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
就从身边的会议开始吧(序言)
葛广智
接受为这本书作序的邀请后,曾反复思考:从何开始呢?忽然想起国外一位会议研究专家的一句话:"就从身边的会议开始吧。"
我与廖雄军副教授的相识,是由12年前的一场有关"会议是不是一门科学"的讨论开始的。
1991年,我独自编著的中国第一本会议工具书《会议词典》出版了。1993年,《会议效率手册》出版了。1995年6月,我应邀在《办公室业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会议也是一门科学》的论文,随即引来了一篇题为《会议不是一门科学》的商榷文章。该文的观点是:会议不是一门科学,会议管理才是一门科学。这篇《会议不是一门科学》的作者就是廖雄军副教授。
在会议学研究中,我将会议学分为"理论会议学"、"实用会议学"、"技术会议学"三个分支。"理论会议学"是将会议作为人类社会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特定方式来进行研究,研究的是会议的历史、会议的条件、会议的功能、会议的规则、会议的分类等。"实用会议学"研究的是会议的组织与管理,即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当中如何对正确地使用会议这种形式、如何对各种会议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降低会议成本和提高会议的质量等。"技术会议学"研究的是所有与会议活动有关的专门技巧,如如何起草会议通知、如何确定会议程序、如何布置会议场所、如何排定会议座次、如何终止会议无端争执、如何编发会议简报、如何起草会议纪要等。实际上,廖雄军副教授所说的"会议管理才是一门科学"正好与我所说的"实用会议学"相契合。
那场有关"会议是不是一门科学"的争论无果而终,但廖雄军副教授有关会议管理的研究却一直坚持下来了--12年后,这本《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的编著和出版就是明证。这确实使我感到吃惊并对廖雄军副教授的执着表示敬佩。
《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内容系统而全面,是目前国内在会议学研究方面的一本扛鼎之作。本书对会议管理原理、会议质量管理、会议筹备工作、会议的服务工作、会议善后工作、会议文书制作等规范与技巧,对党务会议、政务会议、人大会议、政协会议、工会会议、学校会议、企业会议及其他常见会议管理的规范与技巧都有涉及。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的另一个特点。本书总结归纳了许多会议组织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如会议组织管理的规则、会议筹备工作规范与技巧、会场生活服务管理、会议的质量评估等。内容涵盖了会议组织管理的各个程序和各个方面,方便实用,使此书既可作为一本会议学的论著来研究,也可作为一本会议工具书来使用。
1992年2月20日,法新社记者威廉·布伦特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消息:"本着以毒攻毒的精神,中国政府在最近一次会议上决定减少会议,并通过内部文件传达这个精神。""中国第一位会议学家葛广智的观点却与众不同。这位《会议词典》的作者说,从表面看中国的会议太多,但实际上,中国会议的真正问题是质量太低。要解决中国会议问题的唯一出路不在于减少几个会议,而在于提高会议的质量。"
中国"会海"成灾,这让中国人痛心疾首,并挖空心思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多年以来,在分析造成中国"会海"成灾的主要原因时,许多人要么就从"体制"找原因,就说是"党政不分"、"机构重叠"等等。好像这些体制上的原因不解决,中国"会海"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
每当听到人们这么议论的时候,我总是想起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过的一篇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小短文:
一天,堂吉诃德和桑丘经过与风车巨人一番鏖战,败下阵来,仓皇逃命!月挂树梢,两人走到一乡村外的打谷场,看到满天星斗,到处弥漫着一种深邃迷离的气氛。堂吉诃德令桑丘在此安营扎寨。桑丘在一番手忙脚乱的忙活之后,总算把宿营的帐篷搭起来了。搭好帐篷后,桑丘看到堂吉诃德坐在帐篷旁边仰望星空,陷入冥想,不敢先行入睡,便半躺半坐地偎在堂吉诃德的身边。桑丘仰望着深邃的夜空,思绪奔涌,情不自禁地指着天上的星星,给堂吉诃德讲起了"星云爆炸"、"反物质"、"UFO"、"黑洞"……正当桑丘唾沫四溅,口若悬河的时候,只见堂吉诃德睁开眼睛,往旁边看了一眼之后,立即怒目圆睁地问了桑丘一句:"咱们的帐篷呢?!"
就从身边的会议开始吧(序言)
葛广智
接受为这本书作序的邀请后,曾反复思考:从何开始呢?忽然想起国外一位会议研究专家的一句话:"就从身边的会议开始吧。"
我与廖雄军副教授的相识,是由12年前的一场有关"会议是不是一门科学"的讨论开始的。
1991年,我独自编著的中国第一本会议工具书《会议词典》出版了。1993年,《会议效率手册》出版了。1995年6月,我应邀在《办公室业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会议也是一门科学》的论文,随即引来了一篇题为《会议不是一门科学》的商榷文章。该文的观点是:会议不是一门科学,会议管理才是一门科学。这篇《会议不是一门科学》的作者就是廖雄军副教授。
在会议学研究中,我将会议学分为"理论会议学"、"实用会议学"、"技术会议学"三个分支。"理论会议学"是将会议作为人类社会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特定方式来进行研究,研究的是会议的历史、会议的条件、会议的功能、会议的规则、会议的分类等。"实用会议学"研究的是会议的组织与管理,即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当中如何对正确地使用会议这种形式、如何对各种会议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降低会议成本和提高会议的质量等。"技术会议学"研究的是所有与会议活动有关的专门技巧,如如何起草会议通知、如何确定会议程序、如何布置会议场所、如何排定会议座次、如何终止会议无端争执、如何编发会议简报、如何起草会议纪要等。实际上,廖雄军副教授所说的"会议管理才是一门科学"正好与我所说的"实用会议学"相契合。
那场有关"会议是不是一门科学"的争论无果而终,但廖雄军副教授有关会议管理的研究却一直坚持下来了--12年后,这本《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的编著和出版就是明证。这确实使我感到吃惊并对廖雄军副教授的执着表示敬佩。
《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内容系统而全面,是目前国内在会议学研究方面的一本扛鼎之作。本书对会议管理原理、会议质量管理、会议筹备工作、会议的服务工作、会议善后工作、会议文书制作等规范与技巧,对党务会议、政务会议、人大会议、政协会议、工会会议、学校会议、企业会议及其他常见会议管理的规范与技巧都有涉及。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的另一个特点。本书总结归纳了许多会议组织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如会议组织管理的规则、会议筹备工作规范与技巧、会场生活服务管理、会议的质量评估等。内容涵盖了会议组织管理的各个程序和各个方面,方便实用,使此书既可作为一本会议学的论著来研究,也可作为一本会议工具书来使用。
1992年2月20日,法新社记者威廉·布伦特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消息:"本着以毒攻毒的精神,中国政府在最近一次会议上决定减少会议,并通过内部文件传达这个精神。""中国第一位会议学家葛广智的观点却与众不同。这位《会议词典》的作者说,从表面看中国的会议太多,但实际上,中国会议的真正问题是质量太低。要解决中国会议问题的唯一出路不在于减少几个会议,而在于提高会议的质量。"
中国"会海"成灾,这让中国人痛心疾首,并挖空心思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多年以来,在分析造成中国"会海"成灾的主要原因时,许多人要么就从"体制"找原因,就说是"党政不分"、"机构重叠"等等。好像这些体制上的原因不解决,中国"会海"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
每当听到人们这么议论的时候,我总是想起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过的一篇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小短文:
一天,堂吉诃德和桑丘经过与风车巨人一番鏖战,败下阵来,仓皇逃命!月挂树梢,两人走到一乡村外的打谷场,看到满天星斗,到处弥漫着一种深邃迷离的气氛。堂吉诃德令桑丘在此安营扎寨。桑丘在一番手忙脚乱的忙活之后,总算把宿营的帐篷搭起来了。搭好帐篷后,桑丘看到堂吉诃德坐在帐篷旁边仰望星空,陷入冥想,不敢先行入睡,便半躺半坐地偎在堂吉诃德的身边。桑丘仰望着深邃的夜空,思绪奔涌,情不自禁地指着天上的星星,给堂吉诃德讲起了"星云爆炸"、"反物质"、"UFO"、"黑洞"……正当桑丘唾沫四溅,口若悬河的时候,只见堂吉诃德睁开眼睛,往旁边看了一眼之后,立即怒目圆睁地问了桑丘一句:"咱们的帐篷呢?!"
桑丘就是这样一个人,整天只关注和琢磨那些距离自己最遥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对身边的、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却不管不问。结果--帐篷没了。
有关中国"会海"的问题也是这样。不能一说"会海"就只知道从"体制"上找原因,而对自己身边的会议,对自己或组织或参加的许多会议当中的不合理之处却不管不问,并依旧理直气壮地开着"100人开会,200人照相,300人就餐,400人旅游,500人领会议纪念品"的怪会。
总在那里一味地埋怨"体制",解决不了中国的会议问题。怎么办呢?"你总得找个地方开始,就从身边的会议开始吧"--这就是美国会议专家迈克尔·多伊尔、大卫·斯特劳斯在他们所著的《开会的革命》一书中反复告诉我们的。我想,这正是廖雄军副教授等人苦心研究会议、编著《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这本书的良苦用心所在,也是《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的精髓所在--理解了廖雄军副教授等人的这一良苦用心,也就理解了《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这本书。是为序。
2006年12月31日于北京
(葛广智先生为中国会议管理研究专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局长)
第一章会议组织管理概述
会议组织管理概述
一、会议的概念
会议,是指在遵守一定国家的法律和遵循一定的会议规则的前提下,围绕一定的议题,三个人以上(包括三个人)在一起共同商讨(商议)问题(议题),以便达到或互通情况,或交流思想,或得出结论,或达成协议,或作出决议(决定)等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会。
这个概念内含比较丰富,有这么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议的召开必须合法(或合乎一定的会议规则);二是会议必须有一定的议题;三是会议必须有一个最低人数临界点;四是与会人员有平等地发表意见的机会;五是会议的目的(有多种目的);六是要有组织有领导地举行会议。以上几个方面正是会议的基本特征或基本的特点。
严格地说,只有符合上述六大特征的集会才能称为会议。但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工作中,许多只具有上述会议概念中某些特征的集会如各种总结会、报告会、传达会、动员会、表彰会等等,也习惯上称之为会议。这是不够规范的。因为这些所谓的"会议"大多是只会而不议(不商议、商谈问题),与会人员除了主持人外,绝大多数人只能看会、听会,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但是由于约定俗成,也非我们这种"书生"所能改变得了的。不过,这种所谓的"会议",可把它看做是上述狭义的会议概念的外延,即广义的会议概念。
会议有六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与会者、会议主持人、会议议题、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
二、会议的种类
(一)按不同标准划分的会议
1?会议按其规模大小来分类,分为特大型会议、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小型会议四种。
2?会议按进行阶段来分类,则有预备会议与正式会议。
3?按会议所要完成的任务来分类,有告知性的会议、建设性的会议、执行性的会议、立法性的会议四类。
4?按会议的实质性内容来分,则有政策性研究会和决策性会议。
5?按会议议题的综合程度分类,则有综合性的会议、专业性会议、专题性会议、一事一议的会议、咨询性会议等五类。
6?按会议有无选举来分类,则有选举性会议和非选举性会议两类。
7?按会议的完整程度来分类,则有完全性会议和不完全性会议(或叫非完全性会议)。
8?按会议的特点与其作用来分,则有政治性会议、经济性会议、文化教育会议、科技会议、军事性会议等。
9?按参加会议人员范围分类,则有本单位(组织)会议、本系统会议、本地区会议、全国性会议、国际性会议等类型。
10?按会议定期与否来分类,则有例行会议(定期会议)与非常会议(不定期会议)两种类型。
11?按会议内容的机密与公开程序来分,则有秘密会议与公开会议。
有关中国"会海"的问题也是这样。不能一说"会海"就只知道从"体制"上找原因,而对自己身边的会议,对自己或组织或参加的许多会议当中的不合理之处却不管不问,并依旧理直气壮地开着"100人开会,200人照相,300人就餐,400人旅游,500人领会议纪念品"的怪会。
总在那里一味地埋怨"体制",解决不了中国的会议问题。怎么办呢?"你总得找个地方开始,就从身边的会议开始吧"--这就是美国会议专家迈克尔·多伊尔、大卫·斯特劳斯在他们所著的《开会的革命》一书中反复告诉我们的。我想,这正是廖雄军副教授等人苦心研究会议、编著《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这本书的良苦用心所在,也是《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的精髓所在--理解了廖雄军副教授等人的这一良苦用心,也就理解了《会议组织规范与技巧》这本书。是为序。
2006年12月31日于北京
(葛广智先生为中国会议管理研究专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局长)
第一章会议组织管理概述
会议组织管理概述
一、会议的概念
会议,是指在遵守一定国家的法律和遵循一定的会议规则的前提下,围绕一定的议题,三个人以上(包括三个人)在一起共同商讨(商议)问题(议题),以便达到或互通情况,或交流思想,或得出结论,或达成协议,或作出决议(决定)等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会。
这个概念内含比较丰富,有这么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议的召开必须合法(或合乎一定的会议规则);二是会议必须有一定的议题;三是会议必须有一个最低人数临界点;四是与会人员有平等地发表意见的机会;五是会议的目的(有多种目的);六是要有组织有领导地举行会议。以上几个方面正是会议的基本特征或基本的特点。
严格地说,只有符合上述六大特征的集会才能称为会议。但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工作中,许多只具有上述会议概念中某些特征的集会如各种总结会、报告会、传达会、动员会、表彰会等等,也习惯上称之为会议。这是不够规范的。因为这些所谓的"会议"大多是只会而不议(不商议、商谈问题),与会人员除了主持人外,绝大多数人只能看会、听会,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但是由于约定俗成,也非我们这种"书生"所能改变得了的。不过,这种所谓的"会议",可把它看做是上述狭义的会议概念的外延,即广义的会议概念。
会议有六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与会者、会议主持人、会议议题、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
二、会议的种类
(一)按不同标准划分的会议
1?会议按其规模大小来分类,分为特大型会议、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小型会议四种。
2?会议按进行阶段来分类,则有预备会议与正式会议。
3?按会议所要完成的任务来分类,有告知性的会议、建设性的会议、执行性的会议、立法性的会议四类。
4?按会议的实质性内容来分,则有政策性研究会和决策性会议。
5?按会议议题的综合程度分类,则有综合性的会议、专业性会议、专题性会议、一事一议的会议、咨询性会议等五类。
6?按会议有无选举来分类,则有选举性会议和非选举性会议两类。
7?按会议的完整程度来分类,则有完全性会议和不完全性会议(或叫非完全性会议)。
8?按会议的特点与其作用来分,则有政治性会议、经济性会议、文化教育会议、科技会议、军事性会议等。
9?按参加会议人员范围分类,则有本单位(组织)会议、本系统会议、本地区会议、全国性会议、国际性会议等类型。
10?按会议定期与否来分类,则有例行会议(定期会议)与非常会议(不定期会议)两种类型。
11?按会议内容的机密与公开程序来分,则有秘密会议与公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