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人物列錶
湯顯祖 Tang Xianzu(明代)朱權 Zhu Quan(明代)明世宗 Ming Shizong(明代)
夏完淳 Xia Wanchun(明代)徐渭 Xu Wei(明代)唐寅 Tang Yin(明代)
陳繼儒 Chen Jiru(明代)趙友同 Zhao Youtong(明代)方孝孺 Fang Xiaoru(明代)
陳道復 Chen Daofu(明代)薛暄 Xue Xuan(明代)通潤 Tong Run(明代)
李日華 Li Rihua(明代)高啓 Gao Qi(明代)王鏊 Wang Ao(明代)
劉基 Liu Ji(明代)陳子竜 Chen Zilong(明代)楊慎 Yang Shen(明代)
王世貞 Wang Shizhen(明代)顧起綸 Gu Qiguan(明代)謝榛 Xie Zhen(明代)
瞿佑 Qu You(明代)俞弁 Yu Bian(明代)都穆 Dou Mu(明代)
李東陽 Li Dongyang(明代)陸時雍 Liu Shiyong(明代)徐禎卿 Xu Zhenqing(明代)
王世懋 Wang Shimao(明代)朱承爵 Zhu Chengjue(明代)顧元慶 Gu Yuanqing(明代)
羅貫中 Luo Guanzhong(明代)許仲琳 Xu Zhonglin(明代)王陽明 Wang Yangming(明代)
吳訥 Wu Ne(明代)屠隆 Tu Long(明代)歸子慕 Gui Zimu(明代)
於謙 Yu Qian(明代)李先芳 Li Xianfang(明代)鬍震亨 Hu Zhenheng(明代)
朱隗 Zhu Kui(明代)處囊齋主人 Chunangzhaizhuren(明代)安磐 An Pan(明代)
陳霆 Chen Ting(明代)俞彥 Yu Yan(明代)
施耐庵
明代  元明(1296年1371年)

閱讀施耐庵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名子安(一說名耳),又名肇瑞,字彥端,號耐庵。
  
  籍貫:江蘇興化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傢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傢,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捲。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歷年間,鬍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生平: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捲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捲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據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傢。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19歲中秀纔,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耐庵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耐庵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耐庵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麯,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托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麯,但流傳極少。除套麯《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施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傢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傢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捲。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歷年間,鬍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同弟子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寫。
  從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施耐庵這個人還是有的,但關於他的生平事跡史書鮮有記載。即使有的材料,雖有明確記載,但材料本身的真偽與可信程度,至今還沒有得到公認。我們認為他大概是杭州人,至少曾長期生活在杭州一帶,有人推測他可能是一個專門為說書藝人編寫話本的書會才人,或者本身就是一個粗通文墨、技藝精湛的說書藝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蘇,名子安,字耐庵,生於元貞丙申(1296)年,少年聰慧,寫得一手好文章,後為至順辛未科(1331)進士,也曾在錢塘做官兩年,因一身抱負未得施展,不合於當道權貴,棄官歸隱,閉門著述。有人說他曾與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將卞元亨交情不錯,卞嚮張推薦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延請後仍不應徵,據說張士誠還曾經親自登門拜訪過他,見他正在書房撰寫《江湖豪客傳》一書,即《水滸傳》也。後來張士誠兵敗,施耐庵為避禍,舉傢遷徙到淮安,繼續著述以自娛。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詔書請他出來做官,但他仍然堅持不出仕,在當地積德纍行,名聲極佳。他寫完《水滸傳》後沒過幾年,就病逝了。
  
  施耐庵紀念館江蘇興化施耐庵墓
  
  施耐庵紀念館,坐落在大豐市白駒鎮 (曾隸屬興化)西郊花傢垛上,傳為施耐庵當年著書之所。此處四周環水,蘆葦茂密,有着濃郁的《水滸》氣息,遊人到此,會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泊蓼兒窪。紀念館位於花傢垛中央,為前後三進、東西兩廂徽式青磚小瓦古民居建築,四周有粉墻,第一進為門廳,朱漆大門上方是書法大師啓功手書“施耐庵紀念館”匾額。
  施耐庵本蘇州閶門外施傢橋人,據《施氏傢簿譜》等有關資料記載,施耐庵,名彥端,係孔子門生七十二賢之一施之常後裔,父操舟為業,他13歲入滸墅關私熟就讀,19歲中秀纔,娶季氏為妻,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授任錢塘縣事,因受不了達魯花赤(官名)驕橫專斷,一年後憤而辭官歸裏,以授徒、著書自遣。
  施耐庵因避戰亂遷此隱居寫《水滸》。據民間口碑,張士誠起兵反元,在平江(蘇州)稱吳王,聘施耐庵為軍師,後張士誠降元,施耐庵屢諫不從,因而棄官去江陰祝塘東林庵坐館。朱元璋發兵圍攻平江,戰亂波及江陰,施耐庵想起先後曾任鬆江同知和嘉興路同知的好友顧逖是興化人。那裏地方偏僻,四周環水,交通不便,一嚮有“自古昭陽 (興化別名)好避兵”之說,於是特意差人給顧逖送去一封信,並附詩一首:
  年荒世亂走天涯,尋得陽山(指昭陽,即興化)好住傢。
  願闢草萊多種樹,莫教李子結如瓜。(當時民謠:“李生黃瓜,民皆無傢”)
  顧逖見信後,馬上給施耐庵回信,歡迎他來興化避難。信中也答詩一首:
  自江南來問津,相送一笑舊同寅。
  此間不是桃源境,何處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接信後,將大弟彥明留在蘇州原籍,帶了續娶妻子申氏、二弟彥纔和門人羅貫中,冒着烽煙,渡江北上,先在興化顧逖傢中暫住,而後由顧逖相助,在興化以東人煙稀少的海濱白駒場購置了田地房産,在這裏隱居著《水濟》,他結識了許多農夫和????民,他們生活中的許多故事,成了他創作的素材,經過再創造,以驚人的藝術才能,將以宋江為首的梁山108將豪俠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書成之時,施耐庵信筆題詩兩首:
  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
  但見肥羊寧父老,不聞嘶馬動將軍。
  叨承禮樂為傢業,欲以謳歌寄快文。
  不學東南無諱日,卻雲“西北有浮雲”。
  大抵人生土一丘,百年落個得齊頭。
  扶犁安穩尊於輦,負暴奇溫勝似裘。
  子建高才空號虎,莊生放達以為牛。
  夜寒薄醉搖柔翰,語不驚人也便休。
  前一首是坦陳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有明君清官治世,讓人民安居樂業,不再有戰亂,後一首是敘述自己隱居著書的恬淡生活,雖不顯於當世,卻也安逸自在。可是,事實並不如施耐庵所想,《水滸》成書後不脛而走,傳入宮中,朱元璋見之曰:“此倡亂之書也,此人定有逆謀”,下令將施耐庵關進天牢一年多,經劉伯溫多方營救,於明洪武三年釋歸,途中病逝於淮安。
  施耐庵死後,他的十二世孫施奠邦發起,將其在白駒鎮上的故居改建為施氏宗祠。後來幾經修復擴建,遂成前後三進,旁有偏殿之禮堂。第一進為門廳,內設茶坊;第二進為書坊,供藝人說《水滸》;第三進為福蔭堂,供奉遷興始祖施耐庵及其後裔的靈牌,每年春秋二季在此祭祖。施祠不幸毀於抗日戰火。九十年代初,國傢文化部、江蘇省暨大豐縣人民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參照上海復旦大學喻蘅教授繪製的施氏宗祠復原圖,由著名古建築專傢、上海交通大學陳從周教授主持設計,於1993年8月20日建成“施耐庵紀念館”。
  一進紀念館大門,首先映人人們眼簾的是聳立在天井內的一座漢白玉石雕施耐庵造像,該像仿照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係主任範曾教授創作的國畫設計,是南京雕塑傢、建築傢協會副會長葉宗鎬先生的力作。施耐庵頭戴方巾,身着寬袍,面容清癯,目光深邃,左手握捲,右手拈須,儼然一副憤世傲俗的書生形象。
  塑像後面為瞻仰廳,大門上方懸挂女書法傢蕭嫻題額“鄉國之光”,四壁陳列着絹製介紹施耐庵生平的連環畫48幅。鎮江書法傢李宗海撰聯曰:
  有捨己為人俠骨義腸,卻從魯達、武鬆、李逵身上畫出;
  具掀天揭地深謀遠略,乃自晁蓋、宋江、吳用胸中寫來。
  再嚮後為陳列廳,上方懸挂書法大師武中奇題額“文心獨運”。廳內陳列有關施耐庵文物、史料,分施耐庵傢世、生平、著書軼聞和社會影響四個部分,陳列有《施氏長門譜》,出土的施耐庵獨生子《故處士施公讓墓志》和《施讓地照》,曾孫《施廷佐墓志銘》等數以百計的文物和史料,為人們解開了數百年懸案“施耐庵之謎”,他並非如鬍適所說是“亡是公”之流,而確有其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範寧來此參觀後,欣然題詩一首:
  白駒人說白駒人,世代相傳必有因。
  鬥轉星移幾風雨,衹留孤憤葬孤墳。
  在陳列廳中,人們還可看到許多不同版本的《水滸》。據不完全統計,自明嘉靖始,迄今《水滸傳》在國內的各種版本有53種。在國外流傳也很廣,朝鮮、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意大利、法國、俄羅斯、匈牙利、捷剋、羅馬尼亞等國都有《水滸傳》的譯本,美國的譯本有《水滸傳》、《水滸傳選集》、《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水湃傳詞彙》、《野豬林》等。日本的譯本多達20多種。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滸傳》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我國有中國水滸學會、浙江水滸學會、山東梁山水滸研究會、????城市水滸學會、大豐市施耐庵研究會等學術團體專門研究施耐庵和《水滸》,召開研究會,出版刊物。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播出後,觀衆數以億計。正如日本漢學家????俗溫稱:“《水滸傳》是驚天動地的快文,中國小說之冠冕,是雄飛世界文壇的優秀古典小說”。倫敦大學盧慶濱博士且曾遠涉重洋,不遠萬裏來大豐白駒考察施耐庵。施耐庵不僅是中國的文學巨匠,也是世界文壇的名人;《水滸傳》不僅是祖國文學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精華。
  由施耐庵紀念館嚮西十餘裏 (今興化市新垛鄉施傢橋村境內),為施耐庵墓園。墓前立一磚砌三門牌坊,正中橫梁上,懸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蒼鬆翠柏間,趙樸初手書“重修施耐庵墓記”的石碑立於墓前,鄰近還有一緑島,一條小河環島流過,人在高處俯視,卻似獅子(施子)盤綉球,因而俗稱“風水寶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張惠仁有詩贊之曰:
  隔岸白駒迷曉霧,盤球獅子沐晨陽。
  耐庵泉下泰然臥,評說由人論短長。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