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 Review Home
   Chinese Literature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 Maple Review | Immigrants in Canada | Angel Studio | The Driftwood Artist Society | Ocean of Poetry | Island of Music
"HuaHe Cup" 2007 Chinese Mainland and Oversea Poetry Competition and Non-governmental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Joint Exhibition starts on the first day of 2007.
  
 FAQFAQ   SearchSearch   MemberlistMemberlist   UsergroupsUsergroups   RegisterRegister  ProfileProfile    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   Sign inSign in   BlogsBlogs    Weblogs NewsWeblogs News   AlbumAlbum 
English Home Bilingual Home Chinese Home
Dictionary Check Poems' Rules & Forms Search for Chinese Poems Poetry & Music

Maple Review Home ->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一个甲子过后的中印对比说明了什么? 21CN网
hepingdao
Site Admin


Joined: 25 May 2006
Posts: 8106

hepingdaoCollection
PostPosted: 2008-10-01 06:03:30    Post subject: 一个甲子过后的中印对比说明了什么? 21CN网 Reply with quote

印度,1947年独立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但两个都拥有古代辉煌文明的国家却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印度选择了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中国则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做为两个全球人口最多、面积广阔、并具有众多相似性、起点基本相同的发展中国家,无形中展开了制度竞争。如今,一个甲子过去了,这种竞争即使没有结束,但也到了可以总结、评点的阶段。毕竟,冷战,四十多年就分出了胜负。中印两国,六十年足已。

  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3.5万亿美元位列世界三甲,印度则以1.1万亿美元名列第十二,甚至落后于仅四千万人的韩国。中国是印度的三倍,印度则是中国的30%。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突破1000美元,中国则突破2000美元。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甚至在许多地区电力缺乏。而中国一年的发电的新装机容量就达到英国一年的总和。印度全国仅有一条高速公路,总长不过200公里。而中国每年新增的高速公路居世界首位,总里程2007年上半年就突破5万公里(更不用说中国已拥有时速高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和时速达五百公里的磁悬浮)。印度这种基础设施高度落后也直接反映到其经济结构上。印度是世界罕见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高而第二产业低的结构(既三、一、二结构),现实中就是加工制造业落后甚至空白(因为制造业的发展强烈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而软件业高度发达的状况。也就是说在一个劳动办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最发达的却是高资金投入、高科技投入的行业。其资源的比较利益无法在国际化中发挥,就业压力庞大。而中国则早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和制造业大国。特别一提的是同为农业大国的中印两国,更在农业上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印度拥有 1.46亿公顷可耕地,年产粮食1.08亿吨;而中国虽然只拥有1亿多公顷可耕地,粮食年产量却高达4亿吨。

  再看贫困人口和城市化。目前,按照联合国按照人均每天消费一美元的标准,印度贫困人口高达4.5亿,高居世界第一(2008年数据)。名列第二的是中国,为1.35亿,其中农村人口1.26亿(2006年数据)。(中国日收入低于2美元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5%,而印度则超过80%。)考虑到印度总人口比中国少两亿,这个差距是惊人的。而中国的扶贫事业取得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前世界银行行长沃尔夫威茨2007年曾表示,“过去25年的扶贫成就67%应归功于中国。” 现在 印度70%的人口生活于农村,中国则为55%。

  如果从社会发展来比较,双方的差距仍然是相当巨大。印度的识字率为61%,中国识字率96%(1949年时20%)。印度预期寿命68.59 岁,中国72岁(1949年时不到30岁)。中印两国都是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长期严重存在。而印度除了这些不平等外,还有一种现代文明所无法接受的出生不平等带来的贫富差距,即已有四千余年历史的种姓制度的影响。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今天的印度社会仍然保留着种姓制度的残迹,积习难改。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这种出生就决定一生的命运对人性的摧残可以说是毁灭性的。至于体育,中国已是一个举办过奥运会并在金牌榜上超过美国的体育新超级大国,而印度在其历史上仅仅获得过一枚奥运会金牌。

  最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两国政府的清廉程度。 根据国际透明组织2008年最新的廉洁排名,中国名列72,而印度则名列85。

  显然,六十年的发展过后,印度和中国相比,不仅经济大幅落后,政府更为腐败。两种制度孰优孰劣到今天应该水落石出了吧。至少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制度在中国的表现要胜过印度的制度在印度的表现呢?我们是否还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何以印度会如此的失败?如此的落后于中国?但更令我感觉不可思议的是何以一个比中国贫困和腐败的国家的人民,仍然对自己的制度持肯定态度?这种制度的洗脑能力实在是超乎想象。中国别说比印度落后,就是比美国落后,人民都不满。反差之大令人震撼。

  如了解更多的印度,可参看《印度离我们有多远》一文。


  附两则资料:

  1、建国时,印度略领先于中国。

  独立时的中国和印度有着太多的共同点:两国都是人口大国,由于西方国家的殖民和入侵,两国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跌入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列。从两国独立时的状况看,根据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按照1990年的美元价值和购买力平价计算出的数据看,两国在整个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人均收入均维持较低水平,中国还有小幅下降,印度情况稍好。195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为439美元,印度为619美元(这是美国学者统计的数据)。相比而言,印度的情况比中国还好一些。

  2、改革开放前,中国已超过印度。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已赶上印度。

  中印两国独立后,都选择了以计划为主导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这种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使中印两国在较短时间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但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成就更大一些,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也高于印度。据资料显示,1952-1978年间,按可比价价格计算,中国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7.9%和6.0%,即使按照西方学者的判断,1952-1978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亦高于5.5%。而印度在 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30年间,其年均经济增长率仅为3.5%,被称为“印度教徒增长率”(这个称法是印度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克里希那对印度经济长期增长缓慢现象的一种讽刺。一定意义上批评了印度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相比较而言,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发展指标就已领先于印度。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private message Send e-mail Blog
Display posts from previous:   
Emoticons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View more Emoticons
Page 1 of 1           View previous topic View next topic    
Maple Review Home ->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Jump to:  


Once you post your works here, that means you submits them to the magazine of Maple Review (North American Maple, or BeiMeiFeng), a bilingual journal published by Chinese Literature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The magazine holds the right to translate them into Chinese, and publish them in both languages. You ne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opyright issues of your own files uploaded.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phpBB Chinese interface was translated by iCy-fL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