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中国能否平稳渡过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图) 德国之声
hepingdao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11-21 12:15:14    发表主题: 中国能否平稳渡过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图) 德国之声 引用并回复

对此,专家们持不同看法。在本周三举行的《经济周刊》年度中国研讨会上,霍斯特•洛切尔教授(Prof. Horst Löchel)给出了让人相当乐观的答案。他认为,尽管目前在中国人们已经看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中国最终将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赢家。霍斯特•洛切尔教授从2004年起担任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董事长以及副院长。德国之声记者发来专访:

德国之声:尽管最近在中国有很多工厂不得不破产倒闭,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似乎也不能幸免于金融危机,您对中国经济发展还是很乐观。能谈谈您乐观的原因吗?

洛切尔:尽管从目前情况来看,很难预测未来经济走势;但是就我个人近五年在中国的工作生活经历来看,总体来说,我看到的是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事情都处于掌控之中,这是我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的出发点。当然会有一些小的困难,但是我不担心会出什么大乱子,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就平稳的度过了。此外,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与他们的欧美同行相比,受到的损失小多了。再加上中国政府及时出手的救市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如果这些措施能有效实施的话,我有理由对中国经济走势乐观。



德国之声:哪些因素"保护"了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让他们没有被严重地卷入金融危机?

洛切尔:大部分中国的银行没有购买美国不良资产,比如说,雷曼兄弟发行的债券,中国的银行几乎没有持有,或者持有量很少,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幸运。中国的金融业还没有真正进入世界金融系统,在他们完成自己在国内的功课之前,他们不需要在国际上大举投资。目前中国银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就不错,特别是上市之后,所以暂时也不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投资。

德国之声:几年前,人们还在担心中国银行系统的呆账坏账会拖垮中国的金融系统。目前看来,似乎情况没有当初设想得那么糟?

洛切尔:应该说大部分不良资产已经被解决掉了。中国政府在2006年底前,也就是履行入世时承诺开放金融市场之前,及时地化解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现在的情况不太好说,因为金融危机,加上不少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倒闭,应急贷款的比例会增加,资金周转上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我相信中国的银行从过去学到了教训,不会再出现以前那么高比例的不良资产了。

德国之声:您能预测一下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吗?

洛切尔:长远看来,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乐观:路线正确,政策有效,潜在的内需。短期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不认为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会出现明显的下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如何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中,欧美经济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也将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总体来说,我不认为会出现什么可怕的后果。

德国之声:就算中国沿海地区的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倒闭,您不担心吗?

洛切尔: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是正常的,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德国,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那些倒闭的厂家,一直以来的也都是靠廉价劳动力和简单的产品生存。他们现在倒闭了,正是因为他们一直赖以生存的下游市场不存在了。但是我认为,中国的核心市场受到的影响不大,倒闭的主要是些边缘企业。类似现象在德国也常见。我觉得对中国影响不大。

德国之声:但是大批工厂倒闭会导致大批的工人失业,这会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

洛切尔:对。据我所知,失业的主要是农民工。一旦失业,他们就会回到故乡。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还能回到故乡,回到家人身边,与他们一起共度难关。在德国,失业了,人们就只能靠领取社会保障过日子,否则他们就要上街游行了。但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农民工一旦失业以后,仍然能都获得来自家庭的帮助和支持,虽然会降低生活水准,但是不至于一下子跌入谷底。我担心的不是他们,而是年轻的一代。特别是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们,他们急于找到工作,急于挣钱,一旦国家经济发展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工作位置,后果让人担心。

德国之声:有消息说,中国未来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来推动出口。您认为这可行吗?

洛切尔:中国政府应该不会这么做,因为面临的压力太大了。不能为了推动出口就让人民币贬值,无论从实践上还是政策上来说,这样做的后果都很严重。如果为了推动出口,通过减税就可以实现。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推动出口,我认为这个做法不太现实。

德国之声:在前不久举行的G20金融峰会上,大部分国家都提出要加强对银行业监管以及提高透明度。但是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组织却要求当时的亚洲危机国家放松管制,让市场来说话。先前的减少干预跟现在的加强管制,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洛切尔:不,应该说是时代变了。近二十年来,美国模式一直被当作典范。此前在德国,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相当大,但是近年来德国的银行金融业也把美国当作榜样,私有化、自由化等等成为潮流,我在中国也看到类似的情况,中国的银行系统也是美式的。但是这一切都在改变。特别是在金融市场陷入危机以后,美国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动摇,美式系统的长久性和稳定性也被质疑。

现在,特别是在欧洲,人们开始重新寻找干预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这正好是符合中国人的做法,讲求和谐,寻找在不同力量中的平衡。当然人们也不能就因此低估美式系统的长处,毕竟它是经过长期发展的。现在人们一说起高科技,还是首推美国。日后究竟如何还很难说,但近期来说,吃香的会是市场干预。

德国之声:现在国际社会都在希望中国能承担更多的责任,投入更多的力量来参与解决经济危机。这样的愿望对中国来说会不会不太公平,毕竟是美国引发了这场金融危机?

洛切尔:我个人认为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中国需要与世界共同解决这场经济危机,因为中国是个大国,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自说自话。中国目前已经更多地参与世界性事务,比如维和,再比如现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也是中国人。在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中国不仅扮演了重要角色,很多时候更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目前中国虽然对此很谨慎,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是只要中国参与了,就一定会是领导者之一。

第二,出于国家利益。如果因为中国的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于是世界就可以轻松地要求中国投入更多的力量来解决危机,这是胡说八道。中国不会这么做,美国也不会这么做,德国也不会这么做。这些都是政客们的噱头,为了给中国增加一些压力而以。只有在能增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的情况下,中国才应该考虑投入更多的力量。比如说,如果中国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发言权增加的话,中国可以考虑多出钱。如果让中国多掏钱,就因为中国有钱的话,这是胡闹。

德国之声:您认为这次危机过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将会上升吗?

洛切尔:我认为中国将成为这次危机的赢家,因为中国将会相对平稳的渡过这次危机,就像上次亚洲金融危机一样。我认为,中国发展模式作为转型期发展模式的榜样力量增强了,特别是在亚洲区域内;而且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这30年来的高速发展,也有可以借鉴之处。



人物资料:霍斯特•洛切尔教授(Prof. Horst Löchel)

洛切尔教授生于1954年,1997年来在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任国民经济学教授。从2004年起担任上海国际金融学院的董事长以及副院长。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