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人物列錶
杜洛杜斯 杜洛 dos維庸 Francois Villon杜·貝萊 Joachim du Bellay
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維剋多·雨果 Victor Hugo夏爾·波德萊爾 Charles Baudelaire
斯特芳·馬拉美 Stephane Mallarme魏爾倫 Paul-Marie Veriaine洛特雷阿蒙 Comte de Lautréamont
蘭波 Arthur Rimbaud古爾蒙 Remy de Gourmont保爾-讓·圖萊 Paul-Jean Toulet
弗朗西斯·雅姆 Francis Jammes法爾格 Léon-Paul Fargue剋洛岱爾 Paul Claudel
保爾·瓦雷裏 Paul Valery夏爾·佩吉 Charles Peguy蘇佩維埃爾 Jules Supervielle
布洛東 André Breton艾呂雅 Paul Eluard阿波裏奈爾 Guillaume Apollinaire
雅剋·普萊維爾 Jacques Prévert阿拉貢 Louis Aragon保爾·福爾 Paul Fort
亨利·米修 Henri Michaux埃雷迪亞 José Maria de Heredia阿爾托 Antonin Artaud
勒韋迪 Pierre Reverdy拜斯 Saint-John Perse普呂多姆 Sully Prudhomme
勒內·夏爾 René Char伊凡·哥爾 Yvan Goll博斯凱 Alain Bosquet
博納富瓦 Yves Bonnefoy勒內·格魯塞 Rene Grousset阿蘭·佩雷菲特 Alain Peyrefitte
米歇爾·大衛-威爾 Michelle David - Will白晉 Joachim Bouvet卡特琳娜·耐 Katrina resistant
若澤·弗雷什 José Frèches米歇爾-施奈德 Michelle - Schneider尼古拉·薩科齊 Nicolas Sarkozy
阿娜伊斯·寧 Anaïs Nin讓·多米尼剋·鮑比 Jean-Dominique Bauby米歇爾-安托瓦納·布尼耶 Michel-Antoine Burnier
米歇爾·孔達 Michel Contat埃萊娜·格裏莫 Hélène Grimaud塔麗塔·特裏帕亞 Tarita Teriipaia
讓·菲利普 To Philip尼瑪·紮瑪爾 尼玛扎玛尔剋洛維一世 Clovis I
剋洛泰爾一世 Clothaire Ier希爾德裏剋三世 Childeric III丕平 Pepin III
查理大帝 Charlemagne路易一世 Louis the Pious查理二世 Charles II (le Chauve)
路易二世 Louis II路易三世 Louis III卡洛曼二世 Carloman II
紀德 André Gide
法國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869年十一月22日1951年二月19日)
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安德烈·紀德
安德烈·保羅·吉約姆·紀德

閱讀紀德 André Gide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安德烈・紀德,法國20世紀最傑出的作傢之一,1947年度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代表作有小說《人間食糧》、《背德者》、《窄門》、《田園交響樂》、《偽幣製造者》,遊記《剛果之行》、《乍得歸來》、《訪蘇聯歸來》,自傳《如果種子不死》等。

安德烈·保羅·吉約姆·紀德(法語: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法語發音:[ɑ̃dʁe pɔl ɡijom ʒid],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國作傢,1947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紀德的早期文學帶有象徵主義色彩,直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戰間期,逐漸發展成反帝國主義思想。

紀德擅長虛構自傳書寫,在文字間展露他的人格中,因拘謹保守的教育和狹隘的社會道德主義分裂而成的兩面:衝突和至終和諧。他的作品描繪了嚴謹道德約束下的自由和賦權,可以感受到他為追求知性而誠樸的持續努力。他自我探索般的文字,反映了他關於如何成為完全的自己的思索,筆意所及包括在不背叛個人價值的同時,擁抱個人的性別本質。紀德的政治活動受當時社會風潮影響;他並在1936年遠行至蘇聯後,表明拋棄共産主義

生平

早年生活

1869年11月22日,紀德生於巴黎梅迪契街19號(今埃德萊·羅斯唐廣場2號),是獨生子。他父親是巴黎大學法學教授保爾·紀德(Paul Gide),死於1880年10月28日。母親朱莉葉·隆多是位天主教教徒。叔叔是政治經濟學者查爾斯·紀德

1877年紀德進入達薩街的阿爾薩斯學校就讀,數月後因“不良習慣”被學校除名。紀德從小接受兩種矛盾的教育:母親認為“孩子應當順從,而不需要明白為什麽”;父親則傾嚮於“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嚮我解釋清楚”。紀德在諾曼底孤獨地長大,在早期已成為多産作傢。

1882年底,紀德去魯昂舅舅埃米爾·隆多傢,對表姐瑪德萊娜·隆多(Madeleine Rondeaux,1867年-1938年)萌生愛意。1887年10月,紀德重新進入阿爾薩斯學校讀書,在修辭班學習。1888年10月,紀德入亨利四世中學哲學班,結交著名政治傢的萊翁·布魯姆。


中年生活

1890年3月1日,舅舅去世,紀德陪表姐守靈。夏天,紀德在安西湖畔寫作《安德烈·瓦爾特筆記》。12月,紀德到蒙彼利埃看望叔叔,結識詩人瓦雷裏

1891年1月8日,紀德嚮表姐求婚,遭拒絶。2月2日,由結識詩人馬拉美,此後成為羅馬街“星期二聚會”的常客。11月,與訪問巴黎的英國作傢王爾德多次會面。

1891年紀德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安德魯·華特手記》(法語:Les Cahiers d'André Walter),一部沒有擺脫象徵主義餘風的蒼白無力的作品。1892年夏天,紀德與詩人雷尼埃到布列塔尼遊覽。出版《安德烈·瓦爾特詩集》。1893年10月18日,紀德與畫傢阿爾貝·洛朗馬賽乘船去北非,遊歷突尼斯阿爾及利亞,身心開始發生巨大變化。出版《愛的嘗試》、《烏連旅》。1894年2月,紀德與阿爾貝·洛朗經意大利回國。10-12月,去瑞士拉布雷維納,寫作《帕呂德》。

在1893年及1894年,紀德在非洲北部旅行。他在阿爾及爾奧斯卡·王爾德結識並在後來意識到自己的同性戀傾嚮。1895年1-5月,紀德再次去阿爾及利亞旅遊。1895年5月31日,母親朱莉葉·隆多去世。6月17日,紀德與表姐訂婚。1895年10月,紀德與表姐瑪德萊娜·隆多(Madeleine Rondeaux)在庫沃維爾結婚,但一直都衹是名義上的夫妻。婚後兩人旅行,遊歷瑞士意大利阿爾及利亞。他的《帕呂德》是一部成功小說,有點新古典主義的影子。1896年5月,紀德與妻子回國。

1896年,他成為La Roque-Baignard(一個位於諾曼底的公社)的市長。他出版《那喀斯索解》。

1897年,《地糧》由法蘭西水果出版社出版,這是以第二人稱告白體寫成的散文詩集,,獲得巨大成功。紀德本人在1927年法文版序上這麽評論《地糧》:“這是本超越、求解脫的書,人們卻把我深鎖其中。”,這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1898-1900年,紀德到意大利、阿爾及利亞旅行。紀德與詩人剋洛岱爾建立通信關係。紀德出版劇本《沒有縛緊的普羅米修斯》、文論《緻安琪兒的像》、《藉題發揮》。1901年,紀德出版劇本《康多爾王》、《掃羅》。1902年,紀德出版小說《背德者》,這是一部極其成功的小說,標志着他在文體和思想上達到了精純境界。這部小說引導了法國第一次小說革命。1903年,紀德遊歷德國、阿爾及利亞。1906年,紀德出版《阿曼塔斯》。1907年 ,紀德出版《浪子回傢》,這也是一部成功的小說。

1908年,紀德與馬賽爾·德魯安、雅剋·利波、亨利、蓋翁等人創建了文學雜志《新法蘭西評論》(La Nouvelle Revue française),這個雜志後來促成了伽利瑪出版社的誕生。1910年,紀德出版傳記《奧斯卡·王爾德》。

1911年,紀德出版小說《伊薩貝爾》(或譯《伊薩貝拉》)。1912年,紀德同蓋翁一道遊歷意大利。1914年,紀德同蓋翁一道遊歷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紀德全力投入“法國、比利亞之傢”的工作,救助占領區的難民。出版小說《梵蒂岡的地窖》、《重罪法庭回憶錄》,這兩部小說都很成功。1916年,紀德與他衹有15歲的侄子馬剋·阿萊格雷發生同性戀關係。1917年,紀德與他的侄子到瑞士遊覽。1918年,紀德與馬剋·阿萊格雷到阿爾及利亞遊覽。1919年,紀德出版小說《田園交響麯》,很成功。《背德者》、《窄門》、《田園交響麯》構成了三部麯。

1920年2-3月,紀德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為題,在老鴿棚劇院舉行六場講座。夏天,同馮·賴賽爾貝格夫婦到蔚藍海岸遊覽。在1920年代,紀德啓發了像加繆薩特等一批作傢。1923年,他出版了一本關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當他在《田園牧人》(Corydon,1924年)公開發行版中為同性戀辯護時,遭到了廣泛的非難,他後來將之看成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在1923年他與伊麗莎白·馮·賴賽爾貝格的私生女卡特琳·馮·賴賽爾貝格出生,卡特琳也是他唯一的後代。他的妻子於1938年去世。後來他用自己名義婚姻的背景故事創作了小說Et Nunc Manet in Te(1951年)。1925年,紀德同馬剋·阿萊格雷乘船到剛果()乍得旅行考查,歷時近一年。紀德回國後撰文猛烈抨擊殖民制度,引發議會辯論,媒體論戰,政府派人去非洲調查。

1925年後,他開始為罪犯爭取更人道的生存環境。1926年他發表了自傳《如果一粒麥子不死》(法語:Si le grain ne meurt)。

非洲

從1926年7月到1927年5月,他與侄子、戀人馬剋·阿萊格雷前往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旅行。在回法國之前,他又遊歷了現在的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喀麥隆。他在《剛果之行》 (法語:Voyage au Congo,1927年)及《乍得歸來》(法語:Le Retour du Tchad,1928年)中描述了旅行經歷。在其中,他批評了法國商人在剛果利欲熏心的行為並希望改革。他特別強烈批評了“大特權政權”(法語:régime des Grandes Concessions),例如在此政權下殖民地的一些部分歸法國公司所有,那些公司可以任意剝削此地區的所有自然資源,特別是橡膠。他講述了當地人被迫離開村莊許多星期去森林中採集橡膠,他甚至將這種剝削比作奴隸制度

俄羅斯

他在1930年代迅速成為了共産主義者,但在訪問了蘇聯後對共産主義的幻想破滅。他對於共産主義的批評使他失去了許多社會主義者朋友。這種情況在他1936年在Retour de l'U.R.S.S.公開表示於共産主義斷絶關係後尤為嚴重。

1930年,紀德到德國、突尼斯旅行。出版小說《羅貝爾》。1931年,紀德出版劇本《俄狄浦斯》。1932年,紀德開始關註蘇聯,思想上接近共産主義

1934年1月4日,紀德與馬爾羅前往柏林,要求戈培爾釋放保加利亞共産黨領袖季米特洛夫。2月,加入“反法西斯作傢警暢委員會”。7-8月,到中歐旅行。1935年1月4日,紀德以“安德烈·紀德和我們的時代”為題,在巴黎的“爭取真理聯盟”展開公開大辯論。3-4月,與荷蘭共産黨作傢拉斯特到西班牙摩洛哥旅行。6月,主持在巴黎召開的“世界作傢保衛文化代表大會”。出版《新食糧》。

1936年6月17日,紀德應蘇聯當局邀請,同幾位青年作傢訪問蘇聯。歸國後發表《訪蘇聯歸來》,猛烈批評蘇聯當局,並宣稱懷疑共産主義。出版小說《熱維維埃芙》。1938年,妻子瑪德萊娜·隆多去世。紀德正式承認卡特琳·馮·賴賽爾貝格為自己的女兒。1939年,紀德到塞內加爾旅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紀德到北非的朋友傢居住。

1940年代之後

1941年,紀德同《新法蘭西評論》雜志社斷絶關係。1942年5月4日,紀德乘船到突尼斯、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摩洛哥旅行,歷時兩年多。出版《戲劇集》。1944年,紀德出版《日記1939-1942年》。1946年4月16日,在貝魯特發表題為《文學回憶於現實問題》的講座。

1947年6月,紀德獲得英國劍橋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1月,紀德因“以對真理的大無畏的熱愛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表現了人類的問題和處境”而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1948年,紀德出版《與弗朗西斯·雅姆通信集》。1949年1-4月,由讓·昂魯什錄製《紀德談話錄》。11月10日-12月30日,在法國電臺播放。紀德出版《與保羅·剋洛岱爾通信集》。1950年12月13日,劇本《梵蒂岡的地窖》在法蘭西喜劇院首演。紀德出版《日記1942-1949年》。

1951年2月19日,安德烈·紀德因肺炎在巴黎病逝,紀德死後,作品被法國天主教教會列為禁書,但他還是成為法國傢喻戶曉的作傢。

紀德的小說包括《背德者》(L'Immoraliste,1902年)、《窄門》(La Porte étroite,1909年),探討了他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上的進退兩難的睏境。

作品

中文譯本

  • 繁體字本:
    • 孟祥森/譯,《如果麥子不死》,志文出版,1990年。
    • 彭鏡禧/譯,《杜思妥也夫斯基》,志文出版,1990年。
    • 華榕桂/譯,《地糧‧新糧》,志文出版,1989年。
    • 孟祥森/譯,《偽幣製造者》,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
    • 楊澤/譯,《窄門》,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
    • 佚名/譯,《紀德隨想札記》,正中書局,2002年。
    • 盛澄華/譯,《地糧》,桂冠圖書公司,2002年。
    • 李玉民/譯,《地糧》,商周出版,2006年。
    • 嚴慧瑩/譯,《如果麥子不死》,麥田出版,2016年。
    • 徐麗鬆/譯,《遣悲懷》,麥田出版,2016年。
    • 徐麗鬆/譯,《地糧 ‧ 新糧》,麥田出版,2020年。
  • 簡體字本:
    • 李玉民,《人間食糧》,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
    • 李玉民,《背德者・窄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 瀋志明,《陀思妥耶夫斯基》,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
    • 李玉民,《田園交響麯》,作傢出版社,2006年。
    • 李玉民,《紀德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 唐祖論,《地上的糧食:地糧、新糧》,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
    • 李玉民,《人間食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 卞之琳/譯,《窄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 羅國林/譯,《紀德散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
    • 盛澄華/譯,《偽幣製造者》,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 盛澄華/譯,《地糧》,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 桂裕芳/譯,《梵蒂岡地窖》,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 桂裕芳/譯,《窄門》,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 不着譯者,《幸福是人生最美的信仰》,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
    • 不着譯者,《人間的食糧 (彩色插圖珍藏本)》,中國城市出版社,2010年。

相關書籍

  • 繁體字本:
    • 朱靜,《紀德傳》,明田出版社,1997年。
    • 莫渝,《波光瀲灧─20世紀法國文學》,秀威資訊,2007年。
  • 簡體字本:
    • 柳鳴九/著,《塞納河岸的桐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 剋洛德‧馬丹/著,李建森/譯,《紀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 不着譯者,《如果種子不死:紀德自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年。
    • 朱靜、景春雨/著,《紀德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年。
    • 孫桂榮、逸風/譯,《法國知識分子的世紀》,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06年。
    • 萬德化(波蘭)/著,柳效華/譯,《安德烈‧紀德《偽幣製造者》一書中的紋心結構》,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
    • 郭宏安/著,《從蒙田到加繆:重建法國文學的閱讀空間》,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參考資料

  


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French: [ɑ̃dʁe pɔl ɡijom ʒid]; 22 November 1869 – 19 February 1951) was a French author and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1947). Gide's career ranged from its beginnings in the symbolist movement, to the advent of anticolonialism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The author of more than fifty books,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his obituary in The New York Times described him as "France's greatest contemporary man of letters" and "judged the greatest French writer of this century by the literary cognoscenti."

Known for his fiction as well as his autobiographical works, Gide exposes to public view the conflict and eventual reconciliation of the two sides of his personality (characterized by a Protestant austerity and a transgressive sexual adventurousness, respectively), which a strict and moralistic education had helped set at odds. Gide's work can be seen as an investigation of freedom and empowerment in the face of moralistic and puritanical constraints, and centers on his continuous effort to achieve intellectual honesty. His self-exploratory texts reflect his search of how to be fully oneself, including owning one's sexual nature, without at the same time betraying one's values. His political activity is shaped by the same ethos, as indicated by his repudiation of communism after his 1936 voyage to the USSR.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