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松柏 秀才
注册时间: 2007-01-01 帖子: 197
风动松柏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01-13 03:06:23 发表主题: 诗人遭遇的尴尬及如何避免种种的尴尬 |
|
|
诗人遭遇的尴尬及如何避免种种的尴尬
网络发达,使整个人类社会充满信息,使得那些热爱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的人,在模仿和学习方面不再单纯地依靠阅读纸刊,而是在网络进行阅读和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使自己迅速地成熟起来,诗歌的传播,在网络上以惊人速度得以传播及流传,一方面,人们鄙薄纸刊的阅读,另一方面诗人们又希望纸刊载体刊登发表自己的作品,希望通过各种名堂的刊物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得以登载以获得微薄的稿酬,还有些人希望通过刊物登载自己的作品来养活自己,虽然现在刊物也不少了,但能得到刊物青睐的诗人作品却又非常有限,许多刊物编辑甚至只顾人情关系,你和我是兄弟的我也要和你是兄弟,你说搞一期专缉也没有问题,问题是真正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并不多,因而作品即使在刊物登载也只是放在最不为人注意的一隅,而且,编辑们又有自己的艺术和价值取向,现在这么庞大的诗人群体,能够获得纸刊登载的作品并不多,于是出现了两种尴尬:一是诗人们为了发表自己的作品左冲右突;二是刊物由于诗人们鄙薄阅读发行量越来越少,生存艰难曲折。中国最高级别而选稿又格外严格的《诗刊》,现在全国发行量也只有几千本而已,而《诗选刊》更是廖若晨星,不能依靠发行量来维持工作人员的工资。还有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是:诗人们的写作由于脱离反映社会生活大众群体的深刻意义,以及诗歌写作的模糊指代和庞杂使得诗人要表达的主题不明朗甚至是不存在,语言方面用词造句也超于艰涩,令读者阅读时出现领悟的闭塞,而诗歌网站的班主们对这类作品越来越推崇,仿佛这种如无字天书的作品最有艺术价值,令诗歌的被阅读和被欣赏出现了窘境。当然,诗歌作品不被刊物登载,造成诗人作品的不被重视。还有另外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国家对诗歌文化的不推崇,使我们这个诗歌传统大国的地位日益丧失她的影响力。相反,像法国这种发达国家却每年定期举行诗歌节,出现诗歌市场,定期在法国巴黎举行。
关于法国的诗歌节和诗歌市场,这里不妨介绍一下,它的场所在法国巴黎,巴黎“诗歌市场”创办于1983年,至今已有23年历史。“诗歌市场”的 宗旨是捍卫专门出版诗歌和纯文学作品的小出版社,为诗人、诗歌出版社和诗歌爱好者提供一年一度的直接见面机会。“市场”于每年六月下旬(2005年为6月23日至26日)举行,每次有将近500家出版社在“市场”上设立“摊位”。这些出版社来自法国全国各地,规模大小参差不齐,有的是个体出版艺人,有的则是颇具规模的正规出版商;也有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卢森堡、加拿大魁北克等外国诗歌出版社前来“赶诗集”。每年为期四天的巴黎“诗歌市场”可吸引5万多名参观者,实现近40万欧元的营业额。
“诗歌市场”是一个供“赶集人”免费自由出入的露天集市;除了诗歌出版社在那儿设立“摊位”出售诗集之外,更是一个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和聚会的场所,一次充满欢快气氛的诗歌节日:四天的日程从中午开始直至午夜,安排得满满当当: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现场赛诗、文学咖啡座、诗歌作品评奖,三场主题晚会,等等。另外,在星期六和星期天白天,一辆被命名为“诗巴士”的巴黎公交公司的老式敞顶公共汽车沿着上世纪二战后著名诗人作家鲍里斯•维昂(Boris VIAN)最喜爱的975路公共汽车的线路,载着一些诗人、歌手和怀旧者,在巴黎六区圣日耳曼德普莱一带转悠,并停靠预设的四个“诗歌站”,进行街头诗歌朗诵表演。每届诗歌市场都有一个受邀请的贵宾国(今年为意大利),并确定一至两个重点推介的诗人,例如,今年选定的是意大利诗人贝纳尔•诺埃尔(Bernard NOEL)和法国诗人克洛德-米歇尔•克吕尼(Claude Michel CLUNY),在诗市期间,分别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巴黎索邦大学举行了有关这两位诗人的研讨会。2005年巴黎“诗歌市场”的主要创新之处,是首次引入了诗歌市场“外围活动(Périphérie du Marché de la Poésie)”,一方面把诗歌领域从书籍拓展到其它艺术表现形式,例如,在蓬皮杜当代文化中心公共图书馆、国家图书中心、巴黎诗人之家-莫里哀剧场、东京文化会馆、巴黎索邦大学等“诗市”以外场所举行专题诗歌晚会或研讨活动,另一方面则使活动时间从四天“集市”延长至20天,从而增加和扩大了诗歌市场的影响范围。
巴黎“诗歌市场”由一个名为“西尔赛(Circé)”的协会主办。自创办至今,虽然已几乎成为巴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特色文化事件,但其中也不乏曲折和困难。尤其是2004年,“诗歌市场”组织者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财务危机,曾使市场一度陷入夭折的困境。为拯救诗歌市场,组织者和一些诗歌“骑士”们向政府和社会发出了求助呼吁;不少报刊也纷纷报道,对诗歌市场可能消失的前景表达关注和担忧。诗歌出版社和诗人们的绝望之声引起了诗歌市场官方合作伙伴们的重视。法国政府文化部、国家图书中心(CNL)、巴黎大区文化事务局等中央政府机构以及巴黎市政府和巴黎大区议会等地方政府立即作出积极回应,采取具体措施,增加对诗歌市场的财政资助;诗歌市场于是转危为安,在2005年不仅又能如期举行,而且其规模也通过新增“外围活动”而得到扩大。“诗歌市场”作为一种直接联系诗人、小出版商和爱好诗歌的普通公众之间的纽带和一个别具巴黎特色的文化活动其实一直受到法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的开幕式都由市场所在的巴黎市第六区区长亲自主持;文化部、巴黎大区议会和巴黎市政府都派要员出席。现任巴黎市市长德拉诺埃自从2001年上任以来,无论日程安排如何紧张,每年都必定抽时间到“市场”,象其他普通诗歌爱好者一样,在颇有乡村集市风味的“市场”摊位前流连忘返,“采购”诗作。在“诗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从法国文坛名声显赫的院士、诗人、作家、艺术家,到默默无闻的学生、外省教师、退休公务员,甚至失业人士和社会救济金享受者,形形色色的“顾客”,身份地位迥异,年龄阶层也各不相同,而唯一维系他们的,是对诗歌、对魅力无限的文字节奏、韵律和意象的热烈爱好和执着追求-----
可是在我国,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大国,不要说从唐朝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诗歌节,就是每年举行的图书节和场所也不多,有些地方即使有图书市场,但也仅仅是一年一次,这也算得上受人称道的了。因此,要使诗歌繁荣兴旺,使诗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体现价值,国家的重视与投入也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因而,一方面,诗歌要繁荣昌盛,一是诗人自身的努力,包括重视纸刊阅读;另一方面就是国家要重视和投入,这样才能使诗人摆脱种种尴尬。 _________________ 我爱是因为有所不爱 |
|
返页首 |
|
|
|
|
hepingdao Site Admin
注册时间: 2006-05-25 帖子: 8106
hepingdao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01-13 08:20:04 发表主题: |
|
|
谢谢风动松柏
很有见地的文章
我们都在探索,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
|
返页首 |
|
|
|
|
博弈 榜眼
注册时间: 2006-12-21 帖子: 4381 来自: SFO 博弈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7-03-13 17:59:31 发表主题: |
|
|
拜读,也感慨。
现在的诗人,已不能以诗文问仕,也无法纯以写诗维生。
自己的生计还是要自己照顾好的,养不活老婆小孩,写得再好也痛苦;
除非独身并打算把最低生活消费作为对诗的执着,那你爱怎么写怎么写。但在中国,有网路警察,还不能触虎须。的确不易。
又思,弄个‘诗人一条街’,自给自足。不过,必得离其它的一条街远点。
又或,企业赞助可以减税,让有钱的公司做些好事(文化事业赞助诱因)。政府的赞助,除非主事者懂或有这个爱好,不然我看都是当官拍照写报告用的。
旧金山的使馆对民乐的赞助演出,年年卖不出座,还得音乐人自己拉票,也不怎么做推广,就是一例。国内如何,不太清楚。
又或,你碰巧认识个职业(专业)诗人,每到他/她家串门,拜访时,带些水果馒头什么的。若碰巧有个大师级的诗人,那起的影响可能形成风潮。
没有经济烦恼的,别想着出名而写,当作嗜好,养个宠物不也花钱?不必一定带她出去参赛。
也别想着经世济民那么伟大,平常时平常心,碰巧碰到大事件或遭遇,平素的持续修为必可写出好东西。
写的人多了,看的人多了,慢慢地好东西就沉淀出来了,那些东西付印成书,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宣告。不好的书,出的再多再繁,也留不在你的书架上的,是吧?
网路是最即时,学习交流也快(好的,坏的),这是以前人没有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选取触角也抵达网络文章了。就平常心吧。
我倒是真的觉得,国内大陆爱诗的人比例算是高的,香港,台湾的移民到了国外,就没几个搞诗路网站的.这是事实.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
|
返页首 |
|
|
|
|
金金 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7-02-08 帖子: 2035 来自: 山东济宁 金金北美枫文集 |
|
返页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