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之洲 童生
注册时间: 2006-11-24 帖子: 3
在泉之洲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6-12-14 08:10:45 发表主题: 苦难的人生 崇高的诗魂 |
|
|
苦难的人生 崇高的诗魂
——读食指的《相信未来》和昌耀的《慈航》
一、苦难的人生
昌耀生于1936年比生于1948年的食指要年长近十岁,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遭遇了残酷的人生磨难。昌耀十七岁开始进行诗歌创作,1957年他在《青海湖》编辑部当编辑时写的那首《林中试笛二首》,被极左分子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罪名。他是朝鲜战场上的伤残者,又戴着右派帽子在青海被流放了二十余年。“文革”结束后,昌耀过得也不是很好,一生贫病交加。苦难纠缠了昌耀的一生,而昌耀一生的诗歌创作都没有离开苦难。其中他的代表作长诗《慈航》入选洛夫编选的《百年华语诗坛十二家》。这是中国诗坛的骄傲也是苦吟一生的诗人的最后欣慰。
食指被称为“文革中的新诗歌的第一人”。“文革”中他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他在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独领新诗之风骚,并且是在68年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岁月中,在经受着种种不公正待遇的同时,写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后来在知青中广为传抄的《相信未来》,那一行行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的琼浆,如寒夜中的一柄柄烛火,将千千万万灰暗的心灵照亮。因此《相信未来》更是被看作是朦胧诗的鼻祖。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顾城对食指的诗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一切。” “文革”高压的政治环境,再有现实生活中个人情感的挫折等复杂原因,刺激了诗人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诗人得了精神分裂症。
综观他们的诗歌创作,他们都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很大。政治性苦难对于他们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题材选择上的习惯性,实际上还深刻地影响到他们观察生活、思考人生的姿态。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不经意间就能从中发现他们总也难以跨越的“身份”障碍,比如“右派”视点,正如昌耀自己所言,他有“政治情结”。而食指也追随主流创作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相比较个性化的叙述诗歌要逊色得多。
现实中的苦难遭遇,没有让他们悲观失望,相反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苦难的超越。“郭路生被加上‘裴多菲俱乐部’的罪名,多次被抓受审,在学校里被划为‘右派学生’,郭路生在痛苦中写下了《相信未来》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江青称食指是一个灰诗人,并点名批评这首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这种由文化意识形态上升到政治意识形态,意味着是对他及他的诗歌打入地狱。
昌耀相比较食指要坚强些也要幸运些,他得到牧民的保护,并娶妻生子,对西部高原怀有一种崇敬的感恩之情。“我对人生的看法是,从人生最初的哇哇啼哭着降生到这个世界,仿佛就已被注入一个悲剧的命运。”然而在诗歌中他把当前的苦难当作是老天的恩赐。《慈航》可以看作是他自传体的诗歌,叙述了他从荆棘中来,而得到了有良知的牧民的收留。随着他的冤案雪青,他更坚信“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
二、崇高的诗魂
《相信未来》一共七节,结构整齐,节奏和谐,适合朗诵。现实中是一组组错位现象,如“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但“我”依然执着地相信未来。这首诗充分“表现了盲目的理想,激情被现实击碎之后一代青年的迷茫,绝望,辛酸的真实心态,与此同时,却仍然执拗地寻找一种肯定性的力量。”
现实是“贫困”,“凄凉”,而“我”依然执着地相信未来,全诗格调明朗,有种温暖色调充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不过我们在这之中还是读出更多的是对现在的疑虑。鲁迅曾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然而对于未来,未来是即将来到的,但未来永远在一个虚幻的存在。所以《相信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说,又充满了存在之思的哲学意义。说明了诗人也是相当的矛盾,他想对眼前的苦难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对未来投入的希望越大,反而更反衬出了他对现实的绝望。因此,这首诗歌更有一种英雄气概,犹如布鲁诺行刑前的一种大义凛然。
《慈航》一共有12节,主题句“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在诗歌回环复沓出现六次,既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又表达了诗人更加坚定的信念。《慈航》从宏观上看,诗人择取个人经历,不完全是展示自我,而是反映个人在大时代中的变迁。 其次,是通过诗人的所见、所历,向我们展示一个荒蛮的、人性的西部景观。气象哨、旱獭、大雁、经轮、袍襟的荷包、“把奶渣晾晒在高台”、“贴满牛粪饼块”的墙壁、“雪豹逡巡”、“牧人的夏宫”、“花堂的酥油灯”、“佩带玉躅的手臂”、“大礼服上传世的绶带”——直观、感性的带我们走进了西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土伯特人“良知不灭的百姓”的赞颂,还有由个人经历而激发的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最后归结为,“我不理解遗忘。”,以及本诗的主题。从中让人感慨的是昌耀在孤寂中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服的思考力。正如韩作荣所言,“读昌耀的诗,你会发现真实的人生之旅,被放逐的游子寻找家园的渴意以及灵魂的力量。”
政治性苦难密切联系着诗人的个人体验和当代中国的历史实践,惟其如此,这种苦难叙述也充满着历史的崇高感,叙述主体的内心讲坛上,自始至终充斥着英雄和理想主义激情澎湃的声音,无论是在那些展示“受难”还是讲述罪恶,忏悔还是恐惧,宣判还是解释历史真相的故事,这样的声音都不绝于耳。读食指和昌耀的诗歌,尽管他们可能会存在历史认知、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在苦难的背后,共同表现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和最高使命而存在一种精神力量,比如自由、民主、正义、爱情、人性等等,它们既是一种受难仪式中散发出的上升的、超越性价值,也是一种对于历史的批判性力量。
三、美学的宗教的诗学追求
《相信未来》和《慈航》共同点是对现实苦难的超脱,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追求。支撑这两首诗歌的支点是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赞叹与爱的原始创造力的信仰。
食指与昌耀诗歌在意象的选择上,如果说食指诗歌用声音来形容就是唱腔圆润,那么昌耀诗歌就应该用体形来形容就是形削骨立。食指注重的是一种来自心灵的呐喊用声音来呈现出时代的心声,而昌耀诗歌意象有强烈的质感,他的诗歌更是给人一种雕塑般美学的诗意的感受。
食指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的一部分诗歌里充满了红色的高昂的主流旋律。然而不同于他的这类诗歌是《相信未来》《命运》《疯狗》等,这些是属于诗人个体心灵的感受出发的人性的思考。他的诗歌《疯狗》同样也有明显的存在主义之思,是诗人对生命本体的一种理性的反思。如果把昌耀和食指诗歌用动物来形容,那么昌耀诗歌是一只西部高原天空中飞翔的倔强的鹰,充满了孤独与冷傲,那么食指诗歌就像一只朴素无华的山雀,显示出了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健康的平民风格。
昌耀的诗学观点,也是真切而鲜明。他说,“我的诗不是游戏之作,我想里面都有些严肃的主题。”昌耀远离政治旋涡中心的西北边陲,抒发了他站在高原上独特的苍劲的沉郁的感情。“慈航”这一标题是佛教用语,而这首诗的许多意象也是也是与佛相关,比如“我不时展示状如兰花的五指/朝向宽阔弹去——”,“大经轮在大慈大悲中转动叶片”,“护身的香草”,“不留墓冢的属群”,“我献与。/我笃行。”“熏沐的香炉”,“挽动经轮的纤绳”,以及作为诗歌章节标志的慈航、彼岸、净土、极乐界。这些陌生世界的善意的纯洁给我们无限安慰和宁静沐浴佛文化的人群,人心何其甘美!他们是众神和众神的宠偶,他们的居处是净土和极乐界!对倍受苦难的诗人而言,有此遭逢是幸福的。他在诗歌中一次次赞美他们,这些拯救他肉身、保全他心灵的土伯特人……正是生活在这儿,有朝一日,昌耀“重新领有自己的使命”,展开他的歌喉,对历史社会人生乃至宇宙作了一次全方位的审视。在善恶的角力中,人性之爱战胜了政治带来的精神之死,造就他“一部行动的情书”。
“贫穷”与“苦难”对昌耀和食指都具有炼狱和修炼的意义。一种准宗教的觉海慈行。昌耀和食指力图恢复某种悲剧意识,接受历史处境。他们的诗歌与个人命运中一直存在着将美置于真理之上的冲动,这个美学法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活不朽”。 |
|
返页首 |
|
|
|
|
kokho 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6-11-30 帖子: 2642 来自: Singapore kokho北美枫文集 |
|
返页首 |
|
|
|
|
和平岛 举人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1277 来自: Victoria, Canada 和平岛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6-12-16 17:17:38 发表主题: |
|
|
感谢分享你对
食指的《相信未来》和昌耀的《慈航》
的深刻解读
让我对这两位诗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如果把昌耀和食指诗歌用动物来形容,那么昌耀诗歌是一只西部高原天空中飞翔的倔强的鹰,充满了孤独与冷傲,那么食指诗歌就像一只朴素无华的山雀,显示出了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健康的平民风格。
这样的把握, 很形象生动 _________________ 写诗是为了写更好的诗 |
|
返页首 |
|
|
|
|
在泉之洲 童生
注册时间: 2006-11-24 帖子: 3
在泉之洲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6-12-23 06:37:19 发表主题: |
|
|
谢谢和平岛阅读! |
|
返页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