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学家>> 阿·德·涅克拉索夫 阿德涅克拉 Idrisov   俄罗斯 Russia   苏联  
達爾文傳
  作者:A·涅剋拉索夫
  韋清豪 王問梅 孔令釗 譯
  李尊玉 韓 華 彭昌吾 譯
  作者的話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愛丁堡
  第三章 劍橋
  第四章 “貝格爾”號的邀請和準備啓程
  第五章 乘“貝格爾”號旅行的第一年
  第六章 乘“貝格爾”號旅行的第二年
  第七章 乘“貝格爾”號旅行的第三年和第四年
  第八章 從加拉帕戈斯群島經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到達英國
  第九章 返回英國的最初兩年。劍橋和倫敦
  第十章 在倫敦的四年。完婚。《珊瑚礁》。《一八四二年的自然選擇理論概要》
  第十一章 在唐恩的十二年
  第十二章 以後的四年。關於物種一書的準備工作。同華萊士的事件。《物種起源》的創作
  第十三章 《物種起源》一書問世。為捍衛達爾文主義而進行的尖銳鬥爭
  第十四章 達爾文的新著作:《蘭花的傳粉》、《同種花的不同形態》、《攀緣植物》、
  《動物和植物在傢養下的變異》。泛生論假說。繼續為達爾文主義而鬥爭
  第十五章 《人類的起源》一書問世
  第十六章 查理·達爾文的《感覺的表現》、《食蟲植物》、《蚯蚓》和晚年的其他著作
  第十七章 伊拉司馬斯·達爾文
  第十八章 查理·達爾文的最後十年和逝世
作者的話
  當有人提出要達爾文寫一份自傳時,達爾文作了一個著名的答復,他說:“我先是學習,爾後是環球旅行,然後又是學習,這就是我的自傳。”查理·達爾文這本傳記內容的安排就沒有超出這樣一個非常簡略的綱要範圍。所以,在傳記中敘述到達爾文乘“貝格爾”號旅行前生活的那一部分,就是要特別着重表現那些培養達爾文能去最有效地利用環球旅行的性格特點。
  乘“貝格爾”號作環球旅行(達爾文本人認為,這是達爾文傳的核心)應當予以特別詳細的反映。蘇聯讀者能從屢次翻譯過來的以及用通俗讀物形式寫出來的達爾文的《考察日記》中瞭解這次旅行,但在傳記中這次旅行不應衹是《日記》的簡單的縮寫或復述。這本書的有關章節,首先嚮讀者表明達爾文在長期的旅行中,孤身奮鬥,進行了艱苦卓絶的緊張勞動,而這種勞動同時又深深地滿足了他本人的志願。所以,對旅行不應從(象《日記》所提出的那樣)地理方面,而應從年代順序方面來加以描寫,並追溯他是如何從一個獵人,一個大自然的愛好者以及甲蟲和其他標本的收集者,逐漸培養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學者和深刻的觀察傢的,旅行中有哪些觀察和印象對於他的著名理論的創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這個任務就應確定:究竟從“貝格爾”號旅行中選擇哪些事實來作為寫傳記的材料。
  至於談到旅行後這段時期,那麽在傳記的這一部分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他的科學著作,即達爾文本人認為的“他一生中主要的樂趣和唯一的事業”。為此,本書作者當然應盡可能親自來分析達爾文的主要著作,以便把這些主要著作的基本內容和特點表達出來,哪怕是扼要地表達也好。
  首先,這是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達爾文本人所寫的著名的《考察日記》和《貝格爾號地質學》;然後就是《貝格爾號的動物學》,因為他參加了組織專傢們對旅行材料進行整理的工作,並且對專傢們的著作增補了一些動物學和生態學的註釋;最後就是他的關於蔓足目的專題巨著。
  當然,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別重大歷史意義的是《物種起源》。所以應當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和自然選擇理論的逐步發展過程。本文作者在專門著作中,力求用最好的表達形式提供達爾文研究有關《物種起源》和他的有關進化論思想的成長過程的重要事實與結論。如果在傳記中一定用另外某種形式表述這些事實和結論的話,那麽就意味着時常要捨棄最好的東西:把從自己的著作中引來的話加上引號是不合適的。所以不得不寫相應的章節,部分引文要大加壓縮,而且常常還要增補一些新的資料,因為這些新的資料在達爾文的詳細傳記中是很適宜的。
  《物種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因為《物種起源》的出版標志着十九世紀絶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物種起源》一出版,立即引起造化論者和具有目的論情緒的科學家們(而這些人卻是占絶大多數)對達爾文學說的猛烈攻擊,也引起維護達爾文主義的相應鬥爭,積極參加這一鬥爭的除達爾文本人外還有進步的博物學家;他們到處都成為達爾文學說的熱烈擁護者。我也為這一鬥爭專門寫了一本篇幅不大的通俗小册子《為捍衛達爾文主義而鬥爭》。而且在這本書中把以上談到的關於在該傳記中利用自己舊作的一切東西都附上了。不過在這裏應當補充的是,我在所提到的達爾文傳中稍微改變了自己的立場,因為對偉大的自然科學家的書信進行更為深刻的研究之後,我明白了我以前低估了達爾文作為這場鬥爭的積極領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我樂意認為,作為一個為達爾文主義而積極奮鬥的戰士的達爾文,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關於這一想法斯·爾·索博利在科學院出版的《達爾文全集》第三捲發表的那篇文章裏已經作了扼要的表達。而這一想法列·什·達維塔施維裏在引人入勝的弗·奧·科瓦列夫斯基傳中也說出來了。我在這本傳記中力圖表明,達爾文對鬥爭的某些突變是如何反應的,又是如何密切註視它們的,他怎樣對待他的學說的新擁護者,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竭力輓回由自己的擁護者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影響,他的新的著作的選題是由什麽來决定的,他的最初計劃怎樣發生變化,他的新作(特別是《人類的起源》)具有怎樣的性質和意義,以及達爾文的學說在他在世時是怎樣得到傳播和取得勝利,並且獲得公認的。
  我用了專門一章來論述查理的祖父伊拉司馬斯·達爾文。鑒於達爾文衹是在晚年纔關心祖父的傳記,並在剋勞斯的《伊拉司馬斯·達爾文》一文發表後而為該文的英文譯本寫了前言。我就把這一章作為倒數第二章收在書尾。我覺得,這樣讀者在祖孫二人的思想和著作的基礎上瞭解了一些具體材料之後,就會比較容易地作出判斷:祖父的思想和著作可能影響孫子。
  在編寫這部達爾文傳時,我很少利用現有的俄文和外文
  的達爾文傳。除了達爾文本人的著作和篇幅較短的《達爾文自傳》外,我利用來寫傳記的最主要材料無疑是達爾文書信集,這本書信集是由他本人的回憶來加以註釋、闡明和補充,並由他的兒子弗朗西斯·達爾文出版的。最初,弗朗西斯·達爾文出版了《達爾文生平及其書信集》三捲本,然後又增補了兩捲《書信續集》。所有這五捲為詳細瞭解偉大的博物學家的生平打下了基礎,而弗朗西斯所寫的評述的語氣十分平靜而又令人喜愛,這種語氣就使這些《生平及其書信集》的讀物成為達爾文一生的生動的編年史。他的遺孀埃瑪·達爾文滿意地重複了她的哥哥弗朗西斯·韋季武德的話:“好象聽到了查理的聲音和又看到他的面部表情”,她認為這是對這本書的高度的贊揚。當然,任何傳記都代替不了這些捲次,而特別珍視達爾文這個名字的蘇聯讀者,在盼望已久的包括書信在內的《達爾文全集》終於出版的時候,有可能看到達爾文的有血有肉的令人喜愛的形象,好象聽到他的聲音和看到他的面部表情。從另一方面來看,我當然註意到,達爾文的書信集出版者本人,即弗朗西斯·達爾文的見解和信念,有時不知不覺地損害了達爾文在學術上的形象。我確信,這種“分出莠草和麥子”的工作將由科學院出版的《達爾文生平及其書信集》評述者來完成。
  其他史料的意義就並不那麽大了。例如,達爾文的女兒亨裏埃塔出版的兩捲對達爾文的妻子、家庭和親屬的生平的敘述要比直接論及達爾文本人多得多。我之所以利用這本書,僅僅是為了研究有關他結婚、患病和逝世的情況。
  當然,我還利用了達爾文在“貝格爾”號上所寫的、並由他的孫女諾拉·巴爾勞在一九三三年發表的《航海日記》,同時也利用了由諾拉·巴爾勞在一九三五年發表的達爾文出色的筆記(關於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動物學)。
   阿·德·涅剋拉索夫
第一章 童年
  我生來就是一個博物學家。
  ——查理·達爾文
  在距離倫敦二百二十公裏、距離西海岸約一百公裏的地方,有一座英國的古城施魯斯伯裏。彎彎麯麯的塞文河在這裏轉了個急彎,把一個由小山形成的半島圍了起來,河彎的直徑有幾公裏。這個城市很早就在這個河彎裏發展起來,城市的街道逐漸往小山的頂端擴展。塞文河大橋把施魯斯伯裏與城的四郊聯結起來。從市裏往西北方向走去,通過威爾士大橋,沿着塞文河岸再走半公裏,在弗蘭科爾區就可以看見施魯斯伯裏的近郊以及座落在塞文河岸的懸岩峭壁之上的一座三層紅磚樓房。這座樓房是羅伯特·瓦爾寧·達爾文醫生在一八○○年建成的。醫生的第五個孩子,即後來的偉大博物學家查理·達爾文,於一八○九年二月十二日就誕生在這座樓房裏。
  樓房的所在地叫“山丘”(芒特)。樓房的旁邊有一個花園,花園裏種有供觀賞的植物和果樹。有一條小路穿過峭壁,在這條叫作“醫生路”的旁邊長着一棵慄樹,樹枝相互平行地彎麯着。這是查理小時候喜愛的一棵樹,他和他的妹妹凱瑟琳在樹上都有自己的特殊“座位”。靠近樓房有一個非常好看的暖花房。
  羅伯特·瓦爾寧·達爾文醫生是一個身材魁梧的人,身高一米八八,很胖,體重約有一百六十公斤。羅伯特·達爾文作為一個醫生享有很高的聲望。他對人的關心,他那博得人們信任的本領和他那高度敏銳的觀察力(這使他總是能夠預先準確地說出病的發展經過)——這一切對他的成功都起了促進作用。他在二十一歲(這時他在萊丁大學獲得了醫學博士的學位)以前就開始行醫了,在施魯斯伯裏剛行醫半年就診治了四五十個病人。這樣,他一開始行醫就能夠完全靠自己收入為生,而不需要父親的資助。他很能博得人們的信任,所以許多病人往往不衹是嚮他訴說自己的健康狀況,而且還把自己的憂慮和不幸講給他聽。查理·達爾文說他父親是“人們當中最聰明的人”,他對父親無限信賴。達爾文在回憶父親時,常常列舉幾件描述這位醫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的趣事。例如,查理聽父親說,有一些到他這裏來就醫的婦女總是哭哭啼啼,使他感到難受。這位醫生很快就發現,愈是請她們不要哭,她們哭得愈厲害。因此,後來他就鼓勵她們哭,說這能使她們感到痛快,這樣一來他就得到了相反的結果:啼哭停止了,於是他就可以聽她們述病,然後進行診斷。
  醫生與他父親的朋友老喬賽亞·韋季武德(他是著名的英國“韋季武德”美術瓷器廠的創辦人)的女兒蘇桑娜結了婚。在查理八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正如他自己所說:“除了她臨終時睡的床、黑絲絨長衣和結構奇特的針綫桌之外,我幾乎記不起關於她的任何事情了。”除了查理,傢中還有他的大哥伊拉司馬斯和四個姐妹。在他們中間,他同比他大六歲的蘇桑娜和醫生最小的女兒凱瑟琳最親近。
  母親去世那年(一八一七年),查理開始進凱斯先生的學校學習,他在學習上趕不上小妹妹凱瑟琳。不過他卻有另外一些興趣,即在搜集方面的興趣:他收集礦物、貝殼、硬幣和圖章。應當指出,在家庭成員中衹有他特別愛好收集,——他的哥哥和四個姐妹都不進行收集。就在這時他已經對自然史産生了興趣,他竭力要弄清楚各種植物的名稱。在他童年時代所表現出來的另一個特點也是很有趣的,這就是他喜歡長時間地單獨散步,散步時他總是專心緻志地進行思考,有一次他在走過施魯斯伯裏的舊城堡旁的一條小道時,由於衹顧思考,就從七、八英尺高的地方失足跌了下去。他喜歡釣魚,常常拿着釣魚竿接連幾個小時坐在塘邊或河邊。他在搜集鳥蛋時,從每個鳥窩裏他衹拿走一個鳥蛋,從不多拿一個。每當他想起他在幼小的時候曾經無緣無故地揍了小狗一頓這件事時,他一生都感到內疚。
  第二年,即一八一八年,查理被送進別特列爾博士主辦的一所舊式學校學習,在這裏他學了七年。他是個寄宿生,但是他卻常常在校方每天兩次點名之間的那一長空當裏跑回傢去,因為他在傢裏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他在傢總要呆到最後一分鐘纔離去。為了不遲到,他衹得拼命跑步去學校。
  校長別特列爾先生是利奇菲爾德大教堂的神父,還在劍橋大學學習時,他就因自己寫的希臘頌詩得過兩枚奬章。無怪乎學校所進行的是一種嚴格的古典教學,學校對作詩特別重視。達爾文雖然沒有作詩的才能,但是他收集了大量舊詩,並加以剪裁,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也就能夠很容易地作出任何題目的詩篇來。
  學校裏學的是古文,讀的是古羅馬人和希臘人的著作,並且還要背誦。背誦對達爾文來說是很容易的,但兩天以後他就把所背會的東西同樣容易地忘掉了。衹有賀拉斯的某些詩篇使他得到唯一真正的快樂。學校還講授古代史和地理,這兩門課講授得都很扼要。
  達爾文對別特列爾的這所學校十分反感。在這所學校裏,他是一名中等生,可能還是一名落後生,所以他認為在這所學校的那段時間是一個“空白”。
  但是,達爾文卻有各種各樣的校外興趣。例如,他曾跟一位家庭教師學習歐幾裏得幾何,當他瞭解了對定理的一些明確的論證方法時,他就感到非常滿意。當有人嚮他說明如何使用晴雨表上的遊標時,這也使他感到非常高興。
  不過,他做的主要事情還是搜集。他一面照舊收集礦石,一面努力設法找到一些有新的名稱的新礦石。他還收集各種昆蟲,他在十歲時就對地方動物志相當熟悉,而讀了鳥類學方面的書籍之後,就開始對鳥類習性進行觀察,並作出各種標記。他在這樣小的年紀就十分喜歡“在颳風天的傍晚沿着海濱散步,觀賞那些沿着奇怪而又錯誤的路綫飛回傢去的海鷗和鸕鶿。”
  在查理快要畢業時,他的哥哥伊拉司馬斯對化學發生了興趣,並在一個棚子裏搞起了一個小試驗室。查理經常幫助他,並且認真地讀了幾本化學方面的書籍。當他在實踐中瞭解到了試驗方法的奧妙之後,便對化學入了迷。但是別特列爾的學校反對他從事這一工作:別特列爾博士曾當衆斥責他白白地浪費時間,而同學們則給他起了個“瓦斯”外號。
  在畢業前不久,查理又迷上了打獵。在他十五歲時,他曾去探望住在伯明翰附近的薩繆埃利的姑父哥爾頓(他的妻子是他父親的妹妹),姑父常帶着他這個侄子去打獵,並給了他一支獵槍。當他們打獵歸來時,姑父開玩笑地對他說:“鳥兒正站在樹上笑你哩。”查理也笑了起來,可是這個玩笑刺傷了他。不久哥爾頓來到芒特,查理把他叫到花園裏,以勝利的姿態表演給姑父看,他是怎樣射中拋到空中的手套的。
  至於談到他當時的文學興趣,正如他後來所回憶的那樣,他常常坐在學校深深的窗戶洞裏入迷地閱讀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他還閱讀詩人湯姆遜的《四季》詩以及剛剛出版的拜倫和華爾德·司各特的長詩。
  當他對詩歌失去興趣而感到不快時,就騎馬到城外郊遊,這使他有機會欣賞大自然的風景,這種娛樂他一直保持到晚年。
  還有一個特點應該指出:看來在當時達爾文就具有一種溫和可親的、善於交際的性格。他在同學當中有許多朋友,他對他們非常留戀,非常熱愛。
首頁>> >>>> 科学家>> 阿·德·涅克拉索夫 阿德涅克拉 Idrisov   俄罗斯 Russia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