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励志感悟>> 勞倫斯·彼得 Laurence J. Peter   美國 United States   冷戰結束   (1919年九月16日1990年元月12日)
彼德原理 The Peter Principle
  全球最暢銷管理經典The Peter Principle
  
  自序
  代序
  第一部 彼德原理
  第一章 彼德原理 第二章 彼德原理的實例
  第三章 虛有其責的特例 第四章 提拔與晉升
  第五章 積極進取與晉升 第六章 部屬與領導人
  第七章 層級組織學與政治 第八章 前人的揭示與預言
  第九章 層級組織學的心理層面 第十一章 “成功”病理學
  第十二章 晉升極限的非醫學指標 第十三章 零晉升時可能健康快樂嗎?
  第十四章 創造式的不胜任 第十五章 達爾文進化論的延伸
  第二部 彼德處方
  導言:超越“彼德原理” 第一章 前進與嚮上或再高再高,哇!
  第二章 性別與社會或人世間 第三章 體係蕭條或階梯打滑
  第四章 凡夫俗子或起與落 第五章 認識自己或反省有益
  第六章 認識層級體係或攀登階梯 第七章 認識方向或三思而後行
  第八章 認識防衛措施或有好鄰則築好墻 第九章 設立能力目標或結局圓滿
  第十章 理性思考或思考自己在思考什麽 第十一章 先知的天賦或未來就在前方
  第十二章 報酬奇跡或人類行為之動機 結語再會或彼德計劃
  第三部 彼德計劃
  前言 第一章 危機
  第二章 病危 第三章 矛盾
  第四章 動力 第五章 人
  第六章 進步 第七章 結果
  第八章 政治 第九章 和平
  第十章 參與 第十一章 表現
  第十二章 展望 後記
  第四部 彼德金字塔
  第一章 金字塔的力量 第二章 彼德金字塔
  第三章 百病叢生 第四章 日日新,又日新
  第五章 重建金字塔
自序
  勞倫斯·彼德
  有時要某項原理的發現者確認他發現的時間是十分睏難的。彼德原理並非突然闖進我腦
  裏,而是觀察了人們的不胜任行為多年後,我纔漸漸意識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似乎應該提供
  讀者們該原理的發現過程。
  每個狹縫中作梗的凝塊
  儘管某些人能剋盡其責完全發揮功能,但我發現另有某些人已超乎他們能胜任的階層而
  慣於草率行事、帶給同事挫敗感、並腐化組織的辦事效率。鑒於此我得到一個合理的結論:
  世上任何工作總有某個地方的某個人無法胜任,衹要有足夠時間和升遷機會,那個不能胜任
  的人終將得到那份工作!
  而我所關切的倒不是失察、失言、失足等你、我都會感到睏窘的偶然過失,每個人都會
  犯錯,再能幹的人終其一生總有犯錯的經驗。反過來說,那些經常性不適任的人,經由散漫
  的行為,有時也會瞎碰碰對了。因此,我要探究的是更深層的原理,藉以解釋為什麽會有那
  麽多重要的職位被不能胜任、不能盡到各別職責的人所把持着。
  頂峰的朽物(高處不勝寒)
  彼德原理首次公開發表於一九六○年九月的一次研習會上(該會由聯邦出資舉辦)。當
  時我的聽衆是一群負責教育研究計劃的主管,因為每位與會人士都已完成圓滿的提議書,每
  個人也都已獲得報嘗晉升為一項或一項以上研究計劃的主管。這些人當中有些確實具有研究
  的本領,但是這和他們的獲得主管職位並無關聯。其他更多人則不擅於研究計劃。他們衹是
  拚命地想復製一些老掉牙了的統計習題。
  當我曉得他們打算花時間和納稅人的錢在無益的老套上時,我决心嚮他們引介彼德原理
  以便說明他們的睏境。對我的演說他們的反應是敵意、嘲笑兼而有之。其中一名年輕的統計
  員捧腹大笑並真的從椅子上跌下來,之後他嚮人吐露說他的強烈反應是被我具冒犯意味的幽
  默演說所惹起的,而在那同一時刻,他正好註意到區域研究主管的臉一陣紅又一陣紫。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雖然所有案例研究都經過精確編纂,且引用的資料也都符合事實,但我仍决定以諷刺的
  獨特手法呈現彼德原理。因此,一九六○到一九六四年間的全部演講中和隨後的文章裏,我
  采用了帶有幽默含意的實例,並以虛構的假名保證當事人兔於受窘。
  版權所有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在一次失敗演出的戲劇中場休息時段,我嚮雷蒙·鬍爾解說為什麽
  主角會背對着觀衆說臺詞並朝舞臺兩側打手勢,該名原本稱職的演員已到達他的不胜任階
  層,原因是他企圖兼任演員、導演和製作人等多重角色。那段談話之後,鬍爾先生說服我不
  該衹是將彼德原理呈現給少數參加我演講的人,他堅稱應以書籍形式問世,此外,他又說如
  不出版取得版權,也許會有人將我的發用冠上別人的名義。於是我們兩人協議合作,而原稿
  也於一九六五年春完成。
  彼德原理的受害人
  最後定稿被交付給幾傢大出版社的編輯,第一位編輯退稿時附函聲明:“我們看不出此
  書有任何營利可能,因此無法鼓勵你繼續寫下去,即使以配額方式銷售也不能確保該作的出
  版。”下一位編輯寫道:“閣下不該以如此輕鬆的筆調討論這麽嚴肅的主題。”另一位建
  議:“假如你寫的是喜劇,就不該涵蓋那麽多悲劇案例研究。”又一名說道:“我會重新考
  慮出版此書,假如你將决心把它重寫成詼諧的作品或是嚴肅的科學論述。”十四封拒絶通知
  函接踵而來,兩年後我開始懷疑世人對我的發現是否已準備就緒了。
  一次一丁點兒(化整為零)
  我們决議如下:如果出版界尚未準備好出版整本書,那麽我們或許可以透過一些短篇文
  章逐漸引介彼德原理。鬍爾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刊於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的“土紳”(Esquire)
  雜志,之後我替西方雜志(洛杉磯時報,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七日)撰寫有關彼德原理的文章。
  讀者對該篇文章的反應十分熱烈,數月之內收到四百封以上的信件,邀請演講和索討文章的
  人也蜂擁而至,我於是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彼德原理的銷售情形,一九六八
  一九六八年三月,威廉·莫洛出版社的總裁詢及彼德原理出書的可能性,我揮去原稿上
  的一層灰塵,隨即將它交給該社的編輯。
  本書於一九六九年二月發行後,漸漸登上非小說類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並持續榜首
  二十個星期。本書還列名於暢銷書排行榜長達一年以上,至今為止(一九七○)已轉譯成十
  四種語言。尤有甚者,本書成為許多大學的必讀課程,並成為許多研習會爭相討論的主題。
  此外,本書還促成了幾個嚴肅的研究計劃,調查彼德原理的有效性如何,結果每項研究
  都證實我的觀察是正確無誤的。
  急流勇退、見落後就收手
  由於本書的出版我有很多機會可以一步登上我個人的不胜任階層,但是我婉拒了很多請
  我當經營顧問或當企管研習會主持人的要求。然而,儘管我辭退了那麽多提案,我仍無法保
  證自己超乎彼德原理的範圍。例如最近某企管學院邀請我去發表演說,欲排定我在同一時刻
  要出席五間以上不同的教室。此外,某個由工業工程師和係統分類專傢聯合組成的協會請我
  去宣傳他們的協約內容,結果他們給我有關於日期、時間和地點的訊息全部錯誤。又,我買
  的各種器具依舊無法運作,不然就是三十天內故障失靈;我的車子從服務站檢修完回來後還
  是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缺陷。至於政府機關則持續增訂影響我生活的各項法令,使得法令日益
  變多變難而成為官僚式的繁文縟節。
  死亡是大自然的警語(減速慢行)
  我們總傾嚮於往我們的不胜任階層攀爬,仿佛愈高、愈多就代表愈好,可是環顧四周,
  我們看到的卻比比皆是這種盲目追求下的犧牲者。
  我們看到一批批人,而且是人類中的大多數人,爭先恐後、汲汲爭取到頭來終將是一場
  空的地位。他們擴大作戰、強化軍備,致使殺人過量、人口銳減;他們開發動力、增加生
  産,結果污染環境、擾亂了生命賴以維持的生態平衡。
  如果人類想自救兔於將來的生活無法忍受,首先就必須認清盲目擴增可能導致的後果。
  人們必須是查清目標而明了所謂真正的進步是嚮前過更美善的生活,而非嚮上推擠到生命的
  完全不適應;人們必須明白;經驗品質的提升遠比取得或擁有無用的物質還重要;人們必須
  重估生命的意義而决定運用聰明才智於保護人類、發展人文上,抑或是持續運用創造潛能於
  擴展無比巨大的死亡陷阱上。
  人偶爾會在鏡中瞥見自己的身影而不能立即自我辨認,於是在不自知前就加以嘲笑一
  番,這樣的片刻裏正好可以使人進一步認識自己,本書期望扮演的正是那面鏡子。
代序
  雷蒙·鬍爾
  身為作傢及記者,我有特殊的機會研究文明社會的活動。我曾撰寫過關於政府部門、工
  業界、商業界、教育界、以及文藝界等不同方面的調查報告,也曾和各行各業的成員以及社
  會上中、高、低各階層的人士談過話,並仔細聆聽了他們的心聲。我註意到,除了少數特例
  以外,大部份的人都做事草率苟且。因此,隨處可見的是不胜任者的泛濫和猖撅。我曾目睹
  一座四分之三英裏長的路橋崩落海中(儘管那橋一再勘驗過),原因出手橋墩的設計根本本
  良。
  我曾看鬼都市規劃人員在一條大河的衝積原上督導一座城市的發展,而該處竟是大河定
  期泛濫成災的地方。
  最近我讀到一則報導,敘述某傢英國發電廠的三座巨型冷卻塔倒塌,令人不解的是:每
  座塔造價高達一百萬美元,結果居然連一陣強風的襲擊也承受不住。
  我又十分有趣地發現,德州休土頓室內棒球場峻工後卻不堪使用:因為晴天時由於窗戶
  射進來的光綫太刺眼,外野手無法辨清高飛球的方向。
  我還觀察到,各種器具的製造商依慣例總會在各地設立服務站,因為他們預測(經驗也
  證賣如此)他們的許多産品在保證期內會發生故障。
  由於聽過許多駕駛員抱怨他們新車的缺點,我在獲悉最近大汽車商生産的汽車約五分之
  一潛藏有危險的製造缺陷時,一
  請不要誤以為我是那種具有成見的極端保守份子一一隻因現代的人與事太現代化就加以
  謾駡。事實上,不胜任並沒有時空的限製。例如十九世紀英國政論傢麥考萊(Maculay),
  根據當時日記作傢皮普斯(samuei Pepys)的記載而描述了英國海軍一六八四年時的情形:
  “海軍總部實在令人驚奇,浪費、貪污、無知、懶散無所不包……他們的判斷不足信賴……
  他們從不履行合約……也從不執行巡檢的任務……有些新兵腐化、無能,如不加緊訓練和糾
  正,甚至可以在船靠岸時失足落海“此外,水手們則因無法按期領到薪水,而情願將他們的
  配給券六折賤賣給地下錢莊。至於大多數在海上往來的船衹,指揮統率者往往沒有受過航海
  訓練。
  英國名將威靈頓將軍(Wellington)在前往葡萄牙參加一八一○年戰役前,曾翻閱了隨
  行的軍官名單,然後說道:“我衹有盼望敵人看到這份名單時。也能和我一樣感到戰慄不
  安。”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名將泰勒:(Richard Taylor)提到七日戰役時,他評議道:“南
  軍將領對地形根本不熟,在雷契曼城一天的行軍情況就好比在中非洲行軍一樣迷亂。”而另
  一位名將李將軍(Robert E.Lee)也悲痛地抱怨說:“我的命令簡直無法實行。”
  同樣是二次大戰期間,一艘醫療船的澳籍指揮官在檢驗改裝後的水槽時赫然發現,水箱
  內部漆的居然是足以讓船上每個人中毒的紅鉛。
  上述事例一一以及數以百計類似事件一一我都曾看過、讀過,或者聽人提起過。於是我
  相信了一個事實:“不胜任”無所不在!
  於是,當某登月火箭因部份零件遺落、損壞、失靈、或提前引爆而導致發射失敗時,我
  不再感到吃驚。
  同樣地,當我得知政府聘用的某婚姻顧問本身竟是同性戀者時,我也不再訝異。
  現在,我預測的是:政治傢們遲早會證明他們無法實現競選時期許下的諾言。我甚至可
  以斷言,如果他們真做了什麽,那很可能是反倒實現了競爭對手的政治主張。
  如果不胜任的情形僅發生在某些較大規模、較邊遠的人為措施上(像是公共工程、政
  治、太空旅行等),便已夠惱人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不胜任它還近在眼前一它無處不在,
  是個討厭的害人精。
  當我走筆至此時,住在隔壁的女士正在打電話,她說的每個字我清楚可聞。現在的時間
  是晚上十點,住在另一側的男士因感冒提早就寢了,像了聽到他間歇性的咳嗽聲以外,我還
  聽到他在床上翻來覆去發出的彈簧吱吱聲。問題是我住的並非廉價的房子,這H帶是昂貴、
  現代化、混凝土製的大廈住宅區,當初設計和承建這區房子的那批人是怎麽槁的?
  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買了一把鋼鋸回傢鋸鐵釘,當他鋸第一下時,鋸刀啪地一聲斷
  了,調整鈕也同時壞掉,於是從此那把鋼鋸就報銷了。
  上星期、我在一所中學的新禮堂講臺上想使用錄音機,卻始終找不到電源。該棟建築的
  技師告訴我,在他任職的一年內,他在講臺上一直找不到一個可以接通電流的插座,他懷疑
  裏頭的綫路根本沒有裝好。
  今天早晨我出叮買臺燈,在二傢大傢具器材供應商裏找到了一座喜歡的臺燈,當店員正
  要包裝時我請他先測試一下(最近我愈來愈小心了),他顯然不常測試電器,因他花了很長
  時間纔找到插座。最後也總算把燈插上了,可是臺燈卻扭不亮,他再試同型的其他臺燈,依
  然扭不亮,整批貨的開關統統有瑕疵,我衹好轉身離開那傢商店。
  前些時,我訂購了六百平方英尺的絶緣纖維玻璃作為整修別墅甩,當時找站到訂購櫃的
  職員身旁確定她寫的數量正確,結果還是枉然!建材公司開給我七百平方英尺的帳單,然後
  送來的貨是九百平方英尺。
  至於經常被誇稱為矯治各種弊病的良方一一教育,卻顯然地對不胜任也束手無策。因為
  在教育的殿堂裏,不胜任一樣蔓延開來:三分之一的高中畢業生達不到正常五年級程度的閱
  讀能力,而大一新生開閱讀課程度變成司空見慣的事;在某些大學院校裏,甚至有百分之二
  十的新生看不懂他們的救科書內容!
  此外,我經常接到某大學的信。十五個月前我變更住址並去函通知學校當局,但是我的
  信依然往舊地址送。我再去信兩次並以電話方式通知他們變更地址。結果還是無效。於是我
  衹好親自拜訪,指出他們檔案上的錯誤地址,然後口述新址、親眼看着秘書登記下來,結果
  信仍往舊地址送去。兩天前情況有了新發展,那驚住進原先我住的公寓而一直沓我收信的女
  士打電話來,她告訴我現在她又投傢了,而大學給我的信竟也跟着寄到她的新住址!
  如前所述的一對於不胜任的普遍情況我已能順其自然、見怪不怪了。但暈,哦又想衹要
  找出不胜任的導因,也許就能找出矯治不胜任的-辦法。因此我開;始用心探討問題。
  我聽到了各種不同的論調。
  一位銀行傢指責學校說:“現在的、孩子沒有培養講求辦事效率的習性。”
  一位老師埋怨政客們說:“政府啓己都這麽缺乏效率了,怎麽能期望老百姓做到什麽?
  況且他們還駁斥了我們爭取充足教育預算的合理要求。衹要各校都能有一部電腦……”
  ——位無神論者怪罪教會說:“……教會以天國的寓言麻醉世人的心靈,害得人們脫離
  現實生活而變得不切實際。”
  一位教會人士批評廣播、電視和電影說:“……現代生活中的許多誘惑使人分心,因而
  不再遵守教會的道德規範。”
  一位工會會員指責經理人員道:“……他們太註重利潤,以致發出的薪資不夠員工生活
  所需。對這樣微薄的報酬,員工是不會對工作産生興趣的。”
  一位經理人員則指責工會說:“現在的員工凡事漠不關心,衹知道加薪、休假、還有退
  休金。”
  一位個人主義者聲稱,國傢福利政策導致一股凡事不在乎的冷漠態度。一位社會工作者
  告訴我,家庭道德的頽廢和家庭的破裂使人在工作上缺乏責任感。一位心理學家認為,早期
  性衝動的壓抑,造成潛意識的傾嚮失敗並藉以補嘗罪惡感。一位哲學家則表示:“人終究衹
  是人,偶爾發生意外總是在所難免的。”
  一大堆意見分歧的解說,等於和完全沒有解答一樣糟糕。我開始覺得自己將永遠無法了
  解不胜任。
  可是,有一晚,一句沉悶戲劇的第二場休息時段,我在劇院大廳抱怨演員和導演不勝
  任,因而和勞倫斯·彼德博士聊起來,而他多年來正好是研究不胜任的專傢。
  由於中場時段太短,彼德博士的一番話不夠滿足我的好奇心。於是在散場後我到他傢坐
  到清晨三點,聽他條理清晰地闡明他驚人的創新理論,而我心中有關“人為什麽會不胜任”
  的疑問也終於獲得解答了。
  彼德博士認為,亞當(譯註:原罪論)、煽動者、意外事故等都不是問題所在,他指控
  說,我們的社會特質之一纔是造成不胜任和助長它繼續惡化的罪魁禍首。
  不胜任的原因終於找到了!我的腦中燃起一個念頭,也許下一步應該把不胜任徹底根除
  掉!
  彼德博士生性謙厚,到那時為止他衹和一些朋友、同事討論過他的發現,並偶爾發表相
  關演講就心滿意足了。至於他大量收集的不胜任資料和他卓越輝煌的理論、公式則從未公開
  付粹。
  彼德博士說:“也許我的原理能稗益人群,但為了例行教學和相關的文書工作我已忙得
  焦頭爛額。除此之外,我還要參加教師會議,還要持續進行我的研究。或許將來我會整理資
  料並安排出版事宜,但在未來十到十五年內,我實在挪不出時間來。”
  我嚮他強調拖延的危險性,最後彼德博士同意和我合作:他提供繁多的研究報告和手稿
  供我處理,我則負責加以濃縮成書。以下的篇章裏呈現的是彼德教授對“彼德原理”的詮
  釋,此為本世紀以來最具洞察力的社會、心理創見。
  你敢閱讀本書嗎?
  你敢面對眩目的啓示嗎?為何學校不能傳授智慧?為何政府不能維持紀律?為何法庭不
  能伸張正義?為何成功不能帶來幸福歡樂?為何烏托邦計劃不能産生理想國?-請不要輕率
  决定閱讀本書,因為一作出决定就不能更改。你若决定讀,下去,你將永遠無法像現在這樣
  享有無知的幸福;你將不再盲目尊崇你的上司或統馭你的部屬。永遠不會!因為一旦你知道
  了波德原理,你將不可能忘記它!
  那麽,繼續閱讀本書有何好處呢?經由剋服你自己的不胜任和瞭解他人的不胜任,你可
  以輕易地完成工作、獲得晉升、以及賺更多錢;你可以避免慘痛的錯誤、可以成為領袖人
  物;同時,你還可以享受休閑、使朋友喜悅、使敵人驚愕、使你的小孩印象深刻,並使你的
  婚姻生活更豐富、更充滿活力。
  總而言之,本書的知識將使你的生命産生革命性的變化,甚至可能拯救你的生活。
  因此,如果你有勇氣的話,請繼續閱讀彼德原理,並請詳加思考、記憶、及應用它。
首頁>> 文學>> 励志感悟>> 勞倫斯·彼得 Laurence J. Peter   美國 United States   冷戰結束   (1919年九月16日1990年元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