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华裔记者阿富汗遭绑 媒体爽快地保持"沉默"(图) 环球华报
hepingdao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11-15 22:25:00    发表主题: 华裔记者阿富汗遭绑 媒体爽快地保持"沉默"(图) 环球华报 引用并回复

加拿大广播公司11月8日宣布,采访过北京奥运会的加拿大华裔女记者梅丽莎·冯,在阿富汗遭绑架一个月后,于11月8日获释,身体状况良好。10月12 日,梅丽莎·冯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郊区遭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绑架,被囚于一个隐秘的小山洞中,绑架者提出了高额赎金的要求。为了使她尽快获释,加拿大媒体以及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一致选择“沉默”,不对此事进行报道。梅丽莎·冯获释后,整个事件的前前后后才被披露出来。

  曾在北京报道奥运会

  据加拿大《环球华报》报道,梅丽莎·冯现年35岁,出生于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温哥华的一个华人家庭。据她的同事透露,梅丽莎·冯的父母可能是来自中国香港的华人移民,因此,她能讲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但只能说一点儿普通话。

  梅丽莎·冯的新闻职业生涯始于1994年。此前,她就读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校期间曾为一份名为《Ubyssey》的学生报纸工作。毕业后,梅丽莎·冯进入加拿大西部地区发行量最大的主流报纸《温哥华太阳报》,担任记者。1997年,她“跳槽”到电视媒体,担任加拿大Global TV电视台驻温哥华记者。2001年,她再次“跳槽”,这次的目的地是加拿大媒体行业中的“巨无霸”——加拿大广播公司。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 华裔女记者梅丽莎·冯

  作为一名能力突出且勇于接受挑战的记者,梅丽莎·冯参与了加拿大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的报道,包括号称“加拿大历史上最血腥案件”的罗伯特·皮克顿系列杀人案、2003年的“非典”危机等。2007年,她被派驻阿富汗,负责报道阿富汗安全形势以及加拿大驻阿富汗军队的活动。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她被加拿大广播公司派至北京,全程参与了奥运会的报道。

  再次担任“战地记者”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梅丽莎·冯返回加拿大。进行短暂休整后,她再次前往阿富汗,担任“战地记者”。

  2007年以来,阿富汗的安全局势持续恶化,针对北约驻军、阿富汗政府军警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袭击事件剧增。今年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秘书长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凯·埃德向安理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发生在7、8月间的袭击事件数量达到了2002年以来的最高峰,袭击活动的范围已超出阿富汗南部等历来不稳定的地区,扩展到了首都喀布尔周边地区。塔利班武装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以勒索钱财为主要目的、由其他大小武装实施的绑架事件有增无减。

  作为北约驻军的一部分,加拿大在阿富汗有2500名士兵,主要部署在南部的赫尔曼德省和坎大哈省,都是阿富汗安全形势最为险恶的地区。梅丽莎·冯的住所紧挨着坎大哈的一个加拿大军事基地,外出采访时,除了有司机和翻译,还有一名持枪的阿富汗警卫陪同。

  难民营外遭绑架

  在坎大哈工作了数周后,梅丽莎·冯于10月初飞抵喀布尔,计划对喀布尔郊区的一个难民营进行采访。该难民营由联合国难民署管理,安置了数百名阿富汗难民,他们大多来自赫尔曼德省等战乱严重的地区。

  对西方媒体记者来说,喀布尔可谓阿富汗境内为数不多的“世外桃源”之一。尽管也会不时发生汽车炸弹等袭击事件,但安全形势基本上处于北约驻军和阿富汗政府的掌控中。记者们在喀布尔采访时,一般不需要武装警卫陪同。个别胆大的记者甚至敢在一些僻静的小巷中闲逛,既不带警卫人员,也不通过化妆来掩饰自己的西方人外貌。

  梅丽莎·冯要去采访的那个难民营比较安全,在今年8月的一次评估中,阿富汗警方将该难民营评为“低威胁”地区。

  10月12日,梅丽莎·冯首次前往难民营采访,与其同行的包括一名司机、一名摄像和一名翻译,都是加拿大广播公司雇佣的阿富汗人。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晚,梅丽莎·冯等人匆匆驱车返回。刚离开难民营不久,一辆小型皮卡车突然从公路旁冲出,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车上跳下来数名武装人员,直奔梅丽莎·冯,将她拖进皮卡车后飞速离去,丝毫没有理会与她同行的那3名阿富汗人。

  梅丽莎·冯的翻译名叫沙库尔。绑架者走远后,他立即跑到附近的警察局,报告了刚才发生的一切。很快,消息传至阿富汗内政部和加拿大驻阿富汗大使馆,使馆官员不敢怠慢,立即向加拿大国内报告。

  媒体爽快地保持“沉默”

  当时,加拿大国内正笼罩在炽热的大选气氛中(10月14日举行议会选举),总理哈珀将全部心思放在了大选上,打算率领保守党酣畅淋漓地击败自由党,实现组建多数派政府的愿望,结束在议会受制于人的局面。他得知梅丽莎·冯遭绑架的消息时,正在魁北克省参加竞选活动,随行的有加拿大国内外媒体的大批记者。

  记者们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加拿大广播公司的一名女记者当即掉下眼泪。哈珀草草结束了当天的其他活动,立即着手处理梅丽莎·冯遭绑架事件。在与身边的顾问商议之后,他打电话给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要求阿富汗政府提供全面合作,营救梅丽莎·冯。随后,他又联系驻阿富汗的加拿大军队,命令即将从阿富汗回国的精锐特种部队JTF-2就地待命。

  与此同时,加拿大广播公司开始行动。该公司负责人与总理办公室举行了紧急磋商,认为让媒体对此事保持“沉默”有助于开展营救行动。于是,加拿大广播公司广泛联系国内媒体以及美联社、路透社等同行,请求它们不要对梅丽莎·冯遭绑架事件进行报道。绝大多数媒体都爽快地表示同意,只有阿富汗的巴克塔新闻社等几个媒体报道了该消息,但在国际上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加拿大广播公司迅速派人前往温哥华,向梅丽莎·冯的父母通报这个“噩耗”,幷对他们进行安抚。该公司还雇佣了两个私营安保公司,由他们派专业安保人员前往阿富汗,协助营救梅丽莎·冯。

  美加解救行动“撞车”

  对阿富汗政府来说,外国人遭绑架已不是什么“重大新闻”。据统计,2008年初至11月初,阿富汗境内共发生218宗绑架事件,仅喀布尔地区就发生了 38宗,其中不乏外国人遭绑架,更多的绑架事件不为外界所知。绑架者除塔利班及其盟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武装团体,实施绑架的主要目的是勒索金钱,如果成功绑架一名外国人质,会勒索100万至300万美元不等的赎金。各武装团体还把人质像货物一样“倒卖”。美国《新闻周刊》曾报道称,通过绑架人质勒索赎金已成为塔利班等武装组织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在喀布尔及其周边地区遭绑架的人质,一般会被藏匿于喀布尔以西的山区。那里地形复杂,阿富汗政府和北约驻军无法有效控制。梅丽莎·冯遭绑架事件发生后,负责处理此事的阿富汗政府军警认为,绑架者不是塔利班,而是以勒索赎金为目的的一般武装团体。他们还认为,那名叫沙库尔的翻译可能与绑架者有联系,于是将其逮捕。但沙库尔对此坚决否认。

  10月15日,加拿大特种部队计划对喀布尔以西山区的数个可疑地点进行突袭。然而,一支美军特种部队抢先在那个地区展开了行动,一时间枪声四起。原来,美军发起的是一次解救美国人质的行动,事先没有通知北约盟军。结果,那名美国人质获救了,加拿大特种部队的解救计划却泡了汤。

  梅丽莎·冯获释后回忆说,她最初的确可能被囚于喀布尔以西的山区,后来被转移到一个狭小的山洞中。在此后的20多天中,她一直被锁在山洞的洞壁上,那里没有阳光。有人每天给她送去饼干和果汁。梅丽莎·冯说,虽然被剥夺了自由,幷且终日生活在恐惧中,但绑架者没有伤害她。

  “没有任何新闻比得上生命”

  加拿大广播公司11月8日宣布,经过该公司员工、加拿大和阿富汗政府官员与绑架者持续近一个月的谈判,梅丽莎·冯于当天获释。她被送至加拿大驻阿富汗大使馆,在那里与加拿大总理哈珀以及她的父母通了电话。加、阿两国政府均没有透露促使梅丽莎·冯获释的详情,但强调没有向绑架者支付赎金,且营救行动是“严格按照阿富汗法律实施的”。

  对于媒体在梅丽莎·冯获释前保持“沉默”的做法,加拿大绝大多数民众表示赞赏。加拿大通讯社总编辑斯科特·怀特表示,该社的新闻报道方针一贯很明确,那就是“没有任何一条新闻比得上一个人的生命”,“任何报道都不能危及人的生命”。

  不过,也有部分民众对媒体的沉默提出质疑——如果梅丽莎·冯不是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记者,而是一个普通加拿大人,媒体还会一致同意保持“沉默”吗?媒体此前已经报道过很多发生于伊拉克或阿富汗的绑架事件,某些事件还被刻意炒作。媒体在报道记者遭绑架和普通人遭绑架时,是否存在不同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