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鵬展 秀才
注册时间: 2009-04-14 帖子: 606 来自: Hong Kong 香港 魏鵬展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12-05-05 16:34:20 发表主题: 评论 – 文章的立意-动之以情 |
|
|
文章的立意 – 动之以情 魏鹏展
上次,我在这里谈过写论说文可胪列例证,藉以说服读者认同自己的观点。可是,我们的例证和论证过程与科学实验是有分别的,即使我们提出如何有说服力的论据,还是有人不认同,他们也会提出论据反驳。这就变成没完没了的争辩。只有面对很理智、很开明的人,真理才会越辩越明,否则可能先是动口,断而动手,由原来理智的讨论,变成大打出手。古人提出「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把「情」放在「理」前面,就是强调情的重要。
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一篇情理兼备的文章。文章主旨是作者劝谏皇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复兴汉室,亲贤臣,远小人,虚怀纳谏,广开言路,修明法纪,也向刘禅表明自己北伐的目的。臣下劝谏皇帝行文要特别小心,要是直斥其非,不但不会收到说服的效果,更会惹上杀身之祸。诸葛亮对皇帝劝谏的道理其实就是论说文的论点。论点需要论据支持,才能有说服力。但很多情况,不是理直气壮就能打动人心,因为真正能理性思考的人实在不多,但人都有感情的,能动之以情就更有效了。怎样动之以情呢?我们可先思考一下与受文者的关系,再从关系上「谈情」。诸葛亮与皇帝刘禅一方面是臣下与皇帝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如父子的关系。我可以在文中看到很多用臣下口吻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君臣语;有些则用父亲的口吻,我们称之为父子语。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出师表〉)
文中「先帝」、「陛下」、「臣」是皇帝与臣下的称呼;「受任」、「奉命」是臣下接受皇帝的指令的意思,也是君臣语。诸葛亮特别强调与先帝刘备的关系,就是以动之以情,由他与先帝的情去打动刘禅。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文中「宜」、「不宜」意思是应该和不应该,这是长辈的口吻,所以是父子语。父子语的地方就是说理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没有提出很多例证去论证自己的观点,严格来说不是很好的论说文,但在历代文学评论家中,都评此文为很好的文章,原因不在于作者是否理直气壮,推论严密,而在于他与刘禅的君臣和父子之情,能做到「动之以情,说之以理」。
这篇文章不是没有瑕疵。在行文结构上,最理想的是,先写情,再写理,但这篇文章的结构却是先理后情,但艺术表达上效果会较差。另一篇古人的文章也很著名,那篇就做到了先情后理,把情贯穿全文,那就是李密的〈陈情表〉。同学们有空时可抽象看看这篇美文。
2012年4月16日 上午
(刊于《喜乐少年》2012年5月6日,页3) _________________ 香港文學報《小說與詩》投稿方法+稿約、稿例、最新一期目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7bcff01018dcp.html
魏鵬展是香港詩人、《小說與詩》主編、中文教師;微信(WeChat): npcjeffre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