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无名船长为搜寻一座无名小岛,正驾着无标名的航船,行驶在不知晓的海洋上。
1831年9月9日,清晨6时许,船长离舱登上了尾船楼板。
东方欲晓,准确地说,圆盘般的太阳正缓缓地探头欲出,但尚未冲出地平线。长长地发散铺开的光束爱抚地拍打着海面,在晨风的吹拂下,大海上荡起了轮轮涟漪。
经过一个宁静的夜,迎来的白天将会是一个大好的艳阳天,这是末伏后的九月难得的天气。
船长用右眼校准隙望远镜,转身向四周盼望,水天苍茫浑然一色。
他放下望远镜,走到一个长满胡须的操舵手身边,这是一位老者,眨着眼睛,目光炯炯有神。
“你是什么时候值班的?”船长问道。
“4点,船长。”
两人用一种谁也听不懂的语言交谈着。这语言无论是欧洲人、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及其他国家的人都会感到莫名其妙,除非他常去地中海东岸的各商港,这或许就是一种介于土耳其语和叙利亚语之间的混杂语。
“有新情况吗?”
“没有,船长。”
“从早到现在,一直都未看见船吗?”
“只有一只,三桅杆的大船。在风大时靠向我们,借风势我很快甩掉它了。”
“很好!干得不错,现在怎么样?……”
船长全神贯注地环顾了四周。随后他大声喊着:“准备转舵!”
船员们都行动起来,前帆下的绳索随舵杆的下压而张紧了,同时扯起了后桅帆,便开始随风往西北方向驶去。
这艘用商船改造的游船, 约400吨位,双桅杆,一名船长,一名水手长率15名水手:身强力壮,很像东欧海军的装束。他们身着短衫,元檐帽、肥裤、长靴。
这帆船无论是船的前防板外部还是船尾外甲板上均未标名,也未挂旗。为避免与其它船只致敬或答礼,因此,只要盼望哨一发出“有船”的信息,它就得转舵改道。
难道这是一艘海盗船?当时在这一带水域还能碰到海盗船。它是害怕被追捕!不,船上找不到武器装备,若是冒险行盗的船不可能只有这么几个水手。
或许是只走私船,警觉的海关检查人员来检查,翻箱倒柜地搜寻,也决不会发现有一件走私货。说实话,这船没有带任何货物。货舱存放的是够几年食佣的粮食;以及白酒、 葡萄酒等饮料。在尾楼舱下,有3只扎铁箍的木桶……,可见,这些均可用来玉舱,是很绝妙的金属压舱物,它可使航船满帆前进。
也许人们会想,那3只木桶是否装了火药或是其它爆炸品!
也不会,因为他们走进装桶的舱里时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对于该航船的目的地,15个月来进进退退,遇船改道的原因,对它有这段时间,这片海域时而扬帆前进,时而缓缓行驶,忽而穿行内海,忽而远航漫无边际的大洋的情况,每一个水手都无可奉告。在本次无法解释的航行中也曾发现过几块陆地,船长尽快回避了,还曾看到过几个岛屿,他也急忙转舵离开,如果从船长的航行日志上查询,更会觉得离奇古怪。因为这既不能用风向,也不能用天气的变化来加以说明。这是46岁,头发竖起的船长和一个神色高傲的人之间的秘密。此刻,那个神色高傲的人出现在瞪望台上。
“有新情况吗?”他问道。
“没有,阁下!……”船长回答。
他耸了耸肩,不屑一顾地结束了这次只有三四个词的谈话。随后这个刚才被船长尊称为阁下的人沿瞭望台的扶梯回到房中。他躺在沙发上,纹丝不动。似乎已酣睡,但并未睡觉。或许,他正在为一个难题而困惑。
这个人大约50多岁,身材高大,结实的脑袋上满是浓密的花发。满脸的胡须从嘴到胸连成一片,黑色的眼睛里闪动着炯炯有神的目光。他神志傲慢,但显然满脸愁容,简直可以说:沮丧失望。他庄严的神态表明他出身高贵,可从他那穿戴却看不出来。他身披一件棕色的阿拉伯式的大衣:袖镶花边,饰以五颜六色的流苏,头戴黑橡球顶的绿色便帽。
两小时过去了,一个年轻的侍者送来午餐,摆放在一张小桌上,小桌固定在地板上,地板上铺着厚厚的、绣有绚丽多彩花纹的地毯。
除了用两只精雕细刻的小银杯子装着的又香又热的咖啡之外,他对精心烹饪的菜肴都不以为然,然后,又在他那嘴唇和雪白的牙齿之间叼夹起琥琅烟嘴,那放在他面前的水烟筒发出一缕缕缭绕的烟雾,在叙利亚烟草的馨香中,他又进入梦想之中。
上午过去了,双桅杆帆船在海浪中轻轻地摆动着轮舵,在海面上继续它捉摸不定的航行。
快4点时, 阁下站了起来,踱了几步,停在迎风半开的船窗前,向海面尽头处观望。然后,在一块用地毯掩盖的活动地板处停下,这块地板无论脚踏那个角均可打开,露出通向下边底舱的开口。
在底舱里,并排放着那3只前面提到的木桶,这个人向那块活动地板俯子,停了一会儿,似乎看到木桶又使他进入了遐想。他直起身来,低声说:“不!不能再犹豫了,再找不到一个无名的小岛,把它们悄悄地埋藏起来,我宁愿把它们抛入大海。”
他重新关上地板,铺好地毯,沿扶梯上了尾楼板。
下午五点了,天气看来无任何变化。几朵淡红色的云彩随风飘动,左帆上部略有倾斜,船后尾拖着一条白练,宛如绮罗纱巾,它和调皮、任性的波浪融为一体。
阁下用目光慢慢地扫视着海平面,蔚蓝的大海衬托着弧形的夭际。他站在那里可以看见十几海里以外的一块不高的陆地,但看不到别的轮廓在水天相交处突起。
此时,船长向他走去,两人还是重复那两句老话:
“有新情况吗?”
“没有,阁下。”
他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在船后艄的一条长板凳上坐下。船长在风中踱来踱去,举着望远镜的手还颤抖着。
“船长,……”他再次观察一下附近的水域,然后对船长说。
“阁下,您需要什么?”
“我要准确地知道我们在哪里。”
船长取来海图,把它铺在船壁的板桌上。
“在这里。”他用铅笔在一条经线和纬线交叉处,指点着回答道。
“离东边的这个海岛有多远?……”
“22海里。”
“离这块陆地呢?”
“约26海里”
“船上没有人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吧?”
“除了您和我,没有人知道,阁下!”
“就连我们在什么海上航行都不知道?”
“连最优秀的水手也说不出,因为我们早就甩掉了各式各样的船。”
“啊!我们运气真糟,为什么我竟碰不到一个航海者们找不到的岛屿,那怕是一个小小的,一块只有我才知道的礁石?我要把我的财宝埋藏在小岛上。等时机成熟时,几天的航行就可以到达把它取出来……但愿这天能够到来!”
说完后他又沉默不语,走到船前防板旁探身向外望去。深深的海水,碧透晶莹,一眼可望穿80多英尺。①看着,他突然转身喊道:“好吧!我要把我的财宝交给这个深渊。”
①1英尺相当于305毫米
“它将永远不再会还给您了,阁下!”
“哼!我宁可沉掉它们,也不将它落入敌人、庸人的手中。”
“那您就请便吧!”
“好!天黑前,我们如果还不能发现那样的小岛,就立即把木桶全沉掉!”
“遵命!”船长边回答边指挥转向行驶。
阁下回到后尾舱中,抱肘倚壁又陷入习惯的蒙眬的梦幻之中。
太阳快落山了,9月9日这离秋分还有半个月的日子,太阳的圆盘将在略偏西几度消失,恰好落在引起船长适才注视的那个方位。那么难道没有和大陆、岛屿相连的海峡?在这个半径为15至20海里的范围内,这是航海者十分熟悉,商船经常出没的地方,地图没有标出任何陆地,看来这种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或许有一块孤零零的岩石,一块离海平面只有几米高的礁石,也可为那位阁下埋藏财宝,难为他费尽心机找到现在……。
如果有小岛,那周围一定会有沙滩环抱,没有对岸的激浪和浪花,它决不会从船上水手眼中漏掉。然而在海图上谁也看不到任何小岛和礁石。尽管如此,船长仍然不放过四周海面。
那望远镜瞄得不能再准了,还是未见任何影子。他想:“这简直是幻想!”
确实,在望远镜看到的范围内,没有任何哪怕是最模糊的轮廓。
此刻已6时许, 太阳开始落入地平线,以前伊比利亚人的说法,当接触到海面时,发出了吹哨子的响声。日落和日出时一样,当它落到地平线以下,反光使人们仍然可以见到它,那斜撒在海面上的缕缕光束,从西向东延展开来,犹如一条长长的直径映着波光粼粼的海水,好似灯火阑栅,在秋风中抖动着。当太阳的圆盘上缘与水面相切时,红光骤然消逝,发出了绿色的光霭。船体处于昏暗之中,而那高扬的白帆还被最后的余晖染成了紫红色。
夜幕降临了,忽然前面有人喊道。
“嘿!……”
“什么?”船长问道。
“在前方有块陆地!”
“陆地!难道就是船长在前几分钟,在那个方位上看到的似有若无的轮廓?……这么说他没有搞错。”
听到瞭望哨的喊声,所有值班的水手都奔向前甲板,往西瞭望。船长身挎望远镜,手抓住大桅杆的缆绳,敏捷地爬上桅杆,骑在顶桅下角索的横档上,举起望远镜,搜索着所指的方向。
瞭望哨没有看错。果真在六七海里以外,有一个小岛在五彩缤纷的苍穹下露出了黑色的轮廓。它又像一块礁石,距海平面很近,被含硫的水蒸汽笼罩着。50年后,或许水手会以为它是一艘巨轮正在横渡大洋,但在1831年,人们不可能会想到有如此巨大的航船。
况且,还等不得船长思考,那小岛就立即被夜雾淹没了。那也无妨,反正他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小岛是毫无疑义的。
船长立即走进船舱,那位阁下,从梦幻中惊醒,他让船长靠近些,还是问那个老问题:
“怎么样!”
“是的,阁下。”
“看到陆地了?”
“起码是一个小岛。”
“有多远?”
“往西6海里左右。”
“海图上没有任何标志吗?”
“没有!”
“肯定没错?”
“绝对没错!”
“这是一个无名的小岛?”
“我想是的。”
“这可能吗?”
“是的。阁下,或许是刚刚形成的。”
“刚刚形成的?”
“我是这样推测的,它看来被火山的蒸气包裹着。这一带是火山活动区,常常有小岛露出。”
“但愿你说得对,船长!这块突然升起的陆地,我是多么需要它!它不会属于任何人……”
“或者至少它只属于第一个占有者,阁下。”
“那就是我!”
“是的……是您。”
“直奔小岛!”
“直奔!还是小心一点!”船长答道:“如果有些礁石延伸得太大,我们的船就会碰得粉碎,我想还是等天亮看清位置后再靠岸。”
“我们等着……同时向它靠近……”
“遵命!”
这才是优秀的水手之见,船决不能冒然行驶,特别当靠近一块新陆地时,要边采深浅边前进,夜间行船更要谨慎才是。
阁下又回到他的舱房,即使他睡着了,见习水手也在天刚破晓时也不必唤醒他:太阳升起之前他会准时来到船尾楼板上。
船长自己不离开甲板,也不让水手长来值班到天亮。夜幕徐徐降临,地平线四周的光芒渐渐缩小,已无法看清了。太阳的余晖仅有几缕在高空依稀可见,不一会就会熄灭了。这一小时,清风轻掠海面,只需扬几处风帆,便可保持航向。
点点星斗照亮了苍穹,光度不强的北极星好比一只眼睛,一动不动地在北方凝视着大海。 在大熊星座的弯柄下闪烁着的亡枢星,和北极星遥相对应的双V形仙后星座也发出闪光。在它下方,还有王车二星①又丝毫不差地出现在昨夜升起的地方;明夜, 她还将会提前4分钟在原方位升起,开始它的恒星日。沉睡的大海,茫然一片,由于夜幕的降临更是深邃莫测。
①王车二星是御夫星座第一大星,又叫御夫星座
船长像卧式锚机的立柱一样,倚在船头一动不动。他专心想着那蒙眬的暮色中看到的那个方位。此刻他产生了疑虑,越黑暗疑团越难解。难道是被幻觉捉弄了不成?那地方真的浮现出一个新的小岛吗?是!绝对是。这一片海域,他了如指掌,已上百次经过这里了。 那方位距他约一海里,离最近的陆地约8~10里②……如果他没有弄错,如果这真的是从海腹中升起的小岛,它是否可能已经有主人了呢?有没有航海家已在岛上插上小旗?……英国人,那些专在大洋上捡破烂的英国人,会很快捡起海路上的一个小岛,扔到自己的背篓里去!……那表明已占领的灯火会很快亮起来吗?……或许这岩石堆已经出现了几个星期,几个月,它怎能逃出水手的视线,又怎能逃脱航海家的六分仪③呢?……
②法国古里,约合4公里。
③六分仪是用来标定水平线以上的方位和角度的仪器。
船长心乱如麻,焦虑万分地期待着天明。现在到处是一片漆黑,没有任何东西可指明小岛的方位——就连笼罩它的水蒸气的反光也没有,分不清哪是大气哪里海水。
好在时光不停,北极星群又在天空中轴线上描绘出四分仪④的模样。快4点了,东方,连同东北方渐渐发白,这就是最早的晨光。微弱的光芒,让人们看到了挂在天空的几片薄云,太阳还需上升好几度才能与地平线持平。只要小岛还存在,即使没有太多的亮光,水手也能重新找到它。
④四分仪是测量星空的天文仪器。
这时,阁下从舱室走到船长身旁。
“这个小岛呢?……”他问道。
“在那儿,阁下。”船长指着一块不到两海里的礁石答道。
“靠过去……”
“遵命。”
1831年9月9日,清晨6时许,船长离舱登上了尾船楼板。
东方欲晓,准确地说,圆盘般的太阳正缓缓地探头欲出,但尚未冲出地平线。长长地发散铺开的光束爱抚地拍打着海面,在晨风的吹拂下,大海上荡起了轮轮涟漪。
经过一个宁静的夜,迎来的白天将会是一个大好的艳阳天,这是末伏后的九月难得的天气。
船长用右眼校准隙望远镜,转身向四周盼望,水天苍茫浑然一色。
他放下望远镜,走到一个长满胡须的操舵手身边,这是一位老者,眨着眼睛,目光炯炯有神。
“你是什么时候值班的?”船长问道。
“4点,船长。”
两人用一种谁也听不懂的语言交谈着。这语言无论是欧洲人、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及其他国家的人都会感到莫名其妙,除非他常去地中海东岸的各商港,这或许就是一种介于土耳其语和叙利亚语之间的混杂语。
“有新情况吗?”
“没有,船长。”
“从早到现在,一直都未看见船吗?”
“只有一只,三桅杆的大船。在风大时靠向我们,借风势我很快甩掉它了。”
“很好!干得不错,现在怎么样?……”
船长全神贯注地环顾了四周。随后他大声喊着:“准备转舵!”
船员们都行动起来,前帆下的绳索随舵杆的下压而张紧了,同时扯起了后桅帆,便开始随风往西北方向驶去。
这艘用商船改造的游船, 约400吨位,双桅杆,一名船长,一名水手长率15名水手:身强力壮,很像东欧海军的装束。他们身着短衫,元檐帽、肥裤、长靴。
这帆船无论是船的前防板外部还是船尾外甲板上均未标名,也未挂旗。为避免与其它船只致敬或答礼,因此,只要盼望哨一发出“有船”的信息,它就得转舵改道。
难道这是一艘海盗船?当时在这一带水域还能碰到海盗船。它是害怕被追捕!不,船上找不到武器装备,若是冒险行盗的船不可能只有这么几个水手。
或许是只走私船,警觉的海关检查人员来检查,翻箱倒柜地搜寻,也决不会发现有一件走私货。说实话,这船没有带任何货物。货舱存放的是够几年食佣的粮食;以及白酒、 葡萄酒等饮料。在尾楼舱下,有3只扎铁箍的木桶……,可见,这些均可用来玉舱,是很绝妙的金属压舱物,它可使航船满帆前进。
也许人们会想,那3只木桶是否装了火药或是其它爆炸品!
也不会,因为他们走进装桶的舱里时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对于该航船的目的地,15个月来进进退退,遇船改道的原因,对它有这段时间,这片海域时而扬帆前进,时而缓缓行驶,忽而穿行内海,忽而远航漫无边际的大洋的情况,每一个水手都无可奉告。在本次无法解释的航行中也曾发现过几块陆地,船长尽快回避了,还曾看到过几个岛屿,他也急忙转舵离开,如果从船长的航行日志上查询,更会觉得离奇古怪。因为这既不能用风向,也不能用天气的变化来加以说明。这是46岁,头发竖起的船长和一个神色高傲的人之间的秘密。此刻,那个神色高傲的人出现在瞪望台上。
“有新情况吗?”他问道。
“没有,阁下!……”船长回答。
他耸了耸肩,不屑一顾地结束了这次只有三四个词的谈话。随后这个刚才被船长尊称为阁下的人沿瞭望台的扶梯回到房中。他躺在沙发上,纹丝不动。似乎已酣睡,但并未睡觉。或许,他正在为一个难题而困惑。
这个人大约50多岁,身材高大,结实的脑袋上满是浓密的花发。满脸的胡须从嘴到胸连成一片,黑色的眼睛里闪动着炯炯有神的目光。他神志傲慢,但显然满脸愁容,简直可以说:沮丧失望。他庄严的神态表明他出身高贵,可从他那穿戴却看不出来。他身披一件棕色的阿拉伯式的大衣:袖镶花边,饰以五颜六色的流苏,头戴黑橡球顶的绿色便帽。
两小时过去了,一个年轻的侍者送来午餐,摆放在一张小桌上,小桌固定在地板上,地板上铺着厚厚的、绣有绚丽多彩花纹的地毯。
除了用两只精雕细刻的小银杯子装着的又香又热的咖啡之外,他对精心烹饪的菜肴都不以为然,然后,又在他那嘴唇和雪白的牙齿之间叼夹起琥琅烟嘴,那放在他面前的水烟筒发出一缕缕缭绕的烟雾,在叙利亚烟草的馨香中,他又进入梦想之中。
上午过去了,双桅杆帆船在海浪中轻轻地摆动着轮舵,在海面上继续它捉摸不定的航行。
快4点时, 阁下站了起来,踱了几步,停在迎风半开的船窗前,向海面尽头处观望。然后,在一块用地毯掩盖的活动地板处停下,这块地板无论脚踏那个角均可打开,露出通向下边底舱的开口。
在底舱里,并排放着那3只前面提到的木桶,这个人向那块活动地板俯子,停了一会儿,似乎看到木桶又使他进入了遐想。他直起身来,低声说:“不!不能再犹豫了,再找不到一个无名的小岛,把它们悄悄地埋藏起来,我宁愿把它们抛入大海。”
他重新关上地板,铺好地毯,沿扶梯上了尾楼板。
下午五点了,天气看来无任何变化。几朵淡红色的云彩随风飘动,左帆上部略有倾斜,船后尾拖着一条白练,宛如绮罗纱巾,它和调皮、任性的波浪融为一体。
阁下用目光慢慢地扫视着海平面,蔚蓝的大海衬托着弧形的夭际。他站在那里可以看见十几海里以外的一块不高的陆地,但看不到别的轮廓在水天相交处突起。
此时,船长向他走去,两人还是重复那两句老话:
“有新情况吗?”
“没有,阁下。”
他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在船后艄的一条长板凳上坐下。船长在风中踱来踱去,举着望远镜的手还颤抖着。
“船长,……”他再次观察一下附近的水域,然后对船长说。
“阁下,您需要什么?”
“我要准确地知道我们在哪里。”
船长取来海图,把它铺在船壁的板桌上。
“在这里。”他用铅笔在一条经线和纬线交叉处,指点着回答道。
“离东边的这个海岛有多远?……”
“22海里。”
“离这块陆地呢?”
“约26海里”
“船上没有人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吧?”
“除了您和我,没有人知道,阁下!”
“就连我们在什么海上航行都不知道?”
“连最优秀的水手也说不出,因为我们早就甩掉了各式各样的船。”
“啊!我们运气真糟,为什么我竟碰不到一个航海者们找不到的岛屿,那怕是一个小小的,一块只有我才知道的礁石?我要把我的财宝埋藏在小岛上。等时机成熟时,几天的航行就可以到达把它取出来……但愿这天能够到来!”
说完后他又沉默不语,走到船前防板旁探身向外望去。深深的海水,碧透晶莹,一眼可望穿80多英尺。①看着,他突然转身喊道:“好吧!我要把我的财宝交给这个深渊。”
①1英尺相当于305毫米
“它将永远不再会还给您了,阁下!”
“哼!我宁可沉掉它们,也不将它落入敌人、庸人的手中。”
“那您就请便吧!”
“好!天黑前,我们如果还不能发现那样的小岛,就立即把木桶全沉掉!”
“遵命!”船长边回答边指挥转向行驶。
阁下回到后尾舱中,抱肘倚壁又陷入习惯的蒙眬的梦幻之中。
太阳快落山了,9月9日这离秋分还有半个月的日子,太阳的圆盘将在略偏西几度消失,恰好落在引起船长适才注视的那个方位。那么难道没有和大陆、岛屿相连的海峡?在这个半径为15至20海里的范围内,这是航海者十分熟悉,商船经常出没的地方,地图没有标出任何陆地,看来这种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或许有一块孤零零的岩石,一块离海平面只有几米高的礁石,也可为那位阁下埋藏财宝,难为他费尽心机找到现在……。
如果有小岛,那周围一定会有沙滩环抱,没有对岸的激浪和浪花,它决不会从船上水手眼中漏掉。然而在海图上谁也看不到任何小岛和礁石。尽管如此,船长仍然不放过四周海面。
那望远镜瞄得不能再准了,还是未见任何影子。他想:“这简直是幻想!”
确实,在望远镜看到的范围内,没有任何哪怕是最模糊的轮廓。
此刻已6时许, 太阳开始落入地平线,以前伊比利亚人的说法,当接触到海面时,发出了吹哨子的响声。日落和日出时一样,当它落到地平线以下,反光使人们仍然可以见到它,那斜撒在海面上的缕缕光束,从西向东延展开来,犹如一条长长的直径映着波光粼粼的海水,好似灯火阑栅,在秋风中抖动着。当太阳的圆盘上缘与水面相切时,红光骤然消逝,发出了绿色的光霭。船体处于昏暗之中,而那高扬的白帆还被最后的余晖染成了紫红色。
夜幕降临了,忽然前面有人喊道。
“嘿!……”
“什么?”船长问道。
“在前方有块陆地!”
“陆地!难道就是船长在前几分钟,在那个方位上看到的似有若无的轮廓?……这么说他没有搞错。”
听到瞭望哨的喊声,所有值班的水手都奔向前甲板,往西瞭望。船长身挎望远镜,手抓住大桅杆的缆绳,敏捷地爬上桅杆,骑在顶桅下角索的横档上,举起望远镜,搜索着所指的方向。
瞭望哨没有看错。果真在六七海里以外,有一个小岛在五彩缤纷的苍穹下露出了黑色的轮廓。它又像一块礁石,距海平面很近,被含硫的水蒸汽笼罩着。50年后,或许水手会以为它是一艘巨轮正在横渡大洋,但在1831年,人们不可能会想到有如此巨大的航船。
况且,还等不得船长思考,那小岛就立即被夜雾淹没了。那也无妨,反正他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小岛是毫无疑义的。
船长立即走进船舱,那位阁下,从梦幻中惊醒,他让船长靠近些,还是问那个老问题:
“怎么样!”
“是的,阁下。”
“看到陆地了?”
“起码是一个小岛。”
“有多远?”
“往西6海里左右。”
“海图上没有任何标志吗?”
“没有!”
“肯定没错?”
“绝对没错!”
“这是一个无名的小岛?”
“我想是的。”
“这可能吗?”
“是的。阁下,或许是刚刚形成的。”
“刚刚形成的?”
“我是这样推测的,它看来被火山的蒸气包裹着。这一带是火山活动区,常常有小岛露出。”
“但愿你说得对,船长!这块突然升起的陆地,我是多么需要它!它不会属于任何人……”
“或者至少它只属于第一个占有者,阁下。”
“那就是我!”
“是的……是您。”
“直奔小岛!”
“直奔!还是小心一点!”船长答道:“如果有些礁石延伸得太大,我们的船就会碰得粉碎,我想还是等天亮看清位置后再靠岸。”
“我们等着……同时向它靠近……”
“遵命!”
这才是优秀的水手之见,船决不能冒然行驶,特别当靠近一块新陆地时,要边采深浅边前进,夜间行船更要谨慎才是。
阁下又回到他的舱房,即使他睡着了,见习水手也在天刚破晓时也不必唤醒他:太阳升起之前他会准时来到船尾楼板上。
船长自己不离开甲板,也不让水手长来值班到天亮。夜幕徐徐降临,地平线四周的光芒渐渐缩小,已无法看清了。太阳的余晖仅有几缕在高空依稀可见,不一会就会熄灭了。这一小时,清风轻掠海面,只需扬几处风帆,便可保持航向。
点点星斗照亮了苍穹,光度不强的北极星好比一只眼睛,一动不动地在北方凝视着大海。 在大熊星座的弯柄下闪烁着的亡枢星,和北极星遥相对应的双V形仙后星座也发出闪光。在它下方,还有王车二星①又丝毫不差地出现在昨夜升起的地方;明夜, 她还将会提前4分钟在原方位升起,开始它的恒星日。沉睡的大海,茫然一片,由于夜幕的降临更是深邃莫测。
①王车二星是御夫星座第一大星,又叫御夫星座
船长像卧式锚机的立柱一样,倚在船头一动不动。他专心想着那蒙眬的暮色中看到的那个方位。此刻他产生了疑虑,越黑暗疑团越难解。难道是被幻觉捉弄了不成?那地方真的浮现出一个新的小岛吗?是!绝对是。这一片海域,他了如指掌,已上百次经过这里了。 那方位距他约一海里,离最近的陆地约8~10里②……如果他没有弄错,如果这真的是从海腹中升起的小岛,它是否可能已经有主人了呢?有没有航海家已在岛上插上小旗?……英国人,那些专在大洋上捡破烂的英国人,会很快捡起海路上的一个小岛,扔到自己的背篓里去!……那表明已占领的灯火会很快亮起来吗?……或许这岩石堆已经出现了几个星期,几个月,它怎能逃出水手的视线,又怎能逃脱航海家的六分仪③呢?……
②法国古里,约合4公里。
③六分仪是用来标定水平线以上的方位和角度的仪器。
船长心乱如麻,焦虑万分地期待着天明。现在到处是一片漆黑,没有任何东西可指明小岛的方位——就连笼罩它的水蒸气的反光也没有,分不清哪是大气哪里海水。
好在时光不停,北极星群又在天空中轴线上描绘出四分仪④的模样。快4点了,东方,连同东北方渐渐发白,这就是最早的晨光。微弱的光芒,让人们看到了挂在天空的几片薄云,太阳还需上升好几度才能与地平线持平。只要小岛还存在,即使没有太多的亮光,水手也能重新找到它。
④四分仪是测量星空的天文仪器。
这时,阁下从舱室走到船长身旁。
“这个小岛呢?……”他问道。
“在那儿,阁下。”船长指着一块不到两海里的礁石答道。
“靠过去……”
“遵命。”
必须解释的有关历史事件
穆罕默德·阿里①,这位在近年历史上,曾是显赫一时的土耳其总督。这里要说的就是现代埃及的缔造者与双桅杆帆船上的那位“阁下”之间不愉快的关系。
①此人曾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的土耳其总督。
那时,阿里尚未借助于他儿子依普拉金的军队征服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这里还是属于马赫穆德土耳其国王的管辖范围。穆罕默德·阿里与土耳其国王马赫穆德非常要好,阿里给土耳其国王实质性援助,为的是控制莫里②,打消希腊这个小王国独立的野心。
②莫里是希腊版图,是南端最大的一个岛。
几年来,阿里父子在他们管辖的领地,安分守己。但作为附属国,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土耳其朝廷的臣民,怎能压抑得住他们的野心。他们正寻找机会,准备割断几个世纪以来与土耳其的紧密关系。
那时,埃及有一位世代相传的富翁,他家财万贯,显赫有名。他住在开罗,名叫卡米尔克,他就是双桅杆帆船船长尊称的那位“阁下”。
这位阁下颇有学识,对数学及实践科学有极深的造诣,并极富于幻想。特别倾心于东方文明,尽管他是土生土长的埃及人,心却向着土耳其。他深知马赫穆德抵抗西欧侵略者的决心比阿里大得多,所以他全心全意地投入战斗。他于1780年生于一个军人家庭,20岁参加梯扎尔部队,由于作战英勇,很快晋升为军官,当了地方总督。1799年,他冒着倾家荡产、失去自由甚至流血牺牲的危险,英勇出击拿破仑的军队。格雷伯尔、赫尼埃和拉诺。米哈等将军都参加了那支法国远征军。
在埃尔·阿里斯战役之后,他和土耳其人一起当了俘虏。但只要他保证不再拿起武器抵抗法军,是可以获释的。然而,他总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依靠他那无法令人相信的财宝斗争到底。他意志坚韧、顽强、决不妥协。他终于逃跑了,在以后的两个种族冲突中表现更为坚强。
3月6日雅法陷落, 他又成了俘虏,投降的条件是保证他们生命安全。在4千俘虏中,大多数是阿尔巴尼亚和阿赫诺特人。拿破仑对这群人感到十分棘手,然而他,无毒不丈夫,下令全部枪决。
这可不象上次对待埃尔·阿里斯战役的俘虏,只要许诺不再服役,便可获释回家,这次要全部处死。战俘们倒在沙滩的血泊中。其中未击中的人还以为得到宽恕,他们便跑向海岸,可还是遭遇死神。
唯有卡米尔克却虎口余生。这要感谢那些心地善良的法国人,他们非常憎恨耸人听闻的大,他们在夜间救了好几个还活着的俘虏。一个商船上的水手救起了卡米尔克总督。他中了弹,伤势很重,水手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照顾他,为他治疗。
卡米尔克岂能忘记这救命之恩?决不会……他后来如何报答救命恩人,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报答的?这就是既真实而又离奇的故事的主线。
三个月后,卡米尔克得以康复。
此时,圣·让总督已击败拿破仑的远征军。在大马士革总督阿勒达拉的指挥下,土耳其部队于4月4日也通过约旦;另一方面:西特涅·史密斯的英国舰船也开到叙利亚水域。因此,尽管拿破仑的干将格雷贝午率茹诺师团在大抢尔山战役中摧垮了土耳其人,当他再去威胁驻阿克的圣·让时已太晚了。一支有万余人的救兵已到达,加之鼠疫的流行,5月20日,拿破仑决定撤兵。
卡米尔克认为,他可以冒险回到叙利亚,但回到埃及,那早已混乱不堪的国度才是最大的冒险。必须耐心等待,为此他整整等了5年。
在埃及,凭藉他的财产,他可以生活得很好。这期间,土耳其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原为普通人家的儿子,崭露头角。1799年阿尔基尔战役中,他英勇善战,他唆使马本里克人造反,反对考斯赫夫的继承人吉尔斯西德,终于在1806年取得叙勃里木宫廷的同意,他自立为副国王。
两年前,梯札尔去世,卡米尔克失去了保护人,他看到自己孤身一人,就不想再回开罗去冒险了。
那年,他27岁,新的遗产使他成为埃及的首富。他性格孤僻,不善交,喜隐居,不结婚。最大的癖好是摆弄武器。因此,当他认为发挥才智的时机未到时,他以旅游来消磨其旺盛的精力。
他不结婚,自然就后继无人。那数不清的财富会落于谁手呢?他是否有叔伯兄弟?
他确有一堂弟, 叫姆哈德,1780年生,比他小6岁。他们因不同政见,虽同住开罗却从不往来。他俩一个忠于土耳其,一个却反对土耳其的势力。并且双方均付诸行动。他堂弟还当上阿里进攻土耳其的谋士。
然而,姆哈德这个卡米尔克总督的唯一的亲属,却没有什么家产。两人一富、一穷,如果不和解,姆哈德决不可能得到堂兄的财产。而已形成的状况也无法和解,相反,怨恨、仇视,甚至暴力手段等等,使得这一同宗兄弟之间鸿沟越来越深。
从1806~1824年,18年过去了,穆罕默德·阿里的统治虽未动摇,但他得对付马木雷克家族。他是靠这个家族才登上王位的,是他的同谋。在全埃及进行的1811年大使他摆脱了这个障碍。此后,数年之内,副国王统治的国度,堪称太平盛世,埃及和土耳其宫廷关系看上去仍然很好。因为,土耳其国王也找不到什么理由不信任这位副国王。
姆哈德因深受副国王的宠信,但他居心叵测,不断鼓动国王去收拾他的堂兄——卡米尔克总督简直成了他的箭耙子。他说什么,卡米尔克是马赫穆德的同党,是土耳其的朋友,是个危险人物。应该把他监视起来,或许他那位堂兄还是个间谍,……那笔巨资掌握在一个人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祸害……。
卡米尔克总督并不想理睬这些。在开罗,他与世隔绝,别人无法使他上圈套。离开埃及时,他就是去漫游。他坐的是自己的船,船长比他小五岁,姓邹,对他忠诚无比。他常在亚、非、欧三大洲的海洋上遨游。表现出他对人生的冷漠、高傲。
难道他会忘记那个枪林弹雨中救出他来的水手吗?不可能。象那样的恩情,怎么能忘记呢?或许有一天漫游到法国水域时,卡米尔克会记起那段恩情吗?现在谁也说不清。
1812年即将来临,这位埃及首富终于被严禁起来。由于他那堂弟的喋喋不休、搜肠刮肚地为副国王出谋划策,以至于使卡米尔克几乎失去了自由。
1823年,那位37岁的堂弟和一个近乎女奴身份的埃及农村姑娘结了婚。这婚事丝毫无助于他的地位抬高。因此他还继续耍手腕,利用在他上级父、子身边的影响,变本加厉地诋毁卡米尔克总督。
当时的埃及,刀光剑影,犹如一张绷紧的弦在弓上,一触即发。
1824年,在希腊爆发了反对马赫穆德国王的起义。国王号召陪臣帮他扫平叛乱。依普拉金率领一支百余艘舰船队驶至莫里登陆。
此刻,卡米尔克总督自觉时机已到,他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危险的征战。他满怀地维护被起义军弄得大伤元气的土耳其宫廷的权力,他要求加入依普拉金的军队,没有批准;他想当一名土耳其军官,又遭拒绝。这难道不正是他那位对他不共戴天的堂兄所作所为而产生的后果吗?
这次斗争,希腊这个英雄的民族获胜。战争期间,希腊人遭到依普拉金部队的非人。 3年后,法、英、俄三国联合行动,1827年在瓦汉战役中彻底打败土耳其海军,迫使副国王及他的舰船部队全部撤回埃及。依普拉金回到开罗,在伯罗奔尼撒作战的姆哈德也随后回到开罗。
从此,卡米尔克总督的处境更为不妙,1829年初,姆哈德的埃及农村姑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家庭人口增加,财产却丝毫未增,于是对堂兄更恨之入骨,他决心要搞到堂兄的财产。对这种违法放肆的抢占欲,副国王非但不阻挡、劝解,却欣然同意。这种投其所好的作法,古埃及有过,而今在一些缺少文明的国度,依然司空见惯。
姆哈德的儿子,取名萨伍克。
面对上述的处境,卡米尔克总督清醒地知道,他只有一条出路:把那些钻石、金银珠宝之类的财产集中起来,把它们带到国外去。在亚历山大港居住时,他有几个绝对可靠的外国朋友。一切都办得机智、谨慎、绝密周到。至于他们是哪国人,是干什么的,只有总督自己才知道。
用3只象似西班牙酒坛的橡木桶,用两层,外用铁箍钉扎。3只木桶绝对秘密地送上了船,总督由邹船长伴驾,终于踏上了艰险的征途。从开罗一直到亚历山大港,一直有船跟踪,其后似有盯梢监视。
5天后, 船到了拉塔基港。在那儿,卡米尔克选择了阿勒坡栖身。现在,他住在叙利亚,从前的将军阿勃达拉已成为圣·让总督,在他的保护下,卡米尔克对他堂弟有什么可在乎的呢?无论副国王有多么胆大妄为,难道还敢在许勃里莫宫廷管辖区内奈何卡米尔克吗?
但1930年,穆罕默德·阿里与土耳其宫廷的关系日趋破裂:否认对马赫穆德的从属关系,置叙利亚于埃及的统治之下,登上了土耳其帝国的君主宝座。这种想入非非,对野心勃勃的副国王并不过份,至于以什么借口,那是水到渠成的问题。
受阿里代理人的埃及农民,在阿勃达拉的保护下,纷纷逃到叙利亚。副国王阿里要求引渡他们回国,圣·让总督不同意,阿里又要求土耳其宫廷授权以武力讨伐阿勃达拉。马赫穆德国王开始答复:农民归土耳其,不同意归还给副国王。但时过不久,土耳其宫廷便同意了他的要求。此举为的是安抚副国王,也是出于自身的利益。
依普拉金率3万2千人,22艘战船,准备出征叙利亚,但霍乱的流行,延迟了他的行期。这就给卡米尔克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埃及人在叙利亚登陆之后发生危险的种种对策。
已接近暮年的他,饱经51年的沧桑,他早已失去往日的遐想,有的是,心灰意冷、疲惫不堪,只求在阿勒坡这个宁静的城市安度晚年,但树欲静则风不止。
依普拉金即将侵犯叙利亚,此刻待在阿勒坡合适吗?诚然,这次军事行动就是针对圣·让总督的,但当阿勃克拉占领以后,那野心勃勃的副国王能就此止步吗?继圣·让之后,大马士革、西顿、阿勒坡,这些城市能不令人担心被依普拉金的部队侵占吗?此次,卡米尔克采取了果断措施,别人咬牙切齿地恨的其实不是他,而是他的财产。他的堂弟早已虎视眈眈,千方百计想抢到他的财产,即使与副国王坐地分赃,他得其中一小部分,他也会照办的,必须把这笔财宝埋藏起来。放在一个谁也发现不了的地方,不久,他担心的事果真发生了。卡米尔克总督决定离开他如此眷恋的东方国度,与叙利亚绝对安全时,再取回财富定居于此。
邹船长,尽全力支持卡米尔克总督的计划。并协助他安全实施,行动绝密,永远不会被人发现。为此,买了一只双桅杆帆船,配备没有任何联系的,各不相同国籍船员若干。 橡木桶上船后,没有任何人对此怀疑。4月13日,卡米尔克随双桅杆帆船,由拉塔基港驶入大海。
我们知道,他的目标是搜寻一座只有他和船长才知道的小岛。关键是让所有船上的人均要迷失方向,弄不清船在何处,驶向何方?15个月来,船长就是这样操作的:航船时而西,时而东,进入地中海,又驶出地中海。忽而转舵向北,骤然又回头向南,它邀游在古大陆的所有海洋上。当找到小岛时,它已不在欧洲,可以绝对肯定的说,那无名号船,先后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地带,截然不同的气候,再优秀的水手,也无法弄清现在是什么地方,船上装有足够几年受用的给养,只有在淡水场才靠岸、加满淡水立即离开。
前面提到,卡米尔克总督为探寻那合格的无名小岛,已航行很久时间,他急切盼望找到小岛,就在他准备沉没那3木桶财宝的时候,小岛终于出现了。
这些有关埃及和叙利亚的历史事件,在此提及是为了表明其故事是建立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上的。否则那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此离奇,过于严肃的开场白会使读者难以置信。……
穆罕默德·阿里①,这位在近年历史上,曾是显赫一时的土耳其总督。这里要说的就是现代埃及的缔造者与双桅杆帆船上的那位“阁下”之间不愉快的关系。
①此人曾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的土耳其总督。
那时,阿里尚未借助于他儿子依普拉金的军队征服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这里还是属于马赫穆德土耳其国王的管辖范围。穆罕默德·阿里与土耳其国王马赫穆德非常要好,阿里给土耳其国王实质性援助,为的是控制莫里②,打消希腊这个小王国独立的野心。
②莫里是希腊版图,是南端最大的一个岛。
几年来,阿里父子在他们管辖的领地,安分守己。但作为附属国,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土耳其朝廷的臣民,怎能压抑得住他们的野心。他们正寻找机会,准备割断几个世纪以来与土耳其的紧密关系。
那时,埃及有一位世代相传的富翁,他家财万贯,显赫有名。他住在开罗,名叫卡米尔克,他就是双桅杆帆船船长尊称的那位“阁下”。
这位阁下颇有学识,对数学及实践科学有极深的造诣,并极富于幻想。特别倾心于东方文明,尽管他是土生土长的埃及人,心却向着土耳其。他深知马赫穆德抵抗西欧侵略者的决心比阿里大得多,所以他全心全意地投入战斗。他于1780年生于一个军人家庭,20岁参加梯扎尔部队,由于作战英勇,很快晋升为军官,当了地方总督。1799年,他冒着倾家荡产、失去自由甚至流血牺牲的危险,英勇出击拿破仑的军队。格雷伯尔、赫尼埃和拉诺。米哈等将军都参加了那支法国远征军。
在埃尔·阿里斯战役之后,他和土耳其人一起当了俘虏。但只要他保证不再拿起武器抵抗法军,是可以获释的。然而,他总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依靠他那无法令人相信的财宝斗争到底。他意志坚韧、顽强、决不妥协。他终于逃跑了,在以后的两个种族冲突中表现更为坚强。
3月6日雅法陷落, 他又成了俘虏,投降的条件是保证他们生命安全。在4千俘虏中,大多数是阿尔巴尼亚和阿赫诺特人。拿破仑对这群人感到十分棘手,然而他,无毒不丈夫,下令全部枪决。
这可不象上次对待埃尔·阿里斯战役的俘虏,只要许诺不再服役,便可获释回家,这次要全部处死。战俘们倒在沙滩的血泊中。其中未击中的人还以为得到宽恕,他们便跑向海岸,可还是遭遇死神。
唯有卡米尔克却虎口余生。这要感谢那些心地善良的法国人,他们非常憎恨耸人听闻的大,他们在夜间救了好几个还活着的俘虏。一个商船上的水手救起了卡米尔克总督。他中了弹,伤势很重,水手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照顾他,为他治疗。
卡米尔克岂能忘记这救命之恩?决不会……他后来如何报答救命恩人,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报答的?这就是既真实而又离奇的故事的主线。
三个月后,卡米尔克得以康复。
此时,圣·让总督已击败拿破仑的远征军。在大马士革总督阿勒达拉的指挥下,土耳其部队于4月4日也通过约旦;另一方面:西特涅·史密斯的英国舰船也开到叙利亚水域。因此,尽管拿破仑的干将格雷贝午率茹诺师团在大抢尔山战役中摧垮了土耳其人,当他再去威胁驻阿克的圣·让时已太晚了。一支有万余人的救兵已到达,加之鼠疫的流行,5月20日,拿破仑决定撤兵。
卡米尔克认为,他可以冒险回到叙利亚,但回到埃及,那早已混乱不堪的国度才是最大的冒险。必须耐心等待,为此他整整等了5年。
在埃及,凭藉他的财产,他可以生活得很好。这期间,土耳其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原为普通人家的儿子,崭露头角。1799年阿尔基尔战役中,他英勇善战,他唆使马本里克人造反,反对考斯赫夫的继承人吉尔斯西德,终于在1806年取得叙勃里木宫廷的同意,他自立为副国王。
两年前,梯札尔去世,卡米尔克失去了保护人,他看到自己孤身一人,就不想再回开罗去冒险了。
那年,他27岁,新的遗产使他成为埃及的首富。他性格孤僻,不善交,喜隐居,不结婚。最大的癖好是摆弄武器。因此,当他认为发挥才智的时机未到时,他以旅游来消磨其旺盛的精力。
他不结婚,自然就后继无人。那数不清的财富会落于谁手呢?他是否有叔伯兄弟?
他确有一堂弟, 叫姆哈德,1780年生,比他小6岁。他们因不同政见,虽同住开罗却从不往来。他俩一个忠于土耳其,一个却反对土耳其的势力。并且双方均付诸行动。他堂弟还当上阿里进攻土耳其的谋士。
然而,姆哈德这个卡米尔克总督的唯一的亲属,却没有什么家产。两人一富、一穷,如果不和解,姆哈德决不可能得到堂兄的财产。而已形成的状况也无法和解,相反,怨恨、仇视,甚至暴力手段等等,使得这一同宗兄弟之间鸿沟越来越深。
从1806~1824年,18年过去了,穆罕默德·阿里的统治虽未动摇,但他得对付马木雷克家族。他是靠这个家族才登上王位的,是他的同谋。在全埃及进行的1811年大使他摆脱了这个障碍。此后,数年之内,副国王统治的国度,堪称太平盛世,埃及和土耳其宫廷关系看上去仍然很好。因为,土耳其国王也找不到什么理由不信任这位副国王。
姆哈德因深受副国王的宠信,但他居心叵测,不断鼓动国王去收拾他的堂兄——卡米尔克总督简直成了他的箭耙子。他说什么,卡米尔克是马赫穆德的同党,是土耳其的朋友,是个危险人物。应该把他监视起来,或许他那位堂兄还是个间谍,……那笔巨资掌握在一个人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祸害……。
卡米尔克总督并不想理睬这些。在开罗,他与世隔绝,别人无法使他上圈套。离开埃及时,他就是去漫游。他坐的是自己的船,船长比他小五岁,姓邹,对他忠诚无比。他常在亚、非、欧三大洲的海洋上遨游。表现出他对人生的冷漠、高傲。
难道他会忘记那个枪林弹雨中救出他来的水手吗?不可能。象那样的恩情,怎么能忘记呢?或许有一天漫游到法国水域时,卡米尔克会记起那段恩情吗?现在谁也说不清。
1812年即将来临,这位埃及首富终于被严禁起来。由于他那堂弟的喋喋不休、搜肠刮肚地为副国王出谋划策,以至于使卡米尔克几乎失去了自由。
1823年,那位37岁的堂弟和一个近乎女奴身份的埃及农村姑娘结了婚。这婚事丝毫无助于他的地位抬高。因此他还继续耍手腕,利用在他上级父、子身边的影响,变本加厉地诋毁卡米尔克总督。
当时的埃及,刀光剑影,犹如一张绷紧的弦在弓上,一触即发。
1824年,在希腊爆发了反对马赫穆德国王的起义。国王号召陪臣帮他扫平叛乱。依普拉金率领一支百余艘舰船队驶至莫里登陆。
此刻,卡米尔克总督自觉时机已到,他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危险的征战。他满怀地维护被起义军弄得大伤元气的土耳其宫廷的权力,他要求加入依普拉金的军队,没有批准;他想当一名土耳其军官,又遭拒绝。这难道不正是他那位对他不共戴天的堂兄所作所为而产生的后果吗?
这次斗争,希腊这个英雄的民族获胜。战争期间,希腊人遭到依普拉金部队的非人。 3年后,法、英、俄三国联合行动,1827年在瓦汉战役中彻底打败土耳其海军,迫使副国王及他的舰船部队全部撤回埃及。依普拉金回到开罗,在伯罗奔尼撒作战的姆哈德也随后回到开罗。
从此,卡米尔克总督的处境更为不妙,1829年初,姆哈德的埃及农村姑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家庭人口增加,财产却丝毫未增,于是对堂兄更恨之入骨,他决心要搞到堂兄的财产。对这种违法放肆的抢占欲,副国王非但不阻挡、劝解,却欣然同意。这种投其所好的作法,古埃及有过,而今在一些缺少文明的国度,依然司空见惯。
姆哈德的儿子,取名萨伍克。
面对上述的处境,卡米尔克总督清醒地知道,他只有一条出路:把那些钻石、金银珠宝之类的财产集中起来,把它们带到国外去。在亚历山大港居住时,他有几个绝对可靠的外国朋友。一切都办得机智、谨慎、绝密周到。至于他们是哪国人,是干什么的,只有总督自己才知道。
用3只象似西班牙酒坛的橡木桶,用两层,外用铁箍钉扎。3只木桶绝对秘密地送上了船,总督由邹船长伴驾,终于踏上了艰险的征途。从开罗一直到亚历山大港,一直有船跟踪,其后似有盯梢监视。
5天后, 船到了拉塔基港。在那儿,卡米尔克选择了阿勒坡栖身。现在,他住在叙利亚,从前的将军阿勃达拉已成为圣·让总督,在他的保护下,卡米尔克对他堂弟有什么可在乎的呢?无论副国王有多么胆大妄为,难道还敢在许勃里莫宫廷管辖区内奈何卡米尔克吗?
但1930年,穆罕默德·阿里与土耳其宫廷的关系日趋破裂:否认对马赫穆德的从属关系,置叙利亚于埃及的统治之下,登上了土耳其帝国的君主宝座。这种想入非非,对野心勃勃的副国王并不过份,至于以什么借口,那是水到渠成的问题。
受阿里代理人的埃及农民,在阿勃达拉的保护下,纷纷逃到叙利亚。副国王阿里要求引渡他们回国,圣·让总督不同意,阿里又要求土耳其宫廷授权以武力讨伐阿勃达拉。马赫穆德国王开始答复:农民归土耳其,不同意归还给副国王。但时过不久,土耳其宫廷便同意了他的要求。此举为的是安抚副国王,也是出于自身的利益。
依普拉金率3万2千人,22艘战船,准备出征叙利亚,但霍乱的流行,延迟了他的行期。这就给卡米尔克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埃及人在叙利亚登陆之后发生危险的种种对策。
已接近暮年的他,饱经51年的沧桑,他早已失去往日的遐想,有的是,心灰意冷、疲惫不堪,只求在阿勒坡这个宁静的城市安度晚年,但树欲静则风不止。
依普拉金即将侵犯叙利亚,此刻待在阿勒坡合适吗?诚然,这次军事行动就是针对圣·让总督的,但当阿勃克拉占领以后,那野心勃勃的副国王能就此止步吗?继圣·让之后,大马士革、西顿、阿勒坡,这些城市能不令人担心被依普拉金的部队侵占吗?此次,卡米尔克采取了果断措施,别人咬牙切齿地恨的其实不是他,而是他的财产。他的堂弟早已虎视眈眈,千方百计想抢到他的财产,即使与副国王坐地分赃,他得其中一小部分,他也会照办的,必须把这笔财宝埋藏起来。放在一个谁也发现不了的地方,不久,他担心的事果真发生了。卡米尔克总督决定离开他如此眷恋的东方国度,与叙利亚绝对安全时,再取回财富定居于此。
邹船长,尽全力支持卡米尔克总督的计划。并协助他安全实施,行动绝密,永远不会被人发现。为此,买了一只双桅杆帆船,配备没有任何联系的,各不相同国籍船员若干。 橡木桶上船后,没有任何人对此怀疑。4月13日,卡米尔克随双桅杆帆船,由拉塔基港驶入大海。
我们知道,他的目标是搜寻一座只有他和船长才知道的小岛。关键是让所有船上的人均要迷失方向,弄不清船在何处,驶向何方?15个月来,船长就是这样操作的:航船时而西,时而东,进入地中海,又驶出地中海。忽而转舵向北,骤然又回头向南,它邀游在古大陆的所有海洋上。当找到小岛时,它已不在欧洲,可以绝对肯定的说,那无名号船,先后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地带,截然不同的气候,再优秀的水手,也无法弄清现在是什么地方,船上装有足够几年受用的给养,只有在淡水场才靠岸、加满淡水立即离开。
前面提到,卡米尔克总督为探寻那合格的无名小岛,已航行很久时间,他急切盼望找到小岛,就在他准备沉没那3木桶财宝的时候,小岛终于出现了。
这些有关埃及和叙利亚的历史事件,在此提及是为了表明其故事是建立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上的。否则那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此离奇,过于严肃的开场白会使读者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