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啸徐行 举人
註册時間: 2008-05-03 帖子: 1336 來自: 中国安徽 吟啸徐行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5-25 22:08:47 發錶主題: 俯仰小营盘 |
|
|
俯仰小营盘
走进开元小区,在楼与楼之间穿梭,巷与巷之间徘徊,偶尔拾得一块古砖,一片残瓦,还依稀可辨历史的陈迹。倘若向老者打听,你便会知道,这就是小营盘之所在了。
提到小营盘,目光俯仰,思绪摇荡,我仿佛穿透时光,走进一百四 十多年前的烽火岁月。1856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军50万,水陆并进,先后攻克休宁、屯溪、太平、泾县,5月又攻克宁国府(今宣城),军营就扎在开元塔下。这里地处陵阳第三峰,绵延山麓直抵宛溪河畔,依山傍水,正是安营扎寨、厉兵秣马之所。一时间,这里营帐鳞次栉比,兵士摩肩接踵。清晨号角,黄昏军歌,很是沸腾。而不远处的双桥,则是太平军粮草集散地。今双桥办事处所辖的小粮台、大粮台、供给庄,仍沿用旧名,恰好可以作为这一段历史的印证。
宣城当时称宁国府,地处皖南核心,是拱卫天京的前哨,又是天京经济、物资供应的大后方,因而成为太平军与清军反复角逐之地。从1856年到1864年,太平军三下宁国府,清军三夺宁国府,前后八年中,历经大小战百余次,激烈的拉锯战使当地人口十死八九,后来瘟疫蔓延,当地人口更是百不留一。连太极洞、龙泉洞这样盛极一时的旅游胜地也湮没失传了百余年。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被砍柴人发现,才重现于世。而我们这些宣城居民,早已不是山越族的后裔,随处可闻的湖北话、河南话、江北话,仍保留着当年大迁徙时的乡音。
宁国府,是太平军诸王身影反复划过的地方。除翼王石达开外,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匡王赖文鸿,堵王黄文金,孝王胡鼎文,都曾在这片土地上与清军鏖战过。干王洪仁玕,也曾坐镇芜湖,督各部齐集宣城,拟解安庆之围。忠王李秀成曾率部攻克建平(今郎溪),召开了著名的建平会议,调兵遣将再次打破清军江南大营,缓解了天京危急局势。1864年天京陷落后,干王洪仁玕、堵王黄文金护送幼主洪天贵福退守广德,然后退走浙江昌化。而清军猛将也曾征战宣城,被太平军多次击败。清将邓绍良在宁国府湾祉镇丧命。清提督周天受、皖南道尹尹福成、宁国知府颜培文君魂断宛陵。今广德誓节渡,就是太平军与清军血战之地。宁国府这片热土,承载了太平军的兴衰,历经了太多的血雨腥风,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感慨。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此城求学期间,曾多次到宣州影剧院看电影。有时登上所在高地,俯瞰宛陵大街小巷,聆听宛溪潺潺流水,仰目刺天塔影,沉思中仿佛又看到翼王石达开登塔吟啸的英姿,听到了太平军嘹亮的号角,心驰神往,心潮激荡。而走下山坡,潜入青石古巷,总疑心会在哪个巷口,与突然走出的太平军兵士擦肩撞怀。那时我阅读了很多太平天国方面的书籍,千册一调,使我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崇敬之极。
直到上个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史料,使我对太平天国的印象发生动摇,对这场农民革命战争产生质疑。洪秀全利用拜上帝教起事,虽然很有号召力,但却给杨秀清留下了把柄。后来一到关键时刻,杨秀清就以四王子附身为名,装神弄鬼,发号施令,挟持天王,让人觉得十分可鄙,且埋下祸根,最终酿成大患。太平军王与王之间,王与将之间,将与士之间,等级森严,更让人不可思议。太平军各王们都三妻四妾,洪秀全更是宫妃成群,荒淫糜烂,比封建帝王有过之无不及。这支农民起义军,从定都天京后,就已严重蜕变,士兵浴血奋战只能成为天王享乐的资本。至于他们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早已形同虚设。这样的农民战争,即使胜利了,建立的也不过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甚至更加腐败。而一想到太平军引来的绵延战火,使我的家乡宁国府房屋遭毁,田园荒芜,尸骨堆山,我的心情不免黯然。当年在我心里金光四射的英雄,也都金粉脱尽,色调灰土起来。
流连在开元塔下,我再次想到翼王石达开。天京内讧后,石达开重兵在握,准备挥师东进,起兵勤王,清君内侧。天王迫于情势,斩北王韦昌辉,传首级于宁国府,石达开回天京提理政务。太平军遭此重创,本该上下同心,精诚抗敌,可他们君臣之间,王与王之间,依然相互猜忌,彼此倾轧。而石达开也应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可他缺负气西走,最后兵败大渡河,不仅自己身败名裂,也葬送了十万太平军将士的生命。往事不堪回首,功过是非也只能由后人评说了。
而今,走进开元小区,再也找不到小营盘旧迹,觅不到太平军的一角衣衫,听不到半声号角。开元塔北,挖土机还在轰鸣,不知翻挖中,是否会触痛沉眠于地下的英魂。
站在小营盘故址上,盛世景象早已湮没了历史陈迹。若能在哪片土中,哪处水泽,觅得一枚当年的兵戈,哪怕旧迹斑斑,但把戈凭吊,喟叹百四十年血腥岁月,欣慰只今宣城市民富庶生活,也能满面春风,释怀于徜徉之中了。
二00七年六月十六日夜于我闻轩 _________________ 彰显自我爱好,弘扬民族文化,追求诗意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