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集>> 魯迅 Lu Xun   中國 China   近代中國   (1881年九月25日1936年十月19日)
集外集拾遺補編
  作者:魯迅
  “某”字的第四義
  “騙月亮”
  “日本研究”之外
  “三十年集”編目二種
  “生降死不降”
  “天生蠻性”
  “有不為齋”
  “中國傑作小說”小引
  《“行路難”》按語
  《〈母親〉木刻十四幅》序
  《〈鐵流〉圖》特價告白
  《鮑明遠集》校記
  《丙和甲》按語
  《大雲寺彌勒重閣碑》校記
  《東京通信》按語
  《俄羅斯的童話》
  《肱墓志》考
  《海上述林》上捲插圖正誤
  《壞孩子》附記
  《毀滅》和《鐵流》的出版預告
  《剪報一斑》拾遺
  《絳洞花主》小引
  《勁草》譯本序(殘稿)
  《禁止標點符號》按語
  《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說明
  《苦悶的象徵》廣告
  《呂超墓志銘》跋
  《莽原》出版預告
  《敏捷的譯者》附記
  《墨經正文》重閱後記
  《某報剪註》按語
  《木刻紀程》告白
  《十竹齋箋譜》翻印說明
  《示衆》編者註
  《死魂靈百圖》廣告
  《遂初堂書目》抄校說明
  《未名叢刊》是什麽,要怎樣?
  《文藝研究》例言
  《我也來談談復旦大學》文後附白
  《無名木刻集》序
  《徐法智墓志》考
  《玄武湖怪人》按語
  《譯文》創刊號前記
  《引玉集》廣告
  《勇敢的約翰》校後記
  《遠方》按語
  《越鐸》出世辭
  《這回是第三次》按語
  《鄭季宣殘碑》考
  《中國小說史略》再版附識
  《中國新文學大係》小說二集編選感想
  《走到出版界》的“戰略”
  白事
  備考:“行路難”(陳仙泉)
  備考:丙和甲(季廉)
  備考:駁《新青年》五捲五號《隨感錄》第三十七條
  備考:不敢盲從!(魏建功)
  備考:東京通信(噩君)
  備考:剪報一斑(盈昂)
  備考:禁止標點符號(錢澤民)
  備考:來信(陳德明)
  備考:來信(柳無忌)
  備考:來信(魏猛剋)
  備考:來信(章達生)
  備考:魯迅先生的笑話(Z.M.)
  備考:某報剪註(瘦蓮)
  備考:偶像與奴才(西屏)
  備考:示衆(育熙)
  備考:通信(季廉)
  備考:我也來談談復旦大學(潘楚基)
  備考:信件摘要(曉真、康嗣群)
  備考:玄武湖怪人
  備考:這回是第三次(文輝)
  本刊小信
  編者附白
  編者附白1
  辯“文人無行”
  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
  別諸弟三首
  播布美術意見
  補救世道文件四種
  笞二百係笞一百之誤
  寸鐵
  答廣東新會呂蓬尊君
  答世界社信
  德國作傢版畫展延期舉行真像
  對於“笑話”的笑話
  對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風潮宣言
  復曉真、康嗣群
  給《戲》周刊編者的訂正信
  更正
  庚子送竈即事
  關於“粗人”
  關於《近代美術史潮論》插圖
  關於《小說世界》
  關於《子見南子》
  關於廢止《教育綱要》的簽註
  關於小說目錄兩件
  關於知識階級
  集外集拾遺補編
  季廉來信按語
  祭書神文
  戛劍生雜記
  介紹德國作傢版畫展
  謹啓
  敬賀新禧
  聚“珍”
  開給許世瑛的書單
  看了魏建功君的《不敢盲從》以後的幾句聲明
  來信(張孟聞)
  理惠拉壁畫《貧人之夜》說明
  蓮蓬人
  兩種“黃帝子孫”
  柳無忌來信按語
  魯迅啓事
  魯迅自傳
  呂超墓出土吳郡鄭蔓鏡考
  名字
  娘兒們也不行
  破《唐人說薈》
  破惡聲論
  奇怪的日曆
  慶祝滬寧剋復的那一邊
  拳術與拳匪
  三閑書屋校印書籍
  三閑書屋印行文藝書籍
  生理實驗術要略
  什麽話?
  蒔花雜志
  勢所必至,理有固然
  書苑折枝
  書苑折枝(二)
  書苑折枝(三)
  水災即“建國”
  死所
  隨感錄
  第他節
  題《風箏誤》
  題《芥子園畫譜三集》贈許廣平
  題《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贈季皦
  題《漫遊隨錄圖記》殘本
  題《淞隱漫錄》
  題《淞隱續錄》殘本
  題《陶元慶的出品》
  題《外套》
  題曹白所刻像
  題記一篇
  題贈馮蕙熹
  題照贈仲弟
  通信(復魏猛剋)
  通信(復張孟聞)
  通信(復章達生)
  通訊(復孫伏園)
  為北京女師大學生擬呈教育部文二件
  文攤秘訣十條
  文學救國法
  聞小林同志之死
  我的種痘
  我對於《文新》的意見
  無題
  惜花四律
  辛亥遊錄
  新的世故
  第節
  緻《近代美術史潮論》的讀者諸君
  中國的科學資料
  中國地質略論
  中山大學開學緻語
  周豫纔告白
  自傳
  自言自語
  做“雜文”也不易
  給《譯文》編者訂正的信
  凱綏·珂勒惠支木刻《犧牲》說明
“某”字的第四義
  某刊物的某作傢說《太白》不指出某刊物的名目來,有三義。他幾乎要以為是第三義:意在顧全讀者對於某刊物的信任而用“某”字的了。〔2〕但“寫到這裏,有一位熟悉商情的朋友來了”。他說不然,如果在文章中寫明了名目,豈不就等於替你登廣告?〔3〕
  不過某作傢自己又說不相信,因為“一個作者在寫自己的文章的時候,居然肯替書店老闆打算到商業競爭的利害上去,也未免太‘那個’了”。
  看這作者的厚道,就越顯得他那位“熟悉商情的朋友”的思想之齷齪,但仍然不失為“朋友”,也越顯得這位作者之厚道了。衹是在無意中,卻替這位“朋友”發表了“商情”之外,又剝了他的臉皮。《太白》上的“某”字於是有第四義:暴露了一個人的思想之齷齪。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日《太白》半月刊第二捲第三期“掂斤簸兩”欄,署名直入。
  〔2〕某刊物指《文飯小品》月刊,一九三五年二月施蟄存等創辦於上海。該刊創刊號上載有署各雕菰的《疑問號》一文,對《太白》半月刊新年號所載不齊(周木齋)和何公超的文章進行嘲諷,《太白》第一捲第十一期(一九三五年二月)發表不齊的《隔壁》和聞問的《創作的典範》加以反駁,《文飯小品》第二期便發表了署名酉生的《某刊物》一文,說:“他們兩位的文章一開頭都是‘某刊物創刊號’那麽一句……查‘某刊物’這個‘某’字的意義,可有三解:其一是真的不知該刊物的名稱,而姑以‘某’字代之。其二是事關秘密,不便宣佈真名字,故以‘某’字代之。其三是報紙上所謂‘姑隱其名’的辦法,作文者存心厚道,不願說出這刊物的真名字來,丟它的臉,故以‘某’字代之。”接着又說,不齊、聞問所用的“某”字“不會是屬於第一義”或“第二義”,“然則,豈第三義乎?”〔3〕酉生在《某刊物》一文中說,“熟悉商情的朋友”告訴他:“《太白》半月刊每期行銷八千本,你們《文飯小品》第一期衹印了五千本,賣完了也衹有五千本銷路,他們如果在文章中寫明了《文飯小品》字樣,豈不就等於替你登了廣告?”
“騙月亮”
  杜衡〔2〕先生在二月十四的《火炬》〔3〕上教給我們,中國人的遇“月蝕放鞭炮决非出於迷信”,乃是“出於欺騙;一方面騙自己,但更主要的是騙月亮”,“藉此敷衍敷衍面子,免得將來再碰到月亮的時候大傢下不去”。
  這也可見民衆之不可信,正如莎士比亞的《凱撒傳》〔4〕所揭破了,他們不但騙自己,還要騙月亮,——但不知道是否也騙別人?
  況且還有未經杜衡先生指出的一點:是愚。他們衹想到將來會碰到月亮,放鞭炮去聲援,卻沒有想到也會碰到天狗。並且不知道即使現在並不聲援,將來萬一碰到月亮時,也可以隨機說出一番道理來敷衍過去的。
  我想:如果他們知道這兩點,那態度就一定可以“超然”,很難看見騙的痕跡了。
  EE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五年三月五日上海《太白》半月刊第一捲第十二期“掂斤簸兩”欄,省名何幹。
  〔2〕杜衡(1906—1964)原名戴剋崇,筆名蘇汶、杜衡,浙江杭縣人。三十年代以“第三種人”自居,攻擊左翼文藝運動,曾編輯《新文藝》、《現代》等刊物。著有短篇小說集《還鄉集》、長篇小說《叛徒》等。
  〔3〕《火炬》上海《大晚報》的文藝副刊,國民黨復興社特務崔萬秋主編。杜衡在該刊發表的文章題為《月蝕引起的話》。〔4〕莎士比亞(W.Shakespeare,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傢、詩人。《凱撒傳》是他早期所寫的歷史劇,描寫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奴隸主階級軍事統帥凱撒和元老貴族之間的鬥爭。一九三四年六月,杜衡在《文藝風景》創刊號上發表《莎劇凱撒傳裏所表現的群衆》一文,以談莎劇為名,污衊群衆“沒有理性”,“沒有明確的利害觀念”,“完全被幾個煽動傢所控製着,所操縱着”。
首頁>> >> 散文集>> 魯迅 Lu Xun   中國 China   近代中國   (1881年九月25日1936年十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