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自动   忘密 注册注册
博客群博客群    博客新闻博客新闻   常见问题与解答常见问题与解答   
搜索搜索    成员列表成员列表    成员组成员组    照相簿照相簿 
 树型主题—淡雅
北美枫 首页 -> 散文游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小儿无赖
老小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1-22
帖子: 89
来自: 中国大陆
老小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15:23:32    发表主题: 小儿无赖 引用并回复

小儿无赖①:滚铁环



如今孩子们的玩具,几乎全部是电动玩具;游戏,也几乎全部是电子游戏。没有了电,一切都动不了。我们孩童时,可没有这福气。家里一日三餐填饱肚子尚且困难,那来的闲钱给我们买玩具呀。

但玩是儿童的天性。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玩具,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在制作的玩具中,最简单的,要数铁环了。

梁实秋先生在《女人》一文谈到外国女人的帽子,曾经说,外国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鸡毛,可以是半只铁锅,或是一个畚箕。

而我们滚铁环的铁环,可以是铁环,也可以是竹圈,甚至是车圈。

如果说梁先生话里透出的是幽默、诙谐,那我们的铁环里,透出的就是贫困和无奈。

农村的孩子,将坏过废弃了的木桶、木盆上的铁箍、竹箍取下来,找一截铁丝,弯一个铁钩,固定在一截木棍上,推起这铁箍、竹箍就满世界跑了。

实在没有木桶、木盆的铁箍、竹箍,废旧的自行车、地板车车圈,也可以拿来滚铁环。这倒更简单,寻一支木棒,就搁在车圈中间的凹槽里,推起来,跑得更欢,更高兴些。

车圈在沙石路上滚动,发出更脆、更响的声音,由于这车圈大、分量重,滚动起来更快、更稳,也更练人的臂力与耐力,所以,有一只废旧的车圈也不错。

当然,在城里有亲戚,有人用钢筋专门给焊一个圆环,然后在圆环上再套几个小铁环,滚动起来,大环与小环相击,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引得远近的小伙伴都羡慕地来观看,心里还是特别得意神气的。

但这种情况,对于农家的孩子,只能是奢望,有一只铁环来玩,就不错了,从来不敢奢想有谁专门给自己做一只铁环。

不过不要紧,自己的玩具比不过别人,但自己的技巧高超,无人能比,也不失为一种骄傲,不失为一种资本,往往这种骄傲,这种资本是更靠得住,有更多人的拥护与抬举。

滚铁环,有比快,也有比慢的。几个人一齐推动铁环,看谁的一直不倒,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同一段距离,同样要求不倒,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除此之外,还有障碍跑、曲折往返跑等等,与今天运动员的体能跑步训练,没有太多的差别。

想想看,大大小小的孩子,推着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铁环,在坎坷不平的乡间小道上,曲折往返,那是一种什么情景?孩子的全身心都投入到了铁环里。

滚铁环,不仅空闲时间玩,就是每日上学、放学,都一样滚铁环。上学,滚着铁环去;放学,滚着铁环回来。这样,来去五六华里,甚至七八华里的路程,不知不觉就到了,并不觉得怎么累。

现在想来,滚铁环,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同时又是一种运动。它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争强好胜,永不认输的意志。我在这点不如你,我可以在另一方面超过你!

如今的孩子,好像在这些上面,都不太好强了。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老小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1-22
帖子: 89
来自: 中国大陆
老小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15:24:41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小儿无赖②:挤囊包



挤囊包是儿时玩的一种游戏,不需要任何玩具。

冬日的艳阳里,几个小伙伴凑在向阳的土墙下,排成一排,分成自然的两拔儿,大家便一起从两边向中间挤。撑不住,受不了的,就从中间被挤出来。不过,真正撑不住,自己要出来的,是极少数。如果那样,会被伙伴视为孬种的。所以,更多的是被挤出来的,是迫不得已。这很有点官场的味道,人人都在抱怨当官辛苦、艰难,可没有一个愿意自己主动退下来,大多都是不得已了,方才怏怏地退下来。

挤囊包这种游戏,城里是没有的,这是早料到的事。本以为在乡下也早已绝迹了,可是,几次到乡下去,偶然发现这种古老又简单的游戏,在北方不少的地方仍流传着。

挤囊包,这游戏为何如此命名,不得而知,即使查字典、辞典,乃至上网搜索,都没有查出所以然来。

囊,有口袋,像口袋的东西之意,另有软而松之意。如药囊、肾囊、胆囊;囊膪,猪胸腹部的肥而松的肉。

我们家乡有一种植物,乡人称之为马包,类似西瓜,其藤蔓、果实,与西瓜几乎一样,只是“具体而微”,果实很小,如孩子们玩的玻璃球儿大小,苦而涩,不能吃,只能摘来玩。将马包的果实摘下,放在手里,反复的揉搓,果实便软了,油了,成为软而松的一个小球儿,大家就把这种现象叫“囊包”了。

我猜想,挤囊包的游戏,大约就是从揉搓马包而来。

冬日的乡下,滴水成冰,寒风凛冽,但一样没有什么取暖的设备,没有火炉,暖气更是没有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所以室内的温度还没有室外高。室外,好在还有冬阳在高高地照着,多少有些暖意。教室里,四处透风,又有一个破烂的屋顶罩着,阳光难以照射进来,老师、同学在哈气成冰的教室里瑟缩着,坚持教书、读书,一节课下来,大家便急不可耐地跑到教室外面,挤在向阳的土墙下取暖。

冬阳的温度也是有限的,很难让从冰窟一样的教室里出来的孩子们一下子就有暖意。

为了取暖,为了珍惜难得的课间十分钟,好动好玩的孩子们便在墙下开始挤,一边向另一边挤,挤出来了,马上跑向两端,更加卖力地挤,以期将更多的人被挤出来,后面被挤出来的人,一样跑向队尾,一样使劲儿地挤……

常常十分钟下来,个个挤得满头大汗,浑身热乎乎的,以至于后背上蹭了大量的墙上,衣服挤破了,扯烂了,也无所谓的事。本来就是破旧的粗布衣裳,已经补丁摞补丁了,再多一个两个补丁,也显不出什么来,颇有点“虱多不痒,帐多不愁”的意味,眼前先暖和了,快和了再说。

大家在一起挤,一个个的小肚子有点像揉搓“马包”一样,所以才称这游戏为“挤囊包”吧。

多少年过去了,这一游戏仍历历在目。不过,那时,只是游戏,只是玩,从未想过迫挤,被排挤,所以,心里是畅快的、无私的。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老小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1-22
帖子: 89
来自: 中国大陆
老小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15:27:26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小儿无赖③:抽陀螺



抽陀螺,是用鞭子不停地抽打木头削成的陀螺,使它不停地旋转,在旋转中变幻出不同的花样,从一块平台,抽上另一块平台;从高处抽落至低处;用自己的陀螺去撞击别人的陀螺……

要想让陀螺转得稳,转得时间长,就要选坚实的硬杂木来削制。长大后,才知道在恩施出产一种叫“九把斧”的陀螺。叫“九把斧”,意思是说要砍这种木头要砍坏九把斧头,虽然夸张,足见这木头的坚硬。

削制陀螺的木头要坚实,同时又要求削制得中规中矩,只有重心靠下,陀螺底部的尖端刚好就是圆心,这陀螺就转得稳,转得时间长。

小时候,伙伴们都是自己动手制作陀螺。拿出家里的菜刀、斧头、锯子,取一段槐木,或者楸木,锯啊、砍啊、削啊,将一端锯平,另一端砍圆,削尖,再找一颗废弃的自行车或地板车钢珠,小心翼翼地镶嵌在陀螺的尖头上,以减少摩擦力。这样,陀螺就制成了,可以拿鞭子不停地抽它,它也就开始不停地旋转了。

那时,我有一只父亲从外地带回来,用车床车出的陀螺,坚硬的木头,光滑的外表。车床车出来的,其圆心掌握得更好些,所以也转得更稳些、更长些。

村里的伙伴们知道了,一个个都跑来看稀奇,看机器制造出的陀螺。看过之后,啧啧称赞;啧啧称赞之后,是不服气,是比赛。他们说,看看谁的陀螺转得稳,转得好。谁赢了,陀螺就归谁。

我知道,他们是想得到我的陀螺,我有些担心,但又不能不答应,否则,太掉份儿了,机器做的不抵不过刀斧砍的,多没面子!

于是,便答应,便在伙伴们的监督下开始比赛,但每每是我赢,毕竟那是机器削制出来的,精细、规整。

尽管我赢了,我也不要对方的陀螺。对方常常难为情,但最终还是会拿起自己的陀螺,继续玩。

这样时间长了,便不赌输赢,大家只在一起玩耍,在一起琢磨新的玩法,新的花样。

我们在陀螺的顶端涂上五颜六色的颜料,在边上描上各式各样的线条,陀螺转起来,显得更为好看,让人有点眼花瞭乱。

那时,我们称抽陀螺为“打皮牛”。我们老家称牛是不读“牛niú”的,而发“偶oǎ”的音。如果有人称牛为“牛niú”,乡人是看不起的,认为是撇洋腔,但读“打皮牛”时,却自然而然地发“牛niú”音。

仔细琢磨,打皮牛,还真有几分道理,你一鞭接一鞭地抽打着它,它不急不躁,慢条斯理地转着,走着,这样的牛不皮,还有什么牛更皮,更磨蹭呢?

后来,这抽陀螺、打皮牛,有人又称它“抽汉奸”,汉奸,一鞭一鞭抽他,那才叫解气,那才叫解恨。

这“抽汉奸”的称谓,大约和一些地方叫炸油条、炸果子为“炸秦桧”;抗战时,四川人称锅巴肉片为“轰炸东京”一样,只是过过嘴瘾,聊出一口恶气罢了。

无论打皮牛也罢,抽汉奸也罢,这陀螺的游戏,在少年儿童中间,也几乎绝迹了。不过,近几年,全国农民运动会上,倒是有抽陀螺的比赛项目。

孩子们不玩了,成人们倒玩得很起劲,而且玩法多多,据说,陀螺也越玩越大了,大的可达4、5斤重。

这些,让我想起了国外的人对国人的评价,一切都好像颠倒了。该玩的年龄不能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每天要十几斤、几十斤重的书包,上学、放学;该学的年龄倒不学,成年人,上班、下班之后,扑克、麻将,玩得昏天黑地……

是的,一切都颠倒了。

有些东西,颠倒了,并不好。

还是让孩子们多玩玩,多轻松轻松,不然,就成了“皮牛”了,无论如何鞭打,都毫无知觉了。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老小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1-22
帖子: 89
来自: 中国大陆
老小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15:28:52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小儿无赖④:粘知了



酷热的夏天,知了高一声低一声的嘶鸣,让人倍感聒噪。气温也仿佛在知了的叫声里噌噌地上升,热得让人坐不住,燥得使人静不下心。

爱玩好动的少年,本来就不愿午睡,不愿安静一会儿。夏日的中午,吃罢饭,到村边的河里戏水够了,回到村中的树荫里坐下,但这坐,也只是一刹那间的事,没有那一个少年能够斯斯文文端端正正地坐上一阵子的。

坐在树荫里的少年,耐不住寂寞,在想着法玩儿。有玩剪子石头布的,有走田字格的,有玩五子棋的,闲得无聊,还有扯一根牛尾,小心翼翼,聚精会神,在自己光溜溜的腿上,在捉那不时落下来的苍蝇。

这会儿,算是安静的。过不了多大一会儿,该又想新招儿,又有新动作了。

树上的知了长一声,短一声地叫着,叫声里透着肆意、无忌,孰不知,它们的灾难就在叫声里降临了。

知了的叫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不知谁号召一声:我们粘知了去!大家便一哄而起。

有去椿树上挖取粘胶的,有去黄牛尾巴上拔牛尾的。

椿树伤口处流出的津液是极粘的,粘在什么上面,无论想什么办法,都难以清除的,用这东西粘知了,几乎屡试不爽,极少失手。

牛尾的用法也极简单。一根牛尾双过来拈好,然后做成一个活扣,一旦套在知了身上,活扣迅速收紧,知了自然是有翅难逃。

椿树胶与牛尾活扣都预备好了,从竹扫帚上取一枝细竹枝,将粘胶粘上,活扣系好,再接在一根高梁杆上,这捉知了的工具就成了。

于是,少年们一个个举着高梁杆,或粘、或系,将知了一个个从树上捉下来,装在一只高梁杆做的笼子里。

捉得多了,下午去野地里打草,在田间地头,将这知了烧熟了,是乡下少年难得的美味。

多年以后,见《庄子》中有《佝偻者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同样是捉知了,佝偻者,驼背老人,可以做到如此的熟练,得心应手,聚精会神,心无旁骛;而孔老夫子从这简单的承蜩,捉知了当中,又能悟出如此的道理,是我辈少年始料未及的。

所以,每当重读《佝偻者承蜩》,便想起少年的无赖、玩皮,便佩服古人的境界、情怀。

正因为境界与情怀的不同,无数的人看见苹果落地,而只有牛顿一人发现了万有引力。

司空见惯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建功立业,成名成家的机会。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老小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1-22
帖子: 89
来自: 中国大陆
老小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15:34:37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小儿无赖⑤:玩尿泥



时下,都市里的人也时兴玩泥巴。不过,他们玩的泥巴,与我们儿时在乡下玩的泥巴不同。

城里人玩泥巴,是去陶吧,花上几十元、几十百元不等的价钱,做一个歪歪扭扭的器皿,放在窑中烧制出来,美其名曰“陶艺”。

就是城里的孩子玩泥巴,也是要花钱的。买来一桶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小模小样地捏出一个个袖珍型的鸡呀鸭呀、猫啊狗啊,捏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泥巴按颜色一一肢解、归类,留着下次再用、再玩。

在乡下就不同了,干旱的天气里,道路上满是车辆辗压,行人践踏过后的细土,收拢来,倒入水,一大块泥巴就出来了,想怎么玩怎么玩,玩过之后,就扔掉了,再想玩,就再从道路上聚拢一堆尘土,加入水就是了,用不着那么小心,那么仔细,那么吝啬的。

小时候玩泥巴,花样儿也是挺多的。

将一块泥巴揉好,可以做玩具,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玩腻了,再揉在一起,做坛坛罐罐,做各种梦想里的美食,鸡鸭鱼肉,包子饺子,任凭自己的想像,什么都可以做出来,真有点“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意味。

实际上,玩泥巴,玩得更多的,是“尿泥儿”。哪一个浑小子在乡下没有玩过“尿泥儿”的经历?将泥土聚拢,拍成一个圆堆,中间挖出一个小坑儿,手执小鸡鸡儿将一泡早憋得许久的尿注入,待尿水渗干了,将那碗状的尿泥儿从尘土中挖出来,口朝下猛地向地上一摔,便发出爆竹一样的声响,尿泥儿也四溅开来,崩到伙伴们的身上、脸上。玩泥巴,本来身上就泥猴儿似的,再加上斑斑的泥点,便更滑稽,更可笑了。大家便你指着我,我指着你,喊啊、叫啊、笑啊,整个世界仿佛都不存在了,只有尿泥儿,只有快乐。

疯过之后,一窝风跑到村边的河里,将身上的尘土、泥巴洗干净了,顺便将小褂、短裤在河水里涮一下,光腚跑出来,在河边的鹅卵石上将衣服晾上,再跑到河水里打闹。

等打闹够了,从河边里出来,岸边把身上的水晒干了,穿上衣服,该干嘛干嘛去,一切好像都从未发生过似的。

第二天,又如是往复。

如今想来,儿时玩泥巴的游戏,确实有几分好笑,也有几分滑稽。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老小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1-22
帖子: 89
来自: 中国大陆
老小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15:35:50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小儿无赖⑥:火炮枪



在下说的火炮枪,其中的“炮”,应读儿化音,是过去孩童制作的形似火枪,只能发出响声,而发射不了子弹的玩具;如若读做重音,那就不同了,是攻击的武器,而不再是玩具了。

大凡在人的潜意识里,无论强者,还是弱者,都希望自己有一件得心应手的武器,从而使强者更强,如虎添翼;弱者不弱,有所依仗。这一点,男性尤为突出。

所以,从孩童开始,男孩便多喜欢枪啊炮啊之类的玩具,从泥巴捏的手枪,到木头雕的手枪,再到如今市场上几可乱真的仿真枪,都极受男孩子的喜欢。

在儿时,捏制过泥手枪,雕刻过木枪,但这些都只是徒具其形,难发其声,更无其用。一个个顽皮的孩子,手执泥手枪、木手枪,像模像样地闭着一只眼睛,做着瞄准的姿势,嘴里不停地发出“啪、啪……”的声响,让人想来,确实有几分好玩。

让人觉得好笑,其实孩童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于是,泥手枪、木手枪之外,更希望有一支更高级的手枪来替代它们。

希望、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无怪乎孔老夫子也说:善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今人也鹦鹉学舌,有“需要就是市场”,“存在便是合理”的理论。

更高级的手枪?那怕是能发出声响,不发射子弹也行。退而求其次,不得已而为之,走一步说一步,是人们的普遍心理。

泥手枪、木手枪之后,在孩子们中间便出现了用废自行车链条制作的火炮枪。

自行车链条是一公一母的链扣连接起来的,聪明的孩子们将废弃链条的铆钉卸下来,链扣便成为独立的个体,而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孔,刚好一个孔穿在铁丝做的枪架上,用来固定,一个孔用来置放撞针。

在最顶端的链扣孔里嵌入自行车辐条的螺帽。螺帽的孔里,将一根火柴插进去,将火柴留在撞针撞击的位置。这样,拉开撞针,挂在枪机上,一扣扳机,撞针撞击火柴的红磷头,枪不仅发出啪的响声,而且还会冒出一股白烟,颇有几分火枪的味道。这样的火炮枪,记得一部反映当时海岛生活的小说中,也曾出现过,可见其流行的广泛。

此风一开,给大人们的自行车带来了灾难。

那来那么多废旧的链条呢?

由于需要,由于渴望,废旧的没有,新的、在用的,也未偿不可!

不少人早上起来,推车上班,起身一蹬,差点摔倒。低头一看,链条没了,不知被那个浑小子偷走了。

都是火炮枪惹的祸。

这样的火炮枪流行了一段时间,一种新的火炮枪又出现了。

这次的火炮枪,较上一代更似火炮枪。用一只击发过的弹壳,将撞击部位的铜扣小心撬出来,露出两个小孔,将从地摊上买来的砸炮儿覆上。弹壳再接一细短铁管,铁管中装少许爆竹的火药,一击发,轰的一声,极似真正的火炮枪。

由于这样的火炮枪可以装少许沙粒、铁砂,危险性较大。不久,学校、老师便开始禁绝这种玩法,而且矫枉过正,连链条枪也一并禁了,不许再玩。

我曾经连夜赶制过一把火炮枪。

晚上,待家人都睡了,便一个人在煤油灯下,小心地撬弹壳,锯铁管,雕刻木头的枪托……一切都准备停当,将明矾烧融了,浇在枪托上,将弹壳、铁管粘上去,一只像模像样的火炮枪制好了。

起了个大早,踩着月光去悄悄地叫伙伴们起来去上学,走到野地里,给他们看自己的杰作。

大家便怂恿我放一枪,我也想试试这枪到底如何。

装上砸炮儿、火药,朝天一扣扳机,轰的一声,枪响了,但弹壳做的枪管也震落了下来。

伙伴们便笑我:熬夜赶制,起早炸坏。

羞得我差点找地缝钻进去。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禾源
秀才


注册时间: 2009-06-14
帖子: 195

禾源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18:31:33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挺不错,策划写一组,一个主题,童年的回忆少不了这些。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老小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1-22
帖子: 89
来自: 中国大陆
老小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23:07:18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小儿无赖⑦:骑竹马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李白的《长干行》久为文人吟诵,而青梅竹马一词则更为普通百姓所熟悉。

骑竹马,据说是一很古老的游戏。有资料显示,在东汉时期,儿童骑竹马游戏即已有了,并且伴随游戏还有不少的歌谣出现。“月光光,秀才郎。骑竹马,过南塘”便是其中之一。

但竹子多生长在南方。在北方,竹子因其稀少,便是贵重的物什。所以儿童的骑竹马,胯下骑一竹竿,甚至从竹扫把中抽出的竹枝都是奢侈。

没有竹子,各种庄稼的秸杆,高梁秸,玉米秸,只要是棒状的东西,孩子们骑在胯下,照样玩得兴高彩烈。

骑竹马,一到文人笔下,一进入书中,似乎不与青梅联系,不与异性联系便无趣,便无采,缺些什么似的,让人心里终有不甘的,没有办法,只有往青梅上靠。

实际上,懵懂贪玩顽皮的孩子,只是玩,只要玩的尽兴,他心里才没有什么青梅的概念,没有爱怜的意思。所以,乡村的小道上,打麦场里,一个个孩子胯下一根秸杆,手执一支柳条,或者棍棒,充鞭子,充战刀,充利剑,奔跑,打吵,玩得自己高兴,大人高兴。

跑得一头大汗,玩得精疲力竭,找一平坦的阴凉地方,坐下歇歇,一眨眼儿功夫,又跳起来,跑走了,不知又有什么新花招,什么新玩法儿。

近来,在看一部《狼图腾》的小说。

作者说,农耕民族的龙图腾,是由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化而来。是草原狼出没的恶劣环境,造就粗犷、豪放、武猛的蒙古兵、蒙古马;农耕生活稳定的环境弱化了人的野性、武猛。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就如贫瘠山区的村民,尽管在记忆,甚至是遗传里,还有吃鱼的习惯,但无奈没有鱼,只得用木头雕刻一鱼的模式,逢年过节,礼拜天地,祭祀祖先,盘子里搁上木鱼,浇上汤汁,筷头点点,咂咂味道,聊胜于无而已。

骑竹马,原来胯下骑的不仅仅是竹子。胯下的竹竿前有一竹篾编的马头,身后竹竿上缀有五颜六色的带子做马尾,只不过后来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退化,成为简单的竹竿、竹枝,再后来成为高梁秸、玉米秸了。

至此,我突然想,骑竹马,就是由骑马而来,只不过没有马了,只得以竹马代替,大约骏马成群的蒙古大草原,是没骑竹马游戏的。

如今,是真马没了,竹马也没了,连骑竹马都快要失传,绝迹了。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老小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1-22
帖子: 89
来自: 中国大陆
老小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23:08:47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小儿无赖⑧:万花筒



如今,孩子的玩具不仅多,而且更新速度快。那怕是同一种玩具,因其型号不同,材料不同,做工不同,都会显出变化来,新的玩具不断被推出来。与大人一样喜新厌旧的孩子,也就不断地添置新玩具。正因如此,一个个的家庭,莫不“玩具满为患”。屋里几天不整理,便到处是各式各样的玩具。

但我们小时候,却难得有一件像样的玩具。

一个同学的父亲,从外地给他带回一个玩具。据看过的人说,那真是奇妙极了,无论怎样转,那里面的图案都会不同,千奇百怪,没有一个重样的。

大家都觉得新奇,便极想亲眼看一次。

想看的人太多,同学便不愿给人看。越是不让看,大家看的欲望越强。

由于不愿遭受被拒绝的尴尬,我压下心中的欲望,到底没有张嘴要求看那玩具。

你不要求,他倒送来让你看了。

一天, 个同学神秘兮兮地把我一个人从教室叫出去,从怀里掏出玩具:给,给你看!他们我都没给看。

一看,一转,真是太奇妙了!那个花花绿绿的圆柱里变幻出不同的图案,而且无论如何转,都没有重样的,真是太奇妙了。

时间长了,大家对这玩具也淡忘了,它也就不珍贵了。

但我惦着这件事。过了好多天,我向同学提起这事,他却告诉我,玩具被他弄坏了。

弄坏了?我很吃惊,仿佛他毁掉了一件宝贝。

其实,很简单,就是几块镜子。他倒不以为意。

镜子?我追问道。

是,就是镜子。不信,我拿给你看。同学说。

后来,同学把散了架的玩具拿来了:三长条镜子,一个小圆镜子,一块透明玻璃,只不过外面用彩色纸简罩住而已。

我试着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举起来一看,仍有原先的效果。

材料、做法,我知道了,便决心自己做一个出来。

姐夫是做家具,搞雕刻的,常常做一些梳妆的镜子什么的,镀了水银的玻璃和透明玻璃的边角料多的是。

一次, 我从一大堆废弃的边角料中捡出三条镀水银的玻璃,但无论圆形玻璃还是镜子都没有。

怎么办?

圆的没有,有方的,我便把方形的镜子和玻璃代替圆形的。

三长条镀水银镜子组成一个三角立柱体,将绳子一缠,固定住了,然后用医用胶布将方形镜子固定在一端,立柱体里装入五颜六色的玻璃渣,又找些彩纸,撕成碎屑装进去,方形透明玻璃在另一端一堵,举起来一看,一点不比同学的玩具逊色。

这就是万花筒。

人们习惯于把社会,把生活,把感情,等等,等等,叫做万花筒。

但我以为,没有一种万花筒有我亲手做的万花筒可爱。

其它的万花筒里,有美丽,也有丑陋,唯有我的万花筒是变幻不尽的美妙图案。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老小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1-22
帖子: 89
来自: 中国大陆
老小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23:10:54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小儿无赖⑨:折纸



在小学,以至中学,折纸,是不少学生的一种乐趣,一种爱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也是如此。但学校里,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了,学校仍是那个学校,学生早已不是过去的学生了,但折纸依然流行。

我们上小学时,生活极端贫困,纸张也极度缺乏。那时候,老师要给大家印点什么东西,好像没有统一过,每每是大家个人人想办法,自己去找纸来印。

记得一年年末,马上要考试了,一位在邻近学校的同学来,极宝贝地给我们看他的油印资料,内容是早已记不得了,但现在仍清晰地记住,那资料,只有极少的几张白纸,其余的,有牛皮纸,有草纸,大大小小,拼拼接接,非常零乱。就是这样的材料,也只能看上几眼,留下过夜都不行。

家庭困难的同学,甚至在清明前后,去旷野坟场上捡别人上坟烧剩下的草纸,拿来演草,拿来做作业。

即让这样,孩子爱玩的天性依然没有泯灭。

大家从家里,从各种场合寻找捡拾香烟的烟壳,折三角,折飞机,折轮船。

放学之后,几个伙伴一起,拿出花花绿绿的香烟纸折成的三角,津津有味地拍、摔、打。能赢上几张三角,那可是天大的喜事。

折叠的飞机、轮船,都是舍不得乱扔的。

飞机投掷出去,无论飞得如何,即使一头扎在地下,也会极迅速地捡回来,生怕别人抢了去。而轮船,放在水盆里,水坑里流,漂过之后,一样宝贝似的捡起,晒干了,下次接着玩。

就是这样,学校里也没有哪一个老师抽出点时间来,指导一下我们的折纸手艺,使之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

后来,生活稍稍宽裕,纸张也不那么奇缺了,学生们折飞机,折轮船,也不那么金贵了,于是,校园纸飞机乱飞,碎纸片满地,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卫生,学校和老师便开始制止,要求学生不能再折,再扔了。

这折纸,在学校也就渐渐没有市场了。因为折飞机、折轮船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但大家私下里仍偶尔在玩折纸。

多年以后,在旅游的途中,看路旁的一个艺人在现编各种花鸟在卖。一只蝈蝈,碧绿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长长的须儿,颤微微的翅儿,让人真切地感觉一只活生生的蝈蝈在跃动。那草编的手艺真是绝了,精巧得让人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就是艺人的草编工艺品,是栩栩如生的真,又是实实在在的假。

看过艺人的手艺,我想,一个人靠草编之类,发不了大财,但以此为生,倒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它是一种民间的手艺,编织出的是极诱人的工艺品。如果当年学校和教师能对孩子们的折纸兴趣加以引导,不知要出现多少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甚至工艺大师。

人说,艺多不压身,薄艺随身走天下。

如今,千军万马来挤一条高考的独木桥,是否也在说明这个社会出路的单一,手艺的匮乏?

人有手艺了,身怀绝技,何处不能安身,何处不能立命呢?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老小
童生


注册时间: 2010-01-22
帖子: 89
来自: 中国大陆
老小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5 23:12:42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小儿无赖⑩:打弹珠



打弹珠,许许多多的过来人在童年都玩过的。

大拇指屈在食指上,啪的一下,将弹珠弹出去,将别人的弹珠弹出界,或击入洞,那枚弹珠就归自己了,反之,亦然。所以,装得满兜子弹珠的玩主儿,不是技术高超者,便是家境稍好的,不然,哪来那么多的弹珠呢?

弹珠,即玻璃球儿。那时,在农村,这玻璃球也是极少见的,所以,伙伴们多以从河滩上捡来的小鹅卵石代替,谁要是有了真正的玻璃球儿,那也是稀罕物,不少人在身边怂恿:拿出来嘛!比一下吧?

玻璃球儿稀少,小鹅卵石又不上档次,大家便挖空心思找替代品。

生产队里的牛屋里有不少碰断、碰折的犁铧。这铸铁的玩艺儿,在泥土地里磨擦时间长了,一面贼亮贼亮的,扔在屋里久了,免不了铁锈,但稍一擦拭,便又光亮如初了。

用这家伙来做玩具!

伙伴们于是通过各种手法,将这废弃的犁铧弄到手,用石头敲打成一个个较银元稍大的铁片,依弹珠的玩法,或打出界,或击入洞,兴致勃勃地开始玩了。

这断了、折了的犁铧说是废弃,真实还是有用处的,拿去卖废钢铁,尚能换几个钱儿;留下攒着,攒得多了,请铸铁匠烧化了,重铸新的犁铧。

这样,寻这样的犁铧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那时的农村,除了牛拉的犁之外,拖拉机的机耕犁也有了。

一天,拖拉机拖着大型的机耕犁子过一小河沟。河沟里的石头一下子碰折了犁铧,一个刚刚从城里来村子走亲戚的孩子,快速地跑过去,捡起来,追上拖拉机。对拖拉机手说:叔叔,犁铧碰断了,给你!

拖拉机手大方地说:你拿去玩吧!

一张机耕犁碰下的犁铧,尽管断了,也可以砸出好几块的铁饼来。

砸出之后,他分给我一块。

这可是难得的一件玩具,装在兜里舍不得拿出来玩,怕别人赢了去。时间久了,柔软的裤兜把那铁饼都摩擦得全身明亮,连衣服都磨破了。

母亲洗衣服,见里有一个铁家伙,把衣服都磨破了,抓起来扔了。

我去找,没找着,伤心得哭了好一场鼻子。

如今,别说这丑陋的铁饼了,就是玻璃球儿,孩子都不玩了。要玩电子游戏,一个游戏要成百上千的款项,这是我们那时想都不敢想的事。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William Zhou周道模
探花


注册时间: 2007-06-10
帖子: 3950
来自: 中国四川广汉
William Zhou周道模北美枫文集
帖子发表于: 2010-01-27 07:09:51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先读了第一篇,写出了共性。如有个人的特别的故事,就更生动。第二篇有地方特色,我们这里过去没有。
_________________
诗歌是灵魂的歌唱.
周道模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博客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表情图案
Very Happy Smile Sad Surprised
Shocked Confused Cool Laughing
Mad Razz Embarassed Crying or Very sad
Evil or Very Mad Twisted Evil Rolling Eyes Wink
Exclamation Question Idea Arrow
更多表情图案
1页/共1页           阅读上一个主题 阅读下一个主题    
北美枫 首页 -> 散文游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跳到:  
凡在本网站发表作品,即视为向《北美枫》杂志投稿。作品版权归原作者,观点与网站无关。请勿用于商业,宗教和政治。严禁人身攻击。管理员有权删除作品。上传图片,版权自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