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雲仙雜記》序
梁任彥升傢有書三萬卷,捃拾遐怪之事為二捲,曰《述異記》,唐末時馮贄所纂《雲仙雜記》十捲。贄自序雲:傢藏九世之書二十餘萬卷。已數倍彥升之書,雖古藏書之有,當無以過之。今觀其所纂,多所未見。贄又云:“若見於常常之書,此必略之。”信矣。其事類皆幽閑燕飾。《述異》之外,足以資博聞而欣然愜賞者,此書也。葉伯寅既已校刻齋中,復屬餘序,遂為序雲。
隆慶辛未夏六月,俞允文撰。
《雲仙雜記》序
唐·金城馮贄編
纂類之書多矣。其間所載,世人用於文字者,亦不下數十輩,則今未免為陳言也。予事科舉三十年,衊然無效。天祐元年,退歸故裏,築選書室以居。取九世所蓄典籍,經史子集二十萬八千一百二十捲,六千九百餘帙,□其膏髓,別為一書,其門目未暇派別也。成於四年之秋,由急於應文房之用,乃不能詳。又數歲,復得終編者《四部英華》、《筆頭飛》、《文壇戈戟》、《應題錄》,皆傳記集異之說。若見於常常之書者,此必略之。庶兵火煨燼之後,成者不至束手,豈小補歟,同志者幸為珍秘之。天復元年十二月序。
梁任彥升傢有書三萬卷,捃拾遐怪之事為二捲,曰《述異記》,唐末時馮贄所纂《雲仙雜記》十捲。贄自序雲:傢藏九世之書二十餘萬卷。已數倍彥升之書,雖古藏書之有,當無以過之。今觀其所纂,多所未見。贄又云:“若見於常常之書,此必略之。”信矣。其事類皆幽閑燕飾。《述異》之外,足以資博聞而欣然愜賞者,此書也。葉伯寅既已校刻齋中,復屬餘序,遂為序雲。
隆慶辛未夏六月,俞允文撰。
《雲仙雜記》序
唐·金城馮贄編
纂類之書多矣。其間所載,世人用於文字者,亦不下數十輩,則今未免為陳言也。予事科舉三十年,衊然無效。天祐元年,退歸故裏,築選書室以居。取九世所蓄典籍,經史子集二十萬八千一百二十捲,六千九百餘帙,□其膏髓,別為一書,其門目未暇派別也。成於四年之秋,由急於應文房之用,乃不能詳。又數歲,復得終編者《四部英華》、《筆頭飛》、《文壇戈戟》、《應題錄》,皆傳記集異之說。若見於常常之書者,此必略之。庶兵火煨燼之後,成者不至束手,豈小補歟,同志者幸為珍秘之。天復元年十二月序。
幽人筆
司空圖陷於中條山,芟鬆枝為筆管,人問之,曰:“幽人筆正當如是。”《汗漫錄》
飛雲履
白樂天燒丹於廬山草堂,作飛雲履,玄綾為質,四面以素綃作雲朵,染以四選香,振履則如煙霧。樂天着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雲,計不久上升朱府矣。”《樵人直說》
孫登琴
孫登琴,遇雨必有響,如刃物聲,竟因陰雨破作數截,有黑蛟踴去。《金徽變化篇》
棋聲與律呂相應
元頤本棋枰聲,與律呂相應。蓋用響玉為盤,非有異術也。《棋天洞覽》
紅白二墨
楚王靈夔,使人造紅白二墨為戲,及書寫衣服,黑衣用白書,白衣用紅書,自成一傢。《大唐竜髓記》
竜耳李
崔奉國傢一種李,肉厚而無核。識者曰:“天罰乖竜,必割其耳,耳血墮地,故生此李。”《琴莊美事》
硫黃碗
元載飲食,冷物用硫黃碗,熱物用泛水磁器。器有三千事。出《樞要錄》
夢裁錦
蕭穎士少夢有人授紙百番,開之皆是綉花。又夢裁錦,因此文思大進。出《文筆襟喉》
無塵子
方鎔隱天門山,以棕櫚葉拂書,號曰“無塵子”。月以酒脯祭之。出《高士春秋》
惜春御史
穆宗,每宮中花開,則以重頂帳蒙蔽欄檻,置惜春御史掌之,號曰“栝香”。《玉塵集》
黑鬆使者
元宗禦案墨,曰“竜香劑”。一曰,見墨上有小道士,如蠅而行。上叱之,即呼萬歲曰:“臣即墨之精,黑鬆使者也。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竜賓十二。”上神之,乃以墨分賜掌文官。《陶傢瓶餘事》
柳神九烈君
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聞有彈指聲,固言問之,應曰:“吾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無疑。果得藍袍,當以棗糕祠我。”固言許之。未幾,狀元及第。出《三峰集》
六鼻鏡生雲煙
黃巢陷京城,南唐王氏有鏡六鼻,常生雲煙,照之,則左右前三方事皆見。王氏嚮京城照之,巢寇兵甲,如在目前。上平都邑,以映日紗囊,取入禁中。出《纂異記》
文星典吏
杜子美十餘歲,夢人令采文於康水,覺而問人,此水在二十裏外。乃往求之,見鵝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謫,為唐世文章海,九雲誥已降,可於豆壠下齲”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詩王本在陳芳國,九夜捫之麟篆熟,聲振扶桑享天福。”後因佩入蔥市,歸而飛火滿室,有聲曰:“邂逅穢吾,令汝文而不貴。”出《文覽》
玄山印記
陳茂為尚書郎,每書信印記,曰“玄山典記”,又曰“玄山穎。搗朱礬,澆麝酒,閑則匣以鎮犀,養以透雲香,印書達數十裏,香不斷。印,刻胭脂木為之。出《玄山記》
水玉數珠
房次律弟子金圖,十二歲時,次律徵問葛洪仙籙中事,以水玉數珠,手節之,凡兩遍,近二百事,琅琅誦之不止,次律賞以轉枝梨。《童子通神集》
為梨花洗妝
洛陽梨花時,人多攜酒其下,曰“為梨花洗妝”。或至買樹。《唐餘錄》
籠桶衫柿油巾
杜甫在蜀,日以七金,買黃兒米半籃,細子魚一串,籠桶衫,柿油巾,皆蜀人奉養之粗者。出《浣花旅地志》
石斧銘
玄針子得石斧,銘曰:“天雷斧,速文步,敲石柱。”子如其言,詩如蒸雲,千步千首。《清異志》
棠木印
張寶,凡衣服采帛,皆以所任官印之,白黃物以墨,紅黑物以粉,常曰:“此印賢於掌庫奴遠矣。”文字亦然。人收寶文,以有棠木印者為真。《張寶就印錄》
鳳窠群女
姑臧太守張憲,使倡妓戴拂壺中錦仙裳,密粉淡妝,使侍閣下。奏書者,號傳芳妓;酌酒者,號竜津女;傳食者,號仙盤使;代書札者,號墨娥;按香者,號麝姬;掌詩稿者,號雙清子。諸倡曰“鳳窠群女”,又曰“團雲隊”、“曳雲仙”。出《姑臧前後記》
地仙圓
虢州別駕竇淝,以當歸為地仙圓,曰“使血海增光。”以棗木為杵臼,號“金剛骨”。出《三堂往事》
涼物
房壽,六月召客,坐糠竹簟,憑狐文幾,編香藤為俎,刳椰子為杯,搗蓮花製碧芳酒,調羊酪造含風鮓,皆涼物也。壽勸吳田以轆轤甕,田懼其深曰:“但見竜門溪水濯麯蘖腸耳1出《叩頭錄》
梅妝閣
郭元振,落梅妝閣,有婢數十人。客至,則拖鴛鴦襭裙衫,一麯終,則賞以糖雞卵,明其聲也。宴罷,散九和握香。出《敘聞錄》
洛陽歲節
洛陽人傢,正旦,造絲雞、葛燕、粉荔枝;正月十五日,造火蛾兒,食玉梁糕;寒食,裝萬花輿,煮楊花粥;端午,術羹、艾酒,以花絲樓閣插鬢,贈遺闢瘟扇;乞巧,使蜘蛛結萬字,造明星酒,裝同心膾;重九,迎涼脯,羊肝餅,佩癭木符;鼕至,煎餳,彩珠,戴一陽巾;除夜,銅刀刻門,埋小兒硯,點水盆燈;臘曰,造脂花餤。《金門歲節》
梅檀寺春秋二會
梅檀寺悟本詩,春秋二會,斂牛乳為竜華飯供獻,結彩錢為幡蓋,設客以吳興臠團糟,授戒者施以般若錢,求男者解密珠璫。出《僧國逸錄》
搔首問青天
李白登華山落雁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攜謝脁驚人詩來,搔首問青天耳1《搔首集》
清高門戶
樂天語人曰:“吾已脫去利名枷鎖,開清高門戶,但蓮龕子母丹,不知何時可成?”《自慶傳》
午橋莊
裴令臨終,告門人曰:“吾死無所係,但午橋莊鬆雲嶺未成,軟碧池綉尾魚未長,《漢書》未終篇,為可恨爾1出《晉公遺語》
養硯墨筆紙
養筆以硫黃酒舒其毫;養紙以芙蓉粉藉其色;養硯以文綾蓋,貴乎隔塵;養墨以豹皮囊,貴乎遠濕。逢溪子遵之。《文房寶飾》
迷香洞
史鳳,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甚異者,有迷香洞、神雞枕、鎖蓮燈;次則交紅被、傅香枕、八分羊;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使人緻語曰:“請公夢中來。”馮垂客於鳳,罄囊有銅錢三十萬,盡納,得至迷香洞。題九迷詩於照春屏而歸。《常新錄》
袖裏春
玄宗為太子時,愛妾號鸞兒,多從中貴董逍遙微行。以輕羅造梨花散蕊,裛以月麟香,號袖裏春。所至暗遺之。《史諱錄》
金鳳凰
周光祿諸妓,掠鬢用鬱金油,傅面用竜消粉,染衣以瀋香水。月終,人賞金鳳凰一隻。《傳芳略記》
三賢鬆
朝真觀九星院,有三賢鬆三株,如古君子。梁閣老妓英奴,以麗水囊貯香遊之,不數日,鬆皆半枯。《事略》
芋魁遭遇
李華燒三城絶品炭,以竜腦裹芋魁煨之。擊爐曰:“芋魁遭遇矣。”《三賢典語》
山神以豐年相報
琴叟耕鳳嶺之田,以虎紋巾裹犁推之,曰:“勞吾躬耕,山神必以豐年相報。”已而果然。《鳳翔退耕傳》
綰竜臺
李神遇以楓溪鐵造綰竜臺,為宴燈,花燈八層,間以三縫錦褾,點紫菱油,燃鳳縷。疑尚缺文。出《捃摭精華》
吳興米
吳興米,炊之甑香;白馬豆,食之齒醉。虢國夫人廚吏鄧連,以此米搗為透花糍,以豆洗皮,作靈沙臛,以供翠鴛堂。《品物類聚記》
掃露明軒
王施避巢寇入天台山,主人賀理以牛粥練裙。施謝曰:“公乃命司,延我光景,當為掃露明軒,永為下吏。”《芳賢傳》
吞雲夢澤
張麯江語人曰:“學者常想胸次吞雲夢澤,筆頭涌若耶溪。量既並包,文亦浩瀚。”《徵文玉井》
司空圖陷於中條山,芟鬆枝為筆管,人問之,曰:“幽人筆正當如是。”《汗漫錄》
飛雲履
白樂天燒丹於廬山草堂,作飛雲履,玄綾為質,四面以素綃作雲朵,染以四選香,振履則如煙霧。樂天着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雲,計不久上升朱府矣。”《樵人直說》
孫登琴
孫登琴,遇雨必有響,如刃物聲,竟因陰雨破作數截,有黑蛟踴去。《金徽變化篇》
棋聲與律呂相應
元頤本棋枰聲,與律呂相應。蓋用響玉為盤,非有異術也。《棋天洞覽》
紅白二墨
楚王靈夔,使人造紅白二墨為戲,及書寫衣服,黑衣用白書,白衣用紅書,自成一傢。《大唐竜髓記》
竜耳李
崔奉國傢一種李,肉厚而無核。識者曰:“天罰乖竜,必割其耳,耳血墮地,故生此李。”《琴莊美事》
硫黃碗
元載飲食,冷物用硫黃碗,熱物用泛水磁器。器有三千事。出《樞要錄》
夢裁錦
蕭穎士少夢有人授紙百番,開之皆是綉花。又夢裁錦,因此文思大進。出《文筆襟喉》
無塵子
方鎔隱天門山,以棕櫚葉拂書,號曰“無塵子”。月以酒脯祭之。出《高士春秋》
惜春御史
穆宗,每宮中花開,則以重頂帳蒙蔽欄檻,置惜春御史掌之,號曰“栝香”。《玉塵集》
黑鬆使者
元宗禦案墨,曰“竜香劑”。一曰,見墨上有小道士,如蠅而行。上叱之,即呼萬歲曰:“臣即墨之精,黑鬆使者也。凡世人有文者,其墨上皆有竜賓十二。”上神之,乃以墨分賜掌文官。《陶傢瓶餘事》
柳神九烈君
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聞有彈指聲,固言問之,應曰:“吾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無疑。果得藍袍,當以棗糕祠我。”固言許之。未幾,狀元及第。出《三峰集》
六鼻鏡生雲煙
黃巢陷京城,南唐王氏有鏡六鼻,常生雲煙,照之,則左右前三方事皆見。王氏嚮京城照之,巢寇兵甲,如在目前。上平都邑,以映日紗囊,取入禁中。出《纂異記》
文星典吏
杜子美十餘歲,夢人令采文於康水,覺而問人,此水在二十裏外。乃往求之,見鵝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謫,為唐世文章海,九雲誥已降,可於豆壠下齲”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詩王本在陳芳國,九夜捫之麟篆熟,聲振扶桑享天福。”後因佩入蔥市,歸而飛火滿室,有聲曰:“邂逅穢吾,令汝文而不貴。”出《文覽》
玄山印記
陳茂為尚書郎,每書信印記,曰“玄山典記”,又曰“玄山穎。搗朱礬,澆麝酒,閑則匣以鎮犀,養以透雲香,印書達數十裏,香不斷。印,刻胭脂木為之。出《玄山記》
水玉數珠
房次律弟子金圖,十二歲時,次律徵問葛洪仙籙中事,以水玉數珠,手節之,凡兩遍,近二百事,琅琅誦之不止,次律賞以轉枝梨。《童子通神集》
為梨花洗妝
洛陽梨花時,人多攜酒其下,曰“為梨花洗妝”。或至買樹。《唐餘錄》
籠桶衫柿油巾
杜甫在蜀,日以七金,買黃兒米半籃,細子魚一串,籠桶衫,柿油巾,皆蜀人奉養之粗者。出《浣花旅地志》
石斧銘
玄針子得石斧,銘曰:“天雷斧,速文步,敲石柱。”子如其言,詩如蒸雲,千步千首。《清異志》
棠木印
張寶,凡衣服采帛,皆以所任官印之,白黃物以墨,紅黑物以粉,常曰:“此印賢於掌庫奴遠矣。”文字亦然。人收寶文,以有棠木印者為真。《張寶就印錄》
鳳窠群女
姑臧太守張憲,使倡妓戴拂壺中錦仙裳,密粉淡妝,使侍閣下。奏書者,號傳芳妓;酌酒者,號竜津女;傳食者,號仙盤使;代書札者,號墨娥;按香者,號麝姬;掌詩稿者,號雙清子。諸倡曰“鳳窠群女”,又曰“團雲隊”、“曳雲仙”。出《姑臧前後記》
地仙圓
虢州別駕竇淝,以當歸為地仙圓,曰“使血海增光。”以棗木為杵臼,號“金剛骨”。出《三堂往事》
涼物
房壽,六月召客,坐糠竹簟,憑狐文幾,編香藤為俎,刳椰子為杯,搗蓮花製碧芳酒,調羊酪造含風鮓,皆涼物也。壽勸吳田以轆轤甕,田懼其深曰:“但見竜門溪水濯麯蘖腸耳1出《叩頭錄》
梅妝閣
郭元振,落梅妝閣,有婢數十人。客至,則拖鴛鴦襭裙衫,一麯終,則賞以糖雞卵,明其聲也。宴罷,散九和握香。出《敘聞錄》
洛陽歲節
洛陽人傢,正旦,造絲雞、葛燕、粉荔枝;正月十五日,造火蛾兒,食玉梁糕;寒食,裝萬花輿,煮楊花粥;端午,術羹、艾酒,以花絲樓閣插鬢,贈遺闢瘟扇;乞巧,使蜘蛛結萬字,造明星酒,裝同心膾;重九,迎涼脯,羊肝餅,佩癭木符;鼕至,煎餳,彩珠,戴一陽巾;除夜,銅刀刻門,埋小兒硯,點水盆燈;臘曰,造脂花餤。《金門歲節》
梅檀寺春秋二會
梅檀寺悟本詩,春秋二會,斂牛乳為竜華飯供獻,結彩錢為幡蓋,設客以吳興臠團糟,授戒者施以般若錢,求男者解密珠璫。出《僧國逸錄》
搔首問青天
李白登華山落雁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攜謝脁驚人詩來,搔首問青天耳1《搔首集》
清高門戶
樂天語人曰:“吾已脫去利名枷鎖,開清高門戶,但蓮龕子母丹,不知何時可成?”《自慶傳》
午橋莊
裴令臨終,告門人曰:“吾死無所係,但午橋莊鬆雲嶺未成,軟碧池綉尾魚未長,《漢書》未終篇,為可恨爾1出《晉公遺語》
養硯墨筆紙
養筆以硫黃酒舒其毫;養紙以芙蓉粉藉其色;養硯以文綾蓋,貴乎隔塵;養墨以豹皮囊,貴乎遠濕。逢溪子遵之。《文房寶飾》
迷香洞
史鳳,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甚異者,有迷香洞、神雞枕、鎖蓮燈;次則交紅被、傅香枕、八分羊;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使人緻語曰:“請公夢中來。”馮垂客於鳳,罄囊有銅錢三十萬,盡納,得至迷香洞。題九迷詩於照春屏而歸。《常新錄》
袖裏春
玄宗為太子時,愛妾號鸞兒,多從中貴董逍遙微行。以輕羅造梨花散蕊,裛以月麟香,號袖裏春。所至暗遺之。《史諱錄》
金鳳凰
周光祿諸妓,掠鬢用鬱金油,傅面用竜消粉,染衣以瀋香水。月終,人賞金鳳凰一隻。《傳芳略記》
三賢鬆
朝真觀九星院,有三賢鬆三株,如古君子。梁閣老妓英奴,以麗水囊貯香遊之,不數日,鬆皆半枯。《事略》
芋魁遭遇
李華燒三城絶品炭,以竜腦裹芋魁煨之。擊爐曰:“芋魁遭遇矣。”《三賢典語》
山神以豐年相報
琴叟耕鳳嶺之田,以虎紋巾裹犁推之,曰:“勞吾躬耕,山神必以豐年相報。”已而果然。《鳳翔退耕傳》
綰竜臺
李神遇以楓溪鐵造綰竜臺,為宴燈,花燈八層,間以三縫錦褾,點紫菱油,燃鳳縷。疑尚缺文。出《捃摭精華》
吳興米
吳興米,炊之甑香;白馬豆,食之齒醉。虢國夫人廚吏鄧連,以此米搗為透花糍,以豆洗皮,作靈沙臛,以供翠鴛堂。《品物類聚記》
掃露明軒
王施避巢寇入天台山,主人賀理以牛粥練裙。施謝曰:“公乃命司,延我光景,當為掃露明軒,永為下吏。”《芳賢傳》
吞雲夢澤
張麯江語人曰:“學者常想胸次吞雲夢澤,筆頭涌若耶溪。量既並包,文亦浩瀚。”《徵文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