然,馬剋斯,要想成為帕馬安人①和桑給巴爾人②,我們可能會有些睏難,因為你們法國人和我們美國人的皮膚都太嫩了!
不過,我知道,我們會完成這次既有趣,又收穫頗豐,而且還受
到好運青睞的探險活動的……但是現在,我急於想回到我們設在
利伯維爾的辦事處,在那裏重新找回片刻寧靜。在這樣一次長達
3個月的旅行之後,旅遊者是需要稍事休息的……”
“同意,我的朋友約翰,這次探險旅行是挺有意思的。但是,我
得承認,這並沒有為我帶來我所期盼的一切……”
①帕馬安人:加蓬的一個民族,講班圖語。
②)桑給巴爾人:桑給巴爾是位於印度洋,靠近非洲海岸的一個島嶼,屬坦桑尼亞領土。——譯者註
“怎麽!”馬剋斯,我們在一個陌生的國度穿越了數10萬公裏
的路程,我們在那些不太友好的部落經歷了那麽多危險,我們以火
槍還擊原始部落的土著投來的標槍、亂箭,我們在努米底亞③雄師與利比亞獵豹光臨的地方打獵;因為我們的頭兒於爾達剋斯要販
賣象牙,我們看到了百象大祭;我們豐收了那麽多質量上乘的象
牙,足以用來製造全世界鋼琴的琴鍵!……而你竟然還說不滿意!……”
“我是滿意中仍有些遺憾,約翰。所有這些都衹不過是去非洲中部探險的旅行傢們最一般的收穫清單……這也不過是讀者在一些探險傢的記述中讀到的,例如:巴爾特、布爾通、斯派剋、格蘭特、杜莎呂、利文斯通、斯坦利、塞爾帕、潘托、安德爾鬆、卡邊隆、瑪日、布拉紮、加裏尼、第博斯凱、勒讓、瑪薩裏、威斯曼、布翁方提、邁斯特……”
突然,四車的前部撞到了一塊大石頭上,打斷了馬剋斯·於貝爾正在列舉的非洲徵服者的名單。約翰·科特趁機對他說:
“這麽說,你本來期待在我們的旅程中找到其他東西嘍?……”
“是的,我親愛的約翰。”
“是某種意想不到的東西嗎?……”
“比這還要棒,我得承認,我們已經碰到過不少,出奇不意的事了……”
“是某種很特別的東西嗎?……”
“正是,我的朋友,在舊利比亞,我從來都沒有機會用上‘神奇的非洲’這個由古代的吹牛高手開創的非同一般的修飾語……”
“哦,馬剋斯,我認為,一個法國人可比……”
“比一個美國人更難滿足……約翰,如果有關我們這次探險的回憶對你是足夠的話……”
“綽綽有餘,馬剋斯。”
“如果你在返回時非常高興的話……”
“非常高興……尤其是當回來的時候!”
“那麽你一定會認為,那些讀到我們這次探險故事的人肯定會這樣驚嘆:‘太棒了!這可真稀奇!’是嗎?”
“如果他們不為此而驚呼的話,那他們就太苛刻了!”
“可是在我看來,他們還不夠苛刻呢……”
“也許,”約翰·科特說,“如果我們是在一頭雄獅的胃腸中,或是在烏班吉河食人獸的肚子裏完成探險的話……”
“不,約翰,倒用不着非得有這樣的結局。當然,讀者們,甚至一些女性讀者都會對這樣的結局興味盎然的。在上帝和全人類面前,你敢憑良心發誓說,我們已經發現並且觀察到的東西要比前人觀察到和發現的多嗎?……”
“的確不能,馬剋斯……”
“而我,我希望能夠成為最傑出的……”
“貪吃者常將嘴饞宣揚為一種美德!”約翰·科特解釋說,“至於我,我覺得已經滿足了,我不再期待這次探險帶給我們更多的東西……”
“也就是說,你不期待任何事情了,約翰。”
“可是,馬剋斯,旅行還沒結束呢,從這裏回到利伯維爾還需要5、6③努米底亞:北非古國名,今阿爾及利亞北部。——譯者註個星期,在這段時間內……”
“咳!”馬剋斯叫了起來,“這衹不過是一段簡單易行的路程……這不過是各階段行程中的一段普通尋常的道路而已……就好像在天氣好時坐着馬車散步……”
“誰知道呢?……”約翰·科特說。
這一次,大車停在一座小山丘腳下,大傢要在此處過夜。山丘上長着5、6棵樹木,它們孤零零地點綴着這片籠罩在落日餘輝下的平原。
現在是晚上7點鐘。這裏位於北緯9度,黃昏非常短暫,夜幕很快便降臨了。今晚的夜色肯定會非常濃重,因為新月剛剛消失在天際西邊,而厚厚的雲層又即將遮蔽星光。
由於這輛大車衹是用來載客的,因而車內既未裝運貨物也沒配備食品。您可以想象一下,這衹不過是由6頭牛拉着前行並且安裝在4個粗大輪子上的一節車廂。車廂前部開有一個小門,側面有幾扇小窗戶透亮。車廂內部用隔板分成兩個小房間。後面的那個小房間供兩個25、6歲的年輕人使用,他們一個是美國人約翰·科特,另一個是法國人馬剋斯·於貝爾。前面的小房間則由葡萄牙商人於爾達剋斯和趕車人卡米占據。這個卡米是喀麥隆的當地土著,他很擅長這份在烏班吉河的灼熱地帶當嚮導的苦差。
大車結實牢固,經過這樣一番長途跋涉,它的車廂仍然完好無損,它的車軸既沒裂開也未變形,它的車輪衹不過是在輪輞處稍有磨損。也許人們以為這輛大車衹不過做了一次15到20古裏①的散步式旅行,而實際上,這一次的行程有2000多公裏呢!
3個月前,這輛大車離開法屬剛果首都——利伯維爾,沿東一直行駛在烏班吉平原上,它的行程比註入乍得湖南部的阿比亞德河的流程還要長。
這片平原的名字來源於剛果河(也叫紮伊爾河)右岸的一條主要支流——烏班吉河。烏班吉平原一直延伸到由德國西非總領事管轄之下的德屬喀麥隆東部。即使在最新繪製的地圖上,這片平原目前也不能被精確地標示出來。我們不能說這裏是一片沙漠——一片可以生長植物但卻與撒哈拉沙漠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的沙漠,——但我們至少可以說這裏是一片廣袤無垠的地區,若幹相距甚遠的村莊零星地點綴在這裏。一些大的部落,例如生活在尼羅河與剛果河流域之間的穆布圖人,他們在這裏不斷徵戰、相互廝殺,甚至還以食人肉為生。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裏的人通常還要食用兒童來滿足他們這種食人的本性。於是,當地的傳教士們紛紛獻身於救助這些孩子的事業當中。他們或者強行帶走孩子,或者將他們贖出帶走。在西朗巴河沿岸建立的傳教團駐地,傳教士們按照教的方式將這些孩子撫養成人。請不要忘記,萬一歐洲國傢,尤其是法國停止慷慨資助的話,那麽,這些傳教團很快就會因為缺少資金而陷入睏境的。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補充,在烏班吉地區,當地的兒童常被當作流通的貨幣用來進行貿易活動。商人們將消費品帶入地區中心地帶,人們使用小孩子作為交換購買這些物品。最富有的當地土著就是那個擁有最龐大家庭的人。
①古裏:法國古裏,約合4K裏。——譯者註
雖說葡萄牙人於爾達剋斯並不是為了商業利益纔穿越這片平原的,雖說他沒有與烏班吉河沿岸的部落進行任何交易,雖說他除了想在這片盛産大象的地區弄點兒象牙之外別無他求,可是有一點卻不可否認:他與剛果那些殘暴的部落有來往。甚至在好幾次相遇中,他都對那些懷有故意的土著敬畏有加,而且還用自己獵捕象群的獵槍與他們的防禦性武器進行交換。不過,到目前為止,這次探險還是頗為幸運、碩果纍纍的,因為探險車隊中並沒有出現人員傷亡的事故。
另外,在一個靠近阿比亞德河源頭的村莊附近,約翰·科特和馬剋斯·於貝爾還救出了一個正面臨被人吃掉厄運的孩子,他們以幾個玻璃珠子的價格將他贖回。這個男孩大約十幾歲,他身體結實,長相可愛。和某些部落的黑人一樣,在他身上,黑人的特徵並不是很鮮明。他面頰的膚色很淺,他的頭髮金黃,不像一般黑人那樣又短又捲,他的鷹鈎鼻取代了黑人特有的塌鼻子,他的嘴唇很薄,不是黑人特有的那種厚嘴唇。他的雙眼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不久,他對自己的兩位救命恩人便表現出了一種子女對於父母的那種熱愛之情。這個可憐的孩子叫朗加,他的父母都去世了,他被人從部落裏掠走。這以後,他曾被傳教士們收留過一段時間,學了一點兒英語和法語。然而有一次,他不幸又重新落入當卡人手中,等待他的是何種命運,我們當然已經能夠猜到了。朗加感激並且熱愛兩位救命恩人,兩位好朋友對此也很是感動。他們非常喜歡這個孩子,他們供他吃、穿,並且不惜金錢撫養他。朗加是個早熟懂事的孩子。從那時起,他的命運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再像當地那些不幸的孩子一樣被當作活的商品,他生活在利伯維爾的辦事處,成為馬剋斯·於貝爾和約翰·科特的養子……他們撫養他而且永遠不會拋棄他!……每當馬剋斯·於貝爾或者約翰·科特用手撫摸他的頭部時,他都會流下幸福的眼淚。雖然他年紀很小,但他卻懂得這份關愛。
當牛車停歇時,那幾頭拉車的牛因為在難耐的高溫下長途跋涉而纍得疲憊不堪,它們也在草地上躺倒休息了。當朗加的兩位保護人從車廂中出來時,朗加跑了上來。剛纔他一直都忽前忽後地跟着牛車行走。
“朗加,你纍嗎?……”約翰·科特握着孩子的手問道。
“不……不纍!……腿很棒……喜歡跑。”朗加開心地對約翰·科特和馬剋斯·於貝爾笑着回答說。
“現在該吃飯了。”馬剋斯·於貝爾說。
“吃飯……對……我的朋友馬剋斯!”
說着,約翰·特科親吻了一下朗加嚮他伸過來的雙手,然後與行李搬運工一起走到小山丘的樹蔭底下。
這輛牛車衹是葡萄牙人於爾達剋斯·卡米以及他們那兩個同伴的代步工具,他們的行李和象牙都交由探險車隊的雇工們搬運。雇工大約有50來人,大部分是喀麥隆的黑人。他們把象牙和裝滿每日膳食的箱子放到地上。在烏班吉這片野味豐盛的地區,除了自己帶的食物,探險車隊還可以依靠打來的獵物充饑。
這些黑人都是雇傭來的,他們熟悉這個行當。由於這趟探險碩果纍纍、獲利頗豐,因而他們這次的工資也很高。我們常將那些從不出門的土著形容為“孵蛋的母雞”。而對於這些雇工,我們則可以說他們是“從未在傢孵出蛋的母雞”。這些人從小就習慣搬運貨物,衹要不缺胳膊少腿,他們就會一直幹下去。當然,這份職業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因為他們還要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幹活。他們的肩膀需要承受象牙與食品箱的重擔,他們的皮肉經常裸露在外,他們的雙腳常常走得鮮血淋淋,他們的上身總是被植物的尖刺戳破。他們就這樣幾乎赤身裸體地從拂曉一直走到上午11點鐘,午飯之後又重新上路,一直到傍晚暑氣消失時才能停歇。當然,在自身利益的趨使之下,商人們必須付給他們工資,供給他們食物,而且還不能讓他們過度勞累。以上幾個條件商人們一般都會一一遵守辦到。在獵象時遇到危險是經常的事,而且有時還會碰到雄獅與獵豹。在這種情況下,探險車隊的頭兒就必須擁有一批可以信賴的雇工。另外,一旦探險車隊已經獲得所需要的珍貴物品,那麽,即時、安全地返回位於海濱的辦事處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車隊最好不要因為過度勞累或是疾病而在路上有所耽擱,尤其不要染上天花,這種病的危害是最令人恐怖的。因此,本着以上這些原則並且根據以往的經驗,於爾達剋斯非常關心車隊雇工的健康問題。在這次深入赤道非洲中部的探險活動中,車隊直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過任何問題。
正是這片非洲赤道地區為於爾達剋斯提供了大量優質象牙。這些象牙都是從阿比亞德河以東的達爾富爾①地區的邊緣地帶獲得的。
探險車隊在幾棵高大的羅望子樹下安頓下來。搬運工們打開食品箱。約翰·科特嚮於爾達剋斯提了個問題,於爾達剋斯操着流利的英語回答他說:
“科特先生,我認為這個地方很適合我們休息,我們的牛也有現成的食物可吃。”
“不錯,它們可以在那邊吃到又肥又多的草……”約翰·科特說。
“我們也可以盡情地去吃,”馬剋斯·於貝爾補充道,“衹要我們擁有反芻類動物的生理結構和3個用來消化的胃!”
“謝謝,”約翰·科特說,“但我更喜歡來一塊烤羚羊肉,再吃些我們帶的餅幹,喝點兒我們的馬德拉①葡萄酒……”
“而且我們還可以在這種酒裏加上幾滴穿越這片平原的清澈的河水。”於爾達剋斯說。
他邊說邊用手指着那段流淌在距離小山丘一公裏處的河水——這無疑是烏班吉河的一條支流。
①達爾富爾:蘇丹兩部的山區。——譯者註
①馬德拉葡萄酒:産於馬德拉島,該島位於大西洋中,在摩洛哥西部,屬於葡萄牙領土。——譯者註
大傢很快就完成了安營紮寨的工作。成堆的象牙碼放在牛車旁邊。拉車的牛繞着羅望子樹信步走着。人們用枯樹枝燃起了堆堆篝火。趕車的卡米檢查了車隊的物資。車隊帶回了大量已經曬幹或者還未曬幹的駝鹿皮和羚羊皮。獵手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繼續獲得這些動物的毛皮。空氣中彌漫着烤肉的香味。行走了整整一上午,這會兒每個人的胃口都出奇得好。
當然,這並不等於說武器和彈藥都在車內閑置着。於爾達剋斯、卡米、約翰·科特和馬剋斯·於貝爾使用的幾箱子彈、幾桿獵槍、幾支卡賓槍、幾把手槍——這些現代的精良武器均處於戒備狀態。
一小時之後,大傢纔結束晚餐,吃飽喝足,疲憊不堪的車隊很快便進入了酣睡狀態。
當然,卡米會讓幾個雇工負責車隊的安全問題,他們必須每兩個小時換一次崗。在這種偏遠地區,提防那些圖謀不軌的傢夥——無論是長着兩衹腳的人或是長着四衹爪子的動物——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於爾達剋斯也不會忘記采取一切防範措施。於爾達剋斯雖然年已50,但他仍然非常健壯而且耐力極強,他對這種探險活動很在行。同樣,35歲的卡米身體也很結實,他機敏靈活、沉着冷靜、勇氣非凡,他是車隊穿越非洲時的嚮導。
此刻,兩個好朋友和於爾達剋斯正一起坐在一棵羅望子樹下吃夜宵。夜宵是由一個擔當廚師之職的土著剛剛做好並由朗加送過來的。
吃夜宵時,大傢的舌頭和嘴巴都沒閑着。衹要不往嘴裏塞太多的烤肉,咀嚼食物就絲毫不會妨礙說話。他們在談論什麽?……回憶他們往東北方向探險時遇到的小插麯?……根本不是。這幾個能夠活着回來的人更講究實際。回到利伯維爾辦事處的路途還遠着呢——還有2000多公裏——他們還得走上9到10個星期。“是啊,誰知道返回的路上會發生什麽事呢?”約翰·科特嚮他那個期待非同尋常的事情發生的同伴說道。
從達爾富爾的邊緣地帶一直到這裏,探險車隊在跨過阿烏卡得貝河及其支流以後,嚮烏班吉河方向走去。這一天,他們剛好停在東經22°和北緯9°的交點附近。
“以後,”於爾達剋斯說,“我們將沿西南方向前進……”“如果我沒看錯的話,”約翰·科特接着說,“非常明顯,南邊地平綫處有一片從東到西一望無際的森林。”
“啊!是的……一望無際!”於爾達剋斯又說,“假如我們必須從東面繞過它的話,那麽,我們得花費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將它拋在身後!……”
“如果從西面呢……”
“若從西面走,”於爾達剋斯答道,“這就不會繞太遠,衹要沿着森林邊緣走,我們就能在宗戈湍流附近找到烏班吉河。”
“難道穿越森林不能縮短行程嗎?……”馬剋斯·於貝爾問道。
“是的……這可以縮短大約半個月的路程。”
“那麽……為什麽我們不穿越森林呢?……”
“因為這片森林是不可穿越的。”
“啊!不可穿越!……”馬剋斯·於貝爾面帶懷疑地驚嘆道。
“我們可能走不出來,”於爾達剋斯說,“我也不敢確定,因為沒人試過。若是用牛車去冒險,可能也是徒勞。”
“於爾達剋斯,您剛纔是說從來沒有人嘗試過穿越這片森林嗎?……”
“嘗試……我可不知道,馬剋斯先生,但是,如果有人成功的話……哦不,沒有……在喀麥隆和剛果都沒人敢冒險。誰敢奢望穿越這片到處充滿荊棘,沒有一條小道的森林呢?……我甚至不知道在森林中是否能用火與斧子開闢出一條道路來。更不要說那些枯樹了,它們足以構成難以逾越的障礙……”
“難以逾越,於爾達剋斯?……”
“好啦!我親愛的朋友,”約翰·科特說,“別為這片森林激動不已了,我們衹需繞過森林就行了,這已經很幸運了!……我承認,我一點兒也不想冒險穿越這樣一片森林迷宮……”
“甚至不想知道裏面藏了些什麽?……”
“你希望我們能在那裏發現什麽東西嗎,馬剋斯?……未知的王國、歌唱的城市、神秘的樂園、新奇的動物、長了五衹爪子的食人獸,或是長了三條腿的人嗎?……”
“為什麽不呢,約翰?……正是為了這些纔值得進去一看!
朗加關切地瞪大眼睛,臉上神采奕奕,仿佛在說,如果馬剋斯·於貝爾要去這片森林探險,他是一定不會害怕隨行的。
“不管怎樣,”約翰·科特說道,“既然於爾達剋斯不打算穿越森林達到烏班吉河沿岸……”
“哦不,當然不,”於爾達剋斯趕忙說,“這將冒着再也走不出來的危險!”
“看,我親愛的馬剋斯,還是讓我們小睡一會兒吧。這樣你可以在夢中盡力去揭開這片森林的秘密,在這片不可穿越的森林中冒險……當然,衹是在夢裏,這樣難道不是很謹慎嗎?……”
“笑吧,約翰,隨便您怎麽笑話我!可是,我卻記得我們國傢的一位詩人曾經說過……具體是哪位詩人我記不清了,‘在未知中探尋以便發現新奇’。”
“真的嗎,馬剋斯?……與這句詩押韻的是哪一句呢?”
“哦,我的天哪!……我忘了,約翰!”
“那麽,就像忘記第二句詩那樣忘記這第一句吧。我們睡覺吧!”
他們沒有躲在牛車裏睡覺無疑是最明智的辦法。雖然太陽已經落山,可是餘熱仍舊未消。躺在這片涼爽的羅望子樹蔭下,可以避開一些暑氣。衹要天氣允許,在小山丘腳下過上一夜,那些習慣於下蹋“露天旅館”的人是不會介意的。這天晚上,儘管繁星躲在厚厚的雲層後面,但由於不會下雨,因此,在大自然中露宿是極為適宜的。
朗加拿來毯子,兩個好朋友緊緊裹在裏面,躺在一棵羅望子樹的根部——樹根搭成了一個真正的房間框架——朗加蜷縮在他們身邊,就好像一隻看傢的小狗。
在像他們那樣入睡之前,於爾達剋斯和卡米最後一次巡查了營地,以確信拴好的牛不會跑掉,監督雇工是否已經上崗值班,檢查篝火是否已經熄滅——因為衹要一點點火星兒就足以燃起幹草和枯樹而引發火災。巡視之後,兩個人回到小山丘。
兩個人不久便睡熟了——他們睡得如此之香,可能連上帝打雷都聽不到。也許那些值夜的雇工也抵不過這瞌睡蟲的吧?……事實上,10點鐘以後,大傢都睡着了,沒有一個人能夠警告大傢那些燃燒在大森林邊緣的可疑火光。
“這又有什麽用呢,我親愛的馬剋斯?……”約翰·科特回答說,“難道美國缺少廣袤的領土嗎?……在阿拉斯加與得剋薩斯之間有多少新劃入美國版圖,但卻又是荒無人煙的地區啊!……我認為,在去國外實行殖民統治之前,最好先在國內墾殖……”
“噢!我親愛的約翰,如果事態持續發展下去的話,歐洲國傢會將非洲全部瓜分掉的!非洲的領土面積約有30億公頃呢!……難道美國人會放棄整個非洲,將其拱手讓給英國人、德國人、荷蘭人、葡萄牙人、法國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比利時人嗎?
“和人一樣,為了相同的原因,美國人不需要非洲……”約翰·科特反駁道。
“什麽原因呢?……”
“那就是,當我們衹要伸展手臂即可達到目的時,就沒有必要去勞累雙腿……”
“好吧!我親愛的約翰,聯邦政府總有一天會要求得到它在非洲的那份領土的……不算獨立的剛果,現在已經有法屬剛果、比利時剛果和德國剛果,而那個獨立的剛果就等着時機犧牲自己的獨立呢?……3個月以來,我們已經跑遍了這個國傢……”
“我們衹是作為好奇者,普通的好奇者而已,而非徵服者,馬剋斯……”
“二者之間並無顯著區別,尊敬的美國公民。”馬剋斯·於貝爾指出,“我再重申一遍,在非洲這塊土地上,聯邦政府本可以為自己爭得一塊極好的殖民地的……這裏有肥沃的土地。這裏的自然條
件優越,灌溉充足,它擁有永不幹涸的水域……”
“儘管這裏的酷暑令人難以承受!”約翰·科特邊說邊用手揩着
他那被熱帶陽光烤得淌汗的前額。
“啊!我們已經不再把這當成一回事了!”馬剋斯·於貝爾接着
又說,“難道我們沒有適應這裏的氣候嗎?我說的是我們這些在非
洲生活的人,我親愛的朋友,你並沒有發現我們有任何不適,對嗎?
……現在還不足3月份,你知道7、8月的溫度嗎?那時的陽光會
像火鑽一樣穿透你的皮膚!……”
“當然,馬剋斯,要想成為帕馬安人①和桑給巴爾人②,我們可能會有些睏難,因為你們法國人和我們美國人的皮膚都太嫩了!
不過,我知道,我們會完成這次既有趣,又收穫頗豐,而且還受
到好運青睞的探險活動的……但是現在,我急於想回到我們設在
利伯維爾的辦事處,在那裏重新找回片刻寧靜。在這樣一次長達
3個月的旅行之後,旅遊者是需要稍事休息的……”
“同意,我的朋友約翰,這次探險旅行是挺有意思的。但是,我
得承認,這並沒有為我帶來我所期盼的一切……”
①帕馬安人:加蓬的一個民族,講班圖語。
②)桑給巴爾人:桑給巴爾是位於印度洋,靠近非洲海岸的一個島嶼,屬坦桑尼亞領土。——譯者註
“怎麽!”馬剋斯,我們在一個陌生的國度穿越了數10萬公裏
的路程,我們在那些不太友好的部落經歷了那麽多危險,我們以火
槍還擊原始部落的土著投來的標槍、亂箭,我們在努米底亞③雄師與利比亞獵豹光臨的地方打獵;因為我們的頭兒於爾達剋斯要販
賣象牙,我們看到了百象大祭;我們豐收了那麽多質量上乘的象
牙,足以用來製造全世界鋼琴的琴鍵!……而你竟然還說不滿意!……”
“我是滿意中仍有些遺憾,約翰。所有這些都衹不過是去非洲中部探險的旅行傢們最一般的收穫清單……這也不過是讀者在一些探險傢的記述中讀到的,例如:巴爾特、布爾通、斯派剋、格蘭特、杜莎呂、利文斯通、斯坦利、塞爾帕、潘托、安德爾鬆、卡邊隆、瑪日、布拉紮、加裏尼、第博斯凱、勒讓、瑪薩裏、威斯曼、布翁方提、邁斯特……”
突然,四車的前部撞到了一塊大石頭上,打斷了馬剋斯·於貝爾正在列舉的非洲徵服者的名單。約翰·科特趁機對他說:
“這麽說,你本來期待在我們的旅程中找到其他東西嘍?……”
“是的,我親愛的約翰。”
“是某種意想不到的東西嗎?……”
“比這還要棒,我得承認,我們已經碰到過不少,出奇不意的事了……”
“是某種很特別的東西嗎?……”
“正是,我的朋友,在舊利比亞,我從來都沒有機會用上‘神奇的非洲’這個由古代的吹牛高手開創的非同一般的修飾語……”
“哦,馬剋斯,我認為,一個法國人可比……”
“比一個美國人更難滿足……約翰,如果有關我們這次探險的回憶對你是足夠的話……”
“綽綽有餘,馬剋斯。”
“如果你在返回時非常高興的話……”
“非常高興……尤其是當回來的時候!”
“那麽你一定會認為,那些讀到我們這次探險故事的人肯定會這樣驚嘆:‘太棒了!這可真稀奇!’是嗎?”
“如果他們不為此而驚呼的話,那他們就太苛刻了!”
“可是在我看來,他們還不夠苛刻呢……”
“也許,”約翰·科特說,“如果我們是在一頭雄獅的胃腸中,或是在烏班吉河食人獸的肚子裏完成探險的話……”
“不,約翰,倒用不着非得有這樣的結局。當然,讀者們,甚至一些女性讀者都會對這樣的結局興味盎然的。在上帝和全人類面前,你敢憑良心發誓說,我們已經發現並且觀察到的東西要比前人觀察到和發現的多嗎?……”
“的確不能,馬剋斯……”
“而我,我希望能夠成為最傑出的……”
“貪吃者常將嘴饞宣揚為一種美德!”約翰·科特解釋說,“至於我,我覺得已經滿足了,我不再期待這次探險帶給我們更多的東西……”
“也就是說,你不期待任何事情了,約翰。”
“可是,馬剋斯,旅行還沒結束呢,從這裏回到利伯維爾還需要5、6③努米底亞:北非古國名,今阿爾及利亞北部。——譯者註個星期,在這段時間內……”
“咳!”馬剋斯叫了起來,“這衹不過是一段簡單易行的路程……這不過是各階段行程中的一段普通尋常的道路而已……就好像在天氣好時坐着馬車散步……”
“誰知道呢?……”約翰·科特說。
這一次,大車停在一座小山丘腳下,大傢要在此處過夜。山丘上長着5、6棵樹木,它們孤零零地點綴着這片籠罩在落日餘輝下的平原。
現在是晚上7點鐘。這裏位於北緯9度,黃昏非常短暫,夜幕很快便降臨了。今晚的夜色肯定會非常濃重,因為新月剛剛消失在天際西邊,而厚厚的雲層又即將遮蔽星光。
由於這輛大車衹是用來載客的,因而車內既未裝運貨物也沒配備食品。您可以想象一下,這衹不過是由6頭牛拉着前行並且安裝在4個粗大輪子上的一節車廂。車廂前部開有一個小門,側面有幾扇小窗戶透亮。車廂內部用隔板分成兩個小房間。後面的那個小房間供兩個25、6歲的年輕人使用,他們一個是美國人約翰·科特,另一個是法國人馬剋斯·於貝爾。前面的小房間則由葡萄牙商人於爾達剋斯和趕車人卡米占據。這個卡米是喀麥隆的當地土著,他很擅長這份在烏班吉河的灼熱地帶當嚮導的苦差。
大車結實牢固,經過這樣一番長途跋涉,它的車廂仍然完好無損,它的車軸既沒裂開也未變形,它的車輪衹不過是在輪輞處稍有磨損。也許人們以為這輛大車衹不過做了一次15到20古裏①的散步式旅行,而實際上,這一次的行程有2000多公裏呢!
3個月前,這輛大車離開法屬剛果首都——利伯維爾,沿東一直行駛在烏班吉平原上,它的行程比註入乍得湖南部的阿比亞德河的流程還要長。
這片平原的名字來源於剛果河(也叫紮伊爾河)右岸的一條主要支流——烏班吉河。烏班吉平原一直延伸到由德國西非總領事管轄之下的德屬喀麥隆東部。即使在最新繪製的地圖上,這片平原目前也不能被精確地標示出來。我們不能說這裏是一片沙漠——一片可以生長植物但卻與撒哈拉沙漠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的沙漠,——但我們至少可以說這裏是一片廣袤無垠的地區,若幹相距甚遠的村莊零星地點綴在這裏。一些大的部落,例如生活在尼羅河與剛果河流域之間的穆布圖人,他們在這裏不斷徵戰、相互廝殺,甚至還以食人肉為生。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裏的人通常還要食用兒童來滿足他們這種食人的本性。於是,當地的傳教士們紛紛獻身於救助這些孩子的事業當中。他們或者強行帶走孩子,或者將他們贖出帶走。在西朗巴河沿岸建立的傳教團駐地,傳教士們按照教的方式將這些孩子撫養成人。請不要忘記,萬一歐洲國傢,尤其是法國停止慷慨資助的話,那麽,這些傳教團很快就會因為缺少資金而陷入睏境的。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補充,在烏班吉地區,當地的兒童常被當作流通的貨幣用來進行貿易活動。商人們將消費品帶入地區中心地帶,人們使用小孩子作為交換購買這些物品。最富有的當地土著就是那個擁有最龐大家庭的人。
①古裏:法國古裏,約合4K裏。——譯者註
雖說葡萄牙人於爾達剋斯並不是為了商業利益纔穿越這片平原的,雖說他沒有與烏班吉河沿岸的部落進行任何交易,雖說他除了想在這片盛産大象的地區弄點兒象牙之外別無他求,可是有一點卻不可否認:他與剛果那些殘暴的部落有來往。甚至在好幾次相遇中,他都對那些懷有故意的土著敬畏有加,而且還用自己獵捕象群的獵槍與他們的防禦性武器進行交換。不過,到目前為止,這次探險還是頗為幸運、碩果纍纍的,因為探險車隊中並沒有出現人員傷亡的事故。
另外,在一個靠近阿比亞德河源頭的村莊附近,約翰·科特和馬剋斯·於貝爾還救出了一個正面臨被人吃掉厄運的孩子,他們以幾個玻璃珠子的價格將他贖回。這個男孩大約十幾歲,他身體結實,長相可愛。和某些部落的黑人一樣,在他身上,黑人的特徵並不是很鮮明。他面頰的膚色很淺,他的頭髮金黃,不像一般黑人那樣又短又捲,他的鷹鈎鼻取代了黑人特有的塌鼻子,他的嘴唇很薄,不是黑人特有的那種厚嘴唇。他的雙眼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不久,他對自己的兩位救命恩人便表現出了一種子女對於父母的那種熱愛之情。這個可憐的孩子叫朗加,他的父母都去世了,他被人從部落裏掠走。這以後,他曾被傳教士們收留過一段時間,學了一點兒英語和法語。然而有一次,他不幸又重新落入當卡人手中,等待他的是何種命運,我們當然已經能夠猜到了。朗加感激並且熱愛兩位救命恩人,兩位好朋友對此也很是感動。他們非常喜歡這個孩子,他們供他吃、穿,並且不惜金錢撫養他。朗加是個早熟懂事的孩子。從那時起,他的命運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再像當地那些不幸的孩子一樣被當作活的商品,他生活在利伯維爾的辦事處,成為馬剋斯·於貝爾和約翰·科特的養子……他們撫養他而且永遠不會拋棄他!……每當馬剋斯·於貝爾或者約翰·科特用手撫摸他的頭部時,他都會流下幸福的眼淚。雖然他年紀很小,但他卻懂得這份關愛。
當牛車停歇時,那幾頭拉車的牛因為在難耐的高溫下長途跋涉而纍得疲憊不堪,它們也在草地上躺倒休息了。當朗加的兩位保護人從車廂中出來時,朗加跑了上來。剛纔他一直都忽前忽後地跟着牛車行走。
“朗加,你纍嗎?……”約翰·科特握着孩子的手問道。
“不……不纍!……腿很棒……喜歡跑。”朗加開心地對約翰·科特和馬剋斯·於貝爾笑着回答說。
“現在該吃飯了。”馬剋斯·於貝爾說。
“吃飯……對……我的朋友馬剋斯!”
說着,約翰·特科親吻了一下朗加嚮他伸過來的雙手,然後與行李搬運工一起走到小山丘的樹蔭底下。
這輛牛車衹是葡萄牙人於爾達剋斯·卡米以及他們那兩個同伴的代步工具,他們的行李和象牙都交由探險車隊的雇工們搬運。雇工大約有50來人,大部分是喀麥隆的黑人。他們把象牙和裝滿每日膳食的箱子放到地上。在烏班吉這片野味豐盛的地區,除了自己帶的食物,探險車隊還可以依靠打來的獵物充饑。
這些黑人都是雇傭來的,他們熟悉這個行當。由於這趟探險碩果纍纍、獲利頗豐,因而他們這次的工資也很高。我們常將那些從不出門的土著形容為“孵蛋的母雞”。而對於這些雇工,我們則可以說他們是“從未在傢孵出蛋的母雞”。這些人從小就習慣搬運貨物,衹要不缺胳膊少腿,他們就會一直幹下去。當然,這份職業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因為他們還要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幹活。他們的肩膀需要承受象牙與食品箱的重擔,他們的皮肉經常裸露在外,他們的雙腳常常走得鮮血淋淋,他們的上身總是被植物的尖刺戳破。他們就這樣幾乎赤身裸體地從拂曉一直走到上午11點鐘,午飯之後又重新上路,一直到傍晚暑氣消失時才能停歇。當然,在自身利益的趨使之下,商人們必須付給他們工資,供給他們食物,而且還不能讓他們過度勞累。以上幾個條件商人們一般都會一一遵守辦到。在獵象時遇到危險是經常的事,而且有時還會碰到雄獅與獵豹。在這種情況下,探險車隊的頭兒就必須擁有一批可以信賴的雇工。另外,一旦探險車隊已經獲得所需要的珍貴物品,那麽,即時、安全地返回位於海濱的辦事處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車隊最好不要因為過度勞累或是疾病而在路上有所耽擱,尤其不要染上天花,這種病的危害是最令人恐怖的。因此,本着以上這些原則並且根據以往的經驗,於爾達剋斯非常關心車隊雇工的健康問題。在這次深入赤道非洲中部的探險活動中,車隊直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過任何問題。
正是這片非洲赤道地區為於爾達剋斯提供了大量優質象牙。這些象牙都是從阿比亞德河以東的達爾富爾①地區的邊緣地帶獲得的。
探險車隊在幾棵高大的羅望子樹下安頓下來。搬運工們打開食品箱。約翰·科特嚮於爾達剋斯提了個問題,於爾達剋斯操着流利的英語回答他說:
“科特先生,我認為這個地方很適合我們休息,我們的牛也有現成的食物可吃。”
“不錯,它們可以在那邊吃到又肥又多的草……”約翰·科特說。
“我們也可以盡情地去吃,”馬剋斯·於貝爾補充道,“衹要我們擁有反芻類動物的生理結構和3個用來消化的胃!”
“謝謝,”約翰·科特說,“但我更喜歡來一塊烤羚羊肉,再吃些我們帶的餅幹,喝點兒我們的馬德拉①葡萄酒……”
“而且我們還可以在這種酒裏加上幾滴穿越這片平原的清澈的河水。”於爾達剋斯說。
他邊說邊用手指着那段流淌在距離小山丘一公裏處的河水——這無疑是烏班吉河的一條支流。
①達爾富爾:蘇丹兩部的山區。——譯者註
①馬德拉葡萄酒:産於馬德拉島,該島位於大西洋中,在摩洛哥西部,屬於葡萄牙領土。——譯者註
大傢很快就完成了安營紮寨的工作。成堆的象牙碼放在牛車旁邊。拉車的牛繞着羅望子樹信步走着。人們用枯樹枝燃起了堆堆篝火。趕車的卡米檢查了車隊的物資。車隊帶回了大量已經曬幹或者還未曬幹的駝鹿皮和羚羊皮。獵手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繼續獲得這些動物的毛皮。空氣中彌漫着烤肉的香味。行走了整整一上午,這會兒每個人的胃口都出奇得好。
當然,這並不等於說武器和彈藥都在車內閑置着。於爾達剋斯、卡米、約翰·科特和馬剋斯·於貝爾使用的幾箱子彈、幾桿獵槍、幾支卡賓槍、幾把手槍——這些現代的精良武器均處於戒備狀態。
一小時之後,大傢纔結束晚餐,吃飽喝足,疲憊不堪的車隊很快便進入了酣睡狀態。
當然,卡米會讓幾個雇工負責車隊的安全問題,他們必須每兩個小時換一次崗。在這種偏遠地區,提防那些圖謀不軌的傢夥——無論是長着兩衹腳的人或是長着四衹爪子的動物——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於爾達剋斯也不會忘記采取一切防範措施。於爾達剋斯雖然年已50,但他仍然非常健壯而且耐力極強,他對這種探險活動很在行。同樣,35歲的卡米身體也很結實,他機敏靈活、沉着冷靜、勇氣非凡,他是車隊穿越非洲時的嚮導。
此刻,兩個好朋友和於爾達剋斯正一起坐在一棵羅望子樹下吃夜宵。夜宵是由一個擔當廚師之職的土著剛剛做好並由朗加送過來的。
吃夜宵時,大傢的舌頭和嘴巴都沒閑着。衹要不往嘴裏塞太多的烤肉,咀嚼食物就絲毫不會妨礙說話。他們在談論什麽?……回憶他們往東北方向探險時遇到的小插麯?……根本不是。這幾個能夠活着回來的人更講究實際。回到利伯維爾辦事處的路途還遠着呢——還有2000多公裏——他們還得走上9到10個星期。“是啊,誰知道返回的路上會發生什麽事呢?”約翰·科特嚮他那個期待非同尋常的事情發生的同伴說道。
從達爾富爾的邊緣地帶一直到這裏,探險車隊在跨過阿烏卡得貝河及其支流以後,嚮烏班吉河方向走去。這一天,他們剛好停在東經22°和北緯9°的交點附近。
“以後,”於爾達剋斯說,“我們將沿西南方向前進……”“如果我沒看錯的話,”約翰·科特接着說,“非常明顯,南邊地平綫處有一片從東到西一望無際的森林。”
“啊!是的……一望無際!”於爾達剋斯又說,“假如我們必須從東面繞過它的話,那麽,我們得花費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將它拋在身後!……”
“如果從西面呢……”
“若從西面走,”於爾達剋斯答道,“這就不會繞太遠,衹要沿着森林邊緣走,我們就能在宗戈湍流附近找到烏班吉河。”
“難道穿越森林不能縮短行程嗎?……”馬剋斯·於貝爾問道。
“是的……這可以縮短大約半個月的路程。”
“那麽……為什麽我們不穿越森林呢?……”
“因為這片森林是不可穿越的。”
“啊!不可穿越!……”馬剋斯·於貝爾面帶懷疑地驚嘆道。
“我們可能走不出來,”於爾達剋斯說,“我也不敢確定,因為沒人試過。若是用牛車去冒險,可能也是徒勞。”
“於爾達剋斯,您剛纔是說從來沒有人嘗試過穿越這片森林嗎?……”
“嘗試……我可不知道,馬剋斯先生,但是,如果有人成功的話……哦不,沒有……在喀麥隆和剛果都沒人敢冒險。誰敢奢望穿越這片到處充滿荊棘,沒有一條小道的森林呢?……我甚至不知道在森林中是否能用火與斧子開闢出一條道路來。更不要說那些枯樹了,它們足以構成難以逾越的障礙……”
“難以逾越,於爾達剋斯?……”
“好啦!我親愛的朋友,”約翰·科特說,“別為這片森林激動不已了,我們衹需繞過森林就行了,這已經很幸運了!……我承認,我一點兒也不想冒險穿越這樣一片森林迷宮……”
“甚至不想知道裏面藏了些什麽?……”
“你希望我們能在那裏發現什麽東西嗎,馬剋斯?……未知的王國、歌唱的城市、神秘的樂園、新奇的動物、長了五衹爪子的食人獸,或是長了三條腿的人嗎?……”
“為什麽不呢,約翰?……正是為了這些纔值得進去一看!
朗加關切地瞪大眼睛,臉上神采奕奕,仿佛在說,如果馬剋斯·於貝爾要去這片森林探險,他是一定不會害怕隨行的。
“不管怎樣,”約翰·科特說道,“既然於爾達剋斯不打算穿越森林達到烏班吉河沿岸……”
“哦不,當然不,”於爾達剋斯趕忙說,“這將冒着再也走不出來的危險!”
“看,我親愛的馬剋斯,還是讓我們小睡一會兒吧。這樣你可以在夢中盡力去揭開這片森林的秘密,在這片不可穿越的森林中冒險……當然,衹是在夢裏,這樣難道不是很謹慎嗎?……”
“笑吧,約翰,隨便您怎麽笑話我!可是,我卻記得我們國傢的一位詩人曾經說過……具體是哪位詩人我記不清了,‘在未知中探尋以便發現新奇’。”
“真的嗎,馬剋斯?……與這句詩押韻的是哪一句呢?”
“哦,我的天哪!……我忘了,約翰!”
“那麽,就像忘記第二句詩那樣忘記這第一句吧。我們睡覺吧!”
他們沒有躲在牛車裏睡覺無疑是最明智的辦法。雖然太陽已經落山,可是餘熱仍舊未消。躺在這片涼爽的羅望子樹蔭下,可以避開一些暑氣。衹要天氣允許,在小山丘腳下過上一夜,那些習慣於下蹋“露天旅館”的人是不會介意的。這天晚上,儘管繁星躲在厚厚的雲層後面,但由於不會下雨,因此,在大自然中露宿是極為適宜的。
朗加拿來毯子,兩個好朋友緊緊裹在裏面,躺在一棵羅望子樹的根部——樹根搭成了一個真正的房間框架——朗加蜷縮在他們身邊,就好像一隻看傢的小狗。
在像他們那樣入睡之前,於爾達剋斯和卡米最後一次巡查了營地,以確信拴好的牛不會跑掉,監督雇工是否已經上崗值班,檢查篝火是否已經熄滅——因為衹要一點點火星兒就足以燃起幹草和枯樹而引發火災。巡視之後,兩個人回到小山丘。
兩個人不久便睡熟了——他們睡得如此之香,可能連上帝打雷都聽不到。也許那些值夜的雇工也抵不過這瞌睡蟲的吧?……事實上,10點鐘以後,大傢都睡着了,沒有一個人能夠警告大傢那些燃燒在大森林邊緣的可疑火光。
那片剛剛燃起搖曳不定火焰的漆黑樹叢距離這個小山丘至多不過2公裏。大約有十幾處這樣冒着煙的火焰,時而連成一片,時而星星點點。雖然空氣中並沒有風,可它們卻在熊熊燃燒着。也許有一群當地土著正在這片樹叢中宿營。可是,這片火光並不是某個宿營地的篝火。人們在夜間休息時所點燃的篝火、火苗是集中在一起的,而這些火光卻在一百多托瓦茲①的面積上任意移動着。
①托瓦茲:法國舊長度單位,相當於1.949米。——譯者註
請不要忘記,一些來自西面阿達馬烏阿或巴吉爾米地區以及來自東面烏幹達地區的遊牧部落經常會光臨烏班吉這片平原。而一支想在黑暗中行進的商隊是不會如此不謹慎的,他們不會藉助火光來通報自己的出現。因此,在這片樹叢中的衹能是一些當地土著。誰知道他們是不是已經對這個在羅望子樹蔭下熟睡的探險車隊起了歹意呢?
無論如何,不管是這些土著的首領想威脅探險車隊,還是幾百名帕烏安、房濟、希魯、巴裏、當卡或者其他土著衹等此時藉着人多的優勢想攻擊探險車隊,至少在10點半鐘這個時刻,探險車隊中沒有一個人采取了防禦措施。所有的人,不管是主人還是僕人都在營地睡熟了。更為糟糕的是,那些負責值夜的雇工也紛紛沉浸在夢鄉之中。
萬幸的是,小朗加醒來了。毫無疑問,如果不是他的眼睛嚮南邊地平綫看了一下,他肯定也會重新入睡的。雖然仍是睡眼惺鬆,但他一下子便感覺到了這道劃破黑夜的刺眼亮光。他伸了伸四肢,揉了揉雙眼,更仔細地看着……哦不!他沒搞錯:零亂的火光正在森林邊緣移動。
朗加馬上想到車隊可能要遭到襲擊了。他的這種想法更多地是出於本能,而並非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事實上,那些準備搶劫與車隊的土著並不知道,當他們采取突襲的方法時,他們便會增加取勝的機會。以前,他們是不會讓別人發現自己的。可是,這些人為什麽要暴露自己呢?……
朗加並不想吵醒馬剋斯·於貝爾和約翰·科特,他悄無聲息地嚮牛車爬過去。當他找到卡米時,他拍着卡米的肩膀叫醒他,並用手指給他看天邊那片火光。
卡米站起身來,他整整觀察了一分鐘這片移動的火光,然後大聲叫道:
“於爾達剋斯!”
這個早就習慣立即從睡夢中醒來的葡萄牙人一下子便站了起來。
“出什麽事了,卡米?……”
“看!”
卡米伸出胳膊指着平原那片被火光照亮的邊緣地帶說。“當心敵人!”於爾達剋斯高聲說道。
幾秒鐘之內,車隊所有的雇工均站起身來。大傢都被眼前局勢的嚴峻性深深震驚了,甚至沒有人還記得要去責備那些玩忽職守的值夜者。毋庸置疑,如果沒有朗加,那麽,在於爾達剋斯和他的同伴熟睡期間,整個營地都會遭到進攻的。
至於馬剋斯·於貝爾和約翰·科特是怎樣離開樹根重新找到於爾達剋斯和卡米的,這裏就不用贅述了。
現在是10點半過幾分。漆黑的夜籠罩着平原的北部、東部和西部,衹有南部被閃亮的火陷照耀着。這閃着耀眼光芒的火光大約有不下50處之多。
“這肯定是一群土著,”於爾達剋斯說,“而且很可能是那些經常出沒於剛果河與烏班吉河沿岸的布照土著。”
“肯定是,”卡米補充說,“這些火光不是自己燃燒起來的……”
“另外,”約翰·科特觀察到,“我看見有人的手臂舉着火把移動!”
“但是,”馬剋斯·於貝爾卻說,“手臂應該長在肩膀上,而肩膀應該長在身體上,可是,在這些火光中,我們卻看不到人的身體……”
“這是因為他們在邊緣那邊的樹後……”卡米說。
“可是,”馬剋斯·於貝爾接着又說,“我並不認為這是一支走在森林邊緣的隊伍……不是!雖然這些火光前後並不連貫,但他們總是回到同一個地點……”
“那裏肯定是這些土著的營地,”卡米肯定地說。
“您的意見呢?……”約翰·科特問於爾達剋斯。
“我們將會受到襲擊,”於爾達剋斯說,“我們現在就必須馬上采取防範措施……”
“可是,為什麽這些土著不在暴露自己之前就襲擊我們呢?”
“黑人和白人不同,”於爾達剋斯說,“雖然他們考慮欠周,可是由於他們人多勢衆而且生性殘暴,他們還是很可怕的……”
“這是一樣連我們的傳教士也難以將他們變成羔羊的獵豹!……”馬剋斯·於貝爾補充道。
“準備好!”於爾達剋斯最後說了一句。
是的,準備抵抗,直到臨死的那一刻。不要指望烏班吉地區的這些土著有絲毫同情心。我們根本無法想象出他們殘忍到何種程度。連澳大利亞、薩羅蒙、埃布裏德、新幾內亞那些最野蠻的部落也難以與這些土著相媲美。在這片地區中部,盡是一些食人者居住的部落,傳教團那些冒着極大生命危險的傳教士們對此並非一無所知。我們本應將這些人面獸劃歸到動物之列的。在赤道非洲這片地區,軟弱是一種罪孽,而力量卻代表一切!事實上,這些黑人即使到了成年,其中也沒有幾個人能達到5、6歲孩子所具備的智力水平!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證據不勝枚舉,傳教士們經常是這些慘不忍睹場景的見證人——在這個地區仍然實行着人祭。這裏的奴隸要為主人殉葬。人們將奴隸的頭顱固定在柔軟的樹枝上,當拜物教的祭師把它們砍下之後,便將頭顱扔到遠處。在盛大的慶典上,10到16歲的兒童常被當作食物吃掉,一些部落首領衹吃這些孩子的嫩肉。
除了食人的本性之外,這些土著天性還好搶劫。在偏遠地區,他們有時會在旅行車隊經過的道路上進行攻擊、搶劫和掠奪。雖然這些土著不像商人及他們的雇工那樣擁有裝備精良的武器,但是他們卻人多勢衆,數千個土著總是有可能戰勝幾百名雇工的。趕車人對此並非茫然不知。因此,他們根本不會將車趕到這些村落中行進,例如納貢貝·達拉村、卡拉卡·泰默村以及阿烏卡德貝和阿比亞德河地區的一些村落。在這些村落還沒有傳教士,但總有一天他們會來的。任何可怕的事物都不能阻止這些傳教士們的獻身精神,他們要將幼童的生命從死亡之手中奪回,他們要用教的文明重新繁衍這些野蠻的種族。
從這次探險活動一開始,於爾達剋斯就經常遇到當地土著的襲擊,但他每次都能化險為夷,既不用花費太多的代價,也沒有人員傷亡。返回的路程是非常安全的。從西邊繞過這片森林之後,車隊就可以到達烏班吉河的右岸,然後再沿河一直順流而下,他們就可以抵達烏班吉河註入剛果河右岸的河口。從烏班吉河開始,就有商人和傳教士出入這片地區。那時,車隊就不用擔心碰到遊牧部落了。法、英、葡、德等國的殖民者都希望能將這些土著逐漸驅趕到達爾富爾這片偏遠的地區去。
車隊衹要再走幾天便可以抵達烏班吉河。可是,在這段路上,他們會不會因為遇上人數衆多的掠奪者而全軍覆沒呢?……大傢有必要為此而擔憂。無論如何,車隊不會毫不抵抗便全軍覆沒的。在於爾達剋斯的號召下,大傢做好了一切抵抗的準備。
頃刻之間,於爾達剋斯、卡米、約翰·科特、馬剋斯·於貝爾已經全副武裝,他們手握卡賓槍、腰別手槍,槍裏都上滿了子彈。牛車上裝的十幾支步槍和手槍交給幾個忠實可靠的雇工使用。
與此同時,於爾達剋斯命令手下布署在幾棵高大的羅望子樹旁,以便躲避致命的毒箭。
大傢等待着,夜空中並無任何動靜。看來這些土著並沒有走在森林的前部。火光不停地移動,到處都冒着一縷縷黃色的長煙。
“這些用樹脂點燃的火把正沿着森林邊緣前進……”
“沒錯,”馬剋斯·於貝爾說,“但我仍然堅持我的意見,如果這些人想襲擊我們,他們為什麽要點燃火把暴露自己呢?……”
的確,這是很難解釋的。但是,既然他們是上烏班吉河地區未開化的土著,那麽,這又有什麽可值得奇怪的呢?……
半個小時過去了,局勢仍無任何變化。營地的人們嚴陣以待,大傢的目光由東到西註視着遠處那片陰暗地帶。在火光照亮南方時,一支小分隊會有可能從側面藉着黑暗偷襲車隊。
在這個方向上,平原肯定是荒無人煙的。一小撮進犯者在於爾達剋斯和同伴們拿起武器之前是不可能偷襲到他們的。
又過了一會兒,將近11點了,馬剋斯·於貝爾走了幾步,離開於爾達剋斯、卡夫和約翰·科特組織的隊伍,堅定地說:
“得去會會敵人……”
“這有用嗎?”約翰·科特問道,“難道最謹慎的做法不是要求我們一直守到天亮嗎?……”
“等待……等待……”馬剋斯·於貝爾反駁說,“我們的睡眠就這樣被打斷了……還要手握槍支等待6到7個小時!……不!應該盡早知道該做些什麽!……不管怎樣,如果這些土著根本沒有歹意的話,那我還想重新回到樹下繼續我的美夢呢!”
“您是怎麽想的?……”約翰·科特嚮緘默不語的於爾達剋斯詢問。
“也許馬剋斯·於貝爾先生的建議值得考慮,”他接着說,“但是,不要冒然行事……”
“我申請去偵察,”馬剋斯·於貝爾說,“請你們相信我……”“我陪您去,”卡米補充說,“如果於爾達剋斯先生認為這可行的話……”
“這樣更好,”於爾達剋斯同意了。
“我也可以和你們一道去……”約翰·科特提出。
“不……你留下吧,我親愛的朋友,”馬剋斯·於貝爾堅持,“兩個人足夠了……另外,我們不會走得太遠……如果我們發現有一隊人馬嚮這邊走來,我們馬上就回來……”
“看看你們的武器是否上好了子彈……”約翰·科特提醒說。
“沒問題,”卡米回答,“但我並不希望在這次偵察中使用武器。最主要的還是不要暴露我們自己……”
“我也這麽想,”於爾達剋斯說。
馬剋斯·於貝爾和卡米並肩走着,他們很快便離開了長有羅望子樹的小山丘。那邊的平原已經顯得不那麽黑暗了。但是,在百米步遠的距離之內還是看不清楚人。
剛走了不到50步,他們發現朗加跟在後面。孩子一言未發地跟着他們走出了營地。
“哎!你怎麽也來了,小傢夥?……”卡米問。
“是啊,朗加,”馬剋斯·於貝爾也說,“你為什麽不和大傢呆在一起呢?……”
“回去吧……,”卡米命令道。
“哦!馬剋斯先生,”朗加喃喃地說,“和您在一起……我……和您在一起……”
“你知道,你的朋友約翰在那邊……”
“是的……可是我的朋友馬剋斯……在這裏……”
“我們不需要你!……”卡米嚴厲地說。
“既然他已經來了,那就讓他跟着我們吧!”馬剋斯·於貝爾說,“他不會妨礙我們的,卡米。而且,他的眼睛像野貓一樣靈敏,他也許還能在黑暗中發現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呢……”
“是的……我能看……我看得很遠!……”孩子保證說。
“這很好!……在我旁邊走,”馬剋斯·於貝爾說,“睜大你的眼睛!”
三個人嚮前走着。一刻鐘之後,他們已經走到了營地與大森林之間的地帶。
那片大樹下的火光一直在閃爍,走得更近時,火光也更亮了。然而,儘管卡米的視力如此之好,儘管馬剋斯·於貝爾剛從盒子裏拿出的眼鏡如此質優,儘管小“野貓”的目光如此犀利,他們都不能看清是誰在移動這些火把。
這證實了於爾達剋斯的觀點:這些光亮來自密林深處,它們隱藏在茂密的荊棘叢和粗大的樹幹之後。可以肯定,這些土著還沒有走出森林的邊緣,也許他們根本就沒想這麽做。
事實上,這的確是越來越難以解釋了。如果這僅僅是一些打算在拂曉重新上路而此刻正在做夜間休息的土著,那麽,他們為什麽要在森林邊緣點燃火把呢?……是什麽夜間慶祝活動使得他們在這個時候還不入睡呢?……
“我甚至在琢磨,”馬剋斯·於貝爾說,“他們是否已經發現了我們的車隊,他們是否知道我們的車隊就停在羅望子樹旁……”
“是的,”卡米也說,“有可能他們就是在夜幕降臨時纔到達的,那時夜幕已經籠罩了平原,而且由於我們的篝火已經熄滅,也許他們不知道我們就在不遠處宿營?……但是,從明天一早開始,他們就能發現我們了……”“除非我們已經出發了,卡米。”
馬剋斯·於貝爾和卡米繼續默不作聲地前行。
他們就這樣又走了半公裏,此時,他們距離森林衹有幾百米遠。
這片時不時由火把那長長的光芒映亮的土地上並沒有任何可疑的跡象。東、西、南3個方向均未發現任何人形。看來他們並不想馬上發起進攻。另外,儘管馬剋斯·於貝爾、卡米和朗加離邊緣地帶如此之近,可是他們3個誰也沒能發現用這無數支火把暴露自己的那些人。
“我們還要不要再往前走?……”馬剋斯·於貝爾在停下幾秒鐘之後問道。
“有什麽用呢?……”卡米說,“這樣做難道不是更危險嗎?……總之,我們的車隊很有可能還未被發現,如果我們今晚就離開的話……”
“我可能更想留下!……”馬剋斯·於貝爾重複說,“這種情形是如此特殊……”
一點小事便可以喚起一個法國人的豐富想象力。
“我們回小山丘吧,”卡米說。
然而,他不得不再繼續嚮前走了幾步。因為跟在馬剋斯·於貝爾後面的朗加也不願意回去……也許,3個人這時已經走到了森林的邊緣。突然,卡米停了下來。
“別再走了,”他低聲說。
難道是因為碰到了迫在眉睫的危險,卡米和他的同伴纔停下腳步的嗎?……他們看到了一隊土著?……他們將要受到攻擊了?……有一點可以確定,在森林邊緣亮着火光的地方突然發生了一個變化。
這些火光在一瞬間都消失在前排那幾棵在漆黑中模糊不清的大樹後面了。
“當心!……”馬剋斯·於貝爾說。
“往後退!……”卡米說。
考慮到可能會遭到突襲,他們是否應該後退?……也許吧。無論如何,在沒有準備好還擊之前,還是不要邊後退邊開火為好。當3個人的目光不停地在森林邊緣這片黑暗的樹叢中搜尋時,他們把帶來的卡賓槍也重新舉到了肩上。
突然,這片陰影中又重新出現了大約20餘處亮光。
“天哪!”馬剋斯·於貝爾叫了起來,“這一回,如果這還不算什麽非同一般的奇跡,那麽,至少這也得算是奇怪的事情了!”
正是。這些火把剛纔還在與平原同一水平高度的地方閃耀,此時它們卻在高出地面50到100法尺①的高度愈燃愈烈起來。
①法尺:法國古長度單位,相當於325毫米。——譯者註
至於揮動這些火把的傢夥,他們時而在低處的樹枝上,時而又在較高的樹枝上,就好像有一陣風捲着火焰穿過大樹厚厚的樹葉似的。無論是馬剋斯·於貝爾,還是卡米,或是朗加,他們都不能從中辨認出一個人影來。
“嗨!”馬剋斯·於貝爾叫道,“這會不會是在樹上跳動的鬼火啊?……”
卡米搖了搖頭。馬剋斯對這一現象的解釋絲毫不能令他滿意。
儘管那裏有火焰發出的氫氣味道,但是,我們絶不能將這些火焰與聖·艾爾姆那哥特的鬼火相混淆。這20餘處火光就好像是雷電擊在樹枝上或是船衹的桅桿上引起的放電現象一般。可是,天空中根本沒有閃電,而云層卻預示着它要化為一場經常澆灌在黑非洲這片中部地帶的傾盆大雨了。
可是,這些紮營在樹下的土著為什麽會有的人趴在樹林間,有的又呆在樹枝最高處呢?……為什麽他們要舉着這些在很遠處就能聽到噼啪爆響聲的麥桿火把或是鬆脂火把到處移動呢?……
“再往前走點兒吧……”馬剋斯·於貝爾說。
“沒用,”卡米回答,“我認為今晚我們的營地不會遭到襲擊,現在我們最好還是返回營地讓夥伴們放心……”
“可是,卡米,如果我們能夠知道該如何對付這一現象,我想我們才能更讓他們放心……”
“不,馬剋斯先生,我們不要再往前冒險了……有一個部落在此地紮營,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這些遊牧土著為什麽要點燃火把?……為什麽他們要藏在這些大樹上?……難道是因為要驅趕野獸他們纔點燃火把的嗎?……”
“野獸?……”馬剋斯·於貝爾問道,“可是,獵豹、鬣狗、野牛的低吼聲我們應該聽得到纔對,然而我們現在唯一能聽到的卻衹是這些鬆脂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就好像要引起一場森林大火似的!……我想知道……”
於是,馬剋斯·於貝爾又嚮前走了幾步,緊隨其後的朗加沒有聽從卡米的召喚回來。
卡米猶豫着下一步該怎麽辦,因為他無力將這個缺乏耐心的法國人叫回來。由於不願讓他一個人去冒險,卡米决定一直陪他走到樹叢,儘管在卡米眼中這是一種不可饒恕的魯莽行為。
突然,他停了下來。同時,馬剋斯和朗加也停了下來。3個人都轉過身背對着森林。吸引他們註意力的已不再是那片火光。好像是隨着暴風雨的一陣響聲,所有的火把一下子都熄滅了,深邃無盡的黑暗籠罩了整個地平綫。
在他們對面,遠處一片低語聲在空中回蕩着。更確切地說,這是一種長長的低吼聲,一陣鼻腔中發出的打鼾聲,就好像是一架巨大的管風琴將音符散播在平原上一般。
是不是要下暴風雨了?這或許是下雨前的雷聲?……
不!……這樣的暴風雨經常襲擊非洲的赤道地區,可這次絶不是。這種很有特點的低吼聲表明這是某種動物發出的,而且這種聲響也並非來自閃電與雲層摩擦而産生的那種回聲。確切地講,這種聲音來自某張大嘴,而非雲層。
再說,低空中也沒有那種在很短的間隔中便接二連三出現閃電。北方和南方的天際一樣陰暗,沒有一道閃電。透過雲層,在那些堆積的捲雲之間沒有一道亮光。
“這是什麽,卡米?……”馬剋斯·於貝爾問。
“回營地吧……,”卡米回答。
“這到底是什麽?……”馬剋斯·於貝爾叫道。
卡米竪起耳朵聽着,在這種愈來愈近、越來越響的低吼聲中,他聽到一聲更為清晰的尖叫,就好像火車汽笛的尖聲鳴叫一樣。
“快跑!”卡米喊道。“快跑!”
①托瓦茲:法國舊長度單位,相當於1.949米。——譯者註
請不要忘記,一些來自西面阿達馬烏阿或巴吉爾米地區以及來自東面烏幹達地區的遊牧部落經常會光臨烏班吉這片平原。而一支想在黑暗中行進的商隊是不會如此不謹慎的,他們不會藉助火光來通報自己的出現。因此,在這片樹叢中的衹能是一些當地土著。誰知道他們是不是已經對這個在羅望子樹蔭下熟睡的探險車隊起了歹意呢?
無論如何,不管是這些土著的首領想威脅探險車隊,還是幾百名帕烏安、房濟、希魯、巴裏、當卡或者其他土著衹等此時藉着人多的優勢想攻擊探險車隊,至少在10點半鐘這個時刻,探險車隊中沒有一個人采取了防禦措施。所有的人,不管是主人還是僕人都在營地睡熟了。更為糟糕的是,那些負責值夜的雇工也紛紛沉浸在夢鄉之中。
萬幸的是,小朗加醒來了。毫無疑問,如果不是他的眼睛嚮南邊地平綫看了一下,他肯定也會重新入睡的。雖然仍是睡眼惺鬆,但他一下子便感覺到了這道劃破黑夜的刺眼亮光。他伸了伸四肢,揉了揉雙眼,更仔細地看着……哦不!他沒搞錯:零亂的火光正在森林邊緣移動。
朗加馬上想到車隊可能要遭到襲擊了。他的這種想法更多地是出於本能,而並非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事實上,那些準備搶劫與車隊的土著並不知道,當他們采取突襲的方法時,他們便會增加取勝的機會。以前,他們是不會讓別人發現自己的。可是,這些人為什麽要暴露自己呢?……
朗加並不想吵醒馬剋斯·於貝爾和約翰·科特,他悄無聲息地嚮牛車爬過去。當他找到卡米時,他拍着卡米的肩膀叫醒他,並用手指給他看天邊那片火光。
卡米站起身來,他整整觀察了一分鐘這片移動的火光,然後大聲叫道:
“於爾達剋斯!”
這個早就習慣立即從睡夢中醒來的葡萄牙人一下子便站了起來。
“出什麽事了,卡米?……”
“看!”
卡米伸出胳膊指着平原那片被火光照亮的邊緣地帶說。“當心敵人!”於爾達剋斯高聲說道。
幾秒鐘之內,車隊所有的雇工均站起身來。大傢都被眼前局勢的嚴峻性深深震驚了,甚至沒有人還記得要去責備那些玩忽職守的值夜者。毋庸置疑,如果沒有朗加,那麽,在於爾達剋斯和他的同伴熟睡期間,整個營地都會遭到進攻的。
至於馬剋斯·於貝爾和約翰·科特是怎樣離開樹根重新找到於爾達剋斯和卡米的,這裏就不用贅述了。
現在是10點半過幾分。漆黑的夜籠罩着平原的北部、東部和西部,衹有南部被閃亮的火陷照耀着。這閃着耀眼光芒的火光大約有不下50處之多。
“這肯定是一群土著,”於爾達剋斯說,“而且很可能是那些經常出沒於剛果河與烏班吉河沿岸的布照土著。”
“肯定是,”卡米補充說,“這些火光不是自己燃燒起來的……”
“另外,”約翰·科特觀察到,“我看見有人的手臂舉着火把移動!”
“但是,”馬剋斯·於貝爾卻說,“手臂應該長在肩膀上,而肩膀應該長在身體上,可是,在這些火光中,我們卻看不到人的身體……”
“這是因為他們在邊緣那邊的樹後……”卡米說。
“可是,”馬剋斯·於貝爾接着又說,“我並不認為這是一支走在森林邊緣的隊伍……不是!雖然這些火光前後並不連貫,但他們總是回到同一個地點……”
“那裏肯定是這些土著的營地,”卡米肯定地說。
“您的意見呢?……”約翰·科特問於爾達剋斯。
“我們將會受到襲擊,”於爾達剋斯說,“我們現在就必須馬上采取防範措施……”
“可是,為什麽這些土著不在暴露自己之前就襲擊我們呢?”
“黑人和白人不同,”於爾達剋斯說,“雖然他們考慮欠周,可是由於他們人多勢衆而且生性殘暴,他們還是很可怕的……”
“這是一樣連我們的傳教士也難以將他們變成羔羊的獵豹!……”馬剋斯·於貝爾補充道。
“準備好!”於爾達剋斯最後說了一句。
是的,準備抵抗,直到臨死的那一刻。不要指望烏班吉地區的這些土著有絲毫同情心。我們根本無法想象出他們殘忍到何種程度。連澳大利亞、薩羅蒙、埃布裏德、新幾內亞那些最野蠻的部落也難以與這些土著相媲美。在這片地區中部,盡是一些食人者居住的部落,傳教團那些冒着極大生命危險的傳教士們對此並非一無所知。我們本應將這些人面獸劃歸到動物之列的。在赤道非洲這片地區,軟弱是一種罪孽,而力量卻代表一切!事實上,這些黑人即使到了成年,其中也沒有幾個人能達到5、6歲孩子所具備的智力水平!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證據不勝枚舉,傳教士們經常是這些慘不忍睹場景的見證人——在這個地區仍然實行着人祭。這裏的奴隸要為主人殉葬。人們將奴隸的頭顱固定在柔軟的樹枝上,當拜物教的祭師把它們砍下之後,便將頭顱扔到遠處。在盛大的慶典上,10到16歲的兒童常被當作食物吃掉,一些部落首領衹吃這些孩子的嫩肉。
除了食人的本性之外,這些土著天性還好搶劫。在偏遠地區,他們有時會在旅行車隊經過的道路上進行攻擊、搶劫和掠奪。雖然這些土著不像商人及他們的雇工那樣擁有裝備精良的武器,但是他們卻人多勢衆,數千個土著總是有可能戰勝幾百名雇工的。趕車人對此並非茫然不知。因此,他們根本不會將車趕到這些村落中行進,例如納貢貝·達拉村、卡拉卡·泰默村以及阿烏卡德貝和阿比亞德河地區的一些村落。在這些村落還沒有傳教士,但總有一天他們會來的。任何可怕的事物都不能阻止這些傳教士們的獻身精神,他們要將幼童的生命從死亡之手中奪回,他們要用教的文明重新繁衍這些野蠻的種族。
從這次探險活動一開始,於爾達剋斯就經常遇到當地土著的襲擊,但他每次都能化險為夷,既不用花費太多的代價,也沒有人員傷亡。返回的路程是非常安全的。從西邊繞過這片森林之後,車隊就可以到達烏班吉河的右岸,然後再沿河一直順流而下,他們就可以抵達烏班吉河註入剛果河右岸的河口。從烏班吉河開始,就有商人和傳教士出入這片地區。那時,車隊就不用擔心碰到遊牧部落了。法、英、葡、德等國的殖民者都希望能將這些土著逐漸驅趕到達爾富爾這片偏遠的地區去。
車隊衹要再走幾天便可以抵達烏班吉河。可是,在這段路上,他們會不會因為遇上人數衆多的掠奪者而全軍覆沒呢?……大傢有必要為此而擔憂。無論如何,車隊不會毫不抵抗便全軍覆沒的。在於爾達剋斯的號召下,大傢做好了一切抵抗的準備。
頃刻之間,於爾達剋斯、卡米、約翰·科特、馬剋斯·於貝爾已經全副武裝,他們手握卡賓槍、腰別手槍,槍裏都上滿了子彈。牛車上裝的十幾支步槍和手槍交給幾個忠實可靠的雇工使用。
與此同時,於爾達剋斯命令手下布署在幾棵高大的羅望子樹旁,以便躲避致命的毒箭。
大傢等待着,夜空中並無任何動靜。看來這些土著並沒有走在森林的前部。火光不停地移動,到處都冒着一縷縷黃色的長煙。
“這些用樹脂點燃的火把正沿着森林邊緣前進……”
“沒錯,”馬剋斯·於貝爾說,“但我仍然堅持我的意見,如果這些人想襲擊我們,他們為什麽要點燃火把暴露自己呢?……”
的確,這是很難解釋的。但是,既然他們是上烏班吉河地區未開化的土著,那麽,這又有什麽可值得奇怪的呢?……
半個小時過去了,局勢仍無任何變化。營地的人們嚴陣以待,大傢的目光由東到西註視着遠處那片陰暗地帶。在火光照亮南方時,一支小分隊會有可能從側面藉着黑暗偷襲車隊。
在這個方向上,平原肯定是荒無人煙的。一小撮進犯者在於爾達剋斯和同伴們拿起武器之前是不可能偷襲到他們的。
又過了一會兒,將近11點了,馬剋斯·於貝爾走了幾步,離開於爾達剋斯、卡夫和約翰·科特組織的隊伍,堅定地說:
“得去會會敵人……”
“這有用嗎?”約翰·科特問道,“難道最謹慎的做法不是要求我們一直守到天亮嗎?……”
“等待……等待……”馬剋斯·於貝爾反駁說,“我們的睡眠就這樣被打斷了……還要手握槍支等待6到7個小時!……不!應該盡早知道該做些什麽!……不管怎樣,如果這些土著根本沒有歹意的話,那我還想重新回到樹下繼續我的美夢呢!”
“您是怎麽想的?……”約翰·科特嚮緘默不語的於爾達剋斯詢問。
“也許馬剋斯·於貝爾先生的建議值得考慮,”他接着說,“但是,不要冒然行事……”
“我申請去偵察,”馬剋斯·於貝爾說,“請你們相信我……”“我陪您去,”卡米補充說,“如果於爾達剋斯先生認為這可行的話……”
“這樣更好,”於爾達剋斯同意了。
“我也可以和你們一道去……”約翰·科特提出。
“不……你留下吧,我親愛的朋友,”馬剋斯·於貝爾堅持,“兩個人足夠了……另外,我們不會走得太遠……如果我們發現有一隊人馬嚮這邊走來,我們馬上就回來……”
“看看你們的武器是否上好了子彈……”約翰·科特提醒說。
“沒問題,”卡米回答,“但我並不希望在這次偵察中使用武器。最主要的還是不要暴露我們自己……”
“我也這麽想,”於爾達剋斯說。
馬剋斯·於貝爾和卡米並肩走着,他們很快便離開了長有羅望子樹的小山丘。那邊的平原已經顯得不那麽黑暗了。但是,在百米步遠的距離之內還是看不清楚人。
剛走了不到50步,他們發現朗加跟在後面。孩子一言未發地跟着他們走出了營地。
“哎!你怎麽也來了,小傢夥?……”卡米問。
“是啊,朗加,”馬剋斯·於貝爾也說,“你為什麽不和大傢呆在一起呢?……”
“回去吧……,”卡米命令道。
“哦!馬剋斯先生,”朗加喃喃地說,“和您在一起……我……和您在一起……”
“你知道,你的朋友約翰在那邊……”
“是的……可是我的朋友馬剋斯……在這裏……”
“我們不需要你!……”卡米嚴厲地說。
“既然他已經來了,那就讓他跟着我們吧!”馬剋斯·於貝爾說,“他不會妨礙我們的,卡米。而且,他的眼睛像野貓一樣靈敏,他也許還能在黑暗中發現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呢……”
“是的……我能看……我看得很遠!……”孩子保證說。
“這很好!……在我旁邊走,”馬剋斯·於貝爾說,“睜大你的眼睛!”
三個人嚮前走着。一刻鐘之後,他們已經走到了營地與大森林之間的地帶。
那片大樹下的火光一直在閃爍,走得更近時,火光也更亮了。然而,儘管卡米的視力如此之好,儘管馬剋斯·於貝爾剛從盒子裏拿出的眼鏡如此質優,儘管小“野貓”的目光如此犀利,他們都不能看清是誰在移動這些火把。
這證實了於爾達剋斯的觀點:這些光亮來自密林深處,它們隱藏在茂密的荊棘叢和粗大的樹幹之後。可以肯定,這些土著還沒有走出森林的邊緣,也許他們根本就沒想這麽做。
事實上,這的確是越來越難以解釋了。如果這僅僅是一些打算在拂曉重新上路而此刻正在做夜間休息的土著,那麽,他們為什麽要在森林邊緣點燃火把呢?……是什麽夜間慶祝活動使得他們在這個時候還不入睡呢?……
“我甚至在琢磨,”馬剋斯·於貝爾說,“他們是否已經發現了我們的車隊,他們是否知道我們的車隊就停在羅望子樹旁……”
“是的,”卡米也說,“有可能他們就是在夜幕降臨時纔到達的,那時夜幕已經籠罩了平原,而且由於我們的篝火已經熄滅,也許他們不知道我們就在不遠處宿營?……但是,從明天一早開始,他們就能發現我們了……”“除非我們已經出發了,卡米。”
馬剋斯·於貝爾和卡米繼續默不作聲地前行。
他們就這樣又走了半公裏,此時,他們距離森林衹有幾百米遠。
這片時不時由火把那長長的光芒映亮的土地上並沒有任何可疑的跡象。東、西、南3個方向均未發現任何人形。看來他們並不想馬上發起進攻。另外,儘管馬剋斯·於貝爾、卡米和朗加離邊緣地帶如此之近,可是他們3個誰也沒能發現用這無數支火把暴露自己的那些人。
“我們還要不要再往前走?……”馬剋斯·於貝爾在停下幾秒鐘之後問道。
“有什麽用呢?……”卡米說,“這樣做難道不是更危險嗎?……總之,我們的車隊很有可能還未被發現,如果我們今晚就離開的話……”
“我可能更想留下!……”馬剋斯·於貝爾重複說,“這種情形是如此特殊……”
一點小事便可以喚起一個法國人的豐富想象力。
“我們回小山丘吧,”卡米說。
然而,他不得不再繼續嚮前走了幾步。因為跟在馬剋斯·於貝爾後面的朗加也不願意回去……也許,3個人這時已經走到了森林的邊緣。突然,卡米停了下來。
“別再走了,”他低聲說。
難道是因為碰到了迫在眉睫的危險,卡米和他的同伴纔停下腳步的嗎?……他們看到了一隊土著?……他們將要受到攻擊了?……有一點可以確定,在森林邊緣亮着火光的地方突然發生了一個變化。
這些火光在一瞬間都消失在前排那幾棵在漆黑中模糊不清的大樹後面了。
“當心!……”馬剋斯·於貝爾說。
“往後退!……”卡米說。
考慮到可能會遭到突襲,他們是否應該後退?……也許吧。無論如何,在沒有準備好還擊之前,還是不要邊後退邊開火為好。當3個人的目光不停地在森林邊緣這片黑暗的樹叢中搜尋時,他們把帶來的卡賓槍也重新舉到了肩上。
突然,這片陰影中又重新出現了大約20餘處亮光。
“天哪!”馬剋斯·於貝爾叫了起來,“這一回,如果這還不算什麽非同一般的奇跡,那麽,至少這也得算是奇怪的事情了!”
正是。這些火把剛纔還在與平原同一水平高度的地方閃耀,此時它們卻在高出地面50到100法尺①的高度愈燃愈烈起來。
①法尺:法國古長度單位,相當於325毫米。——譯者註
至於揮動這些火把的傢夥,他們時而在低處的樹枝上,時而又在較高的樹枝上,就好像有一陣風捲着火焰穿過大樹厚厚的樹葉似的。無論是馬剋斯·於貝爾,還是卡米,或是朗加,他們都不能從中辨認出一個人影來。
“嗨!”馬剋斯·於貝爾叫道,“這會不會是在樹上跳動的鬼火啊?……”
卡米搖了搖頭。馬剋斯對這一現象的解釋絲毫不能令他滿意。
儘管那裏有火焰發出的氫氣味道,但是,我們絶不能將這些火焰與聖·艾爾姆那哥特的鬼火相混淆。這20餘處火光就好像是雷電擊在樹枝上或是船衹的桅桿上引起的放電現象一般。可是,天空中根本沒有閃電,而云層卻預示着它要化為一場經常澆灌在黑非洲這片中部地帶的傾盆大雨了。
可是,這些紮營在樹下的土著為什麽會有的人趴在樹林間,有的又呆在樹枝最高處呢?……為什麽他們要舉着這些在很遠處就能聽到噼啪爆響聲的麥桿火把或是鬆脂火把到處移動呢?……
“再往前走點兒吧……”馬剋斯·於貝爾說。
“沒用,”卡米回答,“我認為今晚我們的營地不會遭到襲擊,現在我們最好還是返回營地讓夥伴們放心……”
“可是,卡米,如果我們能夠知道該如何對付這一現象,我想我們才能更讓他們放心……”
“不,馬剋斯先生,我們不要再往前冒險了……有一個部落在此地紮營,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這些遊牧土著為什麽要點燃火把?……為什麽他們要藏在這些大樹上?……難道是因為要驅趕野獸他們纔點燃火把的嗎?……”
“野獸?……”馬剋斯·於貝爾問道,“可是,獵豹、鬣狗、野牛的低吼聲我們應該聽得到纔對,然而我們現在唯一能聽到的卻衹是這些鬆脂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就好像要引起一場森林大火似的!……我想知道……”
於是,馬剋斯·於貝爾又嚮前走了幾步,緊隨其後的朗加沒有聽從卡米的召喚回來。
卡米猶豫着下一步該怎麽辦,因為他無力將這個缺乏耐心的法國人叫回來。由於不願讓他一個人去冒險,卡米决定一直陪他走到樹叢,儘管在卡米眼中這是一種不可饒恕的魯莽行為。
突然,他停了下來。同時,馬剋斯和朗加也停了下來。3個人都轉過身背對着森林。吸引他們註意力的已不再是那片火光。好像是隨着暴風雨的一陣響聲,所有的火把一下子都熄滅了,深邃無盡的黑暗籠罩了整個地平綫。
在他們對面,遠處一片低語聲在空中回蕩着。更確切地說,這是一種長長的低吼聲,一陣鼻腔中發出的打鼾聲,就好像是一架巨大的管風琴將音符散播在平原上一般。
是不是要下暴風雨了?這或許是下雨前的雷聲?……
不!……這樣的暴風雨經常襲擊非洲的赤道地區,可這次絶不是。這種很有特點的低吼聲表明這是某種動物發出的,而且這種聲響也並非來自閃電與雲層摩擦而産生的那種回聲。確切地講,這種聲音來自某張大嘴,而非雲層。
再說,低空中也沒有那種在很短的間隔中便接二連三出現閃電。北方和南方的天際一樣陰暗,沒有一道閃電。透過雲層,在那些堆積的捲雲之間沒有一道亮光。
“這是什麽,卡米?……”馬剋斯·於貝爾問。
“回營地吧……,”卡米回答。
“這到底是什麽?……”馬剋斯·於貝爾叫道。
卡米竪起耳朵聽着,在這種愈來愈近、越來越響的低吼聲中,他聽到一聲更為清晰的尖叫,就好像火車汽笛的尖聲鳴叫一樣。
“快跑!”卡米喊道。“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