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子 榜眼
註册時間: 2007-05-23 帖子: 4771 來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7-05-26 19:17:52 發錶主題: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33] |
|
|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33]
作者:山城子
诗观:诗是人生雅伴儿。
山城子自述:
自少爱读诗,中年于国内报刊发了200余首各类直白传统诗,退休后上网学习现代诗,发于纸刊30余首。06年5月开始写阅诗随笔(也是学诗笔记),至07年4月整理成11辑99篇约12、5万字(已贴到网上),受益匪浅。2007年2月19日开始撰写《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至4月20日,已得33篇,约3、6万字。还将陆续写下去。
山城子系李德贵笔名(80年代中期始用——乳名的谐音。上网后始知与南方一位法律界中年先生相重,就各用个的吧)兼网名。
男性,汉族,辽西北镇人。19岁于沈阳航空工业系统参加工作,26岁支内到贵州平坝,35岁改行从教。45岁得中文本科文凭,55岁得高级职称。03年退休。
有《文学史歌》75章曾在航空系统内刊连载两年。撰有教育专题书稿2部(未出版),诗集2部(未出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论文200余篇30余万字。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10余篇,其他文字100余篇。均未整理,存原文剪辑12册。各种文章30余次获奖,60余篇被收入各种文集,个人传略载10余种辞书。
做过和正在做的两样开心事:一是92年创立了“自学互教”(反传统)教学法;二是60岁开始重新向年轻人学写现代诗。
目录:
01、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01]…………《内涵与外延》
02、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02]…………《本质与现象》
03、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03]…………《内容与形式》
04、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04]…………《题材、素材》
05、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05]…………《目的与功能》
06、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06]…………《表达 方 式》
07、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07]…………《文字 语 言》
08、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08]…………《语法及修辞》
09、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09]…………《意境和意象》
10、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0]…………《技艺和技巧》
11、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1]…………《心态与诗态》
12、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2]…………《心情与灵感》
13、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3]…………《标准及差异》
14、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4]…………《精髓与精华》
15、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5]…………《交流的误会》
16、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6]…………《别忽略功夫》
17、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7]…………《说李长空的一首诗》
18、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8]…………《流派与帮派》
19、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19]…………《我见 风 格》
20、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0]…………《诗歌的性感》
21、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1]…………《非常性感的颂歌》
22、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2]…………《艾青的诗艺》
23、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3]…………《流口水!流口水?》
24、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4]…………《诗流与诗源》
25、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5]…………《发展的途径》
26、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6]…………《肖今的创新》
27、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7]…………《西原诗图腾》
28、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8]…………《周承强的创新》
29、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9]…………《临荷听雨的创新》
30、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0]…………《让人下泪的诗》
31、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1]…………《植根 土 壤》
32、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2]…………《浏览或探究流脉》
33、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3]…………《化陈 出 新》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1]
文/ 山城子
内涵者,通常之定义也;外延者,所属之囊括也。
我这样给中国现代诗定义:
是指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以汉语白话文为语言形式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体诗歌的总称。亦即相对于中国古诗而言的今诗。
这样就可以囊括中国现代诗的外延:
从时段分——含以徐志摩、戴望舒为代表的上世纪20、30年代诗人的作品;以殷夫、柔石为代表30年代革命诗人的作品;以臧克家、艾青为代表的跨时代诗人的作品;以李季为代表的40年代解放区工农诗人的作品;以闻捷、李瑛、郭小川、贺敬之等为代表的新中国诗人的作品;“四五运动” 时期天安门的群众诗歌作品;以北岛、舒婷、顾城、海子为代表的新时期朦胧诗人的作品,以及而后出现的“中间代诗人”、70后、80后等各种流派群落诗人们的作品。
从地域分——含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一切华人以汉文自由体创作的诗歌作品。
从题材分——则有爱情诗、乡情诗、亲情诗、教育诗、哲理诗、军旅诗、田园诗、山水诗、旅游诗、城市诗、乡土诗、情绪诗、咏史诗、文化诗、工矿诗、打工诗、怀旧诗、人物诗、动物诗、植物诗、静物诗、时政诗、琐事诗。
从体裁分——既含分行自由体诗,也含不分行的散文诗;既含抒情诗,也含叙事诗,以及寓言诗、童话诗、诗剧、诗报告。
从对象分——既含儿童诗,也含成人诗。
从专业分——既含文学诗,也含科学诗。
从用途分——既含配画诗,也含赠答诗。
从行数分——既含短诗、长诗,也含微型诗。
从广义分——既含诗,也含自由体歌词。
2007-2-19下午于家。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本质与现象》
文/ 山城子
本质者同类事物内部稳定之共性也;现象者,事物片断多变之外现也。
两者关系:任何本质都必然外现为现象,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张扬。真象直接反映本质,假象曲折地反映本质。
本质的通常意义也可用“质”来解释。质:是指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一种内部规定性。(这个“内部规定性”就是“同类事物内部稳定之共性” )人们探究诗的本质,也就是将它从诸多的文学体裁里区别出来,从小说、散文、戏剧、杂文、小品、报告文学、影视文学、纪实文学、文学评论里区别出来。探究中国现代诗的本质,就是将它与中国古典诗区别开来。这样说来,中国现代诗的本质,就是它的定义,就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以汉语白话文为语言形式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体诗歌”。事实上我们为新出现的名词下定义,一般说来都是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概括的。
至于诗歌现象,就是诗歌外延中各式各样的具体的诗歌形态,因而,中国现代诗的现象就是中国现代诗外延中各式各样的具体的一首首现代诗的文字及其含意的形态。
一直有人争论什么是诗歌,亦即诗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传统说坚持“诗言志”,非传统说纷纭不一,有说“智性”的,有说“自我宣泄”的,有说“性情”
的等等。这些说法其实都不能将诗歌与其它文学形式严格区分开来。例如小说《红楼梦》不言作者之志吗?不是很“智性”的吗?不“自我宣泄”吗?不“性情”吗?为什么要把文学的诸多功能错为本质呢?这正是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原因所在。
我的意思,以后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浪费口舌了。而移到诗或文学的功能上来讨论,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具有多功能效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2007-2-19下午于家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内容与形式》
文/ 山城子
内容与形式是一对哲学范畴。任何内容都需要用形式表达出来,内容是基础,它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表达,形式离不开内容。
《诗经》以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内容,以文言分行排列配乐能唱的文字表达为形式;《离骚》以抒发爱国情怀为内容,以文言长短不一句式不宜配乐分行排列的文字为形式;《琵琶行》以描绘歌伎身世技艺为内容,以文言七言格律的文字排列为形式。以上是从古诗中看诗的内容与形式。
中国现代诗,总体上说无疑是要以当代广泛的社会生活为内容的,而以当代汉语的书面语或口语自由分行(散文诗除外)的文字排列为形式的。
要注意的是:既然文学隶属于社会意识,那么就都是社会存在在文学家头脑中的反映,诗自然是最高雅的文学样式,但依然也是社会存在在诗人头脑中的反映。因此,中国现代诗的内容应当比古典诗的内容宽泛得多,毕竟社会在前进,知识在爆炸,人也在发展,所能反映的就远比古人多了。问题是我们的诗人们大多陷于自我情绪的宣泄,以为写别的就不是诗了似的。如果这些人不从这个误区里走出来,是很不利中国现代诗的良性发展的。
要说的当然还有形式。一是排列,不必以个人好恶要求别人,内容要求豆腐块的,就豆腐块,要求菱形或旗状的,不妨就菱形或旗状。看《知音》扉页上的爱情诗都排成右对齐,视觉效果蛮不错的。二是行文用语,不要说口语就是口水,而书面语也不能半文半白。只是运用口语行文的,要注意准确简洁;书面语行文的,也不要文白参半。
——就不枝蔓了,再枝蔓下去,临界诗的语言,那当是另外的题目了。
2007-2-19夜于家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4]《题材、素材》
文/ 山城子
诗人、准诗人朋友们不必读。这节是写给从零开始的爱诗者的。
忘记了在哪位朋友的帖子上看到说“题材是诗的精髓”。真真的风马牛不相及了。
题材是对按社会生活领域划分的文学作品选题分类的称谓。现居广州的周承强多以军旅生活入题,选的是军旅题材,写出的诗叫做军旅诗,人们称他为著名的军旅诗人;古代大诗人陶渊明抒写弃官后的农家生活,选的是田园题材,被称为田园诗人;王维后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以山水为题写出许多好诗,成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我个人于诗常从教育生活里选题,可称为教育题材,也从家庭生活琐事挖掘体会,可称为琐事题材,也曾撰写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现代作家,是人物题材,看电视连续剧,随集速写,可归为影视题材。
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政治上看或可称之为人体炸弹时代。因而社会生活的领域更为宽泛,层次更为繁复,以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生活或活动为抒写对象,中国现代诗的题材远远突破了古诗的选题范围。谁都可以跃马扬枪任其驰骋了。
关于素材,却是另外一个概念。小说家讲究素材的积累,一个短篇拿出两三个素材,就足以构思了。诗歌的素材一般说有一个就成。素材就是用来写作的具体的生活现象,记录下来就叫材料。
我去渠沿上散步,遇到一只白鹭,怕惊飞它,放慢脚步,一点点接近,只剩下约5米距离,它还是腾空而起了。内心有了触动,这就成为我写一首诗的素材了。
晚上看守学生自习,一个学生向我招手,走过去她拿出一副国际象棋要与我下,当然不能下,但她爽性拉我坐下说话,话题很随意,周围几个学生也都倾过身子来听。事后挺感慨,是个好素材呀,于是就写出一首小诗来。
写诗的素材太多,走在大街上,满目广告琳琅,一耳人车喧嚣,只要有兴致,什么都是写诗的素材。
我觉得我是把题材、素材这两个概念说明白了。我们是利用一个个概念进行交流的。概念不清,或理解错误,交流起来就会糊涂。比如那个“题材是诗的精髓”的文句,是要嫁接出一个什么意思来呢?
2007-2-20上午于家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5]《目的与功能》
文/ 山城子
回答为什么的,是目的;回答怎么样了的,是功能。
我为什么要努力学写中国现代诗?因为我喜欢写诗的时间或实践过程,时间变得很有味道,独享这种味道很充实;要动脑呀,要翻出许多五颜六色的汉字符号,选配、嫁接、排队、布阵,俨然美术设计师,做这个事情很健脑的呀!——这就是我写诗的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工作岗位不同,写诗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但殊路同归,我是说,结果都是写出诗来。但如果说到功能,那可就是殊路殊去了。“四五运动”的天安门诗抄,敲响了“四人帮”垮台的历史丧钟;《宁静时刻》,撩起了读者对现役军人的尊敬和对军旅生活的仰慕。
一般说目的决定功能,目的实现,功能也就实现了。我写诗目的是要那个充实的过程,而通过过程生发出来的功能,不仅有益身心健康,同时也打发了许多孤独的时间。
尽管目的决定功能,但功能往往可以超出目的的范围。这就是过程之后的过程,上网发帖和接受品味批评的过程。如若哪位版主给加了精华,成就感油然而生,心里很是欣慰,就像昔日教语文的老师在全班念我的作文一样。
人生就是过程。提升人生的每一段微观过程的品位,就是提高生活的质量,提高人生的质量。所以,我不会放下诗的,不会放下中国现代诗的。我的诗观是: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2007-2-20下午于家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6]《表达方式》
文/ 山城子
传统的中国现代诗,大都采用直白的表达方式。直就是直接,白就是每句诗都很明白,每节诗及整首诗也很明白。
清晨,我挤一碗鲜牛奶,/ 轻轻的放在他窗台。/ 但愿他记起我的爱情,/ 像碗里的奶子一样洁白。
这是共和国著名诗人闻捷的作品,当年我是爱不释手的,所以至今还能默诵。我先前是喜欢直白的,但在网上已经被人多次批评,批评多了,就想摆脱这种表达方式,但谈何容易,每一起笔还是要很直接地冒出来。我曾误解著名诗人蔡利华先生反对直白,他见到有关文字后说,他不反对直白,只要诗写得好,表达方式是不论的。不论就好,问题是要提高诗的质量。
送你上山时半个小镇都空了/ 两里多长的行列中/ 有你喜欢和不喜欢的人/ 他们自发赶来陪你走完最后这段路/ 或者为了感激,或者表达敬意
这是旅居多伦多华人晓明先生的诗作《给父亲送行》的第一节,表达直白,但父亲生前的人格力量已经被深沉厚重地表达了出来,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必引读者也要一路跟着送行了。——这就是被提高了的诗的质量呀!
与直白相对应的自然是朦胧的表达方式。用这种方式写的诗称为朦胧诗,诗作者也就被称为朦胧诗人。为达到朦胧的效果,朦胧诗人们运用并创造了一系列的朦胧技巧。我能归纳出来的就有:象征法、隐喻法、意象法、跳跃法、连用或叠用修辞法、句构变形法等等。通俗的总括说,就是捉迷藏的方法。诗人总是设法将所表达的真实情感、意向、思想,用扑朔迷离的语言隐藏起来。但又不能隐藏得很彻底,只要读者肯动脑,还是可以捉得到的。
我总是忘记/ 铁轨/ 和那些站台/ 晨雾 把公鸡叫醒/ 送走了小路和渡口/ 火车开动/ 沿着站台与阳光之间/ 不断的拉长 拉长/ 终于甩开了尾巴/ 那颤抖的自由/ 站台/ 冲进了村庄与田野/ 穿过万家灯火/ 火车的鼾声中惊醒的站台/ 清晨的冷风中颤栗的站台/ 午夜的站台/ 南方六月的站台
这是诗人风动先生《我总是忘记》一诗的后半部分。这里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和两次跳跃,及10次修辞格的运用,较好地将炽热的思乡深情若隐若现地掩藏起来,达到了朦胧的艺术效果。透过依稀,置身意象,体味境况,可催人泪下呀!
界于直白与朦胧之间的是诗性叙事的表达方式。这样的叙事,就是直白加上一种韵味,冷静而鲜活;就是淡淡的含蓄,雾气不重,亭台楼阁影影绰绰仙境一般。还是举个例子说吧!
儿看见艳阳/ 飞来站在树上/ 它们想:这么好的阳光/ 不能让一个季节虚度了
一只白鸟飞来/ 一只黑鸟飞来/ 就是一幅水墨/ 五颜六色一齐落在/ 无叶的丛林里/会是什么样的油彩
站在树上,鸟就是花朵/ 阳光一温暖/ 鸟儿的思想开始活跃/ 站在冬天的阳光下/ 鸟儿就成了冬天最美丽的花朵
这是贵州青年诗人梅边吹笛写的《鸟是冬天的花朵》一诗。很平静的口语叙写,每句都很明白又很明丽,但连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格,就透出了优美的韵味。而在这优美明丽的韵味中,淡淡地朦胧着的是诗人那种平静明丽向上的心境。这首诗的成功,很好地说明了诗性叙事表达方式的美学价值。
最后还想说说荒诞也是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是用一种看似违背事理荒诞不经的想象,来营造意象与意境,从而曲折地隐晦地表达诗人的情思、情绪、情感或别的什么。也举个例子看看吧!
中国北京时间3点/ 我给了重庆6分钟的勇气/ 6分钟,重庆做了许多事情/ 我却变成了饥渴的等待
如果再加上6分钟/ 一个重庆爆炸/ 另一个重庆诞生/ 就像一辆火车到站/ 一辆汽车出发/ 一段公路被废弃
如果减去12分钟/ 重庆仍然活着/ 只是我/ 被运到了一个无人的车站/ 只是我/ 睡在了后现代的空气里/ 没有了说话的力气/
如果没有了时间/ 我将不说出重庆/ 说出的是北京/ 还是中国呢?
这是青年诗人姚彬的大作《重庆,3点零6分》的全诗。标题就怪怪的新鲜。而行文中的想象无疑都不合事理:人怎么可以给城市以勇气呢?城市是密聚的人居呀!人居毕竟是居不是人,勇气何来?时间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它客观得没法改动它,怎么可以任意地加减呢?重庆作为城市仅此以座,怎么还有另一个呢?时间又怎么可以没有呢?全然的荒诞不经。诗人正是用这一系列不合事理的想象,曲折而隐晦的表达了激烈的爱国情怀的。
肯定还可以归纳出其他的表达方式来,但我阅读得不够广泛,没想好的又不可以乱说。但就以上四种表达而言,之间都是存在临界点的。而在具体的一首诗中还会有交叉与融合的。
2007-2-20夜于家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7]《文字语言》
文/ 山城子
以“文字语言”结构成偏正短语,是有意区别于“声音语言”的,非是“语言文字”联合短语的颠倒。诗歌的声音语言(朗诵)无疑是严格以文字语言的一个个音节发声的。
诗是文学艺术的临界区域。从文学这边看,诗是最高雅的文学体裁;从艺术那边看,诗又是最高雅的文字语言艺术。诗所以雅于两边,全在于它是以有着特别要求的文字语言为载体的文学或艺术。
对于诗,不论我们如何强调内容与形式,意象与意境,情感与情思,而一旦文字语言离开或达不到“特别要求”,就不可能产生好诗、优诗、精品诗、名诗、名句。
从文学的各种样式来说,其文字语言一般都要求准确、简明、生动、形象。而对于诗,除上述要求,则又特别要求精炼、含蓄和有张力。其中的准确、简明、精炼,是要凭借语法的熟捻和严密;生动、形象、含蓄、张力则赖于修辞的巧妙与出新。
对于凭借语法,自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难。03年冬我上网学习诗歌以来,有人批评我的习作“直白”。其实直白是起点,直白的句子至少达到了简明。但后来我又遭遇了“罗嗦”的指斥,因为那首诗我为强调一种情绪,故意多次反复了某些词语,结果顾此失彼,确实不精炼了。而当我觉得有些进步的时候,我的一首诗又被作为“不合语法”的典型拿出来当了靶子。
从心说,为了诗,当十回靶子我也乐意,愿意继续当。
从心说,为了诗,我知道那靶子也是箭,但不能伤人。
因为,毕竟我有中文本科的学历,毕竟有过几年讲解语法的教学实践,那我咋可以写出不合语法的诗句来呢?嘿!被揪出的就是这首诗:
(揪的朋友还特别将头两行单贴在前面,说后面还有。我不妨注释一回吧,见行后()内。)
《“风情村”的夜晚》
——贵阳近郊旅游点
月亮憔悴苍白大半个脸 (“憔悴苍白”合于词类活用中的意动用法)
视线惆怅远天 (“惆怅”用法同上。省略“看”更为精炼)
一块青石蹲在山顶孤独 (“孤独”形容词后置做补语,强调韵味)
听灼伤的心韵
不忍下看
下边歌鲜鼓亮 (歌与鼓声入听觉,“鲜亮”入视觉,是通感修辞)
旋律燃起篝火熊熊 (“旋律”燃起篝火,属于“异配”修辞格)
一队红唇青春注释命运(一队红唇青春是复用借代,注释命运为异配)
乳峰不畏眼剑 (此行揉借代、拟人于“乳峰”一词,眼剑是用喻)
天天与游客“拜堂”
少女的心
塞满枯叶
(2003-11-10)
这首诗第二节的前4行,凡8用修辞格,觉得至少可以勉强为“生动、形象、含蓄、张力则赖于修辞的巧妙与出新”做注释了。其中“歌鲜鼓亮”别致生动,“旋律燃起” “红唇青春” 简洁形象,“注释命运”含蓄,“不畏”的张力在于心态里折射出的世态之可悲。
所以引出拙作并非要反驳朋友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免)而是借以说明文字语言在诗歌中的第一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本来就是文字语言的艺术。而文字语言自有它的语法来规范,有积极的修辞方法来丰满(又用了词类活用了)。因此,要想写出好诗,一定要打好语法修辞的功底,一定要练好语法修辞的功夫才是。
2007-2-22凌晨于家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8]《语法及修辞》
文/ 山城子
先前有一种说法,当代朦胧诗风起云涌各种流派群落泥沙俱下以后,其行文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所谓“反语法”现象。一些语文教师惊呼要保卫汉语的纯洁性云云。
这两年笔者行走于网络诗歌,浏览到不少中间代、70后、80后诗人的诗作。仔细研考,单就语法修辞而言,觉得很正常。觉得不仅没有反语法,反而活跃了修辞,一些有成就的青年诗人甚至还创新了修辞,发展了修辞。(事物发展是常态,不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来个具体诗句具体分析:
例1、“6分钟,重庆做了许多事情/ 我却变成了饥渴的等待”
(姚斌——《重庆,3点零6分》)
这两行,如果是小学生的造句作业,小学语文教师肯定要给打两个大大的×的。这就是所谓的“反语法”,就是不按正常的语法规则造出的“病”句。因为只有人才可以做事情,重庆是城市,是密聚的居所,没胳膊没腿儿没脑袋咋可以做事呢?显然是主谓语搭配不当,而第二句说“我-变成-等待”,则是谓宾搭配错误,两句压根不合语法规则。
但小学生造句“春天来了,小鸟在枝头高兴地说悄悄活”,他的老师就会认可,而且极可能表扬学生会用拟人的修辞格了。我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创造拟人修辞格的人,是否遭遇了“反语法”的批评,可我知道至少现在没谁会批评这个句子了。但是呢,却容不下将一座城市——重庆加以人格化。人们的定势思维就是这样的不讲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第二句末尾如果加上“者”或者“的人”,就没人质疑了。但既然我们的祖先可以将名词“用如动词”,后代为什么不可以把动词“用如名词”呢?既然结构助词“的”只可以出现在名词之前,而这里的“等待”之前出现了“的”字,毫无疑问这个原本的动词就被活用了,用活了,有了名词的味道,或者说就是“等待的人”的省写。这应属于“词类活用”的扩展或创新,哪里是反语法呢?
例2、从一滴晶莹中醒来/ 剔透的岁月,和思绪/一一展开
(赵福治——《屋檐下正在融化的冰柱》)
这3行诗,主要是第一行容易被误解不合语法,因为“晶莹”作为形容词是不能用数量词加以限制的,限制形容词的一般都是程度副词,如“很、非常、特别、最、极”等等。数量词常用于限制名词,有时也限制动词。“一滴”应当用来限制液态的物质,如“水、酒、油”等。而作为物态的“晶莹”,显然在句子中替代了原物,于是就有了名词的味道。这叫做形容词的物名化,属于语法学中的词类活用。因此是合于语法的。
如果将“一滴晶莹”理解为借代修辞格的运用,也是成立的。因为它符合“以事物的局部代替事物本体”这一种借代修辞格实现的具体方法。物的某种形态是物的外在的局部,“晶莹”是物的光泽的一种形态,属于局部,而被它代替的则是可被“一滴”数量词限制的液态的名词,亦即物的本体。因此又是符合修辞学的。
用眼一瞭,就说这句诗不合语法的人,只能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其三罢了。
这3行诗,面对第二行的“剔透的岁月,和思绪”,只知其一者,也会脱口而出搭配不当。因为形容词“剔透”原是用于修饰玉雕的,或者其它的什么镂雕工艺品,这里却搭配给“岁月”和“思绪”了,岂不谬哉?——不谬!因为这里用的是常见的“异配”修辞格,是将搭配有形事物异化为搭配无形事物了。
我在学习这首诗的随笔中写道:“晶莹”的活用(形容词用如名词),“剔透”的“异配”用格(变搭配有形为无形),显出语言的简洁新美,悦目而爽心。
这样美的诗语,无疑都是有其深刻的语法修辞道理凝结在里边的,哪里会不合语法呢?
例3、“日落日出在不经意中重叠峰巅/ 阳光血酒一样雄壮”
(周承强——《巡逻:残阳如血》)
首句中的“重叠”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符合语法的。这样一用,就用出了一种全新的修辞格,可以叫做“揉入”。揉入格是指将主观情感揉入客观事物使两者浑然一体的修辞方法。
这两行诗,主观情感是“不经意”和“雄壮”。这是表现巡边战士对天天所见景物司空见惯,而就是在这司空见惯中油然升起戍边的豪迈之情的。但诗人并不将这种情感单独直叙出来,而是揉入了边关重叠峰巅和血色落日里,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从而张显了景物的神韵与气势,也暗含了主体意象的豪情壮志。
诚然,情景交融古已有之。但那仅是写作的表现手法,并未深入到修辞的层面。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前景后情,是前后交融,而非揉入为一体的。即或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也只能入“互文”格,并没有实现“揉入”,感恨是感恨,花鸟是花鸟,国破之恨在心,见花亦痛,闻鸟亦痛罢了。未若周承强驰骋于边关语态氛围,而将情景浑然揉为一体,深入到了修辞的层面。看看他诗文本中这些随处可见的形成了新修辞格的创新吧:
“和星星一块吞吐林中凉气/ 轻轻呵出时明时暗的巡逻道”(《巡逻在午夜》)
“碎叶在漩涡中心旋出许多悬念”(《营区边的一条河》)
“年年今夜月光比水草缠绵”(《中秋夜》)
“风儿吹过脸庞没有北方来劲/ 小雨莫名其妙缠吻花草”(《十二月》)
“痉挛的石峰逃不出写信人的窗口/ 温润的苦笑私下浸透梦笺”(《宁静时刻》)
从上述这些例句中,不难看出揉入格的特点在于主观情感,是于客观景物描写所呈现的意象里若隐若现地透露出来的。这就像发光物,物是景,光是情,情景不是交融,而是合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了。
诗歌在发展,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有张力的特别要求,必然逼使诗歌语言不断创新,而作为语言规则(语言规律的反映)的语法修辞理论也必将随之发展。因此会有更多的新的修辞格被优秀的诗人们创造出来。哪里是指斥或惊呼可以阻挡的呢?
2007-2-22下午于家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9]《意境和意象》
文/ 山城子
这是诗友交流时常用的两个文学名词。限于诗的讨论,也可以谓之诗境、诗象。它可以出现在小学生的近义词系里,却是含意范围不可混同的两个概念。近义部分在“意”——意识、意思、意义、意向,大体都含在里边了;不同在“境”与“象”的区别。
境是整体的构成,是一种情感或思想的背景和氛围;象是分散的具体个别,是掩映背景或透漏氛围的语言媒介的成象。一般说一首诗里只能有一个意境(长诗例外 |
|
返頁首 |
|
|
|
|
山城子 榜眼
註册時間: 2007-05-23 帖子: 4771 來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7-05-26 19:19:56 發錶主題: |
|
|
聊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0]《诗歌的性感》
文/ 山城子
“诗歌非常性感!”——呵呵,这话说得真好!这话!
这话出自一位老年妇女之口。美国加州洛杉矶的。请记住她的名字,叫:罗斯?吉尔伯特。今年88岁了,还在一所学校执教。她有百万家产,但她热爱教育,她精力充沛,她不退休。她教英国文学,她给学生讲英文诗歌,她找些爱情诗来当堂朗诵,她跟她的学生说:“诗歌非常性感!”
我想,这话还非得出在美国不可,非得出在88岁的老年妇女之口不可。倘在中国,倘是男性,倘年龄不很老,比如中国的一个不很老的男性教师,说出了此话,怕是要狠遭非议的。毕竟国度、文化氛围不同呀!
但做为中国的一个不很老的男性教师,我很欣赏这句话。这话对诗歌极有感情,极有见地,极其恰当。“性感”这词本来是用在人身上的,现在喻意到诗歌上来,真个新鲜极了!传达的意思就是诗歌“好看”。不好看能叫“性感”吗? 具体到诗文本,就是有些部位——那么两行、三行,或者一节、两节,或者全部——有看头,越看越爱看。“性感”嘛!
我们行走于网络诗坛,贴帖回帖,有时就复制那么“两行、三行,或者一节、两节,或者全部”,贴在回复的位置上以代评。我想这就是“性感”的强调吧?我常常这样做,我的习作也往往被朋友们这样做,朋友们这样做我时,我就受到了鼓励,还有点慰籍,没白努力呀!
事实上,每个诗人或诗爱者准备贴诗的时候,总得觉着所写有可取之处,有漂亮的部位,可能吸人眼球。否则不是浪费别人的时间吗?我想,今后就不妨用“性感”这个词来衡量,有,哪怕只一行也贴上去,没有就别急,想办法有了再贴。毕竟诗歌不是新闻,不必追求时效性。
罗斯?吉尔伯特老师也许用的不是比喻意,而是本意,因为她朗诵的是爱情诗。这很有意思。我觉得有些以爱情或者性爱为题材的诗,确实可以写出性感来的。例如大卫树的长行花瓣诗,那种句子成分复杂而色彩鲜丽意象迭出的抒写,让人越看越爱看,越浮想联翩,那就是性感的了。又如迪拜写的《成都的男孩》,却是一种静悄悄的不敢出声的性感的感觉。
不管是喻意,还是本意,诗贴出来,发表出来,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不放,就可以称之为“非常性感”。手头有中间代诗人安琪的一首诗《晚 风》,我是爱不释手的呀!他们入梦了,你还能睡得着吗?请仔细读读:
晚风凉了,夜色刮起秋意,内蒙像一张羊皮慢慢铺开
树的影子凉了
静静站在路旁
夜色刮起,我们在内蒙的秋意里
守着遥远的草原幻想
慢慢进入梦乡
梦是谁家的孩子
一会儿到我心里走走
一会儿到你心里走走
在内蒙的秋意里
我们手拉手
渐渐进入梦乡
2007-3-16夜于毛栗坡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1] 《非常性感的颂歌》
文/ 山城子
这篇文应当有个副题。有个副题就叫——“爱看和平岛先生的《五月,麦花》”。
《五月,麦花》双语刊登在诗刊《北美枫》2006年第2期18页上。今夜黔中下着阵雨,这样的晚上,读诗比看电视要有情调。如果能读出点儿又喜又伤的情感来,就更好,会觉得这个夜晚没有白白地流淌过去。
《五月,麦花》这首诗,记不得这是第几次读了。每次读后都想记下点什么,仿佛又没想太清楚,没太清楚应当用什么词语表达我的喜欢?今夜读后立刻就有了,原因是昨天发现用于读诗心情的一个新词,叫“性感”,而且在它的前面还可以加上程度副词“非常”。于是我直接上了笔记本。
还是先把这首非常性感的颂歌原文录下来吧:
《五月,麦花》
和平岛[加拿大卑斯省]
是美丽新嫁娘的眉睫
把眉心的那点金子陪嫁给你
把骨髓抽出来
把小手腕脱下
全部陪嫁给你
五月,现在我是你的麦花
柔软的真身
风轻轻摇晃着光
一节节开花
你能听到小手腕脱落的声音那么清脆
你能听到骨髓抽芽的声音那么甜蜜
你能看到我腹下的那颗小红胎痣
一点点滚圆的露水
一粒粒暴涨的金子
摘给你,五月,小蜜蜂一样飞起来的
麦花,我是你美丽的新嫁娘
不必说,五月是中国中原大地麦子扬花的季节。那一片又一片,一浪又一浪的麦花向世人表明什么呢?表明汗水,表明劳作,表明奉献。无论如何,诗意的指向也是对一代又一代农民的歌颂。所以我说这是颂歌。
歌颂劳动人民的新诗,老一代诗人那里不少见,但都是传统手法写出来的,给人的感觉粗糙而直白,几近口号,缺乏美感。和平岛先生的这一首却别取蹊径,意象新颖而美丽,语言细腻而真切,韵味深情而飘逸。或者应当说开了现代新颂歌的先河。
我这里说的颂歌,非比传统意义上的颂歌。就是说,颂当颂者的诗歌,才是真正的颂歌;颂错了指向的诗歌,是伪劣假冒诗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歌颂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颂歌而这样美,以致我要用“非常性感”来描摹我阅读的喜悦心情,这是因为诗人将他对劳动人民深挚的爱与同情,诗化为新颖而美丽的意象来说话,让象征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的麦花“我”来说话,并拟为“新嫁娘”这样的一相情愿的身份对五月说话。“五月”被拟为第二人称“你”,越发显得劳动人民对社会对历史对他人的真挚博大情怀。
想一想,“麦花” 的“小手腕脱落的声音” 和“骨髓抽芽的声音”以及它的“真身”,它的“腹下的那颗小红胎痣”、“一粒粒暴涨的金子”,全都奉献出来了。可是它自己呢?究竟从五月那里得到了什么?当下是有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了,但千分之一顶天了。更多的农民呢?而上溯到他们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呢?美丽之后是悠长的历史伤感呀!而伤感之后你、我、他、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读吧!再读读,阅读越觉得诗歌艺术是《蒙娜丽莎》与《维纳斯》的高品格艺术也赶不上的呀!用个“非常性感”,事实上是语言不够用,暂时代之罢了。
2007-3-17夜于文化村小区家里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2]《艾青的诗艺》
文/ 山城子
觉得眼睛突然润润的热
鼻头有被什么触动的酸
大堰河的乳汁
哗哗流出田垅一样的诗行
诗人泣血的长吟
——摘自山城子《诗的日记》2007-3-19
艾青无疑是中国现代诗史中令人瞩目的大诗人。尽管当下有些诗家的眼中没给老一代诗人留位置,但老诗人诗艺的光芒是时间无法淹没的。
《大堰河——我的褓姆》是艾青重要的代表作品,写于1933年1月14日。初读时我还年轻,几十年前的事了,记忆里只留下一个淡淡的轮廓。今天得闲重读,印象重被刷新,且被诗人饱蘸情感的笔触给感染了,以至鼻头发酸,眼睛发热,有泪欲下了。
有人说读诗是不会掉眼泪的。这可能与当下的“冷”风格有关,而先前的如《大堰河——我的褓姆》的热抒情就不一样了,除非你是个铁石心肠,否则怎么可能呢?不落泪?反正我是落了。
何以读下泪来?得找找原因。找到原因,泪才没有白流嘛。
我想关键在于诗人表达的感情太浓烈了。真正的“诗言志”、“诗言情”,以情透志呀!但那情,是如何浓烈起来的呢?当然得凭借诗艺,亦即写诗的技艺和技巧。如果说诗的情,是诗的生命,那么诗的艺,就是诗的形体。生命是无法脱离形体而存在的。同样,情感也是无法脱离一定的艺术表达形态而游离的。
从技艺上说,“大堰河”的象征意义,是本诗的隐匿手法。从行文中看,如真实的纪录,主人公的名字就叫大堰河。她是诗中“我”的乳母。她劳作的苦难的琐碎的一生,还没看到梦想(尽管那梦想是一种人性之爱的延长)的出现,就提前走了。做为旧中国的劳苦大众的一个具体形象,她具有典型性。因而,她的名字“大堰河”,就有了象征中国劳动人民的象征意义。我想,诗人艾青正是通过这样的象征,来表达他对中国劳动人民深挚的热爱之情的。特别要指出的是,文本中的“我”是“地主的儿子”,但他却懂得了劳动人民才是养育了所有剥削阶级的“母亲”,因此叛逆本阶级,站到劳动人民一边来改造社会,在黑暗的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青年,有着特别的意义。
诗人要用诗的形式,传达他的情感,和情感背后的某种人文意向,就必须让自己的作品感动人。可以叫作“动之以情”,以达其“晓之以理”的社会功能。
用作品感动人,就得创造一种感动人的氛围、气势和韵味。具体说这首诗就必须创造出催人泪下的氛围、气势和韵味。这就要有技巧了。
艾青的技巧在于语言修辞学知识的娴熟运用。其中最突出的两项运用就是大量的长排比和多反复。全诗108行,分为12节。其中用了9次排比,有句子排比,也有复杂成分的排比。例如第4节的“在……之后” 状语成分排比竟长列为8行。正是这些长排比的恰当使用,使诗的气势沉实而起,持续扩张,以至于给读者造成了一种长歌当哭的感觉。反复修辞格的运用则有11次。其中的10次是整句的反复。例如“大堰河,是我的褓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而贯穿全诗的主体词语意象“大堰河”的单词反复高达25次。于是,长歌当哭的感觉便在这种往复咏叹的氛围中,催人泪下了。
诗人还在需要的位置上,还适当运用了复沓、回环、移彩、扩配的修辞格。请看:“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这里前句是“养育”的复沓,后句则是承前的复沓而回环。
“紫色的灵魂”——是移彩,就是给抽象的意识现象描摹颜色的修辞方法;
“生活的凌辱”——是扩配,属于异配的一种。就是为显张力,将个别的限制词语换作具有覆盖性的限制词语的修辞方法。
想一想,艾青如没有这样厚实的诗艺功底和功力,如何能创作出这样精美的作品来呢?
2007-3-19夜于毛栗坡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3] 《流口水!流口水?》
文/ 山城子
文学题材是没有禁区的,凡社会生活都可反映。诗是文学样式,题材自然也一样没什么羁绊。
诚然,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由于口味不同,喜欢不喜欢的题材就不同。但有一点应当提个醒儿,就是对你不喜欢的题材不读也罢,桌面上的菜很多,挑你喜欢的下箸嘛!别动辄就说人家“流口水”云云。
比如说家庭生活的题材,所用素材大多是琐碎的、片断的、平庸的,因此有人不喜欢。但不等于人人都不喜欢。我就很喜欢,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试笔。最近我实验的《诗的日记》中,就占了很大比例。有朋友看了就复制出一篇来回复,批评我“流口水”。我致了谢说“让我反省一下吧”。
我在网上时间太窘迫,于是回到家就打开笔记本看,就是这一篇,复制如下:
元宵节//
外面鞭炮
复制初一的境况氛围响动
我在餐厅通电笔记本
撰写感觉
中午老伴煎鱼蒸肉不吃元宵
女儿赶来
自行车70分钟
一块块菜花田飘浮穿越
快乐的描述
还有低矮的大片桃花林
霞落山谷
彩锦铺地
饱了眼福耳福晴明春光
元宵节美度
反思一下,觉得作为诗作来看,直白不够含蓄,意境表面化。批评“流口水”,也不过分。但作为日记来看,该篇还是我愿意保留的。因为那天元宵节,实在快乐。老伴弄了几个菜,我们俩口加上在我家读书的外孙子,正要就餐,大女儿翩然而致,兴高采烈的。一进门就说今天真爽——骑自行车来的。正值天暖油菜花提前开放,一路满坡满坝,大片大片金黄之中,突然落霞般地出现了一块桃花林,惹眼的美。女儿兴奋地说一路的感观,很引起我的共鸣。因为往年花开时节我也曾骑车去过女儿家,路上心情同游览风景区无异的。有了这样的感触,就想记录下来。大约四点过,女儿骑车走了,我打开电脑,就以诗的格式记下这篇日记。贴出来,至少有能引起别人也回想起元宵节那天自己及自家的情状的效果。我想,互动于家庭生活的比照,也是一种诗歌的互动。如是这样,口水还是没有白流的。
写这篇的意思是,对初学者尽可能一分为二。特别是年轻人,兜头一棒,我们诗的队伍如何扩大?幸而我是个老初学者,能够正确对待,一分为二地反省。诚然,提出批评的朋友很直爽,我是喜欢直爽的人的,但也同时喜欢婉约的修养。流不流口水比喻倒是很形象,但批评的目的是想让人家接受,而委婉些的言辞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但为什么要加上糖衣呢?
2007-3-21夜于毛栗坡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4] 《诗流与诗源》
文/ 山城子
中国现代诗,担负着中国诗流的新汛期,这应当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诗,可谓是“流长源广”。
说流长,则起自远古歌谣,汇成现实主义的诗经,继而流成浪漫主义的楚辞、叙事的汉乐府、五言为主的古诗十九首、三曹等的魏晋风骨、陶令的田园,接下来汹涌澎湃出唐诗、宋词、元曲,清的诗、词、曲的多元发展,直抵白话诗的兴起。
浩浩荡荡,洋洋大观。
中国现代诗(或称新诗、今诗),则起于白话。先后经历了欧化性的白话起步,大众化的书面语革命实践,文革前十七年的赞歌,文革中的天安门诗歌现象,新时期朦胧诗的兴起,继而中间代诗群的开拓创新,直至70后、80后们的先锋、前卫、实验、后现代,流派纷呈。可谓发展势头正好。
远脉沉实厚重,近脉流光溢彩。因此不必担心断流。那是不可能的。单是诗人数量的激增,作品的激增,就不可遏制。尽管泥沙俱下,泡沫漩涡,但也不乏清流扬波,碧水涟漪。又有大量民刊的涌现,诗歌网站论坛的层出不穷。这一切,哪里有断流的一点迹象呢?我看当下的诗走向,美丽的桃花汛已经瞩目可待。因此,悲观的论点,绝望的情绪,尽可一扫而空;作危言耸听的宣判,或莫名其妙的诅咒,也无济于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没人阻得了事物内在的规律性。
说源广,源在生活,广泛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毕竟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多元、多层次、多领域、多文化背景的社会生活,已经空前地丰富多彩、交织缠绕、纵横碰撞起来。社会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峙,从来没有这般地强烈、严峻和震撼。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和语言艺术,诗歌是空前的肥沃了土壤,空前地延展了水源,空前地风调雨顺起来,只待诗人们的执着、痴迷、精心、创新了。
流正长,源正广。诗人用武之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迅捷便当,几乎可以达到边创作边发表的理想境地了。我说的是在网上发表。比如临屏诗赛,比如直接在发表框上敲打汉字和写博客。这岂是屈子、陶令、太白、工部、乐天们可比?
2007-3-22夜于毛栗坡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5] 《发展的途径》
文/ 山城子
发展的含义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此,其途径就只能是创新。这是世上万事万物发展的通理,一切概莫能外。诗如何不是呢?中国现代诗(新诗、今诗)如何不是呢?
既然已经有了中国现代诗、新诗、今诗的名分,事实上就已经经过了创新。问题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国新诗既然已经走过了80余年的历程,应当说在中国诗坛已经成为了主流,取得了统治的地位,这是应当肯定下来的。有些年轻人口出狂言,说中国没有文学,没有诗,不过是囿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的虚无主义梦呓罢了。如果说尽管如此,我们还不满意、不满足目前这个状况,那应当是共识。所以我们渴望新诗的发展。这如同共和国的诞生代替了旧中国,改革开放代替了文革和前17年一样,我们依然不满意、不满足,所以要继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我很赞成这句话。
既然发展是硬道理,那么创新也是硬道理。当然也有人说创新是灵魂。都一个意思,什么事不创新就没有理想的未来。中国新诗不创新,就不可能发展,不发展就等于没有未来。
如何创新呢?这只能靠诗人和诗爱者的创作实践了。在实践中怎样突破呢?这不仅要突破自己的先前,更要突破现存的各类新诗。自然说起来不费劲,做起来的确实难。我就先挑不费劲的说说。当然不外乎语言创新、意境创新、手法创新、风格创新、排列创新。因此在灵感来时,你尽可以恣意泼洒语言和情感,但激情过后,还是要冷静地回头看看,语言新不新?是自己仅有而他人皆无的吗?意境新不新?是否相似于曾所见?手法新不新?新酒还是新瓶来装才有卖点呀!风格新不新?有无属于自己的个性?排列可有适合于诗意的新鲜排列吗?
诗到境界也如梦。昨夜笔者梦见流星雨,我奇怪梦为什么会那样创新呢?记忆里是和一位同事在野外,忽然爆发了满天的流星雨。像无数银色烟花般散落下来,
目不暇接,竟又像许多旋转的亮晶晶的逗号闪呀闪呀,后续又间插如鱼丁群箭游般明灭。好美好美呀!
我相信人的脑子里潜藏着无数的大量的创新细胞,只是我们往往被现实的积习给禁锢了,封闭了,淹没了。还是让我们的头脑混沌一下吧,也许有利于解放那些本应该主宰我们创作的灵魂。
2007-3-24夜于文化村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6]《肖今的创新》
文/ 山城子
本周上网看见了诗人肖今的配图诗《琴指合鸣》。图的特点是特写了手指按在琴键上。这图至少起了命题作用。自己选图自己作诗,这是肖今的专利。这不妨叫做诗的操作创新。但操作创新,是不能等于诗的创新的。诗的创新,须是语言、意境、手法、风格、形式的创新。这五个方面其中有一个方面很主导地出了新,就应做出创新的判断。
肖今在这首诗中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意境上。这得益于以音乐为题材的新诗不多见,而诗人在描摹钢琴曲演奏的处理上创造了一系列的新鲜意象,再也不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拟声了。而是“释放所有温柔 / 纵横驰骋如马匹不羁于无疆原野”、“ 夜晚的空气偷偷打开一罐蜂蜜”、“结束冬眠的素妆的小精灵们/ 它们是如此疯狂而又节奏自如”。这样的意象,直接传达了诗人沉浸在乐曲中的感受,引导读者通过想象去扑捉那“纵横驰骋”的开阔激越的旋律。可惜我不喜欢听音乐,否则就可以判断是某某大师的某某交响乐的某章某节了。这样的描摹从听觉直抵嗅觉乃至味觉视觉了。这从修辞学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新。修辞学上的“通感”是明着相通的,如说“我听到叶子的清香”,而这里分明是暗着不露痕迹的把除了触摸之外的各种感觉都接通了。
说意境的创新,本诗还继续表现在对意境的深化上。诗人不停留在音乐上,而是以音乐为依托,进而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愫:这就是“弹吧弹吧弹吧弹——吧/ 弹出低调里的高音/ 弹出高弦里的低符/ 弹出前所未有的和弦”所表达的内涵。令人惊异的是仍然不止步,再起高潮渗透了诗人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色彩——听音乐(或者理解为演奏音乐)也没有忘记社会,请看:
贫瘠的已开始肥沃
失色的已开始缤纷
阻塞的已开始通畅
混乱的已开始归位
凝固的已开始流动
散漫的已开始激扬
……
这就明明白白的透出了诗人关注社会的情结,关注那些饱受“贫瘠、失色、阻塞、混乱、凝固、散漫”之痛之苦的社会人了。
诚然,手法上借助隐喻、象征,且揉入了哲理及余味的结尾,修辞上借助比喻、拟人、反复、排比,所有这些艺术上的特点,对于创新意境,自然起了重要作用。
2007-3-25于文化村
下附肖今原诗:
琴指合鸣
文/肖今
释放所有温柔
纵横驰骋如马匹不羁于无疆原野
花草树木摇响春天的风铃
夜晚的空气偷偷打开一罐蜂蜜
流着蜜汁的空气里
一场盛大的演奏会正举行
结束冬眠的素妆的小精灵们
它们是如此疯狂而又节奏自如
没有指挥棒却音韵统一
弹吧弹吧弹吧弹——吧
弹出低调里的高音
弹出高弦里的低符
弹出前所未有的和弦
别在乎那枯燥的五线谱
在得来之际
在那恰似天衣的时刻
生手即可荣升为音乐大师
贫瘠的已开始肥沃
失色的已开始缤纷
阻塞的已开始通畅
混乱的已开始归位
凝固的已开始流动
散漫的已开始激扬
……
刹那间的飞奔
仿佛是那假日广场上的喷泉
抛出优美的弧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7]《西原诗图腾》
文/ 山城子
蒙人图腾于狼,藏人图腾于狮,汉人图腾于龙。图腾者,原始之宗教起蒙或哲学启蒙之谓也。敬畏于自然则偏于哲学,敬畏于神明则偏于宗教。两者皆庄然肃穆神秘玄虚有加,惶惶然诱人顶礼膜拜焉。
图腾之于诗或破天荒首提,非风马牛不相及也。但因西原君诗之语之境之技之格之形无处不有图腾影像凸显而出,故以“诗图腾”概括其风,有别于古今中外,是为绝妙创新之见证也。
西原君诗之语,文白揉而无痕,跳跃而有序,极显庄重执著,为图腾意蕴张显氛围。既然别处未见,以当视为一种创新。
西原君诗之境,古拙迷离,神秘莫测。仙圣贤哲飘然而并出,马鹰山石陡然而横穿,引人驻足,冥冥然欲进不能,欲罢无休。
西原君诗之技,见手法于荒诞隐喻,尽为意之外理之内奇绝险怪意象;见技法于比拟、比喻、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格娴熟运用。
西原君诗之格,以其内在之追求,处处摄类图腾之素材入诗,渲染放大,透出一种古拙迷离的诗图腾风格。
西原君诗之形,见于长诗章节引文实属怪异。惟其怪异,才一致于整体之风格。
如上所观,西原君之创新乃整体之创新,古朴大气,诡异变形,引人深思。无论长诗短诗,赏之如一幅幅装饰画,寻味耐久。
装饰画者发端于近代,乃白描技法之变形,属于绘画艺术新品。一则线条变形,可粗可细,可条可块。扬弃均匀。一则组图变形,若人物则眼鼻口耳错位飘逸无成比例,然耐看;若山水花草鱼虫,亦然。扬弃写实。
西原君之诗,扬弃写实,线条粗粗细细穿插于古代与文化之间,冥思与追求之间,眼鼻口耳错位飘逸无成比例,造成一种深邃、广博、神秘之文化图腾氛围,是一种新而独特之诗脉探索。
附两首于后,可为佐证。
《东方之美:诗歌九章 》
文/ 西原
诗歌第一章(或最后一章):马篇
(第九歌)点亮火把,我看见
亚洲坐在青铜器里,唱出
一支东方古歌:
"??牡马,在?之野。薄言?者,有?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牡马,在?之野。薄言?者,有骓有?,有?有骐,以车?々。思无期思,马斯才。??牡马,在?之野。溥言?者,有?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思,马斯作。??牡马,在?之野。薄言?者,有?有?,有?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诗经?鲁颂??之什??》
我注意到马的身影已经开始清晰
灯火渐明。一切该沉重的事物变得脆弱
草原已经退去,盐已经堵住嘴唇
马站在这里,我站在远处
马站黎明,我站在夜晚
屈原牵来最后的马匹
我坐在马的头部,看见
太阳在东方劳动
东方人民,在太阳的身体上睡眠
在太阳的身体上,建设家园
孔子在水边梳头
庄子坐在风里写诗
屈原睡在一棵草的心脏里
曹雪芹披着头发
从山洞里出来,他看见
最后的孤独者,骑马离去
《梦境:白银女子》
文/ 西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你能透过烟波浩渺之楼阁窥见夜色阑珊时分
一位女子身披大雪,坐在山坡上叹息?
或远观朝霞使者风雨兼程送来雪花琼浆
马不停蹄?
你能隐身树影婆娑梅花骄艳之花园
任暮色迷离,秋天御霭光之骏马风般逝去?
又或任一赤裸女子如金秋之熟润果实坠落风中
复而抖落蝉羽霓裳于冬日清浅池塘中央?
你能助青苔之生长力爬满笼盖四野之磐石
迅而借莽原之沃土长成参天并抵触宸星之毓秀玫瑰?
或高筑宝石庙堂,于帷幄深处统筹固若钢铁之万夫之师
助一钟灵孤苦女子掰开猛虎之利齿而远走高飞遁迹天涯之险境?
嗟夫!
峭壁陡崖焉有群鸟惊羡山花在绚烂彩虹之上之爽姿幻影?
青铜皇帝安能驾雷电马车在东方巨野之上喷射并滋养血色头颅之雄壮大美?
月光终于弃羞辱而大隐土地之繁芜退去,白玉灯盏照见
三位女子坐在高山之巅叹息
她们是风之姐妹:祖国,蒙古,俄罗斯
她们说中原很大
中原男子的梦境楚楚动人,风景如画
又见钻石华宇之内,紫绸地毯上觥筹交错
青岩城堡之翡翠窗外罡风穿过梧桐树枝,果壳摇晃奏出悲苦音响
三位女子终于在醉酒后仪态绰约又自我搁置象牙床榻
白玉灯盏,照见中原男子自腰间拔出月牙弯刀,黄金光芒汹涌
中原男子终于斩断鹰头牌符,既而匍匐于白银铠甲之下叹息:
梦境之美,白银女子之美
2007.1.31深夜
西原,赣榆
文必如其人,诗必如其人。其长诗、短诗各一,其语其境其艺其格其形揉为一体,若零拆一条一块则无成装饰效果,必以整体领悟其情其思为佳。
2007-3-29夜于毛栗坡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28]《周承强的创新》
文/ 山城子
著名诗人周承强的边防诗选《宁静时刻》,我通读了两三遍了。他的创新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诗境的创新,二是语言的创新。
诗境的创新在于他摒弃了以往军旅诗歌的一味豪言壮语,而变为细腻的人文关怀,衬以当代军人真实的血肉之躯和七情六欲,从而产生了全新的震撼心灵的诗文本效果。举个例说吧:
哨位上一眼望去
一块褐色飞石日夜撕扯云絮
忧伤一缕缕飘乱视线
我真切的感觉到
叫声的尖锐和残忍
像故乡不停的秋千
撞得思念零零散散
这是《一只鸟飞过哨所上空》一诗中的第二节。边关的寂寞单调,一只飞过的鸟就能引动哨位上士兵的乡情。但正是为了更多人的故乡和亲人的安宁,即便思念也要守在哨位上呀!这与说感到多么光荣多么伟大脱离真实情感的抒写,不知要强多少倍?这就是创新。诗人在他的诗选集中,收录了许多不同素材不同角度而反映这同一主题的诗作,不仅从质上,更从量上创新了当下的边防诗歌。
语言的创新,更令人惊喜。周承强的诗,每一首都可以找出与别的诗人迥然相异的新鲜语言来。新得特别耐读,就像新上市的工艺新品,让人爱不释手。也举个例子说吧:
一条河由北朝南奔腾营区西面
木头常常咆哮着推搡雨季滚滚而来
混浊的浪头不时喷出受惊的鸟群
碎叶在漩涡中心旋出许多悬念
这是《营区边的一条河流》一诗中的第一节。
第1行用“奔腾”而不用“流过”。既状了貌,也含了“流过”,简洁而生动。
第2行恢复散文写法当是:“雨季,咆哮的河水,常常推搡着木头滚滚而来”。诗人打乱这种正常的表达秩序,只用了一个“异配”的修辞格,就把时间状语的“雨季”,请上了佳宾的位置。这样的处理,立刻致使句子格外的诗意起来。
第3行用一个“喷出”连接“浪”与“鸟群”,心裁别出,却极符合视觉习惯,又省了“飞起来”的动作。
第4行是将主观思绪不露痕迹地融合在景物描写当中,古所未见的一种修辞。它不同于古诗中的情景交融的情是情景是景,而是巧妙地合揉在一起了。
周承强的诗歌语言创新,我前段时间写过一篇5000余字的文《走进新语言 |
|
返頁首 |
|
|
|
|
hepingdao Site Admin
註册時間: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7-05-26 20:22:24 發錶主題: |
|
|
问好山城子老师
学习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
|
返頁首 |
|
|
|
|
博弈 榜眼
註册時間: 2006-12-21 帖子: 4381 來自: SFO 博弈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7-05-26 20:53:06 發錶主題: |
|
|
可位学诗者镜。这番功夫,赞!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
|
返頁首 |
|
|
|
|
杨光 秀才
註册時間: 2006-06-01 帖子: 683
杨光北美楓文集 |
|
返頁首 |
|
|
|
|
山城子 榜眼
註册時間: 2007-05-23 帖子: 4771 來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7-05-29 00:18:22 發錶主題: |
|
|
谢谢和平岛!
谢谢博弈!
谢谢杨光!
——哈!你们的鼓励!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
|
返頁首 |
|
|
|
|
半溪明月 榜眼
註册時間: 2006-09-30 帖子: 4760
半溪明月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7-06-06 09:33:07 發錶主題: |
|
|
真不错,推荐给朋友,别人说在其他地方已经看过了.我今天才看到,好好学习下
问好山城子老师! |
|
返頁首 |
|
|
|
|
韩少君 进士出身
註册時間: 2007-04-06 帖子: 2558 來自: 吉林四平 韩少君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7-06-06 13:32:23 發錶主題: |
|
|
谢山城子。一时读不完。待后慢品! _________________ 靠才华为自己带来幸福的是才子;靠才华为自己带来痛苦的是诗人!!http://blog.sina.com.cn/hanshaojun345 |
|
返頁首 |
|
|
|
|
山城子 榜眼
註册時間: 2007-05-23 帖子: 4771 來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7-06-09 17:44:16 發錶主題: |
|
|
谢谢明月!
谢谢少君!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
|
返頁首 |
|
|
|
|
山城子 榜眼
註册時間: 2007-05-23 帖子: 4771 來自: 中国贵州 山城子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7-07-05 08:03:40 發錶主題: |
|
|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4] 《试说功底》
文/ 山城子
在网上阅诗,年轻的诗人们和诗爱者虽然风格各异,也各出精品,但见出功底深厚的好诗不多。这情形有点像商潮来时,人人皆商,但很有一些人连起码的粗线条的经济常识也没有,相跟着买进卖出照此办理,后来席稀拉糊涂就赔进去了。而那些懂得经济规律看得出市场动向的人就崭露头角了。崭露头角,要有功底。一棵树底下土层肥厚,才能根深叶茂花红呀!
为诗的功底应当有哪些具体的构成呢?我很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就试着说说吧。
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所以首先是语言功底。
请看大卫树的[花瓣诗28] 《轻轻,轻轻,拍着我的江南入睡(十四行) 》的前8行诗:
从断桥到断桥到断桥,一路都是断桥,西子湖就累了
躺在江南的枕边,在艳水三千媚山三千的怀中,你疲倦地笑着
山也烟雨濛濛,水也烟雨濛濛,你笑得我心疼而忧伤,我也烟雨濛濛
那些美丽的沧桑作了窈窕的胭脂,你开始有着丰腴的红唇白齿的历史
我徘徊在你心事曲折的长廊,一唱三叹地念着你的名字:鱼,鱼,鱼
你潜伏水底,偶然给我一个惊艳的水泡,我却想拥有是你整个水下的城市
从天堂奔跑向天堂,从伊甸奔跑向伊甸,从爱奔跑向爱,你真的累了
轻轻,轻轻,拍着我的江南入睡,抱着我的鱼儿入睡,我和你眠成永远
——语言是多么舒缓细腻美丽!功底在于复沓、拟人、比喻、排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格的频繁交叠使用。
2、诗歌又是高雅的文学体裁,因此需要文学功底。
例如左岸的《岁月》,就有明显文学功底在里边。请看:
月光普照古老的家国
江山没有新旧之分,都在词的枝头上
任凭年年芳香。骑在岁月墙头
左右的风景同是辽阔,胸前自然
就有了远山起伏的激烈
大气自酒中出,遥想三二骚人墨客
拍马中原终难忘,前生后世怎一本书
的棺椁就作罢?有山中的石头
张开嘴要说什么,但
我的心,不是你轻意就能摘下的红苹果
——这首诗的6-8行,不是谙熟唐诗宋词,如何这样顺手拈来,从而让你想到李白、陆游、辛弃疾这样的爱国诗人和词人呢?
3、诗歌是社会生活在诗人头脑中的艺术反映,当然要有社会知识的功底。
司马策风《 正在融化的冰柱 》,可以从一个方面印证社会知识功底。
滴 落——
从佛的手指
是激烈的敲响
还是一串温柔的耳语
风,默数着佛珠
每一颗载有不同的旨意
你是流星雨的坠落
我却等过了一个世纪
等你穿越红尘万里
等你把雪封的羞涩抹去
从第一圈涟漪
直透——心底
等你,等你轻扣深潭
共吟幽谷丁冬的诗句
能否从春波初涌,直到
冰封轮回 ,雪飘叹息
——本诗的每一节,都运用了佛家的相关知识,从“佛”到“佛珠”到“红尘”,最后落脚“轮回”。诚然,有关宗教知识,仅是社会知识的一小部分。
4、诗歌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文学,也就当有对应的高度概括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哲学功底。
肖今的《琴指合鸣》一诗的第4节,可以说明哲学功底。请看:
贫瘠的已开始肥沃
失色的已开始缤纷
阻塞的已开始通畅
混乱的已开始归位
凝固的已开始流动
散漫的已开始激扬
……
——这6行诗以排比的形式,深刻地道出了矛盾双方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哲学原理。
5、诗歌作为一种与艺术相通的文学样式,也还应当有些艺术功底。
下面还是肖今的《琴指合鸣》一诗中的,是第2-3节。
流着蜜汁的空气里
一场盛大的演奏会正举行
结束冬眠的素妆的小精灵们
它们是如此疯狂而又节奏自如
没有指挥棒却音韵统一
弹吧弹吧弹吧弹——吧
弹出低调里的高音
弹出高弦里的低符
弹出前所未有的和弦
别在乎那枯燥的五线谱
在得来之际
在那恰似天衣的时刻
生手即可荣升为音乐大师
——这是诗人将音乐艺术的体验,融会到诗里来了,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底。当然艺术门类繁多,不止音乐了。
——2007-5-4于文化村小区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5] 《深厚你的功底》
文/ 山城子
上一篇我仅仅举例说了功底的构成,这篇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为诗功底深厚起来。
1、如何才能深厚语言功底呢?
我想首先要懂古典的与现代的汉语语法修辞知识。那是汉语言规律的系统总结。语法(是为消极修辞)管着我按常规说话,管着我们把话说得正确、准确、精确;修辞(专指积极修辞)管着我们把话说得好听、动听、耐听,也就是如何说得生动、形象、活泼、艺术、幽默、细腻、绵密或大气磅礴,丝丝入扣或回肠荡气。
语法知识主要是要懂句子的结构,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以及它们的搭配和变化。修辞知识要把握起码的常用的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排比、排偶、对偶、反复、复沓、回环、顶针、通感、移就、异配、引用、用典、叠词、双关,以及词类的活用。
通晓了这些理论,把握了这些规律,语言就有了规范,有了模本,加之勤于实践,就会熟能生巧,就会化陈出新,就能渐渐地见出功底来。
2、如何才能增强文学功底呢?
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置身到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去,泡一泡,游一游,闭上眼睛体验体验。我们是为汉诗的,应当读一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自然也不排除世界文学史。只读史是不够的,还要读作品。不仅要读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诗、正始诗、东晋田园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词及历代民歌,还要读先秦散文、汉赋、《史记》、唐宋散文八大家、四大文学名著,乃至鲁迅杂文等等。自然是时间不够用,不够用就选读,读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国人谈文学修养,不过就是这样多浏览,精彩处就研究研究何以精彩,于是潜移默化,量变到质变,就有了文学修养,就有了文学功底。
3、怎样积累社会知识的功底呢?
我觉得这是个很庞杂的问题。但至少得接触一下人类社会发展史、社会伦理学、社会心理学,浏览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了解各种宗教信仰等等。我们正处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商品形态时期,人人都无法逃离,所以不懂商品经济就无法理解这个社会。与此同时,经济的集中表现,就构成政治,因此不懂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这些政治范畴,也就难以正确理解这个社会。无需说,我们面对这些社会常识还是不可或缺的。有了缺失,就欠了功底。
4、如何得到哲学功底呢?
有一条捷径。如果你在高中阶段没有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常识》,那就再自学一遍吧!马克思无疑是个世界级的伟人,他的聪明在于把前辈哲学家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们的合理部分拿来重新组合起来,于是成为囊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万事万物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实他们研究得很微观,如果单是从宏观研究,我们的老祖宗周公、李冉、庄周早在两千年前就给我们形象地概括出这最一般的规律来了,被现代哲学家们称之为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说朴素,表明简练而原始。原始才是真的东西。不妨读读它们的原著,可以借助于注释嘛!如何才能检验自己是否获得了哲学常识呢?有个简便的方法:用任何一个事物为对象,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看出它所含有的所有哲学原理来;也可以用任何一个哲学原理为衡量,去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正确地解释万事万物。如斯,就是把哲学学到手了。学到手还愁什么功底呢?
5、关于艺术功底的吸纳。
我们平时总爱说诗情画意。诗艺与画艺,实质上是处处相通的。汉诗对应的是国画是书法,外诗对应是油画与雕塑。文学里说的速写、工笔、白描、泼墨、渲染、衬托等手法本来就是绘画的专利,却早就被前人借鉴过来了。相声、戏剧小品艺术,特殊点在于抖包袱。马也有几首诗的包袱抖的特耐读,比赵本山捧腹多了。艺术门类不少,戏剧、音乐、舞蹈、影视、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等等。各门类艺术技法也颇多,了解一些,熏染一些,借鉴一些,于诗的创作无疑是有好处的。
如上我仅从五个方面谈及,并非说只此五个方面。但不论多少方面,功底见出于诗,都是合力的体现。有了功底,诗出就不会浅薄、苍白、浮躁、拖沓、散乱、没重量了。
——2007-5-4于文化村小区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6]《人性细腻而深邃的内省》
文/ 山城子
诗为人生的雅伴儿,不是指所有分行排列的东西。近两年来我的寻找,一如当下后生的选择伉俪。但如坐上美一家公司副总裁(总裁空缺)宝座的北师大大四女生吴莹莹既有娇好的外貌,且有了两项专利发明的内在资质的人,实在难寻。看来,只有退选其次了。
在熙熙攘攘的尘凡世界往来穿梭的面庞中,别只注意风摆杨柳月貌花颜,那或许近似于室内的一种插瓶,经不住岁月的。倒是相貌平平中射出两道柔和而内敛、深邃而坦荡之光的单眼皮小眼睛,才可能最可人意,或者最渴人心。
我今天碰到了,今天就变成了我的幸福时光。喜鹊在窗外树上不时喳喳相互招呼,不知名的小雀伴奏似的细碎着鸣叫,阳光铺满操场,南风习习掠过,没忘记掀动我小屋的帘子,悄眼窥望一回我在做什么。
我在笔记本上录入《开什么口呢》这首诗呢——昨天接到著名军旅诗人周承强寄来的他的新著《在守望中歌唱》(惠特曼出版社2006年12月美国纽约)30-31页就是这首诗,就是我寻觅的单眼皮小眼睛,不性感,却很耐看。
我常常咒骂那个恼人的大伯娘
说话像他的龅牙一样俗不可耐
小时候她骂我们兄弟最凶
从来不肯支借一分半块学费
还在老妈的葬礼上说三道四
这个滔滔不绝的老太婆
使人没一点探家的欲望
这是第一节诗。如碰面唠起家常一样,唠出个令人厌恶的大伯娘。因其烦人,以至“我”没了探家的欲望。其实故事就这样不经意间就开始了。至于如何发展,自然是要往下读了。
这个周末大哥突然打来电话
说你今年探家肯定感到意外
那个大伯娘呀就这么悄悄走了
走时被火车挂得七零八落的
车站也就陪了五百元处理费
大哥唠唠叨叨了好半天
突然被我一声喝断
居然传来意外消息,那个烦人的大伯娘竟被火车撞死了。常态可能如大哥那样“唠唠叨叨”觉得解恨,然而“我”却是“一声喝断”。这一声非同小可,喝出了极深刻的人性关照和美学价值,并从斯而生长而升华而取胜了。何以见得?请看末节:
我说要是她能开口再骂一回就好了
这样我就可以安然沉没不语
不用再为平时的咒语内疚了
大哥莫名其妙地追问
开什么口呢是说大伯娘吗
连嘴唇都撞得模糊不清哩
一上午我都琢磨着
人啊 开什么口呢
原来“喝断”是因为:“我说要是她能开口再骂一回就好了”(如果诗里果然有“眼睛”,这行就是了)。那个单眼皮小眼睛的柔和与内敛、深邃而坦荡之光,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我”何以有这种想法?因为内疚。为何内疚?因为平时对大伯娘进行了诅咒。诅咒有何关系?毕竟在民俗观念里,认为诅咒可能是会有应验的,“我”平时的诅咒里自然少不了“不得好死”一类的话,不然就不叫诅咒了,结果真就没得好死。这使“我”想到是否要承担一些道德和道义上的责任呢?而这种责任的承担形式就是“内疚”了。以至于一上午都在自责性的思考:“人啊 开什么口呢”?
——尽管大伯娘很讨厌,凶骂晚辈,也无助人为乐的品行,且在人家的事情上说三道四,一至遭至了“我”的诅咒,但她也不该遭受到这样悲惨的下场呀?这就是诗主体形象“我”的潜台词,就是人性的良知,就是深刻而令人震撼的笔触。“人啊 开什么口呢”,警钟长鸣般的令人深思——生活中,工作中,交往中,人们会遭逢多少细微的磨擦,琐碎的隔阂,支离的误会,不尽人意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无可避免。但是,千万千万,千万别“开口”呀!当面别开口(骂),背后也别开口(咒),和谐自然,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和谐人。谁让咱们都是人,而不是禽兽牲畜鱼虫呢?
周承强作为一个著名的军旅诗人,能越过军营与哨所的天空,将笔细腻深邃到人性的深层面来驰骋,来内省,应是他创作生涯中积累的人文精神底蕴的自然流淌。在黔中的小屋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深盼诗人的这种流淌,能够恣肆磅礴浩浩荡荡起来,则中国的现代诗坛幸甚,如我一样的读者幸甚。
——2007-5-9于毛栗坡小屋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7] 《不当诗匠,要做诗人》
文/ 山城子
我是一个教师,但不是教书匠。教书匠是照本宣科,我从不照本宣科;教书匠照搬教学参考,我压根不看那东西;教书匠循规蹈矩,我是旁逸斜出;教书匠满堂灌,我引导学生自学互教;教书匠教的是教材上的知识,我教的是我消化了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艺术,诗歌也是一种艺术。大凡艺术的东西不可成匠。所谓匠者,大体是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组装,是“三来”的熟练操作者。在加工界能成匠,是一种技能,一种荣誉,一种骄傲。但在诗界,成了诗匠,则是一种耻辱。
似乎没有人这样说过。我这里是想以“匠”来类比诗的“制作现象”。诗的制作现象是不可取的,是对诗的误会,对诗的亵渎,对诗的破坏。不必说电脑做诗的荒唐——不过是一种词语的组合游戏——可悲的是有些人脑也做这种游戏,尽管甚至已经被戴上了诗人的桂冠,但那实在无异于伪劣假冒,是经不起历史的考量的。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学校园风靡某个人的“诗作”,其实几乎都是一种语言的制作,外观也好看,就像塑料花,或如近年来出现的丝网花,有形有色,就是没味。诗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淌,而制作的诗致命点就是没有主观情绪在里边,其渗透的是一种商品的嗅觉。他首先在他瞄准的市场上揣摩,什么样的分行排列是大学生们的卖点,便挖空心思地给以迎合。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大学生们都懂诗,真正的校园诗人只能对这样的制作以鼻嗤之。所以风靡,是因为风靡者们觉得它是个风雅的小制作,其喜欢的心理如同喜欢贺卡一样。特别是大一的新生,不过是刚刚挤过独木桥的高中生们。对于高中生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刚进了大学就到教师节,寄回来的各式各样的贺卡,我是积了一叠又一叠的,一款款都精致精美精巧。正是这种喜爱,最能转移到语言的小制作上来,如是而已。真是一场历史的误会,一个诗匠被誉为诗人了,且冠以“著名”。
我最近着手制作(也是制作)一个“品情诗”的系列,这不排除有些“迎合”市场的意味,老都老了一本书还没出过,是不是也得找些窍门呢?不过我不知道我在面向谁,有无市场也是个问题,但我产生了品味各种情诗的冲动,行动上就在有限的条件内寻觅。我曾连续八年为夫人订阅《知音》杂志,因为她喜欢看真人真事,对文学作品一字不看。我是相反,不看真人真事,只看文学。而《知音》上唯一的文学就是登在扉页上的情诗。记起这回事,我就把旧刊翻了出来,一期期地翻过,有些诗确实是精品,然而有几首出自“著名”者,就品不出个味来,认真地解析一回,制作的痕迹就显现出来了。
比如写约会吧,且是第一次约会,且是等了很久的终于到来的第一次约会。这样的约会,如果是自己亲历的,其诗的主体形象“我”将是一种怎样激动得不好描摹的心理状态呢?但我除了看到一些平静如无风的湖面一样的美丽的词句之外,一点真实的感觉也体味不到,如同一款美丽的时装,裹的却是个石膏模特,真让人受不了。诚然商品的交易原则有一条是“自主选择”,有人愿意买,就有人愿意制作,与别人并没关系,你管得着吗?
是的,我没有这个权力。但我作为一个诗爱者,觉得有义务辨清何谓诗,何谓制作,何谓诗人,何谓诗匠。如是罢了。并且主张:欲步入诗门的诗爱者,请准备好你的真情实感,并且自然地流淌出来。不当诗匠,要做诗人。
——2007-5-12下午于文化村小区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8]《说同题诗赛,兼评〈春天的羽毛〉》
文/ 山城子
许多诗歌论坛,都设有定期的同题诗赛,这是网络对诗人们一种美丽的馈赠。我在网上时间充裕时,极愿意参加的。尽管总是名落孙山,但能得网友指点,心里很高兴。05年初,我曾在“顶点诗歌”论坛参加过数期,印象深刻。名落孙山,就盼下一期,题目一出来,就有一种兴奋,这种兴奋可以导致灵感的来临,至少是一种动力的来临。记得在“太阳石”,看到利子出了个同题《回路》,我兴奋起来,当即临屏写出,经网友指点,稍有修改,后来被《北美枫》诗刊发表;记不清哪家网站,我碰上了《走进低处,再低些》,也临屏写出一个,后来被《威海晚报》给发表出来。这说明同题诗赛很利于出好诗、精品诗。同时,更可以活跃论坛,为诗友提供一个互相品评,共同提高的平台。因之,应当说同题诗赛在繁荣和提高当下诗歌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功效的。
《春天的羽毛》,是“汉诗”网今年第7期同题,有三位诗友获奖。他们依次是:为谁`而歌、沙漠和空灵部落。版总轻若芷水嘱我写个评,因有些受宠若惊,竟冒失地答应了,很有自不量力之嫌。因为被指定评什么,与自己选评,完全是两码事。自选是与自身的全部积累相一致的,而由别人指定,就不一定与自身知识构成相一致,若不一致时,就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了。
面对这三首同题诗《春天的羽毛》,今午我一边嚼着馒头,一边琢磨,心里一直钻不出春笋来,惶惶的没有把握哩!但为人要诚信,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做好做坏,则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还是尽量来做。
“春天的羽毛”这个题,用的是拟物格,想到春天是个大鸟,鸟才有羽毛呀!鸟要飞所以羽毛生的极轻。看来诗人们要在“轻”字上做文章了。
为谁而歌这首,正是从“轻”入手,先来个物我化(拟人)——那羽毛就是“我”,“我”就是羽毛。这实际上是借用羽毛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请看原诗:
我那么轻,像春天的羽毛
像我一直无法抵达的密林
像风和愿望,一路向西
在西南方,我只到过被光照亮的坝子
那纵横着溪流、瓦房、麦地的高原
正成为我失去青春的故乡
我太轻盈,上升
就是积雪,终年不化
躺下来,就是草甸子上的羊群
擦亮天空和牧羊人的眼睛
连绵在空气中的泪水,被阳光包围
被风软化。这是彩虹诞生的一刻
梦越过春天的樊篱,我要提前准备
在丰沛的雨水中脱去外衣
与半坡上的月亮相依相随
深井似的天空,我那么轻
愿望那么轻,像羽毛
而我终须说出心里的话
像这像那的就飞起来了,一直飞到诗人想念的地方——祖国的大西南——诗人的故乡。所描的“坝子、溪流、瓦房、麦地、草甸子、羊群”,与我现在的毛栗坡酷似。诗中的“高原”看来就是云贵高原了。诗人以化羽为线索,深情地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但还没完,主体形象“我”还有更重要的情要抒,那就是“我要提前准备/ 在丰沛的雨水中脱去外衣”,深切地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有了后续这个意思,从全诗来看,就是一个跻身两种题材的并蒂莲了。或许,以后面的感情去裹挟前面的感情,而使题材单一化可能效果更好。
下面是沙漠先生的:
在冬天下潜的,又抬起了头
并有飞扬之势。你怎么也可以这样
毫无理由地美丽起来,把我的目光
从厚旧结实的诗书上挪开
昨日像一段没有结尾的文字,我一次次
走进陷阱,让时间的颜色填满空白
我要说的话,都凝结在一片平静的玻璃上
细微的纹路,像羽毛划出的痕迹
引领着阳光和雨水。你从不怀疑这沉静之美
就像不怀疑炊烟的纯粹
上山和下海的人,肩上沉重,笑声爽朗
风中的感激和忧郁,都是蔚蓝的
我也从不怀疑,这样的天空中
你是可以长出翅膀的
开头两行,说的是初春的感觉。“你怎么也可以这样”是欲赞而责的口吻。接下来通过一些意象虚写个人充实的精神生活。这可以从“填满空白”读出。“平静的玻璃上”说的是电脑屏幕,“纹路”就是敲上的诗行了。“引领着阳光和雨水”说的是追求积极向上的创作吧?我是这样理解的。每天都静静地沉浸在这样的美丽中,进一步证明精神的富有。自然,任何精神生活也须物质的保证,诗人也要维系生存与发展,因此就要在“上山”追求诗艺的同时,还须“下海”养家糊口而两不误。所以快乐着。结尾更信心十足,一翎羽毛,就可以生出翅膀来。该诗从对春天的感觉起笔,衔接严谨,可以感染读者也阳光起来。当然是朦胧得可以的,初学者读来怕是困难些吧?
空灵君的诗歌以短小精悍见长,本首同题亦然。请看原诗:
被风无情地折断
在那片梦寐的湿地
儿童的笑声,从此迷失
在那一件新衣上。没有光泽
像浮起的风尘
我的骨骼在响
像穿过了风
带着我跑向干裂的冬水田
去找一粒发芽的谷子
首行就出语惊人。好端端的春天的羽毛,竟然“被风无情地折断”。我不禁要问我的老朋友,你要说什么呀?我必须动用我所有的积累来寻觅答案。但也只能从我熟悉的领域来推断了,因为诗写得朦胧而跳跃,又惜墨如金。但即或我猜不中,也可以自圆其说的。
我是从事大半辈子教育的人,如果说当下的教育,确实致使青少年学生与生俱来的美好憧憬,暗淡于甚而泯灭于应试教育,如何不迷失“笑声”呢?我作为教育者,也确实响着我的“骨骼”在荒寒的干裂的冬野里,寻到了“一粒发芽的谷子”。这就是我与我的学生们创立于15年前的“自学互教”全新的教学法。这是素质教育方式的不泯灭学生天性的教学法,堪称是一种冬天里的发芽呀!
但我知道空灵君不是做教育的,他的诗肯定另有象征,且是我所不熟知的,因之不敢妄加揣摩了。还请老朋友多多体谅才是。
读的还是很兴奋,觉得一首比一首更美丽,更有诗质,更值得我借镜。
2007-5-16中午1-2:30于毛栗坡小屋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39]《商量一首诗》
文/ 山城子
今天上网,打开邮箱,接到北国女诗人寒雪梅的一首诗,标为《凌晨五点》。意思是要同我商量她三天前才写的这首诗。现在我录入进来:
凌晨五点
文/*寒雪梅*
怎么了?飞,望着五月的阳光
你就想着九月的阳光
怎么了?飞,鸟一清早叫的欢畅对吗?
可它们也有一日三餐之忧啊
怎么了?你到底怎么了?
想起飘逸自在的云朵?
可它们聚聚散散也有哀怨那
是头鸣?也许是贫血吧
是躺着也热?那你量量体温啊
“不是发烧。”你说。
“那是什么呢?飞。”
“它折磨着我。”
“它是什么?是你的心魔吧。”
“不!它是心字上面一把刀。”
“飞”是我的单名
今日它与我说着怪怪的话
凌晨五点
(二00七年 五月 二十四号)
这首诗读到最后,必须返回再读一遍。为什么呢?因为诗人以“飞”为陈述对象,且使用了第二人称“你”。而当最后一节以第一人称披露“ ‘飞’是我的单名”的时候,方知这是一首自己同自己的对话——是一个清晨醒来后的意识流的纪录。
意识流是诗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方法。意识流通常以朦胧跳跃的影像姿势前行,用一系列的意象,来结构深沉的意境,从而宣泄诗人的某种情绪或者思想。读意识流一般来说,尽管行文有跳跃,但既然是“流”,读来的感觉一定是悠长而畅达的。
诚然,寒雪梅的这首诗不是按我所理解的意识流那样写出来的,而是一种意识流的变形,将意识的流动形变成了对话,同时将诗主体分离成双方,因此读起来的感觉就似乎达不到“蒙太奇”的效果。我知道这是诗人对诗的表达方式的一种探索,这个精神是极为宝贵的。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前进的运动。诗的发展过程,正是诗人们不断探索的足迹的遗留。从这点上来说,这首诗的探索是有意义的,是可以给如我这样的诗爱者以启发的。
从诗文本看,前三节我是很欣赏的。第一欣赏诗句的含蓄又清丽,第二欣赏从时序、鸟鸣直到云朵三组意象的组合,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急着想往下读了!第三欣赏“怎么了”的反复,和从这种反复透出的关心备至的温柔女性的叙事口吻。
若全诗都这样下去,会很令人神往的!当我初读这前三节还没有往下读时,错觉为可能是一首委婉的爱情诗呢?然而不是。不是也无大耐。因为按现有的这样写下来,很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大众是力求不费力就能把诗读明白的。——当下的许多诗写得都很朦胧艰涩,是自绝于广大读者的原因之一。欲回归大众,就需要诗人心里有更广泛的读者面,否则诗人就只能孤独于社会,不被社会所理解,从而收缩成层岩内核里的琥珀。琥珀自然是比海滩上的贝壳更为美丽的欣赏,只是比不上贝壳能暴露在更多人的眼前。
但当下诗界圈内的标准太高,以至于有人往后面读时,恍然碰上了一个突然的“刀”,就将一个飘在眼前的美丽气球,给扎破了,且没有响声,无声地落在地上——残破的彩胶。接下来读最后一节,也不会很情愿,不得不回去再读。再读就觉得最后不过是把一切都说穿了。这对于大众来说,是求之不得。但对圈内而言,前三节的美丽谜面,要是让人好好的猜一猜该多好呀!诗人却耐不住,脱口就告诉人们了。前不久上晚自习,一个学生闲得难受给我出谜语猜,一连出两个我也猜不中,我就想呀想,尽管没想清楚,但我很高兴,因为守望晚自习的寂寞就此被化解掉了。
从构思上来看,诗人显然是用了工夫的。功夫下在设了双重的谜面,一个是意境的谜面,隐含着生活的艰辛、坚韧与企望,一个是诗主体形象的谜面——故意将自己分成两个进行对话,而看不出是个人清晨醒来愁绪的不停叠印。应当说这样的设计本也是一种智慧的操作,但都因为急于给出谜底,而致使最后的诗文本适合了大众,却丢失了更大的魅力和更耐人寻味的东西。
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把诗写得具有多重的透视美呢?让那些眼光敏锐的,可以看到深层次的美,而对一般视力的大多数,可以领略外观的和较浅层次的美,一如郑板桥的墨竹,既能让一般百姓看出瘦瘦风采,又能让扬州墨客读出凛凛风骨来。这应当成为我们网络诗人一个奋斗的目标呀!
当然,对于现代诗而言,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种理解。我的理解——也是与诗作者本人商量,不过是千分之一的意见。不当之处,可以再商量。商量不仅可以增进友谊,更可以增进技艺。感谢寒雪梅给我带来的学习机会,学习你的探索精神,学习你的诗语言的清丽含蓄和女性的叙事口吻,以及为大众化做出的贡献。
——2007-5-27下午于文化村小区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40]《我读阿吾的诗》
文/ 山城子
上周六回到家里,阿吾的诗集《足以安慰曾经的沧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已经被外孙子从红湖学校带回来等着我了。这两天我就爱不释手的开着眼界,很遂了我20年前的心愿。
大约是1987年,我曾订 _________________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 |
|
返頁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