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诗歌在网络中的“二次死亡”说
寞子瞬
童生


注册时间: 2009-08-07
帖子: 4

寞子瞬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5-15 20:54:46    发表主题: 诗歌在网络中的“二次死亡”说 引用并回复

诗歌在网络中的“二次死亡”说









文学之于我们,很讽刺。确切的说是诗歌,在过去我们尚能苦大仇深、异口同声的说出“诗歌死了”的悲恸,而现在,我们所能说的就是一人一句奉为圣经的:“诗歌没有死”的小我话语,背后的潜台词要么是“死或者不死,管我何事”要么是“我在写,怎么可能死”。如此种种,皆是各扫门前雪罢了。

诗人说:诗歌没有死,读者死了。这句话的讽刺意味是它暗含了同归于尽、不得好死的机关算尽。一类艺术作品当它失去了读者、观众群,那它与死何异,当然你可以举出梵高、徐文长这类生不得志而死后方显的例子来反驳我,我也同样可以举出子期已死,伯牙摔琴的例子。是啊,诗歌没有死,可是与死何异?

在网络开始覆盖我们的阅读之前,诗歌似乎已经经历了一次死亡,那次死亡大约在八九十年代,众说纷纭,其中心围绕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一元命题。当时很尴尬,那些诗人在宣扬“诗歌已死”的同时,又在不厌其烦的写着诗歌,这让秉持非生即死观念的庸众大惑不解。21世纪来了,网络随之而来,网络阅读的兴起让一蹶不振的诗人如见救星,他们认为网络阅读的到来会给诗歌的阅读注入新的力量(下文我会有所论述),其实诗歌这类明显失势的文本,是不适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模式的,我说的诗歌的“二次死亡”由此而来,非耸人听闻,也需大家不要误解,我说的死亡,更多的是这种观念的死亡罢了。

网络无读者,我一直这样认为,并未能获得改变,网络把经典文本、长文本的阅读给打散了,有心的读者可能真到了拾人牙慧的时代,而无心的人也只是看新闻一样去阅读所谓的文学了,然而,我抄袭周国平的话来说就是“文学无新闻”,他们必将毫无所获。很多诗人对于网络是心怀感激的,他们以为诗歌的“五短身材”是极适合网络化阅读的,并不见得,当年恶搞赵丽华的那批人是何居心呢,一首诗短则四五行长则几十行,而那批人仍然可以打散了、断章取义的读,我想起了《丰乳肥臀》里天真的中国人,他们以为日本鬼子只杀大兵不杀老百姓,谁知道呢?

以为诗歌可以凭借其形式优势在网络文化中占得一席之地的人,无非是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他们看到那些微博式的新闻段子的传播能转瞬千里,就以为“削足适履”的短诗歌同样可以,这是个误会,更反映了有些诗人的硬伤,殊不知,文学并非那么热衷于传播,它最需要的是人们的心领神会,据我所知,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可以达到这一点。恶搞赵丽华事件是对这类“抱残守缺”的人最大的讽刺。

网路无读者,还在于阅读者面对海量信息不仅目不暇接,五迷三道,更致命的是信息的侵袭使得大部分读者形成一种“信息思维”,这种信息思维面对文学时很难转化掉,相反他更可能像检索新闻事件一样去读一篇小说去读一首诗歌,在文字排列的文本上,新闻信息无疑是阅读中的声色犬马,而所谓的纯文学乃垂垂老妪也。至于目前网络上炙手可热的几个作家的博客,不用我说的是,他们的读者多半是“水火两重天”的两类人,即一类以“喷”为主,无非是攻讦这写作家的种种不是罢了。而另一类则以“捧”为主,套话套套话,捧上青天又凌霄。这样的现象太多了也乏善可陈,皆不出此二类。至于韩寒、郭敬明这些人的博客,我认为和文学无关,倒是有种“个人崇拜”的氛围,我在一篇题为《文坛无聊,韩寒无辜》的小文中已论述过了,此不赘论。

在看我这类人的博客,我是怎样一类人呢,顶多是文学中的非主流的小众,但我这类人不是少数更非异数,我写评论,非评论是非,而论文学也。我给很多我读到的诗歌写过评论,我也曾不无悲凉的说过,“我必须接受这种情况,即一篇诗评可能只有我和被评论者能读完,甚至只有我”这样的话,可我现在有一个更悲凉的结论:被评论者的阅读也是那么不可信任的。当然,一篇文学评论不是特别要给作者看的,它的意义是文学的意义,我只想说的是,我的阅读者们,他们那么善于敷衍,与其强要装作懂文学不若轻声问个好。

网络对于文学是个很不可靠的工具,网络有了,世界变小了,我们变大了,我们变得那么飞扬跋扈那么专横一时了。当网络的各类门户一哄而开,我们产生了“多选择”的错觉,其实分门别类后也仅仅是“老三样”。在网络文化中,诗歌可能得到尊重,但并非能够得到重视,在网络中,诗歌面临的“二次死亡”,就是“信息阅读”可能带来的,在这种思维下,诗歌可能遭到摒弃。其实,不单单是诗歌,所谓的纯文学都是处在表象上的小众化的,即它的欣赏群是小众的,但不该是“小国寡民”的,因为有良知的作家的写作是站在人伦、人性这些硕大无朋又无所不在这些立足点上的,而有信心的读者他们的阅读也是与之呼应堪比知音的。



——《我的“生存焦虑症”》(十)



图片系蒋靖作品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弈
榜眼


注册时间: 2006-12-21
帖子: 4381
来自: SFO
博弈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5-15 21:55:41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引用:
网络有了,世界变小了,我们变大了,我们变得那么飞扬跋扈那么专横一时了。


這現象在中國大陸(網絡文化通象)或與具有大陸經驗的人(個例)
特別明顯,不可不慮。這是個值得大陸社會學家研究的當代現象吧。
這和審美與發洩的社會標準有關。

美國也有許多無禮粗俗的網站,但多不在文藝類的領域,
其語言也多有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sfiawong
秀才


注册时间: 2009-05-05
帖子: 813
来自: US/HK
sfiawong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5-25 17:45:18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不見我吧,中國和台灣,並沒有如是說,它們兩地仍有大量名作家出版,尤以童謠為甚,何以說過一番話,網上更不用說了,網絡謝更是多如恒河沙數,數之不盡.可以話沒有好詩才是正常的,因四二之後,語文習慣改變成不易跟上,更何況取消了放言放的做法,是全中文體系之變化,是最大問題所在.國人不厭其煩已是萬幸了,愛者可追,不愛者放棄便是,何必為此勞氣呢?

- 應該順其自然吧! -
_________________
有評必回應.
Love y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 when they are near you.
我的英文詩:
http://poemhunter.com/albert-wong
http://facebook.com/sfiawong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大侠仙子
秀才


注册时间: 2010-01-01
帖子: 215
来自: 湖南
大侠仙子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5-29 01:17:24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诗歌的效益是悠久的,它不会反馈给当代人。所以诗歌看上去已死,但它活着,接受历史的检验,让后人来领受诗歌的价值。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杨光
秀才


注册时间: 2006-06-01
帖子: 683

杨光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6-17 18:30:31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诗人说:诗歌没有死,读者死了。
_________________
杨光的语言空间

http://blog.sina.com.cn/languagespace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