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 秀才
注册时间: 2009-02-08 帖子: 135
黄淮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4-07 00:31:27 发表主题: 我谈“中华诗园”之一 |
|
|
我谈“中华诗园”
之一
编者按 : 本报 1 月 14 日登载的《且铸诗魂驻千秋》一文,在国内诗歌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许多诗人、学者纷纷来信来稿,畅抒对"中华诗园"的热烈支持和由衷赞美,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一些诗人艺术家还聚会座谈,对“诗园”的构想、宗旨、设计、建造等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论证。我国诗坛泰斗臧克家先生欣然命笔,为"诗园" 写了园名;我国著名油画艺术家侯一民先生称"中华诗园"将是我国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极高的一处园林,并愿为之奉献力量。有的报刊还准备转载这篇专访。较早得知讯息的北京顺义县和无锡市有关政府部门对这个项目给予了热诚均关注,表示愿意拨地兴建"中华诗园"。
"中华诗园"这一构思引起社会共鸣,表明了中华儿女对保护、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渴求。
"中华诗园"是中华文明的历史工程,是民族文化的千秋大业。要真正实现它,将是一项浩繁的工程。然而,我们不能畏葸不前,不能等待观望,历代诗人的民族魂,应当由我们这一代人化为现实的圣坛,成为民族文化中一块瑰宝。只有全民族、海内外华人齐心协力、添砖加瓦,才能使它真正矗立在神州大地上,彪炳千秋,在世界文化建筑之中,放射出瑰丽的光辉。本报将分期摘要刊出部分来信来稿,以使大家更深入了解这一工程的意义。
贺敬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著名诗人):"中华诗园"的构想,非常好,充满诗意。我很赞同,也很赞成。其中所提出那幅蓝图,的确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特别是"中华诗塔"的构思,确属个诗的灵感的升华与诗意的创造。我们常说什么"都有一颗中国心",其实那是一颗"诗心",而每一颗"中国心"上都有一根诗之弦。这个构想,真的拨动了这根诗弦,它引起的共振、共鸣一定会是强烈的,持久的与普遍的。因而,我相信,诗中对 " 天才的设计师 "," 不朽的奠基者 " 的呼唤绝不会落空。因此,我觉得,应当由此发端,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等重大课题,发起建设"中华诗园"的倡议,开展一次振兴诗运的大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先是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宣传开去。如能把这个 " 传播 "过程,当成一次 " 诗文化的教育 " 过程来搞,那意义就更大了。至于 " 中华诗园 " 选址何处,资金何来,那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我觉得,选址在哪里,哪里就会感到格外荣幸。
公木 ( 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名誉会长、诗人 ): 关于建立中华诗塔、中华诗园的构想,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业。那篇题为《且铸诗魂驻千秋》的专访,生动而洋尽地叙述了这一构想的发生历程,它源于诗人的灵感,诗的梦想,它结晶于集体的智慧,也可以说是"以诗开慧"的一个成果吧。从专访的标题中,就可以看出这一创举的深远意义和历史价值。它远非当前那些形形色色的以娱乐和营利为目的的各种旅游文化设施可比的。这一宏伟的构想,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不是一代人能完善起来的。然而,它总要有人敢于构想出来,有人设计出来,有人为它打下基础,有人开始为它的实现而奋斗。我觉得这是中华诗文化走向现代再度辉煌的一个必然产物。我们应当把它做为一个历史使命去为之奔走呼号,唤醒诗魂,还中华诗国公民一颗"诗心 "。"以诗开慧,以爱塑魂",将促进整个民族文化意识的开拓与提高。
屠岸 ( 原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诗人): 这是一个宏伟的方案,包括中华诗园、中华诗塔和中华诗书画博物院三个部分。其宗旨是以中华诗文化为倡导,结合与诗文化有联系的文、书、画等艺术门类,创造一处高层次当代人文景观。黄淮曾亲临我家,对我畅谈了中华诗园的构思。他说:"中国是一个诗歌古国,中国心是一颗诗心,民族魂是一缕诗魂。我们的目的是重塑中华诗国的形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对他的想法深表赞同。
十年前我出访英国时,特意到伦敦西敏寺南耳堂"诗人角"去作了一次闪电式的访问。在这里我见到了英国历代著名诗人和作家的墓葬和纪念物。英国文学史上的天才们几乎都有纪念物安放在这里。有的是全身像,如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有的是半身像,如弥尔顿;有的是刻上姓名的圆石板,如雪菜;有的是墓和墓板,如罗伯特·布朗宁。我还曾想过:中国的诗史比英国悠久得多,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有我们的"诗人角",把历代诗人的纪念物集中在这块圣地上,让后人来凭吊,给后代以教育,以发扬我国源远流长的,灿烂的文化传统呢?
我要说,这既是中国诗人们和诗爱好者们共同梦想的蓝图,也是黄淮心中酝酿的产物。当然,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还需要海内外各界人士多方面的、长期的关心、支持,鼎力相助,共襄义举。我这里赋诗四句,以表达我的愿望:中华诗国三千载,诗泽悠长大路开。诗教弘扬吾辈事,诗园诗塔梦中来!
石祥 ( 著名歌词作家 ):"中华诗园"的构想,是惠及千秋、功载万代的一幅宏伟蓝图,要实现她需要炎黄子孙共同描绘。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诗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条古老文明的根,一朵永不凋谢的花。世界的文化瑰宝有古长城、金字塔……也应该有诗之园、诗之塔。"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也应该"用我们的诗魂筑起我们诗的长城"。
兴建"中华诗园",工程庞大,工作繁杂。"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方法,重要的是看如何去行动、怎样抓落实。我想可否一点一点地搞,先一诗一人、一步一步地建,如一砖一石、一花一木地逐步成园。可分别建诗库、诗人屋、诗碑林、诗画廊等,也可分年代、地域、民族、行业来搞。有条件,有可能的先建起来;有困难,待研究的慢慢补建。
共建"中华诗园",要有广泛的群众性,大众的事大众自己办,诗人的事贵在参与。因为建诗园耗资很大,诗人们可否献出自己的诗集、手迹等资料和珍品,作为诗塔的基石,其它再想法集资,逐步完善。
【原载 95 年 4 月 29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责任编辑邹大毅】 _________________ 以诗开慧,以爱塑魂;以侓立体,以意传神;律随情移,体缘律立;以律为纲,振兴新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