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情系汶川 心怀社稷——唐淑婷地震微型组诗赏析
秦城诗客
童生


注册时间: 2008-06-08
帖子: 32

秦城诗客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06-23 05:21:45    发表主题: 情系汶川 心怀社稷——唐淑婷地震微型组诗赏析 引用并回复

情系汶川 心怀社稷
——唐淑婷地震微型组诗赏析
[中国河北]孙庆丰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对唐淑婷这个名字最早的印象,应追忆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时我正在读大学,虽已记不清在哪本杂志上读过她的文章,但她的名字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走进中微,恍如隔世,几年来蛰伏诗坛孤陋寡闻的我,当那个熟悉的名字再一次跳进我的眼帘,才晓得,如今的唐淑婷,已是享誉中微的“微型诗家”,其婉约、庄重又不失热情、奔放的诗风也已自成一体,且人如其名,亭亭玉立,贤淑端庄。近来读了她抒写汶川地震的一组微型诗作,感触很深,字字含泪,句句泣血,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她对灾难幸存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数万罹难者的追悼,更有着对党和国家以及英雄的中国人民满含深情的讴歌,我深深地被她情系汶川,心怀社稷的那颗拳拳之心而感动,加之自身也早想为她本人写些仰慕性的文字,是为机缘痛得,遂成此文,不成体统但不乏真诚,权当抛砖引玉。
整组诗作共十三首,以时间为序,从国家官方媒体向全国人民发布汶川地震的消息开始,到国务院通告三天全国哀悼日结束,以救援为主线贯穿全诗。在开篇诗歌《汶川地震(一)》中诗人这样写道:震撼 8.0级/波及十三亿座心房。诗人用了“震撼”一词,来强调这次地震级数之高及其给人带来的威慑力,我翻遍了字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更为合适的词了。我们知道,这次汶川地震,不仅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都有着空前的震撼力,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震级极高。一般地震达到里氏6.0级就会出现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而8.0级在建国以来实属罕见,在噩耗传来的第一时间,即使我们不了解汶川具体的受损情况,乍一听这个数字,也让人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那些身处灾难中的人民该何等惶恐就可想而知了;二、波及面大。大半个中国都摇摇晃晃,就连几千里外的泰国都有震荡,可谓闻所未闻;三、伤亡惨重。建国以来,自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后,这是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具体的伤亡数字随着赈灾工作的有序进行还在逐步上升,确切的数据目前尚难统计作结。因此,对于诗人用“波及十三亿座心房”来形容和描述全国人民的惊愕与震痛,我们也就并不觉得夸大。其实,受波及的又岂止是十三亿座心房,还有我们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关心中国的国际友人,他们也对汶川灾情十分关注。在《汶川地震(二)》中,诗人又作了这样的抒写:狂震之灾/噬咬/中国心。英雄的国度,人民的心是血脉相连的,同根同种的中国人,掉一发而痛全身,所以,汶川,让整个民族疼痛着,所有的中国心都被狂震之灾噬咬着,灾难给人心造成的伤痛,从此将无法愈合。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诗人在写下这些文字时,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正承受着怎样的滴血之痛。在诗歌《唐山——汶川》中,诗人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地震预测失误/还是决策层失职/三十年后,悲剧:重演。诗人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如果记事早的话,对发生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还留有朦胧的印象,在那场灾难中,有24万人民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时,据说已经有人预测出唐山有潜在的地震迹象,但官方没有正式对外发布公开的预警信号,而决策层是否失职,是对预测的精确度没有充足的把握,还是怕一旦是错误的信号以免给人民的心理造成恐慌,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与生产秩序,事隔三十多年,我们已无从考证,但灾难最终还是发生了,留给我们的是付出惨痛的代价后,必须要牢牢记住的刻骨铭心的血的教训。但是,历史总是那么无情,人民的心头旧伤未愈,汶川的灾难又添新疤。灾难发生后,我从网上得知,在灾难发生前的5月10日,江苏泰州一条老运河桥上爬满了上万只小青蛙,而专家对这一几十年不遇的出奇现象给出的结论是:水中缺氧,导致青蛙爬上岸来透气。这算不算地震的前兆,如果算,在当前血淋淋的事实面前,我们再去指责谁,已是回天无力,太过苍白,除了拭泪以待,我们怨天尤人又怨得了谁。而在这首诗中,诗人要为我们揭示的是什么,那就是,地震预测工作不可懈怠,决策层对于地震部门提交的预测信息不可掉以轻心,对于一个精确率不高的预警信号,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哪怕是一个错误的信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饱经灾难的民族,没有哪一位地震专家会拿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开玩笑,而故意给我们提供错误的信息,这也是决策层需要慎重思虑的问题,因为我们别无它法,诚然错误的信息势必会给人民的心理造成暂时的恐慌,但引起人民对地震的重视不无裨益,我们不能再接受悲剧永不谢幕,灾难重蹈覆辙。在这首诗中,为了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在“三十年后” 这一句的“后”前边应该加上一个 “二” 字,虽然从文学的角度讲这种写法是不受批评的,但对于这次灾难引起的空前诗歌热,在这一时期所有的诗歌作品中,感情与事实的真实性已经远远重于它自身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在《北京通州区地震》这首微型诗中,诗人袖珍得只用了四个字加以描述北京通州区的地震情况:心有/余/悸。可谓多一字附之皮毛,少一字又缺骨头,字字精准,无可挑剔。心有余悸这四个字,我们狭义地从字面上来看,似乎表达很普通,北京通州区相距这次地震的震中汶川,路程大约几千里,在那里引发的也自然是余震,震级不高,没有给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造成任何损失,但是,从宏观上讲,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心脏都受波及了,可见汶川地震的波及面之广实属震撼空前,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对语言的掌控与词语的运用是何其精准,可谓一语见血,字字带泪。在《防震难》中,诗人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张衡虽后继有人/冉广岐却已辞官/汶川——不寒而栗。在古代,某一个地方一旦发生地震,靠朝廷派人实施救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交通与信息极其不便,当灾情传报给朝廷时,往往已过了数月或半年,甚至已经改朝换代,灾难中的人民只能靠自救,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张衡发明了地震仪后(据史料记载精确度很高),也只是亡羊补牢,使朝廷能够较为及时地知晓哪个地方出现了灾情,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派人去查看,由于交通工具与道路受限,即使赈灾人员到了灾区,也早已是尸横遍野,满目仓夷。地震仪本身没有丝毫预测地震的功能。而冉广岐不惜丢官救了青龙县47万人民的性命,早已传为佳话,他的果敢决策与英明义举受人景仰,但对于五千年来灾难不断悲伤绵延的中华民族来说,这只是沧海一粟,或许也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当前,不仅在中国,也包括世界发达的国家,对于地震预测的精确度也是一根软肋,还需漫长的过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灾难发生后做一些经验教训总结,何况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科技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科技技术的不发达,地震预测工作也很难有快速的进展和突破,无法在短时期内实现历史性的跨越,“汶川——不寒而栗”,自然也就触痛了防震难的软肋。在《谭千秋舍命救四学生》中,诗人进行了这样的讴歌:血肉之躯与千吨钢筋水泥的抗衡/你是胜利者/赢取整个中国,喝彩。谭千秋是伟大的,是什么样的精神激励着他,让他在危急关头尽最大所能地舍身去救四名学生?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让他的生命在废墟下的讲台负重飞扬,从而爆发出千钧之力,以血肉之躯与千吨钢筋水泥抗衡,最终救下了四条年轻的生命?热爱,对人民的由衷热爱;忠诚,对事业的无比忠诚,让他以生命最后的庄严,捍卫了人民教师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篇乐章。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你是胜利者,赢取整个中国,喝彩。是的,他是胜利者,他的力气超过了奥运会上的举重冠军,中国为他喝彩,人民为他喝彩,我们要为他颁发特殊的奖牌,那就是对他永远的缅怀,英雄的壮举,永远定格在人民的心中;他可歌可泣的事迹,必将彪炳共和国的史册。其实,谭千秋只是万千英雄中的一个缩影,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活着的或死去的,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永远受人民景仰和爱戴!在《救援英雄》中,诗人又作了这样的描述:撬开地狱之门/篡改/生死簿。人生在世,我们都在和时间赛跑,尽管谁也赢不过时间,但还是想一直跑下去,在生命的自然衰老中,在夕阳下,把最灿烂的微笑,留到最后。时间就是生命,赢取了时间就意味着延续生命,所以,救援英雄们不分昼夜,连续作战,直到体力完全透支,为的就是赢取时间,一秒钟,可能就会多救活一个人。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直抒胸意,对救援英雄的可贵精神进行讴歌,而是用“撬开地狱之门”来描述救援环境的恶劣,道出了整个救援工作是何其艰难,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最终“篡改生死簿”,把更多被地狱之门掩着的人,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短短十一个字,既表达了对救援英雄的景仰之情,也道出了救援工作的惊心动魄,足见诗人在微型诗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力。在《残垣里的笑》中,诗人又发出了这样的惊叹:难以置信,废墟里/一朵灿烂的花,向阳开/坚决拒绝死神掐折。在这次地震中,北川中学伤亡惨重,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被死神无情地掐折,让我们疼痛的心更加疼痛,毕竟,那些孩子还太过年轻,生命的羽翼尚未舒展,就遭遇了人世间最大的不幸。黑暗的废墟把我们的心悬得更紧,残垣里的笑让我们稍稍松了一口气。其实,说是惊叹,实为感叹;说是难以置信,实际上是从心底坚信,坚信生命的顽强不屈,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废墟里,我们还会看到更多鲜活的生命。诗人采用了这样一种写法,或多或少,希望让我们一颗悲痛的心能得以一丝慰籍。对于《余震》,诗人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幸福大面积塌方/汶川搐搦着/——泣不成声。一场里氏8.0级的强地震灾害,将整个汶川几乎夷为平地,所以诗人用“幸福大面积塌方”来形容这次灾难的深重,但屋漏偏逢连阴雨,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大地震后余震仍然不断,使正常的救援工作进展得相当艰难,这对于身处灾难中的汶川人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诗人用“汶川搐搦着”来描述灾区恶劣的环境状况以及人民的水深火热,一点也不为过,当记者在第一时间传来汶川大地悲情的画面时,“汶川——泣不成声”,让全国人民都泣不成声。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地震初期,汶川人民深陷灾难中的悲惨场面,读来让人更为心痛。一首《痛失亲人》,将我们从噩梦中突然惊醒:家园瞬间坍塌/一座废墟,堵在胸口/窒息了喋血的呼唤。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但我们无法接受灾难夺走亲人血淋淋的现实,当亲人那带血的手在废墟中挣扎着向我们求救的时候,远隔千里的我们却力不能及,而一座活生生的废墟,就堵在我们的胸口,呼唤,已是多么苍白无力,让活着的人也感到窒息,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彻心扉啊,从此,我们用一双冰冷的手,还能去温暖谁的心?安息吧,亲人!对不起,亲人!我们只能以一颗破碎的心向那些幸存的亲人们赎罪,帮帮他们,以见证对你们由衷的怀念之情。这首诗是整组诗作的痛点,我在用颤抖的双手敲击键盘时,一颗心都在疼痛着。《牵挂》一诗,传递出了全国人民在灾难发生后的真实感受:忙音……紧紧扼住思念的咽喉/把一块块震碎的/心,悬到半空。灾难面前,亲与不亲,我们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掉一发而痛全身,那种疼痛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而且是大痛特痛,“忙音……”将亲人的音讯置于生死两茫茫的境地,我们不敢呼唤,也不敢哭喊,8.0级的地震意味着什么?可我们又是多么盼望能出现奇迹,亲人的声音能在不久后骤然响起的电话中传来,一块块被灾难震碎的心,就这样,在半空中一片片地悬着,悬着。诗人以其极其锋利的笔触,将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扼住了我们的咽喉,堵塞,长久的堵塞,尽管很痛苦,但我们更害怕,一旦噩耗传来,我们决堤的泪水便会汹涌而出。这首诗中诗人用了“扼住”、“悬到”这两个动词,让我们原本悬疑的心更加惊颤,犀利的用词将紧张的气氛推向极点。在接下来的《电话接通》中,让多少颗悬着的心终于有所解脱:“我还活着!”/一帖良言/治愈,心肌梗塞。诗人用“一帖良言,治愈,心肌梗塞”来形容心急如焚的人们,在得知亲人幸存时那瞬间的欣喜,构思很是独到,用词也更巧妙。是啊,活着就好,一帖良言,宛如金玉,让焦急盼望的人们如获至宝,又似一剂救命的良药,让即将崩溃的人们摆脱深痛的煎熬。诚然,我们愿意闻得更多这样的喜讯,但是,这毕竟是几家欢喜万家忧,汶川几万人民的死讯,又让几颗心能得以安抚?逝者已矣,生者当悲,天堂里,有没有亲人的电话可以接通?我们痛并无奈着。在收篇诗歌《默哀》中,诗人以一颗失语的心作了这样深痛的描述:凝固三分钟/十三亿失语的心,共振。一场汶川大地震,让共和国经受了一次血的洗礼,让十三亿血泪相亲的中国人哽咽地说不出话,在凝固的三分钟里,我的耳边突然想起了刘德华的那曲《中国人》: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我想,这也是十三亿颗失语的心,在那凝固的三分钟里,引发的共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多难的中华民族,还要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继续前进。“凝固”、“失语”、“共振”,诗人以其精练的手笔,将“默哀”抒写为人民不屈的动力,浴血的中华民族,必将在灾难中获得重生。这就是唐淑婷,一个在悲愤中更加崛起的诗人,以其怀念又激昂的姿态,用悲情却励人的笔触,为汶川和社稷捧出的一片深情厚意!
不想结束,却又生怕自己浅薄的诗歌鉴赏力曲解了诗人创作的本意;不想多言,却在难以抑制的激动中洋洋洒洒写下了几千字。几天来,边创作边研析,我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只因被这组诗深深感动着,对唐淑婷的印象也由最初的浅显变得更加深刻,我很庆幸,近十年来,一直记着这个不凡的名字;我很骄傲,进中微后,能为她写下些仰慕性的文字。伯夏的北戴河之夜,海浪温柔地吻着我的心房,我的心却是不平静的,为汶川罹难的人民,为这撼人心魄的澎湃之诗!

2008年6月9日于夏都北戴河




作者简介:孙庆丰,男,笔名秦城诗客,1977年生于河北张家口农村,著有诗集《春天的过错》,短篇小说集《一重炼狱一重天》,主编校园文学作品集两部。
诗观:关注现实永远是创作的原动力。
通联:河北省北戴河海滨东三路九号河北省总工会北戴河工人疗养院
邮编:066100
邮箱:tianhe_2001@yahoo.com.cn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山城子
榜眼


注册时间: 2007-05-23
帖子: 4771
来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06-24 07:07:55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如今的唐淑婷,已是享誉中微的“微型诗家”,其婉约、庄重又不失热情、奔放的诗风也已自成一体,且人如其名,亭亭玉立,贤淑端庄。

问好两位!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杨光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01
帖子: 683

杨光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08-06-26 00:04:59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小诗歌,大关爱.问好两位!
_________________
杨光的语言空间

http://blog.sina.com.cn/languagespace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