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自八十歲後,雙目模糊,已不能再讀書,但亦不忘時有所撰述。一九八一年之秋,迄於八二年之夏,為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諸生開講周濂溪《易通書》及朱子呂東萊所合編之《近思錄》。隨講隨作箚記。又元代劉因所編《朱子四書集義精要》一書,字體大,略能誦讀,亦寫為箚記。合編為《理學三書隨箚》。於餘舊撰宋明理學概述,及所收入《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自宋以下有關理學諸篇,以及《朱子新學案》一書,或有重複義,或有新出義,讀者合而觀之,亦可見餘對理學見解之一斑。
餘又同時有《論文化傳統中之士》上下兩篇,亦附編於本書之後。竊謂自戰國以來,中國社會特有士,乃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特徵。兩漢以來之儒林,宋明以下之道學,皆士也。即道釋兩傢中亦多士。明於其所以為士,乃知其所以為學矣。亦合而觀之,乃庶知中國學術之大統。再以會合之於中國歷代之史實,則知凡學之成體,亦必兼有其用矣。其所為學之是非得失,高下大小,則必憑史實而衡定之。又略論朱子學之主要精神一文,為餘應美國在夏威夷召開世界朱子哲學會議之邀,未剋出席而作。時為一九八二年七月。又《中國文化演進之三大階程及其未來之演進》一文,為餘應香港中文大學二十周年紀念學術講演之邀而作。時為一九八三年四月。此兩文亦並附於後。是為序。
一九八三年夏錢穆識於臺北士林之外
雙溪時為八十九年之誕辰
餘又同時有《論文化傳統中之士》上下兩篇,亦附編於本書之後。竊謂自戰國以來,中國社會特有士,乃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特徵。兩漢以來之儒林,宋明以下之道學,皆士也。即道釋兩傢中亦多士。明於其所以為士,乃知其所以為學矣。亦合而觀之,乃庶知中國學術之大統。再以會合之於中國歷代之史實,則知凡學之成體,亦必兼有其用矣。其所為學之是非得失,高下大小,則必憑史實而衡定之。又略論朱子學之主要精神一文,為餘應美國在夏威夷召開世界朱子哲學會議之邀,未剋出席而作。時為一九八二年七月。又《中國文化演進之三大階程及其未來之演進》一文,為餘應香港中文大學二十周年紀念學術講演之邀而作。時為一九八三年四月。此兩文亦並附於後。是為序。
一九八三年夏錢穆識於臺北士林之外
雙溪時為八十九年之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