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哲学思考>> 馬可·奧勒留 Marcus Aurelius   意大利 Italy   安敦尼王朝   (121年四月26日180年三月17日)
沉思錄
  《沉思錄》原為古羅馬皇帝奧勒留自我對話的記錄,行文質樸,不尚雕琢,然而由於發諸內心,靈性內藴,故充塞着一股浩然之氣,令人高山仰止,有一種深沉的崇高之美。正因為它出諸內心,不加掩飾,所以我們方能窺見作者如何在忙碌的人生路上,以自己的經驗為材料,沉思人生大義,領悟宇宙迷題,從中升華自己的智慧和心靈。哲學原來並非如後世的哲學教科書那般呆板枯燥,如一堆殿堂上的木偶,而是一潭活水,流瀉在人生的小道之上、山水之間,由涉足其間的沉思者隨手掬來,滌蕩心胸。所以讀《沉思錄》,固然可以正襟危坐,條剖理析;也可以於閑暇之時,憩息之餘,撿起來隨意翻讀。
目錄-1
  捲一:自我由來
  心靈最好的甘露 3 / 哲學與皇位都不能根除柔情 7 / 為友之道 9 / 溫和地堅守正道、堅守中道11 / 輕信是最可容忍的一種缺點15 /
  捲二:人性反省
  專註於靈魂的沉思19 / 幸福依己而不依人23 / 因欲望犯罪更應受譴責25 / 近神而居27 / 擁有和把握現在29 /
  捲三: 服從天意
  及時思考最重大的問題33 / 讓神成為靈魂的保護者和統治者35 / 無事不可對人言37 / 人是至高之城的一個公民39 / 訴諸思想的洞察力41 / 最有智慧的人也難逃一死43 /
  捲四:退隱心靈
  心靈的寧靜之道 47 / 我們都是“世界公民”49 / 冷靜的現實感 51 / 嚮死而生53 / 一切記憶仍要歸於忘川 55 / 人死後將會怎樣57 / 在自己的生活中做減法59 / 不要陷入自戀61 / 每個時代都有流行詞和英雄63 / 理智的誠實65 / 如礁石一般堅定地馴服它周圍海浪的狂暴67 / 生死間衹隔着一張薄紙69 /
  捲五:剋盡職責
  正確的道路73 / 為什麽雅典人的祈禱簡單而高貴75 / 一個人為什麽應滿足於對他發生的事情77 / 哲學的智慧本身最令人愉悅79 / 權威屬於神,友情屬於人81 / 靈魂要用其中的思想來染色83 / 有什麽必要老是煩惱呢85 / 人不應該為死亡憂心87 / 幸運不是來自外界,而是出於自身89 /
  捲六:認識本性
  選擇你自己93 / 最好不要讓煩惱過夜95 / 放棄任何截取和占有97 / 多欲不會使人自由99 / 死亡最終使所有人平等101 / 回到自身看待一切103 / 快樂本身並不尊貴105 / 他的國傢是整個世界107 / 真誠和正直地度過一生109 / 走正確的路,而不是人多的路111 / 抓住耳朵說服我113 /
  捲七:忍受諸惡
  不要對惡感到奇怪117 / 天助自助者119 / 應恥於失職而非恥於受助123 / 要忘記奧勒留,大概還需要更長的時間121 / 心安是最好的枕頭125 / 在內心隱秘地渴望無限127 / 超脫功利世界的可能129 / 喜鬥的人是否就能贏得一切呢131 / 友愛、節欲與真實133 / 每個人心裏都有善源135 / 把每一天都作為最後一天度過137 / 人人都可以幸福139 /
  捲八:內在堡壘
  他也曾迷失自己143 / 不滿是沒有按照本性生活的一個證據145 / 人越是追求快樂,反而越得不到它147 / 我接受一切,但衹為所當為149 / 接受乃至親近煩擾你的一切物體151 / 不成功則成仁153 / 衹承擔今天的困苦155 /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限製和障礙的世界上157 / 心靈是你最堅固的堡壘159 / 宇宙沒有自己的特定垃圾場161 / 人們是一種互為的存在163 /
  捲九:理解存在
  死得其所,或許還要死得其時167 / 自殺也是對死亡的一種蔑視169 / 對苦惱有完全的主動權171 / 讓善通過你傳遞,而不要讓惡通過你蔓延173 / 讓精神從肉體解脫175 / 再有名,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你177 / 人們追求自己的物欲,不知多少算夠179 / 人的主要目的是快樂181 / 德行就是自身的酬報183 /
  捲十:凝思生命
  靈魂的私話187 / 死亡無非靈魂的搬遷或生命的結束189 / 心靈要謹防好新鶩奇、好外忽內191 / 在所有事情中保持行為正直193 / 人們不僅做人的奴隸也做物的奴隸195 / 犯自然法的人是逃亡者197 / 戲劇是同樣的,衹是演員不同199 /誹謗者必然是說謊者201 / 認識他人的最好途徑是首先認識自己203 / 所有的鐘聲都為我而鳴 205 /
  捲十一:與人為善
  德行的奬賞就在自身209 / 悲劇展示人類邊緣處境211 / 生命是一棵巨大無比的樹213 / 不必多說正義,而是即刻履行正義215 / 現代社會是一個大量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社會217 / 如何看待和應對別人冒犯的十條原則219 / 現代社會如何建立共識223 / 物欲的奴隸在精神上絶不可能自由225 / 同意的藝術227 /
  捲十二:優雅退場
  人們常常用復雜的方式解决簡單的問題231 / 人正因脆弱,纔顯得高貴和偉大233 / 寬恕之道235 / 每一寧靜的心靈,都是一個幸福的港灣237 / 不必追求以垂久遠的東西239 / 讓我們的生命不留空隙241 / 高貴而優雅的退場243 /
  附錄:馬剋・奧勒留生平年表245 / 《沉思錄》的流傳與版本249 /
導言-1
  要像峙立於不斷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 它巍然不動,馴服着它周圍海浪的狂暴。 ――《沉思錄》4-50
  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在位的近二十年間(公元161~180年),國傢不斷遭遇到臺風、地震、瘟疫等自然災害,帝國的邊境也不安寧,發生了一些部落的侵襲或反抗,而內部也有總督叛亂。所以,馬可・奧勒留執政的大部分時間並沒有待在羅馬,而是在戎馬倥傯中度過。對於這些災難,奧勒留表現出一種斯多亞派哲學家的冷靜和鎮定精神,就像上文所引,他以靜製動、堅如磐石,剋服了種種磨難,使他統治的歲月依然被英國著名羅馬史傢吉本稱為“人類過着最為幸福繁榮的生活”的時期,自己也位列“古羅馬五賢王”的最後一位。 即便如此,如果不是在有這般功業的作者那裏還具有一種比這功業更深沉的精神,以及這精神又被賦予文字的載體並幸運地流傳下來,大概也還是不會有多少人記得這位近兩千年前的皇帝。奧勒留的《沉思錄》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一位真正的哲學家皇帝。那麽,《沉思錄》大致是怎樣一本書呢?
首頁>> 文學>> 哲学思考>> 馬可·奧勒留 Marcus Aurelius   意大利 Italy   安敦尼王朝   (121年四月26日180年三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