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一名《石頭記》,書衹八十回沒有寫完,卻不失為中國第一流長篇小說。它綜合了古典文學,特別是古小說的特長,加上作者獨特的才華,創闢的見解,發為瀋博絶麗的文章。用口語來寫小說到這樣高的境界,可以說是空前的。書的開頭說“真事隱去”仿佛有所影射,再說“假語村言”而所用筆法又深微隱麯,所以它出現於文壇,如萬丈光芒的彗星一般,引起紛紛的議論,種種的猜詳,大傢戲呼為“紅學”。這名稱自然帶一些頑笑性的。但為什麽對別的小說都不發生,卻對《紅樓夢》便會有這樣多的附會呢?其中也必有些原故。所以瞭解《紅樓夢》,說明《紅樓夢》都很不容易,在這兒好像通了,到那邊又會碰壁。本篇先就它的傳統性、獨創性和作者著書的情況粗略地敘說。
脊埂峰僧道談頑石 空空道說石頭起源
中國小說原有兩個係統:一、唐傳奇文,二、宋話本。傳奇文大都用文言,寫愛情神怪的故事。它的發展有兩方面,一面為筆記小說,又一面又改編成戲劇,如有名的《鶯鶯傳》之為《西廂記》。話本在宋時,一般地說分四個傢數,最主要的是“小說”(這小說是話本特用的術語)和講史。“小說”更能夠反映當時社會的情況,元明兩代偉大的長篇小說,如《水滸》、《西遊記》、《金瓶梅》都從這一派變化出來的。從《紅樓夢》書中,很容易看出它如何接受了、綜合了、發展了這兩個古代的小說傳統。
《紅樓夢》以“才子佳人”做書中主角,受《西廂》的影響很深。書上稱為《會真記》,有名的如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一段,寶玉說“看了連飯都不想吃”。以後《西廂記》幾乎成為寶玉、黛玉兩人對話時的“口頭語”了。本書引用共六七次之多,而且用得都很靈活,如四十九回引“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一段,寶黛藉《西廂》來說自己的話,非常自然。
再說《水滸》。這兩書的關連表面上雖不大看得出,但如第二十四回記倪二醉遇賈蕓,脂硯齋評雲:“這一節對《水滸》記楊志賣刀遇沒毛大蟲一回看,覺好看得多矣。”這可以想見作者心目中以《水滸》為範本,又本書第二回賈雨村有“正氣”、“邪氣”一段演說,跟《水滸》第二回“誤走妖魔”意思相同。《紅樓》所謂“一絲半縷誤而逸出”,實即《水滸》的“一道黑氣滾將出來”。
《紅樓夢》開首說補天頑石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共有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原合十二月,二十四氣,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跟《西遊記》第一回說花果山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開闊,說法略異,觀念全同。這點有人已經說過[1]。而且,這塊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的頑石,既可縮成扇墜一般,又變為鮮明瑩潔的美玉,我覺得這就是“天河鎮底神珍鐵”(金箍棒)塞在孫猴子的耳朵裏呵。
《金瓶梅》跟《紅樓夢》的關連尤其密切,它給本書以直接的影響,近人已有專書論述,這兒不能詳引[2]。如《紅樓夢》的主要觀念“色”、“空”(這色字讀如色欲之色,並非佛傢五藴的“色”),明從《金瓶梅》來。又秦可卿棺殮一節,幾全襲用《金瓶梅》記李瓶兒之死的文字。脂硯齋本評所謂“深得《金瓶》壺奧”是也。
如上邊簡單引用的各例,本書實集合古來小說的大成。不僅此也,它還繼承了更遠的文學傳統,並不限於小說,如《左傳》、《史記》之類,如樂府詩詞之類,而《莊子》與《離騷》尤為特出。脂硯齋本第一回評,明說“《莊子》、《離騷》之亞”;第六十三回藉妙玉的口氣說“文是《莊子》的好”;第二十一回,寶玉摹擬《莊子?篋篇》,這都不必細說。我以為莊周還影響《紅樓》全書。它的汪洋恣肆的筆墨,奇幻變換的章法,得力於《莊子》很深。
至於對《離騷》的關係,藉本書裏最大的一篇古典文《芙蓉誄》來說明。這文用《離騷》、《楚辭》最多,見於作者的原註。其中有更饒趣味的一條,不妨略談的,即寶玉在這有名的誄文裏把他的意中人晴雯,比古人中夏禹王的父親叫“鯀”的。寶玉說:“直烈遭危,巾幗慘於羽野。”作者原註:“鯀剛直自命,舜殛於羽山。《離騷》曰,鯀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這是特識、特筆。像晴雯這樣美人兒,拿她來比自古相傳“四兇”之一的鯀,夠古怪的;所以後人把這句改為“巾幗慘於雁塞”,用昭君出塞的故事以為妥當得多了,而不知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思。賞識這直的鯀本是屈原的創見,作者翻“直”為“剛直”仿佛更進了一步。這是思想上的“千載同心”,並不止文字沿襲而已。
上邊所舉自不能全部包括中國古典文學,但《紅樓夢》的古代淵源非常深厚且廣,已可略見一斑。自然,它不是東拼西湊,抄襲前文,乃融合衆傢之長,自成一傢之言。所以必須跟它的獨創性合併地看,才能見它的真面目。若片面地、枝節地衹從字句上的痕跡來做比較,依然得不到要領的。
中國小說原有兩個係統:一、唐傳奇文,二、宋話本。傳奇文大都用文言,寫愛情神怪的故事。它的發展有兩方面,一面為筆記小說,又一面又改編成戲劇,如有名的《鶯鶯傳》之為《西廂記》。話本在宋時,一般地說分四個傢數,最主要的是“小說”(這小說是話本特用的術語)和講史。“小說”更能夠反映當時社會的情況,元明兩代偉大的長篇小說,如《水滸》、《西遊記》、《金瓶梅》都從這一派變化出來的。從《紅樓夢》書中,很容易看出它如何接受了、綜合了、發展了這兩個古代的小說傳統。
《紅樓夢》以“才子佳人”做書中主角,受《西廂》的影響很深。書上稱為《會真記》,有名的如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一段,寶玉說“看了連飯都不想吃”。以後《西廂記》幾乎成為寶玉、黛玉兩人對話時的“口頭語”了。本書引用共六七次之多,而且用得都很靈活,如四十九回引“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一段,寶黛藉《西廂》來說自己的話,非常自然。
再說《水滸》。這兩書的關連表面上雖不大看得出,但如第二十四回記倪二醉遇賈蕓,脂硯齋評雲:“這一節對《水滸》記楊志賣刀遇沒毛大蟲一回看,覺好看得多矣。”這可以想見作者心目中以《水滸》為範本,又本書第二回賈雨村有“正氣”、“邪氣”一段演說,跟《水滸》第二回“誤走妖魔”意思相同。《紅樓》所謂“一絲半縷誤而逸出”,實即《水滸》的“一道黑氣滾將出來”。
《紅樓夢》開首說補天頑石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共有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原合十二月,二十四氣,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跟《西遊記》第一回說花果山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開闊,說法略異,觀念全同。這點有人已經說過[1]。而且,這塊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的頑石,既可縮成扇墜一般,又變為鮮明瑩潔的美玉,我覺得這就是“天河鎮底神珍鐵”(金箍棒)塞在孫猴子的耳朵裏呵。
《金瓶梅》跟《紅樓夢》的關連尤其密切,它給本書以直接的影響,近人已有專書論述,這兒不能詳引[2]。如《紅樓夢》的主要觀念“色”、“空”(這色字讀如色欲之色,並非佛傢五藴的“色”),明從《金瓶梅》來。又秦可卿棺殮一節,幾全襲用《金瓶梅》記李瓶兒之死的文字。脂硯齋本評所謂“深得《金瓶》壺奧”是也。
如上邊簡單引用的各例,本書實集合古來小說的大成。不僅此也,它還繼承了更遠的文學傳統,並不限於小說,如《左傳》、《史記》之類,如樂府詩詞之類,而《莊子》與《離騷》尤為特出。脂硯齋本第一回評,明說“《莊子》、《離騷》之亞”;第六十三回藉妙玉的口氣說“文是《莊子》的好”;第二十一回,寶玉摹擬《莊子?篋篇》,這都不必細說。我以為莊周還影響《紅樓》全書。它的汪洋恣肆的筆墨,奇幻變換的章法,得力於《莊子》很深。
至於對《離騷》的關係,藉本書裏最大的一篇古典文《芙蓉誄》來說明。這文用《離騷》、《楚辭》最多,見於作者的原註。其中有更饒趣味的一條,不妨略談的,即寶玉在這有名的誄文裏把他的意中人晴雯,比古人中夏禹王的父親叫“鯀”的。寶玉說:“直烈遭危,巾幗慘於羽野。”作者原註:“鯀剛直自命,舜殛於羽山。《離騷》曰,鯀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這是特識、特筆。像晴雯這樣美人兒,拿她來比自古相傳“四兇”之一的鯀,夠古怪的;所以後人把這句改為“巾幗慘於雁塞”,用昭君出塞的故事以為妥當得多了,而不知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思。賞識這直的鯀本是屈原的創見,作者翻“直”為“剛直”仿佛更進了一步。這是思想上的“千載同心”,並不止文字沿襲而已。
上邊所舉自不能全部包括中國古典文學,但《紅樓夢》的古代淵源非常深厚且廣,已可略見一斑。自然,它不是東拼西湊,抄襲前文,乃融合衆傢之長,自成一傢之言。所以必須跟它的獨創性合併地看,才能見它的真面目。若片面地、枝節地衹從字句上的痕跡來做比較,依然得不到要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