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仙子 秀才
注册时间: 2010-01-01 帖子: 215 来自: 湖南 大侠仙子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10-05-26 03:48:41 发表主题: 《无法抓住那些似水流年》 |
|
|
《无法抓住那些似水流年》
—— 浅谈风语者近作《让春天更春天》
文/大侠仙子
诗人内里都有一根疼痛的神经和一腔悲情。诗人似乎天生是为人类承担痛苦的,他们敏感、多情、悲天悯人;一阵风吹过似乎都让诗人伤心流泪。“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就是无事惹芭蕉,闲来问丁香,在春风里愁肠百结,愁眉不展。其实离愁别恨是诗人传世的悲情心结。我国许多古典悲情诗让人读来柔肠寸断,思来拍案叫绝,几千年的漫漫历史传诵至今,经久不衰。一百年前,现代诗歌传入中国以后,诗歌摆脱了平平仄仄的束缚,像胡适的“两只黄蝴蝶”一样在民族的大地上自由飞翔。时至今日,当代诗人在诠释悲情诗歌这种苍凉情怀时,早已注入了或深或浅的哲学思想。今天,湘中大地大雨倾盆,我坐在电脑旁读着诗人风语者近日发表的这一首诗,内心一片阴霾,从阴霾到昏黄从昏黄到春天,诗意横溢,波澜起伏。这首诗强烈的感染力,让我身陷其中。
乍一看题目《让春天更春天》,似乎与悲凉无关,与春天的温暖有关。正文的第一句却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匍匐在黄昏的某个角落/看被岁月雕刻过的身体”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卡夫卡的《蜕变》,想起了那只脆弱可怜的甲壳虫。是心碎让格里高尔变成了甲壳虫,还是变成了甲壳虫让他心碎的?作者没有明示,但格里高尔在那漫长的黑夜里艰难爬行的无奈与酸楚,应当和诗人此刻的悲伤不谋而合。虽然内容与场景大相径庭,但艺术是相通,悲情也是相通的。黑夜无边,诗人似乎在孤独里深陷。过眼的浪漫如烟“那些过往里的屑末/散落在孤寂里”,如乌云,如黑浪,潮汐般向诗人压了过来,从心里,从身体里,从无尽的黑里一延伸、延伸.....漫过了乡村,漫过了城镇“:一浪一浪的黑来了/漫过了田/都市” 这里,诗人的灵感一如脱缰之马,内心的激情与澎湃无限外延。让读者读来感同身受,深陷悲凉无力自拔。伤心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但作者在这里没提一个伤心的字眼,却让我们置身其中。那一种阴霾如大兵压境,我们听到了心碎的马蹄声!整个这一段,其实只是一种场景的描写,并没有进入诗意内核。
“一盏灯/在街头的转角亮起/昏黄了一片叶子在春夜里的落痕/ 我亦是被昏黄了”做为诗人,他不能一直把读者的思维带入无尽的黑暗,他要拯救读者,更要拯救自己。这一盏灯,对句子的转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让读者一下子从黑暗中挣脱,看到了光明。“拐角处”写出作者从伤情中转换的心情,一片落叶在昏黄的街灯下有没有落痕?那是诗人的心痕,它忽上忽下,漂泊着过往的残片,“我亦是被昏黄了” ,作者终于亮出了自我的底牌,直接了当从句子里站了起来。尽管“心迹”像一条轨迹一样“跌落在无边的夜里”诗人逃脱不了先前那种黑暗的压抑,那种无限扩散的疼痛!“逃避不了许多的黑/或是那些黑带给我的心绪”这些疼痛来自哪里?“远来的风/以及远来的雨 /北边的/南边的/抑或是近处的/缠绵与失落交织”,从这里,足以看出诗人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四面八方的风起云涌,也许还有那难以割舍的风花雪月,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几度缠绵悱恻,几度伤感失落。人生就是这样起起伏伏,有多少花开花落,有多少悲欢离合,难以料想,不可捉摸?
无法抓住那些似水流年,那些潮起潮落,那烛光流影,那些岁月如梭。这埋在心底,早已在人生旅途上潜移默化的东西,能不能像这片落叶一样,一晃而去,在风中湮灭?让这个春天更像个春天。仿佛,整首诗被照亮,整个夜,整个天,整个城市,整个乡村,那些悲,那些喜,那些人生的苦涩,那些岁月的蹉跎,因为春天,都亮起来了。我仿佛看到诗人一把推开所有的黑,让春天破门而入,漫漫长夜阳光突然扑面而来。这一句跳跃,手法纯熟,转换自然。
这首诗情感真挚,言简意丰,想象丰富,意境悠然绵长,雅俗共赏。有古诗的婉约,有现代诗的内核,很有李商隐残冷清婉之遗风。诗情起伏跌宕,沉郁顿挫。运用比喻、夸张、双关、反复、反问等修词手法和对比、烘托,虚实相生、以静写动,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的表现手法,让句子空灵通透,蕴涵深刻的思想内涵。对自己坎坷起伏的人生经历发出感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很好的诗歌造诣。在意境创造上达到了景语皆生之情语的艺术效果。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附:
《让春天更春天》
文 / 风语者
匍匐在黄昏的某个角落
看被岁月雕刻过的身体
那些过往里的屑末,散落在孤寂里
一浪一浪的黑来了,漫过了田野、都市
一盏灯,在街头的转角亮起
昏黄了一片叶子在春夜里的落痕
我亦是被昏黄了
心迹跌落在无边的夜里
逃避不了许多的黑、或是那些黑带给我的心绪
远来的风,以及远来的雨
北边的,南边的,抑或是近处的
缠绵与失落交织
我无法拽紧一些流逝,包括时光、心情
想着,能不能就这样一晃而过
所有的黑都走了,让春天更春天
——笔于2010年3月30日,修改于4月6日晨(北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