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林明理:简洁单纯的真实抒写
非马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22
帖子: 907
来自: 芝加哥
非马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5-05 18:22:15    发表主题: 林明理:简洁单纯的真实抒写 引用并回复

简洁单纯的真实抒写


--浅释非马的诗



林明理





关键字:艺术、审美体验、联想力、庄严美、精神国度





一、非马诗画的审美体验



非马的诗,清澈明快,极轻盈、隽美,致力于追求一种高贵与诗意的情操,呈现出敏锐灵跃的感受力的特质。其实,非马的灵跃,似大自然本身一样单纯。笔调或与现实贴近,或具寓意性,我们都可以听得见诗人在他诗里的呼唤。那种以赤子之心建构起的生命体验,十分质朴、坦率,但潜藏的感情与关注乃至哲理的开掘,都流溢在近乎平静的纯叙述性诗歌中,仔细一体味,常有激励震撼灵魂的感觉。


非马曾说:「一个严肃的诗人必须有所不写:不熟悉的题材不写,没有真正的感受不写。」很发人深思。我想,诗人所强调的是,写诗的基调、氛围、色彩是随着诗人创作的心情起伏而变化的;它贴近于一种淡远而高尚的精神,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诗对于非马而言,是诗人的心灵的外化,期能升华为一种悟解生命的智慧,从而体味出它的纯真,它的美。


如果,在学与思之间测量一个自由度,那么,非马的艺术世界就影射着在他心灵的展望中翱翔天际的航线;〈鸟笼〉、〈马年〉、〈秋窗〉、〈画展〉等,这一系列诗画便是他泰然走过人生多彩的剪影。


〈鸟笼〉诗作原创于37岁,53岁时曾易题写〈再看鸟笼〉,于59岁时又以〈鸟*鸟笼*天空〉为题;翌年,非马创作了以油彩、铁丝的〈鸟笼〉作品。这就是说,〈鸟笼〉正揭示了诗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发展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审美体验:



一、< 鸟笼 >

打开/ 鸟笼的 / 门 / 让鸟飞 // 走 //

把自由/ 还给 / 鸟/ 笼



二、< 再看鸟笼 >

打开/ 鸟笼的 /门 / 让鸟飞 // 走 //

把自由/ 还给 / 天/ 空



三、< 鸟鸟笼天空 >

打开鸟笼的/ 门 /让鸟自由飞/ 出/ 又飞/ 入//

鸟笼/ 从此成了/ 天空



鸟笼 31x23x18 cm 混合材料(油彩,丙烯,铁丝), 1996



非马的艺术创作是在深邃的、心理的、无意识上获取灵思的,其中,有关〈鸟笼〉历经三个阶段的心理转换过程,才把情景描摹好,才发现诗的潜在的艺术次序,创作出高格的佳篇来;而结合画作的呈现,更有彰显诗画中那只小鸟向往精神自由的重要内涵。非马在直观鸟笼的刹那间,同时地,获得了一种神奇的透视力,即把感知与领悟、观照与发现等在瞬间同时实现。



第一首中,诗的布局看似简单,青年时期的诗人直接了当地抒写他的直感:

鸟是天空的游子,有着向往自由的精神,不畏艰难而努力向不可预知的蓝天伸展,也爱在草原、树林上穿梭飞翔;然而,从鸟笼中飞走的,这只重获自由的鸟儿,这时,已离大地越来越远了吗?反而,放走的主人仍关在屋内,到底,这个主人的心是自由的吗?诗人似乎留下一道谜题,让读者尝试各式各样的诠释。

又或许,诗人也还有更深层的暗喻:

与其终日躲在象牙塔内,如鸟笼般过日子,不若让封闭的心灵打开一扇窗,迎着阳光,朝向自由的人生道上挺进而驰骋。



当非马写〈再看鸟笼〉时,又有不同的思维,「把自由还给鸟笼」,改成「还给天空」。诗人剖白说:「多年前曾写过一首题为〈鸟笼〉的诗:「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 /把自由/还给/鸟/笼」。当时颇觉新颖。今天看起来,仍不免有它的局限。因为把鸟关进鸟笼,涉及的绝不仅仅是鸟与鸟笼本身而已。」



此番话,正显示出非马放弃了传统透视的独创性,〈鸟笼〉的主题已慢慢呈现出崇高的单纯性。似乎从第三首〈鸟鸟笼天空〉中,暗喻一只小鸟已跃然而起,飞出自我的天空,此时,小鸟与屋内主人其实是一体两面,如同身在屋内,心如小鸟般可自由穿梭来回,已突破牢固的墙,正遨游于宇宙八方。



我以为,诗人此阶段在思想上是一种活跃,诗的语言也超越空间的局限。这应该是非马对未来想成为现代艺术家的自我期望,寄意于言外,并使读者在这言外获得无限丰富的联想力、无限悠远的内涵。



最后,非马在退休后60岁那年,终于为〈鸟笼〉作幅创意十足的画;牢捉我们目光的鸟笼是以铁线抽象式的象征在前面,而那只振翅跃飞的鸟儿,是那么地快乐出游中。到底鸟儿回到笼中了吗?它真的可以来去自如吗?亦或,主人的心也重获自由了吗?无疑地,「鸟笼」谜题的化解,可以变为每个人心中杰出的创造;诗人的「言不尽意」却带给读者更大的机会,提出了超越语言的想像空间。同样地,也道出了诗人创作中诗与画之间关系的奥秘。



细细品读,彷佛,在微风中,也只有在微风中,我看见心中的那只飞向天空的鸟儿,已倾斜着飞来飞去,引领着我的心飞翔。



接着,我们来欣赏<马年>一诗:

任尘沙滚滚/ 强劲的/马蹄/ 永远迈在/前头//

一个马年/ 总要扎扎实实/ 踹它/ 三百六十五个/ 笃笃

----(1978)




夜奔 22.8x 22.8 cm 混合材料 1993



〈马年〉诗作是非马42岁那年,刚好是马年之作,而画作完成于57岁。诗句是意新而传神,豪放中不忘奇崛、纯真,每一字都渗透了非马的个性倾向和主观愿望。

画面空间的深度感,具有月光下神奇的魅力与未知的吸引力,流露出一种豪迈的诗意;无以复加的,它把读者灵魂提升到形上学的思考层面。背景清楚地固定在黄沙滚滚的大地,一匹骏马的声声长鸣,彷佛驰骋过一联串的风景,报来一年的喜庆。这幅画风纯粹而自然,这恐怕也是非马长久以来根植于心中最深的企盼。



〈秋窗〉



进入中年的妻

这些日子

总爱站在窗前梳妆

有如它是一面镜子



洗尽铅华的脸

淡云薄施

却雍容大方

如镜中

成熟的风景




秋窗 80 cm x 97 cm, 油彩,1994



58岁的非马细心绘制的这幅〈秋窗〉与诗组合的作品,有令人陶醉的别致美,画面背景营造了一个唯美浪漫的意象;画中的妻素静安详,不带一丝激情,似乎可以感受到物体的灵魂,也完美地传达出古典主义派的美学。



诗句是反映夫妻的生活、所抒发的情感,含蓄而不矫饰,绝去形容,以淡云薄施,略加点缀,可让读者感受到的很多很多,从而唤起甜美的联想。



<画展>



在默默相对的眼睛里

一条越走越深的

画廊



浏览

一幅幅超欲念的

灵魂画像

--(1979)




鰜鲽情深 12X8X10 cm 陶土 2005



〈画展〉一诗,创作于43岁,而〈□鲽情深〉这件陶土作品却是非马69岁完成的。近年来,非马在芝加哥、美国、中国等巡回诗画展无数;我偶尔会浏览他的网站,也总是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让思维不得不转向它。



这首小诗是暗喻,在画展中经常会不自觉地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而非马的才能是退休之余,能转向美和艺术,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审美观照。这件雕塑夫妻二人互凝的表情很有情趣,据非马自己说,原本有根长铁钉紧紧地联结彼此的嘴,但后来非马以为太"刺"眼了,又把它取下了。我半开玩笑地回E-MAIL说,铁钉留着,或许更能激发深刻的美感。还记得他45岁时,就赤诚地写了首〈吻〉:



猛力

想从对方口中

吸出一句

谁都不敢先说的



--(1981)



这种再度体验过的感情,就是审美观照,就是一种艺术,也往往给读者愉快的动机,一种不可言喻的美。在欣赏非马诗画中,我们常能暂时忘却了实际生活的羁绊,也使我再次愉悦地享受生命的自由与美好。



二、清新明快 胸次高远



非马20岁时在中央副刊发表生平第一首诗<山边>,正是诗人以一种惊诧的审美知觉去观照,赋平常之景以醇厚之味,传神地描绘出自己发现纯真的奥义,导引读者去领悟他心中的真实感受,也形成了新颖而生动的深远诗境:



我在山边遇见一个小孩,

──一个会哭会笑的小孩!

泪珠才从他圣洁的双颊滚过,:

甜美的花朵就在他脸上绽开。



最纯洁的是这小孩晶莹的眼泪,

说最美也只这未装饰的脸才配!

造物者的意旨我似乎已懂,

为这无邪的天真我深深感动。



我深情地注视着他许久许久,

  温暖的慰藉流遍在我心头。

感激的泪水迷蒙了我的双眼,

再看时,小孩的踪影已不见!

---1956



这首诗深具纪念性,是年轻诗人的初试啼声。构思灵巧活泼,又凸显著诗人童心的真性,对最纯洁的本体性与追求有着执着的信念。映在山里小孩的泪脸的感性与哀歌式的温柔,令人难忘;诗人将此自然巧妙地描绘在轻淡自然的笔触中,让我们联想到,在一个山边,环绕着树影、流水旁,看到一幅微妙气氛的影像,写出那种澄清平和的感觉,与诗人要表达的真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此诗产生了许多的魅力。



在〈长城〉一诗中,非马的笔端直抵长城的表像的联系,不带伤感地唤起中华民族陨落的荣耀,而揭示出在历史残迹中,理性地体验温和及平静的可贵:



文 明 与

野 蛮 的 争 斗

何 其 艰 烈

你 看 这 长 城

蜿 蜒 起 伏

无 止 无 休



全诗意蕴精微深远。诚然,对周遭景物的审美观照,是情感上一种自发的外射作用;即把自己的心灵的感情投射到眼里所看到的事物中去。在这种情况下,诗句一开头,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自然的长城,而是深入长城形象中的自我情感。讽喻人类不管哪一世纪,都有野蛮与文明之战,多么艰苦激烈的斗争啊!永远无止无休,纷纷纭纭于红尘。揶揄的语言中,带着知性的哲思。

全长8851. 8公里的「长城」的意义,对许多中国人而言,是沉重的,复杂的。或许是凄婉的历史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造型悲剧」的建筑物;又或许对古人来说,它是一个为防御不同时期,蛮横外族入侵的一道精神防线。近代中国人更有视「长城」为中国的代表性之最;然而,依靠长城的防御并不能有效阻止外敌的大军入境,确是不争的事实。最主要的负面评价是,历代的劳民伤财之论;也有一说,古代长城是文化愚钝的显示。于今,现存的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是观光胜地。非马却以一种悲怆的方式,赋予它一种罕见的庄严美,来占据读者的心。

这是何等的豪迈啊!在非马看来,绵延不尽的长城,是我们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中的一部分,但我们必须跃过历史的洪流;尽管朝代的更迭,战争本质的残酷,总令人不胜唏嘘。然而,中华子孙在光阴的闪逝下,从过去的历史中,仍有很大的借镜意义;在思想上,如何重新建造一艘坚固的船舰,航向不可预知的未来,航出中华子孙可以安居乐业、不再腹背受敌的一个新天地,才是最重要的。此诗隐约呈示的高贵情操,正是诗人的感性力量的爱国表现。

2005年美国纽奥良遭遇飓风,海水决堤,政府官员因反应迟缓,造成大量伤亡,非马沉痛地写了下面这首〈卡翠娜〉 (Katrina)记之。英文版被收入卡翠娜纪念专集,在次年出版:



有这样美丽名字的女人

必然泼辣善舞



双臂一举

长裙轻轻一掀

便让所有的人

如受催眠不知走避

无法辨别

是决堤的海水

或涌出我们眼睛的泪

汹汹滚滚

顷刻间淹没了

一整座城



臭烘烘的水面上

有浮尸

或俯或仰

摊开双手 问天



近年来非马的作品虽不多,但出版的诗集,仍是新时代的艺术珍品;就像峻拔峭绝的山溪,映着蔚蓝的天光,格外显得清幽脱俗,即使撷取的多是日常生活的感思。这首诗以生动的直抒胸臆,表现了非马的悲悯之心与英雄气慨。这正是广大读者心目中理想的诗人。

卡翠娜飓风在美国造成财产损失达812亿美元,超过一千八百多名罹难者,是大西洋飓风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新奥尔良城市百万人撤离灾区,无数屋宇被海水淹没;诗人用艺术的手法抒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不但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弹奏出痛苦的灾民的心声。

而今年台湾的「八八水灾」,莫拉克同样地重创了全台。大自然反扑的力量,从这首诗中,同样能令人感到神伤、畏惧,而诗人把卡翠娜灾难的景象写得那么深沉感人,也必然会启开人们良善的真性与同情心,搭起一座座心桥,投入台湾的灾后重建工作。而我渐渐体悟到,来自非马的那份真挚的同情,始终散发出闪耀动人的生命光芒,使读者直接感到,非马的诗,无不与这大千世界有密切关系;他的悲悯胸怀在诗里表达无遗,这也让我对非马诗歌的理解加深了一层。

〈黄河〉是诗人39岁所作,是发自内心的真挚倾诉,意象新,耐人咀嚼:





一个苦难

两个苦难

百十个苦难

亿万个苦难

一股脑儿倾入

这古老的河

让它浑浊

让它泛滥

让它在午夜与黎明间

辽阔的枕面版图上

改道又改道

改道又改道



-- (1975。1。12)





晚风在银光里徘徊,诗人临风而立,不期然想起了黄河;以悲悯注入那相随万里的黄河,勾勒了它的外部形象,直抒胸怀。诚然,黄河自古以来与灾难相伴,所谓「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而中道淤积,河道高悬,河堤管理不善等都是形成改道之主因;上千次的决口、泛滥,数十次的改道,有多少中华儿女必须与它搏斗、抗争?又有多少灾民流离失所?诗人对这令人揪心的黄河,一股脑儿都溢满字里行间;希望能把所有百姓的苦难,也都倾倒入滚滚黄河流走。



如今,远离的黄河,静极,在这风雪交加的隆冬,从星尘陨落,到月的流转;诗人的心头抛下了婉转的凄怀,像寂寞的河水呜咽在双桨的流波蓦然,那被遗忘了的辛酸岁月,那古老的历史,遗落爱憎、遗落愁恨,遗落一串咸涩的眼神,让诗人的足迹在心底拓印,在这思乡的失眠之夜,泪水禁不住地染湿了枕面,有如黄河在版图上泛滥改道;而观看黄河的归客,总是带不走离愁,和年年相思的梦。



〈怀旧〉这首诗具有很深刻的思想,节奏感明快、和谐,极具强劲张力:



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河况绕了大半个地球



今夜的天空

挤满了大大小小的人造卫星

却没有一个

载得起

我要给您的讯息

--(1979。1。19)



诗句有一种思辩性审美,情感发展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怀。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唐代诗人王维写下「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但这里暗喻思念中国之心,直入天听,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诗人想像的天空是梦海,时而满布那胭脂色的幻景,野鸟的高鸣,划过平静湖面的银波;时而似断了根的蓬草,仍嘶哑地高唱着歌谣。那乡音的亲切贴在诗人的心灵,每当细雪飘飘,沙沙声像密诉衷肠;诗人思维早已飞越到地球的另一端了。那上临且无声的星子将古城隐入云影的背后,诗人漫步着;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原乡的一切,点点滴滴。纵然天际间有无数个人造卫星,但却没有一个能载得起思乡情重,这让凝结的天空也撼动起来了。



〈中秋夜〉写得生动细腻、趣味中带着泪水,道尽异乡游子的落寞感,是首有韵味的小诗:



冰箱里

冰了

整整十三个

钟头的

故乡月

饼(唐人街

买来的)

尝起来

就是

不对





--(1979。10。5)



开始是直接叙述的,诗人把中秋夜不能在故乡过节的心情,写得很自然、贴切。让所描写的过程在意象的捕捉中,在读者对诗语言的感悟里慢慢去体会,想像它的纯真,它的诗意,的确别具一格。



其实在美国的中秋夜是恬静而幽美的;当夜雾渐浓,故乡在呼唤中逐渐贴近,遂而把心事赋予诗句。诗人伴着时明时灭的星子,穿越浓雾的云缝,来到家乡的巷影,隔着遥夜的呼吸,归心渺漫。离乡多年,邻里的孩童都大了吧;思念起小时候故乡的中秋夜,家人团聚吃柚子、月饼的温馨的画面。思念的心,柔波似水流;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这是多么怀恋而流淌着年轻热情的小诗,读来,意境也悠远。



〈夕阳〉是诗人在艺术上更臻于成熟的杰作,仅用短短的六行,就写出了夕阳多采多姿的意象运用,由读者去体会诗中的真谛:



终于平易可亲

连凡夫俗子

都敢张目以对

满布血丝的眼睛

要等最后一只归鸟平安入林

才恬然闭上

--(1988。9。21)

古今中外,夕阳永远都能锁住诗人满心的欣赏。诗人静静地观赏,那棉花般的云朵游戏山巅,像新人牵手似的,红了新娘的笑靥。远处,只有吱吱喳喳的鸟鸣,落在山的尽头;晚风渐生,天盖的四周织起了轻罗,或者步移在长堤旁,河岸边,彷佛在微风中才有着宁静;疏疏的船灯,也逐渐点亮,两三点鸥影回旋,如寻梦似的飞去,而夕阳心急,只等待最后的一只归鸟,投入松林后,才安然又疲惫地下山了。



〈夜上海〉是诗人对上海大都会的生活写照,值得赞许的是,非马60岁写下这首诗,正验证了他是一棵永保长青的松树,诗句幽默风趣且具有深刻的意涵:



张开大口

把一卡车一卡车

钢筋水泥砂石

猛吞进肚里

辗转反侧

每个心

都在那里

倥倥倥倥营造

比这城市

更高大绮丽的





--(1996。1。27)



上海目前为中国最大城市之一,是全中国最主要的经济与金融中心;过去的英雄早已淘尽,今日的显赫也可能转眼成空;人间物换星移,总令人不胜唏嘘。诗中「倥倥倥倥」充满了空、空、空、空--的声音,暗讽着有些人为生活起见,不得不苦苦的挣扎着工作;然而,仍有许多人陷溺于名利的泥沼,终日建构自己高大绮丽的梦。有谁想过知足常乐,适可而止呢?上海的浮华,处处是钢筋建筑的大厦,有多少利欲薰心的人们,因此辗转难眠或迷失了自我;也许满足我们目前拥有的一切,才能从惜福之中,得到最大的富足吧。诗人回忆起那样的夜晚,那矗立的高楼、灯红酒绿,互相踏掩,簇拥着它的五光十色;极目望去,市中四周,已不见那追逐的归雁芳踪;徐风迎来,怅别在楼柱轮廓与静霭的暝色中。



由上可知,非马是一个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诗人,也是个精神国度的追求者;近些年来,仍活跃于两岸三地间,深受广大的读者欢迎。



三、爱的追寻与顿悟

诗界评论家们普遍认为,诗的内涵所展示的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某种形而上的深刻体验;或者说,追寻使诗获得深远绵长的美的极致,它与人的深层的爱、神秘的思维紧密相连。非马博士也不例外,从早期到近年来的作品,都是在探索人生,跨越人生旅途上的层层障碍,除研究工作外,把自己的理想、愿望都寄托在诗的创作中;也经常游走在天空下,独自思索,从而找到完整的自我。退休后,曾受邀主办多次成功的艺术特展,熠熠生辉,具有诗画艺术教育之重要价值意义。

非马想要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他的诗统一于一个永不止息的奇想中,各个元素间彼此融合,诗句轻盈流畅且传递出一种别致之美。我们可在非马49岁所作的〈一千零一夜〉中找到这种精神,诗中把战场放在一个想像中遭战争摧残的自然中,简要地揭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战争本质:



听 一 个 故 事 , 杀 一 个 妻

杀 一 个 妻 , 听 一 个 故 事

这 样 的 天 方 夜 谭

幼 小 的 我

竟 深 信 不 疑



人, 总 有 长 大 的 时 候



诵 一 段 经 , 杀 一 批 异 教 徒

杀 一 批 异 教 徒 , 诵 一 段 经

这 样 的 天 方 夜 谭

现 在 的 我

才 深 信 不 疑



人 , 总 有 长 大 的 时 候

-- (1985。3。11)



这首被西南大学吕进教授选入他所主编的《新诗三百首》的一流杰作,揉合幻想与写实的时空背景,以一种可推理的方式,传达了诗人的感情和想法,无须旁白的辅助。〈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一部经典之作,它创造了可以窥见古代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种种场景,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特别是百姓在其中寄托的美好思想感情、愿望和追求;这些都是非马小时候特别着迷的富有探奇冒险精神的故事。让非马最难忘怀的,是那种过去时空的感觉。幼年时,他也深信,相传有个国王无意中发现王后背着他,极尽淫乐,一怒之下,每日娶一位美女为妻,翌晨即将之杀害。宰相的女儿利用机智,自愿入宫,每天讲一个未结束的故事给国王听,直到第一千零一夜,国王才释怀,改变其杀人的荒诞行为,故事也有了最圆满的结局。

50岁的非马,见识了所谓的是非与善恶。看到宗教间有时因宗教理念不同,而迫害异教徒;其狡猾与狠毒的行径,恰与小时候纯真与执着的想法成为强烈的对比。国际间与种族间有时也因争夺国土、能源、水源等因素,引发各类恐怖行动。战火使人性泯灭,善良的心灵也会变得麻木。非马对异教徒之间的争端极为关注。讽刺的是,残酷的撕杀之余,又怕惊动平静的神明或担心灵魂无法得到超度,所以念经祷告,祈求心安。更有可能的是,他们只是假借神明之名满足自己的野心。诗人不忘点出:每个人必须慢慢学会坦然面对人生,成长并非一蹴可得。在此,诗人所展现的是大无畏的道德勇气,写诗风格也不落俗套,幽默又能触动读者的心,处处洋溢着希望与爱。结语时,诗人留下一大片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补,去反省。

诚然,国王在说故事的女孩的细心与耐心的薰陶下,对人生偏激的态度逐渐转向正面的看法,这是值得欣慰的。暗喻着孩童的梦想较天真,甚至近于幻想。成长,是需要经验的磨炼与真诚的体会;在成长挣扎与抉择的过程中,人要懂得学会体谅、宽容和尊重。如果无法忘却过去,也得学会接受过去,惟如此,才会寻回欢乐。至此,读者终能了解非马深藏不露的爱意。

〈脚与沙〉是首极富哲理的小诗,昭示了只要我们走过,必然会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惟有用心努力走完人生的旅程,才能留下可供后人履践的鲜明痕迹,不致被时间的风沙湮没:



知道脚

历史感深重

想留下痕迹





在茫茫大漠上

等它们



--(1982。2。1Cool



如果进一步思索,诗中意旨似乎不是如此简单。开始一段,诗人以寥寥数笔,便形象地描绘了历史与人类的相互依存的情态,使读者真切地思考起生命的短暂,还有稍纵即逝的幸福;但诗人并不是泛泛写去,而是把题旨集中在「沙在茫茫大漠上等它们」上。诗人尝试以自然景观里活动的人与时间阐释万物的消长;时间之河如流沙,在空旷无边的大漠上,人类的生命渺小如一粒飘浮的尘沙,一吹即逝。诗人企图靠着这些心灵的体悟,纾解深藏于心的诗思,提供读者一幅栩栩如生的想像空间。或许在摆脱老旧的、满是灰尘的逝去岁月里,再重新欣赏世界的色彩与喜悦时,就能发现真正生活与真爱的意义。



俗说,千里之远,起于足下;只有一步步走稳才能成效,好高鹜远一定会把事情搞砸。在这功利社会里,脚踏实地的成功者已不再是人人所津津乐道、所崇拜的物件,有多少妄想一步登天的投机者?而这首诗也隐喻告示我们,人生短暂,但无数个短暂的生命却绵亘而成漫长的历史;人类永恒的生命,就在眼前分分秒秒的消逝。一步一脚印,我们踩下的足迹虽然微浅,也许不敢奢望有何建树,但只要在人生道上用力踩下每一个脚印,或许能引导后人免于重蹈覆辙。



〈春雪〉这首诗反映的是诗人纯真浪漫的心境,格调是那么地轻灵,可看出诗人充满着爱与蕴聚着浓郁的情感:



爱 做 梦 的 你

此 刻 想 必 嘴 边 漾 着 甜 笑

我 临 窗 伫 立

看 白 雪

在 你 梦 中 飞 舞 回 旋

真 想 拨 通 越 洋 电 话

把 话 筒 举 向 窗 外 的 天 空

让 梦 中 的 你 也 听 听

氤 氤 氲 氲

雪 花 飘 荡 的 声 音



--(1997。4。11)



若无真切的体验,是写不出这样温馨而清新的诗句的。诗人是以俏皮、幽默的语言做了生动的描述,艺术效果大为增强外,雪花优美独特的意象也层层迭现;其内心澎湃的情怀,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在会心地一笑之后,也深深进入思索。



显然,诗人运用视觉、听觉等描景记事,构成了一个清远、而又异常恬静的唯美境界;其动人的美学力量,不正是所有相隔千里的恋人,相互传情时,既陶醉又期盼的狂喜心情?非马也为我们捕捉了恋爱中的各种细微的心情变化,这点是很容易被读者所感知的,也是值得称赏的。在情韵之外,彷佛中,冬风打开了天空心理的图像,雪花轻轻地敲醒了伊人的甜梦而气和光色混合动荡的雪花飘落声,令人置身于一种审美的氛围,从而得到美的感悟。原来,只要把心中的爱,一点一点地凝聚,不管彼此距离多遥远,那盼过无数光年的一瞬间哟,一次爱,一个梦,遂成了艺术飨宴的赞叹!



〈轮回〉作于诗人67岁,是以爱情为情感的轴心,以自然为美的象征,写得清丽婉约,意象令人神醉;其美意识是形而上的,即以人的灵性所体会到的一种终极的、直觉的、悠远无限的第六感、本能感为美,这是诗文艺术界中被视为最高境界的美的追寻。这又是诗人在美学追求上体现出的另类风格,意味着爱情有一种宿命轮回的精神,可谓情诗的上乘之作:



野地里

一朵小蓝花

在晚风中摇曳



目光迷离的诗人走过

突然回头深深看了她一眼



几个世纪后的黄昏

一个阴暗的书架上

摆着一本褪了色的

蓝皮诗集



野地里一朵小蓝花

在晚风中摇曳

--(2003.4.1)



诗句是如此的凄美,情感表达又是那么的真朴自然!透射出非马对爱情的更深刻体验,也许是心灵瞬间的感受吧,其构思不染一丝尘烟,且对爱情自由的执着与专注的个性,传递出诗的深层性质。生命中最令人欣喜的,就在于人与人间微妙的关系;而爱情自古以来,最为人所称颂的,是一种亘古不变、微妙的感觉。越是超越时空的爱,那怕只有短暂的回头一瞥,也能瞬间触发,兴起一种莫名的感动,而永远存藏在人们的心里。我以为,爱情是不会消逝的,只等待生生世世再一次意外的邂逅。



写真情的诗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是不行的,从诗的意象角度分析,有位诗人同一朵小蓝花互相感应,引起心灵无言的颤动。几百年后,一个书架上摆着一本蓝皮书,正是诗人从小蓝花那里得来的灵感结晶,而当年野地上的小蓝花,过尽了多少日出日落几度轮回,仍在原地苦苦守候,等诗人再回首看她一眼。最后的一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意,使感情深化了,读来有一种无形的韵律与几许惆怅,也就更别有风味了。



2009.8.23







作者简介:林明理,1961年生,台湾省云林人,法学硕士,曾任国立大学讲师。着有2008年《秋收的黄昏》图文书、2009年《夜樱》林明理诗画集。







原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第4期2009.12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非马艺术世界>
http://feima.yidian.org/bmz.htm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山城子
榜眼


注册时间: 2007-05-23
帖子: 4771
来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5-06 00:04:35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学习先生简洁耐读的笔法!!!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hepingdao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5-08 09:22:43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问好非马先生

替你把图片更改成链接

另,您上次说的跳键的问题,才发现,并修改了一下,看还否有问题,谢谢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非马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22
帖子: 907
来自: 芝加哥
非马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5-08 10:14:09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山城子 写到:
学习先生简洁耐读的笔法!!!

问山城子好! 诗的祝福.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非马艺术世界>
http://feima.yidian.org/bmz.htm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非马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22
帖子: 907
来自: 芝加哥
非马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5-08 10:17:43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hepingdao 写到:
问好非马先生
...

谢谢和平岛.
现在没问题了.
_________________
欢迎访问<非马艺术世界>
http://feima.yidian.org/bmz.htm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