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笔记杂录>> 赵璘 Zhao Lin   中国 China   唐代   (?844年)
因话录
  唐代笔记小说集。
  撰者唐代赵璘,字泽章。平原(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大和八年(834)进士及第。开成三年(838),博学鸿词登科。大中七年(853)为左补阙。后官衢州刺史。
  本书所记皆唐代事。共6卷,分为5部:卷一宫部为君,记帝王;卷二、卷三商部为臣,记公卿;卷四角部为人,记不仕者,并附以谐戏;卷五征部为事,多记典故;卷六羽部为物,记无所归附的见闻杂事。
  由于赵璘是唐德宗时宰相赵宗儒的侄孙、关中贵族柳氏的外孙,家世显赫,多识朝廷典故,故所记多为第一手材料。《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虽体近小说,而往往足与史传相参”。
  书中叙及元和以后文坛情况(卷三)以及文淑僧讲经(卷四)、女优弄假官戏(卷一)等事,都可供治文学史、戏曲史者参考。但其中也有失实之处,如卷一记刘禹锡除播州刺史一条,其细节就与当时事实有出入,为司马光《通鉴考异》所指摘。
  
  记不得什么时候得到一本电子书,便是闲来无事翻的这本唐人《因话录》,只看了几则,便让人徘徊不能去。
  
  皇帝出来没穿衣服,小孩子看出皇帝光着屁股。世事常和人开玩笑,当人们眼睛不好使的时候,小孩子偏能看出破绽,人们认为孩子嘴里吐真言,孩子却又未必就说真话。《因话录》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些王爷随唐玄宗父子游太清宫,唐玄中微睁龙目,竟看见大殿东梁上盘了一条龙,唐玄宗环顾左右问王爷们:“ 你们看见什么了?”王爷们肉眼凡胎,当然什么也看不见。故事到这里,好像就有了和《皇帝的新衣》相同的味道,不凡的东西,不是凡人能看得到的。这时候,唐玄宗好像压低声音有些神秘地问他儿子看见什么没有,他儿子低头没有说什么,唐玄宗却好像已经感觉到什么,仿佛俯身贴耳般地问:“头在何处?”这一问,让人隔千年感到仿佛是语声悄悄而又人有会心,仿佛唐玄宗已经看到了,而他知道他的儿子也看到了,他们说着话,眼睛却都投向他们看到的东西。皇帝的儿子到底是皇帝的儿子,唐玄宗的儿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皇帝肃宗仿佛轻声地对他父亲说:“在东上。”唐玄宗大感高兴,手抚孩子说:“真我儿也。”
  
  龙生龙,凤生凤,皇帝眼神不错,皇帝儿子的眼神可能也就非同一般,安禄山朝见唐玄宗,肃宗早早看出这家伙不是个物,一再跟他父亲提醒,他父亲却只是不吱声。一天,唐玄中召集太子诸王一起赛球,可能是看父皇一直没有什么明确态度,李亨决定自己动手,在赛球时准备“潜欲以鞍马伤之”。当年皇宫中进行的那场球赛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马球,只是不知李亨是要在安禄山的鞍马上做什么手脚,还是要弄今天足球场上的合理冲撞。不想他这小小的心思让唐玄宗看出来了,唐玄宗悄悄对他儿子说:“我不是不怀疑他,但我看出来了,此胡无尾,成不了大气候,你先不用管他。”《因话录》的作者为唐玄宗提前放了一个马后炮,这马后炮却不计成本,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在马嵬坡上自尽,大唐江山从此也不复过去了。
  
  有资料这样介绍:《因话录》,六卷,分宫、商、角、徵、羽五部,记唐人遗闻轶事、时事掌故,可与史传相参证。
  
  鲁迅曾试图向古代笔记和野史中去寻找真实,多少年后,余杰也认为,有一种描述历史的方式稍稍保存了历史的原生态,这就是笔记。这里“稍稍”两字用得好,也就是说,笔记野史也不尽可信。
  
  《因话录》,唐人赵璘撰,《太平广记》有薛能赋诗嘲赵璘“不知元在鞍轿里,将为空驮席帽归”,不知是这个赵璘不是。查新旧“唐书”,一时匆忙,未找到。
首页>> 文学论坛>> 笔记杂录>> 赵璘 Zhao Lin   中国 China   唐代   (?8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