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作家评传>> 詹斯·安徒生 Jens Andersen   丹麥 Denmark   公元   (1955年十一月15日)
展示童話大師真實生活:安徒生傳
  世界著名童話作傢安徒生,是一位性格和經歷十分復雜的人物,本書從歷史、社會、文化和心理學等角度,真實而全面展示出童話大師。
丹麥親王寫的序言
  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的童話是超越時代的,它們面嚮大衆,極富洞察力,這種特質就是在今天仍然激勵着許多人。這就是為什麽中國讀者將這些童話視為快樂、受到啓發和影響的無盡源泉。中國人對安徒生的喜愛根源於對安徒生高質作品和他本人的深深崇敬。
  丹麥和中國——從歷史和社會的角度看也許會有很大的區別——都對這位深受丹麥皇室和我本人喜愛的藝術傢有着同樣的欣賞和欽佩。我們都很熟悉他的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小人魚》——也許最著名的還是《醜小鴨》。然而,幾乎沒有人知道安徒生的生活,以及他是如何進行寫作的。
  詹斯?安徒生先生通過他值得稱贊的安徒生傳記,以一種與衆不同的方式嚮讀者展示了安徒生的一生。書中描述了安徒生怎樣在最貧窮的環境中成長,在學校怎樣被機械地——甚至有時是無情地對待。儘管如此,他仍然具有超乎尋常的崇高意志、超群智力,且心胸寬廣,但是這種品質在他的特質中卻表現得非常復雜,而且常常充滿矛盾。他的生活在社會身份和價值方面産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從極度貧睏到得到高度認可,從工人階級到上層人物,從文盲、迷信、民間傳說到發達的世界大同主義、文雅的文化藝術,從在丹麥一個樸實的小鎮度過的童年期到在歐洲精彩的大都市度過的成年期。
  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在中國所受到的喜愛絶不遜色於他在自己的故鄉。感謝中國人對他的欣賞,因為這更讓丹麥人認識到了這個天才人物的品德,這種品德是世界所公認的。為此,在世界範圍內慶典安徒生誕辰200周年之際,以中文來出版這部生動厚重的安徒生傳記是再合適不過了。
  九州出版社的成功不僅在於讓安徒生和丹麥文化受益,更在於它將加強中國和丹麥之間的文化交流。
  我熱切歡迎這部傳記的翻譯出版。
  丹麥親王
前言(1)
  在哥本哈根郊區腓特烈堡的貝剋鬍斯博物館裏,有一隻不起眼的展示櫃,櫃中陳列着一張紙片。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用幾乎難以辨認的草體在紙片上列出了“那些名字結尾帶有‘sen’的聰明人”,講述了早年自己如何增強自信和自己的成名之夢。這些名字非常顯眼,安徒生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三位,在歐登塞主教馬爾斯剋?斯蒂格?安徒生和詹斯?安徒生?貝亞德納剋之後。
  在丹麥,“安徒生”這個名字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極為普通的名字,因此它並不代表任何新奇之意或高貴血統。在很小的時候,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就意識到自己是多麽的與衆不同,他多麽渴望能把自己童年的社會背景拋諸身後。因此,對於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來說,“安徒生”這個名字似乎是個恥辱。正是現實和環境的不斷暗示,使這位作傢不可能逃出自己的出身環境,即使他在自己的許多作品中曾竭力嘗試,可仍是如此。
  然而,他從未忘記自己與普通百姓、民間故事和自己在小河旁度過的童年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是“安徒生”這個名字賦予他的,也是他所有的著作、天賦和獨特個性的基礎。安徒生從未刻意隱瞞過這個事實,同樣也從未更改過自己的名字,並且以極大的熱情捍衛源於自身的一切。有時,上層社會中的良師益友對他提出忠告時,會觸及他的下層出身,每當這時,安徒生便會本能地回答道:“我就是這樣,您就將就些吧!”如果有人對此有任何疑義,安徒生便會這樣回答道(甚至在他完全依賴上層人士的資助時期):“讓我做任何改變都是違反我的本性的。”
  本書旨在呈獻給大傢一位最本真的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他是一個人、一個男人和一位作傢。自從1875年安徒生去世後,與其生平和著作有關的文章不計其數,其中許多流傳幾十年、被幾代人用於評價安徒生的觀點,都是建立在一些神話的基礎之上的。這些神話由這位作傢自己創造並使其成為永恆,在某些方面,遠離了其姓氏所反映的真實出身。
  在這本書中,我將試圖對這些神話進行仔細、深入的研究,其目的並不是要揭露安徒生是一個說謊者,而是為了洞悉他所依靠的內在和外在的力量。
  在本書的某些部分,我詳細考察了安徒生令人睏惑的性行為。即使在我們這個開明而又解放的時代,他的這種性行為在某些人看來都是古怪而又完全不正常的。這一事實可能會使一些讀者感到不快。我的目的不是要把安徒生從寶座上拉下來或是對其進行侮辱,抑或為了引起轟動,儘管這些做法並不少見。相反,我盡力按照其本來的面貌進行描述,以表示對人性的多樣性和變化無常特性的尊重。這正是安徒生本人所贊同的,並在1831年的遊記《影子》中表達了這一點。當時,他首次周遊世界並對人性進行了思考:
  “既然沒有一片樹葉是其它樹葉的復製品,那麽作為一個自然界的人,他應該是一個復製品嗎?”
  雖然生命始於尖叫,止於嘆息,但我卻選擇以這種方式來構思安徒生生平的故事,即以安徒生喜歡稱之為自己生日的日子———1819年9月6日作為故事的開端。那一天,14歲的安徒生來到了哥本哈根,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他的童話人生也由此開始。接着,讀者要耐心地傾聽安徒生的童年,一直到第7章。第7章涉及19世紀40年代,當時安徒生首次决定公開對自己童年的詳細描述,即1847年出版了他的自傳《我的真實人生》。這本自傳衹有德語版,成為1855年《我的童話人生》的藍本。
  第10章是本書的最後一章,匯集了前幾章中安徒生生活和著作的所有主綫,包括他對藝術、愛情、兩性、信仰、科學、自然及自己天真本性的看法。
  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十分清楚當時社會教育發展的趨勢,因為19世紀20年代,他進入一所學校,接受了大量的智力課程的教育,並且屈從於一種非常流行的知識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過程中,他那無法控製的情感不斷屈服於理性和自律,但也保留了一些在文化上讓人震驚的東西,從而受益匪淺。相當有預兆的是,他在當時的一本散文集中寫道:“自由和純真是我們運用想象力的一種天生的方式,也是人類開始踏上自己生活道路的方式;但是,當事情奇怪地交織在一起時,一切都被捲入到一種永恆的鬥爭和騷動之中。”
  我引用原始數據,並非是在給讀者增加理解上的難度,或是使安徒生遠離我們這個時代,而是一種嘗試,一種保留某種真實性的嘗試,是要尊重丹麥黃金時代的語言方式和寫作風格,同時也反映出安徒生極具個性又不總是正確的語言用法。安徒生的寫作風格不僅非常口語化,而且充滿了想象,因此經常被當代人貼上“缺乏美感”的標簽。這種寫作風格賦予內容以更大的價值,但對於特定的形式卻沒有太多的要求。安徒生的著作中充滿了拼寫錯誤和標點符號錯誤。在這些方面,他也是獨行其是,並以之為榮。
首頁>> 文學>> 作家评传>> 詹斯·安徒生 Jens Andersen   丹麥 Denmark   公元   (1955年十一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