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ingdao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8-11-15 22:25:00 发表主题: 华裔记者阿富汗遭绑 媒体爽快地保持"沉默"(图) 环球华报 |
|
|
加拿大广播公司11月8日宣布,采访过北京奥运会的加拿大华裔女记者梅丽莎·冯,在阿富汗遭绑架一个月后,于11月8日获释,身体状况良好。10月12 日,梅丽莎·冯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郊区遭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绑架,被囚于一个隐秘的小山洞中,绑架者提出了高额赎金的要求。为了使她尽快获释,加拿大媒体以及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一致选择“沉默”,不对此事进行报道。梅丽莎·冯获释后,整个事件的前前后后才被披露出来。
曾在北京报道奥运会
据加拿大《环球华报》报道,梅丽莎·冯现年35岁,出生于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温哥华的一个华人家庭。据她的同事透露,梅丽莎·冯的父母可能是来自中国香港的华人移民,因此,她能讲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但只能说一点儿普通话。
梅丽莎·冯的新闻职业生涯始于1994年。此前,她就读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校期间曾为一份名为《Ubyssey》的学生报纸工作。毕业后,梅丽莎·冯进入加拿大西部地区发行量最大的主流报纸《温哥华太阳报》,担任记者。1997年,她“跳槽”到电视媒体,担任加拿大Global TV电视台驻温哥华记者。2001年,她再次“跳槽”,这次的目的地是加拿大媒体行业中的“巨无霸”——加拿大广播公司。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 华裔女记者梅丽莎·冯
作为一名能力突出且勇于接受挑战的记者,梅丽莎·冯参与了加拿大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的报道,包括号称“加拿大历史上最血腥案件”的罗伯特·皮克顿系列杀人案、2003年的“非典”危机等。2007年,她被派驻阿富汗,负责报道阿富汗安全形势以及加拿大驻阿富汗军队的活动。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她被加拿大广播公司派至北京,全程参与了奥运会的报道。
再次担任“战地记者”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梅丽莎·冯返回加拿大。进行短暂休整后,她再次前往阿富汗,担任“战地记者”。
2007年以来,阿富汗的安全局势持续恶化,针对北约驻军、阿富汗政府军警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人员的袭击事件剧增。今年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秘书长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凯·埃德向安理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发生在7、8月间的袭击事件数量达到了2002年以来的最高峰,袭击活动的范围已超出阿富汗南部等历来不稳定的地区,扩展到了首都喀布尔周边地区。塔利班武装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以勒索钱财为主要目的、由其他大小武装实施的绑架事件有增无减。
作为北约驻军的一部分,加拿大在阿富汗有2500名士兵,主要部署在南部的赫尔曼德省和坎大哈省,都是阿富汗安全形势最为险恶的地区。梅丽莎·冯的住所紧挨着坎大哈的一个加拿大军事基地,外出采访时,除了有司机和翻译,还有一名持枪的阿富汗警卫陪同。
难民营外遭绑架
在坎大哈工作了数周后,梅丽莎·冯于10月初飞抵喀布尔,计划对喀布尔郊区的一个难民营进行采访。该难民营由联合国难民署管理,安置了数百名阿富汗难民,他们大多来自赫尔曼德省等战乱严重的地区。
对西方媒体记者来说,喀布尔可谓阿富汗境内为数不多的“世外桃源”之一。尽管也会不时发生汽车炸弹等袭击事件,但安全形势基本上处于北约驻军和阿富汗政府的掌控中。记者们在喀布尔采访时,一般不需要武装警卫陪同。个别胆大的记者甚至敢在一些僻静的小巷中闲逛,既不带警卫人员,也不通过化妆来掩饰自己的西方人外貌。
梅丽莎·冯要去采访的那个难民营比较安全,在今年8月的一次评估中,阿富汗警方将该难民营评为“低威胁”地区。
10月12日,梅丽莎·冯首次前往难民营采访,与其同行的包括一名司机、一名摄像和一名翻译,都是加拿大广播公司雇佣的阿富汗人。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晚,梅丽莎·冯等人匆匆驱车返回。刚离开难民营不久,一辆小型皮卡车突然从公路旁冲出,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车上跳下来数名武装人员,直奔梅丽莎·冯,将她拖进皮卡车后飞速离去,丝毫没有理会与她同行的那3名阿富汗人。
梅丽莎·冯的翻译名叫沙库尔。绑架者走远后,他立即跑到附近的警察局,报告了刚才发生的一切。很快,消息传至阿富汗内政部和加拿大驻阿富汗大使馆,使馆官员不敢怠慢,立即向加拿大国内报告。
媒体爽快地保持“沉默”
当时,加拿大国内正笼罩在炽热的大选气氛中(10月14日举行议会选举),总理哈珀将全部心思放在了大选上,打算率领保守党酣畅淋漓地击败自由党,实现组建多数派政府的愿望,结束在议会受制于人的局面。他得知梅丽莎·冯遭绑架的消息时,正在魁北克省参加竞选活动,随行的有加拿大国内外媒体的大批记者。
记者们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加拿大广播公司的一名女记者当即掉下眼泪。哈珀草草结束了当天的其他活动,立即着手处理梅丽莎·冯遭绑架事件。在与身边的顾问商议之后,他打电话给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要求阿富汗政府提供全面合作,营救梅丽莎·冯。随后,他又联系驻阿富汗的加拿大军队,命令即将从阿富汗回国的精锐特种部队JTF-2就地待命。
与此同时,加拿大广播公司开始行动。该公司负责人与总理办公室举行了紧急磋商,认为让媒体对此事保持“沉默”有助于开展营救行动。于是,加拿大广播公司广泛联系国内媒体以及美联社、路透社等同行,请求它们不要对梅丽莎·冯遭绑架事件进行报道。绝大多数媒体都爽快地表示同意,只有阿富汗的巴克塔新闻社等几个媒体报道了该消息,但在国际上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加拿大广播公司迅速派人前往温哥华,向梅丽莎·冯的父母通报这个“噩耗”,幷对他们进行安抚。该公司还雇佣了两个私营安保公司,由他们派专业安保人员前往阿富汗,协助营救梅丽莎·冯。
美加解救行动“撞车”
对阿富汗政府来说,外国人遭绑架已不是什么“重大新闻”。据统计,2008年初至11月初,阿富汗境内共发生218宗绑架事件,仅喀布尔地区就发生了 38宗,其中不乏外国人遭绑架,更多的绑架事件不为外界所知。绑架者除塔利班及其盟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武装团体,实施绑架的主要目的是勒索金钱,如果成功绑架一名外国人质,会勒索100万至300万美元不等的赎金。各武装团体还把人质像货物一样“倒卖”。美国《新闻周刊》曾报道称,通过绑架人质勒索赎金已成为塔利班等武装组织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在喀布尔及其周边地区遭绑架的人质,一般会被藏匿于喀布尔以西的山区。那里地形复杂,阿富汗政府和北约驻军无法有效控制。梅丽莎·冯遭绑架事件发生后,负责处理此事的阿富汗政府军警认为,绑架者不是塔利班,而是以勒索赎金为目的的一般武装团体。他们还认为,那名叫沙库尔的翻译可能与绑架者有联系,于是将其逮捕。但沙库尔对此坚决否认。
10月15日,加拿大特种部队计划对喀布尔以西山区的数个可疑地点进行突袭。然而,一支美军特种部队抢先在那个地区展开了行动,一时间枪声四起。原来,美军发起的是一次解救美国人质的行动,事先没有通知北约盟军。结果,那名美国人质获救了,加拿大特种部队的解救计划却泡了汤。
梅丽莎·冯获释后回忆说,她最初的确可能被囚于喀布尔以西的山区,后来被转移到一个狭小的山洞中。在此后的20多天中,她一直被锁在山洞的洞壁上,那里没有阳光。有人每天给她送去饼干和果汁。梅丽莎·冯说,虽然被剥夺了自由,幷且终日生活在恐惧中,但绑架者没有伤害她。
“没有任何新闻比得上生命”
加拿大广播公司11月8日宣布,经过该公司员工、加拿大和阿富汗政府官员与绑架者持续近一个月的谈判,梅丽莎·冯于当天获释。她被送至加拿大驻阿富汗大使馆,在那里与加拿大总理哈珀以及她的父母通了电话。加、阿两国政府均没有透露促使梅丽莎·冯获释的详情,但强调没有向绑架者支付赎金,且营救行动是“严格按照阿富汗法律实施的”。
对于媒体在梅丽莎·冯获释前保持“沉默”的做法,加拿大绝大多数民众表示赞赏。加拿大通讯社总编辑斯科特·怀特表示,该社的新闻报道方针一贯很明确,那就是“没有任何一条新闻比得上一个人的生命”,“任何报道都不能危及人的生命”。
不过,也有部分民众对媒体的沉默提出质疑——如果梅丽莎·冯不是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记者,而是一个普通加拿大人,媒体还会一致同意保持“沉默”吗?媒体此前已经报道过很多发生于伊拉克或阿富汗的绑架事件,某些事件还被刻意炒作。媒体在报道记者遭绑架和普通人遭绑架时,是否存在不同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