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科幻小说>> · fán 'ěr Jules Verne   guó France   lán sān gòng guó   (1828niánèryuè8rì1905niánsānyuè24rì)
旋轉乾坤
  “馬思通先生,您竟敢說婦女們不可能對數理科學和實驗科學作出自己的貢獻?”
  
  “十分遺憾,思柯碧夫人,我並不想這樣說。”馬思通答道,“女數學家嘛,有名的從古到今也有過那麽幾位,尤其是的,這我當然承認。不過,根據女子大腦的結構來看,她們决不可能成為阿基米德或牛頓式的人物。”
  
  “噢!馬思通先生,我要代表女性嚮您提出……”
  
  “思柯碧夫人,女性生來嫵媚漂亮,所以不善於進行超驗的推理。”
  
  “照您這麽說,一個女人就是看到蘋果從樹上落下,也不能像十七世紀末那位著名的英國學者一樣,從中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啦?”
第一章 “北極實驗協會”嚮新、老大陸發公告
  “馬思通先生,您竟敢說婦女們不可能對數理科學和實驗科學作出自己的貢獻?”
   “十分遺憾,思柯碧夫人,我並不想這樣說。”馬思通答道,“女數學家嘛,有名的從古到今也有過那麽幾位,尤其是的,這我當然承認。不過,根據女子大腦的結構來看,她們决不可能成為阿基米德或牛頓式的人物。”
   “噢!馬思通先生,我要代表女性嚮您提出……”
   “思柯碧夫人,女性生來嫵媚漂亮,所以不善於進行超驗的推理。”
   “照您這麽說,一個女人就是看到蘋果從樹上落下,也不能像十七世紀末那位著名的英國學者一樣,從中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啦?”
   “思柯碧夫人,婦女看到蘋果掉了下來,唯一可能出現的念頭就是把它吃掉,就像我們的老祖宗夏娃一樣!”
   “得了,您這是徹底地否定女性具有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不,思柯碧夫人,讓我來提醒您,自從地球上有了人——當然也就有了女人——以來,還沒有一個女人的大腦對科學做出過像亞裏斯多德、歐幾裏德、凱普勒、拉普拉斯那樣的貢獻。”
   “這算什麽理由,過去不等於將來!”
   “哦!過去幾千年做不到的事,今後恐怕……也難吧!”
   “看來,我們婦女不服輸也不行啦,馬思通先生,那婦女就衹配做……”
   153
   “做賢妻良母啊!”馬思通隨聲答道。
   真所謂大學問傢說話,諄諄善誘,以理服人,思柯碧夫人不服也不行了。
   “那好,馬思通先生。”她說,“人各有命,各安其位。您還是當您的優秀計算師,全力以赴,攻剋難關,投身到您和您的朋友們所獻身的偉業中去吧,我將安心做好我的‘賢內助’,給你們的事業提供資金上的援助……”
   “我們將終身感激,”馬思通答道。
   艾旺熱麗挪·思柯碧夫人臉上泛起美麗的紅暈。因為她即使不是對所有學者,至少也是對馬思通産生了一種特別的好感。女人的心真是深奧莫測!
   看來馬思通正在進行一項宏偉的事業,富有的美國寡婦决定投一大筆錢進去。
   下面是這項事業的簡介,以及倡導者們企圖達到的目標:
   馬爾特布倫①、雷剋魯斯、②聖—馬丁③和最有權威的地理學家們認為,北極包括下列地區:
   一、北德文:巴芬海和蘭開斯特海峽中為冰雪覆蓋的島嶼;
   二、北格魯吉亞:由班剋斯地和薩賓、比亞姆—馬丁、格裏菲斯、科恩瓦利和巴瑟斯特等島嶼組成;
   三、巴芬—帕裏群島:包括坎伯蘭、南安普敦、詹姆斯—隆默塞特、布西亞—費利剋斯、梅爾維爾等北極陸地和另一些鮮為人知的地方。
   78°綫所環繞的整個地區,陸地面積為一百四十萬平方海裏,海洋面積為七十萬平方海裏。
   ① 馬爾特布倫(1775—1826),丹麥政論傢、地理學家。
   ② 雷剋魯斯(1830—1905),法國地理學家。
   ③ 聖—馬丁(1743—1803),法國哲學家。
   過了這道緯綫,勇敢的現代探險傢們歷經艱險,曾抵達 84°綫的邊緣地帶,測定了被高大冰山遮蔽的幾條海岸的位置,並對這個廣阔地區的海角、岬角、港灣、海灣進行了命名。其實這一地區可以統稱為北極高地。但 84°綫以外仍處於神秘狀態,見不到任何有根據的地圖,沒人知道在那六個緯度的空間、那片不可逾越的北極冰山下是陸地還是海洋。
   然而,189X 年,美國政府出人意料地提出要拍賣這片尚未開發的地區。為了占有北極冰帽地帶,新成立了一傢美國公司,要求獲得該地區的出讓權。
   幾年前,柏林會議為那些以墾殖或打開貿易市場為藉口以占有他人財富的列強們製定了一部特別法典。但該法典似乎不適用於北極地區,因為那裏無人居住。不過,既然不屬於任何人所有的東西就屬於大傢,這傢新公司便無須“強取豪奪”,而衹須“合法占有”就行了,這也免除了日後的紛爭。
   在美國,任何膽大妄為的想法,甚至完全不可能實現的計劃,都可能有人來證明它的可行性,也可能有人來投資使之付諸實施。大傢知道,就在幾年以前,為了同月球建立通訊,巴爾底摩炮手俱樂部承擔了嚮月球發射火箭的任務。當時為這一雅興提供巨額資金的不正是美國佬嗎?炮手俱樂部的兩位成員冒着丟掉小命的危險進行了這項非凡的試驗。沒有他們,這膽大包天的試驗的成功從何談起?
   例如,曾有一個名叫萊塞普斯的人建議從大西洋西岸開鑿一條寬闊的運河,穿過歐亞兩洲,直通中國海;一個天才的掘井工人建議鑽開地面,把井直打到熔鐵上面的液態硅酸????層,從地心取火;一個大膽的電工要收集地表的電流,把它變成取之不盡的熱源和光源;一個有魄力的工程師打算把夏季的餘溫裝入巨大的容器儲藏起來,到鼕季再輸送到寒冷地區;一個非常聰慧的水利學家試圖利用潮汐的巨大能量來生熱和做工。為了實現成千上百項類似的計劃,建立了多少個股份有限公司或合資公司!帶頭認購股份的哪一次不是美國佬?美元就像北美的江河奔嚮大海一樣嘩嘩地流進了社會銀行。
   北極地區將拍賣給出價最高者。當這一新聞——奇聞——到處傳播時,自然會嘩然。此外,對北極地區的公開認購還沒有開始,要想獲得這塊土地,就得先付一筆定金。至於買主買了它作什麽用途,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開發北極地區!這念頭衹能出自於瘋人的腦袋。
   然而,這回的計劃决不是兒戲。
   一份《告全世界民衆書》分發給了新、舊大陸的新聞界,歐洲、非洲、大洋洲、亞洲和美洲的報紙同時刊登了有關消息,有關人士甚至還要求進行利弊調查。《紐約先驅報》最早獲得該文件,因此衆多的訂戶在 11 月 7 日便讀到了以下的通告。
   告全世界民衆書位於北緯 84°以外的北極地區,因不曾進行探查,尚未開發。
   誠然,各國航海傢在下列緯度標註了最遠點:
   82°45′,西經 28°,斯匹次卑爾根以北,1847 年 7 月英國人帕裏涉足於此:
   83°20′28″,西經 50°,格林內爾地以北,1876 年 5 月,
   約翰·喬治·內爾斯爵士的英國探險隊員馬坎涉足於此:
   83°35′,西經 42°,內爾斯地以北,1882 年 5 月,格裏利中尉領導下的美國探險隊隊員洛剋伍德和布雷納德涉足於此;
   可以認為,從 84°緯綫到北極的地區,橫跨六度,現為世界共有。然而,根據法律,任何地區也不能永遠保持
   共有狀態,美利堅合衆國遵循法律,决定促動這一地區的轉讓。
   新成立於巴爾底摩的“北極實驗協會”,是美國聯邦的官方代表。本公司將按法律程序獲得以上地區的開發權。據法定條款,該地區無論是被終年不化的雪覆蓋着的、還是夏季冰雪融化能顯露出的陸地、島嶼、岩礁、河流、湖海等不動産,均為本公司之絶對所有。
   無論地理和氣候發生任何性質的變化,對該地區的所有權永不失效。
   希新、舊大陸居民周知,各國均可參加拍賣,物歸最後出價最高的競買者。
   拍賣日期和地點:12 月 3 日,美利堅合衆國馬裏蘭州巴爾底摩拍賣大廳。
   不盡事宜,請緻函巴爾底摩高街 93 號“北極實驗協會”,臨時代理人威廉·斯·福斯特。
   您認為此公告荒誕無稽?就算是吧。不過,就其坦誠和明確而言,我想大傢也不會說它無懈可擊。再說聯邦政府已特許開發北極,衹等拍賣一開張,它就可成為該地區名符其實的主人了。還有什麽比這更嚴肅的事嗎?
   總之,一時間議論紛紛。有的說那不過是又一個沒影子的瞎話,又一個美國牛皮吹破天罷了。另外卻有一些人認為,這項提議值得認真考慮。他們特別強調的是:新公司從沒提過要公衆掏腰包,以便把傻瓜們的美鈔、匯票、金銀搬進自己的銀櫃;他們不過是自己有錢自己花,用自己的資金買北極不動産罷了。
   對那些無比精明的人來說,這傢公司衹需申辯自己作為第一占領者的權力,就可以獲得將要拍賣的地區。可問題也就出在這裏。迄今為止,北極還是一塊人類的禁地。況且,如果美國真的成
   為該地區的獲得者,它的特許權享有者們希望持有手續完備的合同,以避免將來有人對自己的權利提出異議。買賣人小心謹慎情有可原。而且是這麽大一樁買賣,法律上有多小心都不為過。
   此外,文件中有一條涉及未來的條文,可以使人們做出各種互相矛盾的解釋。最敏銳的頭腦也無法弄清其確切含義。最後條款規定:“無論地理和氣候發生任何性質的變化,對該地區的所有權永不失效。”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它預示着什麽可能性呢?地球,尤其是要拍賣的區域裏,怎麽會發生地理上或氣候上的變化呢?
   某些頗有頭腦的人說:“顯然,其中必有緣故!”
   各種五花八門的解釋,既鍛煉了一些人的洞察力,又刺激了另一些人的好奇心。
   費城《萊傑報》對此開了個玩笑:
   “北極地區的未來占有者想必得悉,經過計算,一顆硬核慧星不久將與地球相撞,其衝力將引起該條款所說的地理和氣候變化。”
   句子較長,很有點科技文章的味道。但並不說明任何問題。
   而且這類與慧星相撞的可能性,也不會被有頭腦的人所接受。總之,占有者是不會去考慮這類虛無縹緲的假設的。
   新奧爾良《三角洲報》問道:“是不是新公司靈機一動,想到歲差①會導致有利於開發此地的變化?”
   《漢堡人記者報》指出:“既然歲差運動正改變着地軸的平行綫,那麽發生這種變化是完全可能的。”
   巴黎《科學雜志》答道:“確實,阿德馬爾在《海洋的變遷》一書中曾經提出,歲差與地球軌道大軸的運動相結合,可能在幾個世紀中逐漸改變地球的平均溫度和地球兩極的積冰數量。”
   《愛丁堡雜志》反駁說:“這卻未必,即使有可能出現這種現象,使織女星變成北極星,北極氣候要發生變化也得一萬二千年。”
   哥本哈根《達格布萊德報》駁斥說:“那麽,一萬二千年以後纔是投資的好時機。在此以前,休想讓我們白花一剋郎!”
   就算科學雜志和阿德馬爾講得有理,可人傢北極實驗協會可能從來就沒指望過這種歲差引起的變化。
   事實上,沒人能弄懂這一條款以及它所指的未來的宇宙的變化是什麽意思。
   為了弄個水落石出,最簡單的辦法是請教一下新公司董事會或董事長。但誰是董事長?不知道。誰是秘書和董事?也不知道。甚至文件來自何處也無人知曉。衹知道把文件帶到《紐約先驅報》辦公室的,是巴爾底摩一位名叫威廉·斯·福斯特的人。他是新地阿德裏內爾公司的可尊敬的鱈魚代售商。顯然是個傀儡,他對此緘口不語,就像商店裏的鱈魚一樣。最機敏的記者都未能從他的嘴裏掏出一句話來。北極實驗協會一個成員的姓名也不公開,真是連影子也不想讓人抓住。
   如果說這項實業的倡導者隱名埋姓,他們的目的卻由上述發給新、老大陸的公告清楚地公諸於世了:全權占有以極地為中心、以 84°綫為周界的北極地區。
   北極極地是禁地。在當代,曾大膽逼近極地的探險傢有帕裏、馬坎、洛剋伍德和布雷納德等,但誰也沒有越過 84°綫。前往北極諸海航行的其他人離極地中心則更遠。例如,1874 年,佩茲到達弗朗索瓦—約瑟夫地和新曾布爾以北的 82°15′;1870 年,勒歐特到達西伯利亞以北的 72°47′;1879年,德竜在珍尼特遠征中到達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島嶼附近的 78°45′。另一些人,穿越了新西伯利亞和格陵蘭,到達俾斯麥角,卻都在 76°、77°和 79°緯綫內,如文件所示,北極實驗協會則留下了介乎洛剋伍德和布雷納德足跡所至的 83°35′和 84°之間的 25′弧綫。它絶不去步前人的後塵。它的計劃是開發無人涉足的純處女地。
   84°綫所包括的範圍:
   從 84°到 90°,共計六度,每度六十海裏,半徑三百六十海裏,合直徑七百二十海裏,故周長為二千二百六十海裏,整個面積為四十萬零七千平方海裏。這幾乎等於歐洲面積的十分之一。一塊相當大的地盤!
   文件還提出,這些地區從地理上尚未探查清楚,不屬於任何個人,而屬於大傢共有。大部分國傢還沒有想到要將其歸入自己的版圖。這推測應能成立。但可以預卜,毗鄰國傢(以及其他的國傢)都想把領土嚮北伸延,認為自己對這些地區擁有主權。再說,北極地區的一切發現,都應歸功於各國的勇敢的探險者,他們對北極提出領土要求自然是正當的。因此,代表美國聯邦政府的新公司承認上述各國的這一權利,並提出用金錢來收購他們的這一權利。北極實驗協會的支持者們一再強調:所有權為大傢共有,但不能總共有下去。因此,誰都不應該反對拍賣這一遼闊的地域。
   ① 由於太陽和月亮對地球赤道的引力,使地軸在黃道軸的周圍作圓錐形運動,慢慢嚮西移動,約二萬六千年繞一周,同時使春分點以每年 50.2 角秒的速度嚮西移動,這種現象叫歲差。
   作為毗鄰而又有不可爭辯權利的國傢有六個:美國、英國、丹麥、瑞典—挪威①、荷蘭、。其他國傢也可以把自己海員和旅行傢的發現作為依據,參加競爭。
   法國本來可以參與競爭,因為它的一些兒女曾經參加前往北極地區的遠征。最為人稱道的便是勇敢的貝洛特。在“孔雀”行動中,他被派去參加約翰·富蘭剋林探險隊,1853 年死在比歇島海域。也不應忘記奧剋塔夫·帕維博士。1884 年在去孔熱堡的格裏利行動中,他在薩拜因角附近遇難。在 1838年至 1839 年的遠征中,夏爾·馬丁、馬米埃、布拉維及其勇敢的夥伴們到達了斯匹次卑爾根海。忘記這些勇土實在是太不公正了。儘管如此,法國還是認為不宜插手這一實業多於科學的事業,輕易地放棄了自己在北極應占有的那一份。而其他國傢可能為此打破頭,法國這樣做自然有它的道理。
   早在 1671 年,德國漢堡人費雷德裏剋·馬頓就發起了遠征斯匹次卑爾根的活動;1869 年至 1870 年,柯爾和海格曼率隊出發,他們乘“德國女神”和“漢撒同盟”號輪,沿格陵蘭海岸到達俾斯麥角。德國雖有這些輝煌的史績,卻完全沒有想到應該用北極的土地擴大日爾曼帝國。
   儘管奧匈已占有西伯利亞沿海以北的弗朗索瓦—約瑟夫地區,卻無意參與競爭。
   意大利無權參與。這令人難以置信,可事實上確實沒有參與。
   西伯利亞的薩摩耶德人,北美一帶的愛斯基摩人,格陵蘭,拉布拉多、巴芬—帕裏群島和介於亞洲和美洲之間的阿留申群島的土著,從 1867 年起成為美國領土的原俄屬阿拉斯加周剋什人,這些居民是北部地區的地道的土著,但他們毫無發言權。在北極實驗協會進行拍賣時,這些窮光蛋拿什麽去出高價?用貝殼,用海象牙,還是用海豹油?然而,根據法定的先占權,這塊地盤無論如何還是屬於他們的,可是就要拍賣了!可憐的愛斯基摩人、周剋什人、薩摩耶德人,拍賣他們的土地問都不問他們一聲。
   強權世界就是如此!
   ① 1814 年凱爾條約,瑞典和挪威合併。
第二章 英國、荷蘭、瑞典、丹麥、俄國代表一一登臺亮相
  對這份文件决不可置之不理。因為北極實驗協會一旦占有了北極地區,那北極就劃給了美洲,確切地說,就永遠屬於美國了。而充滿活力的美國無時無刻不在想擴大版圖。早幾年,把北科迪埃爾到白令海峽的西北地區讓給了美國,使美國大大增加了版圖。因此其他大國不甘心合衆國再吞併北極,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一些不與北極地區接壤的歐亞國傢拒絶參加這次古怪的拍賣。他們認為拍賣的結果令人置疑。衹有那海岸毗鄰 84°綫的國傢纔派出了正式代表去行使自己的權力。此外,大傢將會看到,他們並不想出高價,因為這很可能是一塊無法真正擁有的地方。不過,貪得無厭的英國認為應該給自己的代表一筆為數相當可觀的資金。另外要指出的是,出讓北極地區絲毫不會威脅到歐洲的平衡,也不會引起任何國際糾紛。所以,此時還健在的德國總理德·俾斯麥先生皺都沒皺一下他那朱庇特式的濃眉。
   這樣就衹剩英國、丹麥、瑞典—挪威、荷蘭和了。它們將參加在巴爾底摩舉行的拍賣,與美國抗爭。北極冰帽將屬於出價最高者,可其商業價值到底有多大,卻很令人懷疑。
   五個歐洲國傢都希望拍賣對自己有利,這是無可厚非的,於是歷史人物便成了他們論戰的理據。
   擁有 70°綫以外的北角的瑞典—挪威毫不掩飾地聲稱,他們擁有延伸到斯匹次卑爾根這片廣阔空間,甚至從這兒一直到北極都屬於他們。因為,挪威人凱洛和著名的瑞典人諾登斯奧爾德對開拓該地區都曾經做出過貢獻。這是不容置疑的。
   丹麥認為:它已經是幾乎沿北極圈一綫的冰島和費羅約群島的主人。北極地區最北的地方,諸如迪斯科島(位於達維斯海峽)、霍爾施泰因斯堡、普洛文、戈德豪恩·烏伯納維剋等地(位於巴芬灣和格陵蘭西海岸)都隸屬於它。舉世聞名的航海傢白令雖然當時為服務,但是他出生在丹麥。1728年,白令橫越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峽。十三年後,他與同船的三十名探險傢,在另一個以他命名的島嶼沿海遇難,悲慘地溘然長逝。1619 年,航海傢讓·蒙剋曾經探查過格陵蘭東海岸,並標註了完全不為人知的幾個地點。因此,丹麥有權成為該地區的擁有者。
   荷蘭則說:在十六世紀末葉,它的海員巴倫支和希姆凱剋就已經到過斯匹次卑爾根和新曾布爾。1611 年,讓·馬因嚮北采取了大膽的行動,使荷蘭占有 71°綫以外的以他命名的島嶼。荷蘭有這樣一段光榮歷史,介入拍賣順理成章。
   參加過北極探險的人有阿列剋謝·切裏科夫,航海傢白令即在他的麾下;1751 年,波魯斯基遠征北極,一直越過冰海的疆界;1739 年,馬丁·斯班貝格上尉和威廉·沃爾頓中尉也曾到達這些陌生的海域。由此可見,人積極參加了穿過亞洲和美洲之間海峽的探險活動。此外,西伯利亞的疆域越過 120°綫一直延伸到堪察加極限,在這片遼闊的亞洲海岸綫上,居住着薩摩耶德人、雅庫特人、周剋什人和管轄的其他民族,人難道不是控製了半個北冰洋嗎?在 75°綫離北極不到九百海裏的地方,他們不是還擁有新西伯利亞的一些小島和島嶼,即十八世紀初發現的利亞庫群島嗎?1764年,早在英國人、美國人、瑞典人以前,航海傢什沙可夫不就曾試圖嚮北打開一條通道,縮短兩大洲之間的航程嗎?
   總之,最想成為這一難以涉足地區的主人的是美國人。他們曾進行過多次嘗試,除了約翰·福蘭剋林勳爵之外,去探險的還有格裏內爾·凱恩、海斯·格裏利、德竜以及其他有膽略的航海傢。美國人也可以吹噓他們的地理位置離北極最近。比如從白令海峽過赫德森灣就進入了北極圈,又比如沃拉斯頓、阿爾貝特王子、維多利亞、紀堯姆王、梅爾維爾、科剋木、班剋斯、巴芬等陸地和島嶼,以及那上千的小海礁,不都是大陸架伸嚮北極 90°綫的延伸嗎?如果說北極通過一條不間斷的綫與地球的某個大陸連為一體的話,那麽這個大陸便是美洲,而不是亞洲和歐洲。因此,聯邦政府提出由一傢美國公司占有北極地區,那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說北極地區要歸某一個國傢所有,爭議最少的,衹能是美利堅合衆國。
   應該承認,統治着加拿大①和英屬哥倫比亞②的聯合王國的很多海員都在徵服北極中建樹了功勳。因此,它有充足的理由把這一地區兼併進自己龐大的殖民帝國。所以,英國報紙甚至展開了一場大論戰。
   英國大地理學家剋裏普特林甘在《時代報》著文引起轟動:“瑞典人、丹麥人、荷蘭人、人和美國人都可以認為自己有權獲得北極地區,但英國决不會輕易讓出這塊地盤。新大陸的北部難道不是已經歸屬英國了嗎?從1739 年維盧希到達斯匹次卑爾根和新曾布爾,到 1853 年麥剋盧爾的輪船穿過北極西北,北部的陸地、島嶼難道不是英國人發現和徵服的嗎?”
   費澤海軍元帥在《旗幟報》發表文章說:“弗羅比歇、戴維斯、霍爾、韋默斯、赫德森、巴芬、庫剋、羅斯、帕裏、貝希、貝爾徹、福蘭剋林、肯尼迪、內爾斯、科林森、阿切爾、穆爾戈萊沃、斯科萊斯比、麥剋、科林托剋,不都是盎格魯·撒剋遜人嗎?哪個國傢有權對這些航海傢也沒到達的北極地區提出占得住腳的主權要求呢?”
   “好吧!”《聖迭戈信使報》(加利福尼亞州)反駁道:“既然美國和英國都有自尊心,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歷史。內爾斯遠征中的英國人馬坎曾經到達北緯 83°20′。可格裏利遠征中的美國人洛剋伍德和布雷納德卻超過了他 15′,在 83°35′的地方升起了美國三十八星旗①。最為靠近北極的光榮屬於洛剋伍德和他的夥伴。
   以牙還牙,以眼不眼。誰也不比誰差。
   實際上,深入北極地區的航海傢中,還有 1498 年的威尼斯人卡伯特;1500年的葡萄牙人科特雷亞爾。他們先後發現了格陵蘭和拉布拉多。不過,意大利和葡萄牙都不想參加拍賣,對誰將獲得北極也不關心。
   衹有英國和美國積極用英鎊或美元支持這場領土競爭。
   然而,與北極相鄰的國傢,通過商業會議和科學會議協商了北極實驗協會提出的建議,决定參加 12 月 3 日在巴爾底摩舉行的拍賣,並各自給本國的代表一筆經費,但不可超支。至於出售得來的錢,將分給未買的五個國傢,作為放棄今後一切權利的補償。
   經過多次討論,事情終於談妥。有關國傢同意在巴爾底摩進行拍賣。代表們帶着信用券從倫敦、海牙、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彼得堡出發,在拍賣前三周抵達了美國。
   ① 英法為爭奪這塊北美大陸,進行了戰爭。法國戰敗。根據 1762 年的巴黎協定,英國成了加拿大的統治者。1931 年,加拿大建立了獨立的政府。
   ② 英屬哥倫比亞也在北美。
   ① 美國國旗上一個星代表一個州。現在美國有五十個州,國旗為五十星旗。
   美國代表衹有北極實驗協會的威廉·斯·福斯特,他的名字也曾獨自出現在“紐約先驅報”11 月 7 日公告上。
   關於歐洲各國派出的代表,現專門介紹如下。
   荷蘭代表:雅剋·詹森,荷屬印度前議員,五十三歲,身材矮胖,活像一尊雕像。短胳膊短腿,戴着一副鉛製眼鏡,圓圓的臉上閃着紅光,發型呈環狀,鬢須如霜。一看便知這是一個老誠的男子。他對這件事的結果心中無底,所以態度有些暖昧。
   丹麥代表:埃裏剋·鮑爾德納剋,前格陵蘭屬地副總督。中等身材,兩肩略不平,大腹便便,肥大的腦袋搖搖晃晃,雙眼高度近視,閱讀時用鼻尖嗅着書本。若有人談及他國的權利,他根本不與理論,因為他認為北部地區理當歸為本國。
   瑞典—挪威代表:簡·哈拉德,剋裏斯蒂亞納宇宙志教授,曾是諾登斯奧爾德遠征最積極的支持者之一。典型的北方人,一張紅紅的臉,金色的發須,猶如熟透的小麥。他確信北極帽衹是古冰海,毫無價值。因此,他之所以前來,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
   代表:鮑裏斯·卡科夫上校,即是軍人,也是外交官。高大、嚴峻,濃發密須,整個身體裹在便服中顯得彆扭,常常下意識地去觸摸昔日佩劍的劍柄部位。他費盡心機地想要知道北極實驗協會的建議背後隱藏着什麽東西,將來是否會引起國際糾紛。
   英國代表:唐蘭少校和他的秘書迪安·圖德林剋。這兩個人足以代表聯合王國的全部貪欲、巨大胃口、經商辦實業的本能和喜歡把從北到南到赤道的所有“無人認領”的土地據為己有的天性。
   這位唐蘭少校是地道的英國人:又高又瘦,骨骼突出,青筋暴露、瘦削的臉龐下長着一個沙錐鳥式的細脖頸,嚮後傾斜的肩膀上托着一顆帕默斯頓①式的腦袋,一雙涉禽長腿。雖然年交花甲,但是精力充沛,從無倦意。在畫定印度和緬甸邊界的工作中,他已經顯示了這一點。他從不發笑,大概他也從未笑過。何必笑呢?誰見過火車頭、升降機或輪船會笑?
   秘書迪安·圖德林剋與他迥然不同。此人話多,滑稽。肥頭大耳,頭髮散落在前額,一雙小眯縫眼。他生在蘇格蘭,以其談吐詼諧和愛開玩笑而出名。儘管他談吐詼諧,但是一涉及到英國利益,無論有理還是無理,他和唐蘭少校一樣自私、專橫、寸步不讓。
   很顯然,這兩位代表將成為美國公司的最強勁的對手。北極屬於英國!自史前以來就屬於他們。好似造物主把轉動地球的使命指定給了英國人,他們絶不把它讓給外人。
   法國認為不宜派出正式或非正式代表,衹有一名法國工程師以愛好藝術為由前來跟蹤這件怪事的進展。該他出現的時候,大傢會見到他。
   北歐各國代表因不願互相影響,各自乘坐不同的輪船來到巴爾底摩。他們互為競爭對手,每個人口袋裏都裝着為戰鬥所必需的金錢。不過,實力並非旗鼓相當。有的錢數不足一百萬,有的超過了一百萬。其實,為了占有地球這塊無法涉足的地方,這個數字太大了。在力量對比中,最占優勢的是英國代表。聯合王國給了他們一筆十分可觀的款子。有這筆錢,唐蘭少校可毫不費力地戰勝瑞典、丹麥、荷蘭和。至於美國,就是另一回事了,在金錢上它最不容易戰勝。那傢神秘公司想必擁有巨資。因此,一場數百萬金錢大仗就局限在美國和英國之間了。
   ① 帕默斯頓(1784—1865),英國傢、外交傢。
   隨着歐洲國傢代表登陸,公衆變得更加熱烈。報紙上登滿了奇談怪論,對占有北極産生出各種奇異的假設。他們想幹什麽?又能幹什麽呢?除非是想維護新舊兩大陸的冰川。巴黎《費加羅報》甚至半開玩笑似地支持這種說法:可是維護冰川也得越過 84°緯綫呀。
   這些代表在穿越大西洋的旅途中互相躲避,抵達巴爾底摩以後纔開始接觸。
   各國代表開始為什麽會躲躲閃閃呢?因為他們想私底下單獨與北極實驗協會取得聯繫,瞭解該協會買北極的動機,以及買下北極協會可得到什麽好處,以便能趁機撈一把。然而,直到此時,沒任何跡象表明該公司在巴爾底摩有辦事機構。沒有辦公室,也沒有職員。如想瞭解情況,請找高街的威廉·斯·福斯特。但是,這位老實的鱈魚代售商,對此事可能比全城最下等的腳夫知道的還少。
   因此,代表們什麽信息也得不到,衹能聽聽公衆中流傳的或多或少有些荒謬的猜測。如果公司不加披露,難道它的秘密就無法猜透嗎?天知道。也許待到獲得北極以後,沉默纔會打破吧。
   鑒於這種情況,代表們開始互相拜訪,互相試探着拉關係,大概想私下裏組成一個反對共同敵人——美國公司的聯盟。
   11 月 23 日晚,代表們都聚集到了沃頓斯萊旅館唐蘭少校和秘書迪安·圖德林剋的房間裏。這種大傢串通一氣的趨勢,應歸功於幹練的外交官鮑裏斯·卡科夫上校的巧妙安排。
   他們的話題自然而然地談到公司占有北極地區後所能得到的商業和實業的好處。簡·哈拉德教授問同僚中有誰去打聽過消息,大傢都承認與威廉·斯·福斯特接觸過。
   “但是,我失敗了,”埃裏剋·鮑爾德納剋說。
   “我也沒成功。”雅剋·詹森隨聲符道。
   迪安·圖德林剋答道:“我以唐蘭少校的名義去過高街商店,見過一個胖子,身着黑色衣服,頭戴一頂高高的帽子,一件白圍裙把他從脖子蓋到腳。當我嚮他詢問此事時,他回答說,‘南星’號輪船從新地滿載而歸,他可以為阿德裏內爾公司供應一大批鮮魚。”
   “哼!”總是持懷疑態度的荷屬印度前議員反駁說,“把錢扔進北冰洋,還不如買它一船鱈魚!”
   “問題不在這裏。”唐蘭少校用簡短而高傲的口氣說,“問題不是鱈魚,而是北極帽……”
   “美國很想把北極帽戴在頭上呢!”迪安·圖德林剋得意地一笑,覺得自己答得很妙。
   “那美國佬可要傷風感冒了。”卡科夫上校說得更俏皮。
   “問題不在這裏。”唐蘭少校站起來正色說道,“我不知鼻炎、感冒與我們的會議有什麽關係。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出自何種理由,北極實驗協會所代表的美國,諸位先生,請註意‘實驗’一詞,想要購買目前……,諸位先生,請註意‘目前’一詞,圍在北緯 84°綫以內的北極周圍四十萬零七千平方海裏的地區……”
   “我們知道,唐蘭少校。”簡·哈拉德當即駁道,“這我們大傢心裏都很清楚。我們所不明白的是,該公司如何從商業價值上開發那片陸地和海洋?如果那能被稱之為陸地和海洋的話。”
   “問題不在這裏。”唐蘭少校第三次回答,“一個國傢打算購買地球的一角,從地理位置看,該地似乎更應屬於英國……”
   “屬於。”卡科夫上校說。
   “屬於荷蘭。”雅剋·詹森說。
   “屬於瑞典—挪威。”簡·哈拉德說。
   “屬於丹麥。”埃裏剋·鮑爾德納剋說。
   五位代表激動起來,他們的談話險些變成了潑婦駡街。這時迪安·圖德林剋首次插話。
   他以和解的口氣說:“先生們,照我上司唐蘭少校喜歡的說法,問題不在這裏。既然業已决定出賣北極地區,那麽,它勢必屬於諸位所代表的出價最高的國傢。既然瑞典—挪威、、丹麥、荷蘭和英國給了代表金錢,那麽諸位組成一個聯合會不是更好嗎?聯合會可以擁有一大筆資金,使美國公司無法與之抗衡。”
   代表們面面相覷。這位迪安·圖德林剋還真有點鬼點子。一個聯合會……在當代,一切都講聯合,人們要聯合就像人們要呼吸、喝水、吃飯、睡覺一樣。無論上還是商業上,沒有比這個詞更時髦的了。
   不過,異議和解釋總是免不了的。雅剋·詹森表達了各位同事的情緒後問:
   “那以後呢?”
   是的,聯合會占有北極地區以後呢?
   “我看給英國!”少校僵硬地說。
   “!”上校緊皺着眉頭說。
   “荷蘭!”議員說。
   “當上帝把丹麥賜予丹麥人的時候……”埃裏剋·鮑爾德納指出。
   “對不起,”迪安·圖德林剋嚷道,“上帝衹賜過一個地方,那就是把蘇格蘭給了蘇格蘭人!”
   “你此話可有依據?”瑞典代表問。
   “詩人不是說過嗎?‘蘇格蘭主權神授’。”這愛開玩笑的傢夥偷天換日,把拉丁詩人維吉爾(公元前 70~19)第一首牧歌中第六行詩Deusnobishoecotiafecif(主權神授)中的 hoecotia 連讀成了 Ecotia(蘇格蘭。)大傢都笑了。衹有唐蘭少校例外。這一笑又一次緩和了氣氛,避免了爭吵。
   迪安·圖德林剋又說:
   “別吵,先生們!何必呢?還是搞我們的聯合會吧……”
   “那以後呢?”簡·哈拉德又問。
   “以後,”迪安·圖德林剋回答說,“那再簡單不過了。先生們,買到以後,北極地區的所有權或者歸大傢共有,或者按合理的價格把它轉給共同占有國中的某一個。但是我們的主要目的達到了,就是把美國代表排斥在外。”
   眼下這建議給人感覺不壞。不過,要不了多久,等到確定誰來占有這塊你爭我奪但卻沒有用處的地方的時候,代表們勢必又會大打出手。大傢知道,他們可都是體壯如牛的啊!不管怎麽說,精明的迪安·圖德林剋講的沒錯,美國與北極肯定無緣了。
   “我看這建議不賴。”埃裏剋·鮑爾德納剋說。
   “巧思。”卡科夫上校說。
   “妙想。”簡·哈拉德說。
   “狡猾。”雅剋·詹森說。
   “夠英國味!”唐蘭少校說。
   大傢口頭上恭維着,心裏卻在捉摸日後怎麽捉弄一下自己可敬的同僚。
   鮑裏斯·卡科夫又說:“先生們,那麽就一言為定,我們聯合起來,然後北極主權咱們傢傢有份。”
   就這樣說定了。
   還剩下一個問題:瞭解一下各國嚮代表們提供了多少錢,然後把錢加在一起。可以肯定,這筆錢的總數之大,是北極實驗協會的財力望塵莫及的。
   於是迪安·圖德林剋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確實是個問題。衆人都不吭氣了,誰也不想回答。打開錢包給別人看?把口袋裏的錢倒進聯合會的錢櫃?事先介紹一下每人打算投標多少錢?幹嘛這麽急嘛!倘若今後新的聯合會成員之間發生矛盾呢?倘若形勢迫使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爭鬥呢?倘若外交傢卡科夫對雅剋·詹森的花招惱火呢?倘若雅剋·詹森被埃裏剋·鮑爾德納剋的詭計所激怒呢?倘若埃裏剋·鮑爾德納剋對簡·哈拉德的狡猾不滿呢?倘若簡·哈拉德不支持唐蘭少校的傲慢的要求呢?倘若唐蘭少校本人對其他同僚搞陰謀呢?總之,說出自己有多少錢,那等於是把自己最隱秘的東西亮給了人傢。
   迪安·圖德林剋這一問雖說必要,但卻讓人難堪。回答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把錢數誇大,臨到付款時丟人現眼;一是把錢數大大縮小,使大聯合的建議化為泡影,變成一場笑話。
   荷屬印度前議員傾嚮於後一種想法。顯然,這傢夥在尋開心:
   “先生們,非常遺憾,我衹能為北極地區拿出五十裏剋斯達爾。”
   同僚們都學他的樣。
   “我呀,衹能拿出三十五盧布。”代表說。
   “我呀,衹能拿出二十剋羅諾爾。”瑞典—挪威代表說。
   “我呀,衹能拿出十五剋朗。”丹麥代表說。
   “那麽,”唐蘭少校答道,聲調裏帶着英國人慣有的傲慢,“是為了你們,我纔要北極的。先生們,英國衹能拿出一先令六便士!”
   古老歐洲代表們的會議就這樣滑稽地收場了。
首頁>> 文學>> 科幻小说>> · fán 'ěr Jules Verne   guó France   lán sān gòng guó   (1828niánèryuè8rì1905niánsānyuè24r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