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啊,我頒揚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異之人。
(詩篇) ① 第139篇,14句
①亦譯《聖詠集》,《聖經·舊約》中的一捲,共一百五十篇。
我給予本書以應有的價值。這是一個盡含苦澀渣滓的果實,宛似荒漠中的藥西瓜。藥西瓜生長在石灰質地帶,吃了非但不解渴,口裏還會感到火燒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卻不乏瑰麗之態。
我若是把主人公當作典範,那就得承認很不成功;即使少數幾個人對米歇爾的這段經歷感興趣,也無非是疾惡如仇,要大義凜然地譴責他。我把瑪絲琳寫得那麽賢淑並非徒勞;讀者不會原諒米歇爾把自己看得比她還重。
我若是把本書當作對米歇爾的起訴狀,同樣也不會成功;因為,誰對主人公産生義憤也不肯歸功於我。這種義憤,似乎是違背我的意志而産生的,而且來自米歇爾及我本人;衹要稍有可能,人們還會把我同他混為一談。
本書既不是起訴狀,也不是辯護詞,我避免下斷語。如今公衆不再寬恕作者描述完情節而不表明贊成還是反對;不僅如此,甚至在故事進行之中,人們就希望作者表明態度,希望他明確表示贊成阿爾賽斯特還是菲蘭特 ① ,贊成哈姆萊特還是奧菲莉亞,贊成浮士德還是瑪格麗特,贊成亞當還是耶和華。我並不斷言中立性(險些說出模糊性)是一位巨匠的可靠標志;但是我相信,不少巨匠十分討厭……下結論,準確地提出一個問題,也並不意味着推定它早已解决了。
①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傢莫裏哀的詩劇《恨世者》中的人物。
我在此使用“問題”一詞也是違心的。老實說,藝術上無問題可言,藝術作品也不足以解决問題。
如果把“問題”理解為“悲劇”,那麽我要說,本書敘述的悲劇,雖然在主人公的靈魂中進行,也還是太普通,不能限定在他個人的經歷中。我無意標榜自己發明了這個“問題”,它在成書之前就已存在;不管米歇爾告捷還是敗績,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作者也不擬議勝敗為定論。
如果幾位明公衹肯把這出悲劇視為一個怪現象的筆錄,把主人公視為病人;如果他們未曾看出主人公身上具有某些懇切的思想與非常普遍的意義,那麽不能怪這些思想或這出悲劇,而應當怪作者,我是說應當怪作者的笨拙,儘管作者在本書中投進了全部熱情、全部淚水和全部心血。然而,一部作品的實際意義和一朝一夕的公衆對它的興趣,這兩件事畢竟大相徑庭。寧可拿着好貨而無人問津,也不屑於嘩衆取寵,圖一時之快;我以為這樣考慮算不上自命不凡。
眼下,我什麽也不想證明,衹求認真繪製,並為這一畫幅配好光亮色彩。
獻給亨利·蓋翁
他的真摯夥伴安.紀.
(緻內閣總理D·R先生的信)
西達貝·姆·189X年7月30日
是的,你猜得不錯,我親愛的兄弟,米歇爾對我們談了。這就是他的敘述。你要看看,我也答應了你;不過,要寄走的當兒,我又遲疑了;重新讀來,我越往下看,越覺得可怕。啊!你會怎樣看我們的朋友呢?再說,我本人又如何看呢?難道我們把他一棍子打死,否認他殘忍的性情會改好嗎?恐怕如今不止一個人敢於承認在這篇敘述裏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人們是設法發揮這種人的聰明才智還是輕易拒絶讓他們享有公民權利呢?
米歇爾對國傢能有什麽用?不瞞你說我不知道……他應當有個差使。你纔德出衆,身居高位,又握着大權,能給他找個差使嗎?——從速解决。米歇爾忠於職守,現在依然;過不了多久,他就要衹忠於他自己了。
我是在湛藍的天空下給你寫信的。我和德尼、達尼埃爾來了十二天,這兒響晴勃日,沒有一絲雲彩。米歇爾說兩個月來碧空如洗。
我既不憂傷也不快樂。這裏的空氣使我們心裏充滿一種無名的亢奮,進入一種似乎無苦無樂的狀態;也許這就是幸福吧。
我們守在米歇爾身邊,不願意離去;你若是看了這些材料,就會明白其中的緣故了。我們就是在這裏,在他的居所等待你回信;不要拖延。
你也知道,德尼、達尼埃爾和我,上中學時就跟米歇爾關係密切,後來我們的友誼逐年增長。我們四人之間訂了某種協定:哪個一發出呼喚,另外三人就要響應。因此,我一收到米歇爾的神秘的呼叫,立即通知達尼埃爾和德尼,我們三個丟下一切,馬上啓程。
我們有三年沒見到米歇爾。當時他結了婚,攜妻子旅行,上次他們經過巴黎時,德尼在希臘,達尼埃爾去了,而我呢,你也知道,我正守護着我們染病的父親。當然,我們還是互通音信;西拉和維爾又見過他,他倆告訴我們的情況使我們大為詫異。我們一時還解釋不了。今非昔比,從前他是個學識淵博的清教徒,由於過分篤誠而舉止笨拙,眼睛極為明淨;面對他那目光,我們過於放縱的談話往往停下來。從前他……他的記述中都有,何必還嚮你介紹呢?
德尼、達尼埃爾和我聽到的敘述,現在原原本本地寄給你。米歇爾是在他住所的平臺上講的,我們都在他旁邊,有的躺在暗影裏,有的躺在星光下。講完的時候,我們望見平原上晨光熹微。米歇爾的房子,以及相距不遠的村莊,都俯臨着平原。莊稼業已收割,天氣又熱,這片平原沙漠。
米歇爾的房子雖然簡陋古怪,卻不乏魅力。鼕天屋裏一定很冷,因為窗戶上沒安玻璃;或者幹脆說沒有窗戶,衹有墻上的大洞。大氣好極了,我們到戶外躺在涼席上。
我還要告訴你,我們一路順風,傍晚到達這裏,因為天氣炎熱而感到十分勞頓,可是新鮮景物又使我們沉醉。我們在阿爾及爾衹作短暫停留,便去君士坦丁。從君士坦丁再乘火車,直達西迪貝·姆,那裏有一輛馬車等候。離村子很遠公路就斷了。就像奧姆布裏 ① 地區的一些村鎮那樣,這座村莊斜臥在岩山坡上。我們徒步上山,箱子由兩頭騾子馱着。從這條路上去,村子的頭一棟房子便是米歇爾的住宅。有一座隔着矮墻,或者說圈着圍墻的花園,裏面長着三棵彎彎麯麯的石榴樹、一棵挺拔茂盛的歐洲夾竹桃。一個卡比爾人 ② 小孩正在那兒,他見我們走近,便翻墻逃之夭夭。
①意大利中部地區。
②居住在阿爾及利亞的柏柏爾人。
米歇爾見到我們並無快樂的表示,他很隨便,似乎害怕流露出任何感情;不過,到了門口,他就表情嚴肅地挨個同我們三人擁抱。
直到天黑,我們也沒有交談十句話。晚餐擺在客廳裏,幾乎是傢常便飯,客廳的豪華裝飾卻令我們驚異,不過,你看了米歇爾的敘述就會明白。吃完飯,他親手給我們燒咖啡喝。然後,我們登上平臺,這裏視野開闊,一望無際。我們三人好比約伯 ① 的三個朋友,一邊等待着,一邊觀賞火紅的平原上白晝倏然而逝的景象。
①《聖經》中人物,他具有隱忍精神,經受住了神的考驗。
等到夜幕降臨,米歇爾便講了起來:
(詩篇) ① 第139篇,14句
①亦譯《聖詠集》,《聖經·舊約》中的一捲,共一百五十篇。
我給予本書以應有的價值。這是一個盡含苦澀渣滓的果實,宛似荒漠中的藥西瓜。藥西瓜生長在石灰質地帶,吃了非但不解渴,口裏還會感到火燒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卻不乏瑰麗之態。
我若是把主人公當作典範,那就得承認很不成功;即使少數幾個人對米歇爾的這段經歷感興趣,也無非是疾惡如仇,要大義凜然地譴責他。我把瑪絲琳寫得那麽賢淑並非徒勞;讀者不會原諒米歇爾把自己看得比她還重。
我若是把本書當作對米歇爾的起訴狀,同樣也不會成功;因為,誰對主人公産生義憤也不肯歸功於我。這種義憤,似乎是違背我的意志而産生的,而且來自米歇爾及我本人;衹要稍有可能,人們還會把我同他混為一談。
本書既不是起訴狀,也不是辯護詞,我避免下斷語。如今公衆不再寬恕作者描述完情節而不表明贊成還是反對;不僅如此,甚至在故事進行之中,人們就希望作者表明態度,希望他明確表示贊成阿爾賽斯特還是菲蘭特 ① ,贊成哈姆萊特還是奧菲莉亞,贊成浮士德還是瑪格麗特,贊成亞當還是耶和華。我並不斷言中立性(險些說出模糊性)是一位巨匠的可靠標志;但是我相信,不少巨匠十分討厭……下結論,準確地提出一個問題,也並不意味着推定它早已解决了。
①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傢莫裏哀的詩劇《恨世者》中的人物。
我在此使用“問題”一詞也是違心的。老實說,藝術上無問題可言,藝術作品也不足以解决問題。
如果把“問題”理解為“悲劇”,那麽我要說,本書敘述的悲劇,雖然在主人公的靈魂中進行,也還是太普通,不能限定在他個人的經歷中。我無意標榜自己發明了這個“問題”,它在成書之前就已存在;不管米歇爾告捷還是敗績,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作者也不擬議勝敗為定論。
如果幾位明公衹肯把這出悲劇視為一個怪現象的筆錄,把主人公視為病人;如果他們未曾看出主人公身上具有某些懇切的思想與非常普遍的意義,那麽不能怪這些思想或這出悲劇,而應當怪作者,我是說應當怪作者的笨拙,儘管作者在本書中投進了全部熱情、全部淚水和全部心血。然而,一部作品的實際意義和一朝一夕的公衆對它的興趣,這兩件事畢竟大相徑庭。寧可拿着好貨而無人問津,也不屑於嘩衆取寵,圖一時之快;我以為這樣考慮算不上自命不凡。
眼下,我什麽也不想證明,衹求認真繪製,並為這一畫幅配好光亮色彩。
獻給亨利·蓋翁
他的真摯夥伴安.紀.
(緻內閣總理D·R先生的信)
西達貝·姆·189X年7月30日
是的,你猜得不錯,我親愛的兄弟,米歇爾對我們談了。這就是他的敘述。你要看看,我也答應了你;不過,要寄走的當兒,我又遲疑了;重新讀來,我越往下看,越覺得可怕。啊!你會怎樣看我們的朋友呢?再說,我本人又如何看呢?難道我們把他一棍子打死,否認他殘忍的性情會改好嗎?恐怕如今不止一個人敢於承認在這篇敘述裏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人們是設法發揮這種人的聰明才智還是輕易拒絶讓他們享有公民權利呢?
米歇爾對國傢能有什麽用?不瞞你說我不知道……他應當有個差使。你纔德出衆,身居高位,又握着大權,能給他找個差使嗎?——從速解决。米歇爾忠於職守,現在依然;過不了多久,他就要衹忠於他自己了。
我是在湛藍的天空下給你寫信的。我和德尼、達尼埃爾來了十二天,這兒響晴勃日,沒有一絲雲彩。米歇爾說兩個月來碧空如洗。
我既不憂傷也不快樂。這裏的空氣使我們心裏充滿一種無名的亢奮,進入一種似乎無苦無樂的狀態;也許這就是幸福吧。
我們守在米歇爾身邊,不願意離去;你若是看了這些材料,就會明白其中的緣故了。我們就是在這裏,在他的居所等待你回信;不要拖延。
你也知道,德尼、達尼埃爾和我,上中學時就跟米歇爾關係密切,後來我們的友誼逐年增長。我們四人之間訂了某種協定:哪個一發出呼喚,另外三人就要響應。因此,我一收到米歇爾的神秘的呼叫,立即通知達尼埃爾和德尼,我們三個丟下一切,馬上啓程。
我們有三年沒見到米歇爾。當時他結了婚,攜妻子旅行,上次他們經過巴黎時,德尼在希臘,達尼埃爾去了,而我呢,你也知道,我正守護着我們染病的父親。當然,我們還是互通音信;西拉和維爾又見過他,他倆告訴我們的情況使我們大為詫異。我們一時還解釋不了。今非昔比,從前他是個學識淵博的清教徒,由於過分篤誠而舉止笨拙,眼睛極為明淨;面對他那目光,我們過於放縱的談話往往停下來。從前他……他的記述中都有,何必還嚮你介紹呢?
德尼、達尼埃爾和我聽到的敘述,現在原原本本地寄給你。米歇爾是在他住所的平臺上講的,我們都在他旁邊,有的躺在暗影裏,有的躺在星光下。講完的時候,我們望見平原上晨光熹微。米歇爾的房子,以及相距不遠的村莊,都俯臨着平原。莊稼業已收割,天氣又熱,這片平原沙漠。
米歇爾的房子雖然簡陋古怪,卻不乏魅力。鼕天屋裏一定很冷,因為窗戶上沒安玻璃;或者幹脆說沒有窗戶,衹有墻上的大洞。大氣好極了,我們到戶外躺在涼席上。
我還要告訴你,我們一路順風,傍晚到達這裏,因為天氣炎熱而感到十分勞頓,可是新鮮景物又使我們沉醉。我們在阿爾及爾衹作短暫停留,便去君士坦丁。從君士坦丁再乘火車,直達西迪貝·姆,那裏有一輛馬車等候。離村子很遠公路就斷了。就像奧姆布裏 ① 地區的一些村鎮那樣,這座村莊斜臥在岩山坡上。我們徒步上山,箱子由兩頭騾子馱着。從這條路上去,村子的頭一棟房子便是米歇爾的住宅。有一座隔着矮墻,或者說圈着圍墻的花園,裏面長着三棵彎彎麯麯的石榴樹、一棵挺拔茂盛的歐洲夾竹桃。一個卡比爾人 ② 小孩正在那兒,他見我們走近,便翻墻逃之夭夭。
①意大利中部地區。
②居住在阿爾及利亞的柏柏爾人。
米歇爾見到我們並無快樂的表示,他很隨便,似乎害怕流露出任何感情;不過,到了門口,他就表情嚴肅地挨個同我們三人擁抱。
直到天黑,我們也沒有交談十句話。晚餐擺在客廳裏,幾乎是傢常便飯,客廳的豪華裝飾卻令我們驚異,不過,你看了米歇爾的敘述就會明白。吃完飯,他親手給我們燒咖啡喝。然後,我們登上平臺,這裏視野開闊,一望無際。我們三人好比約伯 ① 的三個朋友,一邊等待着,一邊觀賞火紅的平原上白晝倏然而逝的景象。
①《聖經》中人物,他具有隱忍精神,經受住了神的考驗。
等到夜幕降臨,米歇爾便講了起來:
親愛的朋友,我知道你們都忠於友誼。你們一召即來,正如我聽到你們的呼喚就會趕去一樣。然而,你們已有三年沒有見到我。你們的友誼經受住了久別的考驗,但願它也能經受住我此番敘述的考驗。我之所以突然召喚你們,讓你們長途跋涉來到我的住所,就是要同你們見見面,要你們聽我談談。我不求什麽救助,衹想對你們暢敘。因為我到了生活的關口,難以通過了。但這不是厭倦,衹是我自己難以理解。我需要……告訴你們,我需要訴說。善於爭得自由不算什麽,難在善於運用自由。——請允許我談自己;我要嚮你們敘述我的生活,隨便談來,既不縮小也不誇大,比我講給自己聽還要直言不諱。聽我說吧:
記得我們上次見面,是在昂熱郊區的農村小教堂裏,我正舉行婚禮。賓客不多,但都是摯友,因此,那次普通的婚禮相當感人。我看出大傢很激動,自己也激動起來。從教堂出來,你們又到新娘傢裏,同我們用了一頓快餐。然後,我們登上租車出發了;我們的思想依然隨俗,認為結婚必旅行。
我很不瞭解我妻子,想到她也同樣不瞭解我,心中並不十分難過。我娶她時沒有感情,主要是遵奉父命;父親病勢危殆,衹有一事放心不下,怕把我一人丟在世上。在那傷痛的日子裏,我念着彌留的父親,一心想讓他瞑目於九泉,就這樣完了終身大事,卻不清楚婚後生活究竟如何。在奄奄一息的人床頭舉行定婚儀式,自然沒有歡笑,但也不乏深沉的快樂,我父親是多麽欣慰啊。雖說我不愛我的未婚妻,但至少我從未愛過別的女人。在我看來,這就足以確保我們的美滿生活。我對自己還不甚瞭瞭,卻以為把身心全部獻給她了。瑪絲琳也是孤兒,同兩個兄弟相依為命。她剛到二十歲,我比她大四歲。
我說過我根本不愛她,至少我對她絲毫沒有所謂愛情的那種感覺;不過,若是把愛理解為溫情、某種憐憫以及理解敬重之心,那我就是愛她了。她是天主教徒,而我是新教徒……其實,我覺得自己簡直不像個教徒!神父接受我,我也接受神父:這事萬無一失。
如別人所稱,我父親是“無神論者”;至少我是這樣推斷的,我從未能同他談談他的信仰,這在我是由於難以剋服的靦腆,在他想必也如此。我母親給我的鬍格諾 ① 教派的嚴肅教育,同她那美麗的形象一起在我心上漸漸淡薄了;你們也知道我早年喪母。那時我還想像不到,童年最初接受的道德是多麽緊緊地控製我們,也想像不到它給我們思想留下什麽影響。母親嚮我灌輸原則的同時,也把這種古板嚴肅的作風傳給了我,我全部貫徹到研究中去了。我十五歲時喪母,由父親扶養;他既疼愛我,又嚮我傳授知識。當時我已經懂拉丁語和希臘語,跟他又很快學會了希伯來語、梵文,最後又學會了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將近二十歲,我學業大進,以致他都敢讓我參加他的研究工作。還饒有興趣地把我當作平起平坐的夥伴,並力圖嚮我證明我當之無愧。以他名義發表的《漫談弗裏吉亞人的崇拜》,就是出自我的手筆,他僅僅復閱一遍。對他來說,這是最大的贊揚。他樂不可支,而我看到這種膚淺的應景之作居然獲得成功,卻不勝慚愧。不過,從此我就有了名氣。學貫古今的巨率都以同仁待我。現在我可以含笑對待別人給我的所有榮譽……就這樣,到了二十五歲,我幾乎衹跟廢墟和書籍打交道,根本不瞭解生活;我在研究中消耗了罕見的熱情。我喜歡幾位朋友(包括你們),但我愛的是友誼,而不是他們;我對他們非常忠誠,但這是對高尚品質的需求;我珍視自己身上每一種美好情感。然而,我既不瞭解朋友,也不瞭解自己。我本來可以過另一種生活,別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這種念頭就沒有在我的頭腦裏閃現過。
①16世紀至18世紀,法國天主教派對加爾文教派的稱呼。
我們父子二人布衣粗食,生活很簡樸,花銷極少,以致我到了二十五歲,還不清楚傢道豐厚。我不大想這種事,總以為我們衹是勉強維持生計。我在父親身邊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後來明白我們殷實得多,還真有點難堪之感。我對這類俗事很不經意,甚至父親去世之後,我作為惟一的繼承人,也沒有多少弄清自己的財産,直到簽訂婚約時纔恍然大悟,同時發現瑪絲琳幾乎沒有帶來什麽嫁妝。
還有一件事我懵然不知,也許它更為重要:我的身體弱不禁風。如果不經受考驗,我怎麽會知道呢?我時常感冒,也不認真治療。我的生活過於平靜,這既削弱又保護了我的身體。反之,瑪絲琳倒顯得挺健壯;不久我們就認識到,她的身體的確比我好。
花燭之夜,我們就睡在我在巴黎的住所;早已有人收拾好兩個房間。我們在巴黎僅僅稍事停留,買些必需的東西,然後去馬賽,再換乘航船前往突尼斯。
那一陣急務迭出,頭緒紛繁,弄得人頭昏目眩,為父親服喪十分悲痛,繼而辦喜事又免不了心情激動,這一切使我精疲力竭。上了船,我纔感到勞累。在那之前,每件事都增添疲勞,但又分散我的精神。在船上一閑下來,思想就活動開了。有生以來,這似乎是頭一回。
我也是頭一回這麽長時間脫離研究工作。以往,我衹肯短期休假。當然幾次旅行時間稍長些。一次是在我母親離世不久,隨父親去西班牙,歷時一個多月;另外一次去德國,歷時一個半月;還有幾次,都是工作旅行。旅行中,父親的研究課題十分明確,從不遊山玩水;而我呢,衹要不陪同他,我就捧起書本。然而這次,我們剛一離開馬賽,格拉納達和塞維利亞 ① 的種種景象就浮現在我的腦海,那裏天空更藍,樹蔭更涼爽,那裏充滿了歡歌笑語,像節日一般。我想,此行我們又要看到這些了。我登上甲板,目送馬賽漸漸離去。
①西班牙的兩個地方。
繼而,我猛然想起,我有點丟開瑪絲琳不管了。
她坐在船頭,我走到近前,第一次真正看她。
瑪絲琳長得非常美。這你們是知道的,你們見到過她。悔不該當初我沒有發覺。我跟她太熟了,難以用新奇的目光看她。我們兩傢是世交;我是看着她長大的,對她的如花容貌早已習以為常……我第一次感到驚異,覺得她太秀美了。
她頭戴一頂普通的黑草帽,任憑大紗巾舞動。她一頭金發,但並不顯得柔弱。裙子和上衣的布料相同,是我們一起挑選的蘇格蘭印花細布。我自己服喪,卻不願意她穿得太素氣。
她覺出我在看她,於是朝我回過身來……直到那時,我對她的殷勤態度很勉強,好歹以冷淡的客氣代替愛情;我看得出來,這使她頗為煩惱。此刻,瑪絲琳覺察出我頭一回以不同的方式看她嗎?她也定睛看我,接着極為溫柔地衝我微笑。我沒有開口,在她身邊坐下。直到那時,我為自己生活,至少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我結了婚,但僅僅把妻子視為夥伴,根本沒考慮我的生活會因為我們的結合而發生變化。這時我纔明白獨腳戲到此結束。
甲板上衹有我們二人。她把額頭伸嚮我,我把她輕輕摟在胸前;她擡起眼睛,我親了她的眼瞼。這一吻不要緊,我猛地感到一種新的憐憫之情油然而生,充塞我的心胸,不由得熱淚盈眶。
“你怎麽啦?”瑪絲琳問我。
我們開始交談了。她的美妙話語使我聽得入迷。從前,我根據觀察而産生成見,認為女人愚蠢。然而,那天晚上在她身邊,倒是我覺得自己又笨又傻。
這樣說來,我與之結合的女子,有她自己真正的生活!這個想法很重要,以致那天夜裏,我幾次醒來,幾次從臥鋪上支起身子,看下面臥鋪上我妻子瑪絲琳的睡容。
翌日天朗氣清,大海近乎平靜。我們慢悠悠地談了幾句話,拘束的感覺又減少了。婚姻生活真正開始了。十月最後一天的早晨,我們在突尼斯下船。
我衹打算在突尼斯小住幾天。我嚮你們談談我這愚蠢想法:在這個我新踏上的地方,衹有迦太基和羅馬帝國的幾處遺址引起我的興趣,諸如奧剋塔夫嚮我介紹過的梯姆戈、蘇塞的鑲嵌畫建築,尤其是傑姆的古劇場,我要立即趕去參觀。首先要到蘇塞,從那裏再改乘驛車;但願這一路沒有什麽可參觀的景物。
然而,突尼斯使我大為驚奇。我身上的一些部位、一些尚未使用的沉睡的官能,依然保持着它們神秘的青春,一接觸新事物,它們就感奮起來。我主要不是欣喜,而是驚奇,愕然;我尤為高興的是,瑪絲琳快活了。
不過,我日益感到疲憊,但不挺住又覺得難為情。我不時咳嗽,不知何故,上半胸鬧得慌。我想我們南下,天氣漸暖,我的身體會好起來。
斯法剋斯的驛車晚上八點鐘離開蘇塞,半夜一點鐘經過傑姆。我們訂了前車廂的座位,料想會碰到一輛不舒適的簡陋的車;情況卻相反,我們乘坐的車還相當舒適。然而寒冷!……我們兩個相信南方溫暖的氣候,都穿得非常單薄,衹帶一條披巾,幼稚可笑到了何等地步?剛一出了蘇塞城和它的山丘屏障,風就颳起來。風在平野上躥跳,怒吼,呼嘯,從車門的每條縫隙鑽進來,防不勝防。到達時我們都凍僵了,我還由於旅途顛簸,十分勞頓,咳得厲害,身體更加支持不住了。這一夜真慘!——到了傑姆,沒有旅店,衹有一個破爛不堪的堡 ① 權當歇腳之處,怎麽辦呢?驛車又啓程了。村子的各戶人傢都已睡覺;夜仿佛漫漫無邊,廢墟的怪狀隱約可見;犬吠聲此呼彼應。我們還是回到土壘的廳裏,裏邊放着兩張破床;不過,在廳裏至少可以避風。
①北非的一種建築物,可作住房,商隊客店或堡壘。
次日天氣陰晦。我們出門一看,不禁大吃一驚,衹見天空一片灰暗。風一直未停,衹是比昨夜小了些。驛車到傍晚纔經過這裏……跟你們說,這一天實在凄清;古劇場一會兒就跑完了,相當掃興;在這陰霾的天空下,我甚至覺得它很難看。也許是疲憊的緣故,我特別感到無聊。想找找碑文也是徒勞,將近中午就無事可幹,我廢然而返。瑪絲琳在避風處看一本英文書,幸好她帶在身邊。我回來,挨着她坐下。
“多愁慘的一天!你不覺得十分無聊嗎!”我問道。
“不,你瞧,我看書呢。”
“我們到這裏來幹什麽呢?你總算不冷吧。”
“不太冷。你呢?真的!你臉色刷白。”
“沒事兒…”
晚上,風颳得又猛了……驛車終於到來。我們重又趕路。
在車上剛顛了幾下,我就感到身子散了架。瑪絲琳非常睏乏,倚着我的肩頭很快睡着了。我心想咳嗽別把她弄醒了,於是輕輕地,輕輕地移開,扶她偏嚮車壁。然而,我不再咳嗽了,卻開始咯痰;這是新情況,咯出來並不費勁,間隔一會兒咯一小口,感覺很奇特,起初我幾乎挺開心,但嘴裏留下一種異味,我很快又惡心起來。工夫不大,我的手帕就用不得了,還沾了一手。要叫醒瑪絲琳嗎?……幸而想起有一條長巾掖在她的腰帶上,我輕輕地抽出來。痰越咯越多,再也止不住了,咯完感到特別輕鬆,心想感冒快好了。可是突然,我覺得渾身無力,頭暈目眩、好像要昏倒。要叫醒她嗎?……唉!算了!……(想來從童年起,我就受清教派的影響,始終憎恨任何因為軟弱而自暴自棄的行為,並立即把那稱為怯懦)。我振作一下,抓住點東西,終於控製住眩暈……衹覺得重又航行在海上,車輪的聲音變成了浪濤聲……不過,我倒停止咯痰了。
繼而,我昏昏沉沉,打起瞌睡來。
當我醒來的時候,已經滿天曙光了。瑪絲琳依然沉睡。快到站了。我手中拿的長巾黑乎乎的,一時沒看出什麽來,等我掏出手帕一看,不禁傻了眼,衹見上面滿是血污。
我頭一個念頭是瞞着瑪絲琳。可是,怎麽才能不讓她看到葉的血呢?——渾身血跡斑斑,現在我看清楚了,到處都是,尤其手指上……流了鼻血……好主意;她若是問起來,我就說流了鼻血。
瑪絲琳一直睡着。到站了。她先是忙着下車,什麽也沒看到。我們預訂了兩間客房。我趁機衝進我的房間,把血跡洗掉了。瑪絲琳什麽也沒有發現。
但是,我身體十分虛弱,吩咐夥計給我們倆送上茶點。她臉色也有點蒼白,但非常平靜,笑盈盈地斟上茶,我在一旁不禁氣惱,怪她不留心,視若無睹。當然,我也覺得自己失於公正,心想是我掩蓋得好,纔把她蒙在鼓裏。這樣想也沒用,氣兒就是不順,它像一種本能似的在我身上增長,侵入我的心……最後變得十分強烈;我再也忍不住了,仿佛漫不經心地對她說道:
“昨天夜裏我吐血了。”
她沒有驚叫,衹是臉色更加蒼白,身子搖晃起來,本想站穩,卻一頭栽倒在地板上。
我瘋了一般衝過去:瑪絲琳!瑪絲琳!——真要命!我怎麽的了!我一個人病了還不夠嗎?——剛纔我說過,我身體非常虛弱,幾乎也要昏過去。我打開門叫人,夥計跑來。
我想起箱子裏有一封引薦信,是給本城一位軍官的;我就憑着這封信,派人去請軍醫。
不過,瑪絲琳倒蘇醒過來;現在,她俯在我的床頭,而我卻躺在床上燒得發抖,軍醫來了,檢查了我們兩人的身體;他明確說,瑪絲琳沒事,跌倒時沒有傷着;至於我,病情嚴重;他甚至不願意說是什麽病,答應傍晚之前再來。
軍醫又來了,他衝我微笑,跟我說了幾句話,給了我好幾種藥。我明白他認為我的病治不好了。——要我以實相告嗎?當時我沒有驚跳。我非常疲倦,無可奈何,衹好坐以待斃。——“說到底,生活給了我什麽呢?我兢兢業業工作到最後一息,堅决而滿腔熱忱地盡了職。餘下的……哼!跟我有什麽關係?”我心中暗道,覺得自己一生清心寡欲,值得稱道。衹是這地方太簡陋。“這間客房破爛不堪”,我環視房間。我猛然想道:在隔壁同樣的房間裏,有我妻子瑪絲琳;於是,我聽見她說話的聲音。大夫還沒有走,正同她談話,而且盡量把聲音壓得很低。過了一會兒,我大概睡着了。
等我醒來的時候,瑪絲琳在我身邊。我一看就知道她哭過。我不夠熱愛生活,因此不吝惜自己。衹是這地方簡陋。我看着彆扭。我的目光幾乎帶着快感,落在她的身上。
現在,她在我身邊寫東西。我覺得她很美。我看見她封上好幾封信。然後她起身走到我的床前,溫柔地抓住我的手:
“你現在感覺怎麽樣?”她問道。我微微一笑,憂傷地說:
“我能治好嗎?”她立即回答:“治得好呀!”她的話充滿了強烈的信心,幾乎使我也相信了。就像模糊感到生活的整個前景和她的愛情一樣,我眼前隱約出現萬分感人的美好幻象,以致淚如泉涌。我哭了許久,既不能也不想控製自己。
瑪絲琳真令人欽佩,她以多麽熾烈的愛纔勸動我離開蘇塞,從蘇塞到突尼斯,又從突尼斯到君士坦丁……她扶持,療救,守護,表現得多麽親熱體貼!後來到比斯剋拉病纔治愈。她信心十足,熱情一刻未減,安排行程,預訂客房,事事都做好準備。唉!要使這趟旅行不太痛苦,她卻無能為力。有好幾回我覺得不能再走,要一命嗚呼了。我像垂危的人一樣大汗不止,喘不上氣來,有時昏迷過去。第三天傍晚到達比斯剋拉,我已經奄奄一息了。
記得我們上次見面,是在昂熱郊區的農村小教堂裏,我正舉行婚禮。賓客不多,但都是摯友,因此,那次普通的婚禮相當感人。我看出大傢很激動,自己也激動起來。從教堂出來,你們又到新娘傢裏,同我們用了一頓快餐。然後,我們登上租車出發了;我們的思想依然隨俗,認為結婚必旅行。
我很不瞭解我妻子,想到她也同樣不瞭解我,心中並不十分難過。我娶她時沒有感情,主要是遵奉父命;父親病勢危殆,衹有一事放心不下,怕把我一人丟在世上。在那傷痛的日子裏,我念着彌留的父親,一心想讓他瞑目於九泉,就這樣完了終身大事,卻不清楚婚後生活究竟如何。在奄奄一息的人床頭舉行定婚儀式,自然沒有歡笑,但也不乏深沉的快樂,我父親是多麽欣慰啊。雖說我不愛我的未婚妻,但至少我從未愛過別的女人。在我看來,這就足以確保我們的美滿生活。我對自己還不甚瞭瞭,卻以為把身心全部獻給她了。瑪絲琳也是孤兒,同兩個兄弟相依為命。她剛到二十歲,我比她大四歲。
我說過我根本不愛她,至少我對她絲毫沒有所謂愛情的那種感覺;不過,若是把愛理解為溫情、某種憐憫以及理解敬重之心,那我就是愛她了。她是天主教徒,而我是新教徒……其實,我覺得自己簡直不像個教徒!神父接受我,我也接受神父:這事萬無一失。
如別人所稱,我父親是“無神論者”;至少我是這樣推斷的,我從未能同他談談他的信仰,這在我是由於難以剋服的靦腆,在他想必也如此。我母親給我的鬍格諾 ① 教派的嚴肅教育,同她那美麗的形象一起在我心上漸漸淡薄了;你們也知道我早年喪母。那時我還想像不到,童年最初接受的道德是多麽緊緊地控製我們,也想像不到它給我們思想留下什麽影響。母親嚮我灌輸原則的同時,也把這種古板嚴肅的作風傳給了我,我全部貫徹到研究中去了。我十五歲時喪母,由父親扶養;他既疼愛我,又嚮我傳授知識。當時我已經懂拉丁語和希臘語,跟他又很快學會了希伯來語、梵文,最後又學會了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將近二十歲,我學業大進,以致他都敢讓我參加他的研究工作。還饒有興趣地把我當作平起平坐的夥伴,並力圖嚮我證明我當之無愧。以他名義發表的《漫談弗裏吉亞人的崇拜》,就是出自我的手筆,他僅僅復閱一遍。對他來說,這是最大的贊揚。他樂不可支,而我看到這種膚淺的應景之作居然獲得成功,卻不勝慚愧。不過,從此我就有了名氣。學貫古今的巨率都以同仁待我。現在我可以含笑對待別人給我的所有榮譽……就這樣,到了二十五歲,我幾乎衹跟廢墟和書籍打交道,根本不瞭解生活;我在研究中消耗了罕見的熱情。我喜歡幾位朋友(包括你們),但我愛的是友誼,而不是他們;我對他們非常忠誠,但這是對高尚品質的需求;我珍視自己身上每一種美好情感。然而,我既不瞭解朋友,也不瞭解自己。我本來可以過另一種生活,別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這種念頭就沒有在我的頭腦裏閃現過。
①16世紀至18世紀,法國天主教派對加爾文教派的稱呼。
我們父子二人布衣粗食,生活很簡樸,花銷極少,以致我到了二十五歲,還不清楚傢道豐厚。我不大想這種事,總以為我們衹是勉強維持生計。我在父親身邊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後來明白我們殷實得多,還真有點難堪之感。我對這類俗事很不經意,甚至父親去世之後,我作為惟一的繼承人,也沒有多少弄清自己的財産,直到簽訂婚約時纔恍然大悟,同時發現瑪絲琳幾乎沒有帶來什麽嫁妝。
還有一件事我懵然不知,也許它更為重要:我的身體弱不禁風。如果不經受考驗,我怎麽會知道呢?我時常感冒,也不認真治療。我的生活過於平靜,這既削弱又保護了我的身體。反之,瑪絲琳倒顯得挺健壯;不久我們就認識到,她的身體的確比我好。
花燭之夜,我們就睡在我在巴黎的住所;早已有人收拾好兩個房間。我們在巴黎僅僅稍事停留,買些必需的東西,然後去馬賽,再換乘航船前往突尼斯。
那一陣急務迭出,頭緒紛繁,弄得人頭昏目眩,為父親服喪十分悲痛,繼而辦喜事又免不了心情激動,這一切使我精疲力竭。上了船,我纔感到勞累。在那之前,每件事都增添疲勞,但又分散我的精神。在船上一閑下來,思想就活動開了。有生以來,這似乎是頭一回。
我也是頭一回這麽長時間脫離研究工作。以往,我衹肯短期休假。當然幾次旅行時間稍長些。一次是在我母親離世不久,隨父親去西班牙,歷時一個多月;另外一次去德國,歷時一個半月;還有幾次,都是工作旅行。旅行中,父親的研究課題十分明確,從不遊山玩水;而我呢,衹要不陪同他,我就捧起書本。然而這次,我們剛一離開馬賽,格拉納達和塞維利亞 ① 的種種景象就浮現在我的腦海,那裏天空更藍,樹蔭更涼爽,那裏充滿了歡歌笑語,像節日一般。我想,此行我們又要看到這些了。我登上甲板,目送馬賽漸漸離去。
①西班牙的兩個地方。
繼而,我猛然想起,我有點丟開瑪絲琳不管了。
她坐在船頭,我走到近前,第一次真正看她。
瑪絲琳長得非常美。這你們是知道的,你們見到過她。悔不該當初我沒有發覺。我跟她太熟了,難以用新奇的目光看她。我們兩傢是世交;我是看着她長大的,對她的如花容貌早已習以為常……我第一次感到驚異,覺得她太秀美了。
她頭戴一頂普通的黑草帽,任憑大紗巾舞動。她一頭金發,但並不顯得柔弱。裙子和上衣的布料相同,是我們一起挑選的蘇格蘭印花細布。我自己服喪,卻不願意她穿得太素氣。
她覺出我在看她,於是朝我回過身來……直到那時,我對她的殷勤態度很勉強,好歹以冷淡的客氣代替愛情;我看得出來,這使她頗為煩惱。此刻,瑪絲琳覺察出我頭一回以不同的方式看她嗎?她也定睛看我,接着極為溫柔地衝我微笑。我沒有開口,在她身邊坐下。直到那時,我為自己生活,至少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我結了婚,但僅僅把妻子視為夥伴,根本沒考慮我的生活會因為我們的結合而發生變化。這時我纔明白獨腳戲到此結束。
甲板上衹有我們二人。她把額頭伸嚮我,我把她輕輕摟在胸前;她擡起眼睛,我親了她的眼瞼。這一吻不要緊,我猛地感到一種新的憐憫之情油然而生,充塞我的心胸,不由得熱淚盈眶。
“你怎麽啦?”瑪絲琳問我。
我們開始交談了。她的美妙話語使我聽得入迷。從前,我根據觀察而産生成見,認為女人愚蠢。然而,那天晚上在她身邊,倒是我覺得自己又笨又傻。
這樣說來,我與之結合的女子,有她自己真正的生活!這個想法很重要,以致那天夜裏,我幾次醒來,幾次從臥鋪上支起身子,看下面臥鋪上我妻子瑪絲琳的睡容。
翌日天朗氣清,大海近乎平靜。我們慢悠悠地談了幾句話,拘束的感覺又減少了。婚姻生活真正開始了。十月最後一天的早晨,我們在突尼斯下船。
我衹打算在突尼斯小住幾天。我嚮你們談談我這愚蠢想法:在這個我新踏上的地方,衹有迦太基和羅馬帝國的幾處遺址引起我的興趣,諸如奧剋塔夫嚮我介紹過的梯姆戈、蘇塞的鑲嵌畫建築,尤其是傑姆的古劇場,我要立即趕去參觀。首先要到蘇塞,從那裏再改乘驛車;但願這一路沒有什麽可參觀的景物。
然而,突尼斯使我大為驚奇。我身上的一些部位、一些尚未使用的沉睡的官能,依然保持着它們神秘的青春,一接觸新事物,它們就感奮起來。我主要不是欣喜,而是驚奇,愕然;我尤為高興的是,瑪絲琳快活了。
不過,我日益感到疲憊,但不挺住又覺得難為情。我不時咳嗽,不知何故,上半胸鬧得慌。我想我們南下,天氣漸暖,我的身體會好起來。
斯法剋斯的驛車晚上八點鐘離開蘇塞,半夜一點鐘經過傑姆。我們訂了前車廂的座位,料想會碰到一輛不舒適的簡陋的車;情況卻相反,我們乘坐的車還相當舒適。然而寒冷!……我們兩個相信南方溫暖的氣候,都穿得非常單薄,衹帶一條披巾,幼稚可笑到了何等地步?剛一出了蘇塞城和它的山丘屏障,風就颳起來。風在平野上躥跳,怒吼,呼嘯,從車門的每條縫隙鑽進來,防不勝防。到達時我們都凍僵了,我還由於旅途顛簸,十分勞頓,咳得厲害,身體更加支持不住了。這一夜真慘!——到了傑姆,沒有旅店,衹有一個破爛不堪的堡 ① 權當歇腳之處,怎麽辦呢?驛車又啓程了。村子的各戶人傢都已睡覺;夜仿佛漫漫無邊,廢墟的怪狀隱約可見;犬吠聲此呼彼應。我們還是回到土壘的廳裏,裏邊放着兩張破床;不過,在廳裏至少可以避風。
①北非的一種建築物,可作住房,商隊客店或堡壘。
次日天氣陰晦。我們出門一看,不禁大吃一驚,衹見天空一片灰暗。風一直未停,衹是比昨夜小了些。驛車到傍晚纔經過這裏……跟你們說,這一天實在凄清;古劇場一會兒就跑完了,相當掃興;在這陰霾的天空下,我甚至覺得它很難看。也許是疲憊的緣故,我特別感到無聊。想找找碑文也是徒勞,將近中午就無事可幹,我廢然而返。瑪絲琳在避風處看一本英文書,幸好她帶在身邊。我回來,挨着她坐下。
“多愁慘的一天!你不覺得十分無聊嗎!”我問道。
“不,你瞧,我看書呢。”
“我們到這裏來幹什麽呢?你總算不冷吧。”
“不太冷。你呢?真的!你臉色刷白。”
“沒事兒…”
晚上,風颳得又猛了……驛車終於到來。我們重又趕路。
在車上剛顛了幾下,我就感到身子散了架。瑪絲琳非常睏乏,倚着我的肩頭很快睡着了。我心想咳嗽別把她弄醒了,於是輕輕地,輕輕地移開,扶她偏嚮車壁。然而,我不再咳嗽了,卻開始咯痰;這是新情況,咯出來並不費勁,間隔一會兒咯一小口,感覺很奇特,起初我幾乎挺開心,但嘴裏留下一種異味,我很快又惡心起來。工夫不大,我的手帕就用不得了,還沾了一手。要叫醒瑪絲琳嗎?……幸而想起有一條長巾掖在她的腰帶上,我輕輕地抽出來。痰越咯越多,再也止不住了,咯完感到特別輕鬆,心想感冒快好了。可是突然,我覺得渾身無力,頭暈目眩、好像要昏倒。要叫醒她嗎?……唉!算了!……(想來從童年起,我就受清教派的影響,始終憎恨任何因為軟弱而自暴自棄的行為,並立即把那稱為怯懦)。我振作一下,抓住點東西,終於控製住眩暈……衹覺得重又航行在海上,車輪的聲音變成了浪濤聲……不過,我倒停止咯痰了。
繼而,我昏昏沉沉,打起瞌睡來。
當我醒來的時候,已經滿天曙光了。瑪絲琳依然沉睡。快到站了。我手中拿的長巾黑乎乎的,一時沒看出什麽來,等我掏出手帕一看,不禁傻了眼,衹見上面滿是血污。
我頭一個念頭是瞞着瑪絲琳。可是,怎麽才能不讓她看到葉的血呢?——渾身血跡斑斑,現在我看清楚了,到處都是,尤其手指上……流了鼻血……好主意;她若是問起來,我就說流了鼻血。
瑪絲琳一直睡着。到站了。她先是忙着下車,什麽也沒看到。我們預訂了兩間客房。我趁機衝進我的房間,把血跡洗掉了。瑪絲琳什麽也沒有發現。
但是,我身體十分虛弱,吩咐夥計給我們倆送上茶點。她臉色也有點蒼白,但非常平靜,笑盈盈地斟上茶,我在一旁不禁氣惱,怪她不留心,視若無睹。當然,我也覺得自己失於公正,心想是我掩蓋得好,纔把她蒙在鼓裏。這樣想也沒用,氣兒就是不順,它像一種本能似的在我身上增長,侵入我的心……最後變得十分強烈;我再也忍不住了,仿佛漫不經心地對她說道:
“昨天夜裏我吐血了。”
她沒有驚叫,衹是臉色更加蒼白,身子搖晃起來,本想站穩,卻一頭栽倒在地板上。
我瘋了一般衝過去:瑪絲琳!瑪絲琳!——真要命!我怎麽的了!我一個人病了還不夠嗎?——剛纔我說過,我身體非常虛弱,幾乎也要昏過去。我打開門叫人,夥計跑來。
我想起箱子裏有一封引薦信,是給本城一位軍官的;我就憑着這封信,派人去請軍醫。
不過,瑪絲琳倒蘇醒過來;現在,她俯在我的床頭,而我卻躺在床上燒得發抖,軍醫來了,檢查了我們兩人的身體;他明確說,瑪絲琳沒事,跌倒時沒有傷着;至於我,病情嚴重;他甚至不願意說是什麽病,答應傍晚之前再來。
軍醫又來了,他衝我微笑,跟我說了幾句話,給了我好幾種藥。我明白他認為我的病治不好了。——要我以實相告嗎?當時我沒有驚跳。我非常疲倦,無可奈何,衹好坐以待斃。——“說到底,生活給了我什麽呢?我兢兢業業工作到最後一息,堅决而滿腔熱忱地盡了職。餘下的……哼!跟我有什麽關係?”我心中暗道,覺得自己一生清心寡欲,值得稱道。衹是這地方太簡陋。“這間客房破爛不堪”,我環視房間。我猛然想道:在隔壁同樣的房間裏,有我妻子瑪絲琳;於是,我聽見她說話的聲音。大夫還沒有走,正同她談話,而且盡量把聲音壓得很低。過了一會兒,我大概睡着了。
等我醒來的時候,瑪絲琳在我身邊。我一看就知道她哭過。我不夠熱愛生活,因此不吝惜自己。衹是這地方簡陋。我看着彆扭。我的目光幾乎帶着快感,落在她的身上。
現在,她在我身邊寫東西。我覺得她很美。我看見她封上好幾封信。然後她起身走到我的床前,溫柔地抓住我的手:
“你現在感覺怎麽樣?”她問道。我微微一笑,憂傷地說:
“我能治好嗎?”她立即回答:“治得好呀!”她的話充滿了強烈的信心,幾乎使我也相信了。就像模糊感到生活的整個前景和她的愛情一樣,我眼前隱約出現萬分感人的美好幻象,以致淚如泉涌。我哭了許久,既不能也不想控製自己。
瑪絲琳真令人欽佩,她以多麽熾烈的愛纔勸動我離開蘇塞,從蘇塞到突尼斯,又從突尼斯到君士坦丁……她扶持,療救,守護,表現得多麽親熱體貼!後來到比斯剋拉病纔治愈。她信心十足,熱情一刻未減,安排行程,預訂客房,事事都做好準備。唉!要使這趟旅行不太痛苦,她卻無能為力。有好幾回我覺得不能再走,要一命嗚呼了。我像垂危的人一樣大汗不止,喘不上氣來,有時昏迷過去。第三天傍晚到達比斯剋拉,我已經奄奄一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