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顧問巴V.D的私人札記
我的學生和係裏的同事們真是一番好意:這些語文學家們為祝賀我六十歲生日和在大學執教二十年獻給了我這本裝幀精美的紀念文集,這第一本是他們隆重地轉交給我的。它簡直就是一部傳記;哪怕一篇小文章,一篇祝辭,甚至一篇微不足道的、發表一在不知哪本學術年鑒上的評論文章都不缺,這些東西恐怕連勤奮的傳記作傢都不會從故紙堆裏撿出來—一我全部的經歷,清清爽爽,一級一級的,就像打掃得幹幹淨淨的樓梯,一直延伸到現在這一刻——一真的,如果我對這麽動人的徹底性還不感到高興的話,那我就真是不知好歹了。一些連我自己都認為已經散失的東西,又整整齊齊、條理分明地重現在這幅畫像裏:不,我不能否認,我這個老人看到這本書驕傲得就像小學生第一次看到老師的評語證實了他的科學能力和志嚮一樣。
但是,當我翻看這二百張勤奮凝成的書頁,正視着我的思想的鏡像時,我不禁笑了。這真是我的一生嗎?我的生活真是在目標堅定的麯麯折折之中從第一刻起走到今天這一刻的嗎?就像傳記作傢從紙堆裏整理出來的這種樣子?我感覺就像第~次從留聲機裏聽到自己的聲音一樣:一開始我根本沒有辨出它;這顯然是我的聲音,但是別人聽到的那種聲音,不是我自己仿佛通過我的血液,在我的存在的內核裏聽到的聲音。我一生都致力於通過作傢的作品來描繪他們的形象,抽取當時社會精神架構的本質,到頭來卻通過親身經歷體驗到,每個命運的真正的本質核心就像一個生發所有生命的可塑的細胞一樣,是永遠也窺不透的。我們經歷無數的分分秒秒,但總是衹有一秒,唯一的一秒使我們整個的內心世界沸騰。在這一秒鐘裏(司湯達曾描寫過它),心中那朵用各種汁液澆灌的花朵在剎那間結晶,這一秒鐘是有魔力的一秒鐘,就像生育的那一秒鐘,像它一樣深藏在自己身體溫暖的內部,看不見,摸不着,感覺不到,像是唯一經歷的秘密。沒有哪種思想的代數學可以算出它,沒有哪種預感的煉丹術可以猜出它,即使自己的感覺也很少抓住它。
對我思想過程中最隱秘的部分,這本書一無所知,因此我不禁笑了。書裏面的一切都符合事實——一隻是缺少最本質的部分。它衹描寫我,但並沒有表明我。它衹是談及我,卻沒有揭示我。這個精。已湊集的名單包括兩百個名字——一卻缺少了那一個,那個産生所有創造性衝動的名字,那個男人的名字,他决定了我的命運,現在又用雙重的威力將我喚回我的青春年華。所有的人都提及了,衹是沒有提到他,他賦予了我語言,賦予了我講話的靈感,我突然覺得這種怯懦的隱瞞是一種罪過。整整一生我都在為人畫像,為了目前的感覺喚回數百年前的人物,但恰恰這個最貼近我的人,我卻一次都不曾想到他:所以我要像在荷馬時代一樣.給他,這可愛的影於喝自己的血,讓他重新跟我交談,讓他這個早就老去的人來到我這個正在老去的人身邊。我要在那些公之於衆的書頁中加上隱瞞的一頁,在這本淵博的書中加入感情的表白,為了他給我自己講述我的青春歲月的真實故事。
在我開始之前,我再一次翻起那本試圖描述我一生的書。我不禁再一次笑了。他們選擇了錯誤的進站口,怎麽可能接近我本質的真正內部?他們的第一步就走錯了!一個對我很友善的中學同學,現在也做了樞密顧問,在書裏鬍謅道:在中學時,我對社會科學的熱愛就使我在同學之中顯得出衆。記錯了,親愛的樞密顧問。對我來說,所有人文的東西都是難以忍受、讓人咬牙切齒、火冒三大的強製。正是因為我是一個北德小城小學校長的兒子,從自己傢中就看到人們把學問總是看作糊口的管生,為此從樓年過我就憎恨所有的文學;大自然遵照它的神秘使命保留有創造性的東西,總是賦予那個孩子諷刺和嘲弄來反對父親的傾嚮。
它想要的不是優哉遊哉、軟弱無力的繼承人,木要一代又一代簡單的延續;它總是在同類之間製造敵對,在艱難的、但頗有收穫的彎路之後纔允許後輩走上父輩的道路。衹因為我父親把科學說得很神聖,我的自我判斷就覺得,科學不過是利用概念的冥思苦想,因為他總把經典作傢贊為典範,我就覺得他們一股道學氣,面目可惜。被書本包圍着的我蔑視書,總是被父親催逼着接近思想,我就憎恨任何以文字形式流傳下來的知識,因此我衹吃力地念到高中畢業,堅决拒絶上大學深造也就不足為怪了。我當時想當軍官、水手或工程師,事實上,並沒有強迫性的傾嚮要我從事這些職業中的任何一個。僅僅是對紙,對科學的說教的反感使我想要實際行動而不是學術。但我父親對~切與大學有關的東西卻懷着狂熱的敬畏,堅持要我接受大學教育。我沒能如願,衹讓他作出讓步,我可以不選古典語文學而選英國語文學(我最終帶着隱秘的私心接受了這個兩全之策,我以為瞭解了這種航海語言,就可以更容易地開始無限渴望的海員生涯了)。
那份履歷中再沒有比下面這樣友好的評語更不正確的了:我在柏林的第一個學期由於言行可嘉的教授們的引導獲得了語文學的基礎知識——我那時猛烈噴發自由的,哪裏知道什麽上課和老師!頭一次在大學教室的短暫停留,那污濁的空氣,布道似的單調而又傲慢的講座就使我昏昏欲睡,我得費很大力氣才能不把頭放在課桌上睡着——我本以為已經幸運地擺脫了小學,以及它的教室、過高的講臺和吹毛求疵的咬文嚼字,但這裏簡直踉小學一樣。破舊的備課本裏的詞句均勻地流進厚重的空氣,細如貌粉,好像沙子流出樞密顧問薄薄的、張開的嘴唇。在小學時,我就曾懷疑自己闖入了一間思想的停屍房,在那裏冷漠的手把死去的思想割來劃去,肆意擺弄,現在這種模得着的懷疑又在這間早已陳舊的亞歷山大式的作坊裏可怕地起死回生了。
我從那難以忍受的課堂裏走出來,踏上城市的街道,那種自衛的本能一下子變得如此強烈。那時的柏林,驚詫於自己的繁榮,充滿忽如其來的陽剛之氣,從所有的石頭和街道裏噴射着電力,不可抗拒地強加給每個激烈搏動的速度,我自己剛剛發現的陽剛之氣所産生的幻象和貪得無厭的柏林何其相似。城市和我都突然衝出了新教徒式循規蹈矩的、小市民氣的樊籠,急匆匆陷入新的力量和機遇的狂喜之中—一城市和我這個毛頭小夥兒都由於焦躁不安,像直流發電機一樣震顫不已。我從沒有像那時那樣理解和喜愛柏林,在這擁擠的、溫暖的人類蜂房裏,我的每個細胞都渴望突然膨脹,每個強烈的青春躁動,除了在這個熱力四射的巨婦的顫動的懷裏,“在這個焦躁的、作溢着力的城市裏,還有哪裏可以發泄呢!她一下了把我拽過去,我投入她的懷抱,進入她的血管,我的好奇匆匆地盤上她的整個石質的、但溫熱的軀體——從早到晚我都在街頭浪蕩,在湖邊追巡,搜尋着她的藏身之所:真的,我真是着了迷,不顧學業,而投入到這種生動、有趣、富有冒險性的偵察之中。但在這種過激的行為中,我當然衹聽從我的天性的一個特性:從童年起我就不能一心多用,我對其他任何活動總是一下子變得無知無覺;不論何時何地我衹有這種單綫推進的活力,直到今天我在工作中仍是瘋狂地咬住一個問題不放,不嘗到它最後一點骨髓的味道絶不罷休。
那時,在柏林的那種自由感成了一種如此強烈的迷醉,使我不能忍受哪怕課堂上偶爾的小測驗,甚至我自己房間的局圍:一切不帶冒險性質的東西在我看來都是浪費時光。這個乳臭未幹、剛剛被卸下籠頭的外地小夥子,現在強製地給自己套上籠頭,要當真正的男子漢:
我在一個大學生社團裏聽上幾句,給我.(本來羞怯)的天性找一些盈浪的、有活力的、放蕩的東西,還沒有練習一個星期,就開始戲弄大城市的人和大德國人了。我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學會了在咖啡廳的角落裏消磨時光,成了泡咖啡廳的真正的光榮勇士。在陽剛的這一章中當然也有女人——或者不如說娘兒們,就像我們大學生中傲慢的叫法。幹這種事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是一個相貌堂堂的年輕人,身材修長,面頰上還帶着新從海上帶來的古代銅像一樣的顔色,動作像體操運動員一樣靈活,比起那些蒼白的、被室內的空氣像鮮魚一樣風幹了的、穿着漂亮的年輕店員——他們跟我一樣每個星期天都在哈倫湖和昏德凱勒的舞廳裏尋找獵物—一我總能輕易得手。一會兒是一個長着麥草一樣金發、皮膚雪白的來自麥剋倫堡的使女,就在她回傢休假之前,剛剛跳完了舞,就被拖進了我的房間;一會兒是一個好動的、來自波茲南的小個兒猶太女人,是在蒂茨附近賣長襪的——大部分是便宜的獵物,輕易地到手又很快地轉手給同學們了。但在這種輕鬆得出奇的獲取中,這個昨天還畏畏縮縮的中學生總感到一種令人陶醉的驚詫。這些輕易的成功助長了我的魯莽,漸漸地,我把街道僅僅看成這種完全不加選擇的,衹是更需運動的冒險的狩獵場。有一次,我追逐一個漂亮姑娘來到菩提樹下大街——真是湊巧,經過大學門前,一想到我已經好長時間沒有跨過這令人起敬的門檻了,我不禁大笑起來。我跟一個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傲慢地走了進去;我們衹把門推開~點,看到(這效果無比可笑)一百五十個趴在桌子上寫寫畫畫的人,仿佛在跟着一個狂熱的“白鬍子”祈禱。我重又把門關上,讓那污濁的、滔滔不絶的小溪漫過勤奮學生的雙肩,傲慢地與那個夥伴一起走了出來,回到陽光明媚的林蔭道上。有時我不禁想,再沒有哪個年輕人比我在那幾個月裏更愚蠢地虛擲時光了,我沒讀過一本書,肯定沒說過一句正經話,沒進行過真正的思考——我本能地回避一切高雅的社交活動,衹是為了讓已經虛弱的身體更強烈地感受到新鮮的、一直被禁止的東西的浸債。現在這種自作自受、浪費時光的作踐或許是每個強壯的、思想被解除禁煙的青年人的特徵——但我特別的癡迷卻使這種懶散放蕩變得危險,如果不是一個偶然扼製了這種內心的墮落,我一定會變得吊兒郎當或至少墮入一種感情的麻木之中。
這個偶然——今天我感激地稱它為一個幸運的偶然——就是我父親意外地被召到柏林參加一個為期一天的校長會議。作為職業教育傢地利用這個機會,對我的所作所為來了一個突擊檢查,給還蒙在鼓裏的我來一個驚訝。他的這次突襲獲得成功。像往常~樣,晚間,在我位於柏林北部的房租低廉的學生宿舍裏——房門對着隔着布簾子的女房東的廚房——
一個姑娘正對我作最親密的拜訪。這時響起了敲門聲。我以為是一個同學,就不情願地嘟嘟響吹地答道:“我現在不能跟你說話。”但在一個短暫的;同歇之後敲門聲又響了起來,一次、兩次,然後帶着聽得出來的不耐煩又敲了第三次。我氣衝衝地套上褲子,想把這個討厭的打擾者徹底打發掉,就這樣,我半敞着懷,耷拉着褲子的吊帶,赤着腳,拉開了;*,我一下子就像太陽穴上挨了一拳.在前廳的昏暗之中認出了父親的身影。在黑影中,我從他的臉上幾乎衹能看到眼鏡片在反光。但這個輪廓就足以使我已到口邊的話像一個尖硬的魚刺一樣長在喉嚨裏:我一時驚呆了。然後我不得不懇求他——可怕的時刻——到廚房裏等幾分鐘,讓我把房間整理一下。正如所說的那樣,我看不見他的臉,但我感覺到他明白了。他沉默着,剋製着自己,沒有與我握手,帶着厭惡的表情走到廚房簾子後面,這些使我感覺到他已經明白了一切。在廚房裏,這個老人不得不站在冒着咖啡和蘿蔔氣味的鐵爐子前等了十分鐘,對他對我都很屈辱的十分鐘,直到我把那個姑娘攆下床穿上衣服,從這個不情願地偷聽的人身邊溜出房間。他一定聽見了她的腳步聲,她快步溜走時帶動的氣流把布簾的沼相高高掀起。
但我仍然不能把這個老人從那個屈辱的藏身之地喚出來:床上明顯的凌亂,得首先清理一下。
然後我纔——我一生中還從來沒有這樣羞愧過——來到他面前。
我父親在這尷尬的時候很鎮靜,直到今天我內心都因此對他充滿感激。每當我回憶起這個早已謝世的人,我總不願從學生的角度去看他,不願把他衹當成改錯機器,當成一味吹毛求疵的學究去蔑視他,我總是回想起他在這最有人情味的時刻的形象,在這一時刻,這個老人充滿厭惡卻又剋製着自己,一言不發地走進我悶熱的房間。他把帽子和手套拿在手裏,不自覺地想放下它們,但又突然露出一種惡心的表情,好像不願讓他身體的任何部分與這污穢的地方發生接觸。我給他搬來一把椅子請他坐下;他沒有做聲,僅僅做了一個輕衊的動作,表示他不願與這個房間裏的任何東西發生聯繫。
他冷冰冰地背着身站了幾秒鐘以後,終於把眼鏡取下,不厭其煩地擦着,我知道,這對他來說意味着尷尬;我不會忘記,老人重新戴上眼鏡的時候怎樣用手背抹了一下眼睛。在我面前他覺得羞愧,在他面前我也感到羞愧,兩人都找不到話說。我暗自擔心,他會開始一場計D話,用那種我從小學起就憎恨、嘲諷的帶喉音的聲調開始討好式的談心。但是——一今天我還在為此感激他—一老人沉默着,避免看我。終於,他走到放着我的課本的搖搖晃晃的書架那兒,翻開那些書—一他看了第一眼就已經確定,這些書大部分都沒有碰過。“你的課堂筆記,”這個命令是他的第一句話。我哆哆嚷嘻地把本子遞給他,還記得那些速寫的記錄衹有僅僅一堂課的內容。他極快地翻閱了兩頁,不帶一絲激動的跡象,把本子放到了桌子上。然後他拉過一把椅子,坐下,嚴肅地。不帶任何責備地看着我,問道:“現在,你對這一切怎麽想?該怎麽辦?”
這個平靜的問題將我擊倒在地,我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他要是駡我,我就可以驕橫地大發雷霆,他要是語重心長地告誡我,我就可以嘲諷他。但這個實實在在的問題使我的頑固繳了械:這個嚴肅的問題要求嚴肅對待,它無奈的平靜要求我尊重它,心甘情願地解决它。
我當時回答了什麽,現在我幾乎不敢回想,還有緊接着的整個的談話,我今天仍不願寫下來:
有一種突然的震動,一種人心的狂瀾,重述可能聽起來會有些感傷,某些話無比真實,是一些衹能在私下交談的話,是從不期而來的感情騷動中衝出來的。這是我那時和父親進行的唯—一次真正的談話,我毫不猶豫地甘受屈辱,把所有的决定權都交在他的手上,而他衹是嚮我建議,離開柏林,下個學期到一個小的大學學習,他確信,他用近乎安慰的口吻說道,我會從現在起盡力把失去的東西彌補回來。他的信賴使我震撼,在這一瞬間,我感到我年輕時對這個拘泥於冰冷的形式的老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那麽不公正。為了不讓熱淚奪眶而出,我不得不緊咬着嘴唇。他也一定有着同樣的感受,因為他突然嚮我伸出手,顫抖着握了一下我的手,匆匆地走了出去。我不敢跟着他,不安而又迷們地呆立在那裏,用手絹拭掉嘴唇上的血:
為了戰勝我的感情,我把牙深深地咬進了嘴唇裏。這是我這個十九歲的人所受的第一次震動—一它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我在三個月中用幼稚的男子漢風度、大學生派頭和自負搭起來的紙牌房子摧毀。我的意志受到了挑戰,我覺得自己足夠堅強,可以放棄所有低級的享受,我急不可耐地想在思想領域嘗試一下曾被浪費的力量,於是産生了對嚴肅、清醒、馴服和嚴格的貪婪欲望,這段時間我像個苦行僧一樣投身到學習之中,當然對科學之中等待我的迷醉還一無所知,更沒想到,在更高級的精神世界中也給狂熱的人準備好了艱難和險阻。
我在父親的同意下,為第二個學期選擇了一個位於德國中部的外省小城。它在學術上遠播的聲望和大學周圍七零八落的房子極不協調。我把行李先放在車站上,然後沒費什麽周折就從那兒一路打聽到了學校,在這座古老的、寬敞的建築裏我馬上感覺到,在這兒,一個小團體結合在一起不知要比在柏林那個“鴿棚”裏快多少倍。不到兩個鐘頭我就辦好了註册手續,拜訪了大部分教授,衹有我的教授——英語語文學的老師我還不能馬上見到他,但人們指點我說,我可以在下午四點左右的討論課上見到他。
我被急不可耐的心情驅使着,一個小時也不願浪費,像從前逃避科學一樣,同樣熱情地嚮科學進軍,我匆匆地繞着這個比柏林更麻醉沉睡的小城走了一圈以後,四點鐘準時到了指定地點。校役給我指了教室的門。我敲了敲,仿佛聽到裏面有聲音答應,我就走了進去。
但我聽錯了。沒人讓我進去,我聽到的模糊的聲音,衹是教授為有力地表達提高了的聲音。大約二十多個學生緊緊地圍着他站成一圈,他顯然正在做即興的講演。由於誤所沒被允許就進來了,我感到不好意思,想要輕輕地退出去,但又怕反而因此引人註意,因為直到現在還沒有那個聽衆發覺我。我於是站在門邊,不由自主地聽了起來。
這個講演顯然是由~個課堂討論或一個辯論自發形成的,至少老師和他的學生們鬆散的、完全偶然的位置就表明了這一點:他並不是遠遠地坐在椅子上講授,而是把腿無拘無束地斜跨在一張桌子上,年輕人圍繞着他,姿勢都很隨便,衹是興味盎然的傾聽纔把這本來漫不經心的組合固定成雕塑似的狀態。可以看出,他們一定是正站在一起談着,這時老師突然坐在桌子上,從較高的位置像用套索一樣用話語把他們引到自己身邊,把他們固定在現在的位置上。衹過了幾分鐘,我自己就忘記了我是一個不速之客,感到他講話的強大吸引力正神奇地發揮作用;不知不覺地我走近前去,看到他的手勢奇怪的一比一劃,當一句話氣勢凌人地脫口而出,這雙手就會像翅膀一樣張開,一聳一聳地嚮上,然後漸漸地像指揮傢平靜的手勢那樣富有音樂性地劃動着落下。講話越來越熱烈,而那個興致高昂的人,就像跨在飛馳的馬背上,有節奏地在堅硬的桌子上起伏,急馳進狂風驟雨般飛揚的思緒。
我從不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聽過這樣讓人如癡如醉、熱情激烈的講演。這種出乎意料的東西一下子把我拉嚮前去,我不知不覺地走過去,像催眠似地被一種比好奇更強大的力牽弓喀,邁着夢遊者那種軟綿綿的步子,被拉進了圍得緊緊的圈子裏:不知怎地我一下子就站在裏邊了,站在其他人中間,離他衹有一尺遠,那些人也同樣很入迷,不會發覺我或其他什麽東西。我匯入語流之中,隨波漂流,不知源頭;大概是一個學生把莎士比亞比作曇花一現,桌子上的那個人卻力圖表明:莎士比亞不過是所有表述中最強有力的,是整個一代人的心聲,是的時代的感性的表白。他很簡潔地描述了一下莢國的那個可怕的時代,那唯一心醉神迷的一刻,這一刻在每個民族的生活中,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出其不意地開始,集結了各種力量,匯成一股吹嚮永恆的狂越。突然地球變得廣阔了,一個新的大陸被發現了,所有舊勢力中最陳舊的勢力—一羅馬教皇的統治也行將毀滅,自從風浪摧毀了西班牙的艦隊後,海洋也屬於他們了,在海洋的那邊,新的機遇在呼喚,世界變得寬廣了,心靈不自覺地也渴望像世界一樣——一它也要廣阔,也要感受善和惡的極端;它要發現。占有,像那些徵服者一樣,它需要一種新的語言,一種新的力量。一夜之間,操這種語言的人成了詩人,在一個世紀裏出現了五十個、一百個這樣的人,他們這些狂放不羈的傢夥,不像御用的小文人一樣,侍弄着自己面前的風景如畫的小庭園,把一段精美的神話寫成詩句——他們攻占了劇場,在原本衹表演鬥獸和血腥劇目的簡陋的木板戲臺上拉開了戰場,他們的作品中仍然有對血的渴望,他們的戲劇本身就像一臺巨大的馬戲,戲中瘋狂的感情像猛獸饑腸股輛地互相襲擊。這些無拘無束的、充滿的心盡情地發泄,一個比一個更粗野,感情更充沛,一切都可以描寫,一切都允許:血案、謀殺、不軌行徑、犯罪,所有人性的東西摻雜混合在一起,忘情地狂歡;
就像先前饑餓的猛獸出了牢籠,現在狂熱的吼叫着,危險地跳上木頭搭建的舞臺。唯一的一次感情爆發像爆竹一樣炸開了,持續了五十年,像一次大咯血,一次,一次極端的放縱,扭轉、撕碎了整個乾坤:在這場力的狂歡中人們幾乎聽不到個人的聲音,看不到個人的形象。每個人都嚮別人挑戰,每個人都從別人那裏學習、剽竊,每個人都力爭超過別人,勝過別人,但所有人都是這唯一的一次狂歡的精神鬥士,是被鬆開鎖鏈的奴隸,被時代的天才鞭策嚮前。他們被從破敗黑暗的郊野小屋裏,被從宮殿裏喚出來,本·瓊森,泥瓦匠的孫子;馬海,鞋匠的兒子;馬辛傑,男僕的後代;菲力普·錫德尼,富有而博學的大臣,但激烈的騷動把所有的人攙和在一起;今天他們被贊頌,明天他們就一命嗚呼,基德,海伍德,歷盡艱辛,像斯賓塞那樣餓死在國王大道街頭,所有的都不是規矩的市民,有好鬥分子、拉皮條的、喜劇演員、騙子,但他們是詩人、詩人、詩人!莎士比亞不過是他們的中堅:時代的寵兒,但是人們根本沒有時間把他區別對待,騷動席捲而來,作品不斷涌現,一浪高過一浪。突然,這壯麗的人性的噴發就像它的産生那樣,顫慄着,節節地崩潰了,戲收場了,美國精疲力竭了,以後幾百年泰晤士河的濕涼的灰霧籠罩着思想:在僅有的一次衝鋒中整整一代人遍歷了的所有跌宕起伏,那滿溢的、狂躁的靈魂猛烈地衝出胸膛——現在這個國傢躺在那裏,心疲神倦,精疲力竭;一個吹毛求疵的清教主義關閉了劇院,鎖起了熱情的言論,在最高人性表示過所有時代最狂熱的懺悔的地方,在燃燒的一代人經歷了數十代人命運的地方,聖經重新獲得了發言權,像神一樣的發言權。
我的學生和係裏的同事們真是一番好意:這些語文學家們為祝賀我六十歲生日和在大學執教二十年獻給了我這本裝幀精美的紀念文集,這第一本是他們隆重地轉交給我的。它簡直就是一部傳記;哪怕一篇小文章,一篇祝辭,甚至一篇微不足道的、發表一在不知哪本學術年鑒上的評論文章都不缺,這些東西恐怕連勤奮的傳記作傢都不會從故紙堆裏撿出來—一我全部的經歷,清清爽爽,一級一級的,就像打掃得幹幹淨淨的樓梯,一直延伸到現在這一刻——一真的,如果我對這麽動人的徹底性還不感到高興的話,那我就真是不知好歹了。一些連我自己都認為已經散失的東西,又整整齊齊、條理分明地重現在這幅畫像裏:不,我不能否認,我這個老人看到這本書驕傲得就像小學生第一次看到老師的評語證實了他的科學能力和志嚮一樣。
但是,當我翻看這二百張勤奮凝成的書頁,正視着我的思想的鏡像時,我不禁笑了。這真是我的一生嗎?我的生活真是在目標堅定的麯麯折折之中從第一刻起走到今天這一刻的嗎?就像傳記作傢從紙堆裏整理出來的這種樣子?我感覺就像第~次從留聲機裏聽到自己的聲音一樣:一開始我根本沒有辨出它;這顯然是我的聲音,但是別人聽到的那種聲音,不是我自己仿佛通過我的血液,在我的存在的內核裏聽到的聲音。我一生都致力於通過作傢的作品來描繪他們的形象,抽取當時社會精神架構的本質,到頭來卻通過親身經歷體驗到,每個命運的真正的本質核心就像一個生發所有生命的可塑的細胞一樣,是永遠也窺不透的。我們經歷無數的分分秒秒,但總是衹有一秒,唯一的一秒使我們整個的內心世界沸騰。在這一秒鐘裏(司湯達曾描寫過它),心中那朵用各種汁液澆灌的花朵在剎那間結晶,這一秒鐘是有魔力的一秒鐘,就像生育的那一秒鐘,像它一樣深藏在自己身體溫暖的內部,看不見,摸不着,感覺不到,像是唯一經歷的秘密。沒有哪種思想的代數學可以算出它,沒有哪種預感的煉丹術可以猜出它,即使自己的感覺也很少抓住它。
對我思想過程中最隱秘的部分,這本書一無所知,因此我不禁笑了。書裏面的一切都符合事實——一隻是缺少最本質的部分。它衹描寫我,但並沒有表明我。它衹是談及我,卻沒有揭示我。這個精。已湊集的名單包括兩百個名字——一卻缺少了那一個,那個産生所有創造性衝動的名字,那個男人的名字,他决定了我的命運,現在又用雙重的威力將我喚回我的青春年華。所有的人都提及了,衹是沒有提到他,他賦予了我語言,賦予了我講話的靈感,我突然覺得這種怯懦的隱瞞是一種罪過。整整一生我都在為人畫像,為了目前的感覺喚回數百年前的人物,但恰恰這個最貼近我的人,我卻一次都不曾想到他:所以我要像在荷馬時代一樣.給他,這可愛的影於喝自己的血,讓他重新跟我交談,讓他這個早就老去的人來到我這個正在老去的人身邊。我要在那些公之於衆的書頁中加上隱瞞的一頁,在這本淵博的書中加入感情的表白,為了他給我自己講述我的青春歲月的真實故事。
在我開始之前,我再一次翻起那本試圖描述我一生的書。我不禁再一次笑了。他們選擇了錯誤的進站口,怎麽可能接近我本質的真正內部?他們的第一步就走錯了!一個對我很友善的中學同學,現在也做了樞密顧問,在書裏鬍謅道:在中學時,我對社會科學的熱愛就使我在同學之中顯得出衆。記錯了,親愛的樞密顧問。對我來說,所有人文的東西都是難以忍受、讓人咬牙切齒、火冒三大的強製。正是因為我是一個北德小城小學校長的兒子,從自己傢中就看到人們把學問總是看作糊口的管生,為此從樓年過我就憎恨所有的文學;大自然遵照它的神秘使命保留有創造性的東西,總是賦予那個孩子諷刺和嘲弄來反對父親的傾嚮。
它想要的不是優哉遊哉、軟弱無力的繼承人,木要一代又一代簡單的延續;它總是在同類之間製造敵對,在艱難的、但頗有收穫的彎路之後纔允許後輩走上父輩的道路。衹因為我父親把科學說得很神聖,我的自我判斷就覺得,科學不過是利用概念的冥思苦想,因為他總把經典作傢贊為典範,我就覺得他們一股道學氣,面目可惜。被書本包圍着的我蔑視書,總是被父親催逼着接近思想,我就憎恨任何以文字形式流傳下來的知識,因此我衹吃力地念到高中畢業,堅决拒絶上大學深造也就不足為怪了。我當時想當軍官、水手或工程師,事實上,並沒有強迫性的傾嚮要我從事這些職業中的任何一個。僅僅是對紙,對科學的說教的反感使我想要實際行動而不是學術。但我父親對~切與大學有關的東西卻懷着狂熱的敬畏,堅持要我接受大學教育。我沒能如願,衹讓他作出讓步,我可以不選古典語文學而選英國語文學(我最終帶着隱秘的私心接受了這個兩全之策,我以為瞭解了這種航海語言,就可以更容易地開始無限渴望的海員生涯了)。
那份履歷中再沒有比下面這樣友好的評語更不正確的了:我在柏林的第一個學期由於言行可嘉的教授們的引導獲得了語文學的基礎知識——我那時猛烈噴發自由的,哪裏知道什麽上課和老師!頭一次在大學教室的短暫停留,那污濁的空氣,布道似的單調而又傲慢的講座就使我昏昏欲睡,我得費很大力氣才能不把頭放在課桌上睡着——我本以為已經幸運地擺脫了小學,以及它的教室、過高的講臺和吹毛求疵的咬文嚼字,但這裏簡直踉小學一樣。破舊的備課本裏的詞句均勻地流進厚重的空氣,細如貌粉,好像沙子流出樞密顧問薄薄的、張開的嘴唇。在小學時,我就曾懷疑自己闖入了一間思想的停屍房,在那裏冷漠的手把死去的思想割來劃去,肆意擺弄,現在這種模得着的懷疑又在這間早已陳舊的亞歷山大式的作坊裏可怕地起死回生了。
我從那難以忍受的課堂裏走出來,踏上城市的街道,那種自衛的本能一下子變得如此強烈。那時的柏林,驚詫於自己的繁榮,充滿忽如其來的陽剛之氣,從所有的石頭和街道裏噴射着電力,不可抗拒地強加給每個激烈搏動的速度,我自己剛剛發現的陽剛之氣所産生的幻象和貪得無厭的柏林何其相似。城市和我都突然衝出了新教徒式循規蹈矩的、小市民氣的樊籠,急匆匆陷入新的力量和機遇的狂喜之中—一城市和我這個毛頭小夥兒都由於焦躁不安,像直流發電機一樣震顫不已。我從沒有像那時那樣理解和喜愛柏林,在這擁擠的、溫暖的人類蜂房裏,我的每個細胞都渴望突然膨脹,每個強烈的青春躁動,除了在這個熱力四射的巨婦的顫動的懷裏,“在這個焦躁的、作溢着力的城市裏,還有哪裏可以發泄呢!她一下了把我拽過去,我投入她的懷抱,進入她的血管,我的好奇匆匆地盤上她的整個石質的、但溫熱的軀體——從早到晚我都在街頭浪蕩,在湖邊追巡,搜尋着她的藏身之所:真的,我真是着了迷,不顧學業,而投入到這種生動、有趣、富有冒險性的偵察之中。但在這種過激的行為中,我當然衹聽從我的天性的一個特性:從童年起我就不能一心多用,我對其他任何活動總是一下子變得無知無覺;不論何時何地我衹有這種單綫推進的活力,直到今天我在工作中仍是瘋狂地咬住一個問題不放,不嘗到它最後一點骨髓的味道絶不罷休。
那時,在柏林的那種自由感成了一種如此強烈的迷醉,使我不能忍受哪怕課堂上偶爾的小測驗,甚至我自己房間的局圍:一切不帶冒險性質的東西在我看來都是浪費時光。這個乳臭未幹、剛剛被卸下籠頭的外地小夥子,現在強製地給自己套上籠頭,要當真正的男子漢:
我在一個大學生社團裏聽上幾句,給我.(本來羞怯)的天性找一些盈浪的、有活力的、放蕩的東西,還沒有練習一個星期,就開始戲弄大城市的人和大德國人了。我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學會了在咖啡廳的角落裏消磨時光,成了泡咖啡廳的真正的光榮勇士。在陽剛的這一章中當然也有女人——或者不如說娘兒們,就像我們大學生中傲慢的叫法。幹這種事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是一個相貌堂堂的年輕人,身材修長,面頰上還帶着新從海上帶來的古代銅像一樣的顔色,動作像體操運動員一樣靈活,比起那些蒼白的、被室內的空氣像鮮魚一樣風幹了的、穿着漂亮的年輕店員——他們跟我一樣每個星期天都在哈倫湖和昏德凱勒的舞廳裏尋找獵物—一我總能輕易得手。一會兒是一個長着麥草一樣金發、皮膚雪白的來自麥剋倫堡的使女,就在她回傢休假之前,剛剛跳完了舞,就被拖進了我的房間;一會兒是一個好動的、來自波茲南的小個兒猶太女人,是在蒂茨附近賣長襪的——大部分是便宜的獵物,輕易地到手又很快地轉手給同學們了。但在這種輕鬆得出奇的獲取中,這個昨天還畏畏縮縮的中學生總感到一種令人陶醉的驚詫。這些輕易的成功助長了我的魯莽,漸漸地,我把街道僅僅看成這種完全不加選擇的,衹是更需運動的冒險的狩獵場。有一次,我追逐一個漂亮姑娘來到菩提樹下大街——真是湊巧,經過大學門前,一想到我已經好長時間沒有跨過這令人起敬的門檻了,我不禁大笑起來。我跟一個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傲慢地走了進去;我們衹把門推開~點,看到(這效果無比可笑)一百五十個趴在桌子上寫寫畫畫的人,仿佛在跟着一個狂熱的“白鬍子”祈禱。我重又把門關上,讓那污濁的、滔滔不絶的小溪漫過勤奮學生的雙肩,傲慢地與那個夥伴一起走了出來,回到陽光明媚的林蔭道上。有時我不禁想,再沒有哪個年輕人比我在那幾個月裏更愚蠢地虛擲時光了,我沒讀過一本書,肯定沒說過一句正經話,沒進行過真正的思考——我本能地回避一切高雅的社交活動,衹是為了讓已經虛弱的身體更強烈地感受到新鮮的、一直被禁止的東西的浸債。現在這種自作自受、浪費時光的作踐或許是每個強壯的、思想被解除禁煙的青年人的特徵——但我特別的癡迷卻使這種懶散放蕩變得危險,如果不是一個偶然扼製了這種內心的墮落,我一定會變得吊兒郎當或至少墮入一種感情的麻木之中。
這個偶然——今天我感激地稱它為一個幸運的偶然——就是我父親意外地被召到柏林參加一個為期一天的校長會議。作為職業教育傢地利用這個機會,對我的所作所為來了一個突擊檢查,給還蒙在鼓裏的我來一個驚訝。他的這次突襲獲得成功。像往常~樣,晚間,在我位於柏林北部的房租低廉的學生宿舍裏——房門對着隔着布簾子的女房東的廚房——
一個姑娘正對我作最親密的拜訪。這時響起了敲門聲。我以為是一個同學,就不情願地嘟嘟響吹地答道:“我現在不能跟你說話。”但在一個短暫的;同歇之後敲門聲又響了起來,一次、兩次,然後帶着聽得出來的不耐煩又敲了第三次。我氣衝衝地套上褲子,想把這個討厭的打擾者徹底打發掉,就這樣,我半敞着懷,耷拉着褲子的吊帶,赤着腳,拉開了;*,我一下子就像太陽穴上挨了一拳.在前廳的昏暗之中認出了父親的身影。在黑影中,我從他的臉上幾乎衹能看到眼鏡片在反光。但這個輪廓就足以使我已到口邊的話像一個尖硬的魚刺一樣長在喉嚨裏:我一時驚呆了。然後我不得不懇求他——可怕的時刻——到廚房裏等幾分鐘,讓我把房間整理一下。正如所說的那樣,我看不見他的臉,但我感覺到他明白了。他沉默着,剋製着自己,沒有與我握手,帶着厭惡的表情走到廚房簾子後面,這些使我感覺到他已經明白了一切。在廚房裏,這個老人不得不站在冒着咖啡和蘿蔔氣味的鐵爐子前等了十分鐘,對他對我都很屈辱的十分鐘,直到我把那個姑娘攆下床穿上衣服,從這個不情願地偷聽的人身邊溜出房間。他一定聽見了她的腳步聲,她快步溜走時帶動的氣流把布簾的沼相高高掀起。
但我仍然不能把這個老人從那個屈辱的藏身之地喚出來:床上明顯的凌亂,得首先清理一下。
然後我纔——我一生中還從來沒有這樣羞愧過——來到他面前。
我父親在這尷尬的時候很鎮靜,直到今天我內心都因此對他充滿感激。每當我回憶起這個早已謝世的人,我總不願從學生的角度去看他,不願把他衹當成改錯機器,當成一味吹毛求疵的學究去蔑視他,我總是回想起他在這最有人情味的時刻的形象,在這一時刻,這個老人充滿厭惡卻又剋製着自己,一言不發地走進我悶熱的房間。他把帽子和手套拿在手裏,不自覺地想放下它們,但又突然露出一種惡心的表情,好像不願讓他身體的任何部分與這污穢的地方發生接觸。我給他搬來一把椅子請他坐下;他沒有做聲,僅僅做了一個輕衊的動作,表示他不願與這個房間裏的任何東西發生聯繫。
他冷冰冰地背着身站了幾秒鐘以後,終於把眼鏡取下,不厭其煩地擦着,我知道,這對他來說意味着尷尬;我不會忘記,老人重新戴上眼鏡的時候怎樣用手背抹了一下眼睛。在我面前他覺得羞愧,在他面前我也感到羞愧,兩人都找不到話說。我暗自擔心,他會開始一場計D話,用那種我從小學起就憎恨、嘲諷的帶喉音的聲調開始討好式的談心。但是——一今天我還在為此感激他—一老人沉默着,避免看我。終於,他走到放着我的課本的搖搖晃晃的書架那兒,翻開那些書—一他看了第一眼就已經確定,這些書大部分都沒有碰過。“你的課堂筆記,”這個命令是他的第一句話。我哆哆嚷嘻地把本子遞給他,還記得那些速寫的記錄衹有僅僅一堂課的內容。他極快地翻閱了兩頁,不帶一絲激動的跡象,把本子放到了桌子上。然後他拉過一把椅子,坐下,嚴肅地。不帶任何責備地看着我,問道:“現在,你對這一切怎麽想?該怎麽辦?”
這個平靜的問題將我擊倒在地,我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他要是駡我,我就可以驕橫地大發雷霆,他要是語重心長地告誡我,我就可以嘲諷他。但這個實實在在的問題使我的頑固繳了械:這個嚴肅的問題要求嚴肅對待,它無奈的平靜要求我尊重它,心甘情願地解决它。
我當時回答了什麽,現在我幾乎不敢回想,還有緊接着的整個的談話,我今天仍不願寫下來:
有一種突然的震動,一種人心的狂瀾,重述可能聽起來會有些感傷,某些話無比真實,是一些衹能在私下交談的話,是從不期而來的感情騷動中衝出來的。這是我那時和父親進行的唯—一次真正的談話,我毫不猶豫地甘受屈辱,把所有的决定權都交在他的手上,而他衹是嚮我建議,離開柏林,下個學期到一個小的大學學習,他確信,他用近乎安慰的口吻說道,我會從現在起盡力把失去的東西彌補回來。他的信賴使我震撼,在這一瞬間,我感到我年輕時對這個拘泥於冰冷的形式的老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那麽不公正。為了不讓熱淚奪眶而出,我不得不緊咬着嘴唇。他也一定有着同樣的感受,因為他突然嚮我伸出手,顫抖着握了一下我的手,匆匆地走了出去。我不敢跟着他,不安而又迷們地呆立在那裏,用手絹拭掉嘴唇上的血:
為了戰勝我的感情,我把牙深深地咬進了嘴唇裏。這是我這個十九歲的人所受的第一次震動—一它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我在三個月中用幼稚的男子漢風度、大學生派頭和自負搭起來的紙牌房子摧毀。我的意志受到了挑戰,我覺得自己足夠堅強,可以放棄所有低級的享受,我急不可耐地想在思想領域嘗試一下曾被浪費的力量,於是産生了對嚴肅、清醒、馴服和嚴格的貪婪欲望,這段時間我像個苦行僧一樣投身到學習之中,當然對科學之中等待我的迷醉還一無所知,更沒想到,在更高級的精神世界中也給狂熱的人準備好了艱難和險阻。
我在父親的同意下,為第二個學期選擇了一個位於德國中部的外省小城。它在學術上遠播的聲望和大學周圍七零八落的房子極不協調。我把行李先放在車站上,然後沒費什麽周折就從那兒一路打聽到了學校,在這座古老的、寬敞的建築裏我馬上感覺到,在這兒,一個小團體結合在一起不知要比在柏林那個“鴿棚”裏快多少倍。不到兩個鐘頭我就辦好了註册手續,拜訪了大部分教授,衹有我的教授——英語語文學的老師我還不能馬上見到他,但人們指點我說,我可以在下午四點左右的討論課上見到他。
我被急不可耐的心情驅使着,一個小時也不願浪費,像從前逃避科學一樣,同樣熱情地嚮科學進軍,我匆匆地繞着這個比柏林更麻醉沉睡的小城走了一圈以後,四點鐘準時到了指定地點。校役給我指了教室的門。我敲了敲,仿佛聽到裏面有聲音答應,我就走了進去。
但我聽錯了。沒人讓我進去,我聽到的模糊的聲音,衹是教授為有力地表達提高了的聲音。大約二十多個學生緊緊地圍着他站成一圈,他顯然正在做即興的講演。由於誤所沒被允許就進來了,我感到不好意思,想要輕輕地退出去,但又怕反而因此引人註意,因為直到現在還沒有那個聽衆發覺我。我於是站在門邊,不由自主地聽了起來。
這個講演顯然是由~個課堂討論或一個辯論自發形成的,至少老師和他的學生們鬆散的、完全偶然的位置就表明了這一點:他並不是遠遠地坐在椅子上講授,而是把腿無拘無束地斜跨在一張桌子上,年輕人圍繞着他,姿勢都很隨便,衹是興味盎然的傾聽纔把這本來漫不經心的組合固定成雕塑似的狀態。可以看出,他們一定是正站在一起談着,這時老師突然坐在桌子上,從較高的位置像用套索一樣用話語把他們引到自己身邊,把他們固定在現在的位置上。衹過了幾分鐘,我自己就忘記了我是一個不速之客,感到他講話的強大吸引力正神奇地發揮作用;不知不覺地我走近前去,看到他的手勢奇怪的一比一劃,當一句話氣勢凌人地脫口而出,這雙手就會像翅膀一樣張開,一聳一聳地嚮上,然後漸漸地像指揮傢平靜的手勢那樣富有音樂性地劃動着落下。講話越來越熱烈,而那個興致高昂的人,就像跨在飛馳的馬背上,有節奏地在堅硬的桌子上起伏,急馳進狂風驟雨般飛揚的思緒。
我從不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聽過這樣讓人如癡如醉、熱情激烈的講演。這種出乎意料的東西一下子把我拉嚮前去,我不知不覺地走過去,像催眠似地被一種比好奇更強大的力牽弓喀,邁着夢遊者那種軟綿綿的步子,被拉進了圍得緊緊的圈子裏:不知怎地我一下子就站在裏邊了,站在其他人中間,離他衹有一尺遠,那些人也同樣很入迷,不會發覺我或其他什麽東西。我匯入語流之中,隨波漂流,不知源頭;大概是一個學生把莎士比亞比作曇花一現,桌子上的那個人卻力圖表明:莎士比亞不過是所有表述中最強有力的,是整個一代人的心聲,是的時代的感性的表白。他很簡潔地描述了一下莢國的那個可怕的時代,那唯一心醉神迷的一刻,這一刻在每個民族的生活中,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出其不意地開始,集結了各種力量,匯成一股吹嚮永恆的狂越。突然地球變得廣阔了,一個新的大陸被發現了,所有舊勢力中最陳舊的勢力—一羅馬教皇的統治也行將毀滅,自從風浪摧毀了西班牙的艦隊後,海洋也屬於他們了,在海洋的那邊,新的機遇在呼喚,世界變得寬廣了,心靈不自覺地也渴望像世界一樣——一它也要廣阔,也要感受善和惡的極端;它要發現。占有,像那些徵服者一樣,它需要一種新的語言,一種新的力量。一夜之間,操這種語言的人成了詩人,在一個世紀裏出現了五十個、一百個這樣的人,他們這些狂放不羈的傢夥,不像御用的小文人一樣,侍弄着自己面前的風景如畫的小庭園,把一段精美的神話寫成詩句——他們攻占了劇場,在原本衹表演鬥獸和血腥劇目的簡陋的木板戲臺上拉開了戰場,他們的作品中仍然有對血的渴望,他們的戲劇本身就像一臺巨大的馬戲,戲中瘋狂的感情像猛獸饑腸股輛地互相襲擊。這些無拘無束的、充滿的心盡情地發泄,一個比一個更粗野,感情更充沛,一切都可以描寫,一切都允許:血案、謀殺、不軌行徑、犯罪,所有人性的東西摻雜混合在一起,忘情地狂歡;
就像先前饑餓的猛獸出了牢籠,現在狂熱的吼叫着,危險地跳上木頭搭建的舞臺。唯一的一次感情爆發像爆竹一樣炸開了,持續了五十年,像一次大咯血,一次,一次極端的放縱,扭轉、撕碎了整個乾坤:在這場力的狂歡中人們幾乎聽不到個人的聲音,看不到個人的形象。每個人都嚮別人挑戰,每個人都從別人那裏學習、剽竊,每個人都力爭超過別人,勝過別人,但所有人都是這唯一的一次狂歡的精神鬥士,是被鬆開鎖鏈的奴隸,被時代的天才鞭策嚮前。他們被從破敗黑暗的郊野小屋裏,被從宮殿裏喚出來,本·瓊森,泥瓦匠的孫子;馬海,鞋匠的兒子;馬辛傑,男僕的後代;菲力普·錫德尼,富有而博學的大臣,但激烈的騷動把所有的人攙和在一起;今天他們被贊頌,明天他們就一命嗚呼,基德,海伍德,歷盡艱辛,像斯賓塞那樣餓死在國王大道街頭,所有的都不是規矩的市民,有好鬥分子、拉皮條的、喜劇演員、騙子,但他們是詩人、詩人、詩人!莎士比亞不過是他們的中堅:時代的寵兒,但是人們根本沒有時間把他區別對待,騷動席捲而來,作品不斷涌現,一浪高過一浪。突然,這壯麗的人性的噴發就像它的産生那樣,顫慄着,節節地崩潰了,戲收場了,美國精疲力竭了,以後幾百年泰晤士河的濕涼的灰霧籠罩着思想:在僅有的一次衝鋒中整整一代人遍歷了的所有跌宕起伏,那滿溢的、狂躁的靈魂猛烈地衝出胸膛——現在這個國傢躺在那裏,心疲神倦,精疲力竭;一個吹毛求疵的清教主義關閉了劇院,鎖起了熱情的言論,在最高人性表示過所有時代最狂熱的懺悔的地方,在燃燒的一代人經歷了數十代人命運的地方,聖經重新獲得了發言權,像神一樣的發言權。
話題出其不意地又轉到我們身上:“現在你們明白了嗎,我為什麽不按時間的順序從頭開始我的講課,從亞瑟王和喬史時代講起,而是違背常規地從伊麗莎白時代的作傢講起?你們理解了我為什麽要求你們首先熟悉他們,熟悉那種最旺盛的生命活力?因為沒有體驗就沒有文字上的理解,不瞭解作品中的價值判斷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義,你們年輕人要想徵服一門語言,就應首先看到它的最美的形式;要想徵服一個國傢,就應首先看到它的青春時代和最高的。首先你們要聽創造了、完善了這門語言的詩人的語言,在我們開始解剖文學作品之前,你們必須首先用心去感覺它的呼吸和熱力。因此,我從這些聖賢們講起,因為美國就是伊麗莎白,就是莎士比亞和莎士比亞時代的作傢,一切從前的都是準備,一切後來的都是對這朝嚮永恆的大膽飛縱的一瘸一拐的追隨——在這裏,感覺它吧,自己感覺它吧,你們年輕人,感覺我們世界中最有活力的青春吧。人們總是在它們的燃燒狀態,在之中纔認識每一個現象,每一個人。所有思想來自血液,所有思考來自,所有出於熱愛——因此我要先講莎士比亞和他的同時代人,因為他們會使你們年輕人真正年輕!首先是熱情,其次是勤奮;首先研究他們登峰造極的、美妙動人的重現了世界的作品,然後纔是對語言的研究!”
“今天就講到這兒——再見!”他的手一下子停止了表達感情,殘了起來,武斷地、出其不意地示意結束,他同時從桌子上跳了下來。像被搖散了一樣,本來密集在一起的那群學生一下子疏散開來,椅子砰砰亂響,桌子被拉來拉去,二十多個緊鎖的喉嚨一下子都開始講話,輕聲咳嗽,大口地呼吸——一現在人們纔看見,剛纔的吸引力曾那麽巨大,大傢甚至連呼吸都屏住了。現在狹小房間裏掀起了混亂,他們更加熱烈,沒有節制;幾個人走到老師身邊,嚮他道謝或說些其他什麽、其餘的人則帶着親切的表情彼此交換着印象;沒有人安靜地站着,沒有人不被這電流觸動,現在電路被生硬地切斷了,衹有煙和火還在密集的空氣中噼啪作響。
我的身於一動也不能動,好像心口正中中了一彈。激動萬分的我發動了所有的感官,理解他所講的一切,我第一次感到自已被一個老師、被一個人所吸引,感覺到他的優勢,在這種優勢面前甘拜下風將是一種義務和享受。我覺得,我的血管溫暖了許多,我的呼吸加快,這種飛快的節奏一直撞擊到我身體的內部,煩躁地扯動着每個關節。終於,我屈從了自己,慢慢地擠到前排,去看這個人的瞼,因為——很奇怪!——當他說話的時候,我根本沒看清他的面部特徵,它們都已消失、融會在他的話語裏了。即使現在我也衹能模模糊糊地瞥見一個不清晰的側面:他站着,側對着一個學生,手親密地搭在他的肩膀上,從窗子透進來的黃昏的光綫照在他的身上。但即使這個漫不經心的姿勢也有~種真摯和優雅,我從沒想到會在一個教書匠身上看到這種東西。
這時,幾個學生註意到了我,為了不被看作闖入的不速之客,我又朝教授走近幾步,等待着,直到他結束談話。現在我纔可以直視他的臉:一個羅馬式的頭顱,大理石般的額頭十分飽滿,濃密的白發像翻捲的波浪,細密地分佈在光潔的額頭兩側;這是深速思想的驚人大膽的上部結構——眼窩以下由於下巴光滑的麯綫面部的綫條~下子變得柔和起來,幾乎有些女人氣,不安靜的嘴唇周圍的神經抽動着,時不時露出一絲微笑。在額頭上聚集起來的陽剛的美,被略顯鬆弛的面頰上多肉的構造和一張不安定的嘴破壞掉了;剛纔看他儀表堂堂,帝王之像,湊近了看,他的臉好像是勉強地拼湊成的。身體的動作也表現出類似的雙重性。他的左手漫不經心地靜靜地放在桌子上,或者至少看起來是靜靜地放在桌子上,因為不時有小的顫抖,像顫音一樣傳過骨節,纖細的、對一隻男人的手來說略顯過於柔軟的手指,焦躁地在桌面上畫着看不見的圖形,那雙覆蓋着沉重眼瞼的眼睛低垂下來。他也許有些不安,也許激動之情還在興奮的神經中顫動:總之手的這種不可控製的慌張的動作同面部寧靜地傾聽和期待的神情極不諧調,這張臉顯得很疲憊,但他仍全神貫註地沉浸在與學生的對話之中。
終於輪到我了,我走上前去,報了姓名,說明來意,他近乎藍色的瞳孔中的目光馬上朝我亮了起來。這道目光在充滿疑問的兩三秒鐘裏,把我的臉從下巴到頭掃視了~遍:在這種溫和的審視下,我當時一定臉紅了,但他很快用一個微笑結束了我的迷惑。“您想在我這兒註册,那我們還得詳細談談。請原諒我不能馬上這麽做。我還有些事要處理;也許您能在下面的大;河口等我,陪我一起回傢。”同時他嚮我伸出手,把那衹柔軟纖細的手,比一塊手絹還輕地放在我的手上,嚮下一個等候的學生友好地轉過身去。
我心裏怦怦直跳,在大門口等了十分鐘。他要是問起我的學業,我將如何作答,怎麽嚮他說明,不管是我的工作還是閑暇,都跟文學沒有任何關係。他該不會蔑視我,一開始就把我排除在今天那個對我有魔力的、火熱的圈子之外吧。但他微笑着快步走近我,還沒到我面前,他的出現就已經帶走了我所有的拘束,沒有他逼迫,我就懺悔了(沒有能力在他面前隱瞞自己)自己完全虛度了第一個學期。那種溫暖關切的目光又圍住了我。“停頓也是音樂的一部分,”他鼓勵他微笑着,顯然不想再使我為自己的無知而羞愧,問起我一些傢常事,問起我的故鄉,問我打算住在哪兒。當我嚮他說起我至今還沒找到住處時,他就建議我先到他住的那幢房子打聽一下,那兒有一個半聾的老太太出租一個舒適的小房間,他的所有曾在那兒住過的學生對這個房間都很滿意。其他一切事情都由他來辦:如果我確實打算認真對待我的學生,那麽能給我以任何形式的幫助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令人愉快的義務。到了他傢門前,他再次與我握手,邀請我第二天晚上到他傢拜訪他,我們好一起製訂一個學習計劃。我對這個人出乎意料的友善充滿感激,衹敬畏地碰了一下他的手,誠惶誠恐地脫下帽子,甚至忘了對他說一句感謝的話。
當然,我馬上就租下了同一幢房子裏的那個小房間。即使它不中我的意,我也會把它租下來,這純粹出於單純的感激之情,想與這個有魔力的老師,與這個在一個小時裏給予我的東西比其他所有人都多的人在空間上更接近一些。但這個小房間很有吸引力:是我的老師的房間上面的閣樓,由於垂下來的木質三角墻而稍有些暗,從窗子遠眺可以看見鄰近的屋頂和教堂的鐘樓;遠處可見緑色的方形場地,上面是讓人思鄉的白雲。一個雙耳全聾的老婦帶着感人的母愛照顧着她的每一個房客,不到兩分鐘我就跟她談妥了,一個小時後我的箱子就吱扭吱扭地上了嘎吱嘎吱作響的木樓梯。
那天晚上我沒有出去.我忘了吃飯,忘了抽煙,頭一件事就是從精子裏拿出偶然裝進去的莎士比亞,急匆匆地(多年來第一次重又)讀了起來;那場講演熾烈地點燃了我的好奇心,我讀着那些充滿詩意的詞句,好像我從沒讀過它們~祥。誰能解釋這樣的變化?一個文字的世界一下子為我打開了,話語嚮我蹦跳而來,好像他們已找尋了我幾百年;詩句釋放的火浪捲帶着我。直衝入血管,我感到太陽穴上有一種奇異的輕鬆感,像在夢中飛翔時一樣。我戰慄,我顫抖,我感到血液更加溫熱地流過我的全身,像發燒一樣嚮我襲來——一這一切我從未經歷過,我不過傾聽了一次熱情的講話,但這次講話給我留下了一種迷醉,我聽到,當我大聲重複書中的詞句時,我是怎樣不自覺地模仿着他的聲音,句子以同樣飛快的節奏涌出,我的手也像他的手一樣給麯着伸出去——一好像運用了魔法,我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搗破了一直隔在我和精神世界之間的那堵墻,並且發現,那個充滿的人賦予了我一種新的,這種直到今天仍忠實於我:那就是從有靈性的語言中享受人生快樂的欲望。我偶然讀《科颳奧蘭納斯》,感到十分迷惑,因為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個所有羅馬人中最奇怪的人的一切特徵:驕橫、傲慢、怒氣衝衝、冷嘲熱諷,感情的所有極端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一下子神奇地想象、理解了這麽多東西,這是怎樣的一種新樂趣呀!我讀啊讀啊,直到眼睛發癌;我看了看表,它指着三點半。一種新的力量居然使我所有的感官激動、迷醉了六個小時,我不禁被嚇了一跳,趕忙熄了燈。但心裏那些形象繼續燃燒着,顫動着。我由於對第二天的渴望和期待幾乎不能成眠,一這一天應該嚮我展開那已經神奇打開的世界,讓我把它完全據為已有。
但第二天帶來的卻是失望。我作為最早來到的一個,急不可待地到了教室,我的老師(我想從此以後就這麽稱呼他)要講授英語發育學。他一進來,我就吃了一驚,這是昨天的那個人嗎,還是我的激動的心情和記憶把他幻化成了一個在講壇上唇槍舌劍、英勇果敢、咄咄逼人的科利奧蘭納斯?這個邁着輕輕的、緩慢的步子走進來的人是一個老邁、疲憊的人。好像一塊閃光的毛玻璃從他的臉前拿開了,現在我從第一排課桌那兒把他那張幾乎病訴訴的臉看得一清二楚,在這張臉上,深深的皺紋和寬寬的破裂犁出道道深溝;幹涸的小溪的藍色陰影橫着伸嚮灰暗的兩頰。過於沉重的眼瞼蔭蔽着這個正在讀書的人的雙眼,長着過於蒼白過於單薄嘴唇的嘴,也不能使話語擲地有聲:他的喜悅,他的歡欣鼓舞哪裏去了?就連他的聲音也顯得陌生,仿佛語法這一題目使它變得理智,它邁着單調乏味的步伐,僵硬地穿過乾燥得吱吱作響的沙地。
不安攫住了我。這根本就不是我從今天的第一刻起就等待着的那個人:他的臉哪兒去了,那張昨天像星光一樣燦爛的臉?這是一個精力耗盡的教授在客觀地、機械地背誦着他的題目;
我一直帶着新的恐懼傾聽着他的話語,聽聽昨天的那個聲音是否會重現,那種溫暖的顫音,像一隻手撥動我的情感,使它升華為。我的目光越來越不安地投嚮他。滿懷失望地拂過那張變得陌生的臉:這張臉,不可否認,還是昨天的那張臉,但仿佛倒空了,所有的創造力都被掏走了,疲憊老邁,像一張老年人的羊皮紙面具。但這可能嗎?人可以在某一刻如此年輕,下一刻就那麽衰老嗎?有這樣突然的精神的激昂,可以用話語使臉完全變形,年輕幾十歲嗎?
這個問題折磨着我。我焦渴的內心急於瞭解這個雙面人更多的事情。他剛剛雙目無神地離開講臺,從我們身旁走過,我就突發靈感,急匆匆地進了圖書館,查詢他的作品。也許他今天衹是纍了,他的熱情被身體的不適抑製了;但在那兒,在不斷完成的著述中應該有人口和鑰匙,通嚮他那神秘地吸引着我的表象。管理員拿來了書:我很驚訝,書是那麽少。在二十年中,這個漸入老境的人不過出版了不多的幾本鬆散的小册子,導論、序言一~次關於莎士比亞的佩裏剋利斯的真偽的討論、對荷爾德林和雪萊的比較(當然是在兩者都不被他們的民族看做天才的時代),除此以外衹有一些關於語文學的小玩意?當然,在所有作品中有一部兩捲的作品被預告正在準備之中:《環球劇院的歷史、形象和作傢》,但第一個預告也是二十年前的了,圖書管理員用一個當時的書面詢問嚮我證實,這本書從未出版過。我稍帶膽怯地,衹帶着一半勇氣翻開這份手稿,渴望能從中重新找回那令人陶醉的聲音,找回那呼嘯嚮前的節奏。但這部手稿卻因堅定的嚴肅而步履蟎珊,沒有一個地方顫動着那次講話時那種踩着熱烈的節拍,仿佛一浪高過一浪的節奏。多可惜啊!我的心中有個東西在嘆息。我要是能打自己就好了,我因憤怒而渾身顫慄,懷疑自己太快、太輕信地把感情交付給他。
但下午在討論課上我又認出了他。這次,開始時他自己沒有說話。按照美國大學的習俗,這次有二十來個學生被分成正方和一反方進行討論,題目是關於他所喜愛的一部莎土比亞的作品:《特洛依羅斯與剋瑞西達》(他最愛的作品)中的人物是否是植擬式的人物,作品本身是一部牧羊人劇,還是一部隱藏在諷刺後面的悲劇。很快,~場思想的對話被他靈巧的手點燃了,發展成了一個充滿電力的激動場面——證據有力地辯駁,草率的結論,呼喊聲尖銳刻薄,便討論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年輕人簡直要充滿敵意地互相攻擊。當火星四濺的時候,他纔跳到中間,把過分激烈的攻擊緩和下來,把討論引回題目上去,但同時悄悄地發出一個推力,使辯論擺脫時代的,在思想上得到飛躍——他就這樣突然站在這場教學的玩火遊戲的中央,自己興致勃勃,同時慫恿着,又控製着意見的激戰,既是青春熱情掀起的大浪的駕馭者,自己又被浪頭淹沒。靠着桌子,胳膊交叉至胸前,他望望這個又望望那個,朝着這個微笑,又悄悄鼓勵暗示另一個進行反駁,他的眼睛像昨天一樣興奮地閃閃發光,我感到他必須約束着自己,才能不去一下子把話頭從他們所有人的嘴中搶過來。他努力地剋製着,我從他的手上看出這一點,那雙手像一塊弧形的木板一樣越來越緊地按在胸脯上,我從他跳動的嘴角上猜出了這一點,那嘴角正吃力地把到了嘴邊的話伍回去。突然他控製不住自己了,他像一個遊泳的入一樣呼的一聲紮進討論之中——伸出手有力地一揮,就像用一個指揮棒一樣斬除了混亂:所有的人一下子全閉了口,他就以他迅捷的方式把所有的論據總結在一起。他說話的時候,昨天的那張股又出現了,皺紋消失在顫動的神經遊戲之後,脖子和身體也伸展開,恢復了果敢的、君臨天下的神態,他擺脫了傾聽、退縮的狀態,投入到談話之中,就像投入了一股席捲一切的洪流裏。即興講演吸引着他,現在我開始猜想,他這樣一個冷靜對待自己的人,在客觀的講課或在孤獨的書齋裏缺乏這種在我們的癡迷狀態下炸開內心之墻的炸藥;他需要,啊,我感覺到了這一點,我們的熱情來點燃他的熱情,我們的放縱來促使他揮霍,我們的青春來讓他在興高采烈之中恢復青春。就像一個敲錢的人越來越沉迷於自己竭盡全力的手敲出的越來越狂野的節奏,他的講話也越來越好,越來越激越,詞句越發熱烈,表達也越來越文采飛揚,我們越是沉默,(人們不由自主地感覺到我們在房間裏屏住呼吸),他的描述飛揚得越高,就越是扣人心弦,越狂熱。在這段時間裏我們衹完全屬於他,完全沉浸於、迷醉於這種充沛的感情之中。
當他大聲引用了一句歌德的話突然結束了有關莎士比亞的講話時,我們的興奮之情又一次頽然崩塌。他又像昨天一樣精疲力竭地倚在桌子上,他的面孔很蒼白,但神經還在上面輕顫、小跑,眼睛裏奇異地閃爍着傾訴後奔涌的快感,就像一個女人剛剛掙脫了強有力的擁抱一樣。我現在不敢跟他講話,但他的目光湊巧遇到了我。他顯然感到了我興奮的感激之情,他朝我友好地微笑,微微嚮我俯,手扶着我的肩膀,提醒我,今天晚上按照約定去他那兒。
整七點,我到了他那兒。我這個小夥子怎樣戰慄着第一次跨過這條門檻啊!沒有什麽東西比一個年輕人的敬佩更激烈,更羞怯,比他不安的羞澀更女人氣。有人把我引到他的書房,一個半暗的房間,一開始,藉助玻璃窗透過的光綫,我衹看到許多五顔六色的書脊。寫字檯的上方懸挂着拉斐爾的《雅典學院》,是他情有獨鐘的一幅畫(像他後來給我詳細講述的那樣),因為教學的所有形式,思想的所有表現在這幅畫上都象徵性地統一成完美的組合。我是第一次看到這幅畫,但我不由自主地認為在蘇格拉底固執的臉上發現了與他的額頭的一種相似性。
後面有白色大理石般的東西在閃光,巧妙地縮小了巴黎酒店服務員的半身像,邊上是出自古代德意志巧匠之手的聖·塞巴斯蒂安,悲劇的美想必並非偶然地與享樂的美放在一起。我等待着,心裏怦怦直跳,像周圍這些高貴地緘默着的藝術形象一樣屏住呼吸,這些物品象徵性地表述了的這種美我從未想象過,也不清楚,雖然我感到,我會與它産生一種感情,但觀察衹持續了很短時間,那個我期待着的人走進房門朝我走來;我又一次被他的目光打動,這目光溫柔地包裹着我,像有隱藏的火在裏面無焰地燃燒。讓我驚奇的是,這目光融化了我心中最隱秘的東西。我馬上跟他像朋友似的隨便地聊起來.當他問起我在柏林的學習情況—一我當時吃了一驚——我父親那次拜訪的情形突然涌到嘴邊,我嚮這個陌生人復申了我秘密許下的誓言,保證完全認真地投入到學業之中。他動情地望着我,“不僅要認真,我的孩子。”他說道,“首先要有熱情。誰沒有熱情,一最多不過是個教書匠——人必須用心去接近,必須從出發。”他的聲音越來越熱情,房間越來越昏暗,他講了很多年輕時的事情,他是怎麽傻乎乎地開始,又怎樣很久以後纔發現自己的愛好:我要有勇氣,衹要與他有關的事他都樂意相助;我有什麽願望或問題時都可以無須顧慮地求助於他。
在我的一生中還從未有人這麽關切地,這麽推心置腹地跟我談過話,我由於感激而戰慄,很高興黑暗遮掩了我潤濕的眼睛。
我沒有留意時間,我也許還會在這兒流連幾個小時,這時有人輕輕敲門。門開了,一個細瘦的身影走了進來,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他站起來二介紹道:“‘我的妻子/’那個修長的身影飄飄忽忽地走上前.把一隻細瘦的手放在我的手裏,轉身嚮他提醒道:“晚飯好了。”
“好的,我知道了。”他急切地(至少我感覺是這樣)、有些生氣地回答道。一種冷冰冰的東西突然出現在他的聲音裏,等電燈亮了起來,他漫不經心地跟我告別,這時他又變成課堂上那個衰老的男人了。
以後的兩個星期我是在狂熱的閱讀和學習中度過的。我幾乎足不出戶,為了不浪費時間,我站着吃飯,我不停地學習,沒有休息,幾乎也不睡覺。我就像東方傳說中的那個王子,一個接一個地啓開緊鎖着的房間的封印,在每個房間裏都發現堆積着越來越多的珠翠和寶石,越來越貪婪地查遍所有小室,迫不及待地想到達最後一個房間。我就這樣從一本書紮進另二本書,工每本書都讓我陶醉,又沒有哪本書讓我滿足:我的放蕩不羈現在轉入了思想領域,對精神世界的無限遼闊的最初設想震懾了我。它像城市裏的冒險一樣對我具有同樣的力,還有害怕不能徵服它的小孩子式的恐懼;於是我節省了睡眠、享受、聊天,節省了任何形式的娛樂,衹為了珍惜時間,珍惜第一次覺得寶貴的時間。但激勵我如此勤奮的,首先卻是虛榮心,要經受住老師的考驗.不使他的信任失望,獲得一個贊許的微笑,讓他對我的感覺像我對他的一樣。每個最微不足道的原因都是一次考驗;我不停地刺激着那些不靈敏的,但出奇振奮的感官,讓他贊嘆,讓他驚訝:如果他在課上提到一個作傢,他的作品我不瞭解,下午我就去盡力查詢,好在第二天的討論課上虛榮地炫耀我的知識。一個幾乎沒人註意的、偶然表達的願望,對我來說就成了聖旨:一個隨口說出的對大學生嗜煙成性的評論就足以使我馬上扔掉燃燒着的香煙,毅然决然地永遠捻斷這被指責的習慣。他的話像一個福音傳教士的話一樣,對我既是恩賜又是法令;我的高度緊張的註意力一直伺機以待,貪婪地揀起每一個他隨意拋擲的評論。每一句話,每一個手勢我都貪得無厭地收集起來,回到傢後就把這些攫獲之物’用所有的感官激動地撫摸、保存;我的絶不寬容大度的熱情衹把他一個人當成領袖,覺得所有的同學都是敵人,嫉妒的意志每天都想超過他們,超越他們。
也許他感覺到了他對我的重要性,或者他喜歡上了我的天性中的狂熱—一總之,我的老師馬上就明顯地關註我,特殊地對待我。他指導我閱讀,在集體的討論中幾乎有些過分推崇我這個新來的學生,晚上我常可以拜訪他,與他親切交談。那時他常常從墻上拿下一本書,聲音洪亮地朗讀詩或悲劇,或解釋有爭議的難題,這一聲音由於激動而一級高似一級的響亮,越發抑揚頓挫,在沉迷的頭兩個星期裏,我學到了比過去十幾年中學到的還要多的關於藝術本質的東西。在那些我總嫌短暫的時光裏,我們總是單獨在一起。大約八點鐘,門就被輕輕地敲響,他的妻子提醒他吃晚飯。但她再也沒有踏進過這個房間,顯然聽從於一個指示,不要打斷我們的談話。
就這樣,十四天過去了,忙忙碌碌,熱情澎湃的初夏的日子,直到一天早上我的精力像一根綳得太緊的鋼彈簧~樣彈了出去。在此之前我的老師就告誡過我,不要過分投入,時不時地休息一天,到野外去走走—一現在這個預言突然應驗了:我昏昏沉沉地從昏睡中醒來,剛想讀書,所有的鉛字便像大頭針一樣顫動起來。我當即决定,像奴隸一樣忠實地聽從我的老師的哪怕最微不足道的話,在渴求知識之餘自由自在地玩耍一天。我一早就出發了,第一次細細地觀看了這個有些古跡的城市,為了活動身體,登上了有一百級臺階的教堂塔樓,在那兒的平臺上,我從周圍的一片緑色中發現了一個小湖。我這個住在沿海的北方人熱愛遊泳運動。在這塔樓之上,斑斑駁駁的草地就像緑色的池塘一樣泛着微光,仿佛吹來一股家乡的風,一個不可抑製的願望占據了我的心,我要再次投入那可愛的物質之中。我吃完飯找到了那個浴場,在水中塘耍的時候,我的身體再次感到自己充滿了活力,我胳膊上的肌肉幾個星期以來第~次有力地伸展,陽光和風撫摸着我裸露的肌膚,在半個小時之內又把我變回了從前,變成了那個瘋了似的跟夥伴們打鬧,為了顯示自己的勇敢連命都不顧的莽撞少年;我瘋狂地撲打着水,舒展着,把書本和科學統統拋到了腦後。帶着我特有的那種癡迷重又沉靦於久違的,我在這被重新發現的物質裏泡了兩個小時,為了在墜落之中發泄多餘的力量,大概從跳板上跳下了三十次,我兩次橫渡湖面,就這樣還沒有耗盡我的狂熱。我氣喘籲籲,所有綳緊的肌肉都躍躍欲試,我四下尋找着新的考驗,急切地想做些劇烈的、魯莽的、放肆的事情。
“今天就講到這兒——再見!”他的手一下子停止了表達感情,殘了起來,武斷地、出其不意地示意結束,他同時從桌子上跳了下來。像被搖散了一樣,本來密集在一起的那群學生一下子疏散開來,椅子砰砰亂響,桌子被拉來拉去,二十多個緊鎖的喉嚨一下子都開始講話,輕聲咳嗽,大口地呼吸——一現在人們纔看見,剛纔的吸引力曾那麽巨大,大傢甚至連呼吸都屏住了。現在狹小房間裏掀起了混亂,他們更加熱烈,沒有節制;幾個人走到老師身邊,嚮他道謝或說些其他什麽、其餘的人則帶着親切的表情彼此交換着印象;沒有人安靜地站着,沒有人不被這電流觸動,現在電路被生硬地切斷了,衹有煙和火還在密集的空氣中噼啪作響。
我的身於一動也不能動,好像心口正中中了一彈。激動萬分的我發動了所有的感官,理解他所講的一切,我第一次感到自已被一個老師、被一個人所吸引,感覺到他的優勢,在這種優勢面前甘拜下風將是一種義務和享受。我覺得,我的血管溫暖了許多,我的呼吸加快,這種飛快的節奏一直撞擊到我身體的內部,煩躁地扯動着每個關節。終於,我屈從了自己,慢慢地擠到前排,去看這個人的瞼,因為——很奇怪!——當他說話的時候,我根本沒看清他的面部特徵,它們都已消失、融會在他的話語裏了。即使現在我也衹能模模糊糊地瞥見一個不清晰的側面:他站着,側對着一個學生,手親密地搭在他的肩膀上,從窗子透進來的黃昏的光綫照在他的身上。但即使這個漫不經心的姿勢也有~種真摯和優雅,我從沒想到會在一個教書匠身上看到這種東西。
這時,幾個學生註意到了我,為了不被看作闖入的不速之客,我又朝教授走近幾步,等待着,直到他結束談話。現在我纔可以直視他的臉:一個羅馬式的頭顱,大理石般的額頭十分飽滿,濃密的白發像翻捲的波浪,細密地分佈在光潔的額頭兩側;這是深速思想的驚人大膽的上部結構——眼窩以下由於下巴光滑的麯綫面部的綫條~下子變得柔和起來,幾乎有些女人氣,不安靜的嘴唇周圍的神經抽動着,時不時露出一絲微笑。在額頭上聚集起來的陽剛的美,被略顯鬆弛的面頰上多肉的構造和一張不安定的嘴破壞掉了;剛纔看他儀表堂堂,帝王之像,湊近了看,他的臉好像是勉強地拼湊成的。身體的動作也表現出類似的雙重性。他的左手漫不經心地靜靜地放在桌子上,或者至少看起來是靜靜地放在桌子上,因為不時有小的顫抖,像顫音一樣傳過骨節,纖細的、對一隻男人的手來說略顯過於柔軟的手指,焦躁地在桌面上畫着看不見的圖形,那雙覆蓋着沉重眼瞼的眼睛低垂下來。他也許有些不安,也許激動之情還在興奮的神經中顫動:總之手的這種不可控製的慌張的動作同面部寧靜地傾聽和期待的神情極不諧調,這張臉顯得很疲憊,但他仍全神貫註地沉浸在與學生的對話之中。
終於輪到我了,我走上前去,報了姓名,說明來意,他近乎藍色的瞳孔中的目光馬上朝我亮了起來。這道目光在充滿疑問的兩三秒鐘裏,把我的臉從下巴到頭掃視了~遍:在這種溫和的審視下,我當時一定臉紅了,但他很快用一個微笑結束了我的迷惑。“您想在我這兒註册,那我們還得詳細談談。請原諒我不能馬上這麽做。我還有些事要處理;也許您能在下面的大;河口等我,陪我一起回傢。”同時他嚮我伸出手,把那衹柔軟纖細的手,比一塊手絹還輕地放在我的手上,嚮下一個等候的學生友好地轉過身去。
我心裏怦怦直跳,在大門口等了十分鐘。他要是問起我的學業,我將如何作答,怎麽嚮他說明,不管是我的工作還是閑暇,都跟文學沒有任何關係。他該不會蔑視我,一開始就把我排除在今天那個對我有魔力的、火熱的圈子之外吧。但他微笑着快步走近我,還沒到我面前,他的出現就已經帶走了我所有的拘束,沒有他逼迫,我就懺悔了(沒有能力在他面前隱瞞自己)自己完全虛度了第一個學期。那種溫暖關切的目光又圍住了我。“停頓也是音樂的一部分,”他鼓勵他微笑着,顯然不想再使我為自己的無知而羞愧,問起我一些傢常事,問起我的故鄉,問我打算住在哪兒。當我嚮他說起我至今還沒找到住處時,他就建議我先到他住的那幢房子打聽一下,那兒有一個半聾的老太太出租一個舒適的小房間,他的所有曾在那兒住過的學生對這個房間都很滿意。其他一切事情都由他來辦:如果我確實打算認真對待我的學生,那麽能給我以任何形式的幫助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令人愉快的義務。到了他傢門前,他再次與我握手,邀請我第二天晚上到他傢拜訪他,我們好一起製訂一個學習計劃。我對這個人出乎意料的友善充滿感激,衹敬畏地碰了一下他的手,誠惶誠恐地脫下帽子,甚至忘了對他說一句感謝的話。
當然,我馬上就租下了同一幢房子裏的那個小房間。即使它不中我的意,我也會把它租下來,這純粹出於單純的感激之情,想與這個有魔力的老師,與這個在一個小時裏給予我的東西比其他所有人都多的人在空間上更接近一些。但這個小房間很有吸引力:是我的老師的房間上面的閣樓,由於垂下來的木質三角墻而稍有些暗,從窗子遠眺可以看見鄰近的屋頂和教堂的鐘樓;遠處可見緑色的方形場地,上面是讓人思鄉的白雲。一個雙耳全聾的老婦帶着感人的母愛照顧着她的每一個房客,不到兩分鐘我就跟她談妥了,一個小時後我的箱子就吱扭吱扭地上了嘎吱嘎吱作響的木樓梯。
那天晚上我沒有出去.我忘了吃飯,忘了抽煙,頭一件事就是從精子裏拿出偶然裝進去的莎士比亞,急匆匆地(多年來第一次重又)讀了起來;那場講演熾烈地點燃了我的好奇心,我讀着那些充滿詩意的詞句,好像我從沒讀過它們~祥。誰能解釋這樣的變化?一個文字的世界一下子為我打開了,話語嚮我蹦跳而來,好像他們已找尋了我幾百年;詩句釋放的火浪捲帶着我。直衝入血管,我感到太陽穴上有一種奇異的輕鬆感,像在夢中飛翔時一樣。我戰慄,我顫抖,我感到血液更加溫熱地流過我的全身,像發燒一樣嚮我襲來——一這一切我從未經歷過,我不過傾聽了一次熱情的講話,但這次講話給我留下了一種迷醉,我聽到,當我大聲重複書中的詞句時,我是怎樣不自覺地模仿着他的聲音,句子以同樣飛快的節奏涌出,我的手也像他的手一樣給麯着伸出去——一好像運用了魔法,我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搗破了一直隔在我和精神世界之間的那堵墻,並且發現,那個充滿的人賦予了我一種新的,這種直到今天仍忠實於我:那就是從有靈性的語言中享受人生快樂的欲望。我偶然讀《科颳奧蘭納斯》,感到十分迷惑,因為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個所有羅馬人中最奇怪的人的一切特徵:驕橫、傲慢、怒氣衝衝、冷嘲熱諷,感情的所有極端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一下子神奇地想象、理解了這麽多東西,這是怎樣的一種新樂趣呀!我讀啊讀啊,直到眼睛發癌;我看了看表,它指着三點半。一種新的力量居然使我所有的感官激動、迷醉了六個小時,我不禁被嚇了一跳,趕忙熄了燈。但心裏那些形象繼續燃燒着,顫動着。我由於對第二天的渴望和期待幾乎不能成眠,一這一天應該嚮我展開那已經神奇打開的世界,讓我把它完全據為已有。
但第二天帶來的卻是失望。我作為最早來到的一個,急不可待地到了教室,我的老師(我想從此以後就這麽稱呼他)要講授英語發育學。他一進來,我就吃了一驚,這是昨天的那個人嗎,還是我的激動的心情和記憶把他幻化成了一個在講壇上唇槍舌劍、英勇果敢、咄咄逼人的科利奧蘭納斯?這個邁着輕輕的、緩慢的步子走進來的人是一個老邁、疲憊的人。好像一塊閃光的毛玻璃從他的臉前拿開了,現在我從第一排課桌那兒把他那張幾乎病訴訴的臉看得一清二楚,在這張臉上,深深的皺紋和寬寬的破裂犁出道道深溝;幹涸的小溪的藍色陰影橫着伸嚮灰暗的兩頰。過於沉重的眼瞼蔭蔽着這個正在讀書的人的雙眼,長着過於蒼白過於單薄嘴唇的嘴,也不能使話語擲地有聲:他的喜悅,他的歡欣鼓舞哪裏去了?就連他的聲音也顯得陌生,仿佛語法這一題目使它變得理智,它邁着單調乏味的步伐,僵硬地穿過乾燥得吱吱作響的沙地。
不安攫住了我。這根本就不是我從今天的第一刻起就等待着的那個人:他的臉哪兒去了,那張昨天像星光一樣燦爛的臉?這是一個精力耗盡的教授在客觀地、機械地背誦着他的題目;
我一直帶着新的恐懼傾聽着他的話語,聽聽昨天的那個聲音是否會重現,那種溫暖的顫音,像一隻手撥動我的情感,使它升華為。我的目光越來越不安地投嚮他。滿懷失望地拂過那張變得陌生的臉:這張臉,不可否認,還是昨天的那張臉,但仿佛倒空了,所有的創造力都被掏走了,疲憊老邁,像一張老年人的羊皮紙面具。但這可能嗎?人可以在某一刻如此年輕,下一刻就那麽衰老嗎?有這樣突然的精神的激昂,可以用話語使臉完全變形,年輕幾十歲嗎?
這個問題折磨着我。我焦渴的內心急於瞭解這個雙面人更多的事情。他剛剛雙目無神地離開講臺,從我們身旁走過,我就突發靈感,急匆匆地進了圖書館,查詢他的作品。也許他今天衹是纍了,他的熱情被身體的不適抑製了;但在那兒,在不斷完成的著述中應該有人口和鑰匙,通嚮他那神秘地吸引着我的表象。管理員拿來了書:我很驚訝,書是那麽少。在二十年中,這個漸入老境的人不過出版了不多的幾本鬆散的小册子,導論、序言一~次關於莎士比亞的佩裏剋利斯的真偽的討論、對荷爾德林和雪萊的比較(當然是在兩者都不被他們的民族看做天才的時代),除此以外衹有一些關於語文學的小玩意?當然,在所有作品中有一部兩捲的作品被預告正在準備之中:《環球劇院的歷史、形象和作傢》,但第一個預告也是二十年前的了,圖書管理員用一個當時的書面詢問嚮我證實,這本書從未出版過。我稍帶膽怯地,衹帶着一半勇氣翻開這份手稿,渴望能從中重新找回那令人陶醉的聲音,找回那呼嘯嚮前的節奏。但這部手稿卻因堅定的嚴肅而步履蟎珊,沒有一個地方顫動着那次講話時那種踩着熱烈的節拍,仿佛一浪高過一浪的節奏。多可惜啊!我的心中有個東西在嘆息。我要是能打自己就好了,我因憤怒而渾身顫慄,懷疑自己太快、太輕信地把感情交付給他。
但下午在討論課上我又認出了他。這次,開始時他自己沒有說話。按照美國大學的習俗,這次有二十來個學生被分成正方和一反方進行討論,題目是關於他所喜愛的一部莎土比亞的作品:《特洛依羅斯與剋瑞西達》(他最愛的作品)中的人物是否是植擬式的人物,作品本身是一部牧羊人劇,還是一部隱藏在諷刺後面的悲劇。很快,~場思想的對話被他靈巧的手點燃了,發展成了一個充滿電力的激動場面——證據有力地辯駁,草率的結論,呼喊聲尖銳刻薄,便討論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年輕人簡直要充滿敵意地互相攻擊。當火星四濺的時候,他纔跳到中間,把過分激烈的攻擊緩和下來,把討論引回題目上去,但同時悄悄地發出一個推力,使辯論擺脫時代的,在思想上得到飛躍——他就這樣突然站在這場教學的玩火遊戲的中央,自己興致勃勃,同時慫恿着,又控製着意見的激戰,既是青春熱情掀起的大浪的駕馭者,自己又被浪頭淹沒。靠着桌子,胳膊交叉至胸前,他望望這個又望望那個,朝着這個微笑,又悄悄鼓勵暗示另一個進行反駁,他的眼睛像昨天一樣興奮地閃閃發光,我感到他必須約束着自己,才能不去一下子把話頭從他們所有人的嘴中搶過來。他努力地剋製着,我從他的手上看出這一點,那雙手像一塊弧形的木板一樣越來越緊地按在胸脯上,我從他跳動的嘴角上猜出了這一點,那嘴角正吃力地把到了嘴邊的話伍回去。突然他控製不住自己了,他像一個遊泳的入一樣呼的一聲紮進討論之中——伸出手有力地一揮,就像用一個指揮棒一樣斬除了混亂:所有的人一下子全閉了口,他就以他迅捷的方式把所有的論據總結在一起。他說話的時候,昨天的那張股又出現了,皺紋消失在顫動的神經遊戲之後,脖子和身體也伸展開,恢復了果敢的、君臨天下的神態,他擺脫了傾聽、退縮的狀態,投入到談話之中,就像投入了一股席捲一切的洪流裏。即興講演吸引着他,現在我開始猜想,他這樣一個冷靜對待自己的人,在客觀的講課或在孤獨的書齋裏缺乏這種在我們的癡迷狀態下炸開內心之墻的炸藥;他需要,啊,我感覺到了這一點,我們的熱情來點燃他的熱情,我們的放縱來促使他揮霍,我們的青春來讓他在興高采烈之中恢復青春。就像一個敲錢的人越來越沉迷於自己竭盡全力的手敲出的越來越狂野的節奏,他的講話也越來越好,越來越激越,詞句越發熱烈,表達也越來越文采飛揚,我們越是沉默,(人們不由自主地感覺到我們在房間裏屏住呼吸),他的描述飛揚得越高,就越是扣人心弦,越狂熱。在這段時間裏我們衹完全屬於他,完全沉浸於、迷醉於這種充沛的感情之中。
當他大聲引用了一句歌德的話突然結束了有關莎士比亞的講話時,我們的興奮之情又一次頽然崩塌。他又像昨天一樣精疲力竭地倚在桌子上,他的面孔很蒼白,但神經還在上面輕顫、小跑,眼睛裏奇異地閃爍着傾訴後奔涌的快感,就像一個女人剛剛掙脫了強有力的擁抱一樣。我現在不敢跟他講話,但他的目光湊巧遇到了我。他顯然感到了我興奮的感激之情,他朝我友好地微笑,微微嚮我俯,手扶着我的肩膀,提醒我,今天晚上按照約定去他那兒。
整七點,我到了他那兒。我這個小夥子怎樣戰慄着第一次跨過這條門檻啊!沒有什麽東西比一個年輕人的敬佩更激烈,更羞怯,比他不安的羞澀更女人氣。有人把我引到他的書房,一個半暗的房間,一開始,藉助玻璃窗透過的光綫,我衹看到許多五顔六色的書脊。寫字檯的上方懸挂着拉斐爾的《雅典學院》,是他情有獨鐘的一幅畫(像他後來給我詳細講述的那樣),因為教學的所有形式,思想的所有表現在這幅畫上都象徵性地統一成完美的組合。我是第一次看到這幅畫,但我不由自主地認為在蘇格拉底固執的臉上發現了與他的額頭的一種相似性。
後面有白色大理石般的東西在閃光,巧妙地縮小了巴黎酒店服務員的半身像,邊上是出自古代德意志巧匠之手的聖·塞巴斯蒂安,悲劇的美想必並非偶然地與享樂的美放在一起。我等待着,心裏怦怦直跳,像周圍這些高貴地緘默着的藝術形象一樣屏住呼吸,這些物品象徵性地表述了的這種美我從未想象過,也不清楚,雖然我感到,我會與它産生一種感情,但觀察衹持續了很短時間,那個我期待着的人走進房門朝我走來;我又一次被他的目光打動,這目光溫柔地包裹着我,像有隱藏的火在裏面無焰地燃燒。讓我驚奇的是,這目光融化了我心中最隱秘的東西。我馬上跟他像朋友似的隨便地聊起來.當他問起我在柏林的學習情況—一我當時吃了一驚——我父親那次拜訪的情形突然涌到嘴邊,我嚮這個陌生人復申了我秘密許下的誓言,保證完全認真地投入到學業之中。他動情地望着我,“不僅要認真,我的孩子。”他說道,“首先要有熱情。誰沒有熱情,一最多不過是個教書匠——人必須用心去接近,必須從出發。”他的聲音越來越熱情,房間越來越昏暗,他講了很多年輕時的事情,他是怎麽傻乎乎地開始,又怎樣很久以後纔發現自己的愛好:我要有勇氣,衹要與他有關的事他都樂意相助;我有什麽願望或問題時都可以無須顧慮地求助於他。
在我的一生中還從未有人這麽關切地,這麽推心置腹地跟我談過話,我由於感激而戰慄,很高興黑暗遮掩了我潤濕的眼睛。
我沒有留意時間,我也許還會在這兒流連幾個小時,這時有人輕輕敲門。門開了,一個細瘦的身影走了進來,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他站起來二介紹道:“‘我的妻子/’那個修長的身影飄飄忽忽地走上前.把一隻細瘦的手放在我的手裏,轉身嚮他提醒道:“晚飯好了。”
“好的,我知道了。”他急切地(至少我感覺是這樣)、有些生氣地回答道。一種冷冰冰的東西突然出現在他的聲音裏,等電燈亮了起來,他漫不經心地跟我告別,這時他又變成課堂上那個衰老的男人了。
以後的兩個星期我是在狂熱的閱讀和學習中度過的。我幾乎足不出戶,為了不浪費時間,我站着吃飯,我不停地學習,沒有休息,幾乎也不睡覺。我就像東方傳說中的那個王子,一個接一個地啓開緊鎖着的房間的封印,在每個房間裏都發現堆積着越來越多的珠翠和寶石,越來越貪婪地查遍所有小室,迫不及待地想到達最後一個房間。我就這樣從一本書紮進另二本書,工每本書都讓我陶醉,又沒有哪本書讓我滿足:我的放蕩不羈現在轉入了思想領域,對精神世界的無限遼闊的最初設想震懾了我。它像城市裏的冒險一樣對我具有同樣的力,還有害怕不能徵服它的小孩子式的恐懼;於是我節省了睡眠、享受、聊天,節省了任何形式的娛樂,衹為了珍惜時間,珍惜第一次覺得寶貴的時間。但激勵我如此勤奮的,首先卻是虛榮心,要經受住老師的考驗.不使他的信任失望,獲得一個贊許的微笑,讓他對我的感覺像我對他的一樣。每個最微不足道的原因都是一次考驗;我不停地刺激着那些不靈敏的,但出奇振奮的感官,讓他贊嘆,讓他驚訝:如果他在課上提到一個作傢,他的作品我不瞭解,下午我就去盡力查詢,好在第二天的討論課上虛榮地炫耀我的知識。一個幾乎沒人註意的、偶然表達的願望,對我來說就成了聖旨:一個隨口說出的對大學生嗜煙成性的評論就足以使我馬上扔掉燃燒着的香煙,毅然决然地永遠捻斷這被指責的習慣。他的話像一個福音傳教士的話一樣,對我既是恩賜又是法令;我的高度緊張的註意力一直伺機以待,貪婪地揀起每一個他隨意拋擲的評論。每一句話,每一個手勢我都貪得無厭地收集起來,回到傢後就把這些攫獲之物’用所有的感官激動地撫摸、保存;我的絶不寬容大度的熱情衹把他一個人當成領袖,覺得所有的同學都是敵人,嫉妒的意志每天都想超過他們,超越他們。
也許他感覺到了他對我的重要性,或者他喜歡上了我的天性中的狂熱—一總之,我的老師馬上就明顯地關註我,特殊地對待我。他指導我閱讀,在集體的討論中幾乎有些過分推崇我這個新來的學生,晚上我常可以拜訪他,與他親切交談。那時他常常從墻上拿下一本書,聲音洪亮地朗讀詩或悲劇,或解釋有爭議的難題,這一聲音由於激動而一級高似一級的響亮,越發抑揚頓挫,在沉迷的頭兩個星期裏,我學到了比過去十幾年中學到的還要多的關於藝術本質的東西。在那些我總嫌短暫的時光裏,我們總是單獨在一起。大約八點鐘,門就被輕輕地敲響,他的妻子提醒他吃晚飯。但她再也沒有踏進過這個房間,顯然聽從於一個指示,不要打斷我們的談話。
就這樣,十四天過去了,忙忙碌碌,熱情澎湃的初夏的日子,直到一天早上我的精力像一根綳得太緊的鋼彈簧~樣彈了出去。在此之前我的老師就告誡過我,不要過分投入,時不時地休息一天,到野外去走走—一現在這個預言突然應驗了:我昏昏沉沉地從昏睡中醒來,剛想讀書,所有的鉛字便像大頭針一樣顫動起來。我當即决定,像奴隸一樣忠實地聽從我的老師的哪怕最微不足道的話,在渴求知識之餘自由自在地玩耍一天。我一早就出發了,第一次細細地觀看了這個有些古跡的城市,為了活動身體,登上了有一百級臺階的教堂塔樓,在那兒的平臺上,我從周圍的一片緑色中發現了一個小湖。我這個住在沿海的北方人熱愛遊泳運動。在這塔樓之上,斑斑駁駁的草地就像緑色的池塘一樣泛着微光,仿佛吹來一股家乡的風,一個不可抑製的願望占據了我的心,我要再次投入那可愛的物質之中。我吃完飯找到了那個浴場,在水中塘耍的時候,我的身體再次感到自己充滿了活力,我胳膊上的肌肉幾個星期以來第~次有力地伸展,陽光和風撫摸着我裸露的肌膚,在半個小時之內又把我變回了從前,變成了那個瘋了似的跟夥伴們打鬧,為了顯示自己的勇敢連命都不顧的莽撞少年;我瘋狂地撲打着水,舒展着,把書本和科學統統拋到了腦後。帶着我特有的那種癡迷重又沉靦於久違的,我在這被重新發現的物質裏泡了兩個小時,為了在墜落之中發泄多餘的力量,大概從跳板上跳下了三十次,我兩次橫渡湖面,就這樣還沒有耗盡我的狂熱。我氣喘籲籲,所有綳緊的肌肉都躍躍欲試,我四下尋找着新的考驗,急切地想做些劇烈的、魯莽的、放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