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二九五年的一個黃昏,有三個風塵僕僕的男人從一艘並不很大的帶槳帆船上走了下來,在威尼斯的石鋪碼頭登岸。他們剛度過許多日子的海上生活,兩腿還不怎麽適應堅硬的地面,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他們從神態到口音都帶着一種說不出來的韃靼味。他們腳蹬高至膝蓋的髒皮靴,身穿綢面皮袍,另有緞帶緊係腰間。綢面的質地很考究,但已露出一些碗大的裂口,從裏面漏出了粗裘毛襯料。這些破爛不堪的大袍是蒙古式的,下襬衹長及膝,前胸用一排圓形銅紐扣扣住。
這就是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尼可羅、叔叔馬飛阿在闊別故鄉二十五年後,重新踏上威尼斯的土地的情景。經過二十五年的變遷,威尼斯的面貌已變了許多,所以這三位遊客很難尋覓他們的舊宅。當他們重敲自己故宅之門的時候,威尼斯的狗吠個不停……
馬可·波羅的東方行
馬可·波羅一二五四年出生於威尼斯,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便故去了。那時候他的未謀過面的經商的父親和叔叔正在進行他們光榮的第一次東方之行。當他們父子相逢的時候,小馬可已經十五歲了。我們無從知道他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但這次的父子相聚,卻改變了這個少年的一生。
經歷了團聚的喜悅之後,波羅一傢在威尼斯度過了兩年的時光。這期間,尼可羅無時不在關註新的羅馬教皇的選舉。這是因為,在他和馬飛阿第一次的東方之行中,遠方的忽必烈汗交給他們一項使命,就是遞交忽必烈緻教皇的書信,並要求教皇選派一百名懂技術、有修養的教士到東方傳教。不幸的是,當時的教皇剋萊門特四世剛剛逝世,而他的繼承者還沒有選出。
漫長而無期的等待,東方巨大的商業利潤終於驅使尼可羅兄弟無法坐等時機的喪失,這一次,他們决定帶上小馬可一起前往富庶的東方去晉謁神聖的大汗忽必烈。
這一走便是二十五年,關於這些年的經歷,馬可·波羅已在他的遊記裏交代得很清楚了,我們便不再浪費篇張。最終藉着一個難得的機緣,他們得以告別大汗,重返傢園。
波羅他們久已被視為不在人世,他們的疏遠的親屬已住進他們的傢宅。此時,這三個衣着破舊,形跡可疑的人被拒絶進入他們自己的傢。經過無數的盤問,他們終於利用門閂開啓的一剎那,挾着自己的包袱,闖進屋內。主人萬般無奈,急忙召集威尼斯各處的親戚來傢,辨明究竟。波羅等經過長時間的辯論後,纔說服他們的親戚,他們並沒有死去,也不是欺騙者。消息傳出後,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兩天之後,這三位歸客在傢中盛宴款待他們的親友。三人穿着紅色的緞袍,但在入席之前,又換上深紅色的花緞袍子,而最初穿的衣服卻剪成小片,分給僕人。餐事過半,三人一同離座,各換一件深紅色的天鵝絨長袍返回,將花緞長袍撕開分送給席中的貴賓。餐畢,天鵝絨的長袍又被換成日常的衣服。而三人嚴格地按照蒙古人的風俗,將絨袍同樣地贈給來賓。
這些舉動令來賓們十分詫異,但更令人震驚的還在後面。筵席一撤,三人便命所有的僕人都退下,然後拿出他們回來時所穿的粗劣破舊的衣服。當他們用刀子將衣縫和衣褶劃開以後,大量的紅寶石、紅玉、藍寶石、金剛石、翡翠、珍珠和其它價值連城的寶物,紛紛落下,堆滿了桌子。衆賓客看到這些光耀奪目的寶物時,都目瞪口呆。
這次宴會後,波羅一傢便成了威尼斯人議論的話題,大傢視波羅等人為富豪,給他們的住宅取名為“百萬宅”,又稱馬可·波羅為“百萬君”。而他們口中所說的關於東方的奇聞,更是引人入迷,自不待言。
遊記草成的經過
馬可·波羅回傢住了三年,他的家乡威尼斯與熱那亞兩個城市,因為商業衝突爆發了戰爭。波羅一傢擁有一艘戰船——當時較富裕的商傢都有這種戰船,用來保護他們的港灣和商船免受海盜與競爭對手的侵害。波羅傢的戰船由木料製成,船幅較窄,每邊有漿一百多條,船員共計二百五十人,包括五十個持機械駑的兵士,兩個木匠,兩個鐵匠,兩個侍役,一個廚子,還有船長、軍校、舵工等。馬可·波羅是船上的榮譽司令,類似於顧問的角色,必要時與船長同負責任。波羅傢的戰船理所當然地加入了威尼斯的兵船隊。在亞德裏亞海面上,各色旗幟飄揚空中,廝保存於熱那亞市政廳的馬可·波羅畫像殺聲震徹雲天。激戰結果,熱那亞人獲得勝利,馬可·波羅及其戰友七千多人都成了俘虜。依照當時的習慣,敗北的船上的旗幟被扯下丟入海中,而兵船則作為戰利品被熱那亞人拖回自已的海港。威尼斯兵船隊的司令不堪戰敗的屈辱,投海自殺,而馬可·波羅則被關進了熱那亞的監獄。
馬可·波羅的戰艦
毫無疑問,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曾企圖用贖金或其它某種形式,贖回這個俘虜。事實上,有些戰俘會因此而重獲自由,但這一次,熱那亞人不肯釋放馬可·波羅。
我們應該感激熱那亞人的這個决定。正因為此,馬可·波羅得以在獄中結識一位名叫魯思梯謙的比薩戰俘,最終導致《馬可·波羅遊記》的誕生。魯思梯謙曾經寫過小說,並精通法語。為了熬過漫長的獄中歲月,馬可·波羅嚮這位難友講了許多他在東方的見聞,魯思梯謙將這些口述,用當時在歐洲流行的法蘭西語言記錄下來,寫在羊皮紙上,這就是現在《馬可·波羅遊記》最初的本子,當時名為《東方見聞錄》,時值公元一二九八年。
隨着戰爭形勢的變化,威尼斯與熱那亞簽訂了停戰協定,馬可·波羅也恢復自由,回到了他在威尼斯的“百萬宅”。
在後來的歲月裏,馬可·波羅娶了一位名叫多拿達的女人作妻子,她為波羅生下三個女兒,她們的名字分別是蕃提拿、柏拉拉和摩勒達。當馬可·波羅繼續從事商業的時候,他仍舊享有旅行傢的美稱,因為我們從巴黎圖書館的一個《馬可·波羅遊記》的抄本中得知,在一三○七年,他曾將他的遊記送了一部給一位法國貴族。這位貴族在書中註明該書自馬可·波羅處得來,“他是一個很有教養的人,性情高尚,曾遊歷許多國傢,他願將自己親見親聞的事實,傳播於世界……”。
到中國去
在我們追隨馬可·波羅的足跡,進行他偉大而神奇的旅行之前,有必要瞭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其後又經過一二三七年的拔都和一二五三年的旭烈兀的兩次西徵,蒙古人徵服了東自中國、西抵多瑙河畔的大片土地,東西交通也因此暢行無阻。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從十三世紀初期到十四世紀中葉的一百多年間,歐洲的商人、傳教士前往東方的,真是“道路相望,不絶於途”。馬可·波羅作為肩負宗教使命和懷有商業目的的混合體,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名氣的一位。
對於中世紀的歐洲來說,遠東和東南亞在經濟上是十分重要的,那裏盛産的香料不但可以在無製冷設備的時代用來保存食物,還可以給腌製不佳的食品增添濃烈的香味。這些香料,包括鬍椒、桂皮、丁香、薑、肉豆蔻,加上檀香木和染料等其它物産,都是氣候比較溫和的歐洲所不可能生産的,所以它們都是遠東的專賣産品,主要由阿拉伯的中間商經海路輸往西方。如果貿易因故中斷,香料的價格就會暴漲,有時甚至可以代替白銀或黃金充當支付手段。
馬可·波羅時代威尼斯的集市
除了香料這種實際上非有不可的必需品外,遠東的一些奢侈品也受到歐洲的青睞,其中尤以絲織品為最。古羅馬人十分珍視絲綢,但是對怎樣生産絲綢一直大惑不解。當時歐洲人對絲綢的原料來源及生産方法,尚處於若明若暗的狀態,所以當地的絲織品生産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也就不足為怪了。遠東的絲織品主要通過波斯中間商經由陸路銷往歐洲。商業的巨大利潤,驅使着歐洲人去遠東探險,蒙古人建立的疆域廣大的統一國傢又掃清了交通途中穿越各國國境的障礙,結果便可想而知了。不過當時人們在去遠東的長途跋涉中,無論經由陸路或海路,通常都進行“滾動式貿易”。這種貿易的方法是先把貨物運到第一個集散地,在那裏脫手後就地購買新貨去下一個集散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多數市場的規模很有限,商人們除了經營前面所說的那些貨物外,都喜歡經營産地不遠而又享有盛譽的産品。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以確保原始投資有所盈利。如果把一批新貨運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在那裏又不受歡迎,那就有可能連經商的老本都要賠掉。將買和賣不間斷地交替進行可以避免遭受這樣重大的損失。毫無疑問,波羅一傢也是這樣做的,不過他們經營的是全世界都感興趣的奢侈品——寶石,他們對成交很有把握。
在一些旅行傢的記載中,還可以瞭解到其他一些到東方的商人的情況。其中一位名叫盧卡隆哥的意大利商人一二九一年從大不裏士到達北京,後來還出資在北京建造了一座天主教堂。一三○五年,北京主教約翰·孟德高維諾在和林寫了一封緻教皇的信函,就是委托一些正要回國的威尼斯商人帶回去的。
一二三七年拔都率領蒙古大軍第二次西徵,歐洲國傢大為震動。西方聽說中國有長老約翰的故事,於是企圖用宗教的力量阻止蒙古人的侵略。一二四五年羅馬教皇派遣方濟會修道士柏朗嘉賓出使蒙古,一二四八年法國路易九世派遣多明我會修道士隆如美到和林修好。一二五二年路易又派出了方濟會修道士羅伯魯等三人由陸路到和林。其時旭烈兀已發動第三次西徵了。旭烈兀西徵的第二年,小亞美尼亞國王海屯親自到和林朝貢。一二六一年以後至一二九五年,波羅諸人在中國和東方。一二九一年,教皇尼可老四世又派方濟會修道士孟德高維諾等到中國,孟德高維諾走的是海路。其時蒙古已占據整個中國,建立元朝,並在北京建都,漢名大都,蒙古名汗八裏,即京城之意。孟德高維諾在北京傳教,並在今西什庫附近建立教堂。一三一四年,方濟會意大利修道士阿多理經海道來中國,遊歷山西、陝西、四川、西藏諸地,後取陸路回國。
除這些歐洲的教士之外,還有一位伊賓拔都,他是生於非洲唐吉爾的阿拉伯人,曾遊歷非洲北部、東部、埃及、敘利亞、阿拉伯、波斯、麥加等地,又經小亞細亞至君士坦丁堡,過南俄羅斯到基輔、布哈拉、阿富汗、印度德裏諸地。一三四二年到中國,由海路至福建泉州登陸,到了杭州之後由大運河到北京。後來仍由泉州取海道回歸故鄉。伊賓拔都他也寫了一部遊記,記載其經歷。所記如杭州之盛,以及稱泉州為剌桐城,可與馬可·波羅的記載互相印證。
亞細亞的皇帝
馬可·波羅口中那位令全世界震悚的“衆王之王”——大汗忽必烈,出生於一二一六年,當少年馬可·波羅來到他的朝廷時,他已經五十九歲了。他的少年時代消磨於戎馬生涯之中,中年時代則聚精會神於野心的徵伐計劃。在馬可·波羅到達前十年間,忽必烈朝廷的威儀顯赫已臻極頂。那東起海濱西至歐洲,北起北冰洋地帶,南至印度、緬甸和暹羅的龐大領域,連同偉大的莊嚴華麗的朝廷正環繞着忽必烈的寶座,他的威力比世界上曾經見過的任何皇帝都大,還在做着開疆闢土的美夢。
忽必烈是怎樣變成如此廣大的領域的主人的呢?我們暫且回轉去,簡單追溯這個在某一時期,大有蹂躪全世界之勢的蒙古王朝的起源。它開始於忽必烈的祖父鐵木真,此人生於一一六二年,是蒙古一個小部落的首領。鐵木真在十三歲的少年時代就開始作戰,自他的父親死後,有幾個族人欺他年幼,曾要搶奪首領之位,他們說:“最深的泉水還會枯竭,最硬的石頭也會破碎,我們為什麽要依附你呢?”但這個少年首領藉着朋友們的幫助,打敗了他們,並且宰製了鄰近一切懷有敵意的蒙古部落。在他感覺自己已經足夠強大時,便開始了他的徵服計劃。
鐵木真和他的子孫徵服的地區橫跨亞歐,世界歷史上還沒有第二個帝國能望其項背。這固然是由於十三世紀歐亞之間沒有一個有力量的軍事政治組織,足以號召抵禦蒙古人從草原地帶發動的大規模攻勢,另一方面也由於鐵木真的組織天才。當時蒙古的人口不到兩百萬,但是分成無數的部落,動輒自相廝殺。鐵木真以聯姻拜盟襲擊徵服的不同方法將他們歸併成為一個民族國傢型的龐大軍事機構,於一二○六年得到各蒙古酋領的公認,被加上一個“成吉思汗”的頭銜。
成吉思汗領導下的蒙古全民皆兵。他的兵製,以十為單位,成百成千組成,無薪給。各部隊軍官衹要有能力,升遷極快,不按年資。士兵極能吃苦耐勞,馬可·波羅這樣描述:“他們能夠忍受各種各樣的困苦。必要時,他們能以馬乳維持一個月的生活,或者以他們所能捉到的其它野獸充饑。”通常情形之下蒙古部隊無大小行李,兵士衹帶皮囊盛水,也利用其為渡河的浮囊。他們能在馬背上假眠,必要時晝夜行軍,環境許可就換馬繼續前進。
這樣的兵員組成的部隊,騎術又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加以嚴格的軍事紀律,更因為當時科技尚沒有産生應付騎兵以密集隊形衝鋒陷陣的對策,也就難怪成吉思汗兵威所至,銳不可當了。他們慣用高速度進軍,以數縱隊協調的戰術將敵方包圍。如果敵方堅強抵抗則開始佯退,而乘敵方警戒疏忽的時候反攻。成吉思汗並不盲目地施行殘暴政策,但是他在攻城戰之後不惜燒殺以為茲後藉着城垣抵抗的敵人作鑒戒,有時甚至極度殘忍地將全城俘虜全部殺光。他也利用“第五縱隊”在敵後散布謠言,並且驅使難民於敵境,使他們先造成恐怖的氣氛。但是一到常態恢復,所有殘暴的手段立即停止實施,士兵有犯者處以死刑。
這個十三世紀的徵服者不着眼於奢侈物品,不留戀於豪華生活,所以他能夠終其生以徵伐為能事。成吉思汗曾對人稱:“人生最大的快慰在於戰勝,在徵服敵人,在追逐他們,在奪取他們的財産,使他們所愛者哭泣,騎他們的馬,摟抱他們的妻子。”
成吉思汗首徵西夏次占燕京之後,麾師西下滅遼,再進兵陷花剌子模,他自己曾到印度河上遊。他的王子及將領進出於裏海以西及高加索山以北,已經將戰火燒到歐洲。他在一二二七年再度攻西夏時身故。
成吉思汗去世之後,他的兒子窩闊臺繼承大汗之位。這時羅馬教皇莫諾森四世對於這個咄咄逼人的遊牧民族,大感不安,極力勸誘歐洲一切民族共起禦侮,並以拯救基督教的名義,使之免於滅亡。奧地利及剋羅地亞兩公國君主和波斯尼亞王集合他們微薄的力量,希冀阻止蒙古人的侵略。結果成吉思汗的子孫滅金後,進兵於伏爾加河,毀莫斯科城,占領基輔,侵入波蘭、德國東部、匈牙利。所幸窩闊臺去世,根據成吉思汗的傢法,他的子孫都要東返選舉繼任的大可汗,蒙古軍隊遂駐紮於第聶伯河的東岸候命。歐洲於是得救了。
教皇覺得這完全是他的宗教的勝利,就遣派幾個教士出使蒙古,要求他們受洗禮,做基督教徒。當時即位的窩闊臺之子貴由對他們答復道:“你們的許多信徒忠告我們應當受洗為基督徒,我們不懂為什麽要這樣做。……你們西方的居民相信,衹有你們是基督教徒,而蔑視他人。但你們怎麽知道上帝要青睞什麽人?我們崇拜上帝,並仰仗他的威力,將徵服自東方至西方的全世界。倘若我們不是受上帝的佑護,又怎能如此呢?”
至一二五三年,教士魯布魯乞又以教皇使者身份出使東方,要使東方的全體人民改奉基督教。他被一個省的王公送至另一省的王公,始終衹得到一種答復:“蠢子說衹有一神,哲人說有許多神。”當時的統治者是蒙哥汗,係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的長兄。魯布魯乞來自法蘭西,蒙哥詢問他法蘭西的有關情況,他就相信蒙古人在作侵略全歐洲之想。
蒙哥死於一二五九年,身後的汗位由忽必烈和阿裏不哥爭奪,後來忽必烈取得勝利。不過忽必烈的汗位並不合法,而且當時蒙古人擴張過快,大帝國無法鞏固的統一,各汗國也受本地風俗習慣政治經濟力量的影響,各王子與軍官已失去無目的的不斷徵伐之興趣,擴張行動沒有繼續下去。
歐洲人想象中的蒙哥汗受洗圖
忽必烈滅南宋,稱元朝皇帝,采取了許多政策來鞏固發展他的帝國,宗教政策即是其一。忽必烈不相信任何宗教掌握着絶對真理,他認為各種宗教都可以當作行政的工具。如果僧侶方丈修道士之流出任官吏,與他們同信仰的人民就容易治理。他在一二六五年接見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的時候,還央請他們轉告教皇,選派一百名有學問的修道士,幫助他管理這個日益壯大的帝國。
教皇錯失了這樣一個好機會,實在令人無法原諒。無論忽必烈出於何種動機,這即使不是一種德行的機會,也是一種智慧的機會。派遣一百位修道士到中國,一定會在如此廣大的領土上形成基督教的宗教形態。一百位受教育的人寄居中國,並在各個時期回到歐洲,一定可以改變人類事業的軌道。歐洲當時正從一種長久而野蠻的睡眠中蘇醒過來(史稱文藝復興),而中國在許多領域已經有着高度的文明。馬可·波羅的到來是為了交換商品,而一百個有教養的人則是為了交換觀念。這種觀念的交換,更有益於整個人類。
難以置信的東方文明
當馬可·波羅到來時,中國的文明是怎樣的?它在什麽地方超過了歐洲呢?在這方面的第一位考察者是魯布魯乞,他以教皇使者的身份,先於馬可·波羅到達中國。在他的回憶中:“……一種出乎意料的情形是禮貌、文雅和恭敬中的親熱,這是他們社交上的特徵。在歐洲常見的爭鬧、打鬥和流血的事,這裏卻不會發生,即使在酩酊大醉中也是一樣的。忠厚是隨處可見的品質。他們的車子和其它財物既不用鎖,也無須看管,並沒有人會偷竊。他們的牲畜如果走失了,大傢會幫着尋找,很快就能物歸原主。糧食雖然常見匱乏,但他們對於救濟貧民,卻十分慷慨。”忍耐的精神,在馬可·波羅的記載中也幾乎從每一頁都看得出來。各種宗教享有完全的自由,寺廟和教堂都豁免稅捐。
在馬可·波羅到達之前,有兩個舉世文明的工程奇跡已經完成了,一個是萬裏長城,另一個是京杭大運河。驛站制度使疆域內的陸路交通極為發達,城市的規模也相當可觀。馬可·波羅抵達杭州時,是這樣描寫的:“毫無疑問,該城是世界上最優美和最高貴的城市。”杭州的街道寬敞,有運河交通,又有石砌的溝渠排水,已經給這位威尼斯的觀光者以良好的印象了。而更讓他贊不絶口的則是中國的富庶表現於數量之龐大。不僅都會裏市廛櫛比,而且鄉間也有無數的市鎮,為歐洲所無。單說杭州,十三世紀時人口已突破百萬大關了,而當時歐洲最大的城市,能有人口數萬,已經了不得了。
天文學的發達,也為馬可·波羅所註意,他記述說北京當時有五千多個星象傢。他們造有一種觀象儀,上有星宿的符號、時間及其在全年的幾個方位。星象傢依據星宿運行軌道由圖像觀測氣候的變化。例如,什麽時候有雷電、暴風雨、地震等。當時,在郭守敬的倡議下,忽必烈批準了在北京修建“司天台”,在全國修建了二十七個天文觀測站,大規模地進行天文觀測。郭守敬在此基礎上修訂了新歷法,即“授時歷”,與現行公歷——格利高裏歷相同,但比公歷的確立早三百年。
中國的各種藝術在當時已經相當成熟了。繪畫、雕刻、鑄銅、陶瓷和建築術都已經達到很高的程度。文學也大為流行,在此前一千多年,造紙術就産生了,活字印刷術也於一○四三年就發明出來,馬可·波羅已經能夠看到關於政治、經濟、哲學、宗教、軍事、音樂和其它各種書籍流行於世,而更讓其稱奇不已的紙幣已通行於這個國傢的許多地區。
一個容易感受印象的二十一歲少年馬可·波羅所寄居的地方,就是這樣一個奇異的世界。當然,這在當時的西方人眼裏是不可思議的,是神話。
真實與謊言
馬可·波羅於一三二四年去世。當時他已七十歲了,疾病纏身,日見衰弱,於是請來一位教士和一位公證律師,對於他的財産處分,給予了詳細的指示。遺囑上指定他的妻子和三個女兒——兩個當時已經出嫁——為他的財産繼承人。
他的朋友們——他們始終無法相信馬可·波羅所說的關於東方的奇聞,在他臨終之前,要求他為了靈魂可以上天國,取消他的書中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說法。但他對此的回答是:“我未曾說出我親眼看見的事物的一半。”他葬於聖多雷茲教堂。
馬可·波羅去世不久,即有一個可笑的人出現於威尼斯的每一次嘉年華會上。這個傢夥打扮成小醜的樣子,自稱為馬可百萬。他的把戲就是對任何事物都誇大其詞,並輔以手勢從而取悅觀衆。事實上,馬可·波羅講述的事物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確實是難以想象的,他們稱他的的遊記為“世界奇書”,幾乎沒有人相信它的真實性,大傢都將其看作是一本故事書,類似於神話之類。馬可·波羅也因此被看作是一個不誠實、說大話的人。要破除這種普遍的成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實際上即使在現在這個世紀,英國的學童也用“這是一個馬可·波羅”來形容一樁虛偽的事情。
馬可·波羅的遺書
對已經存在的一種成見,予以維持似乎比加以消除要容易些。當時就有人提出證據,要推翻馬可·波羅所陳述的某些事實。有一個叫馬蘭斯的傳教士,在三百年前從東方回到歐洲,否認中國曾用過紙幣。幸好明朝的一些紙幣被妥為保存,至今仍作為文物,可以為馬可·波羅的遊記提供註解。在中國馬可·波早期遊記中馬可·波羅小醜化的形象羅看到可以打碎當柴燒的黑石頭,當時的歐洲人很難相信,但現在我們知道這衹不過是煤炭而已。馬可·波羅描寫印度堅果和人頭一樣大,我們現在知道這就是椰子。本書所含的真實紀錄還可以開列一大批出來,然而有一個時期並沒有人相信。這本遊記取得中世紀亞細亞實錄的地位,不知經過了多少個年歲。
馬可·波羅是橫跨亞洲大陸,並按照國傢和省份連續的次序而列其名稱的第一位旅行傢。因為他的遊記在很長一段時期為人排斥,所以其對於世界的地理概念影響甚微。當時製圖的人並沒有根據馬可·波羅的描寫而修改地圖,甚至於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歐洲人對中國和其他地區的情況仍知之甚少。在另一方面,十八世紀的探險傢已經能夠追蹤馬可·波羅的足跡而跨過這個龐大地帶,並依照他書中所描寫的道路前進。在多數時候,馬可·波羅記下的大約的距離,被後來以測繪地圖為目的而旅行該地的探險傢證明是正確的。
馬可·波羅在七百年前經過的許多地方,在十九世紀初又被歐洲的探險傢重新經過。赫丁斯泰因、柏利阿特博士、陸軍上校科斯洛夫、陸軍少校森剋斯都曾將這位威尼斯旅行傢的記述作為指南,在這個廣大的地域內作長途的旅行。
這些足以造成馬可·波羅的聲譽,當然還可以加入更多的事跡。他是紀錄波斯危險荒原的第一位旅行傢,也是巡視當時盛産碧玉的河流的第一人,自此以後近六百年,纔有歐洲人到過該處。馬可·波羅又是正確描寫中國、緬甸、暹羅、錫蘭、印度以及他所見所聞的其它地方的民情的第一位旅行傢。他對於西伯利亞的黑暗地帶、桑給巴爾的黑色人種和白象牙、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亞、吃人的蘇門答臘這一切地方人物的存在,給歐洲人以第一次認識。他指出北至北冰洋有白熊、狗拉雪橇、馴鹿,南方有印度的酷熱,及其金剛石礦、珍珠河床和奇異的神話。他描寫忽必烈大汗輝煌燦爛的宮廷,以及險些徵服全世界的蒙古軍隊的組織。他又描寫奇異的小鳥和本不為人知的動物,以及金屋頂的廟宇,奇怪的風俗,異樣的景緻,歷史的與傳說的故事,和其他許多事物。迄今為止沒有一部書所包含的知識會比它更為豐富。
現在還是讓我們回到熱那亞和威尼斯的那場戰爭中來吧。馬可·波羅因為威尼斯艦隊戰敗的結果,身陷於熱那亞的牢獄之中。他忍受着羈囚的痛苦,很希望再作一次旅行。他也感覺到獄中的黑暗潮濕與寂寞,好在他有親身經歷的故事可資談助,他有遠方的奇聞異事可供獄友記錄下來。而一切遊記文學中,無可匹敵的記述現在開始了。
這就是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尼可羅、叔叔馬飛阿在闊別故鄉二十五年後,重新踏上威尼斯的土地的情景。經過二十五年的變遷,威尼斯的面貌已變了許多,所以這三位遊客很難尋覓他們的舊宅。當他們重敲自己故宅之門的時候,威尼斯的狗吠個不停……
馬可·波羅的東方行
馬可·波羅一二五四年出生於威尼斯,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便故去了。那時候他的未謀過面的經商的父親和叔叔正在進行他們光榮的第一次東方之行。當他們父子相逢的時候,小馬可已經十五歲了。我們無從知道他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但這次的父子相聚,卻改變了這個少年的一生。
經歷了團聚的喜悅之後,波羅一傢在威尼斯度過了兩年的時光。這期間,尼可羅無時不在關註新的羅馬教皇的選舉。這是因為,在他和馬飛阿第一次的東方之行中,遠方的忽必烈汗交給他們一項使命,就是遞交忽必烈緻教皇的書信,並要求教皇選派一百名懂技術、有修養的教士到東方傳教。不幸的是,當時的教皇剋萊門特四世剛剛逝世,而他的繼承者還沒有選出。
漫長而無期的等待,東方巨大的商業利潤終於驅使尼可羅兄弟無法坐等時機的喪失,這一次,他們决定帶上小馬可一起前往富庶的東方去晉謁神聖的大汗忽必烈。
這一走便是二十五年,關於這些年的經歷,馬可·波羅已在他的遊記裏交代得很清楚了,我們便不再浪費篇張。最終藉着一個難得的機緣,他們得以告別大汗,重返傢園。
波羅他們久已被視為不在人世,他們的疏遠的親屬已住進他們的傢宅。此時,這三個衣着破舊,形跡可疑的人被拒絶進入他們自己的傢。經過無數的盤問,他們終於利用門閂開啓的一剎那,挾着自己的包袱,闖進屋內。主人萬般無奈,急忙召集威尼斯各處的親戚來傢,辨明究竟。波羅等經過長時間的辯論後,纔說服他們的親戚,他們並沒有死去,也不是欺騙者。消息傳出後,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兩天之後,這三位歸客在傢中盛宴款待他們的親友。三人穿着紅色的緞袍,但在入席之前,又換上深紅色的花緞袍子,而最初穿的衣服卻剪成小片,分給僕人。餐事過半,三人一同離座,各換一件深紅色的天鵝絨長袍返回,將花緞長袍撕開分送給席中的貴賓。餐畢,天鵝絨的長袍又被換成日常的衣服。而三人嚴格地按照蒙古人的風俗,將絨袍同樣地贈給來賓。
這些舉動令來賓們十分詫異,但更令人震驚的還在後面。筵席一撤,三人便命所有的僕人都退下,然後拿出他們回來時所穿的粗劣破舊的衣服。當他們用刀子將衣縫和衣褶劃開以後,大量的紅寶石、紅玉、藍寶石、金剛石、翡翠、珍珠和其它價值連城的寶物,紛紛落下,堆滿了桌子。衆賓客看到這些光耀奪目的寶物時,都目瞪口呆。
這次宴會後,波羅一傢便成了威尼斯人議論的話題,大傢視波羅等人為富豪,給他們的住宅取名為“百萬宅”,又稱馬可·波羅為“百萬君”。而他們口中所說的關於東方的奇聞,更是引人入迷,自不待言。
遊記草成的經過
馬可·波羅回傢住了三年,他的家乡威尼斯與熱那亞兩個城市,因為商業衝突爆發了戰爭。波羅一傢擁有一艘戰船——當時較富裕的商傢都有這種戰船,用來保護他們的港灣和商船免受海盜與競爭對手的侵害。波羅傢的戰船由木料製成,船幅較窄,每邊有漿一百多條,船員共計二百五十人,包括五十個持機械駑的兵士,兩個木匠,兩個鐵匠,兩個侍役,一個廚子,還有船長、軍校、舵工等。馬可·波羅是船上的榮譽司令,類似於顧問的角色,必要時與船長同負責任。波羅傢的戰船理所當然地加入了威尼斯的兵船隊。在亞德裏亞海面上,各色旗幟飄揚空中,廝保存於熱那亞市政廳的馬可·波羅畫像殺聲震徹雲天。激戰結果,熱那亞人獲得勝利,馬可·波羅及其戰友七千多人都成了俘虜。依照當時的習慣,敗北的船上的旗幟被扯下丟入海中,而兵船則作為戰利品被熱那亞人拖回自已的海港。威尼斯兵船隊的司令不堪戰敗的屈辱,投海自殺,而馬可·波羅則被關進了熱那亞的監獄。
馬可·波羅的戰艦
毫無疑問,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曾企圖用贖金或其它某種形式,贖回這個俘虜。事實上,有些戰俘會因此而重獲自由,但這一次,熱那亞人不肯釋放馬可·波羅。
我們應該感激熱那亞人的這個决定。正因為此,馬可·波羅得以在獄中結識一位名叫魯思梯謙的比薩戰俘,最終導致《馬可·波羅遊記》的誕生。魯思梯謙曾經寫過小說,並精通法語。為了熬過漫長的獄中歲月,馬可·波羅嚮這位難友講了許多他在東方的見聞,魯思梯謙將這些口述,用當時在歐洲流行的法蘭西語言記錄下來,寫在羊皮紙上,這就是現在《馬可·波羅遊記》最初的本子,當時名為《東方見聞錄》,時值公元一二九八年。
隨着戰爭形勢的變化,威尼斯與熱那亞簽訂了停戰協定,馬可·波羅也恢復自由,回到了他在威尼斯的“百萬宅”。
在後來的歲月裏,馬可·波羅娶了一位名叫多拿達的女人作妻子,她為波羅生下三個女兒,她們的名字分別是蕃提拿、柏拉拉和摩勒達。當馬可·波羅繼續從事商業的時候,他仍舊享有旅行傢的美稱,因為我們從巴黎圖書館的一個《馬可·波羅遊記》的抄本中得知,在一三○七年,他曾將他的遊記送了一部給一位法國貴族。這位貴族在書中註明該書自馬可·波羅處得來,“他是一個很有教養的人,性情高尚,曾遊歷許多國傢,他願將自己親見親聞的事實,傳播於世界……”。
到中國去
在我們追隨馬可·波羅的足跡,進行他偉大而神奇的旅行之前,有必要瞭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其後又經過一二三七年的拔都和一二五三年的旭烈兀的兩次西徵,蒙古人徵服了東自中國、西抵多瑙河畔的大片土地,東西交通也因此暢行無阻。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從十三世紀初期到十四世紀中葉的一百多年間,歐洲的商人、傳教士前往東方的,真是“道路相望,不絶於途”。馬可·波羅作為肩負宗教使命和懷有商業目的的混合體,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名氣的一位。
對於中世紀的歐洲來說,遠東和東南亞在經濟上是十分重要的,那裏盛産的香料不但可以在無製冷設備的時代用來保存食物,還可以給腌製不佳的食品增添濃烈的香味。這些香料,包括鬍椒、桂皮、丁香、薑、肉豆蔻,加上檀香木和染料等其它物産,都是氣候比較溫和的歐洲所不可能生産的,所以它們都是遠東的專賣産品,主要由阿拉伯的中間商經海路輸往西方。如果貿易因故中斷,香料的價格就會暴漲,有時甚至可以代替白銀或黃金充當支付手段。
馬可·波羅時代威尼斯的集市
除了香料這種實際上非有不可的必需品外,遠東的一些奢侈品也受到歐洲的青睞,其中尤以絲織品為最。古羅馬人十分珍視絲綢,但是對怎樣生産絲綢一直大惑不解。當時歐洲人對絲綢的原料來源及生産方法,尚處於若明若暗的狀態,所以當地的絲織品生産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也就不足為怪了。遠東的絲織品主要通過波斯中間商經由陸路銷往歐洲。商業的巨大利潤,驅使着歐洲人去遠東探險,蒙古人建立的疆域廣大的統一國傢又掃清了交通途中穿越各國國境的障礙,結果便可想而知了。不過當時人們在去遠東的長途跋涉中,無論經由陸路或海路,通常都進行“滾動式貿易”。這種貿易的方法是先把貨物運到第一個集散地,在那裏脫手後就地購買新貨去下一個集散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多數市場的規模很有限,商人們除了經營前面所說的那些貨物外,都喜歡經營産地不遠而又享有盛譽的産品。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以確保原始投資有所盈利。如果把一批新貨運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在那裏又不受歡迎,那就有可能連經商的老本都要賠掉。將買和賣不間斷地交替進行可以避免遭受這樣重大的損失。毫無疑問,波羅一傢也是這樣做的,不過他們經營的是全世界都感興趣的奢侈品——寶石,他們對成交很有把握。
在一些旅行傢的記載中,還可以瞭解到其他一些到東方的商人的情況。其中一位名叫盧卡隆哥的意大利商人一二九一年從大不裏士到達北京,後來還出資在北京建造了一座天主教堂。一三○五年,北京主教約翰·孟德高維諾在和林寫了一封緻教皇的信函,就是委托一些正要回國的威尼斯商人帶回去的。
一二三七年拔都率領蒙古大軍第二次西徵,歐洲國傢大為震動。西方聽說中國有長老約翰的故事,於是企圖用宗教的力量阻止蒙古人的侵略。一二四五年羅馬教皇派遣方濟會修道士柏朗嘉賓出使蒙古,一二四八年法國路易九世派遣多明我會修道士隆如美到和林修好。一二五二年路易又派出了方濟會修道士羅伯魯等三人由陸路到和林。其時旭烈兀已發動第三次西徵了。旭烈兀西徵的第二年,小亞美尼亞國王海屯親自到和林朝貢。一二六一年以後至一二九五年,波羅諸人在中國和東方。一二九一年,教皇尼可老四世又派方濟會修道士孟德高維諾等到中國,孟德高維諾走的是海路。其時蒙古已占據整個中國,建立元朝,並在北京建都,漢名大都,蒙古名汗八裏,即京城之意。孟德高維諾在北京傳教,並在今西什庫附近建立教堂。一三一四年,方濟會意大利修道士阿多理經海道來中國,遊歷山西、陝西、四川、西藏諸地,後取陸路回國。
除這些歐洲的教士之外,還有一位伊賓拔都,他是生於非洲唐吉爾的阿拉伯人,曾遊歷非洲北部、東部、埃及、敘利亞、阿拉伯、波斯、麥加等地,又經小亞細亞至君士坦丁堡,過南俄羅斯到基輔、布哈拉、阿富汗、印度德裏諸地。一三四二年到中國,由海路至福建泉州登陸,到了杭州之後由大運河到北京。後來仍由泉州取海道回歸故鄉。伊賓拔都他也寫了一部遊記,記載其經歷。所記如杭州之盛,以及稱泉州為剌桐城,可與馬可·波羅的記載互相印證。
亞細亞的皇帝
馬可·波羅口中那位令全世界震悚的“衆王之王”——大汗忽必烈,出生於一二一六年,當少年馬可·波羅來到他的朝廷時,他已經五十九歲了。他的少年時代消磨於戎馬生涯之中,中年時代則聚精會神於野心的徵伐計劃。在馬可·波羅到達前十年間,忽必烈朝廷的威儀顯赫已臻極頂。那東起海濱西至歐洲,北起北冰洋地帶,南至印度、緬甸和暹羅的龐大領域,連同偉大的莊嚴華麗的朝廷正環繞着忽必烈的寶座,他的威力比世界上曾經見過的任何皇帝都大,還在做着開疆闢土的美夢。
忽必烈是怎樣變成如此廣大的領域的主人的呢?我們暫且回轉去,簡單追溯這個在某一時期,大有蹂躪全世界之勢的蒙古王朝的起源。它開始於忽必烈的祖父鐵木真,此人生於一一六二年,是蒙古一個小部落的首領。鐵木真在十三歲的少年時代就開始作戰,自他的父親死後,有幾個族人欺他年幼,曾要搶奪首領之位,他們說:“最深的泉水還會枯竭,最硬的石頭也會破碎,我們為什麽要依附你呢?”但這個少年首領藉着朋友們的幫助,打敗了他們,並且宰製了鄰近一切懷有敵意的蒙古部落。在他感覺自己已經足夠強大時,便開始了他的徵服計劃。
鐵木真和他的子孫徵服的地區橫跨亞歐,世界歷史上還沒有第二個帝國能望其項背。這固然是由於十三世紀歐亞之間沒有一個有力量的軍事政治組織,足以號召抵禦蒙古人從草原地帶發動的大規模攻勢,另一方面也由於鐵木真的組織天才。當時蒙古的人口不到兩百萬,但是分成無數的部落,動輒自相廝殺。鐵木真以聯姻拜盟襲擊徵服的不同方法將他們歸併成為一個民族國傢型的龐大軍事機構,於一二○六年得到各蒙古酋領的公認,被加上一個“成吉思汗”的頭銜。
成吉思汗領導下的蒙古全民皆兵。他的兵製,以十為單位,成百成千組成,無薪給。各部隊軍官衹要有能力,升遷極快,不按年資。士兵極能吃苦耐勞,馬可·波羅這樣描述:“他們能夠忍受各種各樣的困苦。必要時,他們能以馬乳維持一個月的生活,或者以他們所能捉到的其它野獸充饑。”通常情形之下蒙古部隊無大小行李,兵士衹帶皮囊盛水,也利用其為渡河的浮囊。他們能在馬背上假眠,必要時晝夜行軍,環境許可就換馬繼續前進。
這樣的兵員組成的部隊,騎術又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加以嚴格的軍事紀律,更因為當時科技尚沒有産生應付騎兵以密集隊形衝鋒陷陣的對策,也就難怪成吉思汗兵威所至,銳不可當了。他們慣用高速度進軍,以數縱隊協調的戰術將敵方包圍。如果敵方堅強抵抗則開始佯退,而乘敵方警戒疏忽的時候反攻。成吉思汗並不盲目地施行殘暴政策,但是他在攻城戰之後不惜燒殺以為茲後藉着城垣抵抗的敵人作鑒戒,有時甚至極度殘忍地將全城俘虜全部殺光。他也利用“第五縱隊”在敵後散布謠言,並且驅使難民於敵境,使他們先造成恐怖的氣氛。但是一到常態恢復,所有殘暴的手段立即停止實施,士兵有犯者處以死刑。
這個十三世紀的徵服者不着眼於奢侈物品,不留戀於豪華生活,所以他能夠終其生以徵伐為能事。成吉思汗曾對人稱:“人生最大的快慰在於戰勝,在徵服敵人,在追逐他們,在奪取他們的財産,使他們所愛者哭泣,騎他們的馬,摟抱他們的妻子。”
成吉思汗首徵西夏次占燕京之後,麾師西下滅遼,再進兵陷花剌子模,他自己曾到印度河上遊。他的王子及將領進出於裏海以西及高加索山以北,已經將戰火燒到歐洲。他在一二二七年再度攻西夏時身故。
成吉思汗去世之後,他的兒子窩闊臺繼承大汗之位。這時羅馬教皇莫諾森四世對於這個咄咄逼人的遊牧民族,大感不安,極力勸誘歐洲一切民族共起禦侮,並以拯救基督教的名義,使之免於滅亡。奧地利及剋羅地亞兩公國君主和波斯尼亞王集合他們微薄的力量,希冀阻止蒙古人的侵略。結果成吉思汗的子孫滅金後,進兵於伏爾加河,毀莫斯科城,占領基輔,侵入波蘭、德國東部、匈牙利。所幸窩闊臺去世,根據成吉思汗的傢法,他的子孫都要東返選舉繼任的大可汗,蒙古軍隊遂駐紮於第聶伯河的東岸候命。歐洲於是得救了。
教皇覺得這完全是他的宗教的勝利,就遣派幾個教士出使蒙古,要求他們受洗禮,做基督教徒。當時即位的窩闊臺之子貴由對他們答復道:“你們的許多信徒忠告我們應當受洗為基督徒,我們不懂為什麽要這樣做。……你們西方的居民相信,衹有你們是基督教徒,而蔑視他人。但你們怎麽知道上帝要青睞什麽人?我們崇拜上帝,並仰仗他的威力,將徵服自東方至西方的全世界。倘若我們不是受上帝的佑護,又怎能如此呢?”
至一二五三年,教士魯布魯乞又以教皇使者身份出使東方,要使東方的全體人民改奉基督教。他被一個省的王公送至另一省的王公,始終衹得到一種答復:“蠢子說衹有一神,哲人說有許多神。”當時的統治者是蒙哥汗,係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的長兄。魯布魯乞來自法蘭西,蒙哥詢問他法蘭西的有關情況,他就相信蒙古人在作侵略全歐洲之想。
蒙哥死於一二五九年,身後的汗位由忽必烈和阿裏不哥爭奪,後來忽必烈取得勝利。不過忽必烈的汗位並不合法,而且當時蒙古人擴張過快,大帝國無法鞏固的統一,各汗國也受本地風俗習慣政治經濟力量的影響,各王子與軍官已失去無目的的不斷徵伐之興趣,擴張行動沒有繼續下去。
歐洲人想象中的蒙哥汗受洗圖
忽必烈滅南宋,稱元朝皇帝,采取了許多政策來鞏固發展他的帝國,宗教政策即是其一。忽必烈不相信任何宗教掌握着絶對真理,他認為各種宗教都可以當作行政的工具。如果僧侶方丈修道士之流出任官吏,與他們同信仰的人民就容易治理。他在一二六五年接見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的時候,還央請他們轉告教皇,選派一百名有學問的修道士,幫助他管理這個日益壯大的帝國。
教皇錯失了這樣一個好機會,實在令人無法原諒。無論忽必烈出於何種動機,這即使不是一種德行的機會,也是一種智慧的機會。派遣一百位修道士到中國,一定會在如此廣大的領土上形成基督教的宗教形態。一百位受教育的人寄居中國,並在各個時期回到歐洲,一定可以改變人類事業的軌道。歐洲當時正從一種長久而野蠻的睡眠中蘇醒過來(史稱文藝復興),而中國在許多領域已經有着高度的文明。馬可·波羅的到來是為了交換商品,而一百個有教養的人則是為了交換觀念。這種觀念的交換,更有益於整個人類。
難以置信的東方文明
當馬可·波羅到來時,中國的文明是怎樣的?它在什麽地方超過了歐洲呢?在這方面的第一位考察者是魯布魯乞,他以教皇使者的身份,先於馬可·波羅到達中國。在他的回憶中:“……一種出乎意料的情形是禮貌、文雅和恭敬中的親熱,這是他們社交上的特徵。在歐洲常見的爭鬧、打鬥和流血的事,這裏卻不會發生,即使在酩酊大醉中也是一樣的。忠厚是隨處可見的品質。他們的車子和其它財物既不用鎖,也無須看管,並沒有人會偷竊。他們的牲畜如果走失了,大傢會幫着尋找,很快就能物歸原主。糧食雖然常見匱乏,但他們對於救濟貧民,卻十分慷慨。”忍耐的精神,在馬可·波羅的記載中也幾乎從每一頁都看得出來。各種宗教享有完全的自由,寺廟和教堂都豁免稅捐。
在馬可·波羅到達之前,有兩個舉世文明的工程奇跡已經完成了,一個是萬裏長城,另一個是京杭大運河。驛站制度使疆域內的陸路交通極為發達,城市的規模也相當可觀。馬可·波羅抵達杭州時,是這樣描寫的:“毫無疑問,該城是世界上最優美和最高貴的城市。”杭州的街道寬敞,有運河交通,又有石砌的溝渠排水,已經給這位威尼斯的觀光者以良好的印象了。而更讓他贊不絶口的則是中國的富庶表現於數量之龐大。不僅都會裏市廛櫛比,而且鄉間也有無數的市鎮,為歐洲所無。單說杭州,十三世紀時人口已突破百萬大關了,而當時歐洲最大的城市,能有人口數萬,已經了不得了。
天文學的發達,也為馬可·波羅所註意,他記述說北京當時有五千多個星象傢。他們造有一種觀象儀,上有星宿的符號、時間及其在全年的幾個方位。星象傢依據星宿運行軌道由圖像觀測氣候的變化。例如,什麽時候有雷電、暴風雨、地震等。當時,在郭守敬的倡議下,忽必烈批準了在北京修建“司天台”,在全國修建了二十七個天文觀測站,大規模地進行天文觀測。郭守敬在此基礎上修訂了新歷法,即“授時歷”,與現行公歷——格利高裏歷相同,但比公歷的確立早三百年。
中國的各種藝術在當時已經相當成熟了。繪畫、雕刻、鑄銅、陶瓷和建築術都已經達到很高的程度。文學也大為流行,在此前一千多年,造紙術就産生了,活字印刷術也於一○四三年就發明出來,馬可·波羅已經能夠看到關於政治、經濟、哲學、宗教、軍事、音樂和其它各種書籍流行於世,而更讓其稱奇不已的紙幣已通行於這個國傢的許多地區。
一個容易感受印象的二十一歲少年馬可·波羅所寄居的地方,就是這樣一個奇異的世界。當然,這在當時的西方人眼裏是不可思議的,是神話。
真實與謊言
馬可·波羅於一三二四年去世。當時他已七十歲了,疾病纏身,日見衰弱,於是請來一位教士和一位公證律師,對於他的財産處分,給予了詳細的指示。遺囑上指定他的妻子和三個女兒——兩個當時已經出嫁——為他的財産繼承人。
他的朋友們——他們始終無法相信馬可·波羅所說的關於東方的奇聞,在他臨終之前,要求他為了靈魂可以上天國,取消他的書中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說法。但他對此的回答是:“我未曾說出我親眼看見的事物的一半。”他葬於聖多雷茲教堂。
馬可·波羅去世不久,即有一個可笑的人出現於威尼斯的每一次嘉年華會上。這個傢夥打扮成小醜的樣子,自稱為馬可百萬。他的把戲就是對任何事物都誇大其詞,並輔以手勢從而取悅觀衆。事實上,馬可·波羅講述的事物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確實是難以想象的,他們稱他的的遊記為“世界奇書”,幾乎沒有人相信它的真實性,大傢都將其看作是一本故事書,類似於神話之類。馬可·波羅也因此被看作是一個不誠實、說大話的人。要破除這種普遍的成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實際上即使在現在這個世紀,英國的學童也用“這是一個馬可·波羅”來形容一樁虛偽的事情。
馬可·波羅的遺書
對已經存在的一種成見,予以維持似乎比加以消除要容易些。當時就有人提出證據,要推翻馬可·波羅所陳述的某些事實。有一個叫馬蘭斯的傳教士,在三百年前從東方回到歐洲,否認中國曾用過紙幣。幸好明朝的一些紙幣被妥為保存,至今仍作為文物,可以為馬可·波羅的遊記提供註解。在中國馬可·波早期遊記中馬可·波羅小醜化的形象羅看到可以打碎當柴燒的黑石頭,當時的歐洲人很難相信,但現在我們知道這衹不過是煤炭而已。馬可·波羅描寫印度堅果和人頭一樣大,我們現在知道這就是椰子。本書所含的真實紀錄還可以開列一大批出來,然而有一個時期並沒有人相信。這本遊記取得中世紀亞細亞實錄的地位,不知經過了多少個年歲。
馬可·波羅是橫跨亞洲大陸,並按照國傢和省份連續的次序而列其名稱的第一位旅行傢。因為他的遊記在很長一段時期為人排斥,所以其對於世界的地理概念影響甚微。當時製圖的人並沒有根據馬可·波羅的描寫而修改地圖,甚至於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歐洲人對中國和其他地區的情況仍知之甚少。在另一方面,十八世紀的探險傢已經能夠追蹤馬可·波羅的足跡而跨過這個龐大地帶,並依照他書中所描寫的道路前進。在多數時候,馬可·波羅記下的大約的距離,被後來以測繪地圖為目的而旅行該地的探險傢證明是正確的。
馬可·波羅在七百年前經過的許多地方,在十九世紀初又被歐洲的探險傢重新經過。赫丁斯泰因、柏利阿特博士、陸軍上校科斯洛夫、陸軍少校森剋斯都曾將這位威尼斯旅行傢的記述作為指南,在這個廣大的地域內作長途的旅行。
這些足以造成馬可·波羅的聲譽,當然還可以加入更多的事跡。他是紀錄波斯危險荒原的第一位旅行傢,也是巡視當時盛産碧玉的河流的第一人,自此以後近六百年,纔有歐洲人到過該處。馬可·波羅又是正確描寫中國、緬甸、暹羅、錫蘭、印度以及他所見所聞的其它地方的民情的第一位旅行傢。他對於西伯利亞的黑暗地帶、桑給巴爾的黑色人種和白象牙、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亞、吃人的蘇門答臘這一切地方人物的存在,給歐洲人以第一次認識。他指出北至北冰洋有白熊、狗拉雪橇、馴鹿,南方有印度的酷熱,及其金剛石礦、珍珠河床和奇異的神話。他描寫忽必烈大汗輝煌燦爛的宮廷,以及險些徵服全世界的蒙古軍隊的組織。他又描寫奇異的小鳥和本不為人知的動物,以及金屋頂的廟宇,奇怪的風俗,異樣的景緻,歷史的與傳說的故事,和其他許多事物。迄今為止沒有一部書所包含的知識會比它更為豐富。
現在還是讓我們回到熱那亞和威尼斯的那場戰爭中來吧。馬可·波羅因為威尼斯艦隊戰敗的結果,身陷於熱那亞的牢獄之中。他忍受着羈囚的痛苦,很希望再作一次旅行。他也感覺到獄中的黑暗潮濕與寂寞,好在他有親身經歷的故事可資談助,他有遠方的奇聞異事可供獄友記錄下來。而一切遊記文學中,無可匹敵的記述現在開始了。
皇帝、國王、貴族、騎士和其他一切人民,如果想要知道世界上各民族之間的風俗差異和東方各國、省以及一切地方的不同,可一讀此書;所有人民,特別是亞美尼亞[1]、波斯、印度和韃靼的人民,他們最偉大的和最奇異的特點,都分別記載在馬可·波羅的這部書中。馬可·波羅是威尼斯一個聰明而有學識的市民。他在此書中明白說出何者為他親眼所見,何者為他親耳所聞,因此本書是一部真實的紀錄。
衆所周知,自從上帝創造亞當以來,直到現在,無論是異教徒、薩拉森人[2]、基督教徒,無論屬於什麽種族,什麽時代,從沒有人看見過或觀察過馬可·波羅在本書中所描述的如此多、如此偉大的事情。他把所見所聞的一切事情都深藏在心中,一直沒有嚮別人吐露。但是為了讓那些不能親身經歷這些事的人都能分享他的快樂,馬可·波羅决定在本書中將此披露出來。這是一二九八年,馬可·波羅被囚禁在熱那亞的監獄中,親自敘述,而由獄中同伴比薩人魯斯梯謙先生紀錄下來的,全書共分四個部分。
馬可·波羅在獄中口述他的遊記
波羅兄弟離開君士坦丁堡[3]周遊世界
讀者應當知道,當鮑爾文二世(BaldwinⅡ)為君士坦丁堡皇帝的時候,威尼斯共和政府總理的一個代表曾居住在此。前面所說的馬可的父親尼可羅·波羅和叔父馬飛阿·波羅都是體面的上層人物,他們在一二六○年乘着一艘裝滿各種商品的自備商船平安地到達了君士坦丁堡。在對於是否繼續前進的問題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商討後,他們决定駛嚮黑海的彼岸,因為如此前進,一定會有利於他們的生意,使他們的商業資本不斷增值。他們懷着這個目的,購買了許多稀奇珍貴的珠寶,從君士坦丁堡出發,航行到達一個叫索爾得亞的港口;然後登陸嚮東,幾天後他們來到了韃靼人西方強大的君王別兒哥汗的王朝。這位君王住在波爾加拉和撒萊這兩座城市,是韃靼人中最民主最文明的君王之一。別兒哥汗對波羅兄弟的到來,表示十分歡喜,以特別隆重的儀式接待了他們。波羅兄弟為報答他的盛情,特將自己攜帶的珠寶呈獻在別兒哥汗的面前。當他們發覺這位君王十分喜愛這些珠寶時,就毫不猶豫地全部奉上。君王看見波羅兄弟如此慷慨大方,又驚又喜,但他卻不願無故接受他們如此慷慨的饋贈,不但對所有的珠寶都加倍償還,而且還回賜了許多珍貴的禮物。
波羅兄弟在這個地方住了有一年之久,很想返回故鄉。但這時別兒哥汗和另一位統治東方的韃靼君王旭烈兀汗之間突然爆發了戰爭,因此阻礙了他們的回程。雙方軍隊經過激烈的大戰後,旭烈兀汗取得了最終勝利,於是使旅行更加睏難重重,波羅兄弟已經不能從原路返回君士坦丁堡了。這時有人建議他們沿着別兒哥汗王國領土的邊境,嚮東走一條不常走的路,然後再繞道嚮西。目前這是到達君士坦丁堡的唯一通道。於是他們嚮西方韃靼王國內一個叫奧卡卡的城市出發。在此處稍事休息後,繼續前進,渡過底格裏斯河——伊甸樂園四大河流之一——來到一個荒原。這個荒原有十七天的路程,裏面既沒有城市、寨堡、也沒有堅實的建築物,衹有住在荒原天幕下的韃靼人和他們的畜群。波羅兄弟越過這個荒原後,終於到達了一座建築堅固的城市——布哈拉。該城所在的省也叫布哈拉。這座城市在波斯境內,是波斯王國中最宏偉的城市,受一個叫八剌的君王統治。他們因為無法再嚮前走,所以衹得在這座城市逗留了三年之久。
當波羅兄弟寄居布哈拉時,有一位名望卓著、才能優越的人突然出現在此。他就是由前面所說的旭烈兀汗派去覲見忽必烈大汗——所有韃靼人的主人——的使臣。大汗的京都位於亞洲的東端,是亞洲最邊緣的地區。這個使臣以前從沒有機會——雖然有這樣的願望——看見過任何意大利人,這次能有機會與波羅兄弟相識並且親切交談——因為波羅兄弟已經頗為純熟的掌握了韃靼的語言——十分高興。經過幾天的交往,使臣覺得波羅兄弟舉止得體,談吐不俗,就提議他們隨自己一同去晉謁大汗。大汗從前也同樣沒有見過任何意大利人,所以此次波羅兄弟去的話,他一定非常歡喜。同時使臣保證,他們到達京城後一定會受到隆重的接待和豐厚的賞賜。波羅兄弟覺得此時回國,路上一定十分危險,不如接受使臣的提議,祈求上帝保佑自己一路好運。於是他們便跟隨使臣共同前行,並且將從威尼斯跟來的幾個基督徒僕人也帶上了。
他們一行人最初嚮着東北和北之間的方向前進,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纔到達京都,因為在路上他們常常遇上大雪和洪水阻礙行程,必須等到雪融水退後,才能繼續前進。他們在途中看見許多值得驚嘆的事物,馬可·波羅在本書中將加以詳細描述,這裏就暫不提及了。
大汗派遣波羅兄弟充任回訪教皇的專使
波羅兄弟覲見忽必烈大汗時,受到了大汗謙恭親切的接待——這是他的本性。同時因為波羅兄弟是第一批來中國的拉丁人,所以大汗特地大設筵席,表示對他們的歡迎。大汗以慈祥的態度和他們交談,殷勤詢問西方各國、羅馬的教皇和其他各基督教的君主王公等的情況。大汗希望瞭解這些皇帝和君主在國內的權威、領土的廣袤、司法和軍事的狀況,尤其是教皇的情況、教會的事業、宗教的崇拜和基督教的教義。波羅兄弟本來就受過良好的教育,為人又十分謹慎,再加上他們精通韃靼的語言,常常能用貼切的詞句來描述,所以對這些問題都給予了令人滿意的回答,因此大汗非常寵信他們,時常召他們進宮閑聊。
當大汗得到波羅兄弟明白清楚的回答後,心中十分高興,在和衆臣商議之後,準備派他們充任回訪教皇的專使,並由科加達爾男爵陪同前往。
大汗告訴波羅兄弟,他派他們出訪教皇的目的是請求教皇派遣一百名精通基督教教義和七藝[4]的傳教士來,用公開清楚的討論,嚮他境內的學者證明,基督教徒所宣揚的信仰是建立在更堅實的真理上的,比其它宗教更加優秀;同時還要說明韃靼人的神靈和其傢中所供奉的木偶是一種惡魔,他們以及東方的普通百姓敬奉這些惡魔為神,實在是一種錯誤。還有一點,大汗十分希望波羅兄弟回來時,能從耶穌基督聖墓的長明燈中,取來一些聖油,因為他自稱敬重耶穌,把他看成真神。波羅兄弟聽完大汗的這些吩咐後,隨即跪倒在地,表示願盡自己的所能,執行他的命令。於是大汗令朝臣以他的名義,寫一封韃靼文的書信,呈給羅馬教皇。
大汗又按他所創立的制度,賜給波羅兄弟一面御書金牌。凡持有這面金牌的人以及他的全部扈從都會得到帝國內的地方官吏和驛站妥善護送,所經過的城市、城堡、市鎮或鄉村,都必須提供一切必要物品。
波羅兄弟接受了這個神聖的使命後,馬上辭別了大汗,起程前往羅馬。他們走了二十天後,同行的科加達爾男爵患重病,不能再走了,於是他們衹能停留在某城中。此時波羅兄弟進退維𠔌,他們在與所有同行的人商議後,並徵得了病人的同意,决定把科加達爾留在此地養病。因為他們持有皇帝賜予的金牌,所以沿途的地方官吏提供了十分周到的服務,給了他們極大的幫助,一路上所有費用均由地方負責,並有衛隊妥為護送。不過,波羅兄弟一行雖有如此便利的條件,但由於自然條件的惡劣,風霜雪雨,天寒地凍,洪水泛濫常使他們寸步難行,因此行程極為艱難。在到達小亞美尼亞的萊亞蘇斯港時,已花去了他們三年的時間。
他們從萊亞蘇斯港啓程,沿海而行。在一二六九年四月到達了亞剋[5],在這裏他們突然得到教皇剋萊門特四世(PopeClement the Fourth)去世的消息,心中萬分焦急。當時教皇委派的大使正好駐在亞剋,於是波羅兄弟便嚮大使匯報了韃靼大汗賦予他們的使命。大使勸告他們必須靜候新教皇的選舉結果,到那時才能履行他們的任務。波羅兄弟接受了這個忠告,决定在這段時間內,先回威尼斯老傢一趟。於是他們便從亞剋乘船啓航,經內革羅蓬特回到了威尼斯。到傢後,尼可羅·波羅纔知道,自己臨行時懷孕的妻子已經去世了,遺下一個兒子,現在已經十五歲了。這就是本書的口述者馬可·波羅。
波羅兄弟再次離開威尼斯,回覆大汗並攜馬可同行
由於教會內的種種原因,教皇的選舉遲遲未有結果。波羅兄弟在威尼斯逗留了兩年,天天盼望新教皇能早日選出,同時又擔心大汗對於他們長期滯留歐洲而心中不快或者可能懷疑他們無意回去,於是便决定先回到亞剋,再作打算。這次他們帶上了少年馬可·波羅同行。來到亞剋後,他們徵得了教皇大使的許可,前往耶路撒冷,按照大汗的吩咐,取來了少許聖墓燈中的油。他們又請求大使緻信大汗,證明他們努力履行了大汗的使命,並說明基督教教會的教皇還沒有選出。然後,他們就立即離開前往前面所說的萊亞蘇斯海港。
然而他們動身後不久,大使就接到了意大利紅衣主教會議的任命書,宣佈他為新一任的教皇,名格利高裏十世(Gregorg theTenth)。新教皇覺得現在自己的地位足以滿足韃靼皇帝的要求,因此急忙派人持書信前去晉謁亞美尼亞王,通報自己當選的事情,並且詢問那兩位取道該國嚮大汗朝廷進發的專使是否還在境內,如尚在境內要求他們立即回去。此時,波羅兄弟恰在該處,於是他們欣然應召返回亞剋,同時亞美尼亞王也特地派遣一艘兵艦護送他們前往,還派了一名公使同去祝賀新教皇的當選。
教皇在波羅兄弟到達後,用隆重的儀式歡迎了他們,馬上修書一封,並且選派了兩名正在亞剋傳教的修道士與他們同去大汗朝廷。這兩個傳教士是文學家、科學家和淵博的神學家,一個是維琴察的修道士尼古拉(Nicholas),另一個是的黎波裏的修道士威廉(Willian)。教皇給了這兩位修道士相當的權柄,使他們以後在那些國傢裏可以全權行事,任命修道士、主教、赦免或不赦免各種罪惡、代替他行事,還給他們寫了任命狀和介紹信。委托他們交給大汗他所要送的國書。並且又挑選了許多珍貴的禮物,其中有幾衹精緻的玻璃花瓶,是以他的名義送給大汗的,以表示對大汗的祝福。一切事務都完畢後,波羅兄弟一行拜別了教皇再次回到萊亞蘇斯,然後登陸嚮亞美尼亞國前進。
他們到達亞美尼亞後,得到消息,說巴比倫的蘇丹邦多剋達裏(Bandokdari)統率大軍進攻亞美尼亞,並且已經占領了該國的大片疆土。兩個修道士聽說後驚恐萬狀,擔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危害,於是决定不再前進,而將教皇委托給他們的書信和禮物交給波羅兄弟,自己則由當地修道院院長保護着直接回到了海濱城市。
然而波羅一傢卻不畏艱難險阻——波羅兄弟久已習慣了這些——穿過亞美尼亞的邊界,繼續前進。他們穿過幾天看不見人煙的荒原,越過高聳陡峭的大山,歷盡艱辛,終於到達了東北和北之間的某個地方。這時他們得到消息說,大汗正駐蹕在一個宏偉富麗的大城,名叫開平府[6]。當他們抵達開平府時,全程所費的時間不下三年半,這主要是因為這裏的鼕季氣候寒冷,前進速度非常緩慢。當波羅兄弟還遙遙在途時,大汗就已得到稟報。大汗知道他們長途跋涉,一定十分疲勞,於是特地派遣官員在相距四十日路程的地方迎接他們,並下令沿途地方官吏小心照應,使遠行的旅人得到最大的方便。他們依靠這些幫助和上帝的恩寵,終於平安到達了京都。
尼可羅、馬飛阿和馬可覲見大汗
當波羅一傢到達京都之後,忽必烈大汗特地召集文武大臣舉行盛大的朝會歡迎他們。波羅一傢走到大汗御前,跪在地上,叩頭致敬。大汗立即令他們起來,詳細詢問了旅行的情況,以及和教皇交涉的始末。波羅兄弟用明白簡要的語言,條理清楚地敘述了一切經過。大汗聚精會神,認真傾聽。波羅兄弟隨即呈上了教皇格利高裏十世的書信和禮物。大汗聽完所宣讀的書信後,對於兩位專使的忠誠、熱心和勤勉大加贊揚,並且十分虔誠地接受了聖墓中的燈油,命令以宗教的誠心妥為保存。
當大汗發現馬可·波羅時,問“他是誰?”尼可羅回答說:“這是陛下的僕人,我的兒子。”大汗立即說:“歡迎他,我很高興。”並且下令將馬可的名字列入榮譽侍從的名册中。大汗為了慶祝波羅一傢遠道歸來,在朝會後又擺下了盛宴為他們接風。波羅一傢在朝期間,大汗總是對他們寵信有加,甚至有時還超過了國內的衆大臣。他們受到了所有朝臣的敬重。
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抵達大汗的京都
馬可·波羅在很短的時期內就學會了韃靼人的一切禮儀舉止,並且精通四種文字,能夠順利地讀書、寫作。大汗看見他如此能幹,便想在實際工作中試試他的才能,於是特地派遣他到離京都六個月路程的一個叫哈剌章[7]的地方,去處理一件重要國務[8]。馬可·波羅以他的聰明、謹慎,把此事處理得十分得體。同時他又暗中發現大汗喜歡聽臣下講述各地的風俗民情和遠方異國的奇聞軼事,因此,他每到一處便用心收集這類事情的正確材料,對於所見所聞的一切趣事,都紀錄下來,以便滿足自己主人的好奇心。
馬可·波羅覲見忽必烈大汗
總之,馬可·波羅在供職的十七年中,表現得非常能幹,所以大汗常派他到帝國各地以及藩屬去執行機密任務。馬可有時也為自己的私事出外旅行,不過這要徵得大汗的同意和地方當局的許可。馬可·波羅在這種優越的條件下,或憑自己的觀察,或聽別人的敘述,得到了大量的為當時人所不瞭解的東方各地的風土民情材料,並且不辭辛勞,清清楚楚地把它們紀錄下來。這些以後各章都會反映出來。他因此獲得了許多榮譽,從而引起了其他廷臣的妒忌。
尼可羅、馬飛阿和馬可嚮大汗請求回國
我們的威尼斯人旅居帝國多年,已經積攢了大量價值連城的珠寶和黃金,因此很想衣錦回鄉。不過因為大汗對他們的恩寵甚隆,因此這種回鄉之情衹能藏在心中,不便表露出來。但是大汗年事已高,如果他們不在他去世之前回去,也許就得不到沿途的供應,無法幫助他們剋服長途跋涉中所遇的無數睏難,平安返回家乡。因此,衹有在大汗生前,憑藉他的恩惠,纔有希望實現他們回鄉的願望。一想到這些,他們的回國之心便更加急切。
有一次,尼可羅·波羅乘大汗特別高興之際,跪在地上懇求為他自己及全家人的原因,恩準他們回國。但大汗不但絲毫沒有應允的意思,似乎還有些傷感地問他們,為什麽要冒如此大的危險,作可能喪失生命的長途旅行。大汗說,如果他們是求利,他可以加倍的賞賜他們,並滿足他們的一切願望,給他們應有的榮華富貴,但就他對他們的寵信程度來講,絶不允許他們回國。
正當這個時候,波斯的君主阿魯渾(Argon)的妻子卜魯罕(Bolgana)去世了。她在臨終前要求——並且留下了書面遺言——非住在契丹國[9]大汗境內自己傢族的女子不得繼承自己的後位,不能受到君王的眷寵。阿魯渾為履行這個莊重的請求,特派遣三個精明強幹的男爵兀魯■、阿必失呵、火者為專使,帶着大批的扈從來到大汗王廷,請求大汗從亡後的親屬中為他選擇一名淑女為配偶。大汗很愉快地接受了這個請求。在他的關照下,選出了一位極美麗極有才學的十七歲的姑娘,叫闊闊真(Kogatin)。當三位專使看見這位姑娘後,都贊不絶口並决定立即回國復命。一切起程的準備工作完畢後,大汗為表示對阿魯渾未來王後的敬重,特地挑選了大批的扈從隨行侍衛,並舉行盛大的朝會歡送闊闊真一行。使團走了八個月後,因為韃靼諸王之間爆發了戰爭,阻塞了歸程,使他們不能再嚮前走了。於是他們迫不得已衹好返回大汗的朝廷,嚮大汗敘述路途障礙,不能前進的原因。
波羅一行三人和他們的商隊
當他們回到京都的時候,馬可·波羅正好帶着幾艘船從東印度[10]某地回來。馬可·波羅嚮大汗稟報了他所訪問的各國的風俗習慣和自己航海的情況,他說在那些海中航行,十分安全。最後這句話傳入了三位男爵的耳中,他們離傢已經三年了,很想回去。於是他們便和具有同樣願望的威尼斯商人商議,最後决定由三位男爵陪闊闊真公主同去覲見大汗,嚮大汗說明由海路回國是如何方便而安全,同時根據剛從那些海航行歸來的馬可·波羅的體驗,海行比陸行費用少,而且時間短。
大汗如要接受他們海行的建議,就得讓三個老於航海的歐洲人同去,直達阿魯渾國。因此,大汗聽完後,臉上露出極不歡悅的神情,因為他實在不願讓三個威尼斯人離他而去。但是他覺得若不允許,也沒有其它辦法,衹好勉強答應。他如果不是對這件事特別重視又加上時間緊迫的話,是决不會應允三個威尼斯人離開而不再為他服務的。
於是他召見波羅一傢,以慈詳誠懇的態度對他們的離別表示十分婉惜,並要求他們在和自己的傢眷團聚一段時間後,一定要再回來。因為大汗心中有了這種打算,於是下令替波羅一傢鑄了兩塊金牌,上面刻着他的命令,在他的疆域以內,無論何處,他們都有自由和安全行動的權利,地方官吏對於他們及其隨行人員,必須給予必要的供給。他又賜予他們專使的權力,讓他們問候教皇、法蘭西王、西班牙王和其他基督教的王公。
波羅兄弟和馬可辭別大汗回國
同時大汗又下令準備了十四艘船,每船有四根桅桿,能揚九帆,船的構造及設計另有詳細的描寫,此處暫不提及。其中至少有四、五艘船可容納船員二百五十或二百六十人,護送王後的三男爵及尼可羅、馬飛阿和馬可都乘坐在這幾艘船上。他們辭別大汗時,大汗賜給他們許多紅寶石和其它價值不菲的美麗珠寶。大汗又命所有船舶必須準備兩年的糧食。
他們航行三個月之後,到達南方的爪哇島,看見各種值得註意的趣聞,本書以後將加以描寫。離開爪哇島後,他們沿印度洋航行了十八個月,纔到達阿魯渾的王國,在這段航程中,馬可·波羅又有機會觀察了許多事物,本書以後也同樣要提到。這裏要說的是,從他們啓程到完成航行的這段日子裏,大約有六百多名船員和乘客死去,三位男爵中也衹有火者幸存下來,但是所有貴婦和女侍中衹死了一人。
他們登陸後,纔知道阿魯渾王已去世多時了。現在由他的弟弟凱嘉圖(Kiacatu)繼位,王國的一切權力均由他掌握。波羅一傢特地嚮新王請示,怎樣安排此次護送來的新娘。凱嘉圖答復道,應該將新娘配給先王的兒子合贊(Kasan)。合贊此時正駐紮在波斯邊界一個叫亞博塞科的地方,為的是守護某些交通要道,防止仇敵的入侵,那裏約有駐軍六萬人。
波羅一傢奉命將新娘送到了合贊處,然後又回到了凱嘉圖的朝廷,因為他們以後要走的道路正在這個方向。他們在此休息了九個月。當離開時,凱嘉圖賜給了他們四面金牌,金牌長十八英寸,寬五英寸,重約三四個金馬剋,上面的銘文首先祈求上天眷佑大汗,使他的英名得以長期為人們敬仰,又宣佈凡違抗本命令的人要處以死刑,並沒收傢産。
古代中國的船
銘文上又特別載明,在他的疆域內,三位專使所到之處,地方官吏必須小心款待,支付一切費用,必要時派遣軍隊護送。因此波羅一傢所過之處,官吏完全照辦,在許多地方他們還有二百多騎兵的護衛。因為凱嘉圖政府有孚衆望,人民善於欺詐,甚至作姦犯科,所以這種保護措施實不可少。當然若在賢達開明的君王統治下,人民决不敢如此鬍作非為。波羅一傢在歸途中得到大汗去世的消息,於是重遊故地的一切希望完全破滅了。他們沿預定的歸程繼續前進,終於到達了特勒比遵德城[11],然後再轉嚮君士坦丁堡經內革羅蓬特,最後平安回到了健康與財富的安樂鄉——威尼斯,時間是一二九五年。
此時,波羅一傢,特別感謝上帝保佑他們經過無數睏難,安然返回,並感謝上帝將他們從如此的疲憊中拯救出來。以上的敘述可作為一章小引,主要是讓讀者對於馬可·波羅在東方各地寄居多年所獲得觀察各種事物的機會有一種認識。
衆所周知,自從上帝創造亞當以來,直到現在,無論是異教徒、薩拉森人[2]、基督教徒,無論屬於什麽種族,什麽時代,從沒有人看見過或觀察過馬可·波羅在本書中所描述的如此多、如此偉大的事情。他把所見所聞的一切事情都深藏在心中,一直沒有嚮別人吐露。但是為了讓那些不能親身經歷這些事的人都能分享他的快樂,馬可·波羅决定在本書中將此披露出來。這是一二九八年,馬可·波羅被囚禁在熱那亞的監獄中,親自敘述,而由獄中同伴比薩人魯斯梯謙先生紀錄下來的,全書共分四個部分。
馬可·波羅在獄中口述他的遊記
波羅兄弟離開君士坦丁堡[3]周遊世界
讀者應當知道,當鮑爾文二世(BaldwinⅡ)為君士坦丁堡皇帝的時候,威尼斯共和政府總理的一個代表曾居住在此。前面所說的馬可的父親尼可羅·波羅和叔父馬飛阿·波羅都是體面的上層人物,他們在一二六○年乘着一艘裝滿各種商品的自備商船平安地到達了君士坦丁堡。在對於是否繼續前進的問題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商討後,他們决定駛嚮黑海的彼岸,因為如此前進,一定會有利於他們的生意,使他們的商業資本不斷增值。他們懷着這個目的,購買了許多稀奇珍貴的珠寶,從君士坦丁堡出發,航行到達一個叫索爾得亞的港口;然後登陸嚮東,幾天後他們來到了韃靼人西方強大的君王別兒哥汗的王朝。這位君王住在波爾加拉和撒萊這兩座城市,是韃靼人中最民主最文明的君王之一。別兒哥汗對波羅兄弟的到來,表示十分歡喜,以特別隆重的儀式接待了他們。波羅兄弟為報答他的盛情,特將自己攜帶的珠寶呈獻在別兒哥汗的面前。當他們發覺這位君王十分喜愛這些珠寶時,就毫不猶豫地全部奉上。君王看見波羅兄弟如此慷慨大方,又驚又喜,但他卻不願無故接受他們如此慷慨的饋贈,不但對所有的珠寶都加倍償還,而且還回賜了許多珍貴的禮物。
波羅兄弟在這個地方住了有一年之久,很想返回故鄉。但這時別兒哥汗和另一位統治東方的韃靼君王旭烈兀汗之間突然爆發了戰爭,因此阻礙了他們的回程。雙方軍隊經過激烈的大戰後,旭烈兀汗取得了最終勝利,於是使旅行更加睏難重重,波羅兄弟已經不能從原路返回君士坦丁堡了。這時有人建議他們沿着別兒哥汗王國領土的邊境,嚮東走一條不常走的路,然後再繞道嚮西。目前這是到達君士坦丁堡的唯一通道。於是他們嚮西方韃靼王國內一個叫奧卡卡的城市出發。在此處稍事休息後,繼續前進,渡過底格裏斯河——伊甸樂園四大河流之一——來到一個荒原。這個荒原有十七天的路程,裏面既沒有城市、寨堡、也沒有堅實的建築物,衹有住在荒原天幕下的韃靼人和他們的畜群。波羅兄弟越過這個荒原後,終於到達了一座建築堅固的城市——布哈拉。該城所在的省也叫布哈拉。這座城市在波斯境內,是波斯王國中最宏偉的城市,受一個叫八剌的君王統治。他們因為無法再嚮前走,所以衹得在這座城市逗留了三年之久。
當波羅兄弟寄居布哈拉時,有一位名望卓著、才能優越的人突然出現在此。他就是由前面所說的旭烈兀汗派去覲見忽必烈大汗——所有韃靼人的主人——的使臣。大汗的京都位於亞洲的東端,是亞洲最邊緣的地區。這個使臣以前從沒有機會——雖然有這樣的願望——看見過任何意大利人,這次能有機會與波羅兄弟相識並且親切交談——因為波羅兄弟已經頗為純熟的掌握了韃靼的語言——十分高興。經過幾天的交往,使臣覺得波羅兄弟舉止得體,談吐不俗,就提議他們隨自己一同去晉謁大汗。大汗從前也同樣沒有見過任何意大利人,所以此次波羅兄弟去的話,他一定非常歡喜。同時使臣保證,他們到達京城後一定會受到隆重的接待和豐厚的賞賜。波羅兄弟覺得此時回國,路上一定十分危險,不如接受使臣的提議,祈求上帝保佑自己一路好運。於是他們便跟隨使臣共同前行,並且將從威尼斯跟來的幾個基督徒僕人也帶上了。
他們一行人最初嚮着東北和北之間的方向前進,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纔到達京都,因為在路上他們常常遇上大雪和洪水阻礙行程,必須等到雪融水退後,才能繼續前進。他們在途中看見許多值得驚嘆的事物,馬可·波羅在本書中將加以詳細描述,這裏就暫不提及了。
大汗派遣波羅兄弟充任回訪教皇的專使
波羅兄弟覲見忽必烈大汗時,受到了大汗謙恭親切的接待——這是他的本性。同時因為波羅兄弟是第一批來中國的拉丁人,所以大汗特地大設筵席,表示對他們的歡迎。大汗以慈祥的態度和他們交談,殷勤詢問西方各國、羅馬的教皇和其他各基督教的君主王公等的情況。大汗希望瞭解這些皇帝和君主在國內的權威、領土的廣袤、司法和軍事的狀況,尤其是教皇的情況、教會的事業、宗教的崇拜和基督教的教義。波羅兄弟本來就受過良好的教育,為人又十分謹慎,再加上他們精通韃靼的語言,常常能用貼切的詞句來描述,所以對這些問題都給予了令人滿意的回答,因此大汗非常寵信他們,時常召他們進宮閑聊。
當大汗得到波羅兄弟明白清楚的回答後,心中十分高興,在和衆臣商議之後,準備派他們充任回訪教皇的專使,並由科加達爾男爵陪同前往。
大汗告訴波羅兄弟,他派他們出訪教皇的目的是請求教皇派遣一百名精通基督教教義和七藝[4]的傳教士來,用公開清楚的討論,嚮他境內的學者證明,基督教徒所宣揚的信仰是建立在更堅實的真理上的,比其它宗教更加優秀;同時還要說明韃靼人的神靈和其傢中所供奉的木偶是一種惡魔,他們以及東方的普通百姓敬奉這些惡魔為神,實在是一種錯誤。還有一點,大汗十分希望波羅兄弟回來時,能從耶穌基督聖墓的長明燈中,取來一些聖油,因為他自稱敬重耶穌,把他看成真神。波羅兄弟聽完大汗的這些吩咐後,隨即跪倒在地,表示願盡自己的所能,執行他的命令。於是大汗令朝臣以他的名義,寫一封韃靼文的書信,呈給羅馬教皇。
大汗又按他所創立的制度,賜給波羅兄弟一面御書金牌。凡持有這面金牌的人以及他的全部扈從都會得到帝國內的地方官吏和驛站妥善護送,所經過的城市、城堡、市鎮或鄉村,都必須提供一切必要物品。
波羅兄弟接受了這個神聖的使命後,馬上辭別了大汗,起程前往羅馬。他們走了二十天後,同行的科加達爾男爵患重病,不能再走了,於是他們衹能停留在某城中。此時波羅兄弟進退維𠔌,他們在與所有同行的人商議後,並徵得了病人的同意,决定把科加達爾留在此地養病。因為他們持有皇帝賜予的金牌,所以沿途的地方官吏提供了十分周到的服務,給了他們極大的幫助,一路上所有費用均由地方負責,並有衛隊妥為護送。不過,波羅兄弟一行雖有如此便利的條件,但由於自然條件的惡劣,風霜雪雨,天寒地凍,洪水泛濫常使他們寸步難行,因此行程極為艱難。在到達小亞美尼亞的萊亞蘇斯港時,已花去了他們三年的時間。
他們從萊亞蘇斯港啓程,沿海而行。在一二六九年四月到達了亞剋[5],在這裏他們突然得到教皇剋萊門特四世(PopeClement the Fourth)去世的消息,心中萬分焦急。當時教皇委派的大使正好駐在亞剋,於是波羅兄弟便嚮大使匯報了韃靼大汗賦予他們的使命。大使勸告他們必須靜候新教皇的選舉結果,到那時才能履行他們的任務。波羅兄弟接受了這個忠告,决定在這段時間內,先回威尼斯老傢一趟。於是他們便從亞剋乘船啓航,經內革羅蓬特回到了威尼斯。到傢後,尼可羅·波羅纔知道,自己臨行時懷孕的妻子已經去世了,遺下一個兒子,現在已經十五歲了。這就是本書的口述者馬可·波羅。
波羅兄弟再次離開威尼斯,回覆大汗並攜馬可同行
由於教會內的種種原因,教皇的選舉遲遲未有結果。波羅兄弟在威尼斯逗留了兩年,天天盼望新教皇能早日選出,同時又擔心大汗對於他們長期滯留歐洲而心中不快或者可能懷疑他們無意回去,於是便决定先回到亞剋,再作打算。這次他們帶上了少年馬可·波羅同行。來到亞剋後,他們徵得了教皇大使的許可,前往耶路撒冷,按照大汗的吩咐,取來了少許聖墓燈中的油。他們又請求大使緻信大汗,證明他們努力履行了大汗的使命,並說明基督教教會的教皇還沒有選出。然後,他們就立即離開前往前面所說的萊亞蘇斯海港。
然而他們動身後不久,大使就接到了意大利紅衣主教會議的任命書,宣佈他為新一任的教皇,名格利高裏十世(Gregorg theTenth)。新教皇覺得現在自己的地位足以滿足韃靼皇帝的要求,因此急忙派人持書信前去晉謁亞美尼亞王,通報自己當選的事情,並且詢問那兩位取道該國嚮大汗朝廷進發的專使是否還在境內,如尚在境內要求他們立即回去。此時,波羅兄弟恰在該處,於是他們欣然應召返回亞剋,同時亞美尼亞王也特地派遣一艘兵艦護送他們前往,還派了一名公使同去祝賀新教皇的當選。
教皇在波羅兄弟到達後,用隆重的儀式歡迎了他們,馬上修書一封,並且選派了兩名正在亞剋傳教的修道士與他們同去大汗朝廷。這兩個傳教士是文學家、科學家和淵博的神學家,一個是維琴察的修道士尼古拉(Nicholas),另一個是的黎波裏的修道士威廉(Willian)。教皇給了這兩位修道士相當的權柄,使他們以後在那些國傢裏可以全權行事,任命修道士、主教、赦免或不赦免各種罪惡、代替他行事,還給他們寫了任命狀和介紹信。委托他們交給大汗他所要送的國書。並且又挑選了許多珍貴的禮物,其中有幾衹精緻的玻璃花瓶,是以他的名義送給大汗的,以表示對大汗的祝福。一切事務都完畢後,波羅兄弟一行拜別了教皇再次回到萊亞蘇斯,然後登陸嚮亞美尼亞國前進。
他們到達亞美尼亞後,得到消息,說巴比倫的蘇丹邦多剋達裏(Bandokdari)統率大軍進攻亞美尼亞,並且已經占領了該國的大片疆土。兩個修道士聽說後驚恐萬狀,擔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危害,於是决定不再前進,而將教皇委托給他們的書信和禮物交給波羅兄弟,自己則由當地修道院院長保護着直接回到了海濱城市。
然而波羅一傢卻不畏艱難險阻——波羅兄弟久已習慣了這些——穿過亞美尼亞的邊界,繼續前進。他們穿過幾天看不見人煙的荒原,越過高聳陡峭的大山,歷盡艱辛,終於到達了東北和北之間的某個地方。這時他們得到消息說,大汗正駐蹕在一個宏偉富麗的大城,名叫開平府[6]。當他們抵達開平府時,全程所費的時間不下三年半,這主要是因為這裏的鼕季氣候寒冷,前進速度非常緩慢。當波羅兄弟還遙遙在途時,大汗就已得到稟報。大汗知道他們長途跋涉,一定十分疲勞,於是特地派遣官員在相距四十日路程的地方迎接他們,並下令沿途地方官吏小心照應,使遠行的旅人得到最大的方便。他們依靠這些幫助和上帝的恩寵,終於平安到達了京都。
尼可羅、馬飛阿和馬可覲見大汗
當波羅一傢到達京都之後,忽必烈大汗特地召集文武大臣舉行盛大的朝會歡迎他們。波羅一傢走到大汗御前,跪在地上,叩頭致敬。大汗立即令他們起來,詳細詢問了旅行的情況,以及和教皇交涉的始末。波羅兄弟用明白簡要的語言,條理清楚地敘述了一切經過。大汗聚精會神,認真傾聽。波羅兄弟隨即呈上了教皇格利高裏十世的書信和禮物。大汗聽完所宣讀的書信後,對於兩位專使的忠誠、熱心和勤勉大加贊揚,並且十分虔誠地接受了聖墓中的燈油,命令以宗教的誠心妥為保存。
當大汗發現馬可·波羅時,問“他是誰?”尼可羅回答說:“這是陛下的僕人,我的兒子。”大汗立即說:“歡迎他,我很高興。”並且下令將馬可的名字列入榮譽侍從的名册中。大汗為了慶祝波羅一傢遠道歸來,在朝會後又擺下了盛宴為他們接風。波羅一傢在朝期間,大汗總是對他們寵信有加,甚至有時還超過了國內的衆大臣。他們受到了所有朝臣的敬重。
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抵達大汗的京都
馬可·波羅在很短的時期內就學會了韃靼人的一切禮儀舉止,並且精通四種文字,能夠順利地讀書、寫作。大汗看見他如此能幹,便想在實際工作中試試他的才能,於是特地派遣他到離京都六個月路程的一個叫哈剌章[7]的地方,去處理一件重要國務[8]。馬可·波羅以他的聰明、謹慎,把此事處理得十分得體。同時他又暗中發現大汗喜歡聽臣下講述各地的風俗民情和遠方異國的奇聞軼事,因此,他每到一處便用心收集這類事情的正確材料,對於所見所聞的一切趣事,都紀錄下來,以便滿足自己主人的好奇心。
馬可·波羅覲見忽必烈大汗
總之,馬可·波羅在供職的十七年中,表現得非常能幹,所以大汗常派他到帝國各地以及藩屬去執行機密任務。馬可有時也為自己的私事出外旅行,不過這要徵得大汗的同意和地方當局的許可。馬可·波羅在這種優越的條件下,或憑自己的觀察,或聽別人的敘述,得到了大量的為當時人所不瞭解的東方各地的風土民情材料,並且不辭辛勞,清清楚楚地把它們紀錄下來。這些以後各章都會反映出來。他因此獲得了許多榮譽,從而引起了其他廷臣的妒忌。
尼可羅、馬飛阿和馬可嚮大汗請求回國
我們的威尼斯人旅居帝國多年,已經積攢了大量價值連城的珠寶和黃金,因此很想衣錦回鄉。不過因為大汗對他們的恩寵甚隆,因此這種回鄉之情衹能藏在心中,不便表露出來。但是大汗年事已高,如果他們不在他去世之前回去,也許就得不到沿途的供應,無法幫助他們剋服長途跋涉中所遇的無數睏難,平安返回家乡。因此,衹有在大汗生前,憑藉他的恩惠,纔有希望實現他們回鄉的願望。一想到這些,他們的回國之心便更加急切。
有一次,尼可羅·波羅乘大汗特別高興之際,跪在地上懇求為他自己及全家人的原因,恩準他們回國。但大汗不但絲毫沒有應允的意思,似乎還有些傷感地問他們,為什麽要冒如此大的危險,作可能喪失生命的長途旅行。大汗說,如果他們是求利,他可以加倍的賞賜他們,並滿足他們的一切願望,給他們應有的榮華富貴,但就他對他們的寵信程度來講,絶不允許他們回國。
正當這個時候,波斯的君主阿魯渾(Argon)的妻子卜魯罕(Bolgana)去世了。她在臨終前要求——並且留下了書面遺言——非住在契丹國[9]大汗境內自己傢族的女子不得繼承自己的後位,不能受到君王的眷寵。阿魯渾為履行這個莊重的請求,特派遣三個精明強幹的男爵兀魯■、阿必失呵、火者為專使,帶着大批的扈從來到大汗王廷,請求大汗從亡後的親屬中為他選擇一名淑女為配偶。大汗很愉快地接受了這個請求。在他的關照下,選出了一位極美麗極有才學的十七歲的姑娘,叫闊闊真(Kogatin)。當三位專使看見這位姑娘後,都贊不絶口並决定立即回國復命。一切起程的準備工作完畢後,大汗為表示對阿魯渾未來王後的敬重,特地挑選了大批的扈從隨行侍衛,並舉行盛大的朝會歡送闊闊真一行。使團走了八個月後,因為韃靼諸王之間爆發了戰爭,阻塞了歸程,使他們不能再嚮前走了。於是他們迫不得已衹好返回大汗的朝廷,嚮大汗敘述路途障礙,不能前進的原因。
波羅一行三人和他們的商隊
當他們回到京都的時候,馬可·波羅正好帶着幾艘船從東印度[10]某地回來。馬可·波羅嚮大汗稟報了他所訪問的各國的風俗習慣和自己航海的情況,他說在那些海中航行,十分安全。最後這句話傳入了三位男爵的耳中,他們離傢已經三年了,很想回去。於是他們便和具有同樣願望的威尼斯商人商議,最後决定由三位男爵陪闊闊真公主同去覲見大汗,嚮大汗說明由海路回國是如何方便而安全,同時根據剛從那些海航行歸來的馬可·波羅的體驗,海行比陸行費用少,而且時間短。
大汗如要接受他們海行的建議,就得讓三個老於航海的歐洲人同去,直達阿魯渾國。因此,大汗聽完後,臉上露出極不歡悅的神情,因為他實在不願讓三個威尼斯人離他而去。但是他覺得若不允許,也沒有其它辦法,衹好勉強答應。他如果不是對這件事特別重視又加上時間緊迫的話,是决不會應允三個威尼斯人離開而不再為他服務的。
於是他召見波羅一傢,以慈詳誠懇的態度對他們的離別表示十分婉惜,並要求他們在和自己的傢眷團聚一段時間後,一定要再回來。因為大汗心中有了這種打算,於是下令替波羅一傢鑄了兩塊金牌,上面刻着他的命令,在他的疆域以內,無論何處,他們都有自由和安全行動的權利,地方官吏對於他們及其隨行人員,必須給予必要的供給。他又賜予他們專使的權力,讓他們問候教皇、法蘭西王、西班牙王和其他基督教的王公。
波羅兄弟和馬可辭別大汗回國
同時大汗又下令準備了十四艘船,每船有四根桅桿,能揚九帆,船的構造及設計另有詳細的描寫,此處暫不提及。其中至少有四、五艘船可容納船員二百五十或二百六十人,護送王後的三男爵及尼可羅、馬飛阿和馬可都乘坐在這幾艘船上。他們辭別大汗時,大汗賜給他們許多紅寶石和其它價值不菲的美麗珠寶。大汗又命所有船舶必須準備兩年的糧食。
他們航行三個月之後,到達南方的爪哇島,看見各種值得註意的趣聞,本書以後將加以描寫。離開爪哇島後,他們沿印度洋航行了十八個月,纔到達阿魯渾的王國,在這段航程中,馬可·波羅又有機會觀察了許多事物,本書以後也同樣要提到。這裏要說的是,從他們啓程到完成航行的這段日子裏,大約有六百多名船員和乘客死去,三位男爵中也衹有火者幸存下來,但是所有貴婦和女侍中衹死了一人。
他們登陸後,纔知道阿魯渾王已去世多時了。現在由他的弟弟凱嘉圖(Kiacatu)繼位,王國的一切權力均由他掌握。波羅一傢特地嚮新王請示,怎樣安排此次護送來的新娘。凱嘉圖答復道,應該將新娘配給先王的兒子合贊(Kasan)。合贊此時正駐紮在波斯邊界一個叫亞博塞科的地方,為的是守護某些交通要道,防止仇敵的入侵,那裏約有駐軍六萬人。
波羅一傢奉命將新娘送到了合贊處,然後又回到了凱嘉圖的朝廷,因為他們以後要走的道路正在這個方向。他們在此休息了九個月。當離開時,凱嘉圖賜給了他們四面金牌,金牌長十八英寸,寬五英寸,重約三四個金馬剋,上面的銘文首先祈求上天眷佑大汗,使他的英名得以長期為人們敬仰,又宣佈凡違抗本命令的人要處以死刑,並沒收傢産。
古代中國的船
銘文上又特別載明,在他的疆域內,三位專使所到之處,地方官吏必須小心款待,支付一切費用,必要時派遣軍隊護送。因此波羅一傢所過之處,官吏完全照辦,在許多地方他們還有二百多騎兵的護衛。因為凱嘉圖政府有孚衆望,人民善於欺詐,甚至作姦犯科,所以這種保護措施實不可少。當然若在賢達開明的君王統治下,人民决不敢如此鬍作非為。波羅一傢在歸途中得到大汗去世的消息,於是重遊故地的一切希望完全破滅了。他們沿預定的歸程繼續前進,終於到達了特勒比遵德城[11],然後再轉嚮君士坦丁堡經內革羅蓬特,最後平安回到了健康與財富的安樂鄉——威尼斯,時間是一二九五年。
此時,波羅一傢,特別感謝上帝保佑他們經過無數睏難,安然返回,並感謝上帝將他們從如此的疲憊中拯救出來。以上的敘述可作為一章小引,主要是讓讀者對於馬可·波羅在東方各地寄居多年所獲得觀察各種事物的機會有一種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