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 陶文瀎 | ||
出生地: | 安徽省徽州府歙縣 | ||
去世地: | 上海 | ||
閱讀陶行知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
早年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於中國安徽省徽州府歙縣。1906年,15歲就讀內地會傳教士唐俊賢在歙縣小北街興辦的崇一學堂,開始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崇一學堂現改為陶行知紀念館。
歙縣陶行知紀念館內陳列的陶行知留下的頭模、手模
1909年,陶行知考入美以美會在南京所辦的匯文書院博習館(即預科)。次年(1910年),匯文書院合併宏育書院更名金陵大學,從匯文書院預科升入金陵大學文科。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筆。1914年,陶行知從金陵大學畢業,畢業論文題為《共和精義》。全家從歙縣遷南京,與汪純宜結婚。
1914年,陶行知赴美國留學,先入伊利諾伊大學攻讀市政學,次年獲政治學碩士學位。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其間哲學家、教育傢約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對陶行知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教育生涯
南京時期
1917年8月,應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國,在南京高師主講教育學、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1918年3月,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長;5月,南京高師成立教育專修科,任教育科主任。1919年,與劉伯明等組織南京學界聯合會籌備會,同年當選為會長;作為南京高師代表參與新教育改進社、《新教育》月刊。 1919年2月,發表《教學合一》,同年在南京高師將“教授法”改為“教學法”,不久為全國教育界所采用。4月,發表《第一流的教育傢》,率先提出創造精神的教育思想。 1920年夏,在南高師舉辦第一次暑期學校,為中國高等學校開辦暑期學校之始。 1921年,參加組織實際教育調查社;11月,從事全國教育聯合會“中國新學製”起草工作。 1922年2月,任中華教育改進社主任幹事。同年任中華教育改進社機關刊物《新教育》主編,並發表《我們對於新學製草案應持之態度》、《評學製草案標準》、《中國建設新學製的歷史》。 1923年7月,緻函國立東南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於1921年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代理校長劉伯明,辭別東南大學,專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參與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被安徽旅寧同鄉會、同學會所辦南京安徽公學推為校長。先後謝絶被聘任為武昌高等師範學校(1928年改為國立武漢大學)校長、金陵大學校長的邀請,專事中華教育改進社工作及促進平民教育運動。1926年,在其創辦的明陵小學召開的中華教育改進社第一次鄉村教育聯合研究會上,宣讀《我們的信條》,提倡“生活教育”。
1927年,在南京北郊曉莊創辦曉莊師範。1930年4月,曉莊師範被查封。逃往日本。
上海時期
1931年春,陶行知回國,在上海先後創辦“山海工學團”、“報童工學團”、“晨更工學團”、“流浪兒工學團”等。
重慶時期
1939年,陶行知在陪都重慶創辦育才學校。1946年1月,創辦重慶社會大學;4月,籌備將育才學校遷滬及籌辦上海社會大學。1946年7月25日,因腦溢血在上海去世。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
*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在燕子磯手書:“想一想死不得”
言論
*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 “以教人者教已,在勞力上勞心。”
*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吃自己的飯,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 “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於宇宙,洗蕩於乾坤,普及衆生,人人有得呼吸。”
* “每天要四問: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歷史評價
* 郭沫若:“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
* 董必武:“敬愛陶夫子,當今一聖人”
* 宋慶齡:“萬世師表”
* 毛澤東:“偉大的人民教育傢”